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ui设计论文

ui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20: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ui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ui设计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恒流源,检测,PID控制

 

0 引言

在断路器可靠性试验设备中,试验电源的稳定、精确是保证测试可靠的基础。否则,无论是在断路器出厂试验还是型式试验,都会因为测试电源的波动使校验后的产品存在着合格品被判为不合格,而不合格品被判为合格的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恒流源制作是利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稳压源的特性制作的参数稳流器、串联反馈调整型稳流电源、开关稳流源等等,但往往存在着输出电流范围小、稳流精度不高、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输出纹波大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1的恒流源控制系统,能实现快速、高精度、灵活、多功能的控制要求,在断路器可靠性试验中提供了稳定、精确的试验电源。

1主电路的组成

主电路是由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升流变压器,电流检测反馈电路,输入控制和显示等几部分电路构成的检测,以上各个模块都是由AT89C51来控制的。其总体构架如图1:

图1系统结构框图

1.1 电压电流调节电路

电压调节模块主要由变压器和DS1267数字电位器构成,单个DS1267可调精度最大可达16位,可知单次最小变化量为1/512,对于220V电压来说基本可以认为是线性关系,符合恒流源的电压调节精度。电流调节模块主要由TDA2030芯片和大功率晶体管2SA1302、2SC3281组成的。其中2SA1302与2SC3281组成推挽功率放大结构,为了增加输出电流,采用了两路相同结构的并联电路,其电路图如下:

图2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图2中,当输入电压信号时,由于IN4001两个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很小,且R2的阻值较小,可以认为2SA1302管基极电位的变化与2SC3281管基极电位的变化近似相等,两个基极的电位随输入电压uin产生相同的变化。当处于输入信号的正半周,且uin逐渐增大时,2SA1302管基极电流随之增大,发射极电流也必然增大,负载电阻(即升流变压器)RL上得到正方向的电流;当uin减小并减小到一定数值时2SC3281管截止。因此输入信号的正半周主要是2SA1302管发射极驱动负载。同样道理,负半周期主要是2SC3281管发射极驱动负载免费论文下载。

1.2升流变压器

本试验要求产生0~100A的大电流,考虑到本电流源用于断路器在线检测,断路器触点接触电阻是15mΩ,这样在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应该为:P =I2R=1002×0.015=150W。负载消耗功率150W,考虑变压器效率及功率裕度,我们选用升流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500VA。

铁芯面积S与升流变压器功率P满足下面经验公式:ln(S)=0.498×ln(P)+0.22。带入功率P=500VA,可算出铁心截面积S=53.144Cm2。根据计算结果检测,取S=54Cm2选用硅钢片中间舌尺寸a=60,叠厚尺寸b=90。

根据铁心截面积S和铁心的磁通密度B,初级线圈的每伏圈数N可由下式确定:

ln(N)=―0.494×ln(P)-0.317×ln(B)+6.439采用质量优良的硅钢片,铁心B值取11000高斯,计算得到每伏匝数N=0.831。初级电压取220V,初级匝数N1=220×0.831=183。次级电压取7V,次级匝数N2=7×0.831=6。

初、次级匝数以及次级最大电流100A,次级电流:I1=I2×N2/N1=3.4A。根据经验,每安培电流分配0.3mm2导线截面积。这样初级导线截面积为:1.02mm2,初级导线可选用15×32mm2扁铜线。次级导线截面积为:30mm2,次级导线可选用60×22mm2扁铜板。

1.3电流检测反馈电路控制显示模块

电流检测反馈模块由电流互感器、精密绝对值电路、有源低通滤波器以及A/D转换芯片构成。根据输出电流,我们选择DHKYZ-500型号电流互感器作为电流采样传感器,该传感器满量程电流为500A,满量程次极输出电流为100mA,为了满足A/D转换器输入量程(0~5V)的要求。A/D转换需要直流信号,因此需对交流信号进行调理,本设计所用的精密整流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主要由两个双运算放大器TL062和相关元器件组成。电路的输入电压Ui为电流互感器感应输出的电流。

图3精密整流电路

如图3,当ui>0时,Dl导通,D2反向阻断,可以算出u11=-ui/2,u12=-u11=ui/2>0;当ui<0时,Dl反向阻断检测,D2导通,对于第一个运算放大器TL062,可得u11=-ui/3。从而可以算得u12=-ui/2>0。即可得,u21=-2u12,最后可得uo=-u21=2 u12,所以输出全波整流波形。

由于精密整流电路输出的信号是脉动直流信号,不能直接作为AD采样的输入信号,因此还必须先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交流分量,取出直流分量,再给A/D转换器输入。

1.4控制显示模块

目前工业控制中的LED显示驱动电路普遍采用一种定时或中断控制方式,这种方式要占据CPU一部分时间,而且动态显示往往具有亮度不够,闪烁等特点,而静态显示又有硬件电路复杂等缺陷。本系统的键盘显示采用OD-DM12864液晶显示,其可直接与微机串行口相连,完全解决了LED显示的诸多不足免费论文下载。用户只需对位和控制寄存器编程,就可选择译码方式、显示亮度、关闭等功能。

2控制算法及程序设计思路

2.1 控制算法选择

恒流源元件检测过程是一个多参数相互耦合的时变非线性系统,影响电流检测的精度因素很多,并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即使通过一些手段简化系统后建立了对象的简单数学模型,控制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由于电流随元件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要求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高检测,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因此,权衡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我们采用PID实现实时控制。

2.2 程序设计思路

根据系统需要在此采用了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按照硬件功能模块将程序分解成模块,然后定义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对接口定义。主程序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主程序程序流程图

3 实验调试

本实验输入交流220V,输出端为直流15V左右的直流电压。实验记录了以下电流测试值,如表1。

表1恒流源电流测试值(单位:A)

 

电流设置

电流互感器

钳表测量

误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

20.2

30.1

40.3

50.3

60.0

70.2

80.4

90.3

10.2

20.1

30.7

40.2

50.8

60.2

70.4

80.6

90.4

0.0/10.0=0%

0.2/20.0=1%

0.1/30.0=0.33%

0.3/40.0=0.75%

0.3/50.0=0.6%

0.0/60.0=0%

0.2/70.0=0.29%

篇(2)

关键词:SIP通信 医院SIP系统 医院无线通信 语音呼叫

中图分类号:TN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142-01

1 引言

SI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可以用UDP或TCP作为其传输协议。与H.323不同的是: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SIP规则资源定位语言描述,这样易于实现和调试,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和扩展性好。由于SIP仅作于初始化呼叫,而不是传输媒体数据,因而造成的附加传输代价也不大。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或其他超文本链路中,用户只需要用鼠标一点即可发送出一个呼叫。与H.323相比,SIP还有建立呼叫快,支持传送电话号码的特点。本文基于SIP,面向医疗语音应用环境,设计实现了一套VOIP应用系统。

2 SIP协议简述

基于SIP的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用户客户(User Agent Client)、用户服务器(User Agent Server)、服务器(Proxy Server)、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注册服务器(Register Server)、定位服务器(Location Server)等,其网络构架如图所示。

3 系统总体设计

医院SIP系统主要针对用户进行设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模块:(1)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是本终端的核心模块,也是本终端设计中唯一能同SIP协议栈进行交互的模块。主控模块便是由一个主线程和SIP协议栈所提供的各种API组成,通过和协议栈进行交互,负责处理几乎全部的事务。该模块使得SIP协议栈的操作和其他模块很好地隔离开来,极大地降低了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2)主UI模块。主UI模块是本设计的主界面,负责初始化用户界面并报告和显示当前用户状态。该模块初始化主线程和查询线程,并随时按要求传送和接收各种状态参数,将用户当前的状态展示在主界面上,呈现给用户。(3)注册模块。注册模块由两个小模块组成:注册UI模块和查询模块。其中注册UI模块由注册界面组成,负责获取用户填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主UI模块;查询模块由一个查询线程组成,其实现的功能为每隔一秒钟向主控模块发起一次询问,使得主控模块可以了解当前用户所处的状态,并根据相应状态机判断应该执行的下一步操作,最终将当前状态反馈到主UI模块,呈现给用户。

4 系统运行描述

系统客户端运行过程中,首先遵循以下工作步骤:首先终端启动并进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操作完成后根据是否登录成功进行判断;登录成功则可以选择是否进行通话,若登录不成功则保持在初始化状态,不能进行通话,等待用户注册;若登录成功则可选择是否进行通话,若要通话则创建对等实体的语音传输,通话结束后可选择退出,所有线程结束。对于主控模块来说,其利用有限状态机(FSM)进行运作,其状态转换图如图2-3所示。

通话功能的实现:通话功能只有在用户登陆成功后才能进行,在未登陆状态时,发起的通话状态会被主线程根据状态机进行判断并屏蔽掉。点击“通话”按钮,主界面将界面上的电话号码作为参数,向PJLOOP主线程发起msg_call消息,主线程根据on_call_state的消息绑定调用PJSIP协议栈的通话发起函数,此时PJSIP内置的通话线程开始运作,当收到消息后,协议栈会根据自身的状态机判断并返回给主界面对应的状态参数,由主界面进行处理并显示在主界面的左下角,呈现给用户。通话过程消息调用流程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糜正棍,王文鼎.软交换技术与协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月.

篇(3)

【关键词】座位 图书馆 资源管理 Android

1 引言

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紧张问题是每个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出于资源以及使用效率的考虑,无法做到每人一个座位,二是部分学生没有合理地使用座位,存在占座现象,致使原本有限的座位资源被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座位使用的紧张。

通过对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对于座位使用的解决方案目前有限制学生使用时间,入馆收费,以及在图书馆大厅使用终端机预定座位等解决方案,但是经过细致调查研究,以上方案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座位的使用紧张情况,但也存在着不足,例如限制时间,会使需要长时间学习的学生无法获得需要的学习时间,而终端机预定的方案,在使用高峰期的情况下,无法解决大量学生排队等候的情况,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造成浪费,因此以上已经应用的方案存在着改进空间。

近几年,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在学生中更是成为了生活必备品,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分布情况来看,Android操作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84.6%。可以说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中,Android手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Android手机平台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一款供学生使用的座位预定APP十分具有发展前景,更由于Android手机的普及,使得每一部安装了APP的Android手机都可以成为一个预定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预定座位,这样便解决了排队问题,加上服务端对订单的管理限制,可以比较合理地解决图书馆座位紧张的问题。

2 系统界面的设计思想

2.1 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理念

一款好的软件,其设计不应令人眼花缭乱,而是应该简洁易用,过渡特效自然而不累赘,所有的UI控件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功能的使用来进行,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这也是Android 4.0版本之后,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UI设计皆趋于扁平化的原因。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应用的设计,也围绕着简洁二字进行:既要显得美观,也要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使每次查询座位情况,预定座位,对自己座位的管理变得简单而轻松。

2.2 座位预定界面的设计

在使用12306预订火车票时,相信每个人都被其繁琐的下单程序困扰过,而对于一个表单来讲,提升速度,效率才是其真正的设计目标,因此,在设计预定界面时,我们采取简化录入信息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1,学生的学号在登录时就已经从服务端获取,在预定座位时,简单的填写自己需要使用座位的时间段以及需要哪个座位就可以轻松预定到座位,采取自动获取学号的方式,也避免了替代下单,一号码多个订单的情况出现,保证了一个账号只对应一个订单,以此限制一人占多座的情况出现。

在代码的实现上,我们采取多层嵌套的方式,使用LinearLayout以及Relativelayout进行嵌套,实现各UI控件的排布,同时减少图片的使用,采取绘制的方式,加快应用反应速度。

2.3 订单详情界面的设计

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较小,没有足够的物理空间,如果像PC那样显示大量的信息就会显得十分臃肿,因此在设计订单详情上,我们采取只显示重要信息的原则,只将学生能用到的重要信息显示给学生,如图2,一方面作为座位使用的凭证,另一方面也为提醒学生使用座位的有效时间,倒计时的设计使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所剩时间,当时间不足时,可到管理员处申请延时,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

由于订单的信息是从服务端获取的,因此我们采用JSON作为数据传输的格式,由于JSON具有传输速度快,冗余信息少,节省带宽,可实现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等特点,所以十分适合移动设备使用。当我们获取到服务端的订单信息时,就会将其解析为对象数据,并显示到控件上。

2.4 座位情况界面设计

在座位情况界面上,我们同样采取了只显示最重要的信息的原则,通过选择不同的阅览室,来查看阅览室座位的情况,通过座位颜色直观地显示座位是否被占用,如图3。

在实现上,采取LinearLayout,Relative layout以及Grid View嵌套使用的方式,实现座位的排布。

3 结论

一个良好的软件离不开好的设计,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款成功的软件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在这款软件的界面上的设计理念与思想,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系统以Android为开发平台,注重人性化设计,用户免费下载APP,安装后即可方便使用,解决了高校图书馆终端机造价高,维护费用高,使用的局限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 (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Theresa Neil 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纳德尔曼 (Greg Nudelman).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叶松涛(1992-),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毕蓉蓉(1983-)女,硕士学位。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篇(4)

关键词: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15-02

目前,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许多环节,例如选题、开题、过程管理、审阅评议、结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还没有被纳入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

每年我校的本科毕业生有6000余人,由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过程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学生在选导师、选题目等方面缺乏较好的公开性、公平性;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论文(设计)工作进度难以及时了解并进行控制;在成绩评定方面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文档收集整理、成绩统计分析等方面重复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等等[1]。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是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研发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节约打印纸张等办公经费,提高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方便学生上传下载和师生间共享论文资源。

为此,我们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根据数学与统计学院(简称“数统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适用于数统学院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2]。

一、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学生自命题、教学管理员审核、学生上传相关文档、数据汇总、系统设置。其中,系统分三个模块,分别是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管理员模块[3]。

1.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①教师登录系统,输入自己想要指导的课题,并申报;②教务管理员登录系统审核课题;③学生登录系统选择课题或者自命题;④学生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课题状况,并根据课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教学进程的各项任务,按时上传相应的文档。同时,教师可以在登录系统查看自己指导的学生的信息,下载学生上传的文档。⑤待学生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和上传文档后,教务管理员可对整个教务进程进行总结和整理,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线上办公的过程。

以下时序图1阐述了系统的基本流程:

2.管理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①Visual Studio 2013 IDE工具作为系统开发环境;② MVC4 (C#)作为开发语言和开发框架;③FTP工具上传部署代码;④Git版本管理工具进行版本管理;⑤Windows Server 2008 RC2作为服务器系统;⑥IIS服务器作为运行服务器;⑦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目前项目系统的开发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且已经过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测试,根据他们的建议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二、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1.多个学生选同一个课题多并发问题。在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由于某个课题比较受欢迎,可能会有比较多得学生优先考虑,但课题只有一个。这时候,如果有多个学生同时选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冲突问题,导致系统出错。图2展示了Topic(论题的表)的结构。

其中Student_UserId为学生的用户唯一标识,当学生选择某个课题的时候,属于这个课题的一行记录中的这个字段就会填上学生的标识。在多并发的问题中,如果多个学生请求选择这个课题,就会同时更新这个字段。那么,在更新的一瞬间,根据服务器处理的先后顺序,往往是最后被处理的被写上这个字段。这是因为服务器接收到多个选题请求后,会同时地执行逻辑处理。首先将相关的这一行的资源从数据库里面取出来,在逻辑处理的过程中,服务器会根据这个资源在内存中生成对应的对象或者数组,而修改数据就通过修改这个对象或者数组来实现。而最后保存操作就把这个对象或者数组再生成SQL语句更新数据库。那么根据这图2 Topic结构个流程,各个请求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SQL语句,当然是最后执行SQL的那个请求会被最终保留在字段里了,这样就是“后者先得”,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会造成后续逻辑的错误。

解决方案:

通过为Topic表加上一个16进制的字段RowVersion(见图2箭头所指)和乐观锁的方法。相应的处理逻辑改为:读取某一行的时候,也顺便把RowVersion的值读出来作为这一行的版本判断,当更新行的时候,首先判断数据库中的这一行的这个字段是否还是原来的值,如果是的话表示期间没有被修改过,那么就将RowVersion的值加1,再存进数据库;如果不等于原来的值,就表示已经被修改过,不能再执行更新,而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乐观锁保证了对某行记录进行更新操作时,会对这一行加锁,若有另外的进程需要操作同一行,必须等前面的进程操作完成。这就保证了数据不会有冲突,解决“后者先得”的这个问题[4]。

2.师生用户体验优化问题。系统对用户体验做出了比较多的优化,总结为如下几点:①采用当前较为新的HTML5 UI作为界面元素,无论是界面风格、字体还是图标设计看上去都令人舒服。②系统的大部分操作都使用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处理的技术,通过弹出层来进行各种操作,不需要刷新页面就能看到修改后的效果,让用户感觉方便和友好[5]。

3.桌上电脑和移动端同时兼容的问题。为了同时兼容桌上个人电脑端和移动端,能让教师或者学生出门在外或者不在电脑旁都能登录系统完成自己需要的操作,本系统实现了PC和移动端的兼容。系统的页面可以根据屏幕的宽度来调节相应的样式。本文只讨论了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案,借此与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开发者分享,项目中其他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不再一一列出,敬请批评和指正。

三、总结

毕业论文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看,只有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学士学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毕业论文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能言传身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扎实的研究作风,并且可以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继续学习的良好思维品质。这才是大学教育中毕业论文工作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俞金梅,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41-144.

[2]李景荩呙文承等.基于MVC框架的系统重构方法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2):63-66.

[3]王玉.基于ASP的应用型院校毕业论文评分系统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5):75-77.

篇(5)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评估

 

《物理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探究性教学,因此新课改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实验。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评估”环节。致使实验不够完善且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实评估就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更严密的角度反思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探究要素。下面以“探究实验”为例谈一下实验教学中“评估”的作用:

一、评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有不同的实验方案。由于实验仪器精确度不同或实验方法不同导致实验误差也不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评估实验方案,比较每一种方案的优劣,使实验方案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探究“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学生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典型的有如下三种: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m2-m1)/V。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将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V;③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m2-m1)/V。

方案三:①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同时测出倒出盐水的体积V;③求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上述三个实验方案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是不同的,方案一中向量筒中倒盐水不可能将盐水全部倒尽,烧杯内壁要残留一些盐水,使测量的盐水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方案二中向烧杯中倒盐水不可能将盐水全部倒尽初中物理论文,量筒内壁要残留一些盐水,使测量的盐水质量偏小,密度偏小;方案三则不存在前两种方案的弊端,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二、评估操作细节,改进操作方法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有的小组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有的小组由于实验操作技能差,不能成功的完成实验。通过对实验操作细节进行评估,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成功。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各小组实验数据差异较大。此时积极引导学生评估并改进实验操作:实验时弹簧测力计不易保持匀速,运动中的弹簧测力计也不易读数。进一步引导学生改进:把弹簧测力计用手拉的那端固定在一固定处,人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下端的木板上,当拉动下端的木板运动时,上端的木块相对下端的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木块受到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而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的运动速度并没有关系,只要木块相对木板有发生相对运动,木块所受的即为滑动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论文服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也容易读数,实验误差小。

三、评估实验现象(数据),规范操作习惯

在探究实验时可能有一些意外的实验现象(数据)被学生观察到,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评估实验现象(数据),加深学生对实验规范的认识,甚至获取意外的收获,使实验得到深化。例如: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A1的示数比电流表A2的示数要大一些。于是他认为: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由于灯泡要消耗电能,所以电流在流动过程中将逐渐变小。 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可能有多种原因,如电流表使用了不同量程、电流表在接入电路之前没有调零等情况有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验现象,及时的审视我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习惯,得到真正有效的数据。

四、评估实验结论,提高归纳能力

由于学生自身学业水平的不足和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不熟练,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得到的结论, 往往具有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验结论进行评估,以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某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记录的数据,发现动力与动力臂的和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和,由此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实验数据本身没有问题,结论的数学关系也成立。但是物理意义不成立,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够直接相加。造成学生误解的原因是利用特殊的数据得出了特殊的数学关系,实验数据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性和一般性初中物理论文,试验的时候,要尽量利用一般的数据进行测量,以便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特殊的实验数据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但不能对于特殊数据依赖。

五、评估实验功能,拓展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某一实验目的,我们都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进行。如果我们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是不是同一实验可以达到多个实验目的,使实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探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实验中需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利用公式R=U/I求出电阻,最后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但根据公式P=UI,上述实验测出来的物理量也可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只不过应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测量结果不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细心的同学不知是否还发现,每次求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是不同的,且小灯泡越亮电阻值越大。这说明小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可见此实验还可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真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评估,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有着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创新实验教学,为物理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篇(6)

一、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将Web2.0的理念与技术导入企业架构体系,引领企业信息化进入2.0时代

企业2.0是技术与业务相互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靠拢的必然结果,是一个社会、商务、技术三者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快速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便成了第一要务,重量级的软件工程方法逐渐收紧了脚步,以敏捷开发为代表的轻量级软件工程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使用,.NetFramework是微软为开发企业级应用程序而创建的一个富有革命性的软件开发新平台,它有助于建立轻量级的软件架构,实现功能完善且易于扩展的框架,可以有效地加速企业应用系统开发,使得企业开发复杂的过程变得简洁容易。

二、企业应用架构分析

1.什么是架构

从架构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架构就是一套构建系统的准则。通过这套准则,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一套更简单的子系统的集合,这些子系统之间保持相互独立,并与整个系统保持一致。对于软件架构来说,就是要用一种简洁的结构来支撑整个可以发展的软件系统。

2.企业应用架构

企业应用架构是研究如何将企业的业务功能、需求,以及向外界提供的服务映射到IT(InformationTechnology)系统的一套准则。在使用这套准则构建企业级的软件系统时,除了要考虑这个系统的架构,以及其应具有的功能行为以外,还要关注整个架构的可用性、性能问题、容错能力、可重用性、安全性、扩展性、可管理维护性、可靠性等各个相关方面。

当今企业级应用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各种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繁多,寻求一种合理的架构设计方法和卓有成效的开发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使用.NetFramework3.5和VisualStudio2008可以快速、高效地设计、开发和测试企业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应用程序,帮助开发人员和开发团队快速地构建和更为完整、互联、详尽的软件解决方案,实现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高效的团队协作和突破性的用户体验。

三、NET架构设计

在分解复杂的软件系统时,使用的最多的技术之一就是分层。当用分层的思想来考虑系统时,可以将各个子系统想象成按“多层蛋糕”的形式来组织,每一层都依托在其下层之上。在这种组织方式下,上层使用了下层定义的各种服务,而下层对上层却一无所知。

当前企业应用架构已经从早期的两层逐渐演化到现在的N层体系结构,N层体系结构将复杂的企业应用程序实现为多个独立的逻辑部分,也就是多个逻辑层次。在微软的ApplicationArchitectureGuide2.0》中将一个典型的企业应用分为四个层次: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现层处理用户与软件间的交互,主要职责是向用户显示信息,并把从用户那里获取的信息解释成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上的各种动作。

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用来实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

数据访问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源的访问,数据源可以是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服务层,在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可以添加一个服务层,用来封装业务逻辑层的业务需求和功能的实现,将它们封装成简单的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为其他的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本系统的接口。

四、关键技术介绍

1.表示层实现技术

WindowsPresentationFoundation(WPF)

一直以来,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开发,从MFC到VB,从WindowsForm到WebForm,随着Flash等多媒体2D和3D界面的出现,选择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想使用一种通用的技术就能够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界面,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WPF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出现的新一代界面开发技术。WPF是微软.NETFramework3.5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套基于XML、.NETFramework、向量绘图技术的表现层开发框架。WPF支持视频、动画、2D或3D图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以及各种类型的文档,还为桌面客户端、手持设备客户端和浏览器客户端提供了通用基础,统一了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创建、显示、操作文档、媒体和用户界面的方法,大大简化了用户界面的开发工作,使应用程序具有一致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具有视觉震撼力的用户体验。

2.服务层实现技术

WCF是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Net平台下所有的与分布式系统有关的技术,例如.NetRemoting、WebServices、EnterpriseServices、MSMQ等,WCF代表了架构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在WCF框架下,开发基于SOA的分布式系统变得容易了,微软将所有与此相关的技术要素都包含在内,掌握了WCF,就相当于掌握了叩开SOA大门的钥匙。

3.业务逻辑层实现技术

WindowsWorkflowFoundation(WF)。WF是微软.NETFramework3.5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个企业级工作流开发框架和引擎,它可用于创建需要对外部实体的信号作出响应的交互式程序。

工作流是按照特定顺序执行的一系列步骤。WF可用于简单的应用场景,例如,显示基于用户输入的UI控件,也可以应用于大型企业会遇到的复杂应用场景,例如,订单处理和库存控制。WF自带一个编程模型、一个可重新承载的可自定义工作流引擎以及用于在Windows上快速生成启用工作流的应用程序的工具。F可以处理的方案包括:在业务线应用程序中启用工作流、用户界面页流、以文档为中心的工作流、人工工作流、面向服务应用程序的复合工作流、业务规则驱动的工作流、用于系统管理的工作流等。超级秘书网

4.数据访问层实现技术

篇(7)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评价;模糊数学处理法

随着多门类、多行业制造业的个性化、高技术化发展,社会对于这类企业发展所必须拥有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和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倍加重视。2003年12月国家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把这一类人才正式的界定为“高技能人才”。目前,社会上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称其为灰领阶层,处于白领和蓝领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技能人才”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的一类人才。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使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显。如何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合理、有效、客观的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这一类人才的确认、激励、考核,关乎企业和社会未来的发展。

因此,笔者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和老工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特殊性要求,采用模糊性数学处理法对高技能人才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以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1模糊性数学处理法的含义及作用

模糊性数学处理法是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在1965年创建的模糊综合处理法改进的,它是在处理模糊事物时运用数学研究的一种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方式和人的日常思维方式十分相似,在描述对象时运用程度语言,是该处理法的特点,并且经常运用到评价无法运用数字来简单表达的定性因素的实际过程里。

在高技能人才评价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而且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采用模糊性数学处理法,可以将这些模糊因素进行定量化的处理,从而增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准确地评价高技能人才。

2模糊性数学处理法的具体步骤

1)设定评价对象的范围,划分评价指标

指标可以逐级划分,即P个评价指标,u={u1,u2,……,up}。

2)设定评价对象的评语等级

等级的集合既是v={v1,v2,……,vp}。每一个等级都有一个不明确子集与之对应。

3)设定不明确关系矩阵

设定好等级子集的构造后,按照每个因素ui(i=1,2,……,p)对评价事物逐一给予量化,同时从一个因素来观察被评价事物对于拥有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Oui)给予确立,从而进一步得到所谓的模糊关系矩阵:

R= =

在这个模糊关系矩阵R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一个从因素ui来看被评价事物对于一个具有模糊等级的子集vj的隶属度。某个被评价事物通过模糊向量(ROui)=(ri1,ri2,……,rim)的刻画而突出其在某个因素ui方面的表现,而由一个指标进行实际值的刻画却多是出现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因此,就这个方面讲模糊性数学处理法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处理实际问题。

4)设定所需评价的因素的权向量

在模糊性数学处理方法中,对所需评价的因素的权向量A=(a1,a2,……,ap)进行确定。而因素ui对不确定子集{对被评事物重要的因素}的隶属度实际上是权向量 A所拥有的元素ai的本质。而为了明确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的次序,笔者有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重新确定权系数,然后在合成未开始之前对指标进行归一化。 =1,ai≥0,i=1,2,……,n

5)综合成的结果向量

任何一个被评价的事物通过合适的算子将A与被评价事物的R进行合成,然后每个被评事物的不明确的通过综合评价后得到的结果向量B。即:

A°R=(a1,a2,……,ap) =(b1,b2,……,bm)=B

其中b1有A和R第j列运算后得到的,它表示的是从整体上看被评价的事物对vj等级不明确子集的隶属程度。

6)结果分析

在评价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有些情况也会造成信息损失较多,甚至得出不正确的评价结果。因此,需要在 隶属等级的时候使用加权平均,会使多个被评的事物可以按照它们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4采用模糊数学处理法评价高技能人才的优势

4.1具有现实操作性

运用模糊数学处理法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评定,可以使被测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在评价体系中较精确地反映出来,使职业技能等级一目了然。特别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身也是立足于高技能人才的选拔为重点,因此,就要求指标体系的设定要突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本文所采用的高技能人才指标体系较为准确,设计合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4.2测评范围广泛

本指标体系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评价者,从而使评价结果存在些误差。因此,应组建由各单位专家、从事职业鉴定工作的考评人员组成专门的考核评价小组,这有利于提高考核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本评价方法可同时对不同工种的多名被测评人员进行测评。

4.3有利于实现企业与高技能人才的双赢

企业需要能够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的人才。该评价体系的运用不仅为企业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使高技能人才本身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也指明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团队协作、科技创新、导师带徒等具体指标上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我价值更好地服务与企业,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评价与建设中,不断收到“硕果”,促进 企业加大对提高人才技能的投入,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

参考文献:

[1]古毅.高技能人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9,28(2)

[2]王胜利.企业人才评价的系统性与模糊性[J].统计与决策,2007(5)

[3]朱荟.华北油田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3

[4]邱颖.“N+Y”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实践成效[J].职业,2008(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