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0:19: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专业知识为主、外语水平提高为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外语能力,是摆在应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学课程作为起源于国外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文件中提出教育教学论文,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小论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上应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广泛应用性。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和应用经管类专业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因而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种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求较高,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学界较为认可的经济学外文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会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也在于能否培养出有别于研究型院校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应聘者在工作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青睐。因而在对本科生的培养中运用双语教学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更符合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三)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需要
经济学本身源于国外成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国内高校本科教学中讲授的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从国外著作中翻译修订而来的。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译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这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使用翻译修改而来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经济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站在英语思维的角度,用英语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种经济学原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国外经济学教材,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见识,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收到经济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增强教学的时效性。[2]
二、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改革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授课时外语使用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可分三种不同模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3]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刚进校因不适应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
独立学院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因而我们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可以主要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小论文。在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一阶段,为了不使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影响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侧重运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渗透,专业概念和理论模型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英语释义;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二阶段,可启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在经济类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双语教学课程的范围,灵活地互用汉语和英语两种主体语言,努力促进学生逐渐通过专业英语理解关。
双语教学推行的第三阶段,在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前两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关,掌握一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采用全英语授课或逐渐增加英语在经济学课程中运用的比例。毕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不十分擅长因而具体模式还得视双语教学实施前两阶段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当然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经济学教师应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等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标准且语速较慢,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
(二) 教材的选择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避免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要选择既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多数进行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院校把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作为固定教材使用。该书被美国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可见其全球影响力之大。此外,该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内容更新颖,作者能站在经济学初学者的立场,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比较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但原版教材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抓住学生必须掌握并与国内教材主要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4]而对于相关案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但是独立学院大一学生的英语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一般开设两年,
大二上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小论文。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此外,国外的经济学课程一般是从高中开始,到了大学每学期只学习教材内容的几个章节,将整个经济学课程分散到大学的各个学期,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理解。而我国经济学课程一般是针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如果进行双语教学的话应该考虑适当延长学时,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准备课堂内容教育教学论文,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四)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高素质的师资是实施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从近期实践看,全国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是在母体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借助“母体”师资、外聘名校教师是独立学院最常用的做法。但随着独立学院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建设自己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除了外聘归国经济学研究生外,独立学院也应重视本院经济学双语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如可采取教师自费及学院委培相结合的形式选派英语基础良好、经济学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相关院校培训。
参考文献:
[1]白世贞,沈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10
[2]梁燕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4]乔虹.“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与职业.2008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数据库技术,高职,教学改革,项目导入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6]宫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8).
第二语言写作中语言不得体现象成因探析
母语阅读能力和外语水平对外语阅读的影响
三种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高中生外语焦虑源及其关系的个案研究
高中英语教师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
高中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高中英语课堂的三步增量法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问题例析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试题评析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问题
初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探究
论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
说课
评课
“我与‘新标准’的故事”征文大赛通知
第六届“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通知
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原则
英语课堂任务的内涵、特征、类型及设计
在中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学习策略训练对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影响
教学时间分配与英语写作错误分布的关系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空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
通过设立“英语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实验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从两个教学片断探讨有效提问的设计
高中英语常见书面表达试题及解题策略
任务型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任务型阅读试题命题思路及对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策略训练
英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误区及对策
外研社向全国八省市捐赠千万元中小学在线教育产品
阅读认知模式的运作及其应用
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几种误解
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
学生自评和互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从社会互动视角看初中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
初中英语观摩课上的师生互动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语重组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微观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三英语复习课听课效果的调查及启示
任务型英语教学案例及点评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中考模拟试题中书面表达题的命制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09年高考英语山东卷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听写在初三英语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英语教与学的思路及策略
对英语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在英语报刊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morethan的基本用法
《基础英语教育》——一个展示英语教科研动态与成果的良好平台
关键词: 教学模式设计 国际商务硕士 国际金融课程
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和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而高级国际商务人才应当首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能熟练进行经贸实务操作,擅长国际商务交往。根据全国国际商务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界定,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导向是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特点,所以其课程教学和学习应采用相对本科或学术硕士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教师教学角度而言,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其中现代教学方法又大致包括:启发教学法或暗示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或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播放教学法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支架式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而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性和自主性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三种方式。从上述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看,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及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国际商务硕士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能应用得更为广泛。
具体到国际金融课程,要想更好地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就该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设计而言,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可能有利于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职业性人才的目标。所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传统 “以教为主”模式和建构主义“以学为主”模式的综合。以“以教为主”的模式注重教师教法,以教师“教”为中心,易忽视学生的“学”。而“以学为主”模式正好相反,十分强调学生的“学”,在当前教学情况下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则可以根据国际金融课程实际教学内容和国际专业硕士这一特殊的教学对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因而,以下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探讨国际商务硕士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的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步:(1)教学设计的公共基础步骤,包括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起点确定和教学内容分析;(2)根据第一步的分析结果,灵活选择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模式,并决定其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3)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教学评价。
一、国际商务硕士国际金融课程概述
根据全国国际商务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介绍中的相关内容,国际金融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所培养的是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中就职的高级商务人员,主要从事跨国经营管理、国际营销、国际投资和国际商务谈判等管理活动。因而,就教学目标而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相关概念、工具、程序、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到国际商务管理中。
而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对象特点看,学生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包括应届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并且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系统学习过国际金融相关课程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专业跨度较大,未曾接受过基础知识的系统教育。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事先应对学生的专业背景有一定了解,实现预估教学对象的专业能力。同时可以在课前或第一次课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谈,了解其学习国际金融的动机、需求和学习基础。
至于国际金融教材的选择,也应与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的目标相匹配,可以考虑优先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较强的英文教材,并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当然,在国际金融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能力,而是增强学生在国际金融业务中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自信心,培养双语思维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二、国际商务硕士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鉴于国际商务硕士培养的是国际商务高级管理人才,与学术硕士和本科生有别,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国际金融的教学可以立足跨国公司,主要掌握管理一家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国际金融知识。依据这一视角,其主要教学内容大致包括:(1)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比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及国际金融市场;(2)国际金融的基本金融工具的投资及其风险管理,包括外汇和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和管理;(3)全球化融资及国际贸易融资特殊方式和途径等。
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适当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国际货币体系环境的教学,可以教师为中心,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多媒体的播放演示,穿插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当然其中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作为补充,比如案例教学法,可以利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案例加深学生对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内容——汇率制度及其选择的理解。再比如对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管理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负责提供案例和辅助资源、设定相关外汇风险情境及进行指导。这里的案例可以来自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也可以考虑邀请校外实际从业人员以讲座形式向学生分享案例。而学生则以教师提供的资源为基础,自主进行分组协作学习,成立不同的虚拟跨国公司,分析特定情境下其所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经营风险及转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然后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交流。同时教师对所涉及知识点进行点评,并总结归纳学生的表现。以教为主的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模式可以融合贯穿于整个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
三、国际商务硕士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评价
从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评价看,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从评价方式上看,主要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具体而言,在课前对学生专业背景进行调查即为教师进行的诊断性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国际金融学习准备情况并因材施教。而在整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指导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比如教学过程中穿插的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案例讨论、学生小组作业的展示交流等。通过上述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国际金融的兴趣点和兴趣度及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微调。在进行诊断性评价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访谈的方式,而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则可以设计相关的学生和教师形成性评价用表。比如在对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点评之外,还可以让其他小组学生对改组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可以设计评价表让学生就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内容、风险管理技术及语言表达进行评分。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设计综合考评表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作为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国际金融课程,其教学模式设计应体现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实践性和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在国际金融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选择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既能较为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第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70-185.
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而见长。“不学诗,无以言”,从古至今,古诗在人们众口传诵,心惟神思中哺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与古诗的语言风格及作者刻意追求的创作意境来看,较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和现有语感相差甚远。我们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常常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故很难让学生在体会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与意境美;而教学不是教教材,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研讨的文化底蕴及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满目可见的各种教学资源,却常常为我们所忽略。如何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服务于古诗教学,挖掘古诗中蕴涵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体情入境,想象入境,已经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了。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诵读中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体味其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提出了“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培养思维想象力”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支撑
1、古诗的自身特点。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沉淀了千年的精华之美,仅从韵律、平仄严整的角度来说,意象听简单构造,渲染氛围力度之大,其凝聚的文化功底之厚,皆非吟、育可识,所以古诗教学,对于教师、学生来说,找到突破口,抓形象、重想象,巧设情境,以各种媒体、信息等进行高度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效地愉悦学生视觉、听觉、感觉,从而自然地融入诗的意境中,感受意境美。
2、建筑主义情境认知理论,现代情绪理论等现代心理学借鉴。
古诗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借鉴了许多现代科学,特别是儿童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融会贯通,有机整合、试图全面科学地揭示情境教学的本质和功能。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小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强调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古诗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古诗教学中重点体会古诗蕴含的意境,从中锻炼学生的能力。
2.结合小学语文古诗内容,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来保障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才能主动解决问题。达到演中创新,画中创新、写中创新的目的。
四、实验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主要就是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改革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提高的各种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时,则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古诗及其特殊性,运用相关文献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
(1)准备阶段(2013年 5月--2013 年 7 月)
①课题申请与论证
②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③组建机构,明确分工,制定研究方案。具体来说: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有关课题的论文、论著和新课程辅导学习材料,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每学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组研讨活动。开展“榆林市第六小学学生思维想象力有关方面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3 年 8月--2014 年 7月)
①依据实施方案与古诗词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努力使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个性。
②注意收集实践与研究的有关资料,积累小组成员教学案例,形成了阶段报告和论文。
③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教科室负责指挥,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有效的教学实验。
(3)结题阶段:(2013年8月--10月)
①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王莹的组织下,课题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作为研究目标。
②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教学设计”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尺度。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 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③ 整理归类研究过程中的各类成果资料(调查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心得、相关论文及学生作品)等资料。
④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⑤整理编辑研究成果材料,并上报申请结题。
六、预期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是在一般小学开展的学科性教学实验,其成果、效益将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合一般小学推广应用。因此,我们对课题实验取的显著价值的成果和经验充满信心。我们预期的成果和效益如下:
1、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许多新发明新创造都由最初的想象得来。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当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合理诱导他们展开想象翅膀时,儿童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服务的。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2、提高学习效益。
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人们已从根本上认识到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以及教育在国防、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热潮,“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理念”的论调铺天盖地地飞过来。的确,“照本宣科”已被学生唾弃,“满堂灌”已被学生所敌视,“题海无边”更让学生感到“回头无岸”,而且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3、通过实验,使学生受到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其语言积累,审美力,想象力得到极大丰富,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认识到古诗文教学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而开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七、实施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对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多加研究,定期举办教育教学比武、教育研究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名师、名校、名家以及研究基地现有的与情境教育和课题相关的信息优势,及时向课题组成员提供理论动态,确保课题研究合理地进行。
2、坚持实践探索。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依托并鼓励学校的青年教师走实践研究的道路,扎根于教学实际的土壤,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研发课程资源,积累研发经验,加强实践研究及尝试、反思、对话与合作,共同提升实践智慧。
责业务指导,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指导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完善组织建设。建立课题核心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合作研究,加强课题管理,与此同时,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5、建立保障机制。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确保课题研究经费投入,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同意承担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扶持富有成效地投入课题研究的研究人员。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 高职教师 现状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15-01
高职英语公共基础课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日益受到重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明,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应该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活动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近些年,随着国际间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1 高职学生生源及英语培养方案现状
目前我校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是来自江苏省内各市区县镇的普通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来源和学习起点不同,如按学目的和要求授课并达到学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对于高职商务、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女生人数众多,在课堂教学与课程学习方面便于教师管理,英语水平普遍比机械、数控等专业学生高,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及专业要求制订不同培养方案。
2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现状
2.1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明显转变
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我院英语教师在近些年的改革中,通过参加讲座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英语新课程理念,如注重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教学,还实现了多元化评价方式等。
2.2英语课程教学方式明显改变
随着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及“优质课评选”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逐渐变宽,教学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其表现在:部分英语教师能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较为重视,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部分英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2.3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重视联系学生生活
新课程实施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很重视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生活,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回归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得当的活动设计可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联系生活实例,并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3.1部分教师中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
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缺乏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现有条件的意识。课堂依旧是被动式教学。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为有些教师没有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意识;还有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或能力有限。
3.2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做到“精心”
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随意;缺乏创新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并未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3.3教学的诸多弊端
学生参与运用语言的机会少、频率低,影响了学习效果;高职生年龄在15-19岁之间,自控力较差,教师课堂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往往顾此失彼,无法保证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部分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往往知难而退,不愿下功夫,甚至不愿记单词,久而久之造成一定学习障碍。
4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以上问题,都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使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下降。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应多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研究和反思促进英语教师团队的业务发展,逐步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现状。
4.1学校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 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组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评比活动等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2教研室通过选择有效专题开展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兴趣,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使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教研室通过抓好教师的备课环节,使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开展公开课评比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3教师应把教学反思作为日常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
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同时,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师专业素质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与意识,了解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始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而作为计算机教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要正确定位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能抓住机遇,更加坚定信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1.建立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建构要能体现计算机专业和教育专业的结合,强调教师专业上要发展学术研究,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性的教学论文,把学科教学的体验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教育上要体现教学改革,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的发展。我们应通过开放性与稳定性的结合,建构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体系。
2.要有渊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精通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上机实训方面的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不断吸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
3.要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维修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实验实训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机器容易出现故障,计算机教师要能及时地维护和排除故障,从而让实验课正常顺利地进行。
4.计算机教师要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当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要身先士卒。计算机教师应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定位认识
1.转变观念。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尖端技术,这使得中学生对计算机有一种疏远的感觉,认为学习计算机知识很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层观念进行转变,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引导,让学生更自然地接近计算机。
2.课程设置要合理。
计算机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中学开设这门课程,就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根据中学学生的发展阶段,挑选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点,理论与实践并存,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也要培养对计算机有更高领悟力的学生,形成张弛有度的课程体系。
3.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如何形成这种良性的教学,教师需要更加用心。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师的“教”,还要融入学生的“学”。计算机是一门技能性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操作。教师要正确地设计好每一堂上机的内容,上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相关,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要有布置有检查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要交替进行、合理安排上机实践的内容,既要统管全局,又要注意个别动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重视上机实践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
三、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效率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有好的教学建构,教师专业素质就要求不断加强。而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影响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兴趣,能够主动去思考教学设计的开展。
1.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教学模式就丰富。
专业素质高的计算机教师,就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在教学设计上有更丰富的思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2.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高,课堂教学就生动。
要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课堂环境的设计很重要,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会懂得在教之前,先创造课堂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先,之后再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比如,采取协作式学习,通过分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教师要能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3.教学效果好,计算机教师就更有成就感。
好的教学效果,都是教师的努力得来的结果,也只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的时候才会更加用心,挖掘更多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此,教学才会有改进,有发展。
四、结语
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能就已经过时了。计算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营造更良好的课堂环境,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理念,改变片面强调计算机教育工具性的教育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设计中学计算机课程,使其从内容到模式、方法更趋合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而又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