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9: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体表标志
为了确定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与人体表面之间的关系,常用体表标志的辨认。在人的活体的体表身上可以观察触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标志),肌的轮廓(即肌性标志)。血管的搏动(即血管标志)和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主要在临床应用治疗和针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标记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功能解剖学的动态性
随着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体表标志也不是永远不变。功能解剖学最大的特点研究对象以人为活体,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必须体会体表标志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
2学好功能解剖学对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应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上,主要为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多种功能康复疗法为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常用的药物疗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的传统康复治疗等等,都是病、伤残患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恢复伤患者和残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学习、工作和社会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帮助他们改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生活主流。在临床上主要以运动和神经系统功能解剖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对今后康复临床治疗工作非常重要。故学好功能解剖学知识是为康复治疗师开展一系列康复治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学有效教学途径
功能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学习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触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如何有效的教会学生在不同体型、不同姿势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进行观察和触摸,而且进行快速的体表定位,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主要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要将老师本人或学生作为活体的重点,因为在临床上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的目的是治疗疾病,学生将来接触的对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常见的体表标志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摸到自己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相互触摸,并且告诉学生位置一定要准确。例如髌骨(即骨性标志)位于膝关节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髌骨完全可以摸到;还有肱骨内侧髁、肱骨外侧髁及尺骨鹰嘴等。在临床上,如肩周炎和网球肘及肱骨骨折,寻找体表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还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临床的康复治疗。如有效运用讲、观察、摸、量等方法,学生最感兴趣。
3.1讲
讲是指功能解剖学理论讲授和示教。尽管功能解剖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体表触摸、度量和观察方法来描述人体形态结构,但是它是建立传统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因此,讲解时解剖学知识,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以及PPT播放、标本讲解和示教方法。特别老师在讲解重要体表标志时,老师先讲,后演示,最后结合临床的疾病;最后让学生上讲台把体表标志展示给学生们看,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必须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3.2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出自己或老师的体表标志。如指认出心尖搏动、桡动脉搏动等位置以及浅部肌肉的轮廓。因为康复专业毕业生在临床上,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物理治疗能力,作业治疗技术能力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准确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学生观察模型和标本时,必须仔细辨认肌性和骨性标志,在进行活体观察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相互比较和纠正解剖学知识。若肩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和膝关节的运动等等。故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按压和敲等触摸体表的方法来学习解剖学知识。对于康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中医的推拿针灸中重要的经络腧穴,再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的常见病。例如面瘫针刺取穴处方:人中、内关、合谷、地仓、颊车等,教会学生寻找穴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体表标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观察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并分别在老师或学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如下肢的测量,让患者或者学生摆好仰卧位,必须保持左右侧对称姿势下进行,并将双侧的结果予以对比。否则结果有误。下肢全长:下肢伸直时由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长度大腿长: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收肌结节的长度小腿长:由股骨收肌结节至内踝尖的长度其次,利用观察和触摸到体表标志进行人体测量,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比正常人体各种标准值,不仅加强学生学习功能解剖学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在临床应用简单人体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4结语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学科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学科水平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学科群”,就是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若干个关系密切、互动性强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结构的学科集合,其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科资源相互配置,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作用,而且对人才培养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基础医学院将所属学科进行合理整合,形成四大学科群:感染免疫学科群、神经生物学科群、分子生物学科群和形态学学科群。在此学科群模式下,青年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成长步伐。
二、依托学科群进行的促成才机制
(一)大科学观念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研究也逐渐从分散的个体和小规模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单一学科的研究,向以一定规模的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即由“小科学”向“大科学”发展。基于此,基础医学也更需要知识面博而精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青年教师培训均以每个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往往只局限于对本教研室所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了解和学习,对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则较为欠缺。而在建立学科群后,学科群内不同学术思想相互交融,青年教师不再仅仅局限在自己以前所教的专业范围内思考问题,而是扩大了专业内涵,拓宽了专业口径,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视角和更开阔的思路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蓝图。此外,以“大科学”的观念引导青年教师对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在打破了学科间阻隔的同时,产生的交叉学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如:感染免疫学科群在与学科的交流中培养出一批免疫、微生物与生物信息学知识兼备的青年教员,目前主要负责我校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中心实验室的工作,大大提高了为我校教研工作服务的力度。而这些青年教员也在此过程中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二)双导师督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作为研究型的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具备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成为人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导师对人才的发现和精心培养非常重要[2]。传统的培养模式多以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训练,而在科研的培训上则通常要等到该青年教师有机会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才能进行,这无疑使人才的成长进步速度大大滞后。而在基础医学学科群模式下,我们对青年教师实行教学、科研双导师制。在教学上,由教学督导专家与教学经验丰富、学员评价特别优秀的老教员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由导师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适合其教学能力提高的培养计划,重在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能进行教学研究;在科研上,由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学科群中的PI作为导师,即使尚未进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也可加入相应PI的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研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我们配套实行双考核管理制度,即对导师及青年教师两方面均进行定期考核,以促进双导师制度的落实。
(三)合作交流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在当今大科学时代,教育与科学迫切需要国内、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因此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相互交流的机会。传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培训通常是仅限于邀请与教研室相关的个别专家教授到教研室进行科研讲座,或者每年派送1-2名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也主要是科研上的深造。而在学科群模式下,集中了各教研室丰富的资源,不仅可创造更多科研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可提供更多教学培训的机会。如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所谓“请进来”即通过举办大型国内国际教学科研研讨交流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报告,为青年教员开拓视野,创造合作的空间。如我们所属的神经生物学科群和分子生物学学科群举办的核受体研讨会、海外学者报告会、解剖学科群举办的国际组织工程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让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科研的进展,以高层次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而“送出去”则是鼓励和从各方面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青年老师进入学校“苗圃工程”与“教学深造工程”。前者注重科研培训,将青年教师输送到国外先进实验室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以提升其科研能力;而后者则是到国内、外优秀大学专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及措施等。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选择先进行哪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在学科群模式下,基础医学院公派出去进行交流合作的青年教师数量为学科群成立前的两倍,许多青年教师通过这种锻炼后都感觉受益匪浅。
(四)合理评价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的自我完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因此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组织除了努力建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外,激发青年教师成才的欲望和原动力也非常重要。我们尝试在学科群模式下,用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激励其自我完善。首先,我们打破教研室的界限,而是以学科群为单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考评,这就使竞争更为激烈,促使青年教师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其次,我们尝试按岗位有侧重地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人的才能具有质的多样性和量的差异性,这决定了每个人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才能优势,那么让青年教师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展现其才华才能极大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型、充分发挥潜能。因此,我们尝试建立教学与科研两套并行的评价体系,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参与其中一种考评,如教学为主的考评体系主要以课堂学员满意率、督导专家评价、教学论文、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等作为竞争上岗、职称评审及晋升的主要依据;而以科研为主的考评体系则主要以发表SCI论著、获资助的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研成果、专利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以上合理的考评机制,既让许多青年教员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定位,也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好的选择与规划,从而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