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克隆技术论文

克隆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20: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克隆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克隆技术论文

篇(1)

克隆坎坷路

在苏格兰高地诞生的多利是克隆成果的集大成者。回溯克隆的历史,苏格兰无疑是最适合多利降生的地方,这里有欧洲最早的医学院,也是青霉素的发现地,现在又将成为克隆技术的圣地。

早在2 000多年以前,克隆就已经融入人们生活。果农们用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克隆亲代的优良属性,但直到1958年,现代意义的实验室克隆技术才得以确立。这一年,英国人斯特沃把一块成熟的胡萝卜组织成功分化克隆为一棵完整植株,从而证明植物的成熟细胞仍然保有功能的完整性。

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吗?1964年,英国科学家戈登把蝌蚪肠壁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已经去核的蛙卵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正常的成年蛙。这个由英国人确立的核转移克隆技术,第一次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奠定了该领域的实验标准,以后的实验只是供核细胞有所不同。

虽然已经没有理论障碍,但是技术难度却一直难以逾越;诞生多利的种子已经播下,唯独土壤尚未准备就绪。在克隆曙光惊现20多年后,鱼、鼠、牛等克隆动物才依次登场,供体细胞都取自胚胎期。商业公司从中看到了商机,荷兰生物科技公司率先进行基因改造实验,让转基因动物在牛奶中产生特殊蛋白质。在延续生物反应器的生产能力方面,克隆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多利诞生记

成立于1989年的苏格兰PPL公司有着同样的野心,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尝试克隆动物。为了规避利用胚胎细胞克隆动物所可能带来的伦理学困境,他们希望从成年动物的体细胞取得细胞核。诞生多利的土壤现在开始被翻松了。

1991年,坎贝尔加入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负责克隆羊的技术探索;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威尔穆特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负责协调指挥。5年后,坎贝尔等利用前辈戈登创立的核转移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世界上首批克隆羊:梅根和莫拉格。论文于当年发表于《自然》杂志,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胚胎期细胞核。十年后回首这段历史,坎贝尔认为该文的重要性超过多利――可能因为该文奠定了克隆多利的技术基础,也可能因为他是第一作者。

克隆专家们不免有些失望,他们决心从乳腺上皮细胞中获取细胞核――这是无可争议的体细胞,虽然仍是和胚胎成纤维细胞最接近的体细胞,仍然使用卵细胞作为核受体,因为他们认为卵细胞内含有促进基因分化的必不可少的物质。

首先提取怀孕多赛特母羊(白脸)乳腺细胞中的细胞核,这些核内包含有多利的几乎所有遗传信息,再将细胞核转移到苏格兰绵羊(黑脸)的去核卵细胞中,在微电流的刺激下,核与卵细胞融合为重建细胞。277个重建细胞先暂时植入母羊的输卵管中,只有29个成功发育为胚胎。将这些胚胎植入13只代孕母羊子宫内,历经148天的艰难孕期,编号为6LL3的小绵羊呱呱坠地,体重6.6千克,白脸――和它的基因母亲一样。

这一天是1996年7月5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诞生;威尔穆特可能不在现场,但他拥有和多利最著名的合影。虽然多利的世界第一头衔拥有众多的限定词,但威尔穆特明白其轰动性。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史表明,当繁殖方式离人类越远,克隆对象离人类越近时,公众的兴趣越高,更何况羊只拥有比人类更大的大脑比例。论文中他成了第一作者,这意味着他将是“多利之父”――直到十年之后承认大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坎贝尔。

“多利”号克隆飓风

研究人员知道它必将成为大明星,给它起名多利,同名女歌手不仅名声显赫,而且有着脯,这是研究人员对多利的另一个期望。和多利同期出生的还有另外7个兄弟,可是从来没有人听说过它们的名字――如果它们还有名字的话――谁让它们的基因都来自胚胎细胞核呢。只有从编号6LL*中可以依稀看出它们与多利的若干关系。

次年2月,在《自然》杂志刊登论文的同时,多利被介绍给公众。多利掀起的克隆旋风,甚至比威尔穆特的预估更强大更持久,即使是《自然》杂志的最大对手,美国的《科学》杂志也不得不将多利的诞生评为年度科技进展。医药大厂、野生动物保护者和疑难杂症患者也从中看到了希望,虽然多利的成功率低到让人起疑。

核转移克隆技术仿佛空降人间,犹如重磅炸弹,激起了人们对生殖前景的担忧。既然羊只可以无性克隆,人类岂非也可以孤雌生子?伦理学的担忧固然有着前景考虑,但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些基本事实:多利既不是首只克隆羊,也不是首只克隆哺乳动物,更不是首只克隆动物。只不过以前的克隆技术都从胚胎细胞中获取细胞核,而如今改为取之不尽的体细胞,公众不免有了孙悟空拔毛化身的紧张。这种紧张开始蔓延,以致于在1997年底,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禁止人类克隆。这是一个糟糕草率的科学决议,但在政治上完全顺理成章。

当科学家忙于验证,公众们热衷激辩之时,多利则在苏格兰的室内羊圈中接受膜拜。女王般的(事实上,多利的确曾当选苏格兰反君主主义者心中最受欢迎的女王)生活固然尊贵,却没有自由。所幸的是,两岁时,它与一只威尔士山羊喜结连理,新郎名叫戴维,不多久爱情结晶邦尼出世,次年再产三子。多利终于不负期望,以行动证明了名字的正确性。

这两年是多利最幸福的年份,它以常规的婚配回应人们对克隆动物的忧心。科学家们也有了大进展,小鼠、山羊、猪相继克隆成功,甚至连克隆小鼠的克隆也出世了。核转移克隆技术沿着乐观主义所设定的路线高歌猛进。2001年成功克隆了濒危的印度野牛,可惜在产后感染中死去;对其他野牛的克隆尝试也有所收获;甚至有人以死亡肉类样本的细胞核成功克隆出欧洲盘羊。

接下来的两年,克隆技术持续成为科技记者的追逐热点。疯狂科学家和组织相继宣布克隆人计划,引起国际政治界的激烈反弹,法国和德国甚至建议联合国签署禁止繁殖性克隆的条约(后被放弃)。5年多过去了,不知克隆宝宝是否已经上幼儿园了?

政治的吸引力显然不如多利,2001年度最让人牵肠挂肚的是多利的关节炎,对于正处于青年期的多利来说,患上典型的老年疾病,这可不是好迹象。人们对多利早衰的担心终于在分子生物学上有了明证,多利的染色体端粒比正常绵羊短20%,而端粒和细胞寿命密切相关。后来,另一项老年性疾病“进行性肺炎”开始袭击多利,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痛苦,研究所决定对多利实施安乐死。这是2003年,多利享年6岁,是正常绵羊寿命的一半。同年,PPL公司也陷入困境。

反思与重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多利和PPL的衰退,是对克隆技术的沉重打击,但好消息仍然不断。同年,克隆马、鹿和骡出生,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表示,克隆动物的肉、奶是安全的。在汹涌澎湃的克隆浪潮中,人们似乎有些迷失了方向,成体动物的克隆仍然是最吸引眼球的领域,太多的精力被花费在此。

无形中,科学家们自己圈就了核转移克隆技术的伦理困境。体细胞克隆虽然规避了胚胎供核的伦理问题,但科学家们却误入歧途,将过多精力花费在繁殖动物成体(很遗憾,这里面有不少的功利因素)。多利所掀起的轩然大波清楚地说明,成体动物克隆正是人们最大的忧心所在。

缅怀多利的低落情绪,很快被对克隆技术的反思所取代。再三克隆动物成体所形成的伦理学困境;早衰、非完美复制、低成功率的技术短板;以及大量花费之后显现的黯淡前景……让很多人丧失了对核转移克隆技术的耐心,转而关注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技术吸取教训,从一开始就避免制造动物成体,这不仅减少了早衰和成功率的问题,而且免除了人造生命的困惑。但这个免除又带来了另外的悖论,人为地阻断胚胎发育成为生命的机会,把可能发展为人的胚胎硬生生拆成若干份显然也不够人道。

干细胞技术规避了上述难题,2007年,科学家成功地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不需要卵细胞、不需要核转移、不需要胚胎、不制造成体。虽然仍不断有克隆成果问世,但干细胞技术似乎更有前途,甚至连威尔穆特也改弦易辙,他宣布放弃核转移克隆技术,转向成体干细胞领域。不考虑其中的感情因素,很可能他是对的。最起码,两种技术的互相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篇(2)

论文关键词:生物技术;伦理问题;思考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深远。而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议题。如何合理的应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和社会,是众多学者和科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生物技术的发展至今已经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生命现象极其复杂,目前仍有许多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在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组织工程等研究和实际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成果。

(一)克隆技术。克隆原意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克隆技术首先用于动物,动物克隆就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由动物细胞产生的遗传形状相同的动物个体。克隆羊多莉是首例克隆成功的动物。动物克隆为我们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妙及人类的自我认识展现了全新的视野。

(二)胚胎干细胞。干细胞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分为三大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之所以全能,是指它可以分化成人体全部细胞类型,进而构建心、肝、肾、肺等多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全能干细胞再进一步分裂、分化中又形成了各种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是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三)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这种生物为原料,加工出来的食品都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在欧美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资料表明,在欧洲,玉米钻心虫每年要毁坏4000万吨玉米,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但是如果把分离出来的抗钻心虫基因植入玉米中去,就可培育出抗虫害的玉米,这种玉米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克隆人的争议。从“多莉”羊的克隆成功,待几年来其他克隆动物的尝试,克隆技术正不断发展。目前科学界把对人体的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科学界和伦理界对治疗性克隆普遍支持。但生殖性克隆,即克隆完整的人则遭到很大的抵制。克隆人给伦理道德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与义务观。

(二)胚盘干细胞研究中的生命伦理问题。由于胚盘干细胞的制备是离不开人类卵子、胚盘以及克隆技术的,而卵子与胚盘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宗教界被视为是生命的起源,与活着的婴儿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在许多国家是被严格禁止的。坚持认为可以用人类胚胎做实验的人认为:1、早期胚胎仅是一团细胞,尚难称其为人的一条生命,从胚泡内细胞培养成人的胚胎干细胞,并没有杀死细胞,只是改变细胞的命运;2、培养胚盘干细胞是用于治疗现在还无法治愈的组织坏死性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完全是合乎人类伦理道德。

(三)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对转基因食品发展有两种态度:支持者极力宣传其带给人类充足的粮食和新型抗病虫策略;反对者则强调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神武,会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基因表达调控是个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人类对基因的活动实施了解还不够透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中组后的结果。1993年英国的一份报告列出了一些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应用的来努力方面的主要担忧:1、人类基因转入食品动物,如将人类基因因子与凝血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入绵羊中;2、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通常食用的动物中,这可能触怒犹太人和穆斯林,列入将猪的基因转入绵羊;3、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素食者的特别关注。

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存在的伦理问题对策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发人深思。为了促进生物技术的和谐发展,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科学预言,21世纪是生物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普及大众伦理学知识尤为重要,设置伦理学咨询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伦理学知识,增强大众的伦理学意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伦理水平。同时,我们还应改变传统伦理观念,发展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总体上,生命伦理学应和国际生命伦理学保持一致,但又要保持中国的特色。另外,培养生命伦理专业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局面。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任道重远,生命伦理学人才匮乏问题需要解决,设置生命伦理学专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势在必行,特别应注重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

篇(3)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 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 的。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 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 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 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 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篇(4)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要转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信任学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论文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课堂;自主探究;课外科技活动

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无疑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教育是人的基础教育,在小学的各课程中,科学这一课程学习的知识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科学的知识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自然客观规律,是最直接的,最真实的。“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向往。而科学课恰恰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场所。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形成科学志趣,养成探究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展自主探究学习呢?下面结合听课情况,就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仁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传统的科学课程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易于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探究、去发现:例如,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20世纪70年代咱们国家从德国进口了两台火车机头,准备仿制。于是拆了一台做研究,正值夏季,研究之后怎么也装不上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又提出:到了夏天自行车胎打足气,停放在阳光下时间长了就会爆胎,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实践者和发现者。于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面前积极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做了用热水把瘪乒乓球给鼓起来的实验;有的学生做了钢球通过小孔的实验;有的做了热气球飞起来的实验,证明了气体、固体也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同时有理有据地觎释了以上两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创新

三、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篇(5)

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然生殖状态亲子关系的剖析,对

照性分析如何认定人工辅助生殖的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关键词】辅助生殖;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79—05

生殖即为生养繁殖后代,是生物繁殖进化的首要

条件,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前者由母体

直接产生后代,后者则由两性细胞(和卵子)结合

而成。人类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人类一直是按照这/!/

种传统自然的生殖方式进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①然

而,一方面,在人类自身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育症却一

直困扰着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庭。另一方面,由于

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一部分人的生育能力也在

不断下降。有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有10%的夫妇有

不育症”、“当今男性中的平均含量只相当于

20世纪初的50%”。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平均每10对

夫妇中就有1对不能正常生育,而其中25%~30%的患

者无法通过传统的医疗手段治愈。这些都为人t辅助

生殖技术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质上是把生物基因工程用于

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和异体孕育等,从而取代了、

输卵管授精、自体子宫孕育的自然生殖过程的一部分

或全部。应该说.该技术不仅能给予不育者生理上的

补偿,而且能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所以它给不育患

者带来了福音.为人类福祉的增进提供了无限广阔的

前景。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生命科学越是向前发展,

伴随的生命社会关系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

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同其他许多现代科学技术一样。

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

量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②

在这众多问题之中.笔者就不同类型的辅助生殖

技术所产生子女,探讨其在法律上如何认定亲子关系。

一 自然生殖状态下亲子关系的解构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亲子关系,又称为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指父母

和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里的亲,指的是父母,子

指的是子女。亲子关系是最近的直系血亲关系,是家庭

关系的核心。

亲子关系的种类,是研究亲子制度首先要解决的

一个重要问题,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很大差别。我国

现行婚姻法中,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

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它基于子女出生这一自

然事实而发生的父母子女关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

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除了父母子女一方死亡外,不能人

为解除。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也只能因父母将子女送

养而消灭。这种父母子女关系依据父母是否有婚姻关

系而分为婚生父母子女关系和非婚生父母子女关系。

另一类是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即指本无该种血

亲应具有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认其与自然血亲具

[作者简介]施烧玲(1973一),女,汉族,大学学历,助理审判员, rel:13862102255;e-mail:fy_shixia ng1@sina.corn

① 冯建妹:《生殖技术法律问题研究》;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8卷,第63页。

② :tin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__年,第177页。

· 280 ·

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亲子关系,所以这是一种人

为设定而法律加以确认的亲子关系。这种父母子女关

系包括养父母子女关系和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

关系。此类亲子关系基于法律拟制而产生.也可以依

法因收养解除或继父母与生父母离婚以及相互抚养关

系的变化而消灭。

(二)父母与亲生子女

虽然以上论述多种父母子女关系,但在现实生活

中,绝大多数的亲子关系属于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的

关系。关于父母、子女的含义,《德国民法典》中做出了

明确的定义。其第1591条和1592条规定:“子女的母

亲是子女所由之出生的女子”,“子女的父亲是(1)在子

女出生时已与该子女的母亲结婚的人;(2)已认可父亲

身份的人;(3)其父亲身份依法为法院确认的人。”①

(三)亲子关系的推定

亲子身份的确立是亲子间权利义务发生的前提

母亲与子女的亲子关系是明显的.可以根据子女出生的

事实加确定,不必经过法律手续;而父子关系的确定则

相对复杂。由于存在生物性父亲与社会性父亲不相符的

事实,就需要对父子关系加以确定。婚姻的目的是在于

确定社会性父亲。对于生物性父亲的确定倒属其次。

基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认可在婚姻关系

存续期间所生育的子女为婚生子女,但具体规定上有

细节性的差异。日本采取婚生子女推定制度。婚生子

女的推定要具备以下要件:首先。母亲是具有妻子身份

的人;其次,必须在婚姻期间怀胎。日本民法第772条

第2款规定:“自婚姻成立之日起200天后或自婚姻解

除或撤销之ft起300日内所生子女。推定为婚姻中怀

胎的子女”。② 非婚生子女采取认领和准正制度。其与

母亲的关系,可以通过分娩的事实来确定。而父亲则必

须通过认领来确定。在美国,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父母

双方所生的子女在出生时即取得婚生子女的身份。父

母离婚或丈夫在子女出生前死亡的。如果子女在婚姻

终止后的合理期间内出生(通常为10个月或300天).

并不影响子女的婚生身份。我国法律中对婚生子女的

确认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辅助生殖技术的种类

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人t授精、体外

受精和胚胎移植以及其他的辅助生殖衍生技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3卷(第4期)

(一)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将丈夫或供者的

注入到女性生殖道内,包括阴道内、宫颈内、宫腔内、输

卵管内等,以帮助不孕不育夫妇获得妊娠的一种助孕

方法。③

按照的来源,人t授精的种类分为夫精人工

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

ination of husband,aih),顾名思义,即是使用丈夫的

对妻子进行授精使之受孕,故又称为同源人工授

精、同质人工授精或配偶问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donor,aid)就是使用捐赠者

的对妇女进行授精使之受孕的方法,也被称为异

源人工授精、异质人工授精或非配偶间人工授精。

(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

ivf—et技术是指从女性体内取出卵子,在器皿内

培养后,加入经技术处理的,待卵子受精后,继续

培养,到形成早期胚胎时,再转移至女性子宫内着床,

发展成胎儿直至分娩的技术。由于在体外的器皿中受

精,很像用试管做化学实验,所以人们形象地把这种方

法生下的孩子称为“试管婴儿”,又因该技术费用高昂,

“试管婴儿”被昵称为“黄金宝宝”。但事实上.这种称谓

不太恰当,因为“in vitro”在拉丁语中是玻璃碟中的意

思, 因此ivf的意思指卵子和不是在试管中结

合,胎儿的全部生长过程亦并非置于试管内。

ivf—et技术因涉及卵子、乃至胚胎移植入的

子宫的提供者各有不同,情况非常复杂。下面以图示之

(见图1)。

(三)其他的辅助生殖衍生技术

其他的辅助生殖衍生技术的类型有多种,在此重

点介绍有典型意义的代孕技术和核移植(克隆)术。

1.代孕(surragate):代孕是指妻子以外的第三方

女性以非自然生殖方式为他人孕育、分娩子女的行为。

根据精予、卵子的不同来源,代孕可分为以下三种情

况:一是由匿名的捐赠人提供、卵子,第三人代为

受孕,称为“捐胚代孕”;二是由委托夫妻提供、卵

子,第三人代为受孕,称为“完全代孕”;三是委托丈夫

提供,第三人提供卵子并代为怀孕,称为“局部代

孕” ④

① 郑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② 王竹青、魏小莉:《亲属法比较研究》,巾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__年,第1版,第127页。

③ 王心如、周作民:《生殖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__年第1版,第259页

④ 、谢建平《代孕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科技与法律》2oo1年第3期,第42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4期)

2.核移植与克隆技术:克隆(cloning)也称为核移

植(nuclear transfer),是指将成年供体细胞的核移入去

核的卵母或受精卵中获得一个克隆的胚胎。如果这个

胚胎被移入受体的子宫获得了后代,这一过程被称为

生殖性克隆(reproductive cloning);如果这个胚胎经过

培养获得了胚胎于细胞,具有分化为所有组织和器官

的能力,可以用来进行组织和器官移植治疗。这个过程

则被称为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①

三、辅助生殖的亲子关系认定

如前所述.自然生殖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的确认,或

者考虑自然血亲的基因关系,或者依据有无法律确认。

辅助生殖子女身份的认定依据则有别于前,那么,如何

确认其法律地位呢?

(一)同质人工授女的法律地位

同质人一1二授精不仅技术操作简单,且在法律层面

上不涉及供精、供卵的问题,即无第三方参与的纠纷。

aih与自然生殖的惟一区别是促成精卵的结合的方式

不同,前者是以人工的方式提取后注射入官腔,后

者则是。从基因学角度来说.aih的子女的生物学

父亲、母亲与其社会学父亲、母亲都是吻合的。基于此,

该技术在法律上的问题较为单一。但随着冷冻技

术的成熟,aih适用的情形开始变得复杂。下面笔者就

不同情形分类论之。

: ≥⋯子宫

丈夫的

丈夫以

子的精

图1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檀(ivf—et)中、卵子、胚胎关系图

i.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均明确同意进行aih

技术方式生育的子女与该夫妻间形成亲子关系,由接

受该辅助生殖的夫妻承担法律责任,已形成共识。但

在aih技术中的同意以何种形式可以获得法定的效

力?许多国家的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同意的形式可分

为明示和默示两种。明示可以为书面或者口头。默示

则是以行为的方式作为同意意思的表达。在aih技术

中困使用的是夫精,所以在婚姻存续期间内的操作需

要丈夫的配合,在笔者看来,无论何种形式的同意下进

· 281 ·

行的aih均视为具有法律效力。

2.婚姻存续期间,原夫妻双方同意进行aih,后

因某种原因,丈夫不再继续同意进行,但妻子仍坚持原

意时,该如何认定和处理?丈夫能否撤销曾做出的同

意?如果可以,何种形式最为恰当?这些问题目前尚未

得到法学界的关注。作者认为应分阶段考虑,其一,当

aih的操作过程已全部完成,并且妻子已成功受孕,从

保护母体和胎儿的角度考虑.丈夫是不能撤销原有的

同意。其二,夫妻双方虽有意向进行aih技术,但尚未

实施;或刚处于aih准备阶段(如已采集了,但未

受精),或实施完人工授精的全部步骤,但未能受孕等,

丈夫可以撤销曾做出的同意。此时撤销的形式应以书

面为佳。 通知的对象除妻子以外,还包括拟行人工授精

的医疗单位和技术人员。

3.婚姻存续期间,妻子未经丈夫同意,使用欺骗的

手段而采取人lt授精方式而生育子女的。绝大部分学

者认为无论丈夫是否知情.考虑自然血亲的因素,aih

生育的子女仍然是该夫妻的亲生子女。当然也有少部

分人从男性生育权的角度呼吁,认为对未经自己同意

生育的子女.丈夫可以对亲子关系予以否认,从而不承

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此观点略显偏颇。

4.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均明确同意进行vih

技术而达成协议,但由于医疗单位的过失而误用第三

人的进行了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是否为亲生子女?

从保障子女利益的角度出发,仍应认定为该夫妻的亲

生子女,即亲子关系存在。但和医疗单位之间的纠纷,

可通过诉讼或非诉的形式向医疗单位提出民事赔偿。

5.丈夫死亡后出生的aih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认

定?例如,丈夫死亡前怀孕,死亡后分娩的子女以及丈

夫死亡后.妻子根据生前意愿利用丈夫的冷冻受

孕而出生的子女,在基因学上,该子女系亲生子女。但

是,这种子女是否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的婚生

子女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呢?这种棘手问题特别体现

在继承上.现行法律找不到这种子女有继承权的依据。

②各国继承法一般均规定继承开始于被继承人死亡之

时,而继承人则应是继承开始时就存在的人。

(二)异质人工授女的法律地位

aid与aih最本质的区别就是aid中使用的是

第三人的,而非夫精。故其带来的法律伦理问题较

为复杂。子女的生物学上父亲与法律父亲不能重合,自

然会引起父子关系的确认问题。

参照自然生殖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的确认,aid子

① 王心如、周作民:《生殖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__年第1版,第307页。

② 冯建妹:《生殖技术法律问题研究》,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8卷。第63页。

母 靴甜

于\ \ /一卵孕子f /予以 / / 均

· 282 -

女的法律地位如何认定上,观点有分歧。一是将aid

子女视为生母及生母之夫的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

的法律地位;二是认定aid子女是生母之夫的养子

女,适用有关收养法的法律规定;三是认定为生母之夫

的继子女;四是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子女,不能比照任何

现有其他子女类型,应由法律做出特别规定。① 第一

种观点是是从当事人实施aid子女生育的目的出发

确定作为婚生子女最符合aid子女出生的本意 和其

他观点相比理由更为充足。

司法实践中,对aid子女的地位的确定也是一个

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国外,早期英美判例曾认为aid

子女为生母的非婚子女。至1948年1月美国纽约州

最高法院对斯坦德案件的判决中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1972年,美国《统一亲子法》规定:“在aid情形下,丈

夫必须书面承诺并要求经夫妻双方签字,法律将丈夫

和胎儿的自然父亲同样对待,aid的供精者不视为胎

儿的自然父亲。”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凡人工授精生育

的婴儿,生育婴儿的母亲及其丈夫为该婴儿的父母

在我国,婚姻法对此无明确规定。1991年4月8日,河

北省廊坊市三河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诉讼。原

告王zz(女)和被告杨__(男)经人介绍于1987年12

月登记结婚,婚后一年多未育,就诊被确认为无精症。

双方协商后,王__于1989年2月实行异质人工授精

手术,同年11月生下一女,取名杨×。后夫妻双方因生

活琐事多次发生纠纷致感情恶化。1990年4月王__诉

至法院,要求与杨__离婚。双方对小孩的抚养权产生

了争议。由于法律上明文规定,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对异质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产生意见分歧。

最后。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问题请示了河北省高

级人民法院,而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则请示了最高人

民法院。1991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夫妻

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复

函》中指出:“经研究,我们认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应视为夫妻

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

《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总的来说,目前一致的观点是aid子女的生物学

父亲与aid子女无法律上亲子关系,而aid子女生母

之夫依据其所为的同意的意思表示.与aid子女形成

法律上的父子关系

(三)‘‘试管婴儿”法律地位的确认

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中所生子女法律地位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4期)

的确认与人工授精的子女法律认定相比要远远复杂。

在aih和aid中,子女法律地位的确立主要需解决

“谁是父亲”的问题。而ivf—et技术情形复杂,因既可

能涉及供精,又可能涉及供卵(图1所示),所以“谁是

父亲.谁是母亲”的问题都要回答。

第一,丈夫的(夫精)和妻子的卵子(妻卵)在

体外受精后,胚胎移植入妻子的子宫。这种情形和aih

技术,甚至自然生殖在基因学的角度上来说是一致的,

只是操作的方式不同而已。婴儿遗传学上父母与法律

上的父母是相吻合的。

第二,捐献人的(供精)与妻卵的体外受精的

情形和aid相似,其子女的法律地位的认定可借鉴

aid技术中的探讨。

第三.在夫妻双方同意的前提下.使用捐献人的卵

子(供卵)和夫精结合或者是供卵和供精的结合时,情

形更为复杂。此时生物学母亲和分娩母亲发生分离。如

何认定其亲子关系?我们理应基于采行ivf技术的初

衷对父母子女关系的定位。也就是说,无论或卵子

的来源,采行ivf技术的妻子(分娩母亲)及其丈夫就

是该试管婴儿的母亲和父亲。

(四)代孕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

不同情形的代孕产生了基因学母亲、分娩母亲和

法律母亲相分离的现象,从而在社会伦理、法律以及医

学等方面展开对代孕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激烈争辩。

各国关于代孕的立法及判例不尽相同。我国的《人

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3条就明确规定:任何医

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比照一

些西方国家的法律,瑞典、荷兰、法国和德国则允许代

孕母亲.美国是由所在州决定,各州判例均不相同。其

中最著名的是新泽西州“baby m”案。1985年2月,威

廉姆·斯特恩(william sterm)先生与玛丽·怀特(marry

beth whitehead)夫人签署了一份生育合同。由于

斯特恩妻子伊丽莎白身患疾病,不能生育,通过“纽约

不孕症中心”的介绍,他们找到怀特夫人,她自愿为斯

特恩怀孕并生产。拟定的方法是人工授精:采集斯特恩

的,并给怀特夫人植入, 怀孕生产后再将孩子移交

给斯特恩夫妇。怀特夫人愿意放弃母亲权利。合同指

定斯特恩夫人为惟一监护人—— 如果斯特恩先生死亡

的话。斯特恩先生在收到孩子后将付10 000美元给怀

特夫人。在另一份合同中,斯特恩先生同时将付7 500

美元给“纽约不孕症中心”。1985年2月6日,斯特恩

与怀特夫人签署了生育合同。随后,中心协助将斯

( 许莉:《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载于《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法学论丛)》,1999年第4期,第33 34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3卷(第4期)

特恩先生的植入怀特夫人体内,并使其成功怀孕。

婴儿米莉萨于1986年3月27日出生。但怀特夫人拒

绝按合同条款将孩子交给斯特恩夫妇,并将孩子带到

另~州隐居,斯特恩夫妇在3个月后找到了孩子。他们

向法院控告怀特希德非法占有自己的女儿。新泽西州

联邦法院法官哈维索科认为双方签订的生育合同有

效,应该执行并且按子女最佳利益的原则,将婴儿米莉

萨判给了斯特恩夫妇。

2o01年英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允许非商业性

有遗传关系的代母。①20__年3月11日,加拿大的参

议院批准了辅人类生殖法(ahra),其规定6种

被禁止的做法.其中最后一条为商业的代孕妇合同以

及、卵子和胚胎的售卖。

目前有4种确定代孕子女身份理论。(1)基因说。

此说依据基因关系认为提供卵子者为生物学上真正的

母亲,法律不能曲解自然的事实而为不同的认定。(2)

分娩说。罗马法中“谁分娩,谁为母亲”(mater semper

terra ist),即由分娩事实决定代母为代孕子女的母亲。

(3)契约说(或称为“人工生殖目的说”)。认为根据代

孕契约,双方在从事此种辅助生殖的过程以前.已经同

意由代孕委托人成为婴儿的父母,法律应当尊重当事

人的自治决定。(4)子女最佳利益说。此说将辅助生殖

子女身份的认定视为类似一般离婚时对子女监护权归

属的争执,由该子女的最佳利益决定。上海复旦大学

硕士研究生的和博士研究生谢建平.在向社会科

学院研究所主办的上海市生命法学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 283 ·

中主张以“契约说”与“子女最佳利益说”有益成分相结

合的“有条件契约说”作为认定原则。

但笔者则同意第三种观点。因为满足不育者生育

愿望是辅助生殖存在的伦理基础,也即是代孕的出发

点和目的。传统的身份认定方式均无法实现这一要求,

然而以代孕契约为基础的“契约说”恰恰反映了辅助生

殖的宗旨。简而言之,如若代孕行为实现合法化,为保

障代孕行为顺利完成。也只有实行“契约说”,维护代孕

委托者的初衷和起码的利益.否则想实施代孕行为的

人因害怕亲子关系的认定的不确定而裹足不前。

正如某些医生所说:“代孕技术的难点不是在技术

层面.而是有待法律的完备。”代孕作为一项新的生物

技术,冲击着人们旧有的生育观念。对此,简单予以拒

绝、排斥是不可取的,法律对此不能无动于衷,只有发

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作用,才能使代孕技术真正地造福

人类。

(五)克隆技术下的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

1996年“多利”羊的诞生预示着克隆技术的脚步

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虽然2oo3年组织雷尔教派

的女科学家声称已克隆出人,但无法考证。目前各国立

法对生殖性克隆在人类的实施大多采取禁止的态度,

如澳大利亚《禁止克隆人法案(20__年)》第二部分第1

节中规定:“故意克隆人类胚胎即犯此罪:最高量刑15

年”。因考虑克隆技术下的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问题无

篇(6)

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方卫华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篇(7)

创造生命,这个早先被认为是造物主的工作,如今正被某些生物学前沿的人所掌控。克莱格・文特尔就是利用重新组合基因片段,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例“人造生命”的科学家。

5月20日,文特尔联合同事汉密尔顿施密斯一起,了文特尔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个名为“辛西亚”

(synthia)的细胞。辛西亚的名字,就是合成体的音译,因此它和希腊神话里的月亮女神辛西娅(cynthia)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文特尔仅仅是个科学家,而非宙斯。

这个人造细胞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意义,是因为它的基因组完全按照科学家的意愿,通过电脑的软件设计编写而成。“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电脑为父母的生命形式!”他在新闻会上表示。

文特尔还自豪地称,基因片段里含有4个“水印”字符,以标示该基因并非天然,而是由人造而成。

“至于水印的解读工作,就留给那些爱好较真的遗传学书呆子吧!”文特尔无疑受到了电脑软件防伪技术的启示。

据透露,这四个水印中,有两个分别是文特尔和施密斯的名字。

意义不同的“新生命”

“辛西亚”所引起的恐慌和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的时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虽然辛西亚和多莉都是人类创造的新生命,标志着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但意义却迥然不同。

古代西方的自然发生说认为,许多小生物是由自然界偶然产生的,比如苍蝇、蛆、蚊子,乃至老鼠,都是某些环境下的自然产物。

比如生活在16到17世纪的比利时化学家、思想家赫尔蒙特曾指出,把糠和破旧布片塞进瓶子里,丢弃在床底下、角落里,瓶子里就会生出老鼠来。

这种观点被18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所否定。他通过葡萄酒变酸的研究,找到了与动物、植物并存的另一大类生命形式――微生物,微生物是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原生动物的统称。

微生物理论也支持了这样的事实,即任何生命形式都有其之所以产生的母体,所谓龙生龙,风生凤,“遗传”一词也因此而来。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相继创立了细胞学说,解开了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结构之谜。

细胞是生命和非生命物质的分界线。文特尔创造的“辛西亚”,也正是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细胞体,具备最基本的生命要素。

然而,细胞学说并没有穷尽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当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时,人们才惊异地发现,存在于各种细胞之中核心的机密,原来是组成俗称“染色体”的基因组。一组组基因长链,又是由4种碱基对交错扭结而成……

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物种之所以区别,根本就在于基因组的不同,而基因组的不同则在于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次序不同。所以有人认为,DNA是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最原始“密码”。

可以说,在生物的DNA长链被人为“操作”之前,任何新的生物都不为“新”,因为所有生命形式中的基因从来没有被删除、涂改或拼接过。

杂交水稻、混血儿、杂毛狗,各种物种相同的生物之间,都可以通过遗传定律实现后代的改良或者退化,而它们的后代也都是自然的产物,而非“新的生命形式”。

篡改上帝密码

如果说细胞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那么基因则是决定生命形式的基本单元。20世纪90年代,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多个国家发起并组织了一项声势浩大的科学工程,即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HGP试图破解人类基因组密码,解开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在解读生物基因组密码的同时,基因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大显身手。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就是其典型的应用。

1996年诞生的克隆羊多莉,是基因技术令某些人激动却让另外某些人恐慌的事件。

从母体羊乳腺中取下一个细胞,抽出其中的染色体,即基因组;同时取出另外一只母羊的卵细胞,并抽出其中的内核,留下空卵壳,之后,将前面的染色体放人后者的卵壳中,从而得到一个克隆意义上的“受精卵”,将其放入第三个母羊的子宫里,就得到了克隆羊多莉,它是第一个母体羊的克隆体。

多莉的特殊意义不在于科学家对其基因组的操作,而在于哺乳动物通过体细胞无性生殖的史无前例。因此,多莉也不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生命形式,而仅仅是已有生命的“翻版”、“复制”。

转基因技术是对上帝密码的第一次干预。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试图利用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基因碎片,插入特定生物的基因长链之中,从而这种生物就获得了某种神奇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是从传统的杂交方法中难以获得的。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生物诞生,它是一种具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烟草,被转入了抗虫能力的基因片段。

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基因生物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因为人类打乱了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固有的界限,在基因层igA:对生命“动了手术”。

棉花可以携带制造抗虫蛋白质的基因、玉米可以携带马铃薯制造淀粉的基因、猫可以携带水母制造荧光蛋白的基因、小鼠可以携带番茄的颜色基因……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这种“手术”仅仅是小尺度上的缝缝补补,至少把持了上帝造物的最后底线――功能基因片段的完整性。或者说这些功能基因片段都是从生命体里抽离出来的,而非人为组合。

和转基因技术完全不同,创造辛西亚的过程是对功能基因的重新编写。

如果说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碎布片缝制衣服的话,那么创造辛西亚的技术则类比于织布。织成什么样的功能、尺度、花纹、质地,完全取决于织布者的手艺和喜好。

因此,文特尔所做的事情,是造物完成之后,自然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人造生命”,其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

科学怪兽?科学先驱?

对于文特尔的举动,支持者和反对者参半。

支持者赞扬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在掀起一场科学的革命。而反对者则对此类科学实践充满质疑,将文特尔等人视为科学怪兽。

自从哥白尼、牛顿伊始,近代科学以强大的攻势洗劫了人类的思维。

在经典物理学看来,宇宙万物的运作不需要上帝辛苦的“当值”,上帝只需要在创世纪时期,给予第一推动就万事大吉了。尼采更是癫狂地宣称,“上帝已死!”因此西方科学传统下日渐清晰的人类生活世界里,上帝是缺席的。

生物学领域亦是如此。在现代生物学家看来,生命也不过就是一堆DNA长链而已。上帝在编好生命密码之后,也同样选择了“隐退”。

在此情况下,“科学怪兽们”的活动才没有边界。

然而,辛西亚带给人类的问题,不仅在于人类能否扮演上帝的角色,还

在于越来越接近生命本质的“现代技术”,到底会为人类造就多大的福祉,导致多大的风险。

文特尔说,“辛西亚体内所有的功能基因,都可以通过电脑编程设计完成。”这意味着,辛西亚究竟是人类忠实而友好的仆人还是具有侵略性且致命的敌人,都掌控在“基因编码科学家”的手中。

然而,文特尔或许高估了当前生物技术的能力,也高估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水平。

DNA决定生命形式的简单公式,似乎太过乐观。因为,很多科学家已经发现,拥有怎样的功能并不一定表达怎样的性能;而有些貌似无用的垃圾基因,往往有大用。

进一步讲,既然辛西亚的DNA序列由电脑编程而来,那么就不能完全排除编程受到黑客攻击的风险。“生命黑客”将成为合成生物学最大的恐惧。

当类似SARS的病毒悄然袭来的时候,人类所能做的,或许只有向上帝祈祷,祈祷其早日归来。

I-LJMB机械手

功能&奇趣:i-LIMB机械手是一个可以通过无线蓝牙技术进行操控的新型仿生手,其采用了脉冲调制技术,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机械手的抓握力。可以让使用者拿起重物或细小的东西,以及对抓握手法进行个性化调整来配合自身需要。i-LIMB以铝制底盘为基础,可以拥有提起90公斤物品的能力。

制造商:苏格兰Touch Bionics公司

售价:新品未定价

小编点评: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这款机械手诸如系鞋带这样复杂而细致的动作都可以完成,对手臂残疾的人来说绝对是个不错的东西。

宝马儿童车

功能&奇趣:这是由宝马公司专门为儿童设计生产的新款脚助力儿童车。它延续了宝马公司汽车设计团队的风格,4条由软橡胶制成的宽大车轮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稳定性,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儿童的作用。这款儿童车虽没有油门,但提供了慢速与快速两种行驶速度切换。更加提高了其安全性能。

制造商:德国BMW公司

售价:约780元人民币

小编点评:恐怕全世界再也没有比它更便宜的宝马了。

双头风扇

功能&奇趣:这款风扇除了可以往房间里吹风外,由于它的双风扇设计,还可以让房间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其内置的离子发生器还能够净化空气,使空气持久清新,比传统风扇更为有益健康。风力为三挡调节,可提供15~20平米房间的空气流通。不仅仅是炎炎夏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也一样可以派上用场。开启暖风时,它可将热量均匀吹送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提高了室内温度,还降低了供暖费用。

售价:99.95欧元

小编点评:双头风扇的设计已足以令人惊奇,再加上冷暖功能,小编已经准备掏银子买一台了。

索尼NEX-5

功能&奇趣:索尼NEX-5配备了1420万像素APS HD CMOS感光元件,取消了传统单反相机的五棱镜以及取景器,实现轻量,精巧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机身设计紧凑,最薄处仅为24,2mm。在如此小巧的机身上,索尼还为其装配了3.0寸92万像素的液晶屏,并可向上80度向下45度进行翻转。NEX-5具有扫描全景、手持夜景,笑脸快门、高清视频、高速连拍,HDR、DRO等众多功能。并且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它还具有一个独家杀手锏

3D摄影功能。

制造商:日本SONY公司

售价:新品未定价

小编点评:有了全球最小最轻的可换头DC,那单反是不是可以淘汰了?

音乐胎教腰带

功能&奇趣:这款音乐胎教腰带,有四个喇叭,内置立体声扬声器,分别接在孕妇的肚子四周,还可以利用3.5mm耳机,让妈妈分享宝宝听的音乐。至于音乐播放的载体,iPod或是MP3播放器均可,这款胎教腰带除了可以让孕妇腹中的胎儿听到动听的音乐,还可以为孕妇的大肚子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护。

制造商:美国NUVO公司

售价:130美元

小编点评:胎儿在母体中能够感受孕妇情绪、言行的感化。对于繁多的胎教方法,音乐无疑是最重要的沟通渠道,给予适当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婴幼儿的成长。

Min-Torch

功能&奇趣:这款迷你手电筒,长度仅为52毫米。内置锂电池,采用USB充电的方式,插上电脑就可以充电,充电10分钟可正常使用150分钟以上。其采用0.5瓦LED灯泡,照射距离可达50米。同时,它不仅仅是一个照明工具,还可以配置原装三星闪存作为U盘使用。

制造商:香港KuOrange公司

售价:约40元人民币

小编点评:采用USB充电方式,既环保又方便,无论居家,户外运动和应急事件,它都是一个不错的伴侣。

饿瘦了的电池

功能&奇趣:设计师为我们设计了一款体型可变化的充电电池,用更加直观的胖与瘦来表示充电电池的电量变化;当它被充满电时,它会丰满而匀称,跟正常电池无异。但随着电量的消耗,电池中部会逐渐干瘪,慢慢变瘦。看着日渐消瘦的电池,每个人都会清晰地意识到,它们很饿,需要充电了。从而让你更好地把握电池电量以及充电时间。设计师:Mac Funami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