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学文化论文

医学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文化论文

篇(1)

【关键词】医学文化文化功能

Abstract:Socialfunctionsofmedicalcultureincludesixdifferentaspects.Firstly,itmoralizespeople,thatalsomeans“culturecivilizesthemasses”.Secondly,itisacarrierthatpassesdownmedicalhistory,medicalexperienceandmedicalethics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Thirdly,itplaysaroleofcentralizationbecauseaparticularcultureistheemotionaltiethatsustainsthecentripetalforceofacertaincollective.Fourthly,itidentifiesbecauseaccuratedistinguishinganddifferentiationofmedicalconditionsarebasedupontheidentifyingfunctionofmedicalculture.Thefifthfunctioniscoding,inanotherword,conditionsinmedicalcultureactuallyarecombinationsofcodesthatareabidebypurposeandlogicaswellasconventionsandrules.Finally,medicalcultureperformsasasocialdrive.Individualmedicalbehaviorsaresubjectedtocollective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developmentdependsuponthedriveofsocio-psychologicalmechanism.Inaddition,medicalcultureperformsasorientationandunscrambling.

Keywords:medicalculture;culturalfunction

医学活动是与人们实现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活动之一。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协调、维系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类的一切医学实践,其由始由生、所兴所盛、至极至衰,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便是医学文化。文化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它包括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方面的内容、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心理程序;医学文化则是通过一系列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所表现的与医学这样一个特定族群有关的主观信息,它在驱动、指导人们医学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社会功能:

1医学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载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讲文化的教化功能。医学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医学观、医学态度、医学精神、医学行为及习俗、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对医疗主体,而且对医疗对象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杂粮,历受风霜寒暑,时而遭火炙水,偶尔遇蚊叮虫咬,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人世间的喜怒忧思悲恐,都可能对人的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追求身心健康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时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时尽快地消除影响因素而恢复健康,则取决于人们对待医学的观念和态度。敬畏生命,崇尚医学,尊重科学规律,恪守保健规则,是人们须切切谨记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如何才能够树起科学的健康观、自若的生命观、正确的医学观、理性的求医观,关键还是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说,关键是看医学文化对人们的教化和影响程度。

医学是崇高的事业,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对医学职业者之伦理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医乃仁道仁术仁功仁业,自古以来无仁不成医,普天之下无医不守仁。尽管在现实社会中确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医谋财,伤天害理,然而从总体上说,行医者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如《医学生誓词》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医者须“……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竭尽全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些都是医学文化对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都是饱受医学文化中伦理的濡养和道德的熏陶,在医学实践中坚持着“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的医学文化之本质,视病人如亲人,为其倾注至爱至亲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医务人员之道德品质、理论素养、技术水平、执业态度等都是医学文化教化的结果。

2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传承”表现的是“授受”这样一种社会功能。传者,上授予下、前授予后也;承者,下受于上、后受于前也。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人将医学经验积累、医学理论总结、对医药学的发现和认识等传授给后人;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和体验等所进行的相互交流,对医学的评价和判断、观念和趋向等所进行的互动和传译。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更多地是理解为传授和继承。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进化过程中,遭受过自然、社会带给的无穷伤害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无量挫折,逐步实现了对生命本质和健康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发现了无数关于治疾疗伤、防病延年的办法和经验。这些内容作为医学文化的重要元素,更多地表现为活鲜鲜生命体的主观意识和感受,一旦生命终结,由生命体承载的思想、观念、意志、意识、感受等所有主观信息便立即荡然无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十分短暂的,任何人所处的时段都是非常渺茫的。然而,任何人对医学的认识和发现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任何时段所产生的医学经验和知识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怎样才能实现使无数生命主体探索发现的零散的医学文化元素得以继承、发扬和光大,这就必然要依靠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3医学文化的凝聚功能

作为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文化乃族群之魂、民族之根。我们知道,文化是协调、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它对于族群或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作用。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宗教族群其内部结构异常牢固,中华盛世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其深情厚谊坚不可摧,其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皆自于文化的凝聚作用。不仅社会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功能,即使是社会亚文化之一的医学文化,在医学实践中所发挥的凝聚作用也随处可见。比如,人们求医择医,多趋向于大医院,以致于越是大医院越门庭若市,业务繁忙;人们寻医访医常集中于名医生,以致于越是名声响亮的医生越是趋之若鹜,应接不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医学文化的凝聚作用。再比如,医学科学门界杂陈,种类繁多,或张氏外科,或李氏内科,或中医中药,或藏医藏药……,各界各门所以能够存在,各种各类所以能够兴盛,最终原因必然是各自都有崇奉拥戴的信仰共同体,而维系这些医学信仰共同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医学文化。

4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

社会文化在本质上是族群主观信息借助于承载介质予以表现的意义统一体,这种承载介质即前文所及的意会符号。意会符号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精神形态的,还可以是民风社俗的;可以是器物的,可以是音视的,还可以是思想的、心理的。然而,意会符号不论是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还是心理形态,习俗形态,它们大多情况下是多重因素有机聚汇的复合体,而且作为社会亚文化的辨识标志,简单符号表达的意义比较特定,而复合符号

通常在表现共性的基础上带有特定的领域烙印或行业烙印。如一座建筑物,可以用来办银行,可以用来开商店,可以用来作医院,随着不同的用途变化它会自然地加载上行业通识的社会标志,通过这些不同的标志便承载起了不同领域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标识功能。

医学文化的标识作用表现比较普遍而且针对性比较明显,如建筑物附上红十字即代表是医院,汽车车身喷上“120”即代表是救护车,处方签上的“R:”表示“请取”,瓶签上的头骨骷髅表明药物有毒,楼道内一个大大的“静”字表示治疗环境需保持安静……。不仅如此,医学论文记载着人们对医学的探索和发现,医学古籍记录着前人对医学的经验和总结,医学法规提示人们在医学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律令,医学病历保存着每一个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医生施术施治的原始信息……。

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与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度”的特征。

5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准确、科学的编码是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的基本前提。所谓准确、科学,是指文化现象中的具象符号、抽象符号都必须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进行编码,通俗地说就是约定俗成的排列组合,否则就无法完成使不同个体、不同族群意会理解的功能。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绘画色彩的浓淡相宜,书面语言的主谓宾状补,优美乐音的宫商角徵羽,军事中的排兵布阵,飞行中的主率僚从,库存货物的方位描述,宇宙飞船的经纬坐标……,与其说文化现象都是一个个意会符号,不如说它们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组组科学编码。

社会文化具有编码功能,医学文化亦然且更盛。医学社会实践中,物质因素的存在形式,精神因素的表达形态,心理因素的活动状态,以致于生命现象本身的运动方式等都靠其特殊的编码来实现。医院主、辅机构的空间布局是通过编码完成的,超级复杂的手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医护人员对手术程序、所需物资、人员布局、器械摆放和取用规律都进行了严格的编码;医疗法规的条分缕析,医学论文的起承转合,中药配方的君臣佐使,求医择医过程中的比较权衡,无一不带有鲜明的编码特征。就人们的生命现象来说,四肢五官,脏腑骨骼,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基因的遗传密码,也都表现为特别的编码现象。总之,医学科学的方方面面都较为明显地昭示着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与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序”的特征。

6医学文化的驱动功能

社会的发展不仅依其自身的规律,而且需有一定的动力,这种动力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于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个人行为依靠主体心理程序驱动,社会行为依靠社会心理驱动。人生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懈趋近需求目标的过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随所处的时空、境遇及原有目标满足程度等条件的不同,总会不断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层次,而且低层次需求目标的满足,必然导致对高层次目标的诱发,由此形成永远没有尽头的需求层级和目标链路。在对期望目标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中,以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因素责无旁贷地充当起了驱动目标追求的源动力。这就是文化的驱动功能。

篇(2)

现行的检验医学教材体系是根据“单学科叠加”思想构建起来的,所导致的教学时间钢性制约与教学内容无限膨胀的剧烈冲突。改革单学科叠加的课程模式,重构医学教育内容体系,重新评估和优化重组新型检验医学专业实验学课程,其意义在避免实验重复和将相关内容合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能有较多精力学习更为重要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大专业观和科学创新思维观,为实验学分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1 国内医学检验教育教材体系现状

医学教育时间绝对有限,教学内容却无限增长。医学检验教材体系同医学教材体系一样,是“单学科叠加”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把医学科学人为地切割成若干个门类,各门各类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单学科叠加模式的课程体系非常关注每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研究的角度说这或许是它的优点,然而从教学的角度说则更多地暴露其缺陷[1]。因为,以学科为单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服从此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可能已割裂了与彼学科的关系,兼顾其系统性则有可能陷入内容取舍上机械性,实现了各门学科的完整性则可能已经导致同一内容的多次重复。再者,当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引入,医学教育所能够做出的反应便是不断地增设新学科,增开新课程。人为切割且自成体系的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使学生建立的是被教学进程所纵向规定的认知结构,不利于按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去多维、多元、立体、综合的系统把握[2]。

鉴于以上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时间的钢性制约与教学内容的无限膨胀,导致有限的教学时间不能承受无限的内容膨胀之重;二是实验项目是以课程学科为基础的,其形成结果必然是条块分割,重复设计导致课程实验无限膨胀,缺乏培养学生大专业观的设计;三是课程实验要求系统化、完整性,有限时间实验内容重复,创新试验无从谈起,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目前在全国检验界乃至医学界都已充分认识到它的弊端,都在做有关方面的探索,如有的学校把实验课分为实验理论课和实验操作课,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报告[3]。有的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分为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4]等等。许多学校在创新实验内容和开展创新性实验上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总的看来,各课程学科都片面地站在各自的角度,致使实验教学改革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2 新型实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优化重组检验医学在校训练项目,形成检验医学实验学新课程,以有利于学生突破课程学科局限,树立大实验观和大专业观,自主创新实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有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寄生虫检验等6门。计划教学课时700学时,实验课时几占一半,实验训练项目有200余项。改革研究后并不在要减少多少课时,主要是试图将各处分割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重组,压缩重复、演示和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验设计增加具有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实验比重,增加一些医学实验领域的高端实验的学习,增加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机会,增加提前接触临床的机会,腾出时间增加社会实践。多方位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有时间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一本《简明临床检验实验学》,以此作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基本教材,编写了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实实在在的一门实验学课程。

将在校计划训练实验项目安排为150项上下,占用15个学分(280课时左右),实行“6868”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4个实验教学模块,拟分别在第5、6、7、8四个学期内实施。

①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以临床基础检验的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60课时。比如:采血术、细胞计数术、制片术、染色术、读片术、比色术、测定术、培养基制备术、细菌分离鉴定术等。

②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以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血库、临床寄生虫检验等相关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80课时。比如电泳术、离心术、酶学检测、蛋白质检测、糖和脂类检测、电解质检测、血气分析、细菌学检验、血型和输血检验、出凝血检验、贫血检验、寄生虫有关检验等。

③现代技能训练项目:以半自动或自动化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等为主的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60课时。比如光谱分析术、层析术、抗体制备纯化术、酶标荧光标记术、PCR术、免疫功能检测、基因多态性检测等。

④自主创新技能训练项目:以自主选择创新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80课时。在学生在校训练的后期行课,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自己以为对以前学过的哪些内容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可以自主进入临床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可以为自己设计毕业论文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可以为学生设计指导性的比如骨髓细胞学检验、白血病检验、溶血病检验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或指导学习的内容。设计内容时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免流于形式,浪费时间,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 新型临床检验实验学新课程的现实意义

新型临床检验实验学新课程的现实意义:其一、我们试图进行的改革研究主要的目的所在是在于打破课程学科界限,建立检验医学新的实验体系。即将检验医学的实验从各门主干课程中分离出来,经优化整合,形成一门新型检验医学实验学课程。其二、有利培养学生的大专业实验观,避免由于课程分割,在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以后,面对扑面而来的检验医学临床问题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专业体系中的互相依存的彼此关系。其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体系中,我们特别强调了自主创新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建构式学习和对学生大专业观、大医学观和科研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四、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体系独立形成,不依附于课程,部分具有共性、雷同的实验实现了整合,不仅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更重要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更广阔程度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其五、为实施实验学分制创造了条件。实践医学教学为本科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实验学分制势在必行,检验医学专业实验学单独成课为其基础。

我们的研究实践才刚刚开始,在运行中一定还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遵照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去多维、多元、立体、综合的系统把握,改革一定会朝着有利于近于科学本质的方向发展,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会走向更深入,更贴切,更有利于医学检验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

【参考文献】

[1]昝加禄,王风鸣.医学文化优化重组与医学教育内容创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1):63-64.

[2]昝加禄,孙涛,卢山,等.重要战略机遇期医学文化的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8:458-500.

篇(3)

1.中国化学论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项目地域分布的比较研究

2.化学论文中表格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合成类化学论文前言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4.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的基本标准及其审改实例

5.合成类化学论文题名的审改原则及实例分析

6.科技文献检索与化学论文撰写

7.如何撰写分析化学论文

8.提高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9.课程论文在公安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0.化学论文中几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分析——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

12.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

13.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论文设计竞赛的实践与研究

14.医用化学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

15.30种化学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16.千名医学家推荐最新七大生物化学论文 

17.课程论文与化学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18.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19.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 

2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的统计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学课程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22.缩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实践——以《化学学报》为例

23.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 

24.物理学、化学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25.促进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几点思考 

26.美国化学镀镍年会论文综述 

27.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

28.物理学、化学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9.广东省举行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

30.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概况

32.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在陕西临潼召开

33.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措施

34.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

35.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

36.试析化学类论文英文摘要特点

37.化学类论文图形摘要的主要类型及设计技巧

38.诺贝尔奖与科学家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基于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学获奖者的实证研究 

39.化学基础研究论文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40.我国化学论文产出的科学计量分析 

41.农科院校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2.2000~2004年SCI-E收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论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标题词汇特征对比分析——以化学类为例

44.国外新发表的皮革化学论文

45.综述论文在化学期刊中的作用及编辑组稿策略——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

46.应用化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角色的探讨 

47.小论文在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48.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机化学)论文统计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50.转型目标下如何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51.课程论文在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52.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3.中美高影响因子化学类科技期刊研究性论文标题用词对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

55.化学专业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探究 

56.论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57.高师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问题及其撰写要求

58.论文写作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9.一九八年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目录

60.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

61.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62.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实践

63.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改进探索与实践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学、碳——化学论文报告会介绍(Ⅱ)

66.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

67.化学文摘(CA)对我国化学期刊论文的处理

68.提高独立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69.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的探索及实践

70.保障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录我国分析化学类期刊论文的特点及对题名和关键词的修改

72.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过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类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73.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

74.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75.中国化学研究论文总数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学论文关键词的选定与排序

77.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78.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在相关科技论文中的应用

79.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80.提高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81.浅谈《科技论文写作》在化学化工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合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82.提高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83.科技创新导向的化学化工类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思考与实践 

84.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85.“《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6.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87.“《化学学报》2014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8.“《化学学报》2013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奖”揭晓

89.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分析—以化学类专业为例

90.应用为导向的《化学文献检索及论文写作》教改探索

91.《结构化学》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的思考与尝试 

92.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国成为化学论文大国

94.28届地质大会有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论文摘要选

95.强化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教学环节的几点探讨

96.化学十年:世界与中国——基于2001-2010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导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模式的探讨

98.国内期刊近期发表的油田化学论文题录

篇(4)

英文名称:Glob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1749

国内刊号:11-5652/R

邮发代号:80-72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环球中医药》(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学术期刊,2010年11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环球中医药》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ProQuest数据库、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收录。

篇(5)

[关键词] 医学英语教学;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a)-0122-03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strategies of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TANG Yi CHU Changbia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Medical English is a division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t is continuous with general college English, but it also has its own features in the aspects of style, syntax, grammar,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creases year by year, mastering medical Englis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n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which have applied in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Features; Strategies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医学专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中的一种,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获取前沿信息以及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对于医科学生来说,医学英语的学习对于获取本专业最新进展,了解国际医学科学动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近年来,国内各医学高等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1]。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英语教学工作,下面就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策略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基础医学英语教育较为重视,但是在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开设的医学英语较为轻视,普遍将重点转移至医学临床课程,专业英语教学出现不连续性,基础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互不衔接,医学英语教材相对较为匮乏[2]。目前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师资水平急需提高,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我国高校的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无法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3]。

2 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

2.1 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缺乏动力

医学生在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之前,通常都已经完成了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很多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并未认识到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公共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也未认识到医学专业英语在以后的医学基础研究工作和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欧洲,繁荣于美洲,绝大多数医学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进展都是用英语发表,多数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是英语,这就要求医学生对专业英语有较高的掌握程度,才能适应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通常都有繁重的医学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较大,而医学英语在医学生的成绩评价系统中所占比例不高。此外,医学英语本身学习难度较大,医学词汇复杂、记忆困难,医学文章中复合句多,难以理解,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综合上述原因就造成了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动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观察到这种现象,在医学英语课堂,学生出勤率常低于专业课的出勤率,课堂上常有同学进行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自学。

2.2 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方法掌握不足

医学生通常在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套自身的英语学习技巧和方法。然而,医学英语和普通英语或大学公共英语存在很大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难点[4]。首先,医学英语词汇复杂[5]。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欧洲,很大部分医学英语词汇都来源于古希腊语或拉丁语,词汇较长且构词方法与现代英语不同,这就造成了医学英语词汇复杂、难以记忆。其次,医学英语中复杂句较多。由于医学英语常用来表达一个客观的现象或研究结果,逻辑叙述非常重要,这就造成复合句在医学英语表达中使用频率高,这给专业文章的翻译和写作都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后,医学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有其特有的格式。医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通常有其固定的模板和格式,与普通的英语文章书写方式有很大不同,如常包括abstract、background、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和discussion等段落,各个段落内也有其特有的书写方式[6]。而医学生在既往英语学习中并未接触到这种专业英语论文的书写,缺乏相关的知识。同时,医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往往存在重视英语词汇、语法,对口语和听力重视不足的问题[7],而在实际工作和国际交流中,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 缺乏系统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学策略

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高等医学院校还缺乏专业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队伍,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常由公共英语课老师或临床医生担任。公共英语老师常为英语专业毕业,英语基础扎实,对于与医学专业息息相关的生物、生化等相关知识内容了解不够具体与充分,对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专业英语的特点缺乏了解,导致英语教师在教授部分专业术语及专业定义的过程中存在理解方面的局限性。而担任医学英语教学的临床医生对医学英语的特点和写作通常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但英语基础知识常常欠扎实。近年来,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有一批在国外长期工作学习的临床医生参与到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中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亟需总结和建立一套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学策略,在各个医学院校推广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3 医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讨

针对上述医学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医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总结讨论如下:

3.1 将医学英语词汇构词特点与新词学习相结合

由于现代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因此,大部分医学词汇均来自古希腊语或者拉丁语,词汇较长,构词方法与现代英语不同,难以记忆。一项统计研究显示,医学英语名词中,大约70%来源于希腊语,25%左右来源于拉丁语,来源于英语者不到5%,其他源于法语、阿拉伯语、德语等[5]。因此,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结合之前的研究[5,8],总结出医学英语名词的如下构词特点:①医学英语名词常借用部分普通英语词汇,同一个单词,不同语境,含义不同。②部分医学英语词汇中英文读音或形式上存在对等或近似。③医学英语词汇常使用大量的前缀、词根和后缀。词根通常承载着医学词语的核心意义,前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前使词根的意义发生变化,后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后改变词根的意义或词性,往往具有实在的含义。通过词根、前缀和后缀的学习可以加快新词的学习。④在医学英语中缩略语大量使用。⑤部分医学英语名词,特别是希腊语来源的名词,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在新词学习之前,向学生讲解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特定,与随后的新词学习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学生新词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2 将课堂朗读和即时翻译相结合进行课文学习

医学生在长期的中学英语学习和大学公共英语学习中,往往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听力、口语和理解能力的练习。而听力、口语和理解能力正是将内在的英语水平应用到实际工作的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在课文学习中,将课堂朗读和及时翻译相结合,来加强学生的口语、听力和理解能力。具体操作如下:在开始每一段课文的学习时,会随机请一名同学朗读该段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发音问题随时予以纠正,随后随机请另一名同学翻译该段课文,如果翻译中出现明显的偏差随时给予纠正,或请另一名同于予以补充。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口语、听力和理解能力,还增加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3.3 医学文章写作和演讲能力锻炼相结合

医学英语的句法和文章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医学英语的句法中:①常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如动词衍变而来的名词,这既可以减少句子或分句的出现,又能包容大量信息。②非人称主语的使用,这可以使表达注重理论、事实、实验过程、数据、结果等内容,而较少涉及不必提及的动词施动者。同时,被动语态也是医学英语的特点之一,在医学论文中为避免主观武断,作者会有意地使用被动语态。③长复合句多,从句较多,由于医学英语所描述对象的复杂性和其对结构表达的严谨性,导致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长句和定语从句,以完整地表达和强调信息。④医学英语文献中多用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完成时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献要表明的是一个客观的实验过程、真理性的研究结论或结果,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医学英语的文体常存在以下特点:①文章结构的格式化,各类论文、实验、报告、测试报告、学术会议文件几乎都要采用固定的书写格式,常包括如下结构:Abstract,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s,Acknowledgement,References。②医学英语文献的段落常包括一个概括该段内容的主题句,主题句大多数情况下置于段落首句,能暗示段落的扩展方式脉络,使读者阅读时很快得知段意。在结尾处可有总结句,常用Therefore、So、Thus等词,加深读者的印象,引出总结句语[9]。在向学生讲解医学文体的特点后,课后作业布置为根据一个主题,写作一个不超过3 min的医学文章,在下一堂课请每名同学到讲台进行脱稿演讲。这样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医学英语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

3.4 观看医学相关美剧锻炼学生的听说理解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听说理解能力,结合当前年轻人对美剧的热爱,挑选了一些医学相关的美剧,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等,在课堂上播放。播放结束后,随机请同学概括一下该集的主要剧情,并就部分关键性内容提问,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热情,掌握了有效的医学英语学习技巧,提高了医学英语的词汇学习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了医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成绩。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

要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就要培养一支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理论和创新意识的医学英语教师队伍[10-14]。医学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质较强的学科,要求医学英语教师既要懂得英语知识,又要懂得医学知识。目前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现有医学英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对公共英语专业的教师,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以增加其医学知识的储备;对于医学专业的教师,要加强其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和特点[15]。医学英语教材的编订要充分反映医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尊重医学生的学习规律,要充分反映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要注重医学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16]。

4 小结

加强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突出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7-18]。本文对针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伟荣,王俊林,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2008,14(16):2552-2554.

[2] 杨小刚,金双军.论加强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0):1391-1394.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8.

[4] 黄蕾,程黎明,杨文卓,等.医学英语的特点剖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40-842.

[5] 蔡耿超.医学英语词汇- 词源与特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32-1133.

[6] 陈羽,杜玉文,王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时态和语态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10-111.

[7] 丁坤敏,张淑玲,高磊.医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75-178.

[8] 余富林.医学英语缩略语的特点[J].中国科技翻译,2001, (2):48-52.

[9] 皇甫锡才.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策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1):76-78.

[10] 吕桂.信息技术与学术英语翻译课程整合研究—以医学英语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0-54.

[11] 金锋.从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及构词特点谈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330-332.

[12] 刘宁,张庆荣.中医藏象学术语“血海”、“血室”、“血府”英语翻译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7):99-100.

[13] 郭连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7):680-682.

[14] 刘宁,张庆荣.中医药英语翻译学者观点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127-129.

[15] 袁菁,马军,隋滨滨,等.重视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医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32(2):207-209.

[16] 万学红.医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249-250.

[17] 曲丽娟.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9):52-54.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21-0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根基。中医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生发展流传演变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气息,也正是中医药文化所贯穿并延续了中医药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自成一家的完备体系。

传统中医药文化起源于歧黄时代,《黄帝内经》就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问答形式的医书,近现代的中医药文化研究则缘起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医学领域的拓展,如冯友兰的《先秦道家思想与医学的关系》。然而,受一定因素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并未被作为特定对象来进行系统考察,也迟迟未被正式提出。

诚然,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内在因素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研究的根本动力和迫切需求。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潮更为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发展迎来了蓬勃生机,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研究在中医药学术界渐次开花结果。中医药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和全面的研究与应用,滥觞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主要标志如下:①1993年8月,由陕西中医学院和西安医科大学牵头举办的我国首次以“中医药文化”命名的学术研讨会,并正式出版了《中医药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文教授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②1994年4月,由陕西中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医史文献暨医古文学术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的概念得到初步确认;③1996年8月,由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献分会和医古文研究会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文献、医古文、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分会”作为独立的学术团体正式宣告成立。由此开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每次出版一部中医药文化学术论文集。

随着中医药文化概念的提出和有关学术会议的召开、有关研究机构的成立,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应用便如雨后春笋,迅速开展起来。通过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以内涵研究为核心的不断深化,在体系建设、院校教育、研究机构、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民俗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落实和加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对原《医古文知识》杂志进行改造,于2006年3月开创了我国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份以“中医药文化”为专名的学术期刊《中医药文化》,每年发表大量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打造了中医药文化学术争鸣的主阵地。

大量的中医药文化方面的学术著作、科普文献不断涌现,如《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中医与文化漫谈》、《中医文化溯源》、《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医文化论丛》、《中医哲学基础》、《中医药文化选粹》、《中医药文化基础》、《中医药文化传播丛书-黄帝内经养生堂》、《中医体质与饮食调理》等等。

不容忽视的是,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仍远远落后于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的研究现状,有鉴于此,政府逐年加大中医药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和推出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支持。简列如下:《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等。

在如上所述一系列政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职能部门,积极引导并响应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办大量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历时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2007――2009),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型中医中药科普宣传活动,紧随其后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2010――2013)继往开来,深化主题-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走“面向基层、服务农村、惠及百姓”的路线。建立“中医中药中国行”专题网站,并开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中医药文化”专栏。

2005年启动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1年制定《“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截止2013年10月,已批准成立16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5个建设单位。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在历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各省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的基础之上,于2009年6月组织评选出30位“国医大师”,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2009年6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在各地尤其是中医医院、中医药博物馆广泛建立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科研和展播工作。2011年开始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信息库,组织选聘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至今已举办四期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建构了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人才支撑力量。

2012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选评推出“首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15种。2012年8月则特别创设了以“中医文化学”为名的中医药文化学科(培育)。

篇(7)

[关键词]SPOC;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6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1 SPOC的含x、优势及SPOC建设现状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指对少数在校注册的学生实施的课程教育。相较于MOOC,SPOC具有以下优势:学生出勤率高;学生同构,进度一致;教师全程参与;便于因材施教。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约50门SPOC课程,范围涉及医学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医学人文课程等方面,且基本处于边建、边用、边改的状态。

2 信息素养核心的概述

医学高职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层面: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水平的核心组成部分,医学高职生须达到以下信息能力。

其要能够正确判断信息获取的范围,并能使用多种搜索引擎;药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并对前沿技术保持一种较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并能自主获取;要掌握有效的检索策略,能对校内专业数据库实施有效检索;要能够在海量的MOOC资源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医学类名师课程,并进行长期有效的线上学习;要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资源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构;还要能够形成信息产品,如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

3 高效建设校内SPOC,有效提高医学高职生信息素养水平

校内SPOC课程是校园网络文化中占比较大的一块阵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素养类课程主要有几种形式:信息技术课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部分、专家讲座。基于校内SPOC平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3.1 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的教务管理层应对信息素养有着一个高度的认识,并把信息素养纳入到毕业生的必备素质中。其次,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目标。

3.2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明确的主导作用,其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至关重要。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升适合以自学的方式开展,可基于MOOC平台,选取名校名师课程,进行连贯性、系统性的学习,一段时间后,无论是信息知识意识,还是信息能力、道德水准,都会得到显着提升。

笔者推荐的MOOC课程如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慕课问道,由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讲,共20个微视频,包含MOOC、SPOC的含义、作用及制作方式、软件使用技术等,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视频形式”及“慕课视频制作及修改方法”等教学视频,对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视频编辑能力、SPOC课程建设能力大有帮助。

由中山大学创建的新媒体素养课程学完后,笔者同样受益匪浅。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课程,对提高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起到实际的帮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当代高职教师,掌握计算机的维护和应用能力着实重要,建议教师可选学由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创建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系列视频。

作为当代一名高校教师,信息能力是立命之本,把信息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学生,更是高职教师的义务。

3.3 高职医学生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高职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并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认真学习信息技术SPOC课程,入学初便给自己定下短期目标,如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在这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自己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

其次,配合教师实施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注意在使用手机或电脑的学习课程中,不要被工具娱乐功能所误导,要做到心无旁骛。

再者,要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掌握常用搜索引擎普通检索及高级检索功能外,还要熟悉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此了解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热点问题,将信息资源和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知识重建,培养撰写综述报告、项目申报书、学术论文等信息产品的能力。

作为一名当代高职生,要时刻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和责任感,遇到问题,可在SPOC平台的教师提问区、讨论区和教师、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课中,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头脑风暴”“摇一摇”、测验、考试等学习活动。对于学校推送的视频讲座或专家现场讲座,一定要积极参加,主动捕获前沿信息,课后认真研读专家推送的资料包。利用SPOC平台了解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知识,在偌大的信息海洋中,做一个高素质的网络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