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消费现论文

体育消费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9: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消费现论文

篇(1)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篇(2)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及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力求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从中找出尚需改进和值得借鉴之处,进而为后继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实际的经济效应,而且还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成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进行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体育消费的研究也有助于国家制定宏观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国家政府机构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中国高校比较多,有着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原理可知,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时实物型消费要占主体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来论述一下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的问题。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设想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质量越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一些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以及大学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鞋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层次有所递增。

就目前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理论的文献而言,大多数论文仅仅从消费者支出的一项指标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育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体育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包括体育消费的质量。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相关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问题。至此,本文认为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3]。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文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标准,因为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这种划分方法界限比较明晰、通俗易懂。

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出消费倾向递增的规律。在何敏学对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6.4%多。体育劳务消费占19.3%.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黄小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旅游,运动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费内容的比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体育消费总额上高于女生。许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与体育劳务型消费的比例明显存在失衡现象。这种结果主要受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状况下的体育消费选择与经济状况许可时的体育消费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怎样提高体育劳务消费份额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发女生体育市场的问题进行研究。尽管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物型体育消费应该占主流,但是体育劳务消费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我们就目前体育消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现状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关注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其次,校内体育消费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利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消费对象的相对稳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馆设施比较差,完整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体育设施不足。由于现在各个高校学生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场馆数量与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特别是一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而过于单纯的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爱好,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市场缺乏完整有效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实施力度不够。再次,许多公共场馆管理机构臃肿,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公共场馆的各项指标都很差,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文化环境都很差,必要的体育消费氛围没有形成。另外,目前体育消费市场内的服务意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营销意识不薄弱,缺乏战略眼光。最后,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体育比赛等都较有兴趣,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信息,从而抑制了消费欲望。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领域和竞赛表演市场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费用较高,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学生喜欢看的关键赛事,门票又十分昂贵。这非常不利于巨大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经济来源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障碍。针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在读书阶段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和体育消费观念。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体育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我们可知,目前大部分体育产品都打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价格定的较高(价格与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体育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的性质。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

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的学生,其体育消费除购买体育磁带外,各项指标均挺高,在报刊杂志、体育彩票两项消费上体现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方面,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他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甚至借钱进行体育消费。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程度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样学生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有关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看新闻、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目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第三,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客体与环境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细分体育市场,注重开发的层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再其次,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第四,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投入。第五,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探讨了通过开展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对发展学生的体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以解决学生经济来源少与进行体育消费的矛盾。第六,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有关对策研究的理论很多,但是成体系的、实践性强的却很少。我们在提出一些对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适合于一切领域与时空的对策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对策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策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大多数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特尔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硕士论文

[3]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6]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7]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教育部[J].新华网

[8]胡军黄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4卷

[9]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10]郁俊: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偿化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3

[11]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王芳:略论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16]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7]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项建民等: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19]马勇:开高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之先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0]李沛等:从大学生体育消费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4

篇(3)

关键词: 社区;体育资源;咸阳市;配置;利用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85-01

1咸阳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

1.1 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咸阳市地处渭河流域,城市建设与渭河依水相傍呈长条状,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渭河以北。居民体育场地设施长期存在数量严重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尽管政府部门提倡学校体育场所开放与居民共享等政策,但咸阳市高校很少,仅有的几所高校也在城市的边缘,几所中学虽在城市中心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故学校的锻炼场所也非常有限,并不能缓解居民体育资源短缺的现状。近几年政府加大投资,在渭河边建设休闲健身公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围居民体育锻炼的设施,但是对于咸阳市绝大多数居民来说还是不能方便使用,城市以东和以西最为突出,与学校和公园都很远并且很多小区在建设规划上就没有建设居民的休闲体育锻炼场所,所以很多居民只能选择不锻炼或简单的锻炼方式例如男性跑步、散步、打篮球等,女性散步、扭秧歌、跳舞等,因此规划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2 人力资源西安是陕西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而咸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西安近在咫尺。咸阳仅有的几所有名高校也迁至西安,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流失,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健身指导员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也纷纷涌入了西安的健身场所,所以造成目前社区的健身指导员数量少的现状,只能开展一些简单技术含量少的运动,不能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兴趣。

1.3 运动资源和自然资源目前居民体育活动项目包括散步、跑步、舞蹈、武术、利用健身器材、民俗活动等主要活动方式,近些年来咸阳市居民体育锻炼方式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居民锻炼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偏少,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咸阳市地处北方虽与渭河相邻由于气候影响,水上运动项目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室内游泳场馆的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消费型体育资源据调查,咸阳市20.8%的居民体育消费用于购买运动服饰、鞋子等基本的体育活动必需品。18.4%的居民体育消费用于购买体育器械,以上两项均为实物型消费。用于劳务的消费:赛事观赏15.8%,场馆收费18.4%。从以上数据说明咸阳市居民用于体育实物性消费要高于劳务消费,用于提高个人体育素养和赛事观赏上明显低于满足个人对物质的需求。据调查收费型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建设上存在以下问题,健身场所过于狭小,健身项目单一,居民对消费型健身还存在一定排斥状态。大型体育场馆一所仅用于各种赛事,利用率低造成资源闲置。

2结论

咸阳市社区居民体育资源欠缺,城市以东以西体育健身场所少,体育资源配置建设不够均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活动项目较单一,主要以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为主,消费型体育健身项目参与人少,主要因素较多受制于城市经济政治发展程度。诸多因素决定了咸阳市居民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群众体育开展受阻的现状。

3对策与建议

3.1 增强社区体育资源建设首先,要加强地方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面对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社区体育资源属于公共福利事业,需要每一个居民的共同努力和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各种途径让有政府关部门重视我们的需求,加大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

3.2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开通体育教师、体育专业毕业生和有体育特长人员成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渠道,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指导能力。通过体育指导员组织居民学城市群众体育开展比较新颖的体育活动项目,来吸引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组织各个区域的团体比赛,以增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3 加强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渭河流域的本土体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很多已经被流失,例如一些特色的民俗运动项目拔河、风筝、趣味接力、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踢毽子、跳绳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就是不需要一些高级的运动场所,不需要过高的技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适合社区体育的开展。

根据咸阳市的地貌特征,季节气候的变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我们的健身方式,咸阳以南与秦岭相邻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开发山地、河流水库开展滑雪、划船、赛龙舟、钓鱼、爬山、环城自行车等活动。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1998(9):89.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行为 徐州地区

体育行为是指人在内在动因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身体和心理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已经实施了五年,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如何?体育生活是否已经得到重视?高中体育工作是否摆到应有的位置?体育活动是否得到保证?因此,调查分析高中生体育行为现状,发现高中生体育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高中生体育生活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徐州市十所高中(徐州一中、徐州七中、邳州运河中学、邳州二中、邳州四中、新沂一中、新沂二中、新沂三中、睢宁高级中学、树人中学)。各校均随机抽取120人作为研究对象,有效参与人数为1140人。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高中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你对体育消费是什么态度?”的选择上,选择愿意消费的46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0%;选择不愿意消费的333人,占总数的29.2%;选择不确定的341人,占总数的29.9%。说明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确定体育消费态度,花钱买健康的意识还很淡薄。

2.2高中生获取体育信息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你是否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的选择上,选择关注的256人,占总数的22.4%;选择不关注的460人,占总数的40.3%;选择不确定的426人,占总数的37.3%,说明大部分高中生不太关注体育信息,可能是因为学习紧,时间少。

2.3高中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分析

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课、早操、课间操除外)”的选择上,选择一次也不或者1次的为50人,占总人数的4.4%。选择两次的为375人,占总人数的32.8%。选择三次的为473人,占总人数的41.4%。选择四次及以上的为244人,占总人数的21.4%。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中生每周都能参与体育活动,只有很少高中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统计结果是很让人欣喜的。

2.4高中生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在“通常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课、早操、课间操除外)”的选择上,选择0~20分钟的为222人,占总人数的19.4%;选择20~40分钟的为455人,占总人数的39.8%;选择40分钟~1小时的为326人,占总人数的28.5%;选择1小时以上的为139人,占总人数的12.2%。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中生每次锻炼效果有保障,还有一部分高中生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

2.5高中生体育活动场所的调查分析

在“你通常在什么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单选)”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场所是学校的体育场馆、353人占总人数的30.9%;其次是寝室209人,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公园、马路203人,占总人数的17.8%;在公共的体育场馆的163人,占总人数的14.3%;在家里的148人,占总人数的13.0%;选择其他的40人,占总人数的3.5%;在校内外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的26人,仅占总人数的2.3%。高中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寝室、公园、马路,学校内外收费的体育场馆很少有人去。

2.6高中生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在“你通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单选)”的选择上,选择最多项目的是篮球207人,占总数的18.1%;其次是排球204人,占总数的17.9%;再次是乒乓球183人,占总数的16.0%;选择羽毛球的136人,占总数的11.9%;选择足球的116人,占总数的10.2%;选择散步、跑步的105人,占总数的9.2%;选择健美操的67人,占总数的5.9%;选择游泳的53人,占总数的4.6%;选择武术的45人,占总数的3.9%;选择其他的学生人数为26人,占总数的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器材、场地能够得到满足的项目,高中生选择的人数相对多;器材、场地或者指导很难得到满足的项目,选择的人数就相对的少。

2.7体育活动在高中生业余时间安排上的调查分析

在“业余时间通常活动的事项(可多选)”的选择上,选择看电视的463人,占总人数的40.5%;选择上网的397人,占总人数的34.8%;选择听音乐、广播的389人,占总人数的34.1%;选择体育活动的312人,占总人数的27.3%;选择学习的287人,占总人数的25.1%;选择看小说、杂志的229人,占总人数的20.1%;选择逛街、购物的149人,占总人数的13.0%;选择找朋友玩、谈对象的97人,占总人数的8.5%;选择其他的47人,占总人数的4.1%。可以看出体育活动在高中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的比例。

2.8高中生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分析

在“你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单选)”的选择上,选择学习紧、缺少锻炼的时间的329人,占总数的28.2%;选择校园体育环境影响的198人,占总数的17.3%;选择家庭体育环境影响的158人,占总数的13.8%;选择缺少或者没有场地、器材、设施的146人,占总数的12.8%;选择没人指导或者没有人一起活动的97人,占总数的8.5%;选择对体育不感兴趣的90人,占总数的7.9%;选择没有特别原因的84人,占总数的7.4%;选择社区体育环境影响的40人,占总数的3.5%。结果表明:高中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紧、缺少锻炼时间。

3.建议

3.1全社会都要关心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和行动,积极探索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方法和对策,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贡献。建议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组建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

3.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会乐趣、体会成功、放松身心,培养体育情感体验,增强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运动中感受乐趣,在运动中形成态度,在运动中形成习惯,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国家要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让学生有场地锻炼,有器材可选择,有体育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1):28-38.

[3]周厚权.盱眙县高中生体育行为的调查报告[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4]马金梁.吉林省高中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篇(5)

论文摘要: 探讨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不仅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对社区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消费现象对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法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健身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篇(6)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时影响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湖南省体育消费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是体育人口少、健康意识差、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体育场馆建设缓慢,针对此种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针对影响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的因素设计了一套问卷,并请部分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利用学生放假的机会对湖南省12个地区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60l〕份,回收550份,回收率为91.6%。然后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数理统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南省年人均体育消费现状

    从表1可见,湖南省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是比较低的,且农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更低,更值的深思的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年均体育消费为零的比例都存在。中青年群体作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体育消费在三个年龄阶段中是最低的,即使有也是体育消费年均0一100元,而体育消费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我省全民健身的状况。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省群众健身活动的开展依附于政府的完全福利性,无偿型消费和资助,因而出现有钱吃药,无钱健身的局面。同时从调查中了解到,我省现在大部分的居民健身活动的主场所还是庭院、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也没有组织指导者,大部分是自己随意的。因而其体育消费并不会太高,特别是在小城镇和农村就更谈不上有正规的活动场所了。正因为这种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后果是形成了恶性循环,体育场馆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人们健身没有科学的指导,人们忽视自身的健康,国民体质下降。

2.2影响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因素的调查分析

    在抽样调查的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对影响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主次排序是不同的,但前9位却是一致的。

    从表2中发现,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体育消费的观念、动机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从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现状看本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大众文化层次低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看到效果,只能是一个逐步的提高和完善的过程,而各个因素之间也相互制约,因此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只有在这多层矛盾的运作中,理清头绪,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不忽略其次要矛盾,才有可能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3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加大力度唤起全民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要逐步实现由福利供给型向消费市场转变,这就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认识到随着高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体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性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因此,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性时,才能唤起全民的健身意识,使他们产生参与的动机。这样才能真正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使花钱买健康成为人们的共识:

3.2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是增加体育人口比例的保证

    据了解,日本、比利时、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大众体育改革的共同方向是: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强化社会自主管理。我国由于体制转换和群众性体育的发展,还存在着缺乏宏观控制,社会管理章程不健全等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方针和行动并力求开展多渠道的宏观指导,制定细致的微观实施计划,才能有效的改观大众那种有钱吃药,无钱健身的现象。特别是25一50岁这个群体的体育消费明显低于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两个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其原因是缺少时间的占40.5 % ,精力不足的占28.1 %。而25一50岁这个年龄段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素质如何对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在不同层次的系统内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建立同一系统内对群体健身活动开展的评价体系并直接与经济收入挂勾,同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健身氛围,真正做到共同监督,全民参与。

3.3各级政府应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作为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调查中可知,82.40%的人认为,影响大众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人的高低。也就是说,大众的收人低,他的消费支出也就低,体育消费支出就更低,甚至于没有体育消费,因而健身活动就得不到保证。这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增加经济收人的同时,增大对健身活动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并把他作为一项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来考虑。

3.4以体育教育为龙头,多种渠道培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数量到质量及等级结构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体育院系向社会输送的基本上是体育教师,只有12.7%发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目前体育教师从数量上来说基本趋于饱和。因此,作为体育院系应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上拓宽专业知识面,使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体校,企业、工会、体育局,俱乐部等也可对专业体育人才进行短期培训,使其具备能胜任其一项目的社会指导员资格从而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规模。

3.5开发适应国情的体育大市场

    对体育场馆的投人可以采取体育彩票,企业赞助,民间、个人投资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需求的场所投资,并且在经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偿服务,使一些企业、个人、俱乐部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以此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的情况下,应鼓励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工作的教练、教师等为大众健身作辅导、讲课、表演,并允许做兼职或多职,使我国的体育大市场呈现出依托于政府、企业、个人的多元化趋向。

篇(7)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现行制度与特点,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对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分析,能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行特点

从我国体育产业构成上来看,组成我国体育产业的因子众多较为复杂。细分主要体现为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以及福利彩票,体育中介市场等给几个方面因此,在研究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首先,应当从研究支撑当前体育产业几大支柱入手。其次,从影响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来看,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体育项目的普及化、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都成为了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方面,其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与智力条件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不良发展也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1.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压力很大,同时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落差,我们没有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外国资本先是从体育用品业(各种体育服装、器材、设备等)、运动饮料业(各种可乐)进入,现在已经发展到体育服务业(如国际管理集团)、广告业的大规模渗透,进入世贸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国外的体育产业以其规范化的市场操作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与我们竞争,国内企业的胜算几乎为零。当然,国外体育企业的大量涌入也会带来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是我们却失去了市场。因此,中国的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振兴体育产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2.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1)地域间的不平衡。这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经济发展程度体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质量,经济发展的快,体育消费直线上升,体育市场一派繁荣,而西部,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体育消费还只是极少部分有钱人的高档消遣,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体育市场还未形成。

(2)体育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失衡。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时产生的,因此,从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起来,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事业由改革转轨而来。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尽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按照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了机构改革,国有资产在体育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仍然表现出双轨道的痕迹,即有浓烈的政府行为色彩。

(3)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度不平衡。由于受项目本身特点,如普及程度、竞技水平、观赏性、人们的喜好程度和在国际取得成绩的知名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产业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效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产业结构不平衡现在仍存在对于这种发展滞后的现象,进一步深化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快产业化程度有更大意义。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及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它是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身娱乐业的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迟缓而言的。在中介产业中竞赛表演业又在整体上落后于健身娱乐业,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俱乐部体制并没有在所有的项目中推开,致使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加之竞赛表演的电视转播权的商业化运作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经济因素),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国内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使得竞技体育巨大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和回报。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体育用品业作为核心产业其发展也受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影响。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体育用品业,根本原因是得益于该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身娱乐市场和最活跃,最有效益的竞赛表演市场。因此,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

4.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及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在竞技体育产业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难点是各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的体制建构,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事分开,管办结合,但各竞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职能范围明显与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的管理职能相矛盾,协会制定的章程反应和保护全体会员或会员俱乐部的整体利益,但在竞技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利益和经济纠纷缺乏法律依据,出现不公平,缺乏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项目仍有权限交叉或越位管理情况,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5.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政府制定一系列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拉动消费、促进投资、解决就业等方面,但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举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政府尚无明确政策可循。如体育彩票是政府给予的一项优惠的产业政策,发行体育彩票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种途径,但体育彩票发行还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度,每年的发行额度由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因此,据我国现状加大扶持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如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货款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1]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立法必要性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骆秉全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