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政治时政论文

政治时政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政治时政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政治时政论文

篇(1)

报章文体的演进与形成

其实,报章文体并非梁启超所独创,这是一种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报刊文体,这种新文体的形成有着较长的演进过程,最早大概要算中国古代文人们写的政论文章了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议政的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中国文人更甚。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文人历来有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中国文坛历来洋溢着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弘大气象。于是,以“言论报国”便成了一些文人实现政治抱负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中国的政论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等就是古代政论文中的名篇。后来报刊上的政论与这种传统的政论文相比,其实并没有根本区别,可以说是由其脱胎而来的。

当然,报刊政论文体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发展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体,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它始见于外国人在华出版的一些中文报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刊有言论稿,但均为阐发教义之作,未见有对政治时事的评说。”之后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辟有言论专栏,政治时事性很强,可说是最早重视政论的外人办的中文报刊。但作者多为外国人,他们的中文水平不高,写出来的文章词义不甚可晓,也并未引起读者的重视。此后很长时期所出版的中文报刊(包括由中国人所主编的报刊),均不设言论栏,政论也较少见。直到1872年《申报》创刊后,才把言论列为必备的内容,开报纸重视言论之风。此后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新闻报》等均仿效,一时蔚为风气”。这些外报对推动这种政论文体的成长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这些报纸曾经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评论时政、鼓吹改革的文章,其中也有若干颇具见解的佳作。这些文章形式上有较大的自由,不拘一格,为适应不同读者的文化水平,文字较浅显通达。少见雕琢。政论文体的若干特色在这里已初见端倪。中国报刊上的最初的政论文体就是在这些报纸上产生的。”

遗憾的是,报刊政论文体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报纸,“它们所刊的论说大多为应景之作和一些无关宏旨、格调平庸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对当时影响较大的八股文、桐城派古文有所突破,但这些旧传统对它的束缚仍然存在”,在盈利的目标驱使下,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不会太顺利。而真正推动报刊政论文体向前发展的是国人自办的报刊,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王韬的《循环日报》,王韬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报刊政论家。他不仅在实践中为报刊政论文体的改革作出了榜样,同时也对这种文体的写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他在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上功不可没。可是,由于受所处时代及真正的政论文体起步较晚等原因的局限,王韬的政论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被束缚的痕迹。真正对报刊政论在理论及实践上有全面发展并且使之成为一种成熟形态的人,是梁启超。

梁启超与“时务体”

梁启超主笔《时务报》时期,虽很年轻,却早已是“康、梁”并称、名闻全国了,尤其是他的那些以骈散合一、笔端带有丰富感情的文字写成的政论文体――“时务体”,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在《时务报》创刊号上,就有梁启超的《论报刊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自序》两篇文章,他独具一格的酣畅淋漓的新文体令读者耳目一新。前者是梁启超作为主笔登上中国文坛的一个开场白,他摒弃了一切陈旧的文章做法,开篇即开门见山地写道:

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视肥瘠。漠不相关,语言不通,故闽粤之于中原,邈若异域。惟国亦然,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

梁启超开篇的这些“通塞”之论,实在是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同时,也是他“时务体”的典范之作。而另一名篇《变法通议》,则更是将他的“时务体”展现得淋漓尽致。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乌,飞鱼飞龟,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日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文中所展示的“变”、地球之形成及人类万物之进化,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还是极为新鲜的,梁启超以他独有的语言生动地将这一幅幅画面展示给读者。因此接受这天下之公理,一般民众并不艰难。梁启超的文字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给国人以极大的震动。《时务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销量已突破一万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一时间,“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更有对梁启超的文章评价之高如此者,恐无人能及:

雷鸣潮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魂,时或哀感曼呜,长歌代哭,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

如此看来,报章文体在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笔政时,已是颇具规模了,成为公认的维新派诸报刊的文章魁首。之后。梁启超还经历了《清议报》的过渡,但真正代表其成熟文风的,则是《新民丛报》了。

梁启超与“新民体”

《新民丛报》的创刊,把梁启超推上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无人能及的巅峰。相隔不到一年,较之于《清议报》上的文章,梁启超的笔下显得从容多了,“大概是从日本人的诸多翻译中汲取了不少新的知识,由人类而环球,由环球而中国,由兴衰而民族,由民族而英雄,总之写的是属于世界的人类文明史的兴衰之别、‘新民之道’”。

自世界初有人类以迄今日,国于环球上者何啻千万,问其岿然今存,能在五大洲地图占一颜色者,几何乎?日百十而已矣。此百十国中,其能屹然强立,有左右世界之力,将来可以战胜于天演界者,几何乎?日四五而已矣。……

《新民丛报》的大部分文章都出自梁启超之手,他的文字华美犀利,文风恣肆,笔锋饱含感情。流亡生活不仅没有使他步入颓废,相反以其知识的广博、新颖及笔力的雄健和推论的严密,联想的奇妙而使众多的年轻人倾倒。他无可争议地成了中国“言论界之骄子”。难怪黄遵宪在《致饮冰室主人书》中赞叹道:“《清议报》胜《时务报》远矣,今之《新民丛报》又胜《清议报》百倍矣!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黄遵宪还认为,中国几十家报纸,“无一非助公之舌战,拾公之牙慧”。至少。从形式到议论,中国的报章因之而“大变矣”!

篇(2)

一、高中教学利用影视资源的反思

高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英语等学科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素质拓展中,都较广泛地使用着影视资源。运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辅助教学,扩大教学信息,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有效学习;强化学生成就动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教学手段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等等。影视资源设计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适度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在影视资源设计形式上,要注重学校影视资源库建设,注意利用影视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些认识和研究成果,关注到了高中教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的一般教育意义、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更多停留在对高中教学表层意义的认识上,且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科,缺乏对优质影视资源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如果影视资源更多停留在对高中教学表层意义的认识上,且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科,缺乏对优质影视资源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是很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的。

1.影视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很多教师和学者认为,采用影视资料只是为辅助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情境、展现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些认识,显然没有真正把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来看,没有界定影视资料的类别和质量好坏,没有从人文与社会领域来审视影视资源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没有充分把握高中历史、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人文性、社会性、教育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也没有考虑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根本上取决于教学设计。高中教学利用影视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活化课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在价值和广阔前景。特别是历史教学中,利用优质影视资源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情境,让不可复原的历史最大程度上得以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亲近历史,在体验、感悟历史中高效学习、增长智慧、快乐成长。

2.影视资源的选用和空泛化趋势。影视资源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且更新速度快。从电影、电视剧来看,资源之繁杂足以使人眼花缭乱、迷失方向。在当今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潮流中,部分商家为追求票房、利润和所谓“时尚”,不惜以低俗、媚俗、庸俗的影视作品来吸引观众;不惜将历史庸俗化、娱乐化,来迎合世风、抢占市场。这些作品对正处于青春期、成长期、叛逆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型期的高中生来讲,无疑遗毒甚巨。因此,高中教育教学中选用影视资源,教师一定要高度负责、谨慎、有的放矢、精心准备,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精华弃糟粕,选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时政性、探究性、高清度于一体的优质影视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否则,宁缺勿滥。这样的作品可以是影视片断,也可以是完整版影视,甚至可以是影视海报、精彩花絮或者节目预告。由于所属领域、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高中各科利用影视资源的效果却大相径庭,甚至出现空泛化趋势,从而使部分学生误认为影视资源利用就是看看而已,甚至是自己趁机放松消遣、嬉皮搞笑的时候。这样利用影视资源,显然已经悖其初衷。高中教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一定要有突出的学科特点与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特别是政治、历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要有利于将课堂变得鲜活、充满智慧与情趣,有利于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公民意识、民族民主精神和全球视野。

二、高中政史教学中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共同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文字、音像(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影视作品等)、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实践活动资源(社区、工厂)、信息化资源,都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鉴于学科的特殊性,要达到预期教育目标,高中政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

1.科学性。即选用的影视资源应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事实客观、可信,有充分的说服力;知识性、思想性强,有利于传承文明、科学和理性;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正如培根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政治性。即所选影视资源应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优秀的作品塑造人,崇高的人格激励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3.时效性。即影视资源的选用,一定要紧扣时展和社会热点,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资源新颖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特别是历史影视资源,可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周年问题为切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素质拓展。

4.趣味性。即选用的影视资源应当生动、鲜活、有情趣,符合特定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成长经验、兴趣爱好和成就动机所接受、消化。这类作品,政治教学中可以是小品、演讲,也可以是历史影视。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是历史文献片、政论文献片、专题片、史诗剧片断,如《故宫》、《六集历史文献片•》、《电影频道•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