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培训

护理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1: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培训

篇(1)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来源于山东省某二级甲等医院。将所有科室进行编号,抽取临床科室。入选标准:临床科室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影响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每个条目分别计分,单个条目大于3分时表示该因素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分值越高,表示该因素对护理技术操作效果培训的影响程度越大。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0,Cronbach’sα系数为0.80。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者在各科护士长的许可下发放问卷并简单说明填写方法,有问题可当面提出并解答,被调查者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后当场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只有一个样本的情况下,对经过大量观察得到的稳定值与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推断样本代表的总体均值与已知均值是否有差别,检验水准α=2。

2讨论

2.1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得分高于3分的条目有3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影响因素9个条目中,排序前3位的是对病人的评估、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培训步骤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护理人员对操作的关键环节不掌握。虽然各级医院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病人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一定程度上造成病人满意率下降。同时,在实际临床中,工龄长的护士因为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多能够很好的将培训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中,而年轻的护士机械的掌握操作步骤,对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掌握不全面,如无菌原则,医院感染规范,核查原则,人文关怀等,表现为培训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未达到预期效果。

2.2对策

(1)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结合护理发展需求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各层面护士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见习期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护士全方位培训等。

(2)护理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应用,对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进行归类分析,找出操作项目的关键步骤,注意要点,在操作培训前进行学习巩固,使护理人员快速掌握。

(3)护理部选派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理骨干,选定病例或模拟临床情境,针对病人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身体状况,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评估内容,根据评估内容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护士的应变能力。操作完后进行归纳总结规范,将培训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操作中,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纠正,将培训与临床充分结合,保证护理操作的培训实效性。

(4)分层次培训,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科室护理骨干——科室护士培训,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管理小组协助护理部对护士长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护士长对科室的护理骨干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达不到标准者需要反复训练,直到合格为止。

3结论

篇(2)

[关键词] 护理人员;灾难;灾难护理;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0-02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性事件频繁发生,从2001年美国911恐怖攻击、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至近期日本地震等,均造成无数生命伤亡、财物损失,以及后续的公共卫生及心理重建等问题。在历经许多严酷的灾难,显现我们对灾难的了解、准备及应变能力仍有不足。而护理人员因其专业特质,常是第一个到灾难现场的医疗人员,故灾难事件紧急应变处理能力,如受灾民众紧急医疗照护,大量伤员处理,控制并预防潜在传染疾病,已成为必备的重点能力[1-2]。作为灾难医学和救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灾难护理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护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目的为分享灾难护理的相关概念,以及灾难护理应具备之知识及技能,并提出护理人员灾难护理培训过程。

1 灾难定义

人类与生态环境间,因自然或人为力量产生的破坏,造成严重和大量的死亡、受伤、疾病等,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超过该小区所能提供,需外来的资源才能应付[3];从健康照护者的角度,灾难则为影响人们健康及健康服务的事件[4]。灾难事件引起的健康问题与其种类息息相关,除了生理健康外,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更深远。

2 灾难护理应具备的知识及技能

灾难护理的准备与培训为时代趋势,早期护理人员因欠缺相关训练及技能,面临灾难时无法有效发挥功能,提供受难者及家属协助[5]。目前,灾难护理知识、技能及教育计划之内容规定分歧,无统一标准可依循。Veenema T.G.[4]认为灾难护理的培训内容应包含参与了解灾难事件指挥系统的运作、危险评估、维护个人及团队安全、快速的身体评估、大量伤员的检伤分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有害物质确认与分辨,及分析并照护脆弱易受伤害族群。传统的护理训练多偏重在具备高科技医疗器材医院之经验,缺乏在资源贫瘠的环境中工作的训练。于是当灾难摧毁电力、交通,及医疗机构时,护理能力及功能便受限,无法发挥既有的水平[6-7]。故学校教育中应加强训练护理学生基本照护技能,特别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境下运用现有资源执行并完成护理照护、发展创新技能,适时发挥应有角色功能,为灾难护理之重要课题,例如,紧急时以随手之木板替代固定板以协助骨折固定等。

灾难护理课程规划应包含灾难应变体系的整体架构及运作、大量伤员的检伤分类原则、灾区常见之传染性疾病、国际医疗援助经验分享、个人防护装备、常见的疾病处置、跨文化相关议题(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及尊重)等。临床上的在职教育则增加实用性,如基本创伤护理技能、特殊医疗问题(如爆炸伤处理、压迫症候群、创伤性窒息、紧急截肢处理等)、大量伤员的检伤分类原则及操作、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毒化物质灾变的处理。

3 我国灾难护理人员之遴选与培训

3.1 基本条件

理想的灾难护理人员须具备良好的临床能力、情绪成熟度佳、适当的体能、较强的弹性与适应性,以及快速复原的能力,并建议至少需有1~2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此外,灾难护理人员需个性乐观具正面思考,有热心、积极、主动服务及易与人合作之特质,可忍受严峻不适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快速复原的能力,及有意愿参与灾难救护。

3.2 培训

护理人员被认为有较佳的应变能力,且受过较多的灾难相关训练,然而,灾难情境与平时急诊熟悉的检伤分类、大量伤员处理方法迥异,例如医院的检伤分类是不论患者存活的机率之高低,而以疾病严重度为主,但在灾难现场,必须以有限的资源救助最大量的病患,救助优先权便选择给予严重度高且存活机率高的病患[8]。故灾难救护之训练课程具有其独特性,方能在灾难发生时更有效率发挥功能。

3.2.1 课程训练参与救援队之护理人员需完成灾难医疗初阶课程训练,皆需涵盖国家防灾体系与灾难医疗体系、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大量伤员检伤分类原则,及通讯系统之认识与器材之使用。进阶课程包括灾难特殊医疗问题及技术、物资管理及后勤训练、毒化灾及核生化(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 nuclear high-yield explosives,CBRNE)等课程。

3.2.2 实务训练参与灾难救护时,护理人员可能需长时间工作而无法获得休息,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求(水、食物、排泄等)都无法满足,所以体能训练的加强及实务训练在灾难救护训练扮演极重要的角色。登山训练为一极佳的训练方式,如负重登山及野外求生技能,皆可应用在真正灾难中,能在环境恶劣的救灾地区生存下来以等待后援到来。

3.2.3 个人准备平时即应做好个人的准备,调整对偏远地区生活环境的接受度,建立个人用物清单并备好物品,包含个人用药、水壶、餐具、干粮(热带地区勿携带易溶化食粮如巧克力)、卫生纸、湿纸巾、干洗手液、头灯、防蚊液、排汗衣裤、雨衣、外套,勿穿牛仔裤以免受潮变重。了解自己调整时差的能力,相关睡眠问题,适应严峻及不可预测的情境的反应能力。平日亦应对自己的家庭作好可能出队1~2周以上之安排(如小孩、老人、账单、宠物等),完成前往灾区前需注射的疫苗,如A、B型肝炎、破伤风、黄热病、脑膜炎、伤寒及口服预防性疟疾疫苗等,以及依照前往地区可能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施打相关疫苗。另外,加强日常的体能训练,如以脚踏车代步,将训练融入生活,随时保持个人最佳健康状态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Coyle G.A.,Sapnas K.G.,Ward-Presson K.Dealing with disaster[J].Nursing Management,2007,38(7):24-29.

[2]Grimes D.E.,Mendias E.P..Nurses' intentions to respond to bioterrorism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J].Nursing Outlook,2010,58(1):10-16.

[3]翁德怡,石富元.灾难事件的定义、分类与分级标准[J].台湾医学,2002, 6(3):350-356.

[4]Veenema T.G..Expanding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disaster response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for nurses[J].Nurse Education Perspect,2006,27(2):93-99.

[5]Phillips S,Lavin R.Readiness and response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4,20(5):279-280.

[6]Duffin C.After the flood[J].Emergency Nurse,2007,15(6):8-11.

[7]Keeney G.B..Disasters happen:Would you know what you can do [J]. Journal of Midwifery & Women's Health,2004,49(4):1.

篇(3)

1.1对象根据荆楚理工学院安排的20所实习医院间隔抽取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荆门市10所三级临床医院及实习医院附近的6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所养老院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相关人员392名。纳入标准:直接从事老年护理和护理照料的人员。临床医院选取的是目前以老年病人为主的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社区卫生机构是从事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养老院是从事老年人护理的护士和照料老年人生活的养老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老年护理培训需求调查表。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及工作单位。老年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老年护理培训意愿1项(非常愿意、愿意、一般及不愿意,单项选择)、老年护理培训目的1项(单项选择,提高工作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上级要求、增加社交机会及不愿意落后别人)、培训时间1项(单项选择,半个月、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培训方式1项(多项选择,系统培训、短期培训、业余自学、经验交流、专题讨论、调研考察及其他)、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1项(多项选择,工作繁重、领导不重视、经费不足、没有时间、学和不学一样、家务重及其他)、老年护理培训内容1项(多项选择,护理保险、护理法学、人际沟通、社会福利、社会学、老年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伦理学、老年康复学、老年营养学、老年精神护理学、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研究、老年生理与病理、老年用药护理、老年健康评估、老年健康教育及老年健康管理,每项选择为需要、不需要,以需要为评分标准)。

1.2.2调查方法选取荆门市三级医院15名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名社区护士及养老机构5名养老护理员通过预调查,间隔2周后重测,测得问卷信度系数为0.94,内容效度0.93。在2013年6月实习前由项目组负责人对荆楚理工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班实习并参与本次课题项目的18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18名学生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荆门市10所三级临床医院实习,由18名护生在实习医院及实习医院附近的6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所养老院,于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以方便抽样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并解释调查目的,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输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资料392名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20岁~65岁(32.33岁±10.17岁);学历:中专以下18人,中专89人,专科168人,本科及以上117人;职称:无职称31人,护士157人,护师117人,主管护师及81人,副主任护师6人;护士执业资格:无资格43人,有资格349人;工作单位:临床医院22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1人,养老机构32人。

2.2被调查者培训意愿、目的、时间、方式及影响因素老年护理培训意愿:非常愿意82人(20.9%),愿意226人(57.7%),一般66人(16.8%),不愿意18人(4.6%)。老年护理培训目的:提高工作能力214人(54.6%),更新专业知识136人(34.7%),上级要求22人(5.6%),增加社交机会9人(2.3%),不愿意落后别人11人(2.8%)。培训时间:半个月47人(12.0%),1个月82人(20.9%),3个月164人(41.8%),半年78人(19.8%),1年21人(5.4%)。培训方式:系统培训284人(72.4%),短期培训265人(67.6%),业余自学181人(46.2%),经验交流256人(65.3%),专题讨论218人(55.6%),调研考察185人(47.2%),其他23人(5.9%)。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工作繁重274人(69.9%),领导不重视174人(44.4%),经费不足214人(54.6%),没有时间228人(58.2%),学和不学一样67人(17.1%),家务重142人(36.2),其他35人(8.9%)。

2.3老年护理培训内容排列前5位分别是:老年护理心理学307人(78.3%),老年营养学290人(74.0%),人际沟通284人(72.4%),老年康复学283人(72.2%),社会学241人(61.5%),其次是护理法学237人(60.5%),社会福利206人(52.6%),老年护理伦理学195人(49.7%),老年用药护理192人(49.0%),护理保险184人(46.9%),临终关怀182人(46.4%),老年健康教育177人(45.2%),老年精神护理学163人(41.6%),老年健康评估136人(34.7%),老年健康管理125人(31.9%),排列最后2位是老年生理与病理116人(29.6%)与老年护理研究52人(13.3%)。

3讨论

3.1老年护理培训意愿、目的、时间、方式及影响因素本调查显示,从事老年护理人员培训愿意很高(78.6%),与周晓艳等调查结果类似,低于张显碧等调查结果,可能与他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有关。高培训需求为对从事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调查显示,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能力(54.6%),与邓荆云等调查结果一致,也反映我国目前从事老年护理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本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时间比例最高的是3个月(41.8%),培训方式比例最高是系统培训(72.4%),与张显碧等调查一致,认为最好是半脱产方式,利用工作间隙进行学习,对函授和自学的方式认为自己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同时也担心会影响经济收入。对于培训方法认为最好有指导老师讲解示范,通俗易懂,学以致用。政府在护理员培训方面给予宏观引导与支持(如培训经费),并能与就近的地方高职院校加强相关专业指导与培训。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最好采用多种培训手段,案例教学法、多媒体仿真标准化病人Simman教学系统,构建远程网络教学平台并形成网上知识库,理论与实践培训同时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调查显示,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重(69.9%),其次是领导不重视(44.4%),说明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政府部门要加大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素质,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篇(4)

为全军各联勤医院特勤科护士长17人,均为女性,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0人、护师5人、护士1人。17人中有3人在我院空勤科进行过为期2周~6个月的进修学习,其余14人均未接受过临床航空医学护理知识培训。

2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为期3周,以集中授课为主,约80学时,临床实践为辅,约20学时。授课教师均由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临床带教主要由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

3培训内容

有空勤科建设标准,航卫保障制度,航空生理知识,各专科疾病的诊治与医学鉴定,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治疗,航空性疾病的诊治、鉴定及护理,空勤科的工作特点与管理,特殊检查(离心机、低压氧舱、前庭功能、立位耐力等)的试验方法与健康教育和空勤科护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模式等内容。

4结果与体会

4.1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来自全军各联勤医院的护理管理骨干此前均从事普通医学护理工作,对航空医学护理工作的认识比较空泛,甚至认为飞行员所患疾病与一般病人的重症程度无法比拟,护理工作的难度会更小。培训后,当她们了解了飞行员的工作环境、作战任务、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及所承担的航空卫生保障任务时,充分认识到航空护理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飞行员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战斗力,他们的身心素质能否适应、符合各型战斗机的飞行训练及作战要求,卫生保障是重要环节。因此,航空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为住院飞行员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还要为飞行员的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护理工作角色转变的前提,也是做好航卫保障工作的基础。

4.2为联勤医院空勤科开展护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航空医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2],由此而衍生的护理学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空勤科的任务是对住院飞行员进行体格检查、疾病诊治、医学鉴定和改装体检[3]。因此,护理工作内容也是围绕医疗任务而独具特点。受训对象虽然都有一定的护理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但对如何做好飞行人员的护理工作感到迷茫,经过3周的理论学习,使她们在短期内迅速了解了飞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状况对飞行工作的影响、飞行员的健康标准、不同机种对飞行员身心素质的要求、飞行员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及航空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疗护理方法等航空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为她们开展和带动所在医院的航空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篇(5)

短期强化培训社区护理护理实习生专业素质道德素质

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社区护理的概念定义并非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在社区护理的基本内涵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认为社区护理是指在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的基础上,运用公共卫生学以及综合应用护理学等知识为个人、家庭甚至社区提供持续的专业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国外的社区护理开展较早,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而在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社区护理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仍有欠缺,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护士的专业能力以及数量均有所不足。

在此背景下,联合医疗机构与高校,构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社区”相配合的社区护理体系成为许多地方探索发展社区医疗的方向,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不足的需求,也使医学院校能在实践中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能真正提升社区的护理服务水平。不过,由于医学护理实习生较少接触真正的护理需求,往往在时间容易出现纰漏,严重者还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无意性伤害,因此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对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强化我国社区护理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分析短期强化培训在护理实习生社区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本文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护理实习生2名,女性护理实习生38名,年龄范围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19.56±0.13)岁,40名护生学历包括本科、大专。

1.2方法

选取焦作人民医院40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个月的短期强化培训,比较训练前后40位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研究的短期强化培训周期为1个月,其中:

第一,理论培训方面,半个月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核,本次培训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社区护理概述、社区康复与护理以及一些相关的急救知识,理论培训课程的主要培训方式为实地见习以及讲座授课等,理论学习培训的总课时安排为30学时;

第二,实践培训方面,半个月为临床实践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一些社区护理实际技能的培训和掌握、突况的处理培训等,总课时为40学时,实践培训的主要培训方式为社区实习,由焦作人民医院的资深护士及外聘教师进行一对八的实际操作手把手教育;

第三,本次短期强化培训理论培训方面主要考核内容为实践授课知识点以及理论授课知识点,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实践培训方面主要采取导师打分与实践表现。

1.3效果评价

护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社区护理知识试卷,比较进行培训之后护理实习生的综合得分。社区护理知识试卷已对4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过预调查,试卷的区分度为0.46,难度系数为0.34,能够对护理实习生能力进行较好的考察和区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分析检验,P

2实证结果

经过短期强化培训后,护生成绩总评分为(87.4±1.02)显著高于未进行培训时的成绩(66.34±1.3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关于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时间的讨论

3.1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的必要性讨论

众所周知,新时期我国医疗改革已经明确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如前所述,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仍有欠缺,其核心原因在于护士的专业能力以及数量均有所不足。就我国目前的护理培育体系来说,专科院校与本科大学都有护理专业的设置,且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均设有对应的社区护理课程,但各大医学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时与考核均存在不足的情况。

3.2护理实习生短期强化培训的实效性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选取的40位护理实习生经过短期强化培训后,护生成绩总评分为(87.4±1.02)显著高于未进行培训时的成绩(66.34±1.3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关于医学院校护理生的培育讨论

在本次研究分析汇总,大部分的护理实习生均未正确的理解到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性,并且在当前医学高校实践课程安排不足的大背景下,护理生很难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水准,从而在培训前的考试成绩偏低,未来医学高校应该重视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育与培训,提升教育培训的水平。

4强化实习护理生短期实习的对策探究

4.1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从本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护理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偏弱,这与我国当前的教育培训体系有一定关系,但是社区护理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实习护理生进行短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实习者的综合水平,以期更好的参与到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中去。由此,在对实习护士进行短期培训时,其课程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培训的最初目的,即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育,故而在培训的课时安排方面,应该要加强对护理实习生实践内容方面的培训。

4.2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注重相互的协作性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协助下性的医疗服务,但是随着医疗理念的D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必须强调的是:协作性事护理工作的重要特性,尤其是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团结协作是确保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培训中必须注重相互的协作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在日常社区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而且还能提升其临床护理应变能力,以应对社区护理中的突发事件。

4.3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重视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训

毫无疑义,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素质的要求还会逐步提升。从本次的分析显示,由于部分的本科护生对于社区护理的基本内涵、相关政策及理论实操知识都不够熟悉,因此其对社区医院实习的意愿不强烈,且缺乏责任心,这将严重影响社区护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实习护士短期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必须重视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训,提升培训对象的责任心。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社区护理实践中,短期强化培训确实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心理及道德素质,这无疑提升了我国社区护理医疗的水平,最终实现了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实习者、社区的四方共赢局面,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小的支撑,相关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及社区应该多借鉴、学习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凤,卢孟密,李春坚,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就业意愿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1-4.

[2]杨万龄,付炜昶.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96-98.

[3]王佳璐,林梅.在校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6):62-63.

[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5]王茜,王薇,胡燕.中美社区护理现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4(08):679-682.

[6]王佳璐,林梅.在校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16):62-63.

篇(6)

【关键词】护理管理;晨会培训;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77-02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有效地利用护理人员的潜在能力和其他有关人员和设备、环境及审核活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护理作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所说的护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只针对患者疾病本身的护理,还包括心理、环境及精神等方面的干预[2],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文选取我院4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了晨会培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职的护理人员46名作为观察对象,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4±4.3岁。学历:大专21名,本科25名,工龄1-21年,平均工龄14±2.3年,初级护士29名,初级护师12名,主管护师5名,将46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23名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制定具体职责,人性化排班,保持一定的弹性,并对护理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总之,护理工作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工龄及工作特点等综合能力整体衡量后合理安排。

1.2.2观察组观察23名护理人员进行晨会培训。服务礼仪培训:站姿培训要求护士着装整,化淡妆,依据标准站姿站立,听从护士长统一发出命令。面带微笑,说出礼貌用语:您好、早上好、午安、晚安、请多关照等。同时进行英语口语培训,采用对话形式教导护士学习医院情境对话[3]。

1.2.3科室工作交班主要采用双语进行交班,先采用英语交班,后使用汉语,主要内容为工作总结,同时布置今日工作内容。

1.2.4理论知识提问每日交接完毕后,由护士长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对低资历护士提问相关疾病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从而督促其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此同时,开展护士之间讨论,记录讨论内容与提出问题。针对当日晨会中所提问题,若出现护士掌握情况不佳,了解不够全面则可叮嘱其下班后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于第二日培训中进行总结。

1.2.5注重护理安全与服务质量转变观念,医院为护理人员营造优质护理的氛围,对护理人员进行动员及培训,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服务的相关材料,将管理的方法及目的告知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意识的宣传,促进护患良好沟通,与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鼓励患者战胜疾病[4]。向患者家属介绍医院护理政策。

1.2.6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评价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急救意识、沟通技巧能力,将护理人员的考核与奖金挂钩。

1.3效果评价进行护理管理1个月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前后的综合评定,其中包括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临床操作能力、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成就感、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具体方法为: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临床操作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问卷形式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保证问卷的全面有效,内容分为自评、他评两个方面,包括积极、一般、较差三个层面;问卷调查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样分为3个层面,满意、一般、不满意,问卷进行护理人员成就感调查,分为强、一般及低三个层面。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P

2.1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评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成就感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86.3%,医生满意度86.3%,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两个满意度分别为86.2%和86.1%,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两种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0.9%和89.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是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促进病患康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护理部门的管理医院应该重视起来,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准入关口[5],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让护理工作更规范、更科学,让患者感觉更放心、更满意。晨会培训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增加,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办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6],护理人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提高,减少了意外医疗及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明显减少,缓和了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显示进行分层管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评、他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王慧,孔学敏,王冬云.晨间提问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7,7(11):28-29.

[2]朱梅芳,叶志弘,乔世娜.护士对护士长管理能力与行为期望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22(20):13-14.

[3]张晓楠.加强护士礼仪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7,23(10):71-72.

[4]LM Hall,J Waddell,G Donner.Outcomes of a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orregistered nurses[J].Nursing Economi,2006,10(03):56-57.

[5]谢红珍,潘绍山,黄家驹等.护士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25(13):115-116.

篇(7)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 加强县级医院护理小教员培训,可以有效改善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技能,能力和态度,夯实护理基础,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我院开展各科小教员培训以来,以点带面,带动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

关键词 ] 县级医院;小教员;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28-02

护理人员的培训是医院优化护理资源结构,激发护理人力资源潜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的有效措施,通过培训可以使护理人员具有不断学习能力,学会在工作环境中知识分享,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优化护理服务过程。县级医院是引领基层医院护理发展的主力军,抓好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改善县级医院护理人才知识结构,帮助新上岗护士尽快进入所承担的护理角色,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护理工作更富成效。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要求临床各科室选派热爱护理专业,业务素质较高,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向上,工作在5年以上作为科室小教员,据科室护理人员多少,上报1~2名小教员,护理部建立了培训小教员的培训体系,取代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实践介绍如下。

1我院护理小教员体系的建立

1.1明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

培训目标:为各科室培训1~2名临床基本功扎实,掌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的小教员。以点带面,带动全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全院护理质量。

培训对象:各科选派1~2名业务骨干,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为主。

1.2培训人员的职责要求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重点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与授课,为保证授课质量,制定出授课人和培训人员的职责要求,利用业务学习实践和指定学习时间进行统一授课,对参训小教员进行阶段考核,考核记录和小教员回科室进行培训的效果评价。

1.3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从2010年限半年培训开始,就逐步建立了小教员培训管理制度,小教员守则,小教员请假制度,培训示教室管理制度,培训电教室管理制度,各种培训仪器的管理制度等,严格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化管理,为小教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2小教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1小教员培训计划的制定

护理部从我院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定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制动培训方案,计划,并据护理部全年工作中的月重点而制定具体的月培训计划

2.2培训的措施

培训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受训护理人员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2.1基础理论科的培训 与在医院院校理论科的学习不一样,我院从一种疾病入手,讲述相关内容诱发因素。如在讲脑梗塞病时,从脑的解剖,血液供应,生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观察要点,主要护理问题和相应护理措施,疾病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如何做好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等。通过一种疾病的培训,带动临床个案疾病护理提高。

2.2.2护理新动态,新业务的培训 只要护理方面有专科培训和相关内容培训,护理大力支持护理管理人员或护理骨干参加培训,回来后培训我院护理小教员,把护理新动态新业务及时反馈给小教员,带动护理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2.2.3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 以《护理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为蓝本,精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20项,由护理部2名干事每人负责10项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按照操作规范:讲授-演示-训练-回示-讨论总结流程进行培训。据护理部每年一次的操作考试为切入点,如2014年6月份护理部拟定于对N1级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6项中任抽2项考试护理部老师就以这6项操作进行强化细节流程培训,小教员培训后,带领科室N1级护士进行练习,达到人人熟练掌握6项技术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提高了全院N1级护理人员的这6项技术操作水平。

3护理小教员培训的特色

3.1坚持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

护理部经常利用护士长例会时,广泛征求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各临床科室急需培训的内容按需培训,如在2011年春季,我市区域性手足口病较多时,医院感染病房爆满,急需抽调应急人员成立感染2病房和临床护士急需培训手足口病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护理部就邀请感染科病房的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小教员培训专题手足口病知识,回科室后就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专题知识,并且在抽调应急感染2病房时,多数小教员积极参加应急护理单元,一天内完成人员组成,科室组建,第二天即收住病儿。

3.2授课内容坚持计划与适时调整相结合

小教员培训内容基本与护理部的年计划,月重点相一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部据护理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适时调整,引入新的管理概念,新的管理工具,如在2012年夏季河南省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周期培训时讲到护理新的管理工具—品管圈的应用,当大家都对它陌生时,护理部选派2个科室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外出学习,回来后向全体护士长和小教员进行培训,并在她们科室率先试点,并定期进行成果汇报,真正做到了计划与适时更新有机结合,提高了小教员护理新知识的理论水平。

3.3坚持“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护士长和小教员都深深感到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就请进河南省人民医院示范病房的护士长来我院讲授,并派欲建示范病房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去省医学习,回来后建立示范病房,并把心得分享给别人。

3.4培训坚持人性化管理

护理小教员是科室的骨干力量,护理部与科室联系建议尽量不让小教员的培训时间值夜班主班不让他们加班培训,培训时间按工作时间对待,月底绩效考核时对小教员有一定的加分。因为小教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被培训和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体现多劳多酬,人性化管理。让小教员可以积极学习,大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3.5培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和方式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改善我们的培训,如在2013年5月在《中国护理管理》刘红等老师写的【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的实践】一文对我们小教员培训启发很大,我们护理部就立即对护理部带教老师明确分工各人负责10操作项目,让她们分别收集从临床带教工作发现的问题以及近几年护理部不良事件上报资料中有关操作的典型缺陷案例,然后提交各小教员组织讨论,形成了最终分析教案,并印成小册子,小教员和护理干事指导下自学自练,如针对男病人留置导尿术为:清醒患者拒绝留置导尿,你应该如何解释让患者配合?在留置尿管中,见尿液流出后在插入多少厘米?在上报案例中,就有一临床科室见尿液流出后就向气囊内注水,造成病人尿道有破裂而造成小量出血,还有一科室上报新护士更换集尿袋时没有把袋的保护帽去掉,造成病人5 h未引流出尿液,膀胱充盈在交接班时,细心地接班者发现了问题等。护理部带教老师首先按照原先的培训流程操作一遍,然后按照操作中出现的缺陷的原因,此项操作在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注重各个环节评估预期目标,案例分析法将临床护理操作中各个环节的省略或违规,麻痹大意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来,警醒护士遵守操作规程的严肃性,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安全事件的认识,并在已出现问题的环节上有了防患意识,有利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操作差错的发生,受到全体小教员和护士的一致认同。

4县级医院开展小教员的思考

4.1开展小教员培训是县级医院护理发展的现实需求

如何加强护士队伍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护士队伍的培训,有效改善护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服务和服务能力是目前县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的县级医院,为了达到国家卫生部要求的床位与护士之比,每年都新增一大批新护士,稀释了护理质量,尽管护理部队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了规范化培训方案,但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进行全员培训,难度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各科小教员的培训,可以以点带面不断转变县级医院护士服务理念,提高全体护士工作水平与能力。

4.2切实提高县级医院护士的岗位能力是护理小教员培训工作的落脚点

随着我国护理管理模式,从“平台式”向“能级体系”模式的转变,护士培训的重点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能级阶段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是县级医院培训护士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护理小教员培训,结合我院护理人才结构和现状,护理部制定了以切实可行的N1-N4级护士的培训目标和措施,并逐步深化巩固。

4.3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和“三基”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在进行小教员培训过程中与护理部每月质量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连,如在2014年护理部指定的工作计划中,把每月质量考核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下一月考核,检查的专项重点,在2月份考核中,发现有的科室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格,环节有漏洞,3月份重点专项检查,就是交接班制度的落实,3月份小教员培训的核心制度就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怎样杜绝作为重点,小教员分组讨论,并把个人在交接班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交接班制度落实中应注意细则,利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带领科室学习讨论,再加之护理部的督导,各科室都把交接班制度落实细节培训,细节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每名护士都养成严谨务实工作态度并固化下来,夯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4.4护理小教员是各科室的“标杆”以“标杆”为动力点

护理部要求各科室在选拔小教员时,必须是科室护理优秀人才,是科室“标杆”让每位小教员而有种荣誉感,激发全体护士争当“小教员”活动,树立“标杆”意识。小教员之间也进行争优创先活动,总结培训实施过程中经验与创新,收到了显著效果。

以上是我院开展护理小教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小教员的培训,全院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和N1级护士岗位能力显著提高,在全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名护士都愿意去学习,学习工作并快乐着,带着激情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但在培训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体系,缺乏与专业能力相对应的培训框架,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专业考证,在培训效果评价中有难衡量的目标。如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中能力的评估等,在小教员培训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健全的培训标准体系是县级小教员培训的基础,标准化的实施流程是小教员培训实施的关键,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式,培训课程规范设置,培训质量考核等方面,我们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护理管理同仁们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构建成熟地县级医院小教员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让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拓展内涵,提高县级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4-97.

[2] 许湘华.县级医院骨干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77-79.

[3] 刘红.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94-96.

[4] 唐泓源.北京市社区骨干护士培训方案修订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62-63.

[5] 王晓华,陈琳.浅析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3(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