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气象学论文

气象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0: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气象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气象学论文

篇(1)

水汽是一种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温室气体,它不仅吸收和辐射太阳能量,对低层大气的化学作用也有影响,我们设法利用GPS定位中的误差源来反演大气中的水汽。如果地面上的GPS接收机的精确三维坐标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则可从GPS接收机测量的卫星信号传播的总延迟量中提取水汽造成的湿延迟,进而反演出信号路径上水汽的累积量。这就是地基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流程如图1所示。

2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处理流程

在应用GAMIT软件处理GPS数据反演可降水量时,GPS数据处理按照4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数据准备,包括GPS观测数据(rinex格式的o文件)、广播星历(brdc文件)、精密星历文件(igs)、气象观测数据和相关表文件;接着用GAMIT软件处理各时段GPS的观测数据,得到一个基线解算文件;然后用GLOBK(卡尔曼滤波)进行多时段综合解算,以得到网平差的结果及各个测站的平均坐标和速度等参数;最后把精确的测站坐标带回GAMIT,对待求测站进行强约束,反演对流层的天顶延迟,得到可降水量。如果解算时发现各个时段的坐标相差较大,应该分析原因,重新进行解算。

3南极地基GPS数据解算实例

3.1站点选择和数据准备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站点采取引入长距离测站的方式获得绝对PWV。本次实验参与解算的站包括7个IGS站,分别是VESL,SYOG,MAW1,DAV1,CAS1,DUM1,MCM4;此外,还有中国的两个南极跟踪站长城站GRW1和中山站ZHN1(如图3所示)。为了在解算时较精确地得到可降水量,我们从SOPAC网站上查到2009年7个IGS站的精确坐标,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坐标可以通过解算得到。这样在解算时对坐标点给予较强的约束。本次解算的是2009年全年9个站的GPS数据,准备好所有的数据文件后,便可以执行GAMIT的批处理命令让其自动解算一年的数据,就可以自动解算出9个站一年的数据。

3.2可降水量的提取及其精度分析

3.2.1提取可降水量

在GAMIT中提取可降水量的命令为sh_metutil。由于参与计算的天数有365d,要比对的站有5个,逐天逐条每个站下命令将很麻烦。这时,可以利用Linux系统的SHELL的功能,编写一个小程序,实现三重循环。用VI编辑器编写一个三重循环,以CAS1站为例,编写一个名为xunhuan.sh的文件,然后通过命令chmod使之成为可执行文件,具体命令为:Chmod+xxunhuan.sh。通过调用./xunhuan.sh来批量执行几百条命令,这样就比较方便,其他几个站以此类推。得到各个站点每天的可降水量,然后通过grep命令提取各个站点的可降水量。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每个站点整理出一个可降水量文件。

3.2.2GPS/PWV与探空Radio/PWV的比较

目前,世界气象部门对大气中水汽的探测主要还是依赖于探空气球的探测,为了验证GPS/PWV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将GPS/PWV和Radio/PWV进行比较。本次参与解算的9个站中有5个附近同时安装有探空站,分别是SYOG,DAV1,CAS1,DUM1,MCM4。下面将就这5个站解算出的GPS/PWV和探空PWV进行比较,其中探空PWV数据可以从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的网站上下载。把2009年5个站点的GPS/PWV和Radio/PWV进行比较。由于两者的PWV在数值上比较接近,数据量又较大,为了能在图上清晰的显示,图4至图8画出GPS/PWV的时间序列图,以及GPS/PWV减去Radio/PWV的差值的时间序列图。5幅图中上面的曲线代表GPS/PWV,下面的曲线代表它和Radio/PWV的差值。从定性上去分析图4至图8可以得出以下特点:1)除个别点外,GPS/PWV比探空Radio/PWV系统性偏大,这说明用GPS探测水汽有偏高的迹象,并且当PWV值偏大时,GPS所测的数值会表现的更敏感一些,也就是说当绝对PWV较小时两者更为接近。2)图像显示PWV两端较大。差不多是年积日的0~50和300~365这两个范围PWV较大,这个时间段恰好是南极的夏天,天气较为湿润,出现降雨的可能性大些,这样和实际降水测量较为一致,解算的结果正确地反映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解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个别站点如CAS1站和SYOG中间也有一段时间(150~200d)PWV也偏大,这与南极部分地区季风性气候有关,造成这一时段降水天气的可能性增大。由上述5个图表显示及分析可知,GPS/PWV和Ra-dio/PWV在整体上是比较一致的,少部分天数两者的差距较大。总的来说,5个站点的PWV值常年都比较小,有少部分天数PWV急剧上升,这些天数发生降雨的可能性就很大。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分析,表1从数理统计方面分别进行定性分析。1)从平均偏差来看从表1中的平均偏差数据可知,GPS站反演的PWV高于探空站资料计算的PWV,不同站点的差异各不相同。从表1看出,SYOG站点差异较为明显,分析原因可知,该站点使用的探空仪器是VaisalaRS2-91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误差较大,这可能是造成两者之间偏差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SYOG站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差相差较大,这也是造成两者偏差大的一个因素;MCM4站GPS和探空站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差最大,但由于它的可降水量太小,故没能在平均偏差中反映出和其他站点显著的差异。造成Radio/PWV和GPS/PWV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差异与各地的气候特征、其站点分布的各自海拔高程以及两者探测水汽方法本身的精度密切相关。2)从均方差和相对方差来看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除SYOG站外,其他4个站的均方差都在0.9mm以内,说明利用GPS观测资料反演PWV具有一定的精度。均方差比平均偏差的值稍大,5个站的均方差值和平均方差值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平均偏差大的,均方差也偏大。5个站的相对方差,除SYOG站外,都在20%以下,最小的CAS1站为7.91%,该站离中山站最近,约110km,对中山站的可降水量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在检验GPS/PWV的精度时,不能单纯以均方差大小衡量GPS/PWV的精度,还要结合相对方差的大小。3)从相关系数来看从表1可以看出,用GPS和探空两种方法计算的PWV相关系数很高,都在92%以上,说明GPS/PWV和Radio/PWV在变化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即使偏差较大的SYOG站也不会像其他3个指标那样表现明显。这充分说明了用GPS反演可降水量的变化方面有着很高的精度。如果需要得到更为细致的结论,应该把一年分成几个季节或按月份来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但由于南极地区的绝对PWV值比较小,所以只把整年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3.2.3GPS/PWV的误差分析

和任何一种测量手段一样,用GPS来反演可降水量,它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总得来说,有以下3个来源。1)GPS测量的误差。包括电离延迟误差、接收机钟差、多路径效应等测量误差。2)静力延迟量误差。由于对流层模式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测量大气元素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误差,这些将最终表现在延迟量上,造成对流层延迟估算不准确。3)反演误差。由湿延迟反演到PWV的主要误差有湿延迟和转换因子误差。以上三个方面将综合影响GPS探测PWV的最终精度,我们必须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误差尽量减少,以提高探测精度。

4结束语

篇(2)

英文名称: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77-6619

国内刊号:11-2006/P

邮发代号:2-36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25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联系方式

篇(3)

【关键词】协同创新 教育改革 培养体系 气象探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资助。

引 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建校60多年以来,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2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列全国第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气探测专业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年来,面对新的需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气象探测人才培养整个体系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培养方案的改革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新需要,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争一流”的人才培养新理念,确定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气象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大气探测设备研发和维护、大气探测数据处理和应用、灾害天气的临近预报等科研、教学、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厚基础”主要体现在强化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主干课的学习,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强实践”目的在于加强现代气象探测设备原理与维护、气象探测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创新”在于通过延长生成实习和毕业论文时间,发表科技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争一流”体现在以一流的培养标准来培养一流人才。

在课程体系制订的过程中,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的模块化,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通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总计180个学分;各门课程的关联如图1所示。所有课程按课程属性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以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为主。其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参考知识衔接的先后顺序,并考虑各学期课时的平衡。图1中第二板块为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由于大气科学和电子技术是大气探测学科基础,因此,将与大气探测有关的气象和电子类核心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分析、大气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线路。

大气探测学科发展至今,技术不断更新,研究方向不断增加,相关课程也不断增多。根据课程在本学科的地位以及涉及的研究方向,大气探测方向的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其中,专业主干课包括现代大气探测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动力气象学、气象统计方法和模拟电子线路。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大气探测技术和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两大类,大气探测技术方向课程包括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方向课程包括大气激光探测、中小尺度天气学、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大气探测新技术、数值天气预报和专业英语。学生可以从两类方向课程中任选一类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另外一类方向课程可作为任选课选修。

实验课程为第三个板块的课程,属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该板块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其设置的课程包括认识实习、大气探测实习、卫星气象学实习、激光雷达综合实习、生成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主体之一,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有四大举措:(1)课程小组建设。针对每门课程,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梯队。每门课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以课程小组为单位进行统一安排、集中处理。(2)加强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各种渠道,促使教师了解和参与气象业务工作,根据气象业务的最新需求,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3)拓展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国际培训班、国际会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与学术交流、支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的途径,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外语教学能力和国际科研合作交流能力。(4)培养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通过各种海外留学计划,选派教师出国进行专业课学习,了解国外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他们全英文授课的能力。同时,以WMO卫星气象培训中心为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5)鼓励教师博士化和国际化。经过近年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大气探测系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对于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和实习平台建设至关重要。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依托“局校共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通过多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计划,加快大气探测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局校共建以来,建成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实习培训基地”、“中国气象局地基遥感探测系统”、中央气象台等级的校“气象台”、“雷达与卫星信息处理实验室”和国家、省、市气象局生产实习基地等优质实践平台。这些试验平台的建成,为实践课教学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后能够迅速融入到气象探测预报和相关业务工作中。

教材与课件建设

教材和课件是教学工作中两个重要教学资源。本专业建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材和课件的建设,特别是《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这两门主干课。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本专业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教材。由于大气探测学科发展很快,近年来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修订再版。2009年编写了《卫星气象学实习》电子教材,经过近3年的试运行和修改,即将出版。同时,课程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制作内容丰富的专业课PPT课件。其外,专家讲座的PPT报告、网络视频讲义也作为课件的一部分,丰富了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廉水.以共建谋行业特色高校跨越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3-1.

[2]周光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23-25.

篇(4)

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科院原副院长、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原所长叶笃正院士因病于10月16日18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叶笃正院士从事地球科学研究70余载,为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包括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理论基础;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他还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叶笃正院士1916年2月生于天津,籍贯安徽安庆。他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院士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3年获世界气象组 织国际气象组织奖,并获得2005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健 辞任美的总裁

10月16日,美的集团公告称,黄健因工作变动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辞去公司董事及总裁职务的申请,黄健辞职后,不再在美的担任其他职务,与此同时,董事会同意聘任方洪波为公司总裁。

据了解,黄健早在1992年就进入美的工作,作为美的少壮派管理层,黄健与方洪波同为何享健的得力悍将,分别掌管美的旗下日电和制冷两大二级集团。去年8月,美的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宣布退休,美的集团也开始与旗下二级产业集团进行整合。一山难容二虎,与方洪波的经营策略难以融合被外界认为是此次黄健辞职的主要原因。

徐荣祥 “争议科学家”获Golden Biatec奖

日前,设在斯洛伐克的GOLDEN BIATEC CLUB宣布,将2013年度的国际金奖授予徐荣祥博士。因其发明了“人类器官再生和延长寿命的科学路线及方法”,“可谓改变了生物学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界的游戏规则”。徐荣祥现任美宝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人体器官再生复原科学发明创立人和美国奥巴马总统2013年国情咨文发展损伤器官再生科学路线的专利权人,也是人类体细胞转多能干细胞、再生生理组织和器官技术路线、潜能再生细胞的专利发明人,因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观点时有创新,故也有“争议科学家”之称。

何彬 获第16届华人学术奖

篇(5)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按学科分类,可分为热带综合类、热带地理类、热带生态类、热带生物类、热带农业类、热带林业类、热带气象类、热带海洋类等8大类27种(表1)。

热带综合类期刊

国际上热带综合类期刊主要有来自荷兰、美国的ActaTropica(《热带学报》)和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热带保护科学》)2种期刊。ActaTropica④由荷兰主办,Elsevier出版,1944年创刊,是世界上创刊最早的热带研究期刊。月刊,SCI收录,2016年影响因子为2.218,是一本有关传染病研究的国际杂志,内容涵盖公共卫生科学与生物医学等研究,特别强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类和动物健康有关的主题;主要刊登热带亚热带的人畜健康、疾病生态、数学建模、社会科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论文。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⑤由美国MongabayCorporation主办和出版,2008年创刊,季刊,为SCIE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238,为开放存取电子杂志;主要出版有关欧洲、北美地区热带森林和其他热带生态系统保护领域的原始性论文和最新评论,接收研究论文、评论文章、通信、观点文章和短讯。

热带地理类期刊

热带地理类期刊主要有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热带地理》、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新加坡热带地理》)、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马来西亚热带地理杂志》)、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加拿大热带地理杂志》)4种期刊。《热带地理》⑥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双月刊。主要报道国际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研究方面的成果,报道内容涵盖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前沿动态、研究进展、社会热点等。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⑦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主办,Wiley出版,1953年创刊,季刊,为S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277;影响分区为地理类Q3;主要刊登热带地区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评论,以及与地理相交叉学科的发展问题。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⑧由马来亚大学地理系(DepartmentofGeography,UniversityofMalaya)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半年刊,为EI收录期刊,主要刊登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与环境等方面的论文。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⑨由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University)主办和出版,2013年创刊,半年刊,英-法双语出版;暂无影响因子;专注于热带环境,重视开放讨论;其报道内容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地理、制图、遥感、环境、文化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地缘政治等。

热带生态类期刊

热带生态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英国、德国、印度的JournalofTropicalEcology(《热带生态学杂志》)、Ecotropica(《生态热带》)、TropicalEcology(《热带生态》)。JournalofTropicalEcology⑩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出版,1985年创刊,为SCI收录期刊,双月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0.904,影响分区为生态学Q4;主要报道热带生态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或评论,重视通过实证研究来调查陆地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种群进化和生理生态方面的思考,对热带地区生态科学在定量和统计方面的提升是其重要目标之一。Ecotropica⑪由德国热带生态学会(German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主办和出版,1995年创刊,半年刊。TropicalEcology⑫由国际热带生态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ropicalEcology,ISTE)、印度BenerasHindu大学植物系主办和出版,1961年创刊,季刊,主要刊登热带、亚热带生态学各专业论文,包括植物生态、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生态压力、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演化、国际上生态变化、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热带生物类期刊

热带生物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美国、哥斯达黎加、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的5种期刊:Biotropica(《生物热带》)、TropicalPlantBiology(《热带植物生物学》)、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热带生物学杂志》葡萄牙文版)、《热带生物学报》和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热带草地》)。Biotropica⑬由美国热带生物与保护学会(AssociationforTropicalBiologyandConservation,ATBC)主办⑭,Wiley出版,1997年创刊,双月刊,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730,影响分区为生态科学Q3;主要报道关于热带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以及热带生物的进化、行为和种群生物学方面的原创性研究。TropicalPlantBiology⑮由美国于2008年创办,Springer出版,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1.400,影响分区为植物学Q4,季刊,该刊报道内容涵盖快速发展的热带植物生物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理学、进化、发育、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基因组生态学和分子育种,多发表原创性研究和评论文章,偶以专题的形式聚焦单一热带物种或某种大的突破。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⑯由哥斯达黎加大学(UniversidaddeCostaRica)主办,SciELO出版,1969年创刊,季刊,葡萄牙文刊,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495,影响分区为生物学Q4,主要报道内容:热带生物学和保护热带生物领域的文章。选择标准是具有新的信息,论文具有相应实验设计、长时段实地工作和完整体系的分类学系统研究。《热带生物学报》⑰由海南大学主办和出版,2009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报道热带生物学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或快报)、成果摘要等。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⑱由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协会(TropicalGrasslandSocietyofAustralia)主办,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entroInternacionaldeAgriculturaTropical(CIAT)出版,1967年创刊,英-西双语刊,在线期刊,3期/年,主要报道内容:热带农业、林业、牧业的研究成果,包括奶业和牲畜研究。

热带农业类期刊

热带农业类期刊主要包括源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牙买加等国的8种期刊: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热带农业杂志》)、TropicalAgriculture(《热带农业》)、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波坦尼卡热带农业科学杂志》)、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热带与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⑲由印度科技部科学与工业研究局(Departmentof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主办和出版,1961年创刊,原名AgriculturalResearchJournalofKerala(1961―1992年),半年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范围:关于作物科学、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等各方面的文章,特别是将生物、工程、生态和社会知识应用于热带地区农作物、种植园和园艺作物的管理。TropicalAgriculture⑳,由牙买加西印度大学(UniversityoftheWestIndies,Jamaica)主办,1921年创刊,英文刊,季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范围:综合性热带农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21由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yPutraMalaysia)主办,Putra大学出版社(UPMPress)出版,1978年创刊,季刊,OA期刊,为Scopus收录期刊,主要报道内容:热带农业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学、渔业、林业、食品科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管理学、生理学、植物和动物科学、植物生产、兽医学。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22由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兽医和动物科学学院(FacultyofVeterinaryMedicineandAnimalScience,UniversityofYucatan,México)主办和出版,2001年创刊,在线期刊,季刊,为Scopus收录期刊,该刊致力于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发展,鼓励与该领域相关或交叉学科的成果来稿。《热带农业工程》23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1976年创刊,中文刊,双月刊,主要报道内容为农业机械工程、水土保持、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领域的内容。《热带农业科技》24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主办,1977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以天然橡胶、咖啡、热带水果、南药、热带花卉等为主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论文和快讯,内容涉及热带农业资源与开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土壤农化、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热作气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述述评等。《热带农业科学》2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刊,月刊,报道范围是:国内外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热带作物学报》26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和出版,1980年创刊,中文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热带作物特别是巴西橡胶树、胡椒、咖啡、剑麻、香草兰、椰子、木薯、甘蔗、热带果树、南药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性学术论文为主,兼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试验总结、专题评述和学术问题讨论等稿件。

热带林业类期刊

热带林业类期刊主要包括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的2种期刊。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热带林业科学杂志》)27由马来西亚林业研究所(ForestResearchInstMalaysia)主办和出版,1988年创刊,英文刊,季刊,为SCI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466,影响分区为林业科学Q4,主要报道关于热带森林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管理学、造林学、保护、利用和产品开发和发展方面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热带林业》28由海南省林学会主办,1973年创刊,中文刊,季刊,主要刊登林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综述与述评、科技信息等。

热带气象类期刊

热带气象类期刊主要有《热带气象学报》29的中、英文版,由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中国气象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创刊于1984年,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国际上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英文版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30于1995年创刊,季刊,为SCIE收录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600,影响分区为气象与大气科学Q4,集中刊登热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及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报道新的预报方法和成功的经验,综述本领域科研进展及动态。

热带海洋类期刊

热带海洋类期刊有《热带海洋学报》31(JournalofTropicalOceanography),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创刊,中文刊,现为双月刊,这是国际上唯一的一份专门研究热带海洋的期刊。该刊主要刊载南海及邻近热带海洋学研究中有关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沉积、河口海岸、海洋生物、海洋污染与防治、海洋仪器与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以及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性文章。

2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分布特征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区域分布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主办国分布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的热带研究期刊种类最多。包括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4个国家;其次为拉丁美洲,有墨西哥、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3国;北美洲有美国、加拿大两国;欧洲有德国和荷兰两国;大洋洲仅有澳大利亚。在热带研究期刊的主办国中,中国主办的热带研究期刊数量最多、学科最全。包括《热带地理》《热带气象学报》(中、英文版)、《热带海洋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技》《热带林业》等,涉及热带地理、气象、农业、海洋等多学科领域。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语言文字分布

国际热带研究期刊从语种上看,包括英文、中文、葡文、西文、法文等5种语言期刊。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中,英文刊的数量最多,共15种,占总刊数的一半以上。包括:ActaTropica、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Singapore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Malays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TropicalEcology、JournalofTropicalEcology、Ecotropica、Biotropica、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TropicalPlantBiology、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TropicalAgriculture、Pertanika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TropicalandSubtropicalAgroecosystem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2.2热带研究期刊的中文刊热带研究的中文期刊数量仅次于英文刊,为9种。占热带研究期刊数量的1/3,即《热带地理》《热带生物学报》《热带林业》《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热带作物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热带海洋学报》。葡萄牙文刊1种,RevistadeBiologiaTropical;英-西双语刊1种,TropicalGrasslands-ForrajesTropicales;英-法双语刊1种,CanadianJournalofTropicalGeography。

国际上热带研究期刊的检索机构分布

篇(6)

台风类论文在撰写后可以进行投稿的刊物有以下这些方面:

《气象灾害防御》(季刊)是创刊于1983年,由吉林省气象局主管、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为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气象灾害防御》的办刊宗旨为:聚焦气象灾害,刊发气象灾害防御领域学术成果,促进气象系统专业理论、观点和技术交流,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的栏目有:气象灾害、灾害防御、风险评估、适应工程、农业与气象、气象观测与网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与生态等等。

篇(7)

要解答这些问题,你得装备物理学、数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各学科知识。或者可以上一个风靡全球的漫画网站“XKCD”,漫画与图说会给你答案。

这些漫画的作者是兰德尔・门罗,一位31岁的美国网络漫画家。门罗在NASA做过机器人工程师,但声称自己“不是专家”,只是喜欢钻研一些古怪的问题,越古怪越好。

这些漫画只有黑白两色、线条粗粝,会用幽默的画面解释科学原理,探索宇宙奥秘,也会讨论日本大地震后核辐射扩散情况、全球变暖等问题,还会思考时间和死亡。主题一部分来自门罗和朋友的头脑风暴,更多的源于他创建的名为“如果(what if)”的子网站。门罗在上面征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挑战者的问题,并用穿插漫画的小论文来解答。

网友的提问包括:机器人占领世界,人类多快灭亡?躺在地上,嘴巴张开,多久能吃到鸟粪?如果所有地球人同时用激光笔瞄准月球,它会改变颜色吗?

用漫画介绍科学和世界,正是门罗所追求的极客精神。数学、物理和其他一切科学知识,就是他解答这些古怪问题的“钥匙”。门罗说:“在正常人觉得‘想这些可够愚蠢’并止步的问题前,我喜欢继续追索下去。”不过他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助人为乐”,而是“心向往之”。

针对雨滴问题,门罗画了8幅漫画――炎热的午后,两位老人坐在门廊上。黑云压境,根据气象学和物理学推算,一枚距离地面2000米、直匠过1000米的水球将从天而降。当这枚圆球缓缓下沉,突破云端,到达地面时,速度将从90米/秒增加到200米/秒。此时画面中,地上的房子与巨大的黑色圆球相比,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水滴接触地面,将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散去,摧枯拉朽,老人和房子消失殆尽。

门罗是个不折不扣的漫画迷,从小读《凯文的幻虎世界》和史努比漫画,这些漫画既有童真,也不忘提醒孩子社会中存在黑暗和险恶。尽管门罗的科学漫画有时艰深难懂,但拥趸不少。有人为解释这些漫画,建立了专门的网站,还有学者会针对他漫画中涉及的科学问题,一本正经地提出质疑。

这股热潮从线上一直蔓延到线下。2014年,他的第一本书不到24小时就登上亚马逊畅销榜。同年,他的一幅名为“时间”的漫画获得了雨果奖最佳图画故事奖。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用45幅图、不超过1000个常用英语单词,解释了从大型强子对撞机到洗碗机等众多事物。而最让他开心的,就是他的漫画将登上美国高中教科书,用简单的线条和幽默的语言,“打破传统教科书的单调和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