时间:2023-03-22 17:37: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技信息传播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科技信息是指能够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信息.这些信息能满足农业实施者(特别是指农民)需要.并以声音、文字、图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就是希望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将农业科技送达到农业实施者手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1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已减少至1.22亿hm2。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将成为重要支撑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达48%.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这些国家外.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不畅也是~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研究者或持有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促进两方面的交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wwW.133229.CoM
1.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途径越多.农民得到的科技信息越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农民脱困时间就会缩短。另外.农业科技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农民更容易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采用率高.农民收入增加也比较快因此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的宣传力度.不仅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地区收入差异。
1.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国际农产品竞争不仅是数量竞争.重要的是质量竞争.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检测标准越发严格.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屡遭限制和退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则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这就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拓宽将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速度。
2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其中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属于大众传播,农技推广站、农民培训班等属于人际传播
2.1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郭绪全等人的调查显示(表1).大众传播方式之一的电视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近36%的农业科技信息是通过电视渠道传到农户手中(因农业科技信息到达农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传播的目的.故仅引用了调查数据中农户承认的自己所获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也与近年来中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截至2006年中国农村的彩色电视普及率为89.43%(表2)
2.2网络即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电脑普及率还远远低于电视和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工具(表2),但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来看.网络将会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传统传播渠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农村每百户中电脑拥有量为2.7台,比上年增加了0.6台。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同期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很大.但网民规模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农民在外打工人数增加,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将上一个大的台阶。
2.3农技推广站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大大增强。表1可看出农业科技信息的人际传播大约占1/3.其中镇政府农技推广站为主.农民反响较好从2007底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信息大篷车、培训教室和农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成为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渠道。
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目前农业科技信息量多.但部分信息内容不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应用后会产生的不利影响等不为农民所知:信息针对性不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是由于信息传递双方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同.双方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也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科技信息传播者认为农民主要从培训班、推广站和电脑等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也更容易采取这些方式传播但调查发现农民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信息是从电视等大众传媒中获得。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超过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不足15%(表3).
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25岁以上的农民中.有17%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5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农业科技信息语言太过专业.农民无法理解.这些技术在农村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无法传播到农户一级.即使农户接触到了,也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无从应用。
4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更加精准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改进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长远来看.网络和手机等信息平台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业科技信息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农业科技信息在传播渠道的入el审查将会更加严格.只有经过考证的农业科技才能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国家对网络传播媒体的管理将大大加强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介绍也将更加全面.各种农业科技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也会传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和传播媒体针对本地区适用的农业科技的宣传将增加,实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转化.农民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农业科技信息。
4.2各种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能力将大大增强
除了继续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体外.信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方式将得到积极利用。一是政府加大了对网络信息服务设施的投入、全国范围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将全面建立。二是传递双方的互动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和专家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密。是农技推广站管理和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掌握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将不再限于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站,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将从农药、化肥或种子销售机构转为推广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4.3农民素质提高将使农业科技信息利用率提高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具体实施者.农业科技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的素质决定的。从表3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收入越高的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民通过科技致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建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目标.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全面贯彻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未来农民的素质。二是加大对成人的再教育和培训投入,定期(加不定期)举办针对农民的免费农业科技培训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现实接轨.针对性强.符合当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将得到有效利用.农民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科技信息;科技期刊编辑;意义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科技信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加快,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当今社会,信息与网络的应用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也不例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科技信息的传播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期刊用于刊登专业技术论文、专业研发应用、生产科研成果等信息,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等科技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源。科技期刊对于科技信息的传播、转化与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期刊所接收到的信息未必都是有效的、正确的,或者有些信息的表述未必全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科技信息的准确,就需要在稿件编辑审理过程能够及时跟踪前沿科技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加工,严把质量关。
1 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信息
1.1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实践的先导力量,理所当然地要求信息能反映、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水平,即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所谓前沿科技,是指那些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起着超前导向和示范模式作用的、代表当前科技先进水平的内容。显然,不同的学科门类或者同一学科门类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前沿科技的内容是不相同的。科技期刊及时跟踪报道前沿科技,就是要把传播高新性的前沿科技信息作为期刊的选题重点,讲究时效,主动出击,善于捕捉信息。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前期调研、制定选题、组织稿件、审查鉴别等编辑业务的各环节中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好地熟悉与了解各自的科技期刊所属的学科门类的前沿科技动态。
编辑人员应培养自己对各门类国际前沿科技动态的洞察能力、正确的鉴别能力、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充分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及时跟踪前沿科技的过程中,使科技期刊的信息真正具有创新性。我国科技期刊所属类别不同,其追踪前沿科技的角度、方式自然有异。概括而言,各期刊应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向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前沿科技信息的跟踪传播与定向传递。如化工期刊,就可以根据当下大家关心的环境污染、不安全食品添加剂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等问题,向专业的科研院校约稿,以专业的技术角度去分析热点问题,让大家通过期刊的传播以科技的眼光去认识某一事物。同时也可以增加该领域的技术参考文献,为日后更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 精雕细琢进行深加工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不仅要收集科技信息,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传播准确的信息,给读者以准确的、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这种“加工”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对来稿从命题到结构再到内容上的精雕细琢。信息的加工贵在“精”,做好科技信息“精”的要求,需要文稿的加工有自己的特点。
2.1 短小精悍
科技信息文稿要开门见山,即开头即说明文章的写作目的,避免拐弯抹角,长篇大论后仍找不到文章的主题信息,使读者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给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带来困难。这样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文章的写作目的,利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进行深加工,同时需注意加工过程不能扭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尊重原作者的写作目的,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遇到一些有实验数据的化工类文章,最好不要随意精简,以免扭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必须要求精的话,需要与作者沟通,让作者结合我们的意见对稿件进行重新整理。
2.2 善于使用科技语言
科技语言是研究者与生产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更易表述科技特征的语言。编辑工作者在进行文章编辑修改时,要善于运用科技语言,使文稿具有更多的科技信息含量。
2.3 突出价值信息
科技文稿能够被刊登,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文章中包括了一定的科技价值信息,这种价值可以体现在一张图、一幅图或一段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编辑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经验,识别文章中的科技价值信息,并在加工过程中予以突出,使文章更清晰,更具有利用价值。文稿的编辑加工不单纯是表面上的文字删减、润色,重要的是对深层内容的精雕细琢,是一种再创新。
3 严把质量关
科技期刊所报道的科技信息对于很多读者与企事业单位等都具有参考与指导的价值,但是若是错误的信息,就可能给读者带来错误的指导,严重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就必须对于科技信息的质量做好把关,避免抄袭、剽窃事件的发生。在进行文稿编辑时,编辑在修改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于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前后对应,有些作者抄袭文章,又没有实际实验数据,便自己编制了相关数据,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说话前后矛盾,逻辑性极差,这些问题,在编辑审核过程中都要注意,发现类似的问题,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如果作者不能明确概述出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路及关键数据的由来,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文章非作者所写。
通常,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某些编辑出于个人关系或其他人情关系的考虑,对于熟悉的朋友或其他关系的稿件审核过程中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严格把关,将一些不够发表资格的文章刊登入期刊中,严重影响期刊的质量。这就需要对编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人情稿”的事情发生。科技信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为“准”,这个“准”表现在文稿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姓名、数据内容、参考文献等。就作者姓名为例,做一简单分析,有些时候,文章的主要作者,出于对师长或领导的尊重,将给予帮助的师长、领导等列入了文章的第一作者,在对文章作者人数进行限定时,不知道如何操作,将主要的作者抹去,留下了次要作者,这样的作者姓名都是不“准”的信息,因此文章作者要能区分成果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尊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作好沟通,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情况下,编辑工作者也要帮助作者指导其提供准确的信息,严格把关,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每位作者的资格证明或是其同意成为文章作者的签名,防止不准的科技信息混入期刊市场,降低期刊质量。在文稿前,编辑要做好质量把关,专家要做好内容鉴定,将准确的前沿科技信息提供给读者。
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质量,避免错误的信息传播到读者中,给读者以错误的指导。作为科技期刊信息的编辑者,我们要严把质量关,对于科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做好审核,对于信息内容做好加工,以利于科技信息的传播,使期刊发挥信息正确传播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无线通讯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各类新兴阅读载体纷纷涌现。信息传播载体和技术的变化,与读者阅读习惯、阅读需求的变化相互作用,把科技期刊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新环境。内容编辑、广告、发行的数字化,使科技期刊从较原始的书籍发展为现代印刷出版期刊、电子期刊、网络电子期刊。编辑工作的职责和特点也随之产生许多质的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编辑的工作职责和特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确认识这些职责和特点,对于做好编辑工作,推动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从单向性变为互动性。就科技期刊而言,编辑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1 策划内容
数字化条件下,期刊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内容作为期刊核心价值的地位没有变。在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和及时互动的数字化环境里,读者尤其需要高品质的阅读体验。因此,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内容的生产者和服务者,应始终把内容编采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在数字化进程中把握主动权。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根据本刊及目标读者的特点与要求来更新、策划期刊内容,还要针对市场营销分析本刊的定位,关注内容受读者接受与欢迎的程度。
1.2 维系作者
拥有作者是出版活动和编辑工作的前提。科技期刊尤其是编辑应当十分重视对作者的工作。有人将作者比做编辑出版的“衣食父母”,“出版家以作家为衣食父母”。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科技期刊编辑,科技期刊编辑找寻并发现了千里马,然后进行支持——从精神到物质,促使他成为公认的千里马。科技期刊编辑拥有的千里马愈多,越能把科技期刊办好,使之成为积累科技文化和传播科技文化的载体。科技期刊编辑要作科技文章的伯乐,发现、培养科技论文作者,对待作者要平等、尽心尽力,更要尊重作者和作者的劳动;与作者平等磋商不同的意见,运用各种方式查询作者信息,建立科技期刊作者数据库,及时把握作者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科技期刊稿件的质量。
1.3 服务读者
读者是科技期刊的消费者,更是科技期刊的作者群和最直接的服务对象。科技期刊的读者是由不同的读者群体构成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读者群,不为读者接受,引不起读者兴趣,就意味着科技期刊活动的失败。所以无论是从为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还是为避免出版失败的风险都要研究科技期刊的读者。科技期刊具有教育和宣传导向的功能,但这决不能成为改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为读者服务的根据。相反,为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科技期刊编辑要花力气了解读者和读者的需求。科技期刊的读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技期刊的作者,编辑了解读者需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掌握、提取社会各方面信息、召开座谈会、发函调查、通过发行渠道或亲自参加销售推广活动等。实地调查之后,科技期刊编辑要重视对信息的分析工作,同时结合选题对读者的消费水平、购买动机、环境影响、群体特点等诸多因素尽可能给出量化的参考。
1.4 处理稿件
科技期刊编辑是稿件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编校者。处理稿件包括为出版科技期刊所进行的信息工作、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和编后工作。信息工作是指开展编辑活动所需进行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工作。编后工作包括发稿之后进入印刷发行阶段所需进行的编辑工作,如校对、检验样书、书籍征订促销、重印再版、收集反馈信息等等,亦称后期编辑工作。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对象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作者交来的科技稿件为工作对象,围绕文稿进行选题、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另一种情况是以文献资料为工作对象,将有关的文献资料按一定的选编方针、遴选标准、分类方法和编排体例整理成文稿,再将文稿编辑期刊等。
随着网络技术在期刊编辑中的普及和应用,电脑和网络日益成为科技编辑的高效工具和得力助手,电脑和网络的运用使编辑工作越来越方便、快捷,期刊编辑工作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尽管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编辑活动丰富多彩,但编辑工作仍然保持一些本质的特性。因此,归纳起来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以下4个特点。
2.1 信息去伪存真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说:“您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情报将决定您的输赢。”信息社会中,科技信息量大而庞杂,类型多而广泛,变化快且不稳,质量参差不齐,分布分散无序。科技期刊编辑要当好信息的“过滤者”,通过对信息的审核把关、整合加工等措施来提高科技信息传播的质量。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较强的验证和过滤信息的能力,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对稿件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2 寓创造于隐含
科技文化劳动的创造性和编辑业绩的隐含性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特点之一。不论科技期刊的影响大小,都不同程度地凝聚了众多编辑人员协同合作的共同智慧。科技期刊编辑虽然参与了科技文化产品创造性生产的全过程,但是每一期科技期刊的问世只能作为作者的精神、科技文化劳动成果展示。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署名的只有作者这个群体,期刊的目录上也只有著作的名字。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的文尾或期刊封底标注责任编辑的署名,主要表明编辑对作品的质量要负的责任。这就是科技期刊编辑具有创造性的科技文化劳动业绩的隐含性的表征。编辑工作是对他人著作或文献资料进行的编辑活动,这是区别于作者的著作活动的主要特征。编辑人员自己著书撰稿是著作活动,不是编辑工作本身的内涵,为他人编书编刊是编辑工作,因此人们形象地将编辑工作形容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3 化无序至有序
科技期刊编辑要利用智慧与知识,将科技人员提炼出的信息收集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选取反映事物实质与规律的精华,剔除影响信息传播的杂质,将原生、无序、混乱、粗糙的信息经过选择、判断、加工、提炼,编撰成有序、便于人类使用和利用的科技文化载体。科技期刊编辑们从事的工作是对科技信息的选择、组织与完善。科技期刊稿件包括组约稿和自投稿,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编辑手段把科技内容达到一定的质量高度,并且符合期刊出版规范的科技论文编辑成册,面市发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所编之期刊得到广泛传播,传之后世,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通过通读校对,严把质量关,努力达到化无序至有序的效果。
先进的网络化技术使期刊编辑流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赋予科技期刊编辑新的活力和内涵。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收稿、送审,可以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提高的时效。收到作者的稿件后,期刊编辑部组稿人员即可直接通过网络将稿件分发给各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通过网络查询稿件内容、审稿流程和各审稿阶段的审稿意见,选择审稿专家、提交送审,并定时对到期的稿件催审,及时掌握稿件的评审情况。编辑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稿件内容进行加工,并收发作者、专家的电子邮件。对于专家的审稿意见,责任编辑可以有选择地将部分或全部审稿意见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作者。这样的编辑工作程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程序既缩短了人工联系送稿、审稿、收稿等一系列繁琐工作的时间,同时也能减少人员交接的错误,能避免邮寄过程中的误投、遗失等情况。
3 结语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把科技期刊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转变职能,提高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微信平台;科技期刊;传播效果;品牌宣传;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15-02
1 科技期刊构建微信公众号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微信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都开通并使用微信公共平台,在方便快捷的同时,扩大了企业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力度,传播的精准性也大大提高。微信平台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一对一地进行信息传播,并且注重保护客户的隐私,不管是从交互属性、群组关系来说,还是从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价值来说,都非常有竞争力。鉴于此,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也有其必要性。截至2013年8月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达1056种(占4953种全国科技期刊的21.3%),调查显示,其中有245种启用了新媒体,占所调查期刊的36.2%,而其中,建立微信平台的只占7.3%[1],可见,在各种新媒体盛行的今天,科技期刊建立微信平台的情况并不普遍。
1.1 传统媒介渠道遭遇挑战
目前的期刊社和杂志社都在顺应时展,选择最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扩大其影响力,传统的固定网络媒介平台由于流动性差,所传播的信息过于冗杂,缺乏针对性而在不断地萎缩。虽然科技期刊还在利用传统的网络媒介平台在进行日常信息的传播和维护,但是其存在的基础开始动摇,并且重要性也在下降。
微信平台的产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未来的网络将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网络,信息会借助移动终端进行快速传递。而当移动终端逐渐开始动摇传统网络媒介平台的时候,科技期刊构建微信公众号来进行运营,与受众及时交流就迫在眉睫。申请与使用微信平全免费(若对微信公众号申请认证则需要少量费用),科技期刊室不需要独立开发APP,利用微信平台就可以进行灵活的、多样的、移动的宣传。
1.2 微信平台的可控性、互动性较强
传统的交流网站、交流论坛受到了受众的喜爱,利用留言系统和编辑功能也吸引了受众的关注,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社也有自己专业的论坛。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对于论坛的管理开始更加严格,论坛的建立需要通过专业的审核,并且需要备案。而且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对论坛进行有效管理,那么垃圾信息、广告信息会时时刻刻充斥其中,影响到论坛互动的发挥。
而利用QQ群和受众交流,也难以保证冗杂信息不会产生,用户的发言内容是不可控的,利用网络邮件和受众交流存在同样的问题,容易受到垃圾邮件的干扰,并且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比较差。[2]
微信平台可以综合性地解决上述问题,科技期刊社在申请微信公众号之后,配备后台专职人员编辑信息,就可以通过公众号将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受众可以和公众号进行互动,反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这样的互动是一对一的。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社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将信息需求类似的受众纳入该群,以便精准地消息以及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等。通过及时的互动和交流,科技期刊便可以有效地黏住目标用户,并建立稳定的用户群体。
1.3 方便快捷,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科技期刊社的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杂,编辑人员时常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通过电话、电脑来处理日常工作事宜,比如联系作者、安排稿件等。由于工作繁杂、工作重复率高、人员紧缺,所以编辑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效率也很难有大幅提升。然而,微信却可以成为编辑人员的实时平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琐碎工作以及对平台进行维护,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
2 科技期刊运营微信平台的阶段性应用
2.1 初级阶段
科技期刊社需要注册微信公众账号,为提高用户对公众号的信任度,一般公众号都会申请认证,添加认证标识。然后针对目标受众推送一条比较简单的资讯,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科技期刊社,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目标受众了解到这个公共号的存在,这一阶段推送信息不能过于频繁,太大的信息量会降低受众对科技期刊社的辨识度。[3]
笔者关注了《知识就是力量》、《环球科学》、《制造技术与机床》、《汽车维修与保养》、《科技与出版》、《机械工程学报》、《科技导报》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比较发现,前三种期刊,在用户关注该期刊公众号时,会自动回复欢迎语,同时附上关于期刊的介绍,高度概括期刊的特点及重点品牌栏目和活动,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建立了3个一级页面和各5个二级页面,以便全方位的向用户展示期刊;而后几种期刊,只有简单的一句欢迎语,且没有建立一级页面和二级页面,在引导受众阅读方面并不太清晰。学术性科技期刊的微信平台功能设置上有较大差异。
2.2 中级阶段
接收到推广信息的目标受众会对科技期刊社做出回应,回应的内容可能是一些疑问,也可能是对科技期刊社的兴趣表达。在这一阶段,科技期刊可以直接和目标受众沟通,是进行宣传的关键性阶段。此阶段可以通过推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等相关的信息来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社的形象,树立品牌效应。
对于用户的咨询和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作出反馈,对于不能及时给出明确答复的,也要说明情况,并做出在后续确定时间内给予答复的承诺,让用户真切地感受到期刊社对于读者的尊重,以此提高用户对期刊的黏性。
除了推送有价值的图文、音视频信息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互动游戏和活动。仍以前面提到的《制造技术与机床》的微信平台为例,该微信平台在一级菜单中专门设置了“活动抽奖”,有“大转盘”和“砸金蛋”两项游戏吸引用户关注并引来新的用户,这种设计可让用户在微信上形成自发传播,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2.3 高级阶段
利用微信平台的“开发模式”进行功能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如投稿、调查问卷、评选、以及学术会议、培训等的报名,实现会前信息收集、会后信息分析等,这比传统的邮件通信方式,要高效很多。此外,在这一阶段,科技期刊社可以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将其进行划分,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调整宣传的方式和策略。比如,可以把比较重要的用户介绍引入交流群,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受众关系管理系统(CRM)服务。科技期刊社也应该全方位地培养专职的微信平台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服务的效率,第一时间和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信息更新和平台维护的相关工作。
3 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效果分析
3.1 构建移动端用户诉求表达入口
用户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想法等诉求很难直接地通过传统媒介顺畅表达,微信正是在发挥社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表达可以为科技期刊社增加客户,逐渐地演变成为最重要的社交工具。随着微信平台的属性和功能不断地拓展,科技期刊整个行业都有可能加入进来,并且和政府、科研院所、其他领域期刊杂志社等机构通过微信平台建立联动的发展网络。这样一来,受众就有了畅快表达诉求的入口,可以通过微信比较隐秘地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直接和公众号建立
沟通[4]。
3.2 构建并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知名度
如今,科技期刊也需要通过品牌来吸引有实力的作者投稿,吸引相关领域的用户关注。微信平台可以帮助科技期刊社树立品牌,并进行品牌的传播,逐渐提升品牌知名度。科技期刊社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平台的LBS定位功能和二维码识别功能给受众提供更为便利的关注机会。对于已经关注公众号的目标用户,可以推送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做好相关维护工作,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扩大科技期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自组织下的多场域互动
诸多科技期刊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信息是平行工作的,彼此不会干扰,而且还能够一起组成一个多维度的交流空间。受众可以关注不同的科技期刊社公共号,针对一个内容的传播,组织起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扩大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在这样的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中,受众的参与度、关注度都会大大提升,这样一来,科技期刊行业整体的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信息不断地交换、传播过程中,能够集中更多的力量,从而组织信息的流动。
4 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发展建议
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运营和发展,应该以内容的宣传和品牌的构建为重点,同时要兼顾宣传,注重刊登和发表学术价值高的文章,同时也要给一些研究简报、科学新闻留有宣传的空间。
4.1 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宣传方式
微信平台可以发送语音、文字、视频、图片,针对科技期刊的宣传来说,主要应该以图片为主,而文字是辅的宣传方式,因为纯文字或者是文字占有主要内容的描述中必然会有大量的术语,不易于用户利用移动终端来阅读[5]。而图片配合文字的信息传递则能够生动还原科研的过程,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生动、立体、多角度,从而扩大用户的信息捕获量。
4.2 视频、音频发送注重专业性
关于科研成果的视频发送必须要注重专业性,而科技期刊所发送的音频也应该由专业的科研领域专家来录制和发送。文字性和图片性的内容如果出现了一定的错误和偏差,还可以通过后期的解释来修正错误,但是如果音频和视频出现问题,不注重专业性的话,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就难以进行消除。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只允许发送来自腾讯的视频素材及微视频,且微视频是由用户上传到公众号的,略显其局限性。
就目前微信平台被科技期刊社利用的情况来看,作者、编辑、用户是相互独立的,作者主要负责以论文的方式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论述,所投稿的文章需要由编辑来整理和选择性发表,而用户则相对被动地阅读信息。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作者、编辑、受众能够被联动起来的机制,三方可加入讨论组,受众可以针对自己比较关注的热点科技信息进行讨论,而作者可以依据受众的诉求来做出相关的研究课题,在经过编辑审核之后发表课题的研究成果,用户还可以针对该课题进行二次讨论。这样一来,微信平台就成为了收集意见、反应诉求、传递最新科技信息的平台。
5 结论
微信平台被科技期刊利用来传播信息、宣传品牌,是时展的趋势,其能够促进科研信息的立体式、及时传播,并且还可以实现和用户的一对一交流,第一时间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以此作为依据来优化科技期刊社的微信平台。本文主要对科技期刊社建立微信平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体的使用步骤和所达到的效果,并且提出了未来科技期刊社利用微信平台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状况[R].北京,2014.
[2]王颖.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新闻世界,2014(2):114-115.
[3]谭震.传统媒体如何借助微信扩大影响――微信的媒介功能及影响分析[J].中国记者,2013(5):101-102.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一谈到政治素质.有些人往往认为是“过时”和“不切实际”的。其实,这种观点是十分片而、错误的。提高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空洞说词。叶圣陶同志说过,作者写出来的东西一发表,一定体现了他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试想,一个胸无大志、精神颓废、生活糜烂、百无聊赖的人,怎么可能会编辑加工出催人进取、积极向上、给人以科学指导的作品。当前,尽管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在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发现培养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大多数的编辑部、编辑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如果没有一种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思想,没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期刊的编辑们就难以敬业爱业,甘于奉献。编辑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期刊编辑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献身科学精神、求实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还要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安于本职工作,牢牢把握办刊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创作态度,编辑出优秀的科技期刊。
2扎实的专业知识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科技期刊就没有了生命力。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本学科、本专业较深的学识功底,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科学性、创造性,辨别真伪,提供更准、更新、学术价值更高的科技信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期刊成为科研的“龙头”,成为高科技竞争中重要的传播媒体。21世纪,随着学科的细化,学科间、行业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并且将会进一步跨越单一学科或专业,向多学科、多行业扩展。因此,编辑不仅要在本专业、本学科中具有较高的造诣,还应兼收并蓄,多学习一些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知识,即既“专”又“博”。
3业务素质
深厚的中文文字功底是一名优秀编辑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文字基础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才能掌握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不写错别字,并熟练运用标点符号;才能在遣词、造句、语汇的丰富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的运用方面准确无误;才能有坚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常见的成语、术语,通晓其来源、含义和用法,语句通顺流畅,文字严谨精炼;才能合理调整文章的段落结构,使主题突出,脉络分明。编辑学可以说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目前的科技期刊编辑大多是“半路出家”,受过正规编辑专业高等教育的人为数甚少。因此,编辑除在老编辑的传、帮、带下虚心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外,必须还要刻苦钻研,认真、系统地学习些编辑学知识,熟悉编辑理论和规范标准,逐渐充实、提高自己。
4创新意识
关键词:编辑素质;能力;农业科技期刊;期刊质量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传播媒介,其在农业科技动态报道、科研成果推广、科技水平展示、生产经验交流、科技知识普及、信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农业科技期刊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学术理论、实践经验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与期刊编辑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科研水平、职业能力等密不可分,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期刊的出版质量。
1政治思想素质
农业科技期刊起着传播科技知识、播撒致富信息、促进科技成果推广、推动科技兴农的作用[2]。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有关农业方针、政策和科技期刊出版的重要政策法规,注重学习有关发展农业的文件,熟悉农业发展情况,了解农业发展动向,在选稿、用稿时紧密联系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严把稿件质量关和导向关。同时,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既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也是一项繁琐、枯燥的工作,需要编辑人员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有心甘情愿“为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以及适应工作繁重、责任重大、无名无利的工作状态。比如,有时稿件加工过程中的许多工作需要编辑替作者完成,编辑工作无异于再创作,发表的文章凝聚了编辑的大量心血,但成果是作者的,编辑始终只能处在幕后,加之农业科技论文内容相对单一,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缺乏对人感观的直接刺激,使人很容易对所编内容感到枯燥。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全心全意地为作者服务的工作态度,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理素质,耐得住寂寞,潜下心来,淡泊名利、不辞劳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3]。
2文化素质
语言文字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编辑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首先,农业科技期刊的稿源多来自基层农业单位,稿件大多不够规范,常出现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句子。这就要求编辑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凭自己优秀的判断鉴别能力,根据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意图,在谋篇造句、语法修辞、标准规范等方面合理加工、优化,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整理清楚,叙述明白,使文章能更具逻辑性,层次鲜明,重点突出。其次,农业科技稿件不同于一般文章,其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科技交流的规范和习惯。因此,要准确简明的表达农业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信息,必须熟悉科技论文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与农业科技论文编辑相关的专业术语及科学符号、数理公式、标点符号、图标等的规范使用技巧,并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删繁就简,严谨、准确而又精炼、有效的加工,编辑出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安排恰当、可读性强、质量较高的科技论文[4]。
3职业能力
3.1专业技能
编辑在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编辑专业技术能力的强弱与刊物质量和单位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迅猛发展,农业科技期刊涉及的内容除耕作、栽培、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以外,还涵盖了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因而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也提出了既“专”又“杂”的新要求[5-6]。一方面,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扩展,大部分农业科技稿件的理论和内容比较深入、学术性很强,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判断能力,利用敏锐的专业嗅觉,多渠道、多角度的了解稿件中的学术问题,以便在稿件编辑、加工过程中,能准确把握稿件脉络,深入了解文稿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动态、前沿信息及当前热点,捕捉到有创新价值的新观点、新信息,把最新、最有用的科技知识及时传递给读者。另一方面,编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很强的学习、领悟能力,在学习和掌握各类与编校相关的国家标准、编辑出版知识等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多学科专业知识,全面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动向,对具有交叉学科特点、涉及多种文化领域的稿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及时提出补充意见。同时,科技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分辨真假的能力,能及时剔除稿件中出现的不严谨、不科学的观点论述,从而确保稿件的学术质量[7]。
3.2协调沟通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才能发挥作用[8]。因此,每个编辑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与同事密切协作,默契配合;与作者、读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和良好的交流平台;与同行间发扬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平等友爱、互相支持的团结协作精神。编辑间的密切配合是期刊保质、保量、及时出版的基本保证。农业科技期刊既为农业科研和教学服务,又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服务,稿件作者的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因此,编辑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位作者,树立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积极主动的与作者联系,做到审稿、退稿、修稿过程的人性化服务。要及时了解作者的科研进展情况并主动约稿,逐步形成梯队型作者资源库,以保证期刊稿源及其质量。农业科技期刊的读者是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群体,即包括想了解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技术的基层技术干部和劳动群众,也包括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成果、掌握科研动态、拓展视野以加快研究进度的科研人员,是良师益友,应予珍惜[8]。此外,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期刊同行进行交流,了解各行各业的相关信息,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也是提高编辑水平和期刊质量,推进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3网络技术应用及现代化办公能力
网络技术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及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优质平台,准确把握科技动态是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刊质量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如编辑可把网络作为“查新”的主要入口,以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并利用先进、完善的信息管理软件,对专业知识、技术、信息进行全面开发,建立专业的资源库、专家库、用户库,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反馈系统,与作者、专家、读者之间形成互动,以提高自己所编辑出版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同时,编辑部利用网络平台接收电子邮箱投稿,或网络在线投稿,编辑对稿件管理、专家管理、归档管理、稿酬、版面费及其他费用管理等进行快速处理、及时反馈,能有效缩短稿件处理时间,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因此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熟练应用网络技术,掌握过硬的现代化办公技能,以更好的适应科技的发展及高质量期刊出版的需要。
3.4其他业务技能
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媒体融合战略的引领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在原有期刊的基础上得到了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与突破,在促进企业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科技期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期刊运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科技在各个行业之间的传播更加普遍,行业内的研究者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创新科技信息的发展路径与方式。而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每年接受大量的科技类稿件,学科门类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良好的科技创新思路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行业实际发展的视野和范围。除了内容方面,信息化条件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形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除了常规的纸质公开发行期刊外,有些编辑部根据自身和读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电子出版物的方式,将筛选出的优秀稿件通过互联网或者光盘等方式发表,读者除了常规的邮局订阅期刊外,还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上平台来进行实时的科技期刊信息获取与阅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必要的印刷成本和资源,另一方面也方便了读者和编辑部对稿件的管理。
期刊运作的平台化、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期刊的运作在原有系统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运作平台的信息化发展,优化了传统纸质投稿方式,提升了信息分享与沟通的效率与效果。当前多数国内外科技期刊基本上实现了互联网融合的发展策略,通过网络投稿平台实现了作者投稿、编辑办公和专家审稿(如图1所示)在线办公的创新,从而提升了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通过在线办公系统,可以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办公和专家审稿等“多位一体”的期刊运作模式,丰富了科技期刊的稿件来源和质量,提升了科技期刊的科技含量,扩大了科技在企业日常运作中的应用面。信息化平台的运行除了实现信息沟通与反馈以外,还有效地解决了科技期刊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作者可以在平台上直观地查看期刊的主管和主办单位、期刊的介绍、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查看期刊的收录情况、影响因子等认可度较高的信息,通过对多个期刊之间指标的对比来选择和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期刊进行论文的发表,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投稿错误现象的发生。
期刊引领国家科技发展的效果
信息化条件下科技发展的凝聚效应更加巨大,一旦某一领域科技发展的苗头显现,将会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丰富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技发展当中。而科技期刊在这其中的引领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多数科技研究成果的呈现与科技论文的阅读及思考相关,而多数科技成果是通过科技类期刊得以传播的。科技期刊无论是在科学技术研究还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价值都得到了国家、企业的高度重视。例如,建筑企业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建设规律、施工管理方案和经验教训往往通过一些期刊共享出来,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
2国有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注重自身的科技进步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能否通过把握科技进步的红利来实现自身的良好转型与发展是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
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是巩固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地位的迫切需要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方面丰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优化配置之中。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发展的信息不对称性也造成了行业内部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一些本来经营良好的企业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科技实力来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用更加优质的技术与服务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够牢固自身的发展地位,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是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动力需求
在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中,科技对企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是否掌握核心科技是企业在行业间乃至国家间实力较量的“重头戏”。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国有企业保持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就是科技进步,唯有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力和凝聚力,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添能加油”。
3科技期刊与国有企业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
科技期刊与国有企业科技进步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一方面,借助科技期刊实现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促使理论性的研究内容得以验证和实现;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期刊加以展示,丰富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就此角度来看,两者之间是一种交互共融的关系。
科技期刊为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提供重要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对科技信息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实现科学技术交流与创新的良好平台。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知识在科技期刊上的发表率达80%,在一些学科领域甚至高达90%以上。这充分说明科技创新知识与方法中有多数研究成果会通过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将科技进步的研究成果放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能够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科技研究者借助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功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范围和深度方面得以推广,提升科技成果在社会科技领域的发展。例如,每年都有大量关于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在建筑类科技期刊上实现共享,一些成果被直接运用到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科研工作者可以借助期刊的平台将自己的一些研究方向和问题表述出来,借助大量的行业领域研究专家的能力来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丰富科学研究的信息。而随着信息化条件的不断完善,科技期刊在信息传递与分享方面的功能得以在互联网上高效实现,读者通过电子采编系统随时与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度,为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科技期刊能够创新国有企业科技进步的路径和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次工业技术革命都是以某些科学技术为突破口而逐渐展开的,而科技期刊中的文章就犹如“星星之火”,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就会以“燎原之势”实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国有企业科技进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向,即自身的实践研究和对外的技术借鉴与引用。而科技期刊为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后备力量支撑,将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科技研究者都纳入到自身的科技创新队伍之中,利用科技期刊所展示的科研成果来发展自身的科技实力,实现发展路径的多样化。同时,作为一种信息媒介,科技期刊可利用自身的学术科研实力构建起一套系统的科技研发与创新平台,与广大读者、作者实现良性的互动,博采众长,吸纳百家之言,充分丰富和调动国有企业科技进步的动力。科技期刊的读者通过阅读和研究其中的一些科技内容,获得一定的研究灵感,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是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信息源
与人文类期刊相比,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科技期刊上发表有价值的文章,只有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精通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够以其扎实的科技实力写出符合期刊要求的文章。国有企业的科技进步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这些人借助企业的庞大实践系统来对自己的科技思想进行尝试和完善,探索出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多次试验验证得出准确有效的结论,经过科技期刊的投稿、编辑审核、加工处理等程序后出版发行,最终在大范围内推动整个行业生产力的提升。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科技进步对于期刊的质量提升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丰富科技期刊的作者人群,实现期刊的良性综合发展;二是提升科技期刊的实效性,借助一些实用性的科技成果来实现科技期刊促进科技进步的贡献。同时,科技期刊出版的严谨性也能够对那些虚假的科技成果进行及时的纠正,规范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换行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
国有企业科技进步是带动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期刊的良好发展除了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外,更需要优质的动力来进行带领,通过一些核心期刊、优质期刊的示范带头作用来带动整个科技期刊行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一些科技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情况主管、主办一些科技期刊,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成果进行自我展示与分享。诸如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主管的科技期刊《铁道工程学报》、《桥梁建设》等,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EICompendex(美国工程索引)收录的期刊,不仅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国有企业由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而在科研和实践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自主的科技研发队伍对科学技术和工程进行研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实力与效果。同时,国有企业所具备的科研人才和平台资源能够凭借自身的发展情况来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进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发展质量,引领科技的发展。
4科技期刊促进国有企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源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与国有企业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双效互动关系。基于此,我们需要重点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优化两者的融合路径,找到真正能够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科技期刊与国有企业科技进步良性发展的突破点。
优化科技期刊采编系统
采编系统是科技期刊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高效办公与沟通的重要途径。但从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采编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作者投稿、编辑办公和专家审稿需要,但对于互联网良性互动功能的挖掘和发挥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要从优化科技期刊采编系统方面着手来优化科技期刊在国有企业科技发展中的功能发挥路径。首先,要实现信息化采编系统的多样化发展,除了中国知网这样固有的采编系统以外,科技期刊编辑部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作者投稿的需要开发出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提升与作者和专家的信息沟通效率及效果;其次,要完善采编系统,将读者纳入到期刊采编系统之中,为读者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便捷的方式;第三,除了不断完善信息化采编系统以外,要注重对传统采编方式的延续,部分研究学者尤其是年龄稍大的研究学者习惯于纸质稿件的投稿交流,科技期刊的采编要兼顾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性化的优化保持。
逐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换模式
鉴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力,企业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产学研科技成果转换模式。首先,科技期刊编辑部要将那些技术实力强的一线员工纳入到自身的作者系统中来,鼓励其进行创新性的试验,并将科技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期刊分享出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其次,期刊编辑部要密切与国有企业科研生产部门的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安排专业的采编人员深入到企业的科研第一线进行现场体验与学习,丰富采编人员的科技知识与经验;第三,定期召开研讨会,通过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探讨来创新科技成果在科技期刊与企业之间的转换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加速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细化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当前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多数以公认的SCI、EI、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为主体,企业对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以是否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这种评价指标虽然能够对科研工作者进行一定的定级评价,但却比较单一,没有将科技论文成果是否转换为生产力作为细化的指标。因此,国有企业要深化对科技期刊及其论文的评价标准。第一,要根据科技论文和期刊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来进行划分,可以借鉴科研基金项目的评价标准,划分为重大、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四个等级,对其评价的系数进行明确;第二,要根据科技期刊的内容和创新程度来进行评价,根据其完整性、充分性和全面性进行定量的考核,真正筛选出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第三,要从实际意义角度来对科技期刊所能够产生的科技创新效果进行衡量,将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