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历史论文

建筑历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1: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历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历史论文

篇(1)

美国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教育标准,这给了老师或教材编写者极大的自由,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当然,美国历史教育也有其弊端,但这不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本文是从多种不同的历史资料中,针对我国历史课程和教学的特点,筛选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课程的组织原则

斯达瓦诺斯(Stavrianos)(1964)对历史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三点建议,我把它概括为两点建议。

第一,历史课程的编制应该做到点和面的结合。他认为历史课程首先应该包括一个概述。这一概述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来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所做的概括。它对于了解地方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和看待某一地域的历史与其他历史的关系,它本身就丧失了研究的价值。如果把握了整个历史的结构,再研究它的部分,这样的研究会更加有意义和更加容易理解。因此,为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概述之后,应重点对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做深入研究。他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选取与历史教学时间的长短以及学生的现状与能力而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为时间关系,而蜻蜓点水似的从一个课题跳到另一个课题。

第二,要努力使历史与人们的现在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历史必须最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结合起来。因此,斯达瓦诺斯(Stavrianos)提出了历史回放的原则。首先,从描述和分析现状开始,然后追溯所研究对象的历史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把当地历史与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这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因此,它从微观开始到并不局限于微观。在对历史变迁的考察中,他认为还应该把历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历史力量和历史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一方法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人在历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所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利于使学生看到他们与历史的联系。

由于人类历史的浩瀚,历史教学不能够涵盖所有的课题。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主题。在对历史主题的选择上,安克顿(Acton)(1896)在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一书中提出了如下原则:历史教学并不是给与历史事件同等的时间和篇幅,而是根据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来选择。他还认为成功的历史课程应该成功的拓展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世界,使他们感受到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延续性,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认识到历史对他们今天生活的影响等。本文将从全美历史中心出版的历史教学单元中选取一些例子来看美国历史教育点与面的结合。这套教材共有60个单元,每一单元都代表历史上的一个具体问题和历史插曲。编写者力图使老师和学生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这些事件,深刻地思考它们的作用。在每一单元最后,我将讨论它们的特点。

中国历史教学内容仅限于历史,而美国把历史看做交叉学科。美国把历史归入社会学习(socialstudy)中,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方式来组织教材,把历史与地理、文学、公民教育、艺术、自然发展史和科学联系起来。美国历史标准(1996)认为历史不应该仅仅使学生认识他们所在的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历史人物或发生的事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所赖于生存或历史事件赖以发生的历史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影响人们日常活动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他们所建立的和赖以生存的规范、法律和社会机构;他们所创造的文学、音乐、建筑、舞蹈以及为了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技术等。因此,美国历史教材的编写虽然也按年代顺序来编排历史,但在这一总的编排原则下,则是通过主题来组织课程。

下面以蒙戴尔桑(Mendelsohn)(1997)所列举的1~4年级历史课程来看他们怎样通过专题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到历史课程中去。这一阶段的历史总主题是地理和文化,即让学生理解某一地区的人和文化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围绕着这一主题,学生每年只学习属于同一个地理环境中的人的生活。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二年级学习生活在森林地区的人;三年级学习住在平原和草原地区的人;四年级学习住在河流附近的人。到四年级时,学生将已经学习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的文化和生活、现在和历史。在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了解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异同。本课程还注意历史与其他课程的同步:比如在学习住在森林地区的人的时候,恰好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学习土壤和森林。

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

首先,历史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来记忆别人得出的历史结论,而是发展他们研究历史的能力。这一点也在历史课程编写中得以体现。在历史学习中,不但要求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鼓励他们写成文章。比如,斯达瓦诺斯(Stavrianos)(1964)认为历史论文可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分析性的,教材提供历史材料,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得出结论并写出论文。第二种是探究性的,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首先确定研究课题,收集各种材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整理得出结论(世界历史参考资料Teaching World History:A Resource Book,p.10—11)。所寻找的材料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献,而是包括各种第一手材料,比如过去家庭的照片、书信、日记,来自政府的文件、人造物品、学报、日志、报纸、杂志、文学、当代相片、绘画和其他艺术作品等。他们认为第一手资料能生动地再现历史,缩短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与自己无关紧要的,而是所有的人都在参与创造历史和受历史的影响。

第二,美国历史标准还主张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决策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因素和其他社会或环境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历史的延续性和变化性,认识到今天的决定为明天的历史提供条件。因此,他们认为课程应选取历史上的一些关键转折点,让学生意识到人必须做出选择,而且一旦做出选择,总会引起一系列历史后果。

第三,美国标准(1996)还认为要再现历史的生命力,首先应该研究人的历史,包括家族史,学生所在社区或地区的人的历史,不管是一般人还是著名人物。比如,他们主张在低年级历史教材编写中,主张应该从故事、神话、传奇和传记开始,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历史想像力。

美国历史教材中的特例

到此为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中国历史也包括这方面的内容,我国历史课程的编写也遵循类似的原则。也许这些都太抽象,为了更好地阐释美国教材对这些原则的运用,下面我将从全美历史中心所编写的历史教材中选取一些单元来加以介绍和分析。

全美历史中心设计了《美国的纪念堂和雕塑》这一教学单元,集中探讨民主原则怎么通过遍布美国各地的雕塑和纪念堂所反映出来的。本单元选取了小人雕像(Minuteman Statue),联邦政府战士和统一纪念堂(the Memorial to Unionand Confederate Soldiers),林肯纪念堂(the Lincoln Memorial)等。通过考察这些雕塑和纪念堂献给谁和为什么献给他们,使学生了解他们为美国民主的建立在历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这一单元的编排特点是由近及远。它可以说是历史回放性原则的一个具体运用:先从目前的雕塑开始来追溯过去。

《19世纪美国社会美国梦和财富福音书》(The American Dreamand the Gospel of Wealthin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Society)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国人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先是让学生阅读本杰明?富兰克林所写的《可怜的理查的占卜书》的一部分,了解18世纪美国人的价值观:强调节俭和艰苦工作是成功的最佳方式。然后,让学生阅读安格尔(Horatio Alger)的《衣衫褴褛的迪克》或《纽约的街道生活》,让学生了解进入19世纪后,随着美国的越来越工业化和都市化,运气、冒险和自助被视为通向成功的途径。最后,通过阅读巴纳穆(P.T.Barnum)、温博伦(Thorstein Veblen)、康奈格(Andrew Carnegie)和温思特(Nathanael West)等人的著作,使学生了解他们对“财富福音书所做的正反两方面的解释。本单元与文学联系起来,这比单纯的讲述要生动地多,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同时,了解美国人价值观的变迁也反映了历史编写者的一个独特视角。这是中国中小学历史教学中所没有的。

《作为一个社会网:清教徒、印第安人和罗杰·威廉斯》(A Society Knitas One:The Puritans,Algonkians,and Roger Williams)这一单元主要探索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尝试创造乌托邦社区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美国政府组织的特点是怎样最终演化而成的。此单元主要依靠第一手资料。第一课:思索清教徒开创乌托邦社区的动力,即清教徒的宗教价值观念、目标和政治信仰。让学生留意“契约”这一概念的含义,了解契约是清教徒社会的一项组织原则。第二课:思索宗教信仰怎样影响日常生活,仔细考察抚养孩子的方式。第三课介绍这一区域的土著居民以及他们与清教徒的交往。最后一课向学生介绍清教徒政府,让他们了解当地政府、居民大会的产生和公民的责任。这一单元的特点是从点到面,即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历史来看美国政府的形成。

为了对教学过程有一深入地了解,现我把这一单元的第一课的教学过程加以描述。这一课的目标包括: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来探索影响清教徒形成社区的价值观;理解清教徒关于契约的观念,知道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美国人的行为;理解人们的观念会影响他们对物质环境的改造;进一步思索哪些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形成和延续是必需的。课堂活动包括:

1.询问学生知道清教徒的哪些情况。

2.然后发给学生温斯诺蒲(Winthrop)所写的《清教徒慈善模型》一书的节选,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提出问题。过程如下:

(1)把班级分成小组,把要思考的问题(老师事先把问题写好或复印好)发给每一小组,让每个小组读一段,思考如下问题:

(A)清教徒的规则(第一段的问题):

(a)温斯诺蒲(Winthrop)希望清教徒怎样为人处事?

(b)这意味着他认为清教徒要好于其他人吗?

(c)温斯诺蒲(Winthrop)告诉跟随他的清教徒不要仅仅满足于互相帮助,还要相互监督。为什么?

(d)当你没有寻求帮助的时候,别人过来帮助你,你感觉如何?你总是喜欢这种帮助吗?

(e)当别人给我们不需要的建议和帮助时,我们把他们叫什么名字?你认为这些名字是赞美还是侮辱?你认为清教徒的行为不同于我们,他们喜欢这种行为吗?

(f)解释为什么相互监督对清教徒来说是如此重要?

(B)清教徒的特殊品质(第二段的问题):

(a)温斯诺蒲(Winthrop)认为哪些是清教徒的特殊品质?

(b)谁制定了上帝与清教徒之间的约定?

(c)为什么清教徒认为他们的规则是正确的?

(d)如果规则是正确的,那意味着清教徒在新世界(美国)要做什么?

(e)历史学家认为温斯诺蒲(Winthrop)所告诉清教徒的只有两个契约:清教徒与上帝间的契约,每个清教徒与他们所在集体之间的契约。段落中的哪些信息使历史学家这样认为?如果清教徒忽略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会发生什么?

(f)解释清教徒遵守与上帝契约的计划。

(C)如何遵循规则和奖励遵循规则的教徒?

(a)清教徒需要做什么来维持他们与上帝的契约?

(b)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不容易遵循规则?

(c)如果不遵循规则的人成功了,将会发生什么?

(d)温斯诺蒲(Winthrop)是如何让清教徒不仅遵循规则而且乐于遵循规则的?

(e)解释哪些规则是可以遵循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2)每个小组思考完问题后,向全班汇报。不同的小组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只要他们没有错误地理解温斯诺蒲(Winthrop)就行,但是应该探索这些不同回答的背后原因。

(3)从这些活动中,学生应该懂得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在双向契约的基础上居住在一起:他们遵循他们自己设定的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以及清教徒之间的契约。使学生理解温斯诺蒲(Winthrop)要清教徒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要遵循这些规则。因此,在清教徒社会里,有一种强烈的压力使清教徒遵循一系列共同的习惯、法则和信仰。

3.接下来的活动是让学生懂得信仰会影响人们的行为。给学生地图,让他们思考决定人们生活的因素和人们怎样改造他们的生存空间。让学生讨论清教徒的需求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技术与他们所选居住环境的关系。

(1)问学生清教徒对地理环境有哪些要求?这些要求怎样影响了清教徒选择他们的居住地。可能的回答包括:停泊船的安全海湾、可用的淡水、适合耕种的土地、用来建筑房屋和烧火的树木、容易击退野兽和潜在敌人的地点等。

(2)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把美洲的第一份地图(从哈巴德WilliamHubbard所写的《关于印地安人在新英格兰苦难的叙述》中节选)交给学生。让学生寻找萨勒姆(Salem)这个地方,因为温斯诺蒲(Winthrop)不确定萨勒姆(Salem)是否安全,他让船队在海上航行,直到最后来到查里斯城(Charlestown)和波士顿(Boston)。让学生知道波士顿坐落在一个半岛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温斯诺蒲(Winthrop)一直认为具有淡水的半岛是最理想的地点。

(3)让学生思考哪些技术因素可能决定了清教徒房屋或其他建筑的样子。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清教徒的建筑与学生所在城市的建筑的不同,可以问这样一个启发性问题:清教徒所能建造的建筑与今天建筑有哪些不同?把黑板分为两等分:

(4)在这些活动基础上,把清教徒所建造的第一个茅屋的图发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个茅屋没有保存下来。当茅屋满足了清教徒最基本的需要之后,清教徒建造了更结实的房屋。一些这样的房屋仍然存在。让学生仔细观察房屋的角落,思考其中的木工技术。观察屋里没有单独的房间。考虑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会是什么样子。要特别指出,即使清教徒建造长久使用的房屋时,个人很少具有单独的房间。

(5)使用隐私作为话题,让学生思考清教徒的信仰怎样影响了房屋和村子的组织结构。首先问学生知道哪些清教徒的信仰,包括献身与上帝、互相帮助、分享、互相监督、好的公民、勤劳等。

(6)然后问学生哪些信仰反映在房屋的布局里面。如果把信仰与物质环境联系起来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可以问问题,比如,如果清教徒建造教堂,他们会把教堂建在村庄中心还是边缘?清教徒的房屋是连在一起的还是离的很远?

(7)让学生观察那个时期的城镇地图或其他材料,比如以前村庄的纪录常常为历史学家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来重新建构17世纪的村镇风貌。

(8)把“会议室地点(教堂)选择的申请”(Proposed Site for the Ipswich Meeting House)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提出申请的人选择了那个地点,为什么他们想把他们自己的房屋与这个会议室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这反映了宗教在清教徒心中的核心地位。

4.补充活动:

(1)让学生画一张清教徒所居住的城镇图,解释他们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子。

(2)让学生构思他们自己的社区来反映他们的信仰。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深刻地理解信仰可以影响环境。

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读者可以看到历史教学中对第一手资料和文学材料、地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情感。让学生从一地方历史看到了美国文化和国家制度的形成。

讨 论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美国历史短,他们才可以这样做。我国历史上下长达五千年,我们怎样做?

第一,也许我们应该思考历史教学的意义和实质,不应该为历史而历史,而要考虑历史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比如《资治通鉴》和《史记》等记录了人物的对话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当时的客观形势,也显示了历史当事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向我们揭示了当事人的性格特点在历史事件形成中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极好的材料。

第二,学习历史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今天的社会现象,找到现实生活中一些重要现象的历史根源,把历史与今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历史的延续和变化。比如,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实施类似的制度。在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从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开始,探讨它对我国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研究它的作用和利弊。然后采取历史回放的形式追溯到户籍管理制度的源头──两千年前的商鞅变法,了解商鞅设立户籍管理制度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以及历代社会的影响等。

第三,是否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学习所有的历史,是否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学习同样的历史内容。美国历史协会编写了包括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内的60个教学单元。每一单元大约需要持续1~2个月,即使美国历史短,按照这个速度美国学生也不可能学习完所有的单元。因为历史是按主题编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单元。因此,对个人来讲,每个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历史;但是如果历史教学在内容上保持足够的多样性,如果从整个社会来讲,总会有人知道历史的某一部分。因此,这足以保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换句话来说,即使像历史学家那样,他们需要知道所有的历史吗?他们只要知道与他们的研究相关的历史就可以了。这也许是我国历史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四,对历史材料的整理和记录等也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学一般来说仅限于现成和过去的材料,而不注意从社会中发掘和收集资料,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资料。而美国历史教育的方法,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些缺陷。

第五,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历史方法的学习要比简单的知道历史事实要重要的多。如果在历史教育中,学生懂得了研究历史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他们对某一历史现象感兴趣,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而得到。

第六,美国的历史教学与其他课程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与他们将来的职业联系在一起。以清教徒的房屋为例,它可能引起某些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如果沿着这个兴趣发展下去,他们可能成为建筑学家;如果某些学生对建筑里面所反映出来的信仰或文化感兴趣,他们可能成为人类学家;如果对房屋中所反映出来的技术感兴趣,他们完全可以在科技发展史方面发展。类似于这些兴趣点的培养是中国历史教学中所没有的。因此,中国历史教学无论从思路上,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转变。

参考书目:

Mendelsohn,B..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K-12.From Roupp,H.(Eds).Teaching World History:A Resource Book.NY:M.E.Sharpe,1997.

Roupp,H..Teaching World History:A Resource Book[M].NY:M.E.Sharpe,1997.

Stavrianos,L.S.,“A Global Perspectiv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World History,”in New Perspective in World History,Bulletin 64.Washington,D.C.:NCSS,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1964.

Acton,L..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