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美教育差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中美,日常生活,策略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是“customs,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etc of a particular group or people”,即“文化是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社会惯例等”。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种文化差异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通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异国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对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会对对方做出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跨文化冲突乃至产生民族偏见。

一、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1.禁忌

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情况。而美国人却认为这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尤其询问妇女的年龄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不礼貌行为。由于谐音的缘故策略,中国人普遍喜欢数字6、8、9,而讨厌数字4。而美国人认为13是不吉利数字,电影院的座位没有13排,也没有13号。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我们就会明白显而易见的18层高楼怎么会有人住在19层呢?为什么明明13楼却只见12+?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如鼎盛时期的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时即身披13号球衣。

2.红色

在颜色方面,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在汉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喜庆欢乐免费论文。逢年过节,红灯高挂,家家要贴红对联婚嫁迎娶,披红戴花,夫妻双双人洞房。“红双喜”、“红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中国女孩也喜欢以“红”取名。红色还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象征着革命和兴旺。红色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喻指“恼怒、生气、害羞、嫉妒”,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等。但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却为不祥之兆。在英语中就有“战争、流血、恐怖、愤怒、困境、放荡”等多种含义。所以美国人用赤字表示亏损,红色警报还可以表示极端危急的状况。

3.手势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策略,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吃东西时,美国人认为抿着嘴尽量不发声才算得体,而中国人却不太介意吃饭时是否发出声音或交谈。

4.平等

《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很多情况下人们都相信这一点。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在教室里,你也能看到平等。在教授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很多教授和教职工的官员策略,视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与其平等。教授们还可能叫学生直呼其名。在平常的实践中,比如“排队”,你就能看到平等:先到先招待(First come, first served)。

5.身体接触

在美国,诸如抚摸这样的身体接触常常叫人感到不自在。一个男人被另一个男人触碰尤其会感到紧张。相互成了密友的女性可能手挽手地走路,但也只是偶尔为之。人们希望他人与自己至少有一臂之距免费论文。如果你越过这个限度,人家就会后退。这不是说人家不喜欢你,而是你“进入了人家的范围”。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时,会亲切地抚摸他/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们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其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

二、应对中美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之策

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给两国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之间的互惠互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应当做到:

1.加强学习和教育,增进文化交流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策略,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人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除了学习语言基本能力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2.开展国际间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中美两国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间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部门,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中国政府应该鼓励中美两国政府之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交流、企业洽谈和博览会等。中国政府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年”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姚明在“NBA”的出色表现让美国人惊叹不已,他成了中国人、中国体育乃至中国宣传自己的含金量十足的名片!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都会,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的传统的节日与文化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目光和参与度。所有这些都彰显了加强交流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夏玲英.浅探中美文化差异[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篇(2)

论文关键词:初中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度的知识信息和图片传速使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每天面对许多纷繁复杂的考验,这希望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学生本体化教学,不仅应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那么在这一轮美术课程改革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初中美术学习教学的现状

目前美术学科的教与学的方式主要特征为被动接受,具体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很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主见的机会;而教师的教学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关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技能等发展;最后美术的教学评价以学习的结果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接受和被动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当看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对新学习方式的重视之时,我们来重点看一下美术教育学习状况,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并且还存在着单纯重视美术技能传授的现象,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你这样讲授美术知识,学生能接受吗?其实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当然还有生动的表现力,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忽视美术文化,不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感觉,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教育注重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创造能力,并增进情感发展、审美发展的本质,助长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二、初中美术课程进行学生本体化教学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障碍,通过拓展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并且满足各种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的态度和绘画能力,促进学生在其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1.生活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理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从而使他们得到有用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其实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前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本人尝试着对初中美术课程学生本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三、教学策略

1.站在学生本位进行教学,体验成功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者。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美术教师可根据美术学科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站在学生本位进行教学,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激励思维,主动求知,获得技能;在以往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感悟、领悟过程中,获得美术知识内涵、人文内涵的顿悟。例如,在教学《绿洲》时,绿洲这一节是一堂设计课程,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制作海报,我用那些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环境问题进行导入,设计环境保护一个大场景,通过环保让学生来认识公益性海报,挑选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表示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出示图片的时候,让学生寻找这些环保海报的特点。 转贴于  直接发问:“这两张海报有什么共同点呢?”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随意地问了一句:“你们在这里面看到了什么?”于是有些学生大喊牙刷,又些同学大喊不只是牙刷,还有城市,又有另外的同学说城市牙刷。于是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他们很快发现这两张海报的共同特点。这两张海报的共同点是由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图形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大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前我也上过相关内容的课,不过是纯理论性的从头讲到尾,枯燥、乏味、吃力,而且效率不高。两者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缘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过于强调了授课的功能,忽视了学生本位的思考,而走进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的课堂教学情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动机。动机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激发学习动机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以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在不到二年的新课程教学尝试中,我发现要使他们对你的课有兴趣就应该走进他们的世界;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就应该把自我的角色进行有机的转化,试着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模式去看待学生。例如我在上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你、我、他》这个关于人头像绘画的时候,我就从这些“90后”学生最感兴趣的超女李宇春和篮球运动明星姚明入手,让他们先观察并分析这些人物的头部特征,这样的新尝试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并将这些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让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兴趣。

篇(3)

关键词:建造工程;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中美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67-03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各国高校对工程类本科生教育各具特色。笔者前往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访学一年,有机会能够近距离观察美国公立大学本科生教育。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公立大学,该大学最好的学科是工程、数学、化学、商科和大众传播。学校建有龙卷风研究基地、农田实验场、太阳能利用研究中心、自然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德州理工大学被归类为R1研究型大学“最高度的研究活动”及Tier One研究型大学。本文主要就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情况,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情况与国内大学的一些对应情况相比较,重点关注学校在该学科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专业设置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学院全称是爱德华工程学院(Edward E.Whitacre Jr.College of Engineering),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具有国际实验的研究性学院组织。爱德华工程学院包括电气学院、化学学院、土木学院、机械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拿到学位的时间是2―4年,学生拿到学士学位的成绩是3.0GPA,同时要完成50课时的工程实践。在整个本科生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融合了数学、科学、工程设计、社会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并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辅修。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爱德华工程学院在5个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考核,包括:能否熟练地应用数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工程问题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能否熟练地分析和处理数据,设计有效的工程过程;能否应用已有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现代工具解决现实的工程问题;是否具有得体的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否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这5个方面的考核标准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数学和科学基础素养,而且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对我们国内的工科教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工程学院下设有7个系,其中一个就是土木环境与建造系(Department of Civil,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该系设置了三类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和建造工程。这与我国在专业设置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土木类高校,建造工程是属于土木工程的,但是在美国是分开的。通过访谈该系的系主任得知,他们认为土木工程强调“工程设计”,而建造工程专业更强调“工程实现”。

二、人才培养模式

德州理工大学的本科学习原则均为4学年制,但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采用学分制管理,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和进度没有特别规定,具体学习年限依照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而定,可以2―6年内完成学业。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拿到学士学位必须符合的要求包括核心课程要求(Core Curriculum Requirement)、多元文化要求(Multicultural Requirement)、科学实验要求(Science Laboratory Requirement)、写作强化要求(Writing Intensive Requirement)。其中科学实验这一项,学生必须完成的科学实验室课程2学期的学分;通常这将通过采取两个4学分科学课程或讲座和实验的组合来完成。写作强化课程更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学位课程将包括至少6个小时的课程,被指定榍炕写作。一个写作强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课程报告,并接受课程导师严格的审查。教师利用写作强化训练学生制定思路,提出问题,集成和综合、沟通,并表达深思熟虑的意见。

与此同时,德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在读期间,有专门的学术顾问为他们提供学业进展和毕业指导。担任学术顾问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获得了奖学金兼教学助理的研究生。学术咨询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们以保持他们的学业进步为最终责任,学术顾问扮演着引导者、促进者、导师的角色。

在对优秀本科生的奖励上,每年GPA达到4.0且没有任何课程挂科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到校长荣誉奖学金,GPA超过3.5且积极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的学生可以获得校长荣誉奖学金的提名,荣誉奖学金可以累积,获得校长荣誉奖学金的前50名学生以及GPA成绩前10%的学生,可以作为优等生获得更高一级部门的奖励。优等生在美国是一个古老的荣誉,在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具有各种奖学金优惠政策。此外,本科生在每一学年删除必修课或者重修课程都将面临延长毕业的风险,对于爱德华工程学院而言,一学期GPA低于2.0将直接延长至5年。

三、教学计划的比较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建造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专业的定位与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将此计划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工科教育教学计划上的特点和差异。表1是德州理工大学建造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列表。

与此同时,德州理工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表2是该校学生成绩评定的占比例表。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美在本科教学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本科教育在人文社会学科上占有比较多的课程,比如经济、社会、伦理、哲学等课程的开设,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来的工科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情怀,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工程素养。在中国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中很少开设社会科学,中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类专业学习上略有涉及,在社会科学的学习上十分浅显,有一些选修课有涉及,但是选课学生不多,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师社会责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2.美高校的建造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很广泛,包括了物理学、化学、力学、多门微积分及统计学等知识,在基础课上的学分比例是最大的,且全部都是必修课程;而中国的专业课必修科目的分值更大,在必修和选修的设置上还需改进。

3.美国大学在建造工程的教学计划结构上更多地强调科技基础和应用能力,学生的最终成绩并不由最后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而是从课堂提问或测试、课下家庭作业、实验课程、多次测试成绩及期末研究报告多个方面进行加权综合得到,这样可以从更宽的范围保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美国的本科生教育十分强调对语言的应用,包括专业语法的学习、修辞学的学习、口语的交流、写作的强化等。中国学生在利用汉语写好专业报告这一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没有更多的师资在专业论文的写作上给予指导,这直接会影响研究生阶段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这一点在中国的教育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美国大学工科教学的企业实践内容丰富。相对而言,中国高校培养建造类人才与企业脱节较多,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中美两国在工程类本科生教育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距,在建造工程的本科生培养中有所体现,这是由国情、高校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就业环境等方面决定的。对于中国而言,需要进一步积极进行有益的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健全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安排课程模块;增加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性试验内容;建设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校企互惠合作,建立稳固实习基地;增设创新实习学分,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实习的实效性,使得学生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Undergraduate Catalog of TTU (2015-2016).Texas Tech University,2015.

[2]丁晓华,王宇星,陈向东.中美工科高校学术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93-98.

[3]王海平,董伟,王杰.协同创新视角下中美研究型大学远缘跨学科学术合作状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9-54.

[4]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Teaching Mod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YANG Li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72,China)

篇(4)

关键词:会计教学;中美对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关键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如何培养出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中国会计教育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本科会计教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会计培养机制,扩展国际视野,而且有利于借鉴美国会计教育的优点,提高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

一、中美高校会计教学的差异

中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门专业学科的纲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均围绕培养目标展开,由特定的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求和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这两大方面决定。

以在我国会计教学较领先的几所大学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实务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会计人才。厦门大学会计学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为以培养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培养能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会计、财务分析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机构人才。根据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中国大学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而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在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而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因此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中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能够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着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能够与人沟通和社交的技能以及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在这些能力的支撑下,会计从业人员可以在工作中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自身水平从而成为专业人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大量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而美国大学则强调成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具备的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

中美大学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同。美国的大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涉猎人文、科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在入学前两年进行基础课的学习,到第三年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达到50%左右。中国大学则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大一就开始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公共基础性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小,在30%左右。

美国大学将会计专业课分为一般会计教育课程和专门会计教育课程。一般会计课程较基础,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专门会计教育课程较精和专,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而中国的大学通常将两者都放在本科阶段进行教学。

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有许多分析性的课程如财务经济分析、管理与组织分析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美国大学课程中选修课所占比例很大,甚至必修课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激发学习兴趣。中国大学的课程则以必修课为主,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

(三)教学方法

美国大学在教学上倡导“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老师常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社会实践等方式授课。以小组讨论为例,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前老师都会告诉学生下节课要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学生需课后认真研习课本,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在组员之间讨论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上老师则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般不评论对错,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

相比之下中国大学中会计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死板。一般来说老师对照课本讲解一下概念等知识点,学生上课过程中记一下笔记,课后则对抽象的理论一知半解,只能对照课本和笔记死记硬背。

(四)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

美国大学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影响力较大的会计职业团体(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公司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定期发表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报告,提出新形势下对会计的新要求,各大学根据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实践的需要。大学和实务界逐渐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实务界帮助大学的教学紧扣实践,大学又为实务界提供理论支撑并输送实务界所需的人才。

中国大学会计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强调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和框架,忽视实务操作和技能的培养。企业多数不愿意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会计实务能力低下。相比于刚毕业的高学历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更愿意招聘学历较低但会计实务经验丰富的本科生甚至是技校生。

(五)教师

教师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中美大学会计专业教师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中国大学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大学的老师。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资培养的思路不同。在中国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往往一毕业就从事会计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很少。而在美国大学普遍硬性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务经验。美国高等院校联盟规定:80%以上的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最近取得的相关会计实务工作经验。(2)兼职方面存在差异。在中国虽然学校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外出兼职但外出兼职的教师很少。主要是因为政策的限制和心理因素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做出规定兼职者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这将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受到阻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大学中的会计老师到企业中做普通的会计工作难免会有大材小用和屈尊之感。而美国的大学则大力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外出兼职,甚至一些大学对教师每年的兼职时间有硬性要求,为的就是避免教师的教学脱离实践太远。(3)教师对会计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目前中国大学的会计教师侧重于理论的研究,撰写的论文也大多是纯理性的内容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

美国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比较先进,具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师竞争和激励机制,并且重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这种制度下有利于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六)考评方式

中国和美国大学的对学生考评方式有相似之处。学生的成绩均由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结合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但成绩组成比重存在差异。中国大学普遍突出了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学生成绩基本上由这么一次考试决定。美国的大学认为考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可能会因为身体原因等影响考试的发挥而且仅凭一次考试很难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则更强调平时成绩。

在考试的具体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中国考试的内容以考察书本的理论性的知识为主。老师会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出重点,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记忆重点往往也能很轻松的通过考试。而在美国考试的内容很广,考查课本上原原本本的概念等的内容很少,往往是课本知识的拓展,考试的内容也紧跟时事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习态度,在平时对课本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课外学习过大量的相关知识,学生仅靠突击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在考试形式方面,中国考试的形式以客观题为主,且主观题答题较死板,标准答案将学生框定地很紧,限制了学生个性地培养。美国大学考试以主观题,相比于答案的正确或错误更注重学生答案的逻辑性和得出结论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美国的大学还以答辩作为考试的一种方式,而中国这种做法很少。

二、对我国会计教学的启示

中美两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会计准则等因素决定的。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进入国际化阶段,提出了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在会计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可以吸收借鉴美国大学会计教学的一些做法,促进中国大学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前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笔者认为中国大学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设定的不太符合实际。会计理论学习和会计实务操作往往有很大的不同,会计的理论学习很难完全满足会计实务中问题的解决。大学期间学生对会计实务接触的较少,实践经验较匮乏,要求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就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就显得不太切合实际。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会计知识更新很快,大学期间传授的会计知识在学生毕业时往往已经过时或将要过时,这时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我国大学应借鉴美国大学,在培养目标中加入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适当提高公共基础课比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分析性的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逐渐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四)会计师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定期了解实务界对人才的要求。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士来学校讲课。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更多与实践有关的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案例中深入理解会计知识,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竞争和激励机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外出兼职,为教师创造更多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使他们积累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知识。

(六)可以加强与国际上会计教学先进大学合作,开设中外合作项目,引进国外教材,引进国外专家指导教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晓亮.英美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启示.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2]张晓萍.美国会计教育模式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启示.科协论坛,2011.2

[3]龚银燕.中美会计专业培养体系比较与借鉴.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5

篇(5)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以及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认识到教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开始了对教育的加大投资。而学生相对步入社会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差异,想要在校园中给学生以更好地教育,将个人成长所需要的大量知识成幼地教授给每个学生,校方就需要更加良好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指导,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纪律性、自主性等社会生活必须的素质。因此学工管理相对于学校基本教育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和规范,也是同位于学校教育的另一个层面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工管理

学工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更具实际性意义的科学管理,从我国古代教育开始就一直贯穿于整个社会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并扮演着不可小时的角色。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理念、科技等多个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学工管理中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一味的使用老式的管理办法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生活技能,同时也会造成校方的管理压力增加,甚至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作用,令学生产生抵制心理,影响教育的发展。

一、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学生与以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在80后一代基本结束学生生涯,90后一代开始整体性步入校园的时代,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学工管理,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当代学生(即使90后学生)的主要特征,对症下药,方能保证学工管理顺利的进行。

首先,从生活形态上讲,以“火星文”与非主流为主的90后新时代学生,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帮助他们更好的与周围世界沟通的同时,也造成了其与周围世界的隔断。这一代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但是具有更强的散漫性。因此,90后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却过激地出现了一味追求外在事物与奢侈产品的现象。

其次,从精神思想上讲,90后一代相对80后以及几乎已经占据整个教育管理界的70后具有更强的独立要求,他们追求时尚的东西,对张扬自我个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而对整齐划一的规定和制度具有极强的抵触心理。又加之社会对其形成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更是造成这这一代人寻求理解同时保持神秘的双重思想,他们渴望对父辈及同辈呐喊,渴望得到跟多的社会认可。

最后,从生理发育来看,由于食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快速,无选择性传播和教育理念的变更,这一代人相对更为早熟,生理期相对有提前现象,青春萌动程度更大、时间更长、更早。但是,由于在这一代中,多为独生子女,而家庭条件相对以往更加优越,所以生理上的发展并不能与责任感和社会认知能力相协调,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失衡。

二、思想教育在学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为目的的,一味的讲求刚性管理不但不能对管理形成辅助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灵性和创造力,同时也会萌生巨大的反抗心理,加大管理难度,造成管理失败。因此,从学生思想层面入手的思想教育是学工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管理,减少校方的管理压力,也增强学生间的感情和学生个人的责任感与自我约束能力。

三、思想教育在学工管理中的新定义

新时代的思想教育主要在三个方面有着不同于往日的定义和模式。

第一、思想教育应具有时代性。对于一些高校来讲学工管理中思想教育无外乎是早年的一些英雄人物或者文学巨擘,当然也包含近年来的一些标榜任务,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但是,90后学生对其并没有强烈的兴趣,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更具时代性任务,这可以是一些鲜活的80、90,传奇的成功人士,例如80后作家韩寒、京城四少、世界冠军刘翔、斯诺克冠军丁俊晖、歌手陈楚生、演艺明星韩庚、篮球明星姚明等。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人物作为思想教育的标榜和地基,从这些人身上挖掘有利于学工管理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才是学生们更容易,也更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他们会从兴趣中找到正面标杆、从好奇中找到学习方向和动力。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标志性人物,对娱乐界、体育界都要有所涉及,当然也要适当的加入一些经典人物作为思想教育的奠基。

第二、 学工管理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互动性,不能一味的进行灌输性的思想教育,而是应该形成以学生本身为教育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者思想教育模式,增强管理中的互动性。如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在一些思想教育的课程中加入学生授课的模式(可采用有偿聘请的方式,邀请一些影响力较大或者较为成功的学生)。

第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对一些影响不大的管理工作和教育环节应当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令学生自己主动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行为上形成一种抽象化思想教育,这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的自我认知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接受思想教育。在这其中可以采取危机教育的方式,也就是以一些影响不大的事物造成的恶果对学成形成现实性的教育,可以令个人亲身体会的缺少思想教育的危害性而激发其对思想教育的重视。但是该种方法需要很好的控制力度,不可造成过大的危害性而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总体来讲,要维持好学工管理的良好运行,就要重视其中的思想教育环节,而保证思想教育能够被很好的接受、形成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就需要改革思想教育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新型的思想教育体系,大胆创新,不墨守陈规,如此才能在新一代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出更有活力、更有纪律性、更有能力、更加优秀的新一代学生。

参考文献:

[1]付瑞霞.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硕士),2007,5

[2]吕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4).

[3]赵志梅.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篇(6)

关键词:中美征婚广告 文化价值观 差异

1、引言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通过报纸、杂志等传媒个人信息、寻求伴侣的一种广告形式。征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阅读人群对征婚者的兴趣并给予回应,以此征婚者寻找到异。

征婚广告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系列用于做出选择和解决问题冲突的准则”(Rokeach, 1973:161)。虽然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有些价值观是渗透于整个民族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被称为文化价值观。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人们的行为举止,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国和美国重洋相隔,中美两国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因此,中美两国人的择偶标准也会有很大差异。

2、中美征婚广告举例及分析

(1) 英俊潇洒,富有青春活力的江苏男儿,24岁,1.70米,未婚,初中文化,貌端体键,成熟稳重。钢筋工,月薪千元,新建四底三层小洋楼一幢,存款丰,独子,家境优。渴望觅23岁左右善良重情未婚姑娘为侣。盼信照寄。 (《婚姻与家庭》2002年第5期)

(2) 女,1972年生,1.72米,短婚未育,贤淑稳重,有深房,觅1.72米以上,40―50岁在深工作,有深房,有一定经济基础,随和善良男士为夫。有意者拨13530168119。来信请寄:深圳市龙岗区龙城中路100号阳光广场B1栋212室 郭丽 邮编: 518172 (本人真诚征婚,不诚者勿扰) (《深圳青年》2009―3)

(3) SF, 50, 5’1”, likes going the movies, beaches, hiking,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seeking willing bulb planter, marshmallow roaster, biker, hiker, comedian, 45-65, friendship first. Tel: 751014

(4) SWM, 32, 6’2”, enjoys good conversations, humor, music, concerts, the outdoors, movies, dancing, cooking, family, friends. Seeking SW/HF, 24-36, similar interests, more. Tel: 491814

(5) Fun-loving GAM, 37, seeks friendship with a man who loves amusement parks, music, travel and dining. Tel: 748363(men seeking men)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January 2, 2004. Page 36]

以上是中美征婚广告的几个典型例子,但是仅从这几个例子中并不能全面总结出中美征婚广告分别所具备的特点。现今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运用语料分析的形式研究这一现象。吉林大学的史莹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曾对具有代表性的50篇中国征婚广告和50篇美国征婚广告进行了数据分析,下表是她对中美征婚广告中提到的内容所进行的百分比统计:

中美征婚广告中所涉及各项的百分比

从以上数据和例子中,可以总结出中美两国的征婚广告分别所具有的特点。首先,中美两国的征婚广告具有一些共同点。中美广告中都含有征婚者的自我介绍和他们对对方的要求,主要涉及外貌特征、年龄、身高、婚姻状况、性格、教育背景、兴趣和职业等。但若从具体细节来看,中美征婚广告存在的差异要多于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婚姻状况,尽管大多数中美征婚者都会提到自己的婚姻状况,但美国征婚者倾向于用“单身”这个模糊词来描述其婚姻史,而中国征婚者会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婚姻史。中国征婚者对对方的婚史更加敏感介意。

(2)关于年龄和身高,大多数中国征婚者都还持有传统观念,强调男性要比女性高,并且在征婚广告中对对方的年龄和身高范围都有明确要求;而美国征婚者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苛刻。

(3)中美征婚者在征婚广告中都涉及到了性格这一方面,但是侧重点却不同。美国征婚者强调的是幽默感、热情、浪漫、活泼、外向等个人性格因素,而中国征婚者更注重道德方面,如善良、温和、大度、重情爱家、成熟稳重、孝顺、勤劳、能持家等。

(4)美国征婚者非常强调兴趣这一方面,在征婚广告中详述自我爱好;而中国征婚者很少涉及这一方面。

(5)中国征婚者比美国征婚者更注重受教育程度。同时,中国征婚者对对方职业也很重视,尤其是女性征婚者对对方的要求。这一方面经常与对对方的收入和个人财产的要求有关。而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6)美国的征婚广告中还专门为同性恋者设有专栏;而在中国这种现象是不可思议的。

3、中美征婚广告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由上一部分对中美征婚广告进行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人对择偶标准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而从深一层意义来看,可以发现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3.1 美国的个人主义vs.中国的家庭集体主义

美国是个人主义的代表,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人是独一无二并独立于其他个体之外的。美国人强调“自我”意识,如个人主动性和个人成就,个人因素,自我决策,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而中国正是集体主义的代表,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内部团结和个人义务。受传统的农业经济、儒家思想和数千年家庭结构的影响,中国的集体主义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中国人面对有关教育、工作和婚姻的抉择时,他们会听取家人的意见,和家人一起决策,甚至有时听从家人的决定。

美国人在家庭生活中依然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家庭团结和家族利益。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中美两国人对婚姻和选择伴侣的态度上。美国人认为婚姻完全是两个人的事情,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可以结婚。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征婚者更注重对兴趣的描述,因为他们要找的是能够尊重并分享自己乐趣的人。美国人更注重个人隐私,征婚者也不愿过多谈论自己的婚史,收入和资产等私人情况。另外,同性恋征婚广告在美国也十分常见。这些都是美国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然而在中国,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和家族的事情。在中国征婚广告中,征婚者非常重视家庭观念,比较欣赏可靠、有责任心的男性和善良、温柔、勤俭持家的女性。

3.2 美国的“未来”价值趋向vs.中国的“过去”价值趋向

“未来”价值趋向把着眼点放在未来,认为未来会比现在好;而美国是该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过去”价值趋向则认为历史十分重要,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和将来做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传统历史悠久,且传统文化仍在发挥重大影响,所以中国成为该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时间价值观差异在中美征婚广告中也有体现。美国征婚者对对方的婚史持有包容态度,在征婚广告中鲜少提到对对方婚史的要求;他们想要寻找的是能够在将来与他们共建幸福生活的伴侣。由于美国人对历史与过去并不那么重视,这也影响到了美国人对老年人的态度;他们并不提倡尊老让老。因此,在征婚广告中,美国人很少要求对方“孝顺”“尊敬老人”。对比中国,征婚者不仅会谈及自己的婚史,也会提及对对方婚史的要求,尤其是男性征婚者对女性的要求。另外,由于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中国征婚者多数会要求对方“贤惠”“孝顺”“忠孝”等。

3.3 美国的男女平等vs.中国的男性主导趋向

在美国,平等是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一个价值观。美国人认为人人生来平等,女性也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机遇。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依赖附属于男性。尽管今年来,中国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的主导地位依然是社会主流,郎才(财)女貌的观点依然流行。这种文化价值观差异在中美征婚广告中也有所体现。在中国征婚广告中,男性征婚者大多会提及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吸引女性,常用词语有“三室一厅”“有房有车”“月薪…”等。而女性征婚者会着重描写自己的外貌条件来吸引男性,常用词语有“靓丽脱俗”“清秀端庄”“楚楚动人”等;她们在征婚广告中会提到对对方经济状况的要求。然而在美国征婚广告中,受男女平等观点的影响,女性征婚者不需强调其自身外貌以吸引男性,男性征婚者也不需强调自身经济状况来吸引女性。

4、结语

由于中美文化背景不同,中美征婚广告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而正是这些差异映射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受全球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差异正在融合消失。现今,我们经常可以在中国报纸或杂志上读到一些幽默有趣、风格仿似美国的征婚广告。比如,电影《非诚勿扰》中男主角秦奋的那则幽默调侃的征婚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进行的对比分析并不是要强调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而是让大家了解这些差异,以便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同时,借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参考文献:

[1] Personal ads. (2004, January 2). Palo Alto Weekly (weekend edition), 36.

[2] Rokeach, Milton.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3] Hofstede, Greet. 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New York: McGraw-Hill.

[4] Shi Ying. 20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te-selection advertisement. 46. Jilin University.

篇(7)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美术教学美术鉴赏

一、比较法概述

1.概念

比较法是根据某一标准,筛选有联系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实现事物的分类。这种方法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对照方法,可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点和联系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都能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差异性。借助对比法能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异同。在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教师可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和评价,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特征

(1)可比性基于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同时,要避免为了比较而比较。不同美术作品的可比性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2)经验性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在生活经历、理解程度和艺术修养方面均有差异,在比较中会重视自己的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应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3)超越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非孤立性决定了比较法的超越性。在比较中,作品体现出的内涵有可能超过鉴赏本身,也有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一切可比较的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作品的比较,最终能达到鉴赏和理解的目的。

3.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的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理解比较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教师要通过介绍、引导,使学生在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法的应用特征与效果;第三,以反思和总结的方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自主拓展比较法的应用。

二、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方法的应用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欣赏与表达等方面。美术鉴赏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视觉与感知层面的教育指导,使学生学会在海量的美术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素材。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作品鉴赏的重要方法,应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素描基础构图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现不同的构图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和谐的构图模式。又如,在美术创作材料与技法的讲解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的材料与技法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综合分析出一种最适合表现主题或内容的组合。

2.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欣赏具有创造性,美术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受众群体是广大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想象和推理能力,但是并不完善。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更独立地思考与发现,并将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应用于艺术性创造。比较法能增强学生对于作品风格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更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将这种方法融入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且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3.促进个性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以及美的修养。将比较法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中,可增强课堂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艺术作品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不同风格、材质、形式的独特艺术性。如,在通过横向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中国美术作品与西方世界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表达自我意识,达到的目标。

三、高中美术鉴赏中比较法的应用方法

1.纵向对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应用比较法,学生可借助“时间”这一发展标志,运用纵向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同一美术元素的表达方式。如,某地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以鞋子为纵向比较的元素,将不同历史时期画家创作的各类与鞋子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有我国魏晋时期的丝织履、唐朝时期的锦缎鞋、宋朝高筒靴等。通过纵向对比的方式,学生从鞋子的颜色、绘画技巧和画面构造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鞋子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时期鞋子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横向对比

(1)不同地域的对比在鉴赏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明确这种对比方式涉及的艺术作品范围大、题材丰富且受众广泛。为了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对美术作品鉴赏产生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选择横向比较法。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鉴赏,学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道”。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不解之缘。我国传统绘画作品集中体现了“意在画外”和“寓情于景”,水墨画尤其展现出了追求独立和精神理想抒发的强烈情感。与之相比,西方社会的绘画艺术则更加理性,贴近实际生活。西方社会的绘画作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于“模仿”和“遵从”,历史上许多绘画艺术流派的诞生,都是基于真实、理性的审美心理。(2)不同流派的对比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比分析也可以被归类到横向比较范畴之中。如,在“中国近代美术绘画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对比分析岭南画派与上海画派两个流派美术作品的特征。其一,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名称来源主要是因为其代表画家如高剑文、陈树人和高奇峰等人聚集于广东地区,因而被称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主要借鉴了西方社会西洋画的绘画技巧,十分擅长素描和写生,并将吸收的外来绘画艺术技法与本土绘画模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画风。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流派,其改革了传统国画,吸收、借鉴了西方美术绘画创作的技法。不仅如此,其在创作与发展中还积极传播新思想,推广美术教育,宣传图画革命,强调了时代精神,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二,上海画派。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任颐和虚谷等人,主要是由一群旅居上海一带的江浙画家组成。上海画派画家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写意和泼墨,并结合了篆刻和书法的技巧。他们擅长动物、人物、花卉、果蔬的写生。上海画派在创作中积极吸收了西方社会在美术创作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传统艺术绘画作品进行了创新。此外,上海画派重点提出了将文人绘画艺术作品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3)不同题材的对比横向比较法还可以被应用到对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对比之中。如,在绘画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鉴赏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艺术和实用艺术、大众艺术和单独领域的艺术、历史遗存和现实资源等进行对比研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大美术”性质的美术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这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重视不同种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对比不同的美术题材,可突出不同美术种类、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彰显不同作品的特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视角有所不同,对于事物的关注点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美的方面,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不同题材的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际精神却是一致的。

3.艺术与现实对比

现实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可以被视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以艺术、抽象、夸张等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是艺术的创作方法。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使用观察比较方法,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欣赏生活中的美。如,某地区高中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将近代水墨画领域的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画作《漓江胜景图》作为美术鉴赏的范例。同时,教师还收集了一些漓江自然景象的文章、图片与视频影像资料。通过运用将美术作品与实际景观相比较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知识,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内涵。之后,教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术创作经验,试着将自己的感情注入画作,分析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思想感情。借助比较法,学生明白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了解了画家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内容逐渐丰富的情况下,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发展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十分必要。比较法的合理应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清晰地分析美术作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艺术知识储备,提高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勃.比较法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19(11).

[2]王荣荣.巧用“比较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内蒙古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