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

 

0.引 言

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农林与城市建设、水利与海港工程。然而,许多混凝土结构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然而,大量工程实践以及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都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材料的一种特性。因此,科学地对待裂缝问题是在对裂缝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  按裂缝的成因划分

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免费论文参考网。

(1) 结构性裂缝是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荷载裂缝[1][2]。

(2) 非结构性裂缝是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1][2],干缩湿胀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看,非结构性裂缝在工程中占了绝大多数,约为80 % ,其中以收缩裂缝为主导[1~5 ] 。

2.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2.1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它占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中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试验测定,混凝土最终收缩量约为0104 %~0106 %。收缩是混凝土固有的物理特性,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大、水泥强度越高、骨料越少、环境温度越高、表面失水越大,则其收缩值越大,也越易产生收缩裂缝。

对收缩裂缝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

(1) 掺加高效减水剂、泵送剂以尽量降低用水量;施工时,下料不宜过快,并振捣密实。

(2) 对于早期收缩裂缝的防治,除加强早期养护外,宜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在材料上可掺加促凝剂,且宜采用早期强度高、保水性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干缩裂缝的防治,可以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材料上宜选用粉煤灰水泥或中低热水泥等干缩率小的品种。

(3) 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增大粗骨料的含量,且宜选用石灰岩作为粗骨料,

(4) 防止碳化收缩裂缝关键是降低生成物的碱度,对新浇混凝土做好湿水养护,而对使用当中的混凝土结构要尽量保持干燥,在CO2 等腐蚀性气体含量高的环境下要做好防腐措施。

(5) 混凝土浇筑抹光后要及时用潮湿的草垫或塑料薄膜覆盖,风季施工时应设挡风设施。

2.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或季节气温变化过大而形成的。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一般每克水泥可放出502J 热量) ,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并在一定龄期出现温峰,之后下降。由于混凝土内部散热慢而表面散热快,必将在内外形成温差,为协调温度变形,混凝土表面将产生拉应力(即温度应力) ,当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将使之开裂。免费论文参考网。这种裂缝多为贯穿性的,且较深,严重降低结构的整体刚度;一般在施工结束几个月后出现。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从降低温差入手,可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 在材料方面,宜采用粉煤灰水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对大体积混凝土,可适当掺入块石。

(2) 在施工方面,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改进施工工艺,改善结构约束条件,如较长结构要设温度缝或后浇带,在基岩上浇筑时,要铺50~100 mm 砂层以消除其嵌固作用。免费论文参考网。

(3) 在设计方面,主要是做好温度应力计算,根据可能产生的温度应力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适当地配置温度钢筋,分担混凝土温度应力。

(4) 此外,尚需加强混凝土养护,做好表面保温措施(如蓄水养护或覆盖潮湿的草垫等) ,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以使混凝土表面缓慢散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25 ℃以内。

2.3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是建筑物建成后各部分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多为贯穿性的,其位置与沉陷方向一致。

建筑物墙体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的裂缝便是一种典型的沉陷裂缝。回填土未经夯实处理,地层中含有软弱下卧层,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被水(雨水、生活用水等) 长期浸泡等原因都将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开裂。另外在新建工程的地基施工中,若不做好必要的措施防止土坡失稳或地下水倒灌,会削弱相邻老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从而导致建筑物沉陷开裂。沉陷裂缝往往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并危及结构的耐久性,防止其产生的控制措施有:

(1) 在基础设计时确保持力层的承载力与地基的均匀受力,在层高不同的部位以及新老建筑物连接处设置沉降缝。

(2) 在施工中,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支撑可靠;另外,注意施工顺序,如先高层后低层,先主体后裙房。

(3) 施工前要做好地质勘测工作,尽量选择好的持力层,竣工后要避免地基受到雨水等浸泡。

3.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结构一旦开裂应立即在鉴定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常用的修补方法有表面封闭法、压力灌浆法及填堵法。[2-4]

3.1 面封闭法

针对宽度小于12mm 的微裂缝,可将聚合物水泥膏、弹性密封胶或渗透性防水剂涂刷于裂缝表面,以恢复其防水性和耐久性。该法施工简单,但仅适用于浅裂缝。

3.2 压力灌浆法

针对宽度大于13mm且深度较大的裂缝,可将化学灌浆材料(如聚氨酯、环氧树脂或水泥浆液) 通过压力灌浆设备注入到裂缝深处,以恢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及耐久性。[2][4][8

3.3 填堵法

针对宽度大于15mm的宽大裂缝或钢筋锈蚀裂缝,可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U”型或“V”型槽,然后嵌填修补材料,以恢复防水性、耐久性或部分恢复结构整体性。

4.小 结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项技术难题,长期困扰工程界。近年来,随着高早强型水泥的大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大力推广、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涌现,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使裂缝问题更为突出,甚至成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焦点。而目前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所致,控制这些裂缝除了广大工程建设人员在设计与施工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外,也需要科研人员尽快地研制出能减少水泥收缩和水化热的高效材料,从而将裂缝问题降低到最小限度。

参考文献

[1]王黔贵,何林.商品混凝土现浇板的混凝土早期裂缝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3).

[2]张凤莲,赵书远.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周岳年,刘屠梅,钟宏方,傅敏红.实体混凝土强度合格性评定标准探讨 [A].第二届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4]冯海华,肖昌飞.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

[5]中国桂.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

篇(2)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位置特征,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当前在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和试验室的长期对比观测,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

从目前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有严重的裂缝问题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来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在房屋四角的房间,裂缝在楼板角部,与楼板边缘约成45度,斜向发展。有时一个角落可能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2)穿过楼板中部,近似直线发展。(3)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4)沿楼板边缘,近似直线发展。(5)不规则裂缝。(6)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板跨方向。

2 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机理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由于构件内部和表面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外界的约束时,如钢筋的约束,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引起混凝土楼板收缩裂缝与材料、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楼板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避免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

(1)水泥水化热是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宜选择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严禁使用安定性不稳定的水泥,因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形成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在固化以后,其内部所含的碱与其砂、石骨料中所含的碱活性物质将发生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以后将产生一种胶凝物质,而此种胶凝物质吸收水分会发生膨胀,尽管这一过程比较缓慢,但最终将造成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4)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细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由于水泥胶凝材料等计量变动影响的叠加。论文格式,位置特征。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2设计原因

设计原因,也是导致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之一。论文格式,位置特征。由于设计方面的不当,包括建筑平面、楼板配筋、楼板厚度、楼板中暗埋PVC管等原因,导致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

(1)建筑平面。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如结构的凹凸处和角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重视建筑功能而忽视结构问题,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而造成楼板裂缝。

(2)楼板配筋。楼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楼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由于收缩是双向的,加之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度斜裂缝。

(3)楼板厚度。楼板厚度不足也是引起裂缝的原因之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同承担的,板件过薄,楼板的刚度势必减弱,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楼板因此产生裂缝。

(4)楼板中暗埋PVC管。由于楼板较薄,因此在埋有 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如我们发现楼板中部的通长裂缝经常从灯头处穿过。论文格式,位置特征。

2.3 施工原因

由于施工安排不当,往往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

(1)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我们还常常发现一种沉陷裂缝。产生的原因:由于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陷;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发生瞬间相对位移,或者在混凝土还未获得足够强度之前就过早地拆模。论文格式,位置特征。

(2)目前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跨度较大的施工现浇楼板通过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受力状态,达到早拆模板的支撑体系,以便提高模板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早拆模板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细小裂缝,在个别位置有的细小裂缝十分明显。

(3)施工中未能及时测定混凝土强度,模板在拆除前应对相应部位混凝土的同条件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达到28天设计值时才能拆除模板,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人为地规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不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也未进行水泥、粗细骨料品种、外加剂类型等自身特性和气温等环境条件的综合考虑。

3、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有事前控制措施和事后控制措施,它们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论文格式,位置特征。

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事前防治措施有:

(1)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条件下,处于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适当增大其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其技术措施如下:适当增加板厚;提高板的配筋;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采用“细筋密筋”配筋方法。以上几种方法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故应以提高楼板含钢率为主。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外墙转角楼板处增配放射性配筋。

(2)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墙面,要采用加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率的干硬性混凝土,专门用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上。

(4)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5)有条件的不妨采用“放”的特殊构造措施。例如,可将端跨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在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

(6)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

(7)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论文格式,位置特征。

(8)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的基础上。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事后防治措施有:

(1)对混凝土中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者水泥不同品种混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裂缝,须进行彻底处理,即将混凝土打掉重新浇筑。

(2)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字型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3)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mm~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已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对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采用环氧胶泥嵌补。(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对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楼板的整体性,或在板面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作一层防水也行),在板底用碳纤维布粘贴成井字形,间距同布宽;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缝宽大于0.2mm的处理方法为: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对通长、贯通与非通长、贯通裂缝共同组成数量又多时,对楼板底部只有纵横都粘贴。

4、结束语

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的非结构性的裂缝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但经过分析研究和施工总结,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防裂经验。只要我们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施工工艺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操作,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增强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事后防治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质量,并能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

篇(3)

关键词:地砖,裂缝,起拱

 

我市投资兴建的市人民医院外科门诊大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层数10层,地面均采用全瓷耐磨地砖,于2007年投入使用。近两年来,这种地板砖陆续出现了裂缝和起拱现象,令人头痛。

针对工程出现的问题。我们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建设方、监理人员等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调查,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条意见,采取了相应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裂缝、起拱产生的时间

据建设方反应,地面工程大部分裂缝、起拱发生在每年供暖期前后。

二、产生的部位

拱起的部位通常发生在房间的中心,而且,拱起的面积大,拱起高度一般在1-2cm,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4cm。而裂缝多发生在:

1、暖气沟盖板边;

2、二层以上承重梁的门洞口处;

3、走廊连系梁交接处。

三、表面现象

1、发生裂缝的地板砖与垫层粘接较牢固,敲击检查未发现较大空鼓现象。

2、发生起拱的地板砖大多与下部垫层粘结不牢,掀开起拱的地面砖,发现背面根本没粘上水泥砂浆,水泥面上深深印着地面砖背面的纹路,而垫层表面有气泡孔存在。

3、砖与砖之间无缝隙。

四、地面砖拱起、开裂的原因分析

1、气温是催化剂。特别在冬季采暖期前后房间因使用空调或暖气,引起温度变化,地面砖受热不均,造成地面砖局部热胀冷缩,地面砖所受的温度差在15-20℃,地面砖受热膨胀,向四个方向伸展,由于墙体与砖间填充物限制了其伸展,温度应力导致地面拱起、裂缝。

2、施工方法不正确。

(1)铺贴地面砖时,基层没有清理干净,表面有泥浆、浮灰、杂物、积水等隔离性物质,基层强度等级偏低,施工前又不浇水湿润;粘结层水泥砂浆没有严格配合比,强度不足;地面砖铺贴时水泥砂浆未涂满地砖。砂浆找平层厚度不均匀;木锤敲击次数不够。

(2)施工人员在铺设结合层砂浆时,违反施工工艺,使用普通水泥砂浆,砂浆中含水率过高,瓷砖铺完后,水分上浮泌出,在砂浆与瓷砖间形成隔离层,待水分蒸发后,被一个个相互隔离气泡所填充。免费论文。气泡所占面积不大,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空鼓。但到了供暖期,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时,气泡遇热膨胀,气体的膨胀性远大于固体瓷砖的膨胀性,气泡膨胀,相互贯通,致使瓷砖大面积拱起。

(3)伸缩缝未预留或预留不足。砖与砖之间缝隙偏小,地板砖属于脆性材料,抗压不抗拉;因此与地面垫层的收缩系数不同,当温度差较大时,产生相对位移,使地砖起拱或开裂。

(4)位于一层沟盖板边缘的砖,由于冷热不均,造成地板砖出现了温差裂缝。

(5)在承重梁部位,当地板砖内拉应力超过抗拉极限后就会出现裂缝。免费论文。

五、防治措施

1、地面砖铺贴除应遵照《建筑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2002)以外,还应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1)粘结砖的水泥必须进行复检合格,地面砖的物理化学指标均检验合格。

(2)铺设前先将基层凿毛,深为5-10mm,清扫浮灰、砂浆、杂物、润水、刷水泥浆,其厚度宜为1-2mm,并应随刷随铺贴,将准备好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1:1)饱满地抹在地面砖背面,用橡皮锤夯实。

2、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在铺设水泥砂浆结合层时,使用干硬性砂浆,采用水泥、砂(其体积比为1:4-1:6)厚度不小于3cm。铺贴地面砖要从中心向四周扩展,与墙体之间留有足够缝隙,缝隙不小于20mm,填嵌干砂,保证其充分的外向伸展变形。用水平尺校正,缝宽取1mm,高差不大于1mm,平整度不大于2mm。采取不勾缝或先用风化粗砂扫缝,面层用水泥浆勾缝的技术措施。

3、大开间、大跨度房间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铺地面砖时,取不大于6m留设分格缝,缝宽取1cm,缝底部加设聚苯板膨胀条,上部用水泥浆勾缝。

4、对已拱起的地面,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复;选用切割锯沿瓷砖缝割开,将瓷砖揭起,保护好棱角,将垫层表面凿毛后清理干净(剔凿深度在2mm以上),洒水湿润。用425号水泥砂浆(水泥、砂1:1)加水重20%建筑胶铺贴,养护至要求强度。

5、地面砖铺贴完毕,24小时后,需在地砖上散水保养,同时不要急于上人走动,更不能在上面推车,避免因砂浆未凝固而造成地面砖松动。免费论文。

地面砖开裂、起拱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极其复杂,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不良行为。预防地面砖开裂、拱起,应精心选料,科学施工,合理养护,才能有效地防止或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篇(4)

论文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特点,在低等级公路中应用广泛。本文探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特点,在低等级公路中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本文探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成因

1.1裂缝

(1)横向裂缝。由于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切缝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2)纵向裂缝。由于路基体填料、施工方法不当等,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使路面板在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产生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3)交叉裂缝。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强度不足、路基和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或是使用性能不稳定的水泥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

(4)板角断裂。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及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与板角两边接缝相等的贯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全厚度的裂缝。

1.2表面损坏

(1)纹裂、网裂、板面起皮和剥落。由于施工时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路面板表层出现的浅而细或发丝状的表面裂纹和网状裂纹。

(2)麻面、露骨。由于混凝土离析导致路面板表面结合料磨失,成片或成段路面板呈现过度的粗糙表面或者骨料裸露。

(3)磨光。由于集料耐磨性差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轮荷载作用的重复辗磨后,表明磨光,抗滑性能下降。

(4)坑槽、孔洞。由于集料含泥量过大等原因导致面层骨料局部脱落孔洞、坑槽。

1.3接缝损坏

(1)填缝料损坏、接缝碎裂。使用中,气温上升时填缝料被挤出,气温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使缝中形成空隙,泥、砂、石屑等杂物侵入,成为再次胀伸时的障碍,造成路面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2)唧泥。填缝料破坏,雨水下渗导致唧泥。

1.4变形损坏

(1)错台。由于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致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接缝处产生的垂直高差。

(2)拱起和沉陷。胀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过少,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导致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软化基层,甚至软化路基体,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路面板跟着下沉,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

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方法

(1)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确保达到规范要求。如前所述,基层压实不足、材料不均匀、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等均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因此基层和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能掉以轻心。

(2)优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选材,选择的集料应不具有碱活性且耐磨、坚硬、洁净,选择低热、低收缩的水泥。

(3)严格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水泥混凝土拌和均匀,振捣完全充分密实;保证切缝的温度和时间,切缝要及时;养生到位;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理; 构建科学的排水设施,防止路表水渗入。

(4)发现公路水泥混凝土出现损坏,及时进行修补。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裂缝的现象,可采用灌浆处理。对裂缝的彻底处理,可在裂缝两边各30~40cm范围内将混凝土板凿除,放置钢筋网再浇筑与原来面板标号相同的混凝上,夯捣密实后,磨光拉纹,两侧应设置缩缝,缝内填充沥青材料防止雨水渗入;对于基层已遭破坏的裂缝,或发生断板烂板及胀缝破坏的路面,需将混凝土板大面积凿除,结合实际对基层进行处理后,再沿用以上办法处理。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错台、沉陷的现象最好铲除,用同标号的新混凝土进行修补。

对于水泥混凝土龟裂、网裂及胀缝、施工缝、缩缝处的局部破坏现象,可采用局部换板进行修补对于已产生龟背状裂纹的混凝土路面,需将板块全部凿除重做。

对于水泥混凝土断裂,一般采用将整块板凿除在处理好基层以及路基后,重新浇筑新的凝混凝土板。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大部分出现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病害时,经论证修补技术经济性差时,应重新浇筑。

3.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特点,在低等级公路中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使用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会产生裂缝、表面损坏、接缝损坏、变形损坏等病害,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性能不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和养护不及时。因此应加强质量意识,严格基层和路基施工质量、优选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对出现的病害进行修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冯仲仁,陈向阳,鄢恒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破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中外公路,2003,23(1):16-18.

篇(5)

【论文摘要】:我国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住宅发展迅猛,现有住宅楼面多为现浇结构,出现裂缝机率增大,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一、设计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合理配筋和构造措施

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又能满足板的挠度及裂缝等变形要求,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阴、阳角处,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设计人员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墙体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对四周的阴、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实践证明,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二、施工措施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一)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必须有效保证板的厚度、楼面上、下层钢筋网钢筋的位置准确。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受力,起着抵抗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控制。与此相反,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一直是施工中的大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受到人员踩踏后弯曲、变形、下坠;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钢筋绑扎后,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B、在楼梯、通道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供施工人员通行。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D、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截面受到削弱,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确保线管底部的砼振捣密实。(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保证。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四)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

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住宅楼地面上部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但板底粉刷层较薄,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四、交付使用

篇(6)

【论文摘要】: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填充墙经常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影响观感及使用不便,引起安全隐患。因此分析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生成机理,加强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成为工程施工部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1、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形成原因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形式较多,主要有垂直裂缝、水平裂缝、阶梯形裂缝,裂缝多为细小裂缝。在任何墙面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干缩裂缝。我们知道,混凝土结构中常用轻质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砌块具有随着含水量的降低产生干缩变形的特征,通常砌块成型后的1个月内收缩变形比较大,以后渐趋稳定。干缩后的砌块在砌筑时,遇水受潮后又发生膨胀,然后随着砌体干燥再次干缩,砌体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在薄弱的部位产生拉裂缝。这类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分布较广,开裂严重的部位主要位于填充墙与梁、柱及剪力墙连接部位。

1.2结构裂缝

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必然产生变形。比如梁跨较大时,会产生较大挠度;建筑较高时,相邻竖向受力构件的竖向压缩变形必然存在差异;建筑物两部分高差或地基变形模量差异过大,相邻部位易产生较大沉降差。结构构件的差异变形,易导致填充墙变形不一致,使其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当其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极限强度时,填充墙砌体就会沿着主拉应力迹线产生因剪切引起的拉裂缝。

1.3构造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切割过程中,表面会存在松散颗粒和灰尘附着物,抹灰时如不清理干净,将很容易形成“两层皮”,这样日后会有空鼓开裂的隐患。如果混凝土砌块表面凹凸不平,抹灰不均匀,产生收缩不均匀,也会成为空鼓开裂的原因。其主要的主要原因是:

1.3.1设计构造措施处理不当。由于设计人员对砌体材料性质不清楚,对结构变形特征认识不足,对节点防裂构造措施缺乏经验,设计中对防裂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都会在填充墙内部引起应力分布不均,导致薄弱部位开裂。

1.3.2由施工原因引起的填充墙开裂。施工工序、工期安排不合理;砂浆、砌体材料质量的影响。

1.4温度裂缝

主要是由于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比较规则。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只能通过治理以控制其裂缝宽度,使之成为无害裂缝。

2、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控制的措施

2.1合理选择墙体材料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为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如黏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2.2优化施工设计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的选择,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并应计算沉降量,预估框架变形程度,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合理设计保温隔热层;合理设置门窗尺寸及材料;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

2.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2.3.1.由于高层建筑砌块体积较大、砌体又设置拉结筋,所以相应灰缝厚度也有所增加,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时,墙体的自然沉降会逐渐展开,使墙体上部与主体结构的接触处产生裂缝,因此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以方便填充墙自由沉降变形。

2.3.2.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砌体砌筑前,绘制砌块砌筑排列图,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水平、竖直灰缝宽度,砌块的搭接长度,及不同规格砌块的使用位置等,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

2.3.3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2.3.4正确处理梁、柱与填充墙的接缝。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170~200mm。等填充墙砌完并间隔1~10d 后,墙体变形基本完成,再用同砌体同材料的实心砖斜砌挤紧,倾斜度控制在45~60 度,以使砌体与梁板底紧密结合。为保证柱与填充墙的连接,沿墙高每隔600mm 设置拉结筋,且砌筑前一定要排砖,调整好灰缝大小,避免在柱边出现灰缝偏大或过窄,使柱墙连接不紧密。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中,预埋在柱上的拉结筋如果与灰缝错位时,应将钢筋位置校正或在柱上补焊拉结筋。

2.3.5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3、注重墙体抹灰控制

3.1应严格控制抹灰时间,只有待填充墙砌筑完毕1个月后方能抹灰,这样就不会因墙体收缩而引起抹灰层的开裂。

3.2墙体抹灰过程:抹灰前应将砌块墙面的灰缝、孔洞、凹槽填补密实、整平、清除浮灰,并用1:1水泥砂浆拉毛墙面。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处,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钉挂10mm×10mm孔眼的钢丝网,每边宽度不小于200mm,在蒸压灰砂砖与砌块处每边100mm宽。将挂网展平,用射钉与梁、柱或墙体连续,或与预埋钢筋点焊固定,网材搭接做到平整、连续、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这样可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抹灰前应对墙身隔夜淋水2~3次,第二次进行基层处理,处理时先用掺107胶的水泥浆刷墙面,以保证抹灰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随后进行抹灰。

4、积极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已经产生的裂缝则必须设法予以修复,否则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功能。填充墙的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在裂缝修复时不必强调强度方面的要求,但对温度的反复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用手工直接将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注意浇水养护。对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较大裂缝则需与结构加固配合进行。通过修复可提高墙体裂缝部位的抗变形能力,在原裂缝位置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如附近有较薄弱环节则可能再出现的裂缝,裂缝修补时可将薄弱环节同时处理。

总之,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预防与控制,目前将一直都值得关注,因为裂缝带来的问题仍然随处可见。除了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时要从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结构、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舍得投入,才能真正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7).

[2]胡煦容,吴文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运,2007,5(8).

[3]滕延民,任建峰,王永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6).

篇(7)

论文摘要:混凝土桥梁开裂可以说是建筑施工中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桥梁破损的现象,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原因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防治和保证桥梁质量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地开展了大量的桥路工程建设。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混凝土存在的缺点是:抗位能力差,容易开裂。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经常出现,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对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中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一、常见的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

(一)材料选择不当形成裂缝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用水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拌合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

(二)施工工艺质量导致的裂缝

在桥梁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裂缝是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制作、运输、安装过程中,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较低,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在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即塑性收缩裂缝;此外,模板刚度不足,接缝处理不当,保护层厚度不够或钢筋被扰动,模板漏浆,支撑下沉,拆模过早,初期受冻,初期养护不够,硬化前受振动或加荷,养护混凝土时内外温差过大等,都是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裂缝的原因。

(三)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弯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如由于年温差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而日照和居然降温则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主梁或桥墩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的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部温差太大,也容易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桥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

施工工艺的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收缩性较低的水泥,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将造成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而且还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抗渗性。要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此外,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监督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建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

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时间过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人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产生裂缝。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第二,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混凝土灌注完,要立即罩上养护罩布,静养4 h后通气进行养护,养护期间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为14d~28d,

(三)温度的控制

对于这一类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有以下控制措施:首先,改善骨科级配,采用于硬性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其次,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再次,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最后,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很常见,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地避免开裂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减少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对裂缝的妥善处理,使裂缝不至于对结构产生危害,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路明.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7(4)

[2]岳克勤.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建议[J]. 科技资讯.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