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科研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村学校;提倡;草根化;教育科研
1.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体的草根化
开展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然而,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理论研究和学校教育实践主体的二元背离在现实中却是屡见不鲜。从事教学实践的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一谈到教育科研就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认为这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从而游离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队伍之外;而从事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专家、学者,他们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不能够完全理解现实课堂教学的原始状态,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研究的肤浅化、形式化,从而出现一些教育科研理念高高在上,而实际操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新课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研究型的教师。因此,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体的草根化、大众化应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教书匠”,同时还要加入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队伍中去,成为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参与者”,要培养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活动自己的“土专家”,真正实现学校“常态化”教育实践和“草根化”教育科研的结合。
2.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目的的草根化
我们经常听到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些声音:“搞教育科研是专家、教授的事情”,“我们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写论文有什么用?”,“写论文就是东抄西抄,拼拼凑凑”,“反正评不上奖,还是不要写了……”等等。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疏于教育科研的理由大多是:平时课堂教学、管理学生任务重或不会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其实,参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并不在于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高低,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问题。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积累评优选先、评聘职称和定岗定薪的考核条件,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东拼西凑、抄袭或的现象屡有发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写作目的无异于杀鸡取卵,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有效开展是万万要不得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课堂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启迪学生智慧,传授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每天从事着关系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赢得同行的尊重,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让我们尽快走上农村学校教育科研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吧!
3.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选题的草根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开展农村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来说,好的课题是教育科研成功的基础,可见,课题的选择是参加教育科研的第一步(这里所说的课题是指教师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的切入点或话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通常一拿起笔就两眼发直、头脑变大,不知如何下手,殊不知,鲜活的话题就在我们的身边――一节节生动的课堂,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偶发的、情境的、特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同样也具有深刻价值的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独特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学理论或模式,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草根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在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把握和判断以及独具匠心的解决策略和教学智慧,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自己熟悉的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出发,以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定会找到好的课题。当然,也可以阅读有些教育杂志中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育随笔”、“点点新意”、“案例评析” 等话题,这类文章不仅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与我们身边课堂教学实际比较贴近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本身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
4.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方法的草根化
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谈到教育科研,就以为是撰写学术论文,其实,学术论文只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特点也是各有千秋,掌握起来有难有易。教师在教育科研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样式: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等等,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方法。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时写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会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出教育科研中教学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我们忽略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训练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短小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不必有抽象的思维、刻板的叙述结构、严整的论点论据、深厚的专业术语,只要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用心的去教,多动笔,多思考,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真实记录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活动中的点滴心得,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颖独特的见解,这样的教学研究也恰恰是专家学者所难为的。
(XX年-2008学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工作将在市、区教育局科研部、学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坚持“七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学期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鼓励教师注重发现自己工作的问题,应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让反思成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2、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3、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4、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1.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学校要借鉴课堂观察经验,全面推进课堂观察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研究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要在教导处的领导下选定课堂观察切入点,全面启动“课堂观察”的研究。在平时听课活动中也要渗透课堂观察的意识,个人自行确立观察主题,并记录在行动研究手册中。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及各教研组要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典型个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继续倡导教师以研究学生、教材、课堂、作业为中心,在加强以课题研究形式为载体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致力于营造多种形式并存的科研态势,每个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自己教学中的课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科研文化意识、协作(团队)意识、课题意识、精致意识。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选择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论著)五种作为教育反思的载体,完成教科室编印的《行动研究》手册。
(二)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抓好“十一五”哈尔滨市级规划课题课题实施工作。各个课题组要制定好本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和课题研讨活动的安排,并要吸引更多的教师加盟,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特征。在骨干教师层面要做好主课题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好主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沙龙活动,期末要写好与主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师层面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发动,主动吸纳有志于主课题研究的人员,扩大研究队伍。
(三)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1、积极组织和发动教师向各级各类公开刊物投稿及各类论文评比,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传播。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职业素质;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21-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引向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质,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着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基础薄弱、教育科研能力偏低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必须更新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条件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动力,促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上新水平。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意识到教育科研与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自身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教师寻找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乌兰县第一中学、乌兰县蒙古族中学、格尔木市第十五中学、都兰县第一中学、天峻县第一民族中学5所学校的25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50张,收回有效问卷236张,有效率94.4%。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为问卷式调查,主要围绕6个维度,共设计了2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题,多选题2题。分别是对教科研的认识与看法(1、2题)、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情况(3题)、教育科研意识与积极性情况(4、5、6、7、8题)、教育科研积极性情况(9、10、11、12题)、对于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情况(13、14题)、教育科研能力情况(15、16、17题)及现状成因情况(18、19、20题)。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教科研的认识与看法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有48.73%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很清楚,同时,对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或自我发展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47.03%、40.68%)。笔者认为,这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先决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调查
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调查结果(见表2)中,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情况不够理想,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20.34%),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经常阅读(28.39%)。这就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阅读教育教学期刊、书籍,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认识不足,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育科研意识与积极性调查
1.教育科研意识
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有85.59%的教师对新旧教材进行过对比分析。在阅读教育教学相关文献时,仅有极少数的教师做一些读书笔记(17.37%),有33.47%的教师一般不做笔记。在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有63.56%的教师喜欢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69.49%的教师喜欢思考,希望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教材研究、教法改进等方面,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调查数据还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教师(仅占22.46%)曾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某些教育问题重视不够,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意识,所以,教育科研意识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中。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育科研积极性
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有65.25%的教师喜欢与其他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这就表明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愿。接近一半的教师在平时上课期间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一些调查研究(45.76%);并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在上课时,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52.97%)。但调查数据也显示,不到一半的教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记录、思考,并想找到解决的办法(46.61%)。这就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这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高原期现象”。只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愿与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增强教育科研能力,这也是实施教育科研行动的思想基础。
(四)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43.65%)。表6中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较熟练掌握的教育科研方法仅限于调查法和观察法(分别达58.90%、54.24%)。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及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理论方面出现“缺钙”,这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将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五)教育科研能力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7)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参与教育论文的写作研究(54.67%),尽管大多数教师(67.37%)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但部分教师在评职称前应付一两篇论文,由于学校缺乏教科研方面的奖励机制,评上职称后大多数教师再无心思撰写教研论文。能够和基本能够独自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仅占19.92%和49.15%,这表明,当前海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因此,该地区的教师迫切需要相关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在教育科研知识、方法和写作方面的培训,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能够顺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研促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现状成因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制约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有5点: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教育科研的发展(44.92%);学校提供了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但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科研(16.10%);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与课程学习、教学工作分离,难以兼顾(达到59.32%);数据还显示,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不够完善(48.73%);50%以上的教师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不够。以上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将形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教研部门和学校。这样的调查结果不仅说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室及学校在对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教师不能够从自我角度出发,认真审视形成自身现状的根本原因。这也将对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四、分析与建议
(一)分析
从本次调查来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大多数教师对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比较深刻,也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愿和意识,但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观念滞后,认识不深刻,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教育科研与己无关、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开展教育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等。实际行动严重滞后于意识,未能在实践中实施。
2.教育、教学期刊书籍的阅读情况很不理想,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不够深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
3.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其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教师流失严重,说明急需提高教师的待遇。
4.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得比较单一,不够扎实,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储备不足,教育科研能力较差,亟待提高。
5.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6.学校的教育科研指导思想不健全,对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力度不够。
7.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对科研评价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室,举办教研沙龙、读书交流汇报会等,提高教师阅读数量与水平。
2.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科研知识学习及提高科研能力,切实投身到教育科研中,使教育科研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中。
3.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教育科研,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明确教育科研指导思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育科研培训,注重顶层设计,宏观指导教育科研工作,夯实教师教育科研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
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科院(所、室、中心):
为交流与分享全省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提升教育科研素养,经研究,决定组织2021年全省幼教与特教、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省在职幼教及特教、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
二、论文主题
1、幼教类论文主题:“我与《指南》的十年”
参评论文应从各自角度真实地叙述在十年里“我”与《指南》的故事,体现与该主题相关的生动实践和深度思考。
2、特教类论文不限主题。
3、中小学类论文主题:“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评论文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可从育人方式、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评价改革等多方面围绕主题展开阐释。
三、参评要求
1、篇数。各市要按照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详见附件1)指定的数量向我院提交参评论文,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幼教与特教类论文推荐篇数为各市幼教与特教专任教师总数的1%,尽量扩大园所参与面,原则上每个幼儿园推荐论文不得超过3篇。其中,幼教、特教具体篇数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我院“科研基地园”“发展规划”及“质量评估”项目园不占用各市名额,另行通知单独申报。
(2)中小学类论文推荐篇数为各设区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0.3%,尽量扩大学校参与面,原则上每所学校推荐论文不得超过3篇。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具体篇数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省教科院中小学科研基地学校按每校5篇单独申报,不占用各市名额,由各市统一收齐后连同推荐论文一并报我院。
2、体裁。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的教育基本理论探讨与宏观教育分析,也可以是个案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研究等,但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论文要深入研究、注重实践,讲真实的故事,谈真实的变化,避免工作汇报式,切忌泛泛而谈。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永久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全省。
3、格式
(1)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参评论文XX”,具体填报方式见《参评论文明细表》(附件2)备注栏。
(2)参评论文电子文档正文中需一律隐去个人信息。请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各设区市有关负责人,由其统一填写在《参评论文明细表》上。
(3)参评论文正文前要有200字以内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引文要准确无误。注释及参考文献要按通用学术规范格式编写,其中,注释需每页编号,统一用脚注。文章格式设置为:标题三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
4、往年已参加过全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并获奖的论文不得再次参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不得参评。
5、所有参评论文都需要提供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证明,“总文献复制比”要求不超过25%,请在《参评论文明细表》中“文献检测结果”部分注明。
四、组织申报
各市要做好本市参评论文的初评工作及协助我院做好论文评选的过程性指导工作,汇总参评论文电子稿,填报《参评论文明细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向我院报送相关材料,逾期不再接受申报。
1、幼教与特教类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及《参评论文明细表》请于2021年8月15日前统一报送至我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邮箱:youjiaosuobg@163.com。请将报送论文按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分成2个文件夹,放在一个压缩包内。压缩包文件名格式统一为:“XX市2021年‘师陶杯’报送材料”。
2、中小学类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及《参评论文明细表》请于2021年8月15日前统一报送至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邮箱:3139637125@qq.com。请将报送论文按小学、初中、高中分成3个文件夹,放在一个压缩包内。压缩包文件名格式统一为:“XX市2021年‘师陶杯’报送材料”。
3、论文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
五、评选办法
1、我院成立专门的评选委员会负责论文评选工作,并确保评选的权威性与规范性。
2、我院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最终由评选委员会审定。
3、本次评选设特等奖,一、二等奖若干。获奖结果将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公示、公布。
六、联系方式及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可登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jsies.cn/)查询,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1、幼教与特教类论文参评联系人:何锋,025-83758243。
2、中小学类论文参评联系人:朱亮,025-83758292。
附件1:各市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
附件2:参评论文明细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1年6月1日
附件1
各市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
大市
推荐参评论文数量(篇)
幼教与特教
中小学
非科研基地校
科研基地校
小学
初中
高中
南京市
120
271
35
20
30
无锡市
100
215
45
30
25
徐州市
150
328
15
15
25
常州市
70
154
50
15
10
苏州市
120
330
40
50
15
南通市
70
213
15
35
20
连云港市
70
199
20
25
25
淮安市
60
170
15
20
15
盐城市
110
224
25
25
25
扬州市
60
135
15
10
20
镇江市
40
94
50
15
35
泰州市
50
139
20
30
45
宿迁市
100
190
35
20
15
总 计
1120
3657
附件2
参评论文(幼教与特教)明细表
市 区县
序号
文档名称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学校类别
联系电话
论文标题
文献检测结果
去除本人
文献复制比
重合
字数
去除引用
文献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
备注:
“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选择填写:“幼儿园”或“特殊教育学校”)参评论文XX(各市参评论文按照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分类后,从“01”开始统一编制的论文序号),如:2021年“师陶杯”XX市幼儿园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特殊教育学校参评论文01、02、03......。
参评论文(中小学)明细表
市
序号
文档名称
作者
姓名
作者单位
学段
学科
联系电话
论文标题
近5年内省(市)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情况(详细注明获奖时间、级别、奖项)
文献检测结果
去除本人
文献复制比
重合
字数
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
备注:“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选择填写:“小学”“初中”或“高中”)参评论文XX(各市参评论文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类后,从“01”开始统一编制的论文序号),如:2021年“师陶杯”XX市小学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初中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高中参评论文01、02、03......。
XX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认真做好这一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将对承继“十五”成果,开创“十一五”学校教科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和学校XX年工作意见,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研教结合,同步相长”。
本学期,教科处将进一步提高教科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实现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上有新的突破,教科研究在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建设健康和谐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学校主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为该课题的顺利立项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向全校教师及校外专家广泛征集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的选题,召集专门的会议论证并确定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3)按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4)筹备“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活动。
(5)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6)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我们将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
(7)积极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课题方案评选,力争取得好成绩。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1)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将按照惯例组织“徒弟”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必要的总结。
(2)为了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将邀请昆山市的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骨干与我校青年教师交流。我们将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还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讨论和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
(3)拟订“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究和交流,优先组织其外出学习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4)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3、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继续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组编一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
(2)协助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的研究和研讨活动。
4、重视教育科研平台的构筑。
(1)努力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编辑一期《昆中教育》,编辑两期《昆中教研参考》,编辑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编辑两期《江花》。
(2)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我们将重点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争取在获奖层次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我们将重点组织好我校第三次青年教师(不满三十五周岁)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畅通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展示自我实力和学校形象提供条件。
(4)开展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论文活动,组织撰写出较高质量论文的教师与教师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心得。
(5)拟编辑一本“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争取正式出版,向校庆六十周年献礼。
5、组建一支编审队伍,负责对教师每学期撰写的专题总结及其他论文进行审稿和修改,并负责向《昆中教育》推荐、向外推荐发表或参评。编审人员一年一聘,由学校下发聘书,教科处负责管理并安排有关工作。学校将给予编审人员一定的经济报酬。
6、每学期认真宣传并执行已由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江苏省昆山中学教育科研常规工作考核条理》。
7、认真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共2页,当前第1页1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3、收交教师学期专题总结,并请编审对有质量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4、青年教师培训。
5、草拟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
6、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7、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0期。
8、教科橱窗内容更新。
9、充实学校网站教科部分的内容。
10、考核教师上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和成果。
11、“江花”文学社成员充实。
12、《江花》XX年第一期组稿。
13、推荐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昆山市第七批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协助做好昆山市第三、五批学术带头人重新评定工作。
四月份:
1、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2、青年教师培训。
3、召集“十一五”学校主课题规划会议。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上学期教师教科常规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6、《江花》XX年第二期组稿。
7、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
8、协助有关课题负责人做好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9、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五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参加上级教科组织的课题成果和
课题方案评选。
10、编辑“江苏省昆山中学优秀教育论文选(1996-XX)”。
五月份:
1、《昆中教育》第46期组稿。
2、青年教师培训。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教科研培训。
5、组织XX届“导师制”满师汇报课。
6、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11期。
7、撰写、修定学校“十一五”主课题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课题。
8、组织学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会。
9、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10、组织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六、七月份:
1、青年教师培训。
2、“青炀班”、“涵青班”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
2、组织第三次青年教师“教育随笔”征文评比活动。
3、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4、编辑出刊《昆中教育》第46期
5、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7、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8、组织“江花”文学社成员参加暑期夏令营。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4]。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7章共30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对17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4]。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一、创设务实的研究文化
学校搞教育科研,基点在于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应该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校的办学不断形成特色的过程。要努力创设务实的研究文化,这是教师走向教育科研的基础。
1.校长引路做示范。
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校长是关键,校长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搞科研,具体地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这样,校长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领导,教育科研的组织工作才能有实效。校长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引路人,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使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深入课堂、聚焦课堂,抓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永远应是校长的“主科”。脱离课堂、不抓教育教学的校长不是称职的校长。校长只有经常深入到课堂中,深入到学生中,才能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也才能针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真正做教育科研的引路人。校长既要做教育科研的管理者,又要做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学校应成立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要亲自挂帅指导教育科研工作,由一名副校长负责这项工作,同时成立科研的管理部门,组建一批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具体落实教育科研的各项工作,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的良好环境,并在制度上、舆论上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作为教育科研的实践者,校长要积极参与、身体力行,不当挂名领导,亲自承担课题研究。
2.校本研究打基础。
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多数学校管理者认可,要对那些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立项的课题给予大力支持。校本研究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持久地进行,和研究的方式密切相关。其实,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应定位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上。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学校的课题立项后是如何实施的?是否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题实施后发挥的效益如何?实际上,不少课题结题后都被搁置一边,结题鉴定后一般就不再继续研究了,甚至有些课题只注重立项和结题,结题时的各种佐证材料经不起推敲,忽视实施过程,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思考,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怎样进行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如何对教育科研的实效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典型矛盾引进课题,力求通过校本课题研究,在揭示教育规律、运用教育规律办学治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中切实起到指导作用,使之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3.评价机制促深入。
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既是舆论导向,也是切实激励,将激发更多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学校教育研究水平的高低,不是简单地看科研立项的级别、科研立项的数量,重要的是课题研究能否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形成的成果能否被大家认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是否有效地指导了教育教学。所以,我们非常明确地提出,凡是那些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立项的课题要给予大力支持,投入多少都不为过;而对那些与课堂教学脱节的课题,只是为了搞课题而搞课题的坚决不予支持。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不同阶段取得的专项研究成果要给予专项奖励,对真正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确实取得对教育教学有借鉴意义的成果给予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引导教师把日常的教学行为与自身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与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以研促改,以改促新。
二、开展踏实的研究行动
1.立足日常。
立足日常的教学研究是实现教师观念和行动改变、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教育科研只有植根于一线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科研含量。学校以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为科研的核心导向,积极创设科研工作化、工作科研化的氛围,围绕课题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竞赛、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评比等活动。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举办相应的研究课及不同层次教师的优秀课竞赛活动,如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研究课,进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学案,优秀试卷、课件、教学案例、作业设计、论文等的评比交流,举行说课、读书论坛等活动。让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磨砺教育教学基本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学校可把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奖的优秀论文、课件等结集出版,并在校园网上。对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教学成果,还可通过召开交流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讨,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可通过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理论学习随笔,编写教学反思集、教学案例集、理论学习随笔集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了督促教师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并使教师真正地走进教育科研,我们可以对教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还可通过改革备课方式,探究使用集体备课下的共享教案,科学使用学练卷,抓各种业务比赛,进行同课异构、读书沙龙等活动,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2.立足本校。
学习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础,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但请专家举办讲座、外出学习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抓实教育科研还要把目光投向本校教师,依托身边的先行者,挖掘本土培训资源。学校可建立学术委员会,把各个学科中业务扎实、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集结起来,成为学校内学术研究的“权威”组织,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学术论坛、优秀课评比中的作用。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不是学校领导说了算,而是由学术委员会中的成员集体评议决定,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各类评比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有益于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使这些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三、培养自觉的研究习惯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交流、研究、指导、管理五大职能,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定范围内成果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向,培养教师自觉地研究习惯。
1.以科研统筹为重点,建立教育科研的网络化体系。
学校管理者必须把好教育科研的选题关,同时确立学校的科研方向,形成科研网络。教育科研的网络体系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核心体系”,处于教育科研管理和实践的“领头羊”位置,并担任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第二层是“骨干队伍”,由从事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选出的优秀教师组成,在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中起带头、引领作用。“骨干队伍”不但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把关,更是市、区级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并且参与教师课题的评估。第三层是“群体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网络化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要在制度上保证教育科研的地位,把它作为一项全校教师的基本功进行评估,在教师的业务考评指标中占一定的权重,是评选先进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必备要求。还要重奖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师,以此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2.以科研管理为重点,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
第一,抓制度建设。为保证科研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要制定有关的制度,如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组研究人员职责等,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学校的规划中,教育科研工作要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形成教育科研管理从选题、论证、立项、申报到课题研究的中期、后期检查指导和成果申报、鉴定、课题等较为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全程管理制度。
第二,抓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组织机构的建设,完善激励机制,规范过程管理,做到一题一档,明确职责。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进行全面调控,并从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课题的全面实施;各课题组组长具体负责课题开展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为课题研究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抓过程管理。在过程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课题研究为载体,解决问题为目的,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广大课题研究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是将研究中心下移到教研组,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教师为研究主体,改进教育教学为目标,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专业引领为催化剂。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突出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功效,倡导教育科研课题不离开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次是突出过程管理。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要有总体规划,以教育科研要为推动学校工作整体优化服务为宗旨,课题研究要有具体目标;要建立各级课题档案,每学期按实施进程写计划和总结,中期课题实施工作评估总结,及时校正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目标的完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加大中期检查和评估力度。开展个案研究交流研讨活动和对重点课题的跟踪管理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