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7: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工电子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培养计划修订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坚持全员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基础性与实践性、个性化与自主性、特色化与国际化五大原则,建立一个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学科平台课程体系。
1.1课程内容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想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有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高校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的探讨楼然苗(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2)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课程一定要重点把握。一些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可作为辅修或选修课程。
1.2课程学时
以“精简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为原则,合理分配课堂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对于与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关系密切的课程需适当增加一些学时。如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课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综合设计辅导等课程可适当提高实验学时数;专业核心课中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可按2:1.5设定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32学时+24学时)。
1.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的课程或减少学分,减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时或改为完成设计作品学分制。为了让学生拥有对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成品的全过程能力,除一般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可重点开设电路图与PCB制作、C语言编程、单片机设计、电子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1.4形成系统教学
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培训与辅导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学分系统中,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及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1.5学分的替代制度
建立学分免修、替代制度,将学生专利、学术论文、竞赛获奖等纳入学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进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2.教材改革与建设
要鼓励教师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教师编写有校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出版编写一些实用性强、有工程项目应用实例的实践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电子综合设计实例与辅导、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辅导等等。
3.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基础课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级制、分层制、挂牌上课等基础课程综合改革,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中实施任务驱动、基于问题、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对一些与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关系密切的课程的课堂与实验教学可作以下一些偿试。
3.1将与计算机操作关系密切的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等理论课放在电子交互教室(机房)上课,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训内容交替进行,强化教学效果。
3.2探索慕课等网络助学平台教学方式。分清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内容,在网上可布置课外学生个人学习内容、探究式学习内容、拓展性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选修课、方向课可借助网络课堂等形式开设。
3.3实验项目尽量与实际电子设计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真题真做,促进“教、学、做”相结合的“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
3.4实施教考分离,以机考替代纸质考试,或实施以设计作品为主的课程成绩评分制度,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4.实践环节的改革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合理制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考证要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学分,从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四个步骤及素质拓展、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实习和创新实践六个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学分评定制,可改成以课程设计实物作品、毕业设计实物作品、发表的科技论文、获得的知识产权(专利)证书、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为主的成果学分评定制;一些分散的学生自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可改为教师带队制的集中实习;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校内电子焊接加工生产线,使之成为具备电子路线设计、加工、生产、测试全过程功能的电子设备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5.课外学科竞赛教学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促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建立一套与教学培养计划相辅助的学科竞赛教学体系,适当开设一些电子设计类知识的公选课、必修课,成立学生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社团),提供开放的活动场地,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日常的电子设计活动,鼓励并辅导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产权申请等学术研究活动,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气氛,也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
6.职业证书考证教学
职业技能证书是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上一定要强化与职业考证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将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内容整合到相关教学课程及实验内容中,减少课外考证辅导的教学学时。建立校内电子工程师考证、电工考证、电子CAD考证点并设立网上辅导平台,开放考证训练的实训场地,提高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考证学生的持证率。
7.小结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教学平台;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19-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选择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北石油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强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依托,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强、创新水平和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每年都举办院青年教师比赛课、创新开发设计竞赛活动。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科研型”、“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为青年教师将来能参与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申报奠定基础,设立院青年教师基金。鼓励学生在青年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国家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强化青年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设立院级管理的青年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支持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获国家奖励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奖励。组织教师申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使多数教师能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应用物理学专业,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与创新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应用物理学专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优秀拔尖学生的选拔机制,为优秀本科学生构建学习平台。
2.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校企合作“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实行3+1培养,学生需完成分散在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以实践课为载体,不断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先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主讲教师,并以这批教师为核心,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工程经历的培训,通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等,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验。
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本科生教育中体现四个阶段培养:一年级“素质教育”,二年级“知识教育”,三年级“技能教育”,四年级“综合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导师注重道德引导、以“一对一的学习指导”为重点,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动、素质教育及“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的理念。通过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创设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较早地进入教师的科学研究,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五、加强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学科竞赛
1.作为工程技术与应用性都很强的电子类专业,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平台上丰富多种形式的实践条件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在专业舞台上一展身手。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开放式的实践项目,竞赛型、学术探索型、社会实战型、自我提高型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最佳环境和氛围,也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扩建现有的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使更多有意愿进入基地的学生能够有实践创新的环境。
2.平台向全校电子类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开放,可同时容纳约80人进行各类实验和技能实训。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构建以创新开发培养为主线、体现“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引导创新实践,提高基本素质”的实验实训体系,开设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自主创新型和“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多层次、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训。
3.结合“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开展研究生及优秀本科生助教、助研、助管的方法,弥补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的不足,也使优秀学生较早的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研究。
4.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学校和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申报专利,使学生较早的参与科学研究,从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5.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为配合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实践平台架构、实验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将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6.在平台管理方面、实行全天候开放,除了正常教学学期外,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寒暑假期均实行轮值制度,保障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7.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组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使每年报名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从以往比赛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大大提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学校的一个闪光点,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在外的形象。参加竞赛能够提高专业办学实力及声誉,同时能够加强同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主办学科竞赛。①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②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③主办东北石油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参加校“挑战杯”;④参加美新杯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⑤参加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⑥主办东北石油大学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⑦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8.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学院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历届参加电子竞赛学生调查、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薪就业。
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平台建设
经过多年与“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科研、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于2007年校企共建了“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于2010年校企合作建成“电子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于2011年5月校企合作申报成功了省教育厅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学院将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1.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与校外基地科技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生产实际技术需求,加强横向科技合作。构建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实施的探索基地。使平台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每年可接收150名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实习实训;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已指导5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平台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3.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的实践基地。能同时容纳20名研究生从事论文研究工作,校外基地已为学院培养硕士生14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互聘兼职人员、实施“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
4.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近年来已有7名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大庆油田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工作,20余名本科生分到该公司工作。
七、结语
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生源,其中参赛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实现了高端高薪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新华,等.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6).
[2]丁坚勇,等.建设高水平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3]郑双进,熊黎,黄志强,周丹.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高志凯,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1).
陆婷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高等学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开放式实验教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南京邮电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过程中,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先进的智能化仪器仪表为基础,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基本建成了设备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实验内容全面、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开放式实验室,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电工电子;创新人才
0引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群和重要途径, 而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要的教学环境。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只开设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其功能较为单一、 投资多、使用效率不高,实验内容激发不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学生创新性能力训练有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网络、卫星、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先进的信息设备及通讯手段,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这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何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电工电子开放式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积极性,解决课时冲突、时间固定和实验资源闲置等弊端,促进实验教学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使实验性质从传统验证性向设计性、创新性过渡。为此需要建立以新的实验教学和管理运作模式为依托的开放式实验室,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系统和学习方式,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实验,很少在实验过程中碰到课本之外的问题,学生学习不是主动的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从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实验兴趣,适应不了当今高等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1.22实验室开放时间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时间也是目前电工电子实验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是固定的,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完指定的项目,由于课余时候实验室不对外开放,实验课以外的时间学生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3教学资源的问题
由于实验室开放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设备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使用,而不上课时就闲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人员也存在只有有课才到实验室来上课,平时很少来实验室进行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2电工电子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能力,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改进现有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验中心设备及师资情况,研究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尤为重要。
2.1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实验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基础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
(2)提高性实验: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巩固专业所学。实验室可采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实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创新性实验:实验室可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专门针对学生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技术指导,学生可以自由的进行科技创新、电工电子竞赛等科技研发活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2实验时间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时间应为每天开放12个小时。根据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目前的实验条件,实验室开放时间为从早 8:00 到晚 8:00,每天安排3组实验,每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解决了实验设备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仪器设备紧张和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2.3实验授课方式的开放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应按照每学期教学任务及各学院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安排各学院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时间。根据上实验课程规定的时间,各学院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具体实验时间和实验分组由各学院自由安排。开放实验授课方式后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在不与理论课冲突的情况下,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
各学院按时间段预约,每个时间段安排一组学生参加实验,这样就基本上缓解了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一位实验的学生能够在较为自由、宽松的实验环境中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4建立创新实验平台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应建立创新实验室,为学生自由进行科技创新、毕业论文设计、电子设计竞赛等科研活动提供平台。有了创新实验平台,学生可独立分析、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5培养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首先,教师在上实验课时选拔出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然后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最后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创新实践训练,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3电工电子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意义
实验室开放就是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所能提供的条件(时间、仪器设备、场所、经费、指导教师等)部分或全部向实验对象有目的地开放。经过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对对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开放提高了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仪器设备紧张的状况。
(2)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受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时几人一组,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思维的训练受到影响。实行实验室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基本上得到了缓解。
(3)开放实验室改变了学生“被动式”实验,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和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由于学生所做实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涉及面将会更加广泛,学生碰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研究性实验,指导的难度会更大。这就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实验指导教师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
(5)加强了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由于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和内容是根据各自的情况自由选择的,并且实验所需实验设备要按时提供,这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必须要求实验中心拥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
4结论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实验内容、时间、管理等方面都是开放的。本文通过对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研究出适合学校、中心及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提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春兰.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3,09.
[2]王英红.浅谈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09.
[3]储春华,袁琦,王忠.电工学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加强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重视全面素质提高的科技竞赛。近年来,学校领导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学校改变传统办学观念,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建设[3]。以我校的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新建“罗克韦尔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改造与更新“传感器技术”、“单片机与微机原理”、“PLC技术及应用”、“电力电子”、“电机原理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与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与电路”等实验室,扩建“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电气照明”等实习基地;同时建起学院的机房,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查阅资料、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创造优异的条件。除硬件投资与支持外,教师还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实践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制和内容,加强课堂、实验室教学。电子设计竞赛赛程历时4天3夜,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每组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同工作,完成从解析题目、方案论证,到设计原理图、选择器件、实际制作、编程调试、分析结果、论文写作,直到面对评审专家进行演示,回答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一系列的过程,实质上蕴含着对参赛队员的实际技能的考验,也是对学校的教学体制的检验,学校的理论教学质量怎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传感器技术”课题组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传感器技术”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现有的教学内容,大多侧重于原理的介绍和公式的推导,比较枯燥,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感性认识。而电子设计竞赛中用到的角度、光电、红外、超声、无线收发等传感器,都是侧重于如何实践应用,如何把被检测量通过运放补偿电路转换成标准的开关量信号,而对于内部结构、外部封装形式、原理公式等涉及较少。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原理性较强的部分要适当删减,对于实践应用较强的器件要增加课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力求教学内容合理[4-6]。学校教研组的教师经过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并且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得到启示,加重了理论课辅助实验教学的比例,修改了教学内容。删减了物位测量、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的新方向这几个部分的内容。物位测量所采用的方法,比如导电液体的物位测量,在电磁式传感器中已经介绍了原理,而非导电液体的物位测量在电容式传感器中也加以阐释,原来的章节在此处只是从检测的角度介绍其具体应用实例,略显赘述。而删减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的新方向这部分内容是因为在“自动化专业新技术讲座”中包含了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的新方向,与本课程有交叉和重复的地方。
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现有的“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以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为平台,开设了电阻应变式桥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光电式传感器的测速特性、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温度特性等实验。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为主,验证被测量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传感器和运放电路都是封装好的,学生看不见具体的传感器裸件,也不了解相关的运放补偿电路,对于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的取值和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学生缺乏积极性和能动性。而电子设计竞赛中涉及的传感器,要求学生自己熟悉元器件结构,了解元器件性能,根据输入输出间的电气特性选择转换电路,并亲自焊接调试,这种实践技能的提高是难以依靠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而实现的,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精心选取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验内容[7-10]。鉴于此,增加了6个学时的实验,电阻应变式特性实验由以前的2学时增加到4学时,由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选择电桥的桥臂电阻,搭接放大电路,并计算相关的参数;另外,考虑到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此增加了2学时的“温度传感器”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和铠装热电偶分别检测温度,用热电阻Pt100作为温度标准,计算各个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等参数;同时增加的实验课还有2学时的压电式传感器,主要是考虑基于压电效应的压电材料及超声电机是当前社会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同时本校有专门的超声电机实验室,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教材的建设现有的“传感器技术”教材比较繁多,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写作思路上看,有的以传感器原理为主线,有的以过程参数检测为主线;从专业上看,有的以材料特性和机械结构为重点,有的以信号的电气检测和电路转换为重点。鉴于现有教材的多样性和行业特征,难以满足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际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学院的“传感器技术”课题组,组织编写了适合测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教材在了解各种传感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设计,特别是电子设计竞赛中涉及的传感器,教材增加了如何根据性能指标选型、如何设计应用电路、在焊接调试中的注意事项等实践技能部分。此教材必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相应的实践技能,推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
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科技热情,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
1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学校的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完全开放,教师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实践技能;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提高资助资金,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从中获益匪浅;学校团委组织“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优异的成绩。#p#分页标题#e#
2学生自觉加强能力培养学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验课上认真听讲,一改以往实验课纪律松散、得过且过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如“机器人”设计制作与开发、“飞思卡尔”智能电动车、“罗克韦尔”工业控制网络等;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状况,根据课题在企业完成实验和测试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促进相互交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过程,也是相互比较和学习的过程。我校在赛前组织学术交流和探讨,比较准确地预测试题;参赛过程中参与交流讨论群,进行技术探讨;现场演示中比较兄弟院校的参赛队伍,相互比较找到差距和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赛后召开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学习别人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的成功经验。这些相互交流,有助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教学,共同进步。
4开展第二课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方面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学生主动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以笔者所在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主要的课外科技活动有以下几种。(1)参加辽宁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2)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电动车竞赛;(3)申报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4)参加教师的“开放性实验”,以现有实验室设备为基础,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5)参加学院的“PLC技术及应用”、“机器人”、“工业控制网络”等创新培训。
论文摘要:介绍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简要分析了由此给教学产生的实际影响。
由于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设计自动化的观念和EDA工具的使用水平已成为度量工程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EDA实验室。EDA实验环境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该校硬件水平、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在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对EDA的教学和实验环境的建设给予了足够地重视,专门成立了EDA(实验)中心,旨在负责全校EDA实验教学,EDA项目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建设,EDA中心已初具规模,为全校的EDA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促进了我校电类现代化课程教育的发展。
1 EDA实验环境的建设
EDA(实验)中心的建设起始于1998年初,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第一期工程建立起配备有40台Pentium 166MMX微机的多媒体实验室和硬件实验室各一个;1999年进行了第二期工程,又建起了一个包含40台PentiumⅡ400微机和两台专用服务器的网络实验室和一个管理办公室。并进行了软件建设和有关实验项目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已建立起的软硬件环境如表1。
在EDA中心的建设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创建一流具有EDA特色的实验环境。EDA的实验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电类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同时EDA的实验环境也是一个窗口,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形象。EDA中心的建设不应等同于一般的计算中心或机房的建设,应该具有EDA特色,那就是要有丰富的EDA软硬件支持,要有得力的指导开发力量。为了建设好一流的EDA实验环境,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指导环境的建设,并多次派人到EDA教学较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为了体现时代的特点,我们将中心80台机器内部互连,整个内部网络完全按照Internet技术规范设计,能提供全套Internet服务。中心内部网络还通过Linux网关与校园网相连。服务器采用Windows NT4.0、Linux 5.0、Net-ware 3.12,工作站安装了DOS 6.22、Win-dows 98(中、英文)、Windows NT、Linux等操作系统。
(2)严把质量关,高质量完成建设。EDA所有软硬件设备的引进都经过认真市场调查研究,并严格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清除。如曾进一批微机,检测后发现配置与样机不符,立刻退货,重新购置。软件的建设对EDA来说是体现特色的关键性建设,尽管EDA软件投资较大,为保证实验质量,划出专项资金,引进许多最新的正版EDA软件。
(3)加强外联,寻求多方支持。EDA教学的开展需要许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加强了校际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与EDA软硬件开发商家的联系,可以从中得到了许多必不可少的帮助,如东南大学赠送给我们不少非常有用的EDA软件和设备,美国Altera公司通过其大学项目赠送给我们专业版和网络版的Max+PlasⅡ软件开发工具等。
(4)鼓励师生开发EDA教学项目。我校EDA教学项目的开发进行得比较早,并已取得了不少成就,EDA中心成立后更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目前已自行开发并用于教学有ISP和FPGA等实验装置,全定制的A-SIC实验环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5)勤俭节约,变废为宝。EDA的某些硬件实验对微机要求并不高并且有可能对微机产生伤害,为此我们从校计算中心等地方找来约20台淘汰了的386和486微机,建成了硬件机房,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并节约了不少资金。
2 EDA实验环境的管理
我校的EDA实验环境主要面向电子工程系和自动控制系学生,行政上挂靠电子工程系。为了便于协调管理,两系分别任命了兼职正副主任负责中心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在EDA(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
(1)全心全意为EDA教学服务。EDA(实验)中心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全校师生的EDA教学实验提供方便。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尽力满足师生的要求。如有教师希望通过网络授课,我们引进了Lanstar网络教学系统软件。有教师需要提供语音教学服务,我们购买了无线话筒。有一些国外引进的EDA软件需要用英文操作系统,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试验,使中英文操作系统能够方便地切换。中心的Internet网及打印机等设备也均向师生开发。
(2)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心除正常设备维护日外,保持全日制开放。开放时除了安排一般值班人员外,还经常安排对EDA技术熟悉的教师或研究生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可以自由地上机实习。
(3)不断推广EDA新技术。EDA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利用中心与外界联系较多的优势,不断向师生推荐EDA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我们曾请经销商来介绍最新版本的PADS、EWB等EDA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与东南大学EDA实验中心合作举办了两期全国性的EDA研讨班。
3 效果分析
(1) EDA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为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十多门课程的上百个实验,部分实验还延伸到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课程中;每年还有几十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这里进行毕业设计和课题上机。总上机时数已达4万机时。
(2) EDA中心的构建,推动了我校多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数字电子课程而言,迫切需要充实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EDA中心的服务为此创造的必要的条件。由于EDA中心的大量工作,使教师可以在课常上集中精力和时间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前人创造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而把一些繁琐的计算交给EDA工具,学生通过EDA工具的使用去实践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思路。对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系统设计等课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3)开放式的管理,方便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如有一位在给电类提高班讲课的教师发现,原拟定通过Lanstar授课系统对学生讲授EWB的使用方法,结果在现场却发现,不少学生已初步学会了EWB的使用,其原因是他们已主动地到EDA中心,通过自学,进入了EDA环境。这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学习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映了他们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也为他们将来自行掌握更现代化、更复杂的EDA工具打下了基础。
(4) EDA中心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场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数字系统设计的老师利用EDA中心进行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91-03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该课程的显著特点,也是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实验、实践环节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改革实验、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何俊等对创新型实验项目应该具备的课题背景工程性、知识的综合性、实现方法的多样性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电工电子学科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实验的设计思路;徐淑华等提出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规划,阐述了建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章飞等阐述了示范中心在创新管理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措施和方法。王成刚等建成了面向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综合保障体系,探索了“双师+科研”型实验教员队伍培养模式。王绿君、郭韶平针对传统专业教育体系的不足对电工电子专业理论与实践考核方式进行探讨。王英红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提出建议。王亚军等从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4个要素的变革,探讨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然而,农业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基本电学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和操作不够熟练,实验、实践技能亟待提高。为了培养非电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组从优化、改进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入手,提出3大环节、10个具体措施,多角度探索和实践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以提升实践技能为核心,针对农林院校非工科专业学生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常规和提升3个环节,每个环节紧抓不同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10个关键措施,构建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在基础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基本仪器认知技能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目标。由于非电类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基本实验仪器认知较差,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素养亟待提高,因此从基本认知和技能培养入手,为进入正常实验做准备。
常规环节即常规课程实验环节,以强化过程管理和实验考核为主要手段,使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实验;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重视实验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考核;以管理提升技能,以考核促进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收获。
提高环节主要是结合开放实验室建设,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结合各种设计竞赛,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和实验自习;为自学要求较高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在基础环节,以“2个基本”为关键措施,强化基本仪器认知和基本操作训练,为常规环节和提高环节作基础。常规环节分为实验过程管理和实验考核两部分。实验过程中,从预习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着手,采取加强实验理解、提高故障排查能力和规范数据分析和报告等撰写等措施;实验考核部分,采用3种不同的考核措施,促进实验教学。提高环节采取自主实验和实验自习2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自主性,课程组结合大学生科创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能力。
三、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以上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为指导,在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考核方法和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一)创新实验过程管理
实验过程为实验环境的核心和关键。分为三个步骤:
1.实预习阶段,加强实验设计思考与理解。每个科学实验从实验设计就已经开始。以往的实验大多是老师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完成步骤,最后由学生重复。其弊端是很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2个学时)内,只能匆忙照着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记录下数据,不能仔细思考实验内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实验才能验证某个定理。例如在戴维宁定理的证明实验中,要证明两个网络端口特性的一致。而如何证明“特性”一致,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若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操作,很难加深对这一定理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课程团队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的预习要求。预习实验不只是看一眼题目,回忆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该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还有为其他更好的途径?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具体实验中有的放矢。同时,通过理解实验设计,可培养学生设计科学实验的能力,为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2.实验室阶段,加强实验过程管理。课程团队始终认为,实验绝不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要边操作边思考,手脑配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教师示范、学生重复的简单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与学生就实验内容、目的、意义等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内容、目标、步骤等关键信息,同时检查其实验预习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进行实际示范,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同时及时指导、回答学生问题。
电路故障检查排除是实验技能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中,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一根本目标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故障原因,并使用各种仪表仪器,逐步检查电路,最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共发射级单管放大电路实验中,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与预期不符。此时引导学生检查电路中关键点电位,特别是三极管3个管脚电位,并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若三极管工作状态正常,再判断输入端和输出端信号是否正确;若三极管工作状态不正确,则进一步检查直流偏置电路。又如在组合逻辑电路实验中,常出现门电路逻辑状态不正确或数码管显示不正确等问题。实验中训练学生采用逐级排查法,从输出端到输入端,利用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各个管脚电压,再根据逻辑关系确定是输入信号出错抑或是电路管脚连接的问题。在故障排除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3.严格实验报告撰写训练,认真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的重要过程,认真进行总结,可显著提高实验效果。然而,以往学生普遍不重视实验报告撰写,认为实验数据记录完毕、出了实验室实验就结束了,很难达到实验目的。对实验报告从标准格式、图表样式、数据分析、结论讨论等方面着重要求,通过实验报告批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科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其后续撰写各种研究报告、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开放实验室
电工实验室的开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由于电工电子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有限的几个实验不能涵盖所有所学理论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室采用全开放制度。任何年级学生只要有使用意向,均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开放实验室后,学生的实验热情得到极大满足,可以完成实验自学、自主完成,进一步锻炼提高,且能自由安排实验时间,十分方便。
(三)实验考核方法
合理的考核方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额外增加学时的情况下,对学生实验技能进考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具体情况,开展了3种不同考核方式:
1.实验设计考核。给定一个具体的验证性实验任务,要求每个人设计一组实验方案,作为一个实验大作业进行考核,以此考查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2.基本实验技能考核。为培养教学中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仪器使用能力,设计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仪器问答题进行随堂考核。
3.实验课自学考核。每学期设置1到2个实验为考核性实验。一般为分别为电工学部分和电子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实验。考核性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实验内容,自己领取所需仪器,完成实验,最后由任课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给予评分作为考核结果。
四、结语
通过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合理化考核方式以及开放实验室以提升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农林高校非电专业学生对电学、电子学基本知识掌握更扎实全面,使实验实践技能得很大提升。近年来,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上获得国家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俊,房灵芝,张华,等.从第二届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竞赛谈创新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2).
[2]徐淑华,綦明正.创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09):89-91.
[3]章飞,胡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09):154-156.
[4]王成刚,应朝龙,李建海,等.电工电子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3):217-221.
[5]王绿君,郭韶平.研究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方式[J].科技信息,2009,(1).
[6]王英红.浅析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157-159.
[7]王亚军,邸斌,陈宝远.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变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03).
[8]卢明玺,张淑玲,洪联系.开放电工电子实验室的研究和实现[J].改革与开放,2009,(7):179-179.
[关键词]仿真实验 辅助工具 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08-01
引言:
《电工电子》是汽修专业的基础课,比较抽象,难懂,弄的不好学生根本没有听懂,时间长了就放弃了,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要把高深的理论用直观的,形象的,简单的实验方法加以论证,要学生多动手,增加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硬件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实验结果如果不对可以当场查找原因,优点很多,但它要求事先做很长的准备,实验中学生的安全也非常重要,要求实验设备好,实验指导人员够,基于它的这些缺点,仿真实验在《电工电子》的教学中就彰显出它独特的地位。
一、仿真技术简介
EWB是英文单词Electronics Work Bench 电子工作台的缩写,它是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推出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但真正在国内使用就比较晚,它用来模拟电路图和仿真电路工作状态,波形、电流、电压等非常直观。可以方便得实现书上的任意电路演示实验,方便,快捷,安全实用。它里面包括了信号源库(电池,接地,直流电压源等),基本器件库(电阻,电感,开关等),仪器库(各种电表,参数设置)等,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画出我们需要的电路图,我们需要的参数设置,演示实验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仿真实验是课堂教学演示的理想之选
下面我通过《电工电子》中一个具体的电磁感应这个实验加以说明。
1.实验前的“备”与“想”
我首先学习了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和操作方法,其方便的更改电路和元件参数的能力,使我们得以很好的了解电子电路的各种性质。熟悉了如何改变实验中的各个参数值,并且实验效果要明显可行,事先熟练操作,站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观察图象,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看到。然后认真书写教案,精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怎么样才能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参与和感兴趣,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中间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导入怎么进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一一认真思考,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战。
2.实验中的“思”与“动”
(1)线圈的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实验,书上主要给了两个,下面是第一个实验,我不是自己演示然后直接给出结论,这种方法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我采用的是先设问,给出如下表格中的问题,让同学“思”考,老师进行简单的提示与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来做仿真实验,自己给出结论。老师进行总结和表扬,甚至奖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特别好,可以说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上台演示实验,大家注意力专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我们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好了特多,学生印象深刻,兴趣盎然。全部“动”起手来,“动”起脑来。
针对下图实验问题如表1,图1:
2)、导线的电磁感应(如图2,表2)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 问题,老师加以解析,然后让学生上台试验,每个问题找一个学生,通过演示来得出结论,每个同学加以相应的分数,老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表扬,全程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印象深刻,老师在这里只起了引导和总结的任务。
3、实验后的“查”与“补”
做完实验后,要检查同学的成绩,听取他们的意见,看下哪些地方学生掌握的好,哪些不好,以便认真总结和记录,下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改正,找出纠正的方法,下次课再巩固理解,争取做到学生90%的掌握率。
三、结束语
仿真软件进入电工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简单化、形象化,许多实际中不易接触到的仪器可以很方便地从屏幕上选用,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之,随着多媒体课室建设的不断完善,仿真软件一定能够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波.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应用仿真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2-02-28 10:59:00].
[2] 崔建明.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张阳,张聚恩.仿真技术发展综述[J].航空系统工程,2004,(3).
[4] 玄刚.浅谈仿真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9,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