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启发式教学论文

启发式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9: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启发式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启发式教学论文

篇(1)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2.1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2.3类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之前,均已学习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中医眼科学亦属于中医体系的一支,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推导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聚星障之风热客目的辨证论治时,从症状上来看,由于病邪为外感之邪气,故推导出该型病情较轻,以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抱轮微红为主,全身症状、舌脉同外感风热的表现;继而推导出其治法应以疏风散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4病例启发式教学

篇(2)

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该物理现象将是学生要探究学习的方向.教师可应用问题启发的方法、故事启发的方法、多媒体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管教师用哪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其启发的重心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一名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物理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时候,把青蛙放在铜制的解剖盆上,它用一把铁制的解剖刀去解剖青蛙时,发现死去的青蛙抽搐起来.伽伐尼刚开始的时候,以为生物中会存在一种特别的能量,它能在某种环境中被激发出来,伽伐尼为了证明生物中存在这种能量,就将实验环境改为木质的解析盆,依然使用铁制的解剖刀解剖死青蛙,此时伽伐尼却发现死去的青蛙不会再抽搐.经过数次实验以后,伽伐尼发现只有使用两种不同的铁器才能使死去的青蛙产生抽搐的现象.教师给学生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吗?学生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思考.学生觉得这个故事绝对不可能存在灵异现象,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生物能”这种概念,理由是如果存在生物能,不应该换了一个解剖环境以后“生物能”的现象就不存在了.死青蛙会出现抽搐现象,应该是铜和铁之间产生了一种反应,导至产生电能,因为青蛙本身是导电的,如果铜和铁之间能出现电能,那么电流通过死青蛙的躯体,它是能够产生抽搐现象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一个化学推测,学生在一边接受教师的启发,一边思考化学问题时,就会了解到这一次将要探索的化学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就要巧妙地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中的化学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化学事物.

二、对比实验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后,会对化学问题展开联想,然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推测,然而此时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学生在教师创作的情境中思考,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化学答案.他们认为将两个能量不同的铁器放在液体中会产生分子位移的现象,这就产生了电能,这个故事描述的是金属产生电能的现象,而不是动物本身存在生物能.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伽伐尼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来探索青蛙会抽搐是因为生物本身存在“生物能”,还是有别的能量作用在青蛙身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探索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否产生电能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将能理解到要证明自己的化学猜想,就要用对比实验来证明.学生经过思考,设计出以下的实验:人的身体是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放在青蛙的两端可以视为放在电解质的两端.那么可以先实验,将两种金属放在电解质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平行的放进电解质中,不让两者接触,观察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锌片的表面出现气泡了,而铜片的表面没有气泡.学生经过思索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2H???4 Zn2++H2↑,学生认为铜无法与稀硫酸产生反应.实验2:完成实验1后,让锌片和铜片接触,观察化学反应.学生看到铜片四周也开始出现气泡,学生依铜与稀硫酸不能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可以推测到铜片周围的气泡是从锌上移过来的.即铜与锌接触,锌产生的分子能量会转移到铜身上.实验3: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将电流接在锌片和铜片之间,电流表开始转动,由此可见,锌铜这两种金属若被连接,它们在电解质中就能产生电能.

三、总结数据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能够推测出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还需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教师若要让学生发现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数据.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转为电能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 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用科学数据整理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到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化学知识.

四、总结

篇(3)

1.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引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自觉掌握学科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求真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教师系统地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从其中掌握和理解多少,又有多少能为学生所用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效掌握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与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1.2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求善于提问、激发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再者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最后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启发诱导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内容更抽象,难于理解和把握。采用传统讲授方法很难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很容易丧失兴趣,选择逃避方式消极懈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启发诱导,从导入课程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2.2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创设出各种情境,让学生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导入新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相关问题情境,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联系、思考和想象,发现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同时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生物学习的热爱等。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2.3教学内容灵活化直观化

高中生物内容的抽象性决定了它难以被理解,所以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灵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内容不应死板,墨守成规,通过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灵活化,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引导学生踊跃思考。教学内容不应抽象偏离实际,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和模型再现等方式给学生以形象可感而具体的学科知识,有利于解决生物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观察探究事物的能力。

2.4实施启发式讨论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实施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强调会思考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讨论法是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线索为依据,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究讨论,以达到辨明其是非、寻求真理的目的的方法。通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

3.结语

篇(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

我们的教育已经逐渐的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间被提了出来,我们在整个的教学中间,要改变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逐渐的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不断地交流,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提倡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给小学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老师的指导点拨,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中间了解生活,在生活中间掌握知识。通过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间不断的活跃思维,大胆创新,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预期效果。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引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改的趋势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逐渐的强调老师指引,学生思考,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在指引的时候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引导,主要是对思考方法和思考的模式进行指引,让学生在掌握思维的方法之后,自主学习,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主动积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中间,我们的启发式教育,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变换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

例如:我们在教授学生数学乘法的时候,以前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在启发式的教育中间,我们的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要大家死记硬背了,尤其是在一位数的乘法运算中间,2×9中间,我们不需要去背口诀,只需要用我们的双手将左边食指弯曲,食指左边还剩1根手指,食指右边还剩8根手指,将这两个数字组合就是最后的答案,学生在掌握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就可以一次类推,应用到其他的1位数乘法中间。这种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老师在方法上面的不断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减轻了学习的压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数学,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变,老师和学生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中间,关系会更加和谐,交流障碍会越来越少,更加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与创新

小学是学生的思维是处于最活跃的阶段,老师在教学中间,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将活跃的思维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间去,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小学生对于很多的问题都比较的好奇,老师要充分的利用这种好奇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学的学习中间,让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求知。在小学的教育中间,老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数学的学习,用启发式的教育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数学学习中间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对自己的生活的帮助,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和学习信心,不断的在数学学习中间取得进步。

例如: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就身边的东西进行计算,计算出课桌的面积,文具盒的面积。甚至是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的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算出学校学生的平均身高,或者是统计学校的学生的年龄,计算出平均年龄,让他们走出书本,在现实生活中间,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知识的有用性。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之间,都是知识相互连接而成的,知识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性。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不停的将学过的知识,不断的调动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间,要不断的将新旧知识结合,在同学脑海中间建立起数学的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间,还要注意应用恰当的提问方式,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不完全依靠老师的前提下,主动的通过思维的障碍。

例如:在讲解分数能够化解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计算和举例,发现里面的规律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师可以通过点拨,到底是分子在里面起决定作用呢,还是分母起决定作用呢?在学生的不断的演算中间,当遇到思维的障碍时,老师可以再一次进行点拨,让学生试着将分母分解质因数,让学生自己去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的提示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进行点拨,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摆脱思考无路的困境,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推动小学启发式教育模式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团队协作

现在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在现在的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间,我们在将一个学习任务布置下去的时候,当学生感到任务的复杂和庞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他们就会自觉地寻找团队进行分工合作,老师则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扮演一个旁观者,通过学生自己去分配任务,协调合作,完成任务。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渐的被代替,小学的教学开始转型启发式教育这种新课改模式下。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没有强烈的师生观念,有的只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问题上的交流探讨,老师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间,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加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促进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间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双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教育教学论文,2011,10.

篇(5)

关键词:建筑力学 力学教学 教学方法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建筑力学教学目的是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一般建筑工程问题开展基本力学分析,为建筑结构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并为后续从事建筑技术工作创造必要能力。建筑力学作为土建类的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创造入门基础,但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却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建筑力学课程较为枯燥,而课程又相当难教,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建筑力学,有必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深层次的建筑力学知识。

二.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院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 优化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指一项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 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使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的零散式专业知识的拼凑,而是反映出某一职业中极其重要的专业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 因此,学生只有通过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学习广泛的知识技能,才能完成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而学生正是在全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建筑力学的教学采用以课堂板书展现,以语言解释的方式进行,以最后一次考试来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往往产生以下问题:第一,教学手段单一,信息传递量小,不利于学生在很短的课堂时间内理解要学的知识。第二,教学手段单一,推导、演算过程冗长,导致学生对建筑力学课程的畏难情结,造成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将所学内容与工程实际不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工程中的运用知之甚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还不能独立的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第四,通过复习、归纳后进行期末考试,以一两次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是一种片面的评定方法,没有反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几个重要环节。总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方式,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改革,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改革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包括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为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需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事实上,建筑力学的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一些重叠。这不仅不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精华。为此,对《建筑力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到内容够用、衔接自然,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视力学问题的分析,降低计算难度,突出工程应用。

(1)把《结构力学》中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内容提前至静力学部分。在讲授物体的受力分析时,学生们还未知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律,因此学生在画物体受力图时,有时会遗漏或多画约束反力,在掌握了几何组成规律后 ,学生们可以结合体系的组成特点画受力图,正确率明显提高。

(2)在《材料力学》中,拉(压)、弯、扭几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分析方法相同,即都为 “截面法”。故可不用传统的分章讲述,直接归纳在一个章节讲解,以便于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几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加深理解,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同样,也可将这几种变形的应力计算并入一章,因其应力公式都是根据变形的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及静力平衡关系建立的。

六.创新教学方式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对理论力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了多媒体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引入大量的动画、工程实例等,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在理论力学教学时,针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加强案例教学的内容与时间。实践证明:省略大量繁杂的理念推导过程,把时间用于案例教学上,更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真正把所学应用于工程实际。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就是问题式教学,即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回答,开展讨论,也可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自己解答。尤其是在例题和习题的讲解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出问题,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这样既能让学生的思路紧跟教师上课的进度,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七.结束语

建筑力学教学要立足现有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取项目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美花 CHEN Mei-hua职业学校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1年1期

[2]宋艳苹 虞婷婷 魏子淞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09年30期

篇(6)

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在备课组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⑴优化课堂教学,继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⑶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组织每位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根椐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完善研究课题。做到个人集体并进,分工合作人,提高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搞好中考、毕业考及高考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高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高中新教材”的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六、做好常规工作

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篇(7)

论文摘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力学》是中职校工程施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学习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中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环节、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中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中职教育文件,中职教育教学论文,中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校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工程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中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课程是中职校工程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中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而中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 抓好课程考核环节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问题,为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 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中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晓玲等.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