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急诊护士论文

急诊护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2: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护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急诊护士论文

篇(1)

1.1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1.2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1]。

1.3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1.4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2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

2.2承担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

2.3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

2.4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3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多种角色

3.1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3.2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3.3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4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护理急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是[2]:(1)急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2)急诊护士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3)掌握急诊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诊疗时间。(4)要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操作,掌握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术。掌握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伤口的清创缝合术。(5)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6)掌握急诊常用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抢救患者时,按规定有权调度医院有关人员来急诊参加抢救。(8)急诊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练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超级秘书网

5急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抢救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规范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有章可循。(2)健全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如呼衰、心衰、脑出血、心跳骤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抢救常规,使抢救工作规范化,护理人员配合程序化。(3)健全抢救护理常规,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双囊管等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3];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无过期。

【参考文献】

[1]范静.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8621087.

篇(2)

急诊科作为医疗急救场所,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1],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一所医院应急能力、服务质量、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急诊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医疗制度的改革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素质,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改变[2]。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已成急诊科工作的重点,针对本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对策。

急诊护理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医疗投诉,纠纷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已基本解决,对自身健康投以较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近年来人们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视为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关系,使得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相背驰时,即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另一方面,医生护士在接诊时,服务态度简单粗暴、解释工作不耐心等,也是引起投诉和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3]。

留观患者增多,护士超负荷工作随着我院医保制度的出台,据调查我院的来急诊就医者中,更加突出了以老龄、慢性病为主,尤以危重者居多。由于大部分就诊者需留院观察治疗,其结果造成急诊观察室的床位供不应求,只有靠加床来缓解人多的矛盾,以我院急诊为例,有固定的留观床数41张,但实际上每天留观人数达70人左右,最多时达86人。在护士人数按41张床位编制配备的情况下,加床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只能靠加班来完成。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致使许多护士患有神经性耳聋、血尿、胃溃疡等多种心身疾病[4]。

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据统计,急诊室等特殊科室的熟练护士培训周期4~5年,而目前,急诊护理队伍中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护士占急诊护士总数的60%,成为急诊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她们工作年限短,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急诊患者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而就诊的患者都认为自己的病情比较重,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才能按照就诊的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的处置各类患者,而不引起争执。由于年轻护士普遍存在处理问题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致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了处理问题难,甚至影响就诊秩序[5]。

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而所收治的患者多数是病情凶猛,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对患者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危重患者抢救无效时,给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加重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在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有的甚至以此来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6]。

对 策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患者需要医院提供更新、更有价值的诊疗和服务。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代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至上,以患者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只有认清医疗改革的形势,主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才能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赢得患者[7]。①礼仪服务、接诊热情急诊护士是患者来院就诊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言行、态度等,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情绪。首先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要求对待就诊患者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患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给予帮助,对无家属陪伴的患者给予全程服务。同时规范了急诊护士语言服务,如接诊时,注射处置前后,以及安慰危重、死亡者家属时等常用语气。开展礼仪服务以来,使急诊患者的满意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95%,提高了25个百分点。②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急诊是一个整体,护理人员要密切与医生及其他临床科室、医疗科室的联系,有时还需要密切与陪伴的家属和医疗网间的联系。在各种联系中护士往往发挥着直接或中介的调节作用,任何局部的停滞都会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理顺各个环节,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获得患者满意、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关键。为此,在双休日和晚18:00~22:00特设1名护士长或组长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为了方便急诊患者尽快熟悉急诊布局,一方面在各诊疗室、检查室等部门设醒目标志;另一方面,对留观的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就医环境、程序及制度等。消除急诊秩序混乱、工作不协调的现象。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目前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首先从更新护士知识着手,通过在岗培训,提高她们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①加强急救理论学习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的知识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在职护士。利用教学医院的优势,请专家教授讲述新业务、新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选派年资高的护师以上人员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急救护理学习班、护理论文交流会,及时了解新的学科信息。②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新时期患者对医疗的需求,更重视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对急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全体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除了熟练掌握15项护理技术操作外,对全体护士特别是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将急诊常见“十大”疾病抢救预案制定为:1人抢救程序,2人配合抢救程序,3人配合抢救程序,并进行急救情景演示模拟考核,训练护士应激随机事件的能力。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考核每年2次。以达到提高整体急救技能的目的。③加强培养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沟通”,也就是多与患者及家属“说”。针对新护士普遍存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差的现象。要求无论是给患者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患者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并请常年急诊工作的老护士现身介绍与各类急诊患者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患者家属,如:车祸伤、重危患者沟通时,要本着对患者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患者家属焦急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综合治理急诊,减轻护士负担针对目前存在着医院减编,患者增多,急诊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问题,采取对急诊一线护士实行政策倾斜,除改善急诊工作环境和夜班护士休息条件外,并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年限每个月给予适当补贴和提高晚夜班的补助标准。与此同时,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制,加强繁忙时间段人员力量,充分发挥现有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工作效率,引入护理工作微机网络,使护士从繁忙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相对地降低了劳动的强度。除采取上述措施外,综合治理急诊。减轻护士负荷还需要建立社会医疗管理机制,合理的分流患者到一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患者选择医院就诊时给予方向性引导。使得慢性疾患康复、保健在社区,感冒、发热轻病在一级医院,重危急症在三级医院,形成一个良性的就医环境,不但可缓解急诊患者多,无床位的矛盾,也使各级卫生资源得以合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对改进急诊医疗环境的建议据李立红等对50例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显示,“常感到疲乏”是患者人急诊后家属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94%),并建议开设家属休息场所。笔者认为,这个建议可以推广,开设家属休息场所,一方面可解决急诊开放式诊疗环境所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提供一个暂时停留的回避场所,可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又便于抢救治疗工作的展开,此外也可采取将临终患者相对集中一室的管理方法,以减轻对其他同室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周立,严爱萍.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5,36(11):846.

2 韩忠福,牛小林,张黎明.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5(3):169.

3 张深海.从自身做起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08,16(3):189.

4 罗卫东.医疗纠纷起因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15(11):700.

5 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6,35(10):611.

篇(3)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28例中男204例、女124例,年龄2~94岁,颅脑损伤患者56例,脑血管意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胸腹部外伤36例,刀砍伤患者12例,急性中毒15例,心力衰竭患者25例,慢支及呼吸衰竭患者30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55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53例,10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2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 3例在入院后1 h内死亡。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篇(4)

1.1一般资料

急诊科为综合性急救专科,由院前急救、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清创缝合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输液室组成,在编护士33人,年龄20~41岁,平均26.4岁。学历:本科10人,专科21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18人,5~10年9人,>10年6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14人,护士16人。

1.2方法

1.2.1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

由于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因此建设团队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建设的基石。目标的确立为团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一个杰出的团队精神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目标在未实现时,作为一种期望,它激励着每一位护士为达到目的而不断付出努力。本科的团队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同时兼顾医护自身的身心需求,建立和谐团结的急诊科。在临床工作中,贯彻医院护理核心价值观,让每位护士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鼓励护士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团体事务,鼓励护士的进取心、注意发现优点,因人而异,帮助其设定自我实现的进步目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安全,达到科室、患者双赢的效果。

1.2.2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管理

根据急诊管理区域特点,科内人员梯队结构、每位护士个人特点,通过新老搭配、团队互动、以老带新等方式,将整体工作目标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实行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在管理方面科室根据急诊工作范畴及管理区域情况,分为急诊抢救组、留观护理组、重症护理组、门急诊输液组,每组设立一名护理组长由N5级护士承担,科内护士每人隶属于一个责任小组。组长负责本专科业务培训和操作培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组织学习,护士在完成个人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积极参加与所属小组的质量管理,从而形成科室“人人都是质量控制员,个个都当护理管理者”的群体意识氛围,在各项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培养团队成员对组织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性和责任感。

1.2.3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团队进取精神

因为人才结构应呈正三角形金字塔式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才最稳定。所以,先进的护理文化和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科根据医院护理部培训计划与科室实际结合,制订了专科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考核计划,利用每周2~3次的晨间提问,培养护士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每月1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课,培养护士不断更新、强化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每月1次(质量讲评会、护理教学查房、护理质量反馈分析、护理病历讨论)等内涵学习,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作出好的分析,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行为习惯。每季度1次的科研论文讨论会,培养护士积极思考、主动钻研的创新能力。每年安排1~2位优秀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回科后,要把学到的经验、知识与大家分享,取长补短,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1.2.4开展团队技能训练

急诊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突发事件多、应急问题多、因此团队协作精神在急救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可以考察到护士对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会使低年资护士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科室开展“批量病员抢救预案”演练比赛,通过甲、乙、丙、丁护士的分工配合模拟,使护士领悟到行动一致、配合密切的重要性。在平时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名护理人员都有不甘掉队的紧迫感。同时,在能力培养上各有侧重,积极促进个人发展。动手能力强的护士鼓励其参加科内及院内外的操作演示和比赛活动;富于表演力的护士支持其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活动;善于表达沟通的护士推荐其参加科普知识讲座、院外义诊、社区培训等公益活动。急诊工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团队技能训练活动,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集体力量的魅力,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以利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个平台的成功搭建,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科室形成了“人人尊重知识、人人争做人才”的学习氛围。

1.2.5落实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得以落实,做到有理可查。科室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科室工作开展情况,制订科室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如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抢救患者病种流程、责任制护理工作流程、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等采取发动大家全员参与,建立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对原有的已不适用的各班工作程序进行改造。由于工作流程是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制订出来的,是人性化的特点,因此,护士在实施中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1.2.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位专家说过,团队精神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间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熟悉又是以共同生活为基础,这就形成了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也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流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在有效的沟通交流中积极采纳各项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使护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作用,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2结果

通过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满足了护士爱及归属的需要,强化了护士的团队责任感、进取精神、协作精神,促进护士的个人发展,同时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3讨论

3.1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队协同工作的精神。如果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团队精神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急诊这个高风险的护理专科,急诊护士必须昼夜不断地为病情和需求千差万别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常常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快速作出反应,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环节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团队精神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建设过硬的护理团队精神作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才能更好地统一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护士的思想和行为,使护理单元这个团队充满活力,自觉肩负起工作和责任,为一个共同的护理目标而努力。

3.2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

培养护士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个人修养、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到语言统一规范、服装统一规范、礼仪统一规范、规章制度统一规范,要将这些逐一组织落实。作为护理团队核心力量的护士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在语言的统一方面,本科要求每位护士均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在服装统一方面,不仅要求统一着装,而且统一佩戴发结;在礼仪统一方面护理部多次请专业教师和礼仪大师为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规范文明礼貌用语;在规章制度统一方面,本院职工人手一册院制度汇编。护士不仅是卫生领域的卫士,而且最贴近患者,要求更应严格、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和技术规范是起码的要求。因此,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团队精神建立的基础。

3.3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团队精神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团队精神的核心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谐相处;二是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每个团队成员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份子,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系在一起;三是团队精神的精髓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急诊科护理队伍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医生的好评与肯定。急诊是当今社会医疗纠纷一触即发的敏感部位,但在近两年优质的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患者满意度稳步上升,纠纷投诉率明显降低,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3.4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团队配合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沟通带来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信任促进合作,护士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进行交心谈心,并给护士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如本科每月组织护理病历讨论、教学查房,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小型聚会,组织文艺演出或岗位练兵等让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领导进行感情上的沟通,鼓励护士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

3.5提高团队协调能力有利于护理组织效能实施

篇(5)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变革

【Abstract】

The proper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reform. During the human resources reform, our hospital conducts a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alculation on the authorized nursing staff of various departments, stipulates the recruitment requirements and positions of nursing management staff and professional staff,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positions. We carry out the contract employment system on nurses graduated from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ransfer and evaluate the rotated staff properly, and arrange shifts scientifically.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while the service volumes of hospital increased greatly, each nursing service indicator reaches excellent level without obvious increase of on-job nursing staff.

【Key words】nursing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 utilization, reform

加强人事制度变革是深化医院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医疗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保证。护理人员占医院职工总数量的三分之一,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院在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管理变革。

1 医院人事与分配制度变革思路

医院变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医院补偿不足并行,医院服务模式单一与社会多样化服务需求的矛盾,新的医疗保障体制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医院变革的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建立起优质、高效、低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强化经营意识,注重成本效益,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我院此次人力资源变革的主要原则是紧缩编制,定编定员,减员增效,强化聘任,竞争上岗,转岗分流,提高效率和效能,建立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

2 合理配置与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2.1 积极推行护理变革,增强护理工作活力。

人事制度变革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在护理变革中要以“用人”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分配”制度变革密切配合,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新型用人机制。我院护理部根据医院变革的总体思路,配合人力资源部合理地测算了护理人员的编制,我们借鉴国内外医院的经验,结合前三年各个科室的工作量,制定了各科室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案。普通病房每4张床,设1名护士;每40~50张床,设3~4名治疗护士;每60~80门诊人次,设1 名门诊护士;每张ICU床,设2~3名护士;每张手术台设3名护士;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科室,设1~2名教学、科研护士。神经内科、儿科等护理量大的科室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特殊的专业科室根据工作量或岗位特点进行配备。如急救中心,我们根据急救医学的发展要求和我院急救中心的设置特点进行配备。我院日急诊量500人次,急诊设A类病人区、B类病人区和C类病人区,分诊护士要根据就诊病人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初步分诊,并将不同类别病人送至不同诊区。因此我们要求急诊护士实行12小时值班制,每班配备8~10名,基本保证了新的急救模式的运转。我院经初步测算全院应配备护士690名,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0.81。此编制随着护理业务的不断开展还需逐步调整。

2.2 制定护理管理人员的编制标准和聘任资格,加大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奖惩力度。

我院结合自身学科建设和发展要求,制定了护理管理人员设岗标准和聘任条件。大于50张床位,下设3个以上护理病区,承担护理教学、科研的大科室可设置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应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具有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有8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担任过病区护士长,是本科护理质量、教学、科研的总负责人。病区护士长的岗位设置标准为大于20张床,具有独立的护理病区;护士长应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具有护师或以上职称,是本病区护理质量、教学、科研的负责人。门诊各单元不再设护士长,由门诊组长负责相关管理工作。通过此次变革,我院共聘任了10名科护士长、29名病区护士长,减少护士长人数9名。

通过管理岗位编制的制定和护士长聘任资格的确认,护士长们加强了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我院护理部为强化医院管理,制定了护士长的考核标准,从护理质量、教学、科研、自身业务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评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每月全院护理质量考评会也将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士长的奖惩挂勾,考核评价的形式从单一的自我评价向同级评价、直接上级评价转变。

2.3 科学核定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

为适应21世纪护理学科发展需要,我院在定编定员基础上,还科学地核定了护理人员的职称比例。我院目前正副主任护师与主管护师、护师的比例为1∶32∶263,也存在着中高级人员偏少的现状。我们此次初步核定的比例为1∶6∶46,这一比例还将随着护理人员学历水平的提高,逐步向医师(1∶3∶5∶7)职称比例靠拢。我们核定的编制基本做到了每个护理专业配备 1~2名中级职称护士,承担大量教学,科研工作的科室配备1名高级职称护士。

我院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各科室按人力资源部下达的岗位、职数进行聘任。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上岗,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原则。各科室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选聘人员。有的科室对护理业务能力强的护士采取高聘,对能力低的护士采取低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  2.4 明确护理岗位,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

护理部与人力资源部经过多次协商,将护理岗位定为需要运用护理学科理论和技能开展工作,由注册护士承担风险的岗位。此次变革,我院少部分分流到行政、后勤等非护理岗位工作的护理人员不再占用护士编制,而转变为行政、后勤岗位编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为引入竞争机制,我院自1998年开始在中专毕业生中采用合同聘任制。合同护士的来源为正规护校毕业生。聘用期为3年,每年根据其工作表现签订一次协议,工作满3年后,成绩优秀者可转为我院正式职工。聘用期在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急救中心进行轮转。为此,护理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考评方法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培养高质量、全面的护理人才。现我院聘任合同护士49人。

2.5 合理分流转岗人员,建立动态考核机制。

虽然从编制总数看,护理人力缺编。但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不同护理岗位也存在忙闲不均,部分护理岗位人员超编,还有部分护士由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缺陷,科室不再聘任。对于这些需要护理部重新调整护理岗位的人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珍惜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临床一线,违纪降级使用,严重者下岗。我们规定护理系统转岗人员由护理部备案,试用期半年,每月护士长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评。试用期给予医院平均奖金的50%,转岗超过两次者,将不再在护理岗位安排工作。无接收科室的人员,将降为护理员使用。 2.6 科学排班,灵活地奖励政策。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护理人员,保证工作到位,护理部提出各科室护士长可以根据本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合理排班。我院实行周六、周日及全年开放门诊、手术室。各科室在科学排班的基础上,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倾斜政策,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高效、优质完成。如心血管内科根据夜间急诊量大,但科室护士严重不足的情况。为了既解决夜间抢救,护理量大的问题,又节省人力,同时锻炼高年资护士的管理能力,我们实行了护理二线制。高年资护士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指导值班护士抢救和护理。

3 效果评价

篇(6)

摘    要:目的 探究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一步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急诊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的效果良好,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中使用及推广。关键词:放射检查技术 临床急诊 应用价值现代社会疾病类型相对较多,大多数急诊患者病情演变发展速度较快,一旦错失最佳检查时机则难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无法弥补的精神损失。即便常规检查能排除部分急诊患者其他病情可能性,但也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同时,检查期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也会造成心率或血压等指标始终处于波动范围,延长总体检查时间[1-2]。随着急诊患者的日益增多,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得到有效应用,难以充分发挥其诊断作用,目前,放射检查技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检查结果。鉴于此,本研究探究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男34例,女26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7.31±0.82)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81±1.52)h,本研究患者与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书,了解试验基本流程及具体内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检查,即:医务人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呼吸、脉搏、血压及体温等,进一步开展相应的常规检查工作。1.2.2 观察组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即:医务人员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虑,介绍放射检查的具体流程,重点说明放射检查的安全性及无痛性,消除患者心理层面的恐惧感及紧张感,提前检查各种放射仪器,预防检查期间出现各种故障,待患者进入检查室后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如CT检查、造影检查及X线检查等,检查期间需遵循放射检查流程中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3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2)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HR、SBP、DBP及Sp O2)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诊断符合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在HR、SBP、DBP及Sp O2各项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诊断期间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s)2.2 两组诊断符合率情况比较本次6 0例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4例(23.33%)、脾脏损伤10例(16.67%)、肾脏损伤8例(13.33%)、皮下气肿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积液8例(13.33%)、腹腔积血3例(5.00%)。经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2例(20.00%)、脾脏损伤8例(13.33%)、肾脏损伤6例(10.00%)、皮下气肿5例(8.33%)、肋骨骨折8例(13.33%)、胸腔积液6例(10.00%)、腹腔积血3例(5.00%);符合48例,符合率为80.00%。经放射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损伤14例(23.33%)、脾脏损伤10例(16.67%)、肾脏损伤8例(13.33%)、皮下气肿6例(10.00%)、肋骨骨折11例(18.33%)、胸腔积液8例(13.33%)、腹腔积血3例(5.00%);符合60例,符合率为100.00%。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临床工作实践发现,由于急诊患者疾病变化相对迅速,其疾病类型趋向多样,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把握诊疗时机提高检查准确性,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临时休克、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常规疾病[5-6]。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常规检查方法能利用指标波动幅度确诊出大多数急诊疾病,但患者诊断依从性相对较差,可能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无法保证治疗及时性和准确性。常规检查对于患者配合程度的要求相对严格,一旦患者处于昏迷或意识模糊的状态或智力行为遭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配合检查活动时则无法保证检查有效性。同时,急诊少部分患者疾病诊断期间可能出现恐惧害怕等心理问题,难以开展后续检查,直接影响检查结果。而放射检查技术能妥善解决上述方面问题,其应用优势相对明显,占据着临床急诊检查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此外,放射检查技术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检查安全性[7-8]。放射检查技术分辨能力较强,能清晰展示病灶位置的血液供应情况,便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者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医疗放射检查取得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选择放射检查技术前需告知患者所有注意事项及禁忌事项,优化检查流程减轻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检查期间心率及血压等各项指标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及信任。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放射检查技术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持其生命体征始终处于平稳状态。由于疾病检查期间预防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影响检查效果,选择放射检查技术时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主张全面分析过往病史及用药状况,确保患者疾病检查的适应性,便于选择出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大幅度提高疾病及全身各个状况的诊断准确性。同时,放射检查技术主张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检查方法与放射检查技术相比,放射检查技术实行后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放射技术检查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9-10]。同时,放射检查技术主张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11-12]。放射检查技术往往明确要求患者12 h内不得进食,避免食物作用直接影响总体检查效果,检查期间也需严格遵循检查流程,尽可能先检查外部状况再检查具体病症变化,着重强调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情况,对于保证检查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检查前医务人员要嘱咐患者不得进行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总而言之,现代疾病类型日趋多样化,大大增加急救急诊的工作难度,而合理、科学地在临床急诊工作中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能够了解、判断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的急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综上所述,临床急诊实行放射检查技术检查的效果良好,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中使用及推广。参考文献[1]蒋榴芬.DR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7-98.[2]青杨,张艳君.DR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82.[3]张艳君,青杨.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68.[4]沈国洪.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02-103.[5]高艳.急诊腹痛患者行放射检查技术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113-114.[6]朱昆明.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15-16.[7]杨捷.临床急诊护士人文关怀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011-1012.[8]贾新朝,赵义辉.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98.[9]吴瑞强.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5(23):6-7.[10]李雄伟.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6):893-894.[11]张建毅.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109.[12]沈国洪.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