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污染治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作者:刘广兵 刘伟京 李小路 徐明 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工业生产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工业经济仍未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纺织业等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行业产值分别排在第4,5,6,7位,4个行业工业产值占一级保护区工业总产值的25.0%。一级保护区内产值最高的前100个企业中,37%属于高污染、高消耗行业。一级保护区内有纺织企业637家,占企业总数的6.5%,但纺织行业COD排放量居各行业之首,占排放总量的37.21%。无锡市区、宜兴市和吴江市主要工业污染源均为纺织业,纺织业COD排放量分别占各地工业排放总量的29.5%,54.7%和83.1%。一级保护区工业经济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3)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一级保护区人口为207.7万人,陆域范围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600人/km2,是江苏省平均人口密度(748人/km2,2008年)的2.14倍。一级保护区内有6个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包含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人口的聚集,外来人口占一级保护区人口总数的33.6%。其中吴江市外来人口比重最大,达到45.1%,其次是无锡市区,外来人口占39.0%,2地区外来人口所占比重均在一级保护区平均水平以上,一级保护区人口及外来人口分布见图1。外来人口的大量聚集虽然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根据统计,太湖一级保护区COD排放量为17816t/a、氨氮排放量为1781t/a、总磷排放量为346t/a、总氮排放量为3424t/a。一级保护区面积占整个太湖流域的3.7%,COD、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流域总量的3.1%,2.8%,3.5%,6.0%。一级保护区工业用水66.58万t/km2(江苏省为3.44万t/km2),工业废水排放量3.13万t/km2(江苏省为2.53万t/km2),生活污水排放量6.62万t/km2(江苏省为2.71万t/km2)。可见,一级保护区污染物排放水平接近太湖流域整体水平,总磷排放强度甚至超过了整个流域;用水及排水强度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和水资源的高消耗对太湖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居民点工矿用地规模,一级保护区内凡新建工业企业(项目)必须进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区,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地方政策法规且在经过有权部门的严格审批后方可施行。一级保护区内的开发区数量及规模维持现状水平,近5年不再批准新建和扩区的开发区。新建居民点必须在城镇总体规划区内,近5年一级保护区内城镇规划区维持现状水平,不再批准新建和扩区的城镇总体规划[5]。调整工业结构(1)清理整顿重污染企业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严禁新建、改(扩)建包括纺织染整、化工、电镀、造纸、钢铁和食品(啤酒、味精)等重污染行业的项目。对区域内164家六大重污染行业企业实施提标改造,按照清洁生产二级标准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达不到排污许可证要求的一律依法关闭。区域内尚没有接管的重污染企业必须接管。按照《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要求,对产生危险废物的搬迁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制定土壤功能修复实施方案。(2)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关停、转移、转型和转化等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工作机制,坚决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提高整个区域产业资源的集约化程度[6-7]。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科技、高产出”产业,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向“三、二、一”的转变,加快形成区域内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对象配套、服务功能协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制定行业规划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以生活服务为主体的传统第三产业改造、提升、转型,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生态旅游、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国际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生产业,逐步形成一级保护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新格局,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1)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外来人口增长限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处于低端的高消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科技改造,提高技术含量,淘汰旧产品,培训提高工人技能,尽可能地减少用工人员。(2)限制一级保护区内城镇规模优化太湖一级保护区城乡布局,发展紧凑型都市圈,科学合理地限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以外不得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面积。
通过对太湖一级保护区进行调研,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一级保护区土地开发强度为17.2%,已超过苏中苏北地区,并直逼苏州市开发平均水平,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必将带来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限制城镇发展规模,并严格控制居民点工矿用地规模。(2)一级保护区产业积聚度高,企业密度是江苏省企业密度的4.2倍,且未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清理整顿重污染企业,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鼓励发展第三产业。(3)一级保护区人口密度大,是江苏省平均人口密度的2.14倍;外来人口多,占总人口的比例达33.6%,加剧了一级保护区的环境压力。必须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控制外来人口增长。
排污收费制度创新型建设思考
排污收费制度是国家环保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新《条例》的颁布实施,表明现行排污费在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已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何建设创新型排污收费制度,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排污收费工作,成为摆在广大环保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排污收费制度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创新型排污收费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确立动态的制度体系,把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调整规范排污者排污行为作为有效目标,建设科学创新的排污收费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具备与时俱进的环境管理制度,适时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满足国家经济与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以及国家总体工作的重大战略调整。(2)科学地制定和规范标准,以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和改善环境、总量减排目标。(3)建立科学准确的排污核算、效能评查体系,动态体现排污收费制度状况。(4)开展收费执法效果评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逐步消除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保障收费制度环境的严肃性和社会公正性。
二、建设创新型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
1、创新改革排污收费理论。首先应明确排污收费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延伸,征收排污费主要目标是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积极治理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必须科学把握其经济调整职能和监管职能的协调统一。从经济学理论来说,环保投入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排污收费的管理属性在本质上决定收费应呈相对下降趋势。在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中只有充分体现上述思路,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排污收费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管理作用。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相比,排污收费制度具有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管理成本更低的特点。
2、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规定
应提高对污水超标排放和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处罚力度,解决因收费标准较低,事实上造成部分违法者承担的违法责任较小的现象。《条例》对缴费主体、污染因子、法律责任规定界定等还有待补充完善。应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对部分未收费情况作出收费规定。而违反排污收费行为的罚款自由裁量权范围很大,容易造成处罚不公正等现象的出现,建议《条例》进一步明确罚款范围。此外查出应征收而未征收的情况,县级环保部门只需改正即可,而不用付出法律代价,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议应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环保资金原则上应有偿使用,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排污者进行污染治理,既能保证环保补助资金的合理支配,又提高企业治污积极性,预防截流资金,不合理支配,甚至挤占、挪用,以致发生贪污等现象,提高环保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
3、全面提高排污申报质量,加大力度落实排污许可制度
继续加强排污申报数据信息审核,加大核查和稽查工作力度,杜绝为收费而申报,而无法对污染排放总量起到控制的作用。通过排污申报,获得有关污染源的性质、数量、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动态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为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推行环保其他各项制度和措施(如排污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等)奠定基础,也对污染源信息的采集予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才能有效执行排污收费制度。
4、科学制定排污收费标准,全面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
通过排污收费,使企业污染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排污单位必须付费以补偿环境的损失。从市场理论和价值规律来考虑,排污单位支付的排污费必须能反映污染造成的边际成本。排污收费的经济刺激效果与排污收费标准密切相关。
排污收费标准不是永不变动的常数,应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不断摸索科学决策,建立适应市场机制适应治理成本的排污费征收标准。通过对各类主要污染物的治理进行成本调查,确定排污收费的费率,并兼顾地区差异,根据环境容量和管理效果及企业的承受能力逐步实施到位,实现排污收费从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的转变。要以减排量为约束性目标,实行污染总量控制、限额排放和配额交易,引入排放绩效指标,实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配置。调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排污费会计处理的规定,因超量超标而形成的排污费和罚款支出不得进入定价成本,引导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公平竞争。
5、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
一是要扩大排污费实际征收面,在继续重视废水、废气排污费征收的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的征收;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排污大户的重点监测,向社会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发挥对污染治理的舆论监督作用;三是要健全排污费征收稽查制度,坚决杜绝重复收费,堵塞在排污申报、核定、收缴过程中的征收漏洞,确保排污费及时足额征收;四是要规范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排污费专款用于污染治理。
6、治理污染优惠原则
为鼓励企业治理污染,西方发达国家对环保产业和主动治理污染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经济补偿、财政资助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优化设计中,对于主动治理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激励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梁敏.浅谈排污收费[J].才智,2009(28).
[2]毛应淮.排污收费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胡璇,栾胜基.从环境协议收费现象看排污收费政策的缺陷[J].北京大学学报,2004(4).
[4]杨金田、王金南.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5]王小龙.排污权交易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6]邓海峰.排污权及其交易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7]朱卫东.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环境导报,2005(4).
摘要:随着我国小城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成率在逐年提高,而对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管却存在缺失的问题。通过分析水污染治理设施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采用经验法对建设期监管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通过征询专家意见确定指标体系,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排序。结果表明,对建设期进行监管是必要的,同时,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使得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对象得以明确;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管理者明确建设期的重点监管对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监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322;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683(2012)02-0063-05
Supervis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in Small Towns
FANG Jun-hua,CHEN Wei,QIU Zhong-li
(Key Laborato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s Eco-Environ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rns of water pollution in small towns,the built rate of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bu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often abs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the paper developed the regulatory index system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using the empirical method,then determined the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expert advice,and finally obtained the order of the index weigh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indispensable to conduct supervis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Meanwhile,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ulatory index system provides a definite supervision object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The index weight provides guid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key supervision obje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Key words:small towns;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ies;construction period;supervision;index system
1 我国水污染治理设施现状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水污染治理设施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大大提高。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截至2010年底在654个设市城市中,已有607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2.8%。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 83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5亿m3/d,较2009年底增加处理能力约1 900万m3/d,超额完成国务院部署的“201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 500万m3/d”的目标[1]。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达
1 600个,总设计能力约3 900万m3/d。小城镇人口和经济
的快速增长带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增加,仅以建制镇建成区为例,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0 L,全国县城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22.65 L和80%的折污系数计,年污水排放量为49亿t,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程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污水处理率不足1%。可见,随着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缺失,将制约小城镇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也反过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文的进步,因此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及其监管应越来越受关注。
1.2 监管现状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国家、地方均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
早在1988年国家环保局提出了《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管理方法》(国环水字第187号),其中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设施运行情况的考核”。2001年上海市水务局为加强对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规范污水处理运行招投标市场秩序,了《上海市污水处理运行基本条件暂行规定》,并制定了《上海市污水处理运行基本条件评审暂行标准》推动污水处理运行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2003年9月,水利部和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北京合作召开了“中英水务监管机制研讨会”。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同时吸取国外水务监管经验。《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2004年8月30日颁发)中第八条要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格的检测单位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水量和污泥进行定期监测,并监督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可采用委派监管员的方式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实行监管。由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共同在2005年主办“2005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暨第七次“水业高级战略沙龙”中以水业市场化改革模式为核心,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对城市水业的特许经营与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逐渐重视。
1.3 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笔者调研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常熟市:大义污水厂、梅李污水厂、尚湖污水厂;苏州:吴中区木渎镇污水厂;重庆:涪陵污水厂),调研结果显示,现有污水处理厂监管多是针对运行期提出的,而针对建设期的监管办法很少。
1.3.1 监管体制
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不规范,就管理部门而言,政府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有归环保局管理的,有设排水事业管理局管理的,有水务部门管理的,还有城建部门管理的;同时各部门所参照的管理办法也不一致,如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监管,水利部门依据《水法》监管,有的城市市政管理部门依据本地《排水管理条例》进行监管[2]。同时,现今中国投资渠道多元化,外资、国有、民营等投资模式均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因此运作模式也出现多元化,有政府直接运作的,有委托运作的,还有大量项目以BOT形式在运作,针对多种运作模式,没有统一的监管体制和机制。
1.3.2 监管职能
当前,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监管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监管机构与运营管理公司之间存在众多的联系[3],监管主体混乱,监管目标、职能不够明确,这个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对公用事业的监管机制(无论采取何种政府监管模式,都合理地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边界)[4],加快政府部门与运营管理水污染治理设施部门的企业的职能分离,严格区分政企职责,注重让监管机构完全独立于运营企业,监督运营企业在各方面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
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各部门工作有差异,而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如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划主要是城市规划部门的职责,而因其特殊性,应同时考虑环境规划,以使其相互配合,但大多情况下,两者并未很好协调。城市规划注重市政建设及规划,如建造哪些基础设施,城市区域功能分区等;但环境规划更注重环境管理,如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方面,若这两者职能不明晰,可能造成城市规划部门不结合环境规划做城市规划,而造成许多建设项目夭折在建设准备期或建设施工期,因此应明确各单位的责任,避免各单位之间的职能混乱。
1.3.3 管网建设
现有监管体系仅对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没有明确管网的投资、建设及监管关系,这可能会成为监管体系中的一个缺口。同时,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同步,出现“重污水处理厂,轻排水管网”的现象,管网收集率低,造成进水负荷低,以致于污水处理厂建的起,但运行不起。现有监管经常出现“重运行过程,轻建设过程”的现象,前期的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则后期的运行效果很难达到。这些都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共同存在的问题。英国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划分成建设期和运行期分别进行[5],对我国构建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4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在环保决策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国外公民更多地参与到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使得建设工作往往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如加拿大公众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而我国公民的参与度很低,监管忽略了公众这一群体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针对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存在一些问题,未针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特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办法,因此对建设期进行监管指标体系研究是必要的。
2 指标体系的提出及构建
2.1 构建的目的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2]。国务院办公厅为此向各地各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管理,通知别强调“要严格把好建设期前期工作质量关”。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期工作,对建设期构建监管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针对小城镇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期,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明确监管目标,由此体现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以对其进行重点监管。监管本身不是目的,所有的努力只有当监管的结果对于设施的状态把握起到了作用,才能证明监管是正确有效的。也即是说,监管的结果应能使各方面的工作一致准确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同时提高监管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和公众利益的同步实现[8]。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指标权重以反映其对各阶段的影响程度及对监管目标的贡献值[9],从而明确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监管过程中的关键点及薄弱环节,为各部门的监管提供有效的信息,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等提供监管依据,确保监管部门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水污染治理设施各阶段的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合理的监督、管理行为。
2.2 构建的原则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针对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目前没有专门的监管方法,因此,构建建设期的监管指标体系是必要的。影响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因素是众多复杂的,需构建一个综合全面的监管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形成一套由上至下包涵目标-准则-指标的监管指标体系,与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各阶段的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环节相对应;指标体系应能有效而准确地表征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各方面,其应是建设期有效监管系统各组成要素形成的指标集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0]。
任何指标体系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组成的科学的、完整的总体,指标必须和监管目标相一致[11]。指标的设置必须重点突出,同时指标应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2.3 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
确定监管指标对建立一个经济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指标选择过程中,已有的经验和对监管对象的深入了解是很必要的[9]。本文采用收集资料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设置监管指标,通过到污水处理厂调研,通过与住建厅(局)、排水管理处、水务(利)局及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单位的专家进行座谈,针对初步设置的指标设计专家意见征询表进行专家意见征询,共征询了约100位专家的意见,对已有指标进行选取和完善。征询表内容主要包括专家对已设置指标的认可度及其认为应增设或删除的指标,以及专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以明确监管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点。通过对征询表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选择适用于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指标,剔除意义不够准确、不易简单判别的指标,同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最终明确各指标对于监管目标的重要性。通过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指标体系,见表1。
3 监管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根据建设期各阶段监管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构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监管体系时,将拟定的监管目标按照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首先将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并按照因素间相互影响及隶属函数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次如指标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最优次序的排序问题[9],从而确定建设期过程中的监管重点和薄弱环节。
3.1 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监管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监管指标体系可分为3层,监管的综合效益作为第一层,即目标层;规划的科学性、设计的合理性及施工的安全性作为第二层,即准则层;影响准则层的各因素作为第三层,即指标层。目标层U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最佳监管效果;准则层A共有3项准则,即A1、A2、A3,均与上层U
有关。指标层B共有13项指标B1~B13,B1~B5与上层A1有关,B6~B9与上层A2有关,B10~B13与上层A3有关。
3.2 指标权重计算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见表2,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见表3-表5。表中数据是通过对工程资料的分析、理论计算、专家咨询后确定的。根据层次分析法,对矩阵进行计算得到各自的解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判断矩阵U-A见表2,根据解,解λE-A矩阵(其中λmax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得最大特征根λmax=3.0536,相应的特征向量Wi=(0.1396,0.3325,0.5277),其中3个分量分别为准则层A中3个元素A1、A2、A3对于上层U的权值。根据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公式,可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l)=0.0268。当n=3时,查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则一致性比例CR=CI/RI=0.0268/0.58=0.0462,则CR=0.0462
3.3 评价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以上的解W即为某一层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通过这个权值,可以确定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重点监管对象。
① 首先,由表2分析可知,就目标层U来看,目标是综合效益最大,即达到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最优监管效果;“有效施工”的权值最大,可见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是实现对水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监管的根本目的,“合理设计”是实现手段,“科学规划”是基础。合理的设计需要有效的施工来体现,而有效施工需要合理设计做基础,此两个阶段比较,施工阶段尤显重要,因此,需要对施工阶段进行重点监管,规范政府监管模式及各责任主体行为,以达到整个建设期的最优监管效果。
② 由表3分析可知,就准则层,对规划、设计、施工3个阶段,分别有需要重点监管的指标。对应于科学规划,应重点控制选址及管网配套环节,其对于整个规划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选址既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远期发展规划,又要兼顾考虑建厂条件、地理、气候条件、城市布局、建设投资、社会影响及生态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合理布局[12];同时还应考虑到与配套管线的近、远期结合,以便于实施,相关部门对工程选址的监管应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排水管网与污水厂是否配套,可能直接影响进入污水厂的水量与水质[13]。对于污水厂建设过程中管网不配套的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应加强对污水管网建设的管理,只有使管网与污水厂的建设相一致,才能确保水污染治理设施按设计要求正常高效地工作。
③ 由表4分析可知,对应于合理设计,设计水量、水质及工艺选择作用重大。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选择在于最经济合理地解决小城镇污水的处理和利用问题,而污水量的大小、进水水质及出水标准均是选定工艺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根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污水出路及排放水体功能等因素,才能更好地选择工艺。由于小城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落后,污水处理工程规模小,其处理工艺应简单适用、管理方便,应鼓励采用适应小城镇特点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需的一次性投资大,污水处理厂常年的运行费用较高,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就尤为重要。除必要的工艺优化选择外,设计人员还应认真分析总结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充分重视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的意见,及时反馈[14]。
④ 由表5分析可知,对应于有效施工,工程监理及工程招投标作为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管。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的技术含量较高,对参与建设的施工、监理等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在施工中,要把握工程的关键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很好地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使之正常运转,给社会环境带来良好效益[15]。对于招投标,必须按照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招标文件,提出合理的限定条件。对项目基础条件、技术特性进行分析,投标考虑是否能够制定出可行的、技术含量高(指投资、运行成本、维护量少)的工程方案,考虑对投标带来的风险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只有把握对重点环节的监管,才能达到最优的监管效果。
4 结语
① 在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而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是保证污水处理厂设计质量的基础条件;正确完整的设计是保证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对建设期实行有效的监管是保证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性条件。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管,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前期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对建设期进行监管技术的研究是必要的。
② 通过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建设期监管指标体系,对于监管者明确监管目标与监管对象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可结合各地方的特点健全和完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制定一些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条例及规程,使其成为行业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促进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监管方式的规范化。
③ 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权值的大小反映各指标对于监管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对政府部门实行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权值大的指标需要监管者进行重点监管,权值小的指标的监管力度可相应弱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R].2011(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2010 Fourth Quarter Report[R].2011.(in Chinese))
[2] 卜秋平,陆少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BU Qiu-ping,LU Shao-ming.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s[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in Chinese))
[3] 孙振世,陆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及加强监管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3,(5).(SUN Zhen-shi,LU Fang.The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China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5).(in Chinese))
[4] 丁慧英,丁民.国外城市水务管理经验分析[J].中国水利,2003,(15):47-49.(DING Hui-ying,DING Min.The Analysis of Water Affair Management in Foreign Cities[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3,(15):47-49.(in Chinese))
[5] 景向上,刘旭,魏敬熙.借鉴国外经验优化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水运,2008,8(8).(JING Xiang-shang,LIU Xu,WEI Jing-xi.Learning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to Optimiz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J].China Water Transport,2008,8(8).(in Chinese))
[6] 周建亮.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政府监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7-38.(ZHOU Jian-liang.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Privatiza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M].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10:37-38.(in Chinese))
[7] 刘鸿志.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行管理[J].世界环境,2000,(1).(LIU Hong-zhi.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n Foreign Countries[J].World Environment,2000,(1).(in Chinese))
[8] 吴之丽,吴珊,吕,等.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C].2007.(WU Zhi-li,WU Shan,LV Jian,et al.The Research 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A].The 6th Asia-Pacific Minister Forum 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Affairs in Chinese Towns[C].(in Chinese))
[9] 耿雷华,卞锦宇.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GENG Lei-Hua,BIAN Jin-yu.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of R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M].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8.(in Chinese))
[10] 郭劲松,杨渊,方芳.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GUO Jin-song,YANG Yuan,FANG fang.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for Assess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China’s Western Small Town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Edition),2005,11,(2).(in Chinese))
[11] 葛晓燕,赵晴.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模糊综合评价与选优[J].洛阳大学学报,2007,22(2).(GE Xiao-yan,ZHAO prehensive Fuzzy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Small Urban Sewage Disposa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2007,22(2).(in Chinese)
[12] 周鑫根.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规划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ZHOU Xin-gen.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ewage Treatment in Small Towns[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in Chinese))
[13] 郭敬华,崔华东,贾卫利,等.小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给水排水,2006,(增刊):59-60.(GUO Jing-hua,CUI Hua-dong,JIA Wei-li,et al.The Problems of Wastewater Discharging Pipeline Systems and Solutions in Small Towns[J].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06,(Supp.):59-60.(in Chinese))
论文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原理,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意义。
1生态工程介绍
1.1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我国学者(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Yanetal1992)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主要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2.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3]。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湿地处理(WL)和地下渗滤(UG)五种主要工艺类型[4]。
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处理效果佳,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物耗、能耗低,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5]。
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介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建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7]。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但该系统占地面积大、易出现短流、温度较高时易散发臭气和孳生蚊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稳定。近年来,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侧重在两个方面[8]: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是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的完美结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
2.3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
蚯蚓生态滤池是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由滤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统等组成。系统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蚯蚓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吸收和分解,清扫滤床,防止堵塞[9]。蚯蚓粪便可以滤除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为家禽饲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被有效地转化为蚯蚓的增长及其排泄物,而蚯蚓的机体及其排泄物又可成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对象,从而进行新一轮的生态循环。3生态污水新型处理技术
如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研制成功的地下毛细渗滤系统(theundergroundcapillaryseepagesystem,UCSS)[11]。地下毛细渗滤系统(UCSS)的中心部分是地下毛细渗滤槽,它通过土壤过滤和微生物降解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土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问题,还可回收污水和营养物质(包括氮、磷和钾)用于植物生长。
活机器(livingmachine)系统是加拿大出生的海洋生物学家约翰·托德(JohnTodd)发明的,是利用太阳能以及利用由多种多样直接或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的生物组成生态系统,将水产养殖与人工湿地结合起来并封闭在温室里,以创造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过程[12],包含了沉淀、过滤、净化、吸收、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和好氧分解过程,在获得高标准水质的同时避免了自然处理系统占地大、滞留期长、寒冷气候处理效果欠佳等弊端。
结语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基本上不涉及化学能的投入和化学品的消耗。根据国情,我国的污水治理必须走生态处理技术的道路[13]。
参考文献
[1]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M],1997.
[2]孙铁珩,周启星,张凯松.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应用[J].水资源保护,2002,3:6-9.
[3]钱文敏,陆轶峰,普红平,张斌.分散生活污水的土地处理综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4):40-43.
[4]杨文涛,刘春平,文红艳.浅谈污水土地处理系统[J].土壤通报,2007,38(2):394-397.
[5]程璞,李多松,张雁秋.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4,18(6):4-10.
[6]郑洁敏,牛天新,宋亮.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概述[J].杭州农业科技,2008(2):26-28.
[7]黄梅,李小兵.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4,23(12):19-21.
[8]种云霄,胡洪营,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36-40.
[9]朱继红,宋碧玉,王启中,邹鹏,刘琳.新型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07-110.
[10]杨键,杨健,娄山杰.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态滤池[J].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1):16-19.
[11]SUNTieheng,HEYaowu,OUZiqing,etal.TreatmentofDomisticWastewaterbyanUndergrouderCapillarySeepageSystem[J].EcologicalEngineering,1998,11:111-119.
摘 要:创建了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实践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实验课程
我校自从1999年lO月成立环境学院以来,环境本科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我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一个班,共25人,此后,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个班的规模。2004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环境专业由“环境工程”改设为以一级学科命名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更加明确了宽口径办学思想,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步得到重视,结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环境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1.以宝钢为中心的生产实习基地的创建
2002年底,在教务处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开辟宝钢生产实习基地。宝钢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拥有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噪声污染控制等全方位环境工程治理设施。其先进的环境治理效应堪称全国典范,并且不收取实习费用,因而每年吸引众多学校学生前往实习。我院经过积极努力和洽谈,终于在2002年底获得了2003年暑期学生实习的机会。在上海的院校中,我校环境专业是惟一一所以宝钢为生产实习基地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院招收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按照培养计划还未进入实习时期,但此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最后一届环境专业本科生正面临实习时期,且该专业本科生的部分专业课程也是由我院老师授课。为了使该年级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基地,同时也为我院的实习积累经验,学院决定将第一次赴宝钢实习的机会提供给了该学院的本科生,由我院老师带领,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并得到机动学院的肯定和好评。此后,我院2001级和2002级学生的生产实习均得以顺利进行。在实习基地创建的过程中,从宝钢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编写了“宝钢生产实习指导书”,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完成生产实习报告。2006年,在面临宝钢只能接纳30人规模的实习任务时,我院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决定不以学生个人联系进行实习,而是多方位开辟实习基地,并形成了以水、气、固废为目标的新的实习点,包括:白龙港污水厂、竹园污水处理厂,闵行污水处理厂、闵行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宝钢电厂和吴泾电厂大气污染治理、老港垃圾填埋场等分散实习场所。
2.环境监测实习基地的创建
2004年,我院着手创建环境监测实习基地,这是我院实践教学的又一次飞跃。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环境监测课程后,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实习,这也是环境专业必须建设的任务。因此我院确立了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闵行区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辅的实习基地。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拥有一流的环境监测水平和设施,每年承担的检测任务非常之多,接纳大量高校学生,我院经过努力,上海市监测中心在安排实习名额紧张的情况下,于2005年同意分两批安排实习名额我院2003级2/3的学生(40人)。经过2周的实习,我院学生得到该中心极高的评价,在2006年的计划中将我院学生增至50人。其余学生联系到闵行区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实习,和上海市监测中心相比,尽管监测任务相对少,但完全满足20人的实习任务,实习效果反映很好。监测实习与生产实习略有不同,学生以参与监测部门的实际工作为主,并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监测实习在安排中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明确任务,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学生注重交大形象。在实习中及时向学生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在实习结束的当天进行实结。
3.PRP项目成为培养计划必修内容
在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一方面加强了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将完成PRP项目作为一项必修的实践环节,这对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院具有较好的条件,体现在,一方面我院师生比例较高,专任教师40人,每届本科生60人,同时,教师积极申报PRP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机会。从2003级学生开始,我院学生100%参加PRP论文,学生因此受益匪浅,在外推直升研究生的时候以及参加就业中,由于该项目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这也是我院对学校实践平台的成功应用。
4.积极组织参加“拜耳青年特使”活动,并连创佳绩
“成为拜耳青年环保特使”活动是由德国拜耳公司赞助,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一项由大学生参加的国际性环境保护论坛,从2003年起在我国总共举办过三届活动,参加区域由华东地区发展到全国重点省市大学,该项活动得到我校教务处的重视,并积极支持我院组织该项活动,我院也因此每年都对该项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并连续三届取得出色成绩,成为我院环境实践活动的特色项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03年我院2001级两名学生荣获第一届评选的第一和第四名,其中1名学生还代表中国赴澳大利亚参极了国际青年环境论坛。2004年,我院2002级1名学生当选特使,并参加了在北京、杭州等地举行的各项活动。2005年,我院2002级1名学生再次当选拜尔特使,并作为中国5人代表之一赴德国参加国际青年环境论坛。2006年,我院2003级两名学生再次当选特使,参加了青岛的环境夏令营活动。其中1名同学由于该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被我校破格直升研究生。
我院在环境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充分结合研究型大学办学思想,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在教学实习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不仅创建了以宝钢为中心的实习基地,还增设了环境监测教学实习环节,将PRP项目作为培养计划必修环节,并将拜耳青年特使活动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取得了优异成绩,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全面、系统,在学生的培养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建设
实验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平台之一,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环境学院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按照我院以一级学科发展本科专业的思路,结合教学投资状况,分阶段建设。从最先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发展到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实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新的培养计划开设环境基础综合实验1和2、环境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综合实验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其中,环境基础综合实验1包括:环境监测实验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实验,环境基础综合实验2包括:环境生物实验(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化工原理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包括环境化学实验、分子毒理实验和土壤环境实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实验。和过去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相比,有以下特点:
(1)明确了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建立了以环境化学、分子毒理学、土壤环境学为主体的实验内容体系,其中,分子毒理学、土壤环境学是新增设的内容,使环境科学实验内容更加完善。
(2)将环境监测实验由过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改为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实验共同构成基础综合实验1。将环境化工实验从过去的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调整为环境基础实验,与环境生物实验共同构成环境基础综合实验2的内容。环境生物实验在过去单纯的环境微生物的基础上,增设了植物方面的实验,调整后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3)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则加强了过程管理,由于实验套件数的限制,因此采用分组轮回实验的办法,由主讲教师和3名助教各自指导1~2个试验。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打分,分为考勤(10分)、预习(10分)、实验操作(40分)、实验报告(40分)。主讲教师注重巡回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每次实验之前发放上一次实验的报告,并收集邻近一次的实验报告。对于存在的公共问题集中讲解。
2.特点和效果
环境综合实验的建设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基础性表现在每门实验课程根据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开设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实验,通过实验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先进性表现两方面,一方面,在每门实验课程中都有经过最新科研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区别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实验设置的独创性实验,如水污染控制中的恒压膜过滤实验,大气污染控制中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实验,环境化学中的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光催化氧化实验、动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实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中的核酸浓度测定实验,环境监测中的总磷测定实验,环境化工原理中的仿真实验等。另一方面,每门实验中都含有先进的仪器使用,如环境化学实验中的原子荧光、测汞仪,环境监测中的仪器分析实验,固体废弃物中的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等。
实验的开放性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均向进行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开放(主要包括PRP项目和本科毕业论文),使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加深对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开发。另外,开课对象不仅面向环境学院的本科生,同时还面向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环境保护能力调查;环境保护能力评估;环境保护能力培育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困扰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难题,环境的边界日益扩张,并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和监控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是进行环境保护的直接主体,也是发现污染与生态问题,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行善后处理的直接主体。因此,着重培育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
一、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理论框架
目前对地方政府评价标准往往是容易识别,可被测量的指标,例如经济发展和本地区的GDP指数。根据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情况,反而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看得见的GDP而不惜牺牲看不见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因此,完善政绩考评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评价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制定更适合本区域环境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最终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概念界定
地方政府能力,指的是地方政府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具备的能力,指的是地方政府所具备的资金、技术人员、技术设施等实力。环境保护能力,指的是一个主体本身所具备的达到保护环境目标所应当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生态恢复与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环境执政能力以及处理突发性紧急环境事件的能力。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是指地方各级政府以运用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赋予的公共权力,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职能为手段,以实现保护环境为目的,所应当具备的各种适应环境需要[3,]。
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一、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能力。生态恢复能力与污染治理能力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体现在对本地区的环境资源状况的认知能力和本地区恢复生态及治理污染方面的设施设备,技术条件和运营能力。第二、环境保护执政能力。政府的环境保护执政能力主要由环境综合决策能力、环境行政执行能力、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危机应急能力等方面。第三、环境管理支撑能力。环境管理支撑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下列几项:(1)上级部门及本级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的资金投入水平;(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设备配置;(3)地方政府人才素质与队伍建设能力,(4)地方政府信息获取能力。(5)地方政府促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能力。
3、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第一、以现有的环境保护能力为基础。评估一个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需要立足于该地方政府现有的环境保护能力,包括其在生态恢复方面与污染治理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地方政府所现有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控制一个地区环境和谐的能力第二,以有效运用国家权力为重点。地方政府部门本身是通过正确运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调动各个下级职能部门,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并且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 以后续的资金与信息化水平为补充。地方政府部门实现环境保护能力培育需要保持资金投入,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以及公众参与程度和获取信息的途径等等。
4、构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估体系是一个重大但又十分复杂的难题。建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选取评估指标,并根据评估指标予以评估。首先应当使用正确的评估指标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评估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才能够对该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能力进行客观的评定。其次要明确评估主体最后要有效运用评估结果将这个评估结果有效运用到地方政府能力培养方面,防止评估流于形式。
二、地区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1、培育和增强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能力
首先,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其次,应当提高环境综合决策能力体现在成立综合性的决策机构、 以法律和财政保障综合决策机构的地位和能力、建立综合决策机构的运作机制建议,提高环境行政执政能力上。
2、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章体系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出台正式实施,地方政府的规章也应当适时制定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培养环保意识,这一条应当在《教育法》和《教育条例》中予以规定。而对于支持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这一说,自然要在《保险法》中加上配套的事实细则。而对于公益诉讼中就社会组织就企业污染环境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而环保部门行政违法,故意拖延的行为应当在行政法中加一案由。
3、 提升湘西地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管理能力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以稍高于银行部门同期贷款利率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多元化主体做好环境保护项目,也可以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鼓励无污染型企业进驻本区域。
其次,应当加强地区政府部门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有效对接。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加强训练,有针对性地处理本区域内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环境难题。
最后,地方县级政府可以在县级政府形成一个本地区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该数据库建立环境业务管理系统,逐渐在本区域内建设市县级的环境信息网站,将此类信息公布在网上,便于利害群众查询,也便于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信息调取和分享。
结语
由于中国法学界对于地方政府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的评估与培育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研究限定在省级政府以下的地方各级政府,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价模型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培育方法是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能力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和改善的全新尝试。这种尝试如果能够得到肯定,就可以适用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环境保护能力评估和改善,避免现在各省市对于政府环境保护能力的盲目投资与建设,使得投资与花费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磊,杨太保,王艺霖.兰州市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5).13-15
[2]郝桂玉.环境保护中的道德行为[J].安徽农业科学.2007(16).35-37
[3]赵细康,石宝雅.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珠江经济.2007(12)23-26
[4]齐志端.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12-1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环境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in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o provide its quality and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initiated. Training the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er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is fundamental objective in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and thinks about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反映了高校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目前我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倡导构建新型职教体系,本科院校将转而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对环境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环境专业教师,有必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职业化本科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其质量和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学有所用,成功就业,更好地满足环保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实践教学中应很好地践行这一朴素而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通过动手来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强化教学的效果,理论教学一定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当二者分离,通常就会没有效率。实践、实践、再实践,把要学习的内容付诸应用,反复练习,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1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1.1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形式
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环境专业的实践能力可分为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1)课程实验(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主要是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环境监测方面的动手能力。
(2)综合性实验在明确实验的设计要求和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的主动性,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开发实验项目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参观了解环保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的企业、固废处置和利用的企业、环境监测单位和环保设计营运单位等,主要是使学生对行业和专业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产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企业,到不同的专业岗位上去,亲身感受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学习岗位工作的技能,例如在水污染治理企业,学生分别到化验室、中控室和设备管理等部门,学习各岗位的管理守则和操作规程,协助进行常规项目的实验操作,观摩工艺运行管理并参与工艺运行分析,观摩学习设备维护管理等,切实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和运行管理的能力;毕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上岗培训和实习,是就职前的岗前培训,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关键环节,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4)课程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保设备课程设计等,是配合相应主干专业课程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相关政策,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等,是巩固学生所学课程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5)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训练,由专业导师指导,由专业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答辩、考核,是对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1.2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环境专业知识集自然、技术、工程、社会多学科于一体,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环境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就是通过系统而有效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才干。
2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1)观念上不重视。受长期偏重课堂教学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认识上仍轻视实践教学,仍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验证,是加强对课堂教授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式。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能达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学做合一”中“做”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2)针对性、实用性不足。在充分结合环保行业、环保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还做得不够。环境专业的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不加区别,不结合行业发展,面面俱到,就会失去针对性,浅尝辄止,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学生没深入下去学好,达不到要求,而学生学习的很多内容又用不上,实用性不足,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无形的损失。
(3)没有调动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大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常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步骤开展实验和设计,以验证课堂所学知识为主,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4)实践教学条件、方式和方法的不足。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资源紧张,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凸显。另外,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综合性设计实验偏少,过于强调模仿和验证,结合实际课题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5)考核、评估方法的不足。在考核、评估中传统的试题考试方式不再胜任,对于学生实验、实习、设计各实践环节,需要构建切实可行、规范的考评形式,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3 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讨
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环境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争取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探索:
(1)改进、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环保行业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和充实课程内容,增加反映环保行业最新发展的实践内容,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了解企业对环保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反馈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知识和技能缺陷的信息,及时调整、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高校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和偏好,实践教学往往是建立在统一模式基础上的,不能很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偏好,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尝试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对环保专业学生进行分类,选择其擅长的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分组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3)采用项目引导法、问题探讨法。以科研项目、科研课题为引导,使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参与项目、课题科研,培养专业技能、才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一定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4)组织环境科学协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实践。环境科学协会是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实践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环境科学协会这一属于学生自己的团体中,学生具有充分的主动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环境监测实践,对水体、大气、噪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可以进行环保工程方案设计实践,如对校园雨污水的收集、处理进行规划、设计,或对特定行业的污染物治理进行考察和研究思考,也可以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专业知识面,培养专业才干。
(5)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涵。将创新实践、专业技能竞赛、行业资质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等多种形式引入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涵,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6)改进实践教学评估形式。通过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对实践教学一定要研究出新的考核方式,可以借鉴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行业公认的专业技能考试、测评,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评。
4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的问题。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应根据教改要求,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环保行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波.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