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8: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统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监督得不到有效合理的控制,导致统计工作产生风险我们大家都知道统计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宏观整体现象,这种宏观整体现象往往都掩盖了事物的个体本质,因此大多数公众与某些部门对它产生怀疑却无从下手去监管,另外统计部门在统计信息时,占有主动权,具有权威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风险,再有统计部门的垂直领导形式,使其工作都是“上派下行”,从而导致一些统计数据都是现有目标,再有统计,最后达到预期结果,统计工作的这种被动与尴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种从上到下无人监督,无人管理的现象所产生的后果是距离现实在越来越远,“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社会将进入颠倒是非,真假难辨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统计法的力度不够,加速统计数据的风险产生从上边统计风险产生原因我们可以看到都是由于某些政府和个人短期利益的因素,而导致统计产生巨大的风险,这种短期的效益与其产生的长期风险是远远不对称的,但是许多政府与某些单位以及个人却还是选择了这一瞬间的短期利益,这是为何?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由于违反各种会计法、经济法,最后导致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贪污腐化从而导致受到行政法律的制裁,严重者触犯刑法,最高可判无期乃至死刑和罚金。但是统计法律法规却没有这么大的力度,即使提供了虚假数据,即使受到行政处罚,也都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而已,从根本起不到惩戒、震慑和遏止作用,却反而助长了统计数据失真的力度,加速了统计风险的速度。最后形成了“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熟语。这也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针对当前我国统计工作职业道德产生的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统计工作涉及面广,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要求高,它要求相关业务人员不仅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求相关业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财务、审计、经济、统计分析等一定理论知识,并且还特别强调了统计人员应该加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修养永远是统计人员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有效地避免统计风险的基本前提,所以统计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如参加各种统计相关的考试、学习辅导班以及业务比赛活动,使他们融入当今社会潮流之中,这样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自我提升、自我风险保护意识,这也是抵制社会上统计工作不正之风最有效的措施。
(二)政府及主管领导要用正确的发展观去指导统计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统计是为政府部门服务的,这是国家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微观调控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理念指导下,统计需要减少政府的干涉,甚至消除人为干预,这样才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以各级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态度,从而合理地引导各级主管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进而正确指导统计工作,引导宽松的统计工作环境,使统计工作者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放下包袱,努力工作,为国家制定合理有效的重大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从而真实地反映国家的宏观目标,这样更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的安全、社会的和谐。
(三)加强统计数据的监督反映统计数据失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隐患,其最大原因就是统计数据缺乏像会计工作那样的监督机构,另外统计数据的公布也非常笼统化,不如财务指标那样详细,计算方法与方式也不像会计那样进行详细地披露。所以国家应该尽早地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让统计部门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如时间间隔应该缩短,披露的数据来源、方法、处理的过程等统计信息应该详细,让数据的使用者与监督者能够很好地分析数据的真实可靠程度,这样不仅增强了统计的公众监督力度,又有利于公众对统计的了解与认可,进而也让统计工作者工作起来有的放矢,避免了其左右为难的工作情绪,更避免了统计工作的重大隐患风险的存在。
(四)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统计规章制度目前国家对会计、经济等各种法律法规都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与调整,此种方式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反映,如偷税漏税逐步减少,行贿受贿、大吃大喝公款的现象极度收敛,这样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与好评。那么如果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大力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对那些原来不合理、不完善、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删除或者合理的更新,并加以完善和必要的补充,如加大对政府与部门人为反方向干扰统计工作的监督与惩罚,加大胁迫统计工作者编制虚假数据而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统计工作者在此过程中给予抵制而受到的奖励制度和听之任之、同流合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等等规定。这样统计工作者才能坚定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使自己勇敢地面对不法分子坚持真理,永不胆怯。因为谁也不能拿自己的一生和终身的家产去赌注,迫使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这是杜绝统计工作职业道德风险,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最有效的措施。
三、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股指期货,HS300,GARCH模型,TARCH模型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为了满足管理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诞生之初,是为了满足在金融产品收益波动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投资者进行有效避险的需要。自从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价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上市伊始就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短短几十年内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拥有股指期货市场和交易所,甚至亚洲的其他新兴国家。本文主要通过对股票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GARCH模型和时间序列说明波动率的变动TARCH模型,为克服GARCH模型的不足,还将引入TGARCH和E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1.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简介
HS300股指期货于2005年4月8日正式,由沪深两市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以综合反映沪深A股市场整体表现论文的格式。根据中国证监会(证监函[2010]74号)文件,在2010年4月1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数据的处理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8月20日HS300股指期货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8月20日HS3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来源:大智慧),作为本文分析数据。
三、实证分析
1.HS300指数日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由图1知均值0.1106,标准差0.0156,偏度-0.5652,峰度4.1630。 Jarque-Bera统计量为19.0744。由此可见,样本期内该收益率序列尺具有典型金融数据的负偏、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HS300指数日收益率起伏呈波浪状,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群性现象,表明收益率序列很有可能存在ARCH现象。
图1 HS300指数日收益率描述性统计量及柱状图
2.HS300指数日收益率的GARCH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建立模型之前必须先对HS30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选择ADF ( AugmentDickey-Fuller)检验。通过Eviews软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HS300指数日收益率ADF检验结果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2.17685
0.0000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474874
论文关键词: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协整,VAR模型
1.引言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与其相对应的原生金融工具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与投资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2010年4月16日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又翻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那么至今运行了四个月股指期货是否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对现货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会怎样,又是否会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文将选取更新的市场数据,借助VAR模型、VECM模型、协整检验、长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更全面综合的刻画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作用的大小,由此说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以期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模型与数据的选取
2.1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8月23日中国沪深300股指现货和股指期货每交易日收盘价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全面再现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中股指期货合约的产生至其发挥其功能影响市场的过程。之所以选择收盘价数据,是因为道氏理论认为收盘价是最重要的价格.这一价格反映了市场的大部分行为。又由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不具有同时性,且同一交易日会同时有若干不同的交易价格金融论文,数据不连续,本文选取最近月份的股指期货合约为代表,将不匹配的数据删除,这样可以得到一个连续的期货合约价格序列。为减小数据的波动,将指标进行对数处理。在此定义,LS为沪深300现货股指对数序列,LF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数序列,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及湘财金禾证券分析软件,经整理得共计88组数据,实证过程借助 Eviews5.0软件。
2.2 VAR(向量自回归)模型
本文运用该类模型与方法来对沪深300股票价格期货指数与沪深300股价指数两者之间整体关联性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考察。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高铁梅,2006)。 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1)
其中: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k×k维矩阵和k×d维矩阵H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是k维扰动列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以及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3. 实证分析
3.1单位根检验
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首先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的情况(Granger,1974)。本文采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简称ADF)检验方法来检验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ADF平稳性检验基于以下回归方程:
为纯粹白噪音误差项,滞后阶数的选择使得不存在序列相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ADF检验的原假设,备择假设。接受原假设意味着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即序列是非平稳的(古扎拉蒂,2005)。
对每个变量的原序列以及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特征采用ADF检验方法金融论文,可知变量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满足协整检验前提。
3.2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寻找非平衡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常见的协整方法主要有两变量的Engle-Granger检验(简称EG检验)和多变量之间的Johansen检验(简称JJ检验Johansen-Juselius)。EG检验是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通过建立OLS模型来检验其残差的平稳性,若残差是没有单位根的平稳序列,则说明原序列存在协整关系。EG检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假如当协整关系的维数增加或协整的秩大于1时,EG检验便无能为力了。JJ检验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是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出与残差矩阵相关的矩阵的特征值,根据特征值的轨迹及最大特征值进行检验,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EG检验在多变量检验方面的不足。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来检验LF和LS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根据AIC最小准则选取滞后阶数为2阶运用Eviews5.0得到结果如表1:
表1:LF和LS的协整检验结果
协整向量
Johansen(迹)统计量
原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量
临界值
P值
LF和LS
rk(∏)=0
0.23432
22.76331
12.3209**
0.0007
rk(∏)≤1
0.000812
0.069089
4.129906**
[关键词] 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区位熵;经济发展;灰色关联;结论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evance Bewteen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UN Chunyan
Abstrac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Shanxi. In this connection, the study uses a position entropy method to measure the cluster degree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degree has promoted from non-specialization to primary specialization. The study also uses a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gather of financial busin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t concludes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cluster degree is specialized or no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owth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is prominent. W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Shanxi has a primary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t facilitate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vince. A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anxi's economy depends on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province should improve intern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learn from regions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so as to fuel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with further aggregation of financial businesses.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gather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position entropy, economic growth, grey correlation,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金融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尤其以上海、北京等为代表的经济圈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形成了地区性的金融集聚区,而且金融集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也吸引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表现在研究区域的差异性,差异性体现在三方面:以全国为研究区域、以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单独城市或省份为研究区域[1]。
其中针对以单独城市或省份为研究区域,很多学者以上海、北京、重庆、苏州、山东省、辽宁省等省份或城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单独城市或省份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发达省份或城市,对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山西省则很少研究,针对这个现象,论文通过区位熵法测算了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山西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程度。
二、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
(一)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选择
金融产业集聚度是个量化的概念,而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有很多,例如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赫芬达尔指数、就业集中度、区位熵(LQ,Location Quotient)等。在此,考虑到数据的完备性,论文借鉴区位熵法来测算金融产业集聚度。即通过山西省金融产业就业比例与全国金融产业就业比例的比值来测算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LQ■=■ (1)
其中,s表示山西省,j表示金融产业;
e■表示山西省金融产业的就业人数,e■表示山西省全部产业就业人数,
e■/e■表示山西省金融产业就业比例;
E■表示全国金融产业就业人数,E表示全国全部产业总就业人数,
E■/E表示全国金融产业就业比例。
该指标主要是为了测算某地区某产业的的专业化水平,衡量的标准是测算的数值是否大于1,如果测算的数值大于1,则该地区的金融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集聚度高。
(二)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
论文选取了1997-2012年全国和山西省的就业人数样本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数据如表1和图1:
表1 山西省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表
资料来源:将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样本数据依据公式(1)计算而得
图1 山西省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图
从1997年至2012年的整体趋势来讲,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是由低集聚度发展到高集聚度。其中,最明显的转折点是2005年,在2005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第一次超过1,这说明1997-2004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发展未达到专业化程度;2005-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数值虽然超过1,但是最高值才达到1.09,说明金融产业的发展初具专业化规模。
同时,论文研究的是金融产业集聚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衡量山西省经济发展程度,论文选用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将1997年至2012年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用图表示,如图2。图2显示从1997-2012年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对比图1和图2发现,从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虽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如国民生产总值,造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山西自身的情况有关,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以能源、冶金为主,而金融业资源匮乏,造成金融业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不强,发展相对薄弱。
三、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测度测算
由于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针对这个特点,论文选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因为灰色关联法主要是对事物因素动态发展过程的量化分析,它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的接近程度[2]。其过程如下:
(1)设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为母数列,设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子数列,金融产业集聚度为Xj(t),t=1,2,…,m,国民生产总值为Xg(t),t=1,2,…,m。
(2)将母数列和子数列无量纲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处理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初值化处理和均值化处理。论文通过均值化处理,得到表2中的新数列Zj(t)和Zg(t),
(3)计算关联系数
依据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
GL(t)=■(2)
(4)计算关联度
r=■■GL(t) (3)
根据经验,ρ=0.5,关联度大于0.6,其关联性显著[3]。
针对1997-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无量纲化的数据,根据公式(2)和(3),求得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因为从2005年开始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具有初级专业化程度,故此论文在测算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时,划分了两个阶段,分别1997-2004年和2005-2012年,测算结果如表3。
表3 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当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于0.6,说明这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比较显著。从整体上分析,自1997-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均大于0.6,尤其是在1997-2004年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并未达到专业化程度的情况下,这更加说明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将1997-2004年的关联度和2005-2012年的关联度相比较,2005-2012年的关联度比1997-2004年的关联度高0.021,这说明当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提高超过1,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时,金融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算法计算了1997-2012年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了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1)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从不具有专业化程度转化为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2)无论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是否具有专业化程度,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均显著;(3)当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金融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时间、数据获取等方面的限制,论文未研究影响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将是论文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同时,通过上述研究,山西省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的良好发展,针对山西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建议改善山西省内的金融环境,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金融集聚的发展模式,推进山西省金融产业进一步集聚,从而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宏.山西省金融集聚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EB/OL]. http: // doc88. com / p - 2157718020486. html,2014-06-10
[2]刘明菲,孙君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6):8-11
[3]关高峰,董千里,白泽平.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关联性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2,31(9):245-248
[4]吴惠珊,姜鑫.山西省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1(8):71-115
【关键词】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模式
由于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闻名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且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传统增长模式的矛盾暴露得格外突出。当前,广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广东要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韩国经历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到现在1.5万美元的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在整个东亚地区,韩国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比较成功的案例,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展示了广东转型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广东自主创新能力与韩国的比较
从地域面积来看,2008年韩国为9.9万平方公里,广东为18.0万平方公里,广东为韩国的1.82倍;从人口来看,韩国为4846万人,广东为9544万人,广东为韩国的1.97倍;从GDP来看,韩国为9470亿美元,广东为5099亿美元,韩国为广东的1.86倍;从人均GDP来看,韩国为19542美元,广东为5369美元,韩国为广东的3.64倍。可见,从地域面积和人口来看,广东远大于、多于韩国,但是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广东与韩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1961年到1973年这12年间,是韩国工业化重新起步的阶段,韩国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类似广东改革开放前期20年走过的道路。在整个东亚地区,韩国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比较成功的案例,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展示了广东未来自主创新可能的发展路径。以下是广东省和韩国主要自主创新指标的对比:
(一)广东发明专利的数量增长快,但是仍然低于韩国
2004年,在专利申请授权中,广东的发明专利申请只占全部专利的1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5%,更低于韩国的40.1%。2005年广东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和拥有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分别达到18.85%和21.50%。2008年,广东省专利授权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专利申请量共103883件,授权6203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8099件,发明专利授权7604件。PCT专利申请量3120件,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PCT申请量的53.35%。然而,广东专利授权数虽然在国内占有较高比重,但国外公司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仍然占主要比例,广东发明专利很少。
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调查显示,2006年韩国拥有的专利数己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特别是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尤其出色。该调查显示,1997年以来,韩国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普通领域专利数达到88574项,增加54%,学界专利达到4706项,增加94%。在同一时期,韩国在援引论文数量方面在亚洲的排名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06年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基准全球专利申请数目”,韩国向该组织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为5935件,比2005年增加26.6,排名超过法国和英国上升为世界第四位。2009年专利申请数为8066件。
(二)自主创新人才总量和密度与韩国差距巨大
广东的自主创新人才密度与韩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韩国是66人,广东为35人。
(三)R&D人员国际数仍低于韩国
2005年韩国仅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论文数就居世界第14位(共2.3万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广东省发表国际国内论文总数(国际论文指SCI、EI、ISTP三个系统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数之和,国内论文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D)收录的论文)、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专利数据来源于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和R&D经费(R&D经费来源于2003、200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投入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三、第二位。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出10个数与专利数最多的省市,并分析出其论文数、专利数(含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数)之和与R&D经费的比率。广东、申请专利数产出总量与2003、2004年投入的R&D经费比率为181.6,排在第6位。
(四)R&D占GDP的比率广东低于韩国
据广东省统计公报,2009年广东只有1.6%,远低于同年韩国的3.1%。广东的R&D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2006年广东企业R&D经费占总经费的80%,政府资金只占9.5%,政府资金投入比例远低于韩国的25.38%。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广东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韩国政府科研预算逐年增加,从2005年至2006年增加了14.2%,超过了同期总预算5.9%,2006年,韩国的研发总投入和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进入世界十强。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强基础科技研究及培养创造型人才,加快地方科学技术更新及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年韩国R&D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1%,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与芬兰,增长速度全球第一。2006年韩国的研发经费超过60%来自企业,20%来自科研院校,20%来自政府投入。
(五)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广东远低于韩国
2003年,广东省发明专利授权数为953件,占三类专利总数的3.3%;平均百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为25件,仅为韩国的1/38。2006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数据显示,韩国技术竞争力居世界第6位,科学竞争力居世界第12位。
广东当前正处在类似韩国1980年前后的发展阶段,广东当前仍然落后于韩国,但是,在新兴的绿色技术领域,广东与韩国的差距并不太大,关键是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太强,如果能够尽快解决自主创新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花大气力研究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广东在未来的新兴产业领域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赶超的。
二、韩国科技自主创新对广东的启示与借鉴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实践,三类创新方式在国家发展进步的各阶段是同时共存的,但三类创新方式的组合与重点却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体制机制、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等等因素的状况以及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创新方式的重点也逐步演进。韩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强调自主创新,并采取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一)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借鉴韩国经验,根据广东自主创新的现状,紧紧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通过政策引导,使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要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一些科研院所编入对口企业,使科技力量充实到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同时要鼓励联合研发与创新,完善相关机制,加强不同企业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
(二)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科技开发投入
借鉴韩国经验,要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一是降低企业的税收和各项社会负担,以逐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幅度,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资金市场,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尽快实现研发费用稍快于GDP增长。三是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大的研发机构建设。四是整合现有的科技发展资金,改进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对已经认定的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资助;要安排专项经费,鼓励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资助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与此同时,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就是要建立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探索并形成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例如创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等;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并运用它们(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
(三)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借鉴韩国经验,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企业应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此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二是建议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规范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广东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规范。四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重视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为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实行开放的用人制度,在用人范围上要突破单位、部门、区域甚至国籍的限制,面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市场。同时,还须在合同聘任的基础上,采取长期的、短期的、兼职的、临时的等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为人才投资收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曹丽燕著.韩国的科技自主创新模式[J].北京: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
[2]赫文平著.韩国自主创新典型案例分析[J].北京:中国经贸导刊,2006.
[3]李东华著.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韩国技术跨越的路径分析[J].北京: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
[4]来安方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韩国经验与中国借鉴韩国[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06.
[5]丁力著.韩国转型启示广东:培育本土企业[J].广州:广州日报,2009.
[6]朱克江著.自主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2010.
[7]方显哲著.韩国家竞争力首超日本位居第23..2010.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波动,次贷规模,脉冲响应
一、引言
2007年底,一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致使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纵观我国的金融市场,信用体制尚不健全,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经营对金融市场以至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总是呈现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波动,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毋庸置疑,这将导致信贷规模的相应变化。2009年保增长、刺激内需的政府导向,使国内信贷规模出现超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为次贷埋下了祸根。金融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经济形势逆转,市场泡沫爆破,次贷必然爆发出其潜在的信用风险,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现阶段国内关于经济波动与次级贷款的研究尚少,我国学者主要着力于经济与不良贷款的关系。鉴于次贷是不良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的分析对次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关系:一是以张淼(2002)[1]、李双(2005)[2]等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负相关,银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谢冰[3]、李麟索、彦峰(2009)[4]等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脉冲响应等方法表明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呈现一种较强的反向动态变动关系。而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性更强化了这种关系,从而导致银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李宏瑾,徐爽(2009)[5]从夏普比率出发,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不良贷款与经济波动的理论模型,通过澳大利亚的数据验证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比例的正相关关系。高鹤(2009)[6]在财政自给率与地方政府行为与不良贷款率的研究中,亦指出当地方政府行为是“强化市场型”导向时,该地区的经济波动与银行不良贷款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为了分析经济波动与次贷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本文采用银监会公布的次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进行单位根(ADF)的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在保证VAR模型稳定的基础上,对两变量进行Granger检验以确定其因果关系,最后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并由此进行理论分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经济波动影响次贷规模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余芳东、杨映霜(2002)[7]认为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是本季度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季节性因素等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进展。因而,本文选取GDP季度增长率(R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同时为了使次级贷款在时间上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金融论文,本文选取次贷增长率(RCD)作为次级贷款的变量。我国银监会自2003年以来开始对各级贷款的季度数据进行统计并定期公布,为了排除金融危机的突发性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和研究的可参考性,本文采用2004年3季度至2008年3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图1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注:主坐标轴为次贷增长率;次坐标轴GDP同比增长率
(二)实证分析过程
1、单位根(ADF)检验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计必须要求其具备平稳性,否则,根据2003年诺贝尔奖得主Granger和Newbold(1974)的理论,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估计很可能出现伪回归的结果。因此,首先对RCD与PGDP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ADF)检验
变量
ADF检验
检验类型(c,t,p)
临界值
结论
RGDP
-1.270896
(c,t,0)
-2.673459
不平稳
RCD
-2.528635
(c,t,1)
-2.681330
不平稳
DRGDP
-3.944872
(c,0,0)
-3.081002**
平稳
DRCD
-4.331050
(c,0,0)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践模式
1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资格与学科专业水平为目的,在相关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设计、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检验,也是高校教学水平的直观反映。经济学作为推动国家建设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的重要背景下,如何有效革新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增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打造优质创新人才队伍成为各大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改革的关键环节。
以经济学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双创”发展基本要求,以加强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进行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为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毕业设计内容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确保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学、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方向转变,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落地实施,打造实用型、复合型的优质创新人才队伍。
2 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选题缺乏应用价值
由于学科限制,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相关性较差,不符合教学培养目标。全球经济发展瞬息万变,部分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时效性较差,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脱节,忽略现实情况,在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方面难有建树,缺少应用价值。
2.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期间,学生面临就业、继续升学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有所下降。此外,学校缺少相应的意识教育与号召工作,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待毕业设计态度较为敷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律性,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2.3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差
本科阶段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较弱,学生对相关研究方法及运算软件的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科学研究经验,系统性实践训练较少,论文局限于理论知识,缺少实证研究作支撑,文章内容稍显单薄。创新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薄弱,论文独创性较差,创新点不足,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2.4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
教学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作用较小。未合理考虑不同学生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差异,教学指导计划过于笼统,学生个性与特点难以施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大纲不完善,缺少长远规划与适宜的管理考核目标,毕业设计教学与日常教学工作相脱节,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缺少相应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
2.5相关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教学指导模式缺乏改革创新,不满足双创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方法
3.1优化日常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校自身学科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拓宽专业口径,针对财政、经济、贸易、金融等基础专业门类,科学制定招生培养指标,有效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改善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科发展。
二是依托全国高校经济学重点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师资情况,合理制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创新课程的科学搭配,提高经济学专业教学效率。
三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日常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思维意识,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指导规范,提高经济学学生培养质量。以日常教学环节的课程论文融入为切入点,倡导将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能力考核的最终检测形式,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推动毕业设计(论文)日常指导常B化发展。
四是紧跟全球经济研究新进展与经济发展新趋势,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平衡,及时更新和修改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合理吸收管理学等关联学科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内容,促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数理统计、科技、能源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关注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加强课堂讨论分析;加大推进双语及全英教学,培养国际化经济人才。
3.2重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加强计量经济学、现代统计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SPSS、Eviews等研究工具,提高案例分析、统计模型等相关实证研究在论文中的应用比重,解决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数据支撑的突出矛盾,增强论文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推进经济学实验室、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号召,大力推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济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模拟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专业及创新活动,加大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经济学优质人才储备。
3.3加强论文选题管理
为有效解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重理论、轻应用”的尴尬情况,应以应用目标为导向,积极推动科学化选题的顺利实施。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争取将实习内容,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习情况与研究内容作为选题来源,增强选题实践性与应用价值。
一方面要增强学生选题自,在保证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专业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论文选题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选题审核小组,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后应及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审核小组从合理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严格的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退回修改,以此保证选题的科学、有效。
此外,在选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切合专业培养方向,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满足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在操作可行的基础上,尽量向毕业实习内容靠拢,保证选题具备相应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论文题目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符合当下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趋势,避免老套、陈旧的选题出现,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时效性。
3.4有效区分学生能力层次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适宜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前三年的学习表现与潜力,从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因材施教。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不能因此降低考核要求,应积极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增强其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丰富其实践训练经验。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应在毕业设计的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进一步开拓其研究思维、锻炼其科研能力,在保C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论文独创性,创造更多优秀论文,争取大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在修改完善后能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
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财政、贸易等不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指导,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5加大监管考核力度
一是规范相关政策制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标,设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小组,协助教师和本专业有关部门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监督、管理、考核等工作。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预期绩效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的检查监督、毕业设计质量的考核与评定、优秀论文的选拔等等。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检查工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安排,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计划与管理考核目标,适当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合格标准,加强教师和学院的监督约束力度,定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质量、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毕业论文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2]喻永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76-277
[3]马洪云,黄启.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4):20-25
[4]费志勇,冀宏.高校“双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66-69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加强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与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