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2: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艺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观赏竹相比于其他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对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能够为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新思路。
1.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
首先,观赏竹的种类较多,而且品种差别比较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如果将观赏竹看做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对象,不但可以将其当做灌木或者地被植物对待,而且有时甚至可以使其客串乔木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同类植物,观赏竹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观赏竹不仅可以依据其植物属性作为竹资源使用,而且其有一定程度上的材料属性,“竹材的运用,观赏竹与竹制的景观设施在质感、形式上的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又成为了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巨大优势”。其次,观赏竹与其他景观植物相比,具有独特的自我繁殖性和可再生性。通常情况下,乔木、灌木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生长具有局限性,有时遭到一定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损害,其数量会减少,这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绿化植物营造美景的地方是不便推行的。相反,观赏竹却具有环境适应性,可以为设计者节约很多成本。观赏竹鲜明的特性及其极强的发散性特征,在山林和花园中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标志或者分界线使用。最后,观赏竹作为我国传统竹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对其认可、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有其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古典园林中的地位更是非常牢固,甚至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小区或公共建筑周边也有出现。观赏竹的培育方法比较简单,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其生长的高度可以进行人为的管控,即使去掉一部分也不会影响竹子成活。相对于其他植物的栽培和移植,其耗费的成本更低,尤其是观赏竹的栽培,在运输环节就可节约大量的成本。
2.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劣势
第一,观赏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大多只能在南方种植,由于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适合北方种植的竹种非常少,而且即使可以成活,稍微出现自然灾害,其主干就很容易折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其就会死亡。而且,折断的主干会影响景观的美感,给游客或者路人等带来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引进生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竹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享受景观的同时,确保游客的安全。第二,虽然观赏竹能够保持四季常青,但也会经历落叶的过程,掉落的竹叶需要人力进行清扫,同时要考虑落叶以后给景观带来的影响,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观赏竹的经营成本。另外,虽然观赏竹很多时候可以美化环境,但是对于道路等特殊地点则不宜种植,因为其过快地生长可能会带来阻碍交通等不利影响。
二、结语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我国积淀了很多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拥有着独特的民族风,同时还有很多优良的名族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历史中,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学派和文化理论,还包括著名的儒家文化以及佛家道家等。正因为这些特色的文化推动这中国的文化体系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弘扬,显示出了中华名族在这上下五千年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持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文化艺术的一类,其主要包涵了艺术方案构想,工程中空间的规划,以及环境艺术等。同样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设施规划和环境,构造和造型计划,装饰和空间规划。最重要的是还包括色彩,材料,布光,采光等,使得环境设计同时拥有审美和使用功能等。环境艺术设计就表现的形态和表现的手法上是千变万化的,而环境设计对于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只是艺术设计中一个部分,想对比建筑行业来的更为工程浩大,规划也相对更为广阔,也更具有感情的色彩。环境艺术设计在如今的社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虽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但随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推动,环境艺术设计集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经济和传统文化并与之与时俱进,实现了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
(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与传统文化作为一位成熟的设计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即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指的是设计者透过自己设计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艺术特点。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空间和人而又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人,空间,环境都随着人类文化不断的改变着,同样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从一开始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着。而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只是随着设计师的理念,更多的是注重人们的审美观点,更专注于绿色生态与大自然的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思想来演绎历史的魅力,展现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与传统文化所融合呈现的奇迹。
(二)环境艺术关于空间形态设计与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的空间构成设计方面,为了通过空间的古朴感和属于原始随性的美感,来向人们传达出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视觉效果,我们会通常选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例如石狮,彩绘,石桥等并使他们相互协调。这样的装饰方法突出了空间,让空间充满着设计者的灵感,也显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
(三)环境艺术关于空间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的空间造型设计是以空间为基础,而空间所体现的是结合现代材料,技术和理念凭借空间的造型或者一些特别的材料和图案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到一些古迹去参观,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门楼,石刻,花墙等通过刻画空间,使得空间被奇妙的分割,使人有种迂回曲折或神秘的感觉,还有会看到一些奇特的花草树木利用了传统的插花艺术使其本身更有艺术感。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里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中,“天”指的是大自然,“人”值得时人类,“天人合一”的意思指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地球万物,要做到“天人合一”,只要掌控好事物相互之间的度就可以。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新的产品,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工业促进其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行业的发达,导致的自然问题也越来越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大肆关注,人们开始呼吁“绿色”,渐渐的,人们随着审美观的提高在追求更高的文化价值时,意识到,社会和自然,人和自然、应该互相融合,所以一起大胆追求,渴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特别是关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最能体现“天人合一”这一构思的,在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例如木头、棉、竹、石等或者一些其他的合成材料作为元素。这样的布置不仅可以让人感觉自己正处于大自然的“美感”中,更重要的是它拉近了人和大自然的距离,更让人感受到亲切的感觉。在如今,将天人合一通过对色,光,物,质,形自然的处理表达出来,是相对最合乎人们的审美,也是人们追求绿色的最好一种呈现的方式。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服务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等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顺应市场发展与时代需求,符合行业需要。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优化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围绕学校“两平台、五共同、三融合”的总体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让企业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和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共同承担培养的责任,共同设计、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统筹布局顶岗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等工作,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优化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最终实现“学校培育英才、学生发展成才、企业获得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2、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创新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环艺专业以建构主义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校企合作共建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为实施平台,学生工作坊、教师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全面实行项目课程教学。以真实景观设计、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设计项目为任务载体,学生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任务整合。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担任负责人,组织学生完成从基地调研、方案设计到施工工艺与预算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职业核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分阶段情景式教学组织模式,以不同项目为阶段,改变传统教学序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指导、组织和调控教学内容,实现开发项目与设计教育相融合,技能强化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构建“双师、双岗、双责”的教学研发团队和“市场、企业、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场。最后通过“作品展览、人才招聘、作品参赛”三位一体的多元开放教学评价方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把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薄弱点等信息进行反馈,教师调整教学,以达到学生毕业时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力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
3、课程模块的设置与实践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按“环境艺术项目设计过程”开发课程模块,贯彻“双证”要求,构建“基于项目设计过程双证融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环艺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和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专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递进增长,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逐渐从艺术人职业人创意人的角色转变。第一阶段(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塑造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形态归纳能力、透视理解能力、空间表现能力、色彩认识及表现能力,并把这些向艺术鉴赏能力、空间结构认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移。进行课堂内教学、户外教学,采取艺术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艺术人”的培养。第二阶段(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向职业岗位专门能力转化。塑造学生艺术基础能力向环境艺术专业工程识图能力、制图能力、CAD\Photoshop等专业软件运用能力、初步空间方案能力转化。进行专业技能集中实训,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点和校内实训室进行。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完成对学生“职业人”的培养。前置毕业设计环节。将毕业设计环节提前安排在第五学期,组织学生以创意设计综合项目为内容进行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并将毕业设计与前置课程教学贯通安排教学活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第六学期的预就业顶岗实习。第三阶段(第六学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前一阶段积淀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导入真实的工程项目,使学生在完整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形成专业制图能力、软件综合运用表现能力、职业综合方案能力、专业项目流程控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西部环境艺术设计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完成对学生“创意人”的培养。
4、完善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将职业核心能力细化到每个具体的操作点。全面实施“职业核心能力达标制”,即学生必须在毕业前通过校内职业核心能力达标测试和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室内装饰装潢设计师、园林规划设计师等)。同时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构建“作品展览、人才招聘、作品参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院不仅通过理论考核,实作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且在每年组织人才招聘双选会期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术专家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结语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基于设计师良好的学识与文化修养、丰富的阅历和想象等等。在实际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正确的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们不断地学习及积累创造素材,将自身所感受到的灵感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再者,空间体验的方式使艺术设计变得有据可依,不再单凭想象进行创造,从而避免了因设计理念的不可操作性而浪费时间。
2.环境艺术设计趋于情感化、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此时空间体验使得整个设计环节更加具有情感化及人性化。设计者在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体现人的意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二.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必要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创作及设计过程中,空间体验帮助设计者在除去书本教材的学习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促使人们走进建筑之中去感受环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具人性化及创新化,高于书本所提供的观点之上,更加符合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并且空间体验在作为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创作者及观赏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双方的建筑视觉阅历,激发了人们对待建筑艺术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
2.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