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12:10: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白银投资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子表格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并以某只股票价格数据为例(华夏银行600015),作为数据挖掘的对象,得出股票买卖的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说明电子表格在数据挖掘和财务管理方面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
关键词 :电子表格;股票价格;买卖定价模型;案例分析
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我们还没有掌握其规律,让我们做起来很容易失败,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我们又想利用它,就必须研究其规律。例如,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我们人类已经研究的比较准确了。但在地震、洪涝灾害等面前,人类就还远没有研究明白。也就是说,数据挖掘活动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大有用武之地,人类还需要做出大量的数据挖掘才能发现新的或更多的事物的规律性。
一、数据挖掘的作用
1.数据挖掘有助于领导者提高决策质量
决策是在两个以上方案或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正确的方案的过程。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制定出一种符合规律的行为模式,这样取得成功的概率才比较大。在企业,领导层经常要进行各种决策。如果没有一些有利数据的支持,全凭借你“拍脑门”决策,就容易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决策,它能及时和更好地帮助领导者做好决策。
2.数据挖掘在市场营销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它是以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原理为基础,其基本假定是“消费者过去的行为是其今后消费倾向的最好说明”。通过收集、加工和处理涉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大量信息,确定特定消费群体或个体的兴趣、消费习惯、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进而推断出相应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以此为基础,对所识别出来的消费群体进行特定内容的定向营销,这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提高了营销效果,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3.数据挖掘在投资领域的应用
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是有些投资者(机构、个人)却事与愿违,不但未能盈利,反倒是亏损了。股市上历来有:“七赔两平一亏”的说法。这说明,那些在投资活动的赢家肯定是有一套成功的方法,而成功的方法依然是离不开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断言,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长期来看,任何成功者都是成功的数据挖掘者,都是在掌握了大量经验或有关数据,进行符合规律性的操作的结果;而违背规律的操作就必然造成投资失败。当前,在投资领域,有股票、期货、黄金、外汇、白银、比特币等。这些领域就是很值得数据挖掘。做好了,就是可以实现盈利的。所以,如果你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据模型进行有关投资的买卖,就等于你有了一个金矿的挖掘机,从市场中可以挖掘出许多超额利润来。
二、股票数据挖掘的案例分析
1.数据挖掘的目标、思路、依据和任务
股票数据挖掘,目的是为了在炒股中盈利。在这里,我主要说明一下我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股票数据挖掘的做法,并进行实证检验。
只有通过低买高卖才能赚取差价而获利。股票价格是高低波动着的。在股票价格运行在低点区域时买入,运行到高点区域时卖出就挣钱了。所以,股票价格低到什么程度买,高到什么区域卖,最重要的是需要计算股票的买卖价格系数。
任何事物都是有着自身变化规律的,股票价格的运动也必定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着的。股票价格的变动规律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价格资料进行统计观察而被发现。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进行股票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是:对股票价格开展对比计算、平均值计算和标准差的计算,从而得出制定股票买卖价格的重要参数,解决了人工计算的速度太慢的问题。
2.研究的过程
(1)搜集数据资料,应用电子表格对股票价格数据的处理搜集数据。从网上搜索到华夏银行股票2013 年之前的价格资料做样本,导入到电子表格,以便于快速计算。这里取2004年5月21日至2012年12月28日的共424个交易周的价格资料,限于篇幅,为说明该股票实际价格构成情况,这里只列示了首尾少数几周的数据(见表1)。
(2)买卖价格系数的计算与买卖定价公式的建立这里仅以股票的周线资料做研究对象,读者也可以类推到日线、月线和季度线等的研究。步骤如下:
①抽取某股票的n 周(n>30)历史价格资料,并利用
这样定价的道理是为了低买高卖,赚得股票价差利得。
式中,为概率度,根据概率论原理,t=1时,盈利的可靠性为68.27%左右;t=1.5时股票赢利的可靠性为0.8664;
t=2 时,盈利的可靠性为0.9545 左右;t=3 时,盈利的可靠性为0.9973左右。
②股票买卖价格的制定,即股票买卖定价模型为:
买价=上周收盘价×股票买价系数(R)
卖价=上日收盘价×股票卖价系数(S)
股票华夏银行每周的买卖定价模型和操作批量如下:
本周买价=上周收盘价×0.8974
这个盈利水平还是不错的,和一般企业的年收益率大体相近。如果再结合趋势分析来做,盈利程度将更高。从投资管理的麻烦程度来看,比企业管理要轻松得多。所以,按这种方法来炒股,是可以带来稳定收益的。
四、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只要明确研究目的和任务,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就能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本论文只是研究了一只股票的买卖定价方法,可见还是很有优势的。在证券投资领域如此,在其他各个领域也都是如此,只不过研究的内容不同罢了。上述研究方法也可以推广到炒股指期货、炒黄金、炒外汇、炒白银、炒各种贵金属、炒原油和农产品等价格波动型投资对象中的买卖价格定价模式的研究上。因为在大量数据面前,事物的规律性才能暴露出来,而基于计算机高速计算能力的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给研究成果的利用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杨云生.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4年03期.
[2]王峥,王彦庆.客户知识管理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关键词:融资方式;华谊集团;中影集团;金融贷款
一、电影融资渠道介绍
我国电影业主要使用的电影融资方式有八种:金融贷款、版权预售、政府出资、电影基金、间接赞助、个人融资、广告投入、风险投资、以及海内外企业投资等。随着电影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香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地区的资金也逐步进入中国制片领域。而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进入,单一的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二、案例分析
(一)广告投入的代表——华谊集团。
华谊公司与冯小刚合作的多部电影,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将广告投入这一融资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新片《非诚勿扰》为例,影片5000万投资里有一大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另有招行的独家贷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谊兄弟保持100%增长率,占据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从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这些资金保证了华谊兄弟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2009年,华谊兄弟正式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国有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契机。
(二)海内外企业投资代表——中影集团。
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把我国的国营制片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仅08年一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票房总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产值67%。中影集团以独家、联合、、协助等不同形式发行了国产影片150部,共产出票房19.5亿元,比07年狂增10亿元,全年8部过亿影片中影集团参与。从08年的《赤壁》到09年的《建国大业》,有了中影集团在背后做力盾,影片吸引到许多国内外的影视公司融资。拿《赤壁》为例,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美国狮门山制作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11家单位。该片采取“主打中国文化、集合亚洲资源、全球营销”的制作模式,涵盖了国有、民营、社会、境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影片上映不到一周内地票房即突破1.5亿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同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上映后均位居首周票房榜之首。
此外,以《建国大业》、《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投名状》、《面纱》、《玉战士》、《风云2》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就吸引了美国、芬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制片公司。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打好全球营销的王牌,中影集团自然稳坐我国电影业的龙头宝座。
(三)银行金融贷款。
在金融贷款这一融资渠道方面,目前已有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气氛活跃主要与大环境有关,目前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一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约定,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投资总额5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46笔,8.53亿元。《长江七号》、《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都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融资支持。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香港国际影视展及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展以及电影投资会,以外,亚洲电影节及韩国釜山PPP计划、东京影展及东京国际映画节、中国台北金马影展等也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
三、发展中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客观上说,我国电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家已经明文提出一定要发展好中国电影。这也给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气候。: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电影业应继续在投融资的体系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对它们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成本昂贵的胶片电影已经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电影的需求量,发展好数字化电影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电影业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此外,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果能开发好农村电影市场,吸引7亿的农村观影群,这将大大加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论文摘要: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影响了世界及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及经济制度,给我国经济政策带来影响、挑战和启示,但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
2008年9月底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金融间现代化交易链条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危机对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这次危机来势猛。传播速度快,牵涉面广。影响层次深,时间长破坏性大,为世界所罕见。它使全球大量金融机构或破产或整合。大量实体企业或破产或重组,生产销售困难,产品积压。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各国财政税收锐减。进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各行业遭受重创,复苏难度相当大。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外汇储备体制与美元币值联系密切,与美国投资和直接贸易比重较大,同他国大量贸易和投资往来用美元结算。使我国经济紧紧地绑架在美国的经济战车上。基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次优选择,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195亿美元。却持有美国债7274亿美元,加上其他共持有美证券类资产达1.20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2/3。危机先后使我国主权基金投资、银行及理财公司投资、大型实体企业并购或套保投资等直接损失达2000亿美元以上,导致几家大型企业高管更替,社会就业难度增大。
(二)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制度影响
1、直接挑战美元的世界通币地位。美国的泡沫损失和挽救危机投入的巨额资金更加剧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趋势是长期的,鼓吹强势美元的战略挽不回它的信用。
2、直接挑战美国长期全球性扩张的“双赤字”政策,并引起国际社会不同力量对比变化。
3、将引起国际货币组织体系、金融监管制度发生革命性变革。不论是超主权货币还是多元化货币,将会诞生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
4、将对任意国际货币主权国的财政收支、国际收支预算,经济上“扩张与收缩、双赤字或双赢余、一赤字一盈余”模式选择与制定产生影响。
5、危机后新型经济体作为国际货币参与国,在维持本国币值稳定与坚挺上。不仅仅是与金融制度的安全与完善、外汇储备的多寡、虚拟经济的发达与否,更重要是同自身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体规模与产出量、外汇储备中真金白银和战略物资储备量休戚相关。
二、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启示
(一)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技术和产业集中度得到提升,随着经济大国的“资本+制造产业”在我国转移,带动了我国贸易高速增长,也使得我国外向型经济依存度高达60%以上。对外出口直接拉动了原材料、能源、服务业上游产业的发展,但出口一定程度是依赖于低人力成本和资源的消耗来支持,且我国长期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条件低,人民币对各主要通币比价低。我国总体经济中90%以上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都源于原生矿产资源,相当大比例源于我国。尽管外汇储备相当大,但环境与资源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许多矿山城市资源枯竭,废渣尾矿堆放成灾,自然环境恶化,农产品供给保障度大大降低。我国必须改变出口拉动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成以内需为主和以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出口为重点相结合的模式。
(二)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危机再次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设计上人为缺陷,也充分揭示了美国长期奉行全球性扩张政策、超前消费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带来的现实危害和潜在的风险。美元的信用风险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提上日程,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国际化提上日程。当今我国的经济规模、贸易总额、外汇储备、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已占重要地位。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已有重要影响。而美元持续贬值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人民币币值总体上是稳定的,周边国家经常项目和外汇储备已使用人民币,年初我国已和多个国家进行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此举一方面促进双方进出口贸易,有效防范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减少外汇储备风险、提升国际地位,当然也对我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带来挑战。我国应充分调查研究、推行试点,着手人民币国际化的组织、制度、渠道、结算网点建设。
1、试点和推广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收支结算制度。先进行清算制度、组织机构、渠道网络建设。建立起人民币投放和回笼渠道,除通过口岸结算、货币互换外,还要通过涉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向贸易伙伴投放更多的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加快人民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间的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结算网点等的建设。
2、加大双边关系中人民币与他国货币兑换业务,既直接推动进出口贸易又避免美元汇率波动风险,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业务的发展。
3、实行一定范围内国际交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4、健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坚持量入为出原则不动摇。保持财政收支盈余,偶尔可赤字,但长期趋势是盈余。保持贸易的长期顺差,幅度可增减变动。但每一年度不逆差。这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石。
5、加强对广义金融市场规范建设和监管,严控异常资本项目流动。打击恶意投机炒作和洗钱犯罪。
论文关键词 人寿保险 私人银行 担保公司 现金工厂 战略金库
一般来说,资产保全的概念就是让企业主自己所创造的财富保值增值,而资产传承的含义不仅仅是企业主本人财富保值增值,而且按照这种方式一辈一辈地传下去,成就一个富贵的家族。这就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并配备强大的工具才行。我们举例说明。某企业主王女士56岁,在准备将自己的企业逐步交付给儿子经营之际,为自己投保了一份两全人寿保险,年缴保费200万元,五年缴费,累积缴费1千万元。到98岁满期给付1000万元+累计分红2400万元+累计生存保险金993万元。共计可获得收益4393万元(以上是保险公司给客户提供的利益演示表上的数据)。列表显示,这款人寿保险保单具有储蓄功能,可以使该客户为自己积攒一些养老金。现在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就为这么一点苍头小利这位企业家还要投以重金购买?我们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人们投保保险的目的的不同。贝克汉姆出战2006年德国世界杯前,为自己的黄金双脚购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额高达3100万英镑,约合3.4亿元人民币,他的保单和一个普通客户投保一份保额为2万的意外伤害保险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保单上的保险责任是,如果因意外事故造成双脚伤害(贝克汉姆是限制在比赛中因意外事故造成双脚伤害),保险公司按保单上的保额给以理赔。就是说保险公司给付了理赔金后,保险责任就已经完成了。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普通客户保2万的目的是万一伤了双脚,保险公司要赔偿2万元治双脚,他投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医疗费;而贝克汉姆是双脚伤了要保险公司理赔3.4个亿。至于治不治双脚,怎样治疗等等就统统和保险公司无关了。很明显,他投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双脚,也不是获得医疗费,而是为了钱。仅仅只是保额上的差别,就造成了保单功能的巨大差别。同理,企业家要的也绝不是他购买的这份保单所带来的这一点点红利,而是保单账户的强大功能。企业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这些功能,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人寿保险的第一大功能:私人银行
我们都知道,银行为企业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就是提供贷款。本案例就是利用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一家专为本企业服务的专用银行,这家私人银行可以为本企业提供如下支持。
1.终身贷款。从保单生效之日开始,直到98岁,可贷款期间为42年。缴费期满后贷款额度在本金的40-70%之间,也就是400-700万,额度从低到高呈不断上涨趋势。
2.低息贷款。按银行同期6个月贷款利率略有浮动,而不是按42年的期间核定利率。
3.无条件贷款。贷款的期限和利率等都是保险合同里规定的,所以是无条件的。
4.救命贷款。这家私人银行所提供的贷款与银行提供的贷款有根本性质的不同。银行贷款用的是银行的钱,企业经营情况好的时候可以正常提供,一旦形势不妙最先撤梯的就是银行;而这家私人银行的贷款不同,钱是自己家的,正常的时候和银行贷款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所有的贷款全部撤离了,只有这家私人银行的贷款是永远不会撤的,他会和企业同生死共患难,是可以真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那种。
总之,根据企业获得周转资金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时只好借高利贷,在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也给企业戴上了一条沉重的枷锁,这一类企业最不稳定,风险也最大;第二类企业能够获得银行的支持,可以正常经营;第三类企业不仅有银行的支持,还有自己的私人银行做后盾,是最稳健的一种。
二、人寿保险的第二大功能: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属于非金融机构,具有借款担保、票据证券担保和交易履约担保等功能。在上面的例子中,当王女士的保单生效后就有了此项功能。缴费期满后即可提供1千万元的担保,随着保单价值的提高还可以不断增加担保的额度。它可以为企业增加投资渠道,拓宽财路;可以增加企业的信誉度,使经营更加稳健;企业危难之时可抵押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什么大额人寿保单能够成为为企业主公认的资信呢?首先,大额人寿保单的客户一般都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保险公司;其次,人寿保险公司对于大额的人寿保单的审核都比较谨慎,比如,高保障型的人寿保单通常体检会比较严格,高保额的人寿保单的契约调查很严。能够拥有高额人寿保单的客户应该就是三证齐全了:医院的健康诊断书、诚信评估机构的品牌证书和代表责任和价值的爱心证书。
用人寿保单所做的担保或抵押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他不需要反担保,风险是最低的。第二,也是他最奇妙的地方是:可分可合、可攻可守,分散风险、化解危机。
人寿保单都可以担保什么呢?第一就是保企业。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时候,人寿保单可以增加企业的信誉度,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健;如果感到前景不好随时可以出手的,小到一个门头的出兑、出卖,大到集团公司的兼并、重组,只要钱给到位了就行,但是人寿保单作为核心资产应当是永久保留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核心资产就是保险,核心的核心是再保险。第二就是保被保险人自己,只要保单价值足够大,无论发生什么风险都可以保证被保险人和他的家人荣华富贵。
三、人寿保险的第三大功能:现金工厂
老板是保单的被保险人,员工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团队的投资专家,一般都是国际一流的投资高手。经营管理由保险公司负责,按法律规定所赚得的利润至少70%归被保险人所有。产品是免税保值的专属货币(真金白银)。经营模式是年复利滚动增长,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后,创造大量的免税现金。
但是这种复利大部分客户是拿不到的,为什么呢?复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雪球要足够大;二是时间要足够长。首先这里就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保费足够多、雪球足够大才能称之为钱工厂,复利对于路边卖茶蛋的小摊就没有很大的利益。其次这个现金企业和我们正常公司的经营不同,使的是两路劲,公司经营赚的是快钱,钱来的快,走的也快,这个钱工厂经营的是慢钱,是先慢后快,赚的是很长时间以后才用的钱,比如养老的钱。本案是按3%复利演示的,投入的是一千万资金,产出的是四千四百万的利润,有的保险公司的红利演示表是按6%进行演示的,产出的就是几个亿的利润。
这家现金工厂的成果是免税倍增的。其现金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账户的计算方法不同:本账户的1元收益相当于普通账户中的2元。因为无论是遗产税法还是个人所得税法采用的都是超额累进税制,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中,超过10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是45%,在个人所得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事业单位的承保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中,超过5万元的部分税率是35%,在遗产税草案中,超过1千万以上部分税率是50%。如果按照遗产税法,本账户中的4500万元的价值就差不多相当于其他方式所得9000万元的价值,这就是人寿保单账户和其他账户的根本区别。
同样的保单在普通客户手里就是个存折,可是在一个大企业家手里他就成了一家金融企业的营业执照,保单虽然是在我们自己手里,可是保单里的钱可是一点儿也没闲着,在保险公司为我们雇用的专家团队手里运作着。
四、人寿保险的第四大功能:防火墙
防火墙功能是人寿保险保单最基本的功能,这个防火墙有以下作用。
1.免税功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保险收益金免税。因为保险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保险是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遇到重大灾害,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
2.避债功能。人寿保险体现的是生命的价值,是不能用于还债的。我们再从法律角度看,我国大陆居民的私人财产有5种:不动产、动产储蓄、投资及其收益、继承权。这些财产都小于债权,一旦欠债,所有这些财产就都是还债的材料,在这里唯一大于债权的是保单的受益权。因此,也有人说寿险保单是财富的天然守门员。而在我国60多家人寿保险公司的几千个险种当中,具有避债功能的险种并不多,只有选对险种才能避债。
3.防受益人。前面第二项功能中,用保单做抵押担保最安全,因为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如用诸如房屋、股票、黄金、古董等恐有节外生枝,被牵制裹挟之忧可能还需要反担保。
投入防火墙资金的比例应当是多少呢?投入企业主个人人寿保险的钱,比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就削弱了投资的力度,太低则起不到防御的作用,一般为占总资产的10-20%。
五、人寿保险的第五大功能:身价单
1.从企业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家的价值是不同的
企业的价值和企业家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个健康的、稳定经营的企业中,企业价值和企业家价值这两者的比例一定是平衡的。一个值钱的企业家领导的不值钱企业可以打败一个不值钱的企业家领导的值钱企业,一个一流的企业家率领的三流企业可以打败一个三流的企业家率领的一流企业。企业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可以是港币、人民币或者是美元等,而作为企业家借助了人寿保险这个金融工具,能够把这种强大的金融工具成功地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
2.从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家庭的核心资产是人寿保单,而不是那些个消费品、日用品和现金。如果把日用品、消费品和现金等都看成是财富,人寿保单就是财富的来源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家庭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有的人是资产,有的人就是负债。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人和财富合二而一的时候,人本身就是资产,就是财富。如果利用人寿保单把所有的家庭成员都都变成了资产,而且是优良资产,那这个家庭从此就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到繁衍出一个强大的家族。
六、人寿保险的第六大功能:战略金库
从宏观上看,人寿保险保单账户可以用做人生乃至整个家族的战略调节金库。人寿保单用做整个家族的战略调节金库需具备两个条件。
1月14日,丁磊对网易门户地位式微的置疑再次作出回应,称网站业务依然是网易未来的重点。门户是网易发家的根本,而丁磊选择的游戏、SP等业务挽救了网易却让它的门户地位逐年下滑。丁磊事无巨细都要管的性格和对技术的热情、程序员般的低调,是否注定了网易门户复兴之路还阻力重重?
早起的迟到者
网易门户式微一直是丁磊心中的痛。现在他决定要慢慢治愈这个伤痛。
丁磊为了做内容,曾在1999年4月意气风发誓师北上,只因为北京比广州的经济文化气味更加浓重。很快,丁磊完成了融资和扩张,为上市做好了准备。2000年6月网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卖的就是门户网站的概念,可以说门户是网易有今天影响力的根本。
但让丁磊始料不及的是,伴随上市的荣耀而来的是互联网寒冬的到来,2000年下半年,COM概念股崩盘。
在网易最困难的时候,丁磊四处抓救命稻草,结果寻找到了SP和网游这两个现金牛业务,挽网易于狂澜。随着网易在2002年开始靠网游游戏把业绩一路推高,游戏在网易营收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近年更是维持在80%左右。有分析师曾直接表示,已经把网易当成一个游戏公司来分析。
从2007年开始,尽管网易的广告业务一直在增长,但跟同行相比还落后许多。搜狐的广告收入到2008年第三季度已达5110万美元,新浪更是一骑绝尘。后起之秀腾讯也在2008年第三季度收获了365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业界认为,中国的三大门户已经把网易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新浪、腾讯和搜狐。
这种现状不但媒体关注,丁磊也心知肚明。“每次开会都会谈到如何提高网站影响力的问题。”丁磊曾不止一次这样来回答媒体关于网易门户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2004年,在网络游戏和SP业务上赚到大把真金白银的丁磊开始野心勃勃地要做大门户业务。这时新浪和搜狐尚没有做大,而腾讯门户还不知道在哪里。丁磊当时宣称要大规模地招聘大学生,在广州总部准备了够200人坐的办公室。这时门户发力确实是良好的时机,但究竟怎么做,连丁磊自己都没有想清楚。
自己的陷阱
黑框眼镜,T恤外一件条纹衬衫,休闲裤,背包,这是丁磊的典型装束。“4年前,丁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穿得普普通通,动不动就从嘴里冒出一句粗口话。”一位接近丁磊的网易员工杨其(化名)说。而丁磊曾经对媒体表示,当年自己刚到广州,经常骑个自行车到广州天河附近的图书城里“一消磨就是一天”。
就是这样一个程序员式的丁磊,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激情。“丁磊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杨其告诉记者,这是丁磊最让人佩服的地方。丁磊对互联网的热情让其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因为丁磊在公司占了半数以上的股份,所以觉得这个公司就是他自己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事无巨细都要管。网易邮箱业务一个负责人透露,丁磊在Google推出Gmail时曾“让我们要多关注,甚至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打电话过来”。有的网易员工还记得2004年刚进网易的时候,网易在中山大学组织了培训,丁磊会经常过去巡视,一看到有睡懒觉的员工就马上叫醒。
丁磊很重视技术人才。杨其说,网易这些年赚了那么多钱,既没有做并购也没有大规模投资新业务,大部分都用在了架服务器和招徕技术人才上。网易在北京(主要是做新产品研发部,其他地方的研发中心主要做维护)、杭州、成都(规模小)、广州都有研发中心。
现在网易的高级副总裁周枫是丁磊最新赏识的人才。2004年,丁磊在为找到防止垃圾邮件的方法而翻阅国外相关论文时看到了周枫的论文,马上打电话到美国。很快周枫类似文本检测的技术在网易邮箱得到应用,去了丁磊的心头之患。丁磊为留住一心想要做教授的周枫,居然允许他在网易内部独立创业,还给予资金、人才的支持。而周枫推出的有道搜索也成为丁磊最为满意的产品之一。而这样的事在丁磊跟门户部门高层和员工交往中并不多见。
丁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互联网门户文不对题的标题党比较反感。早期网易也做过SP,网易部分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而搞一些球的内容,丁磊一旦知道肯定会要求其停止这种做法。而门户网站靠哗众取宠的标题来获取点击量和提升广告价值是公开的秘密。
CEO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方向,这似乎预示着网易门户攻伐的艰难前景。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或许能使丁磊成为技术核心,但这与开放的互联网门户精神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尽管2004~ 2006年间是网易做大门户的最好时机,但都与丁磊与他的网易擦肩而过。
门户梦想加速
2006~2007年,网易游戏业务的起伏让丁磊看到了网络游戏行业的风险,在此时,腾讯强势切入门户市场更让丁磊意识到能带来稳定广告收入的门户业务的重要。丁磊先是为奥运报道呐喊助威。2008年7月15日,网易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事互联网转播权,丁磊亲自出席会。2008年 9月3日,网易与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签约,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互联网内容和网站服务赞助商。随后他一改甚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习惯,到处亮相。
1月14日,丁磊在接受采访时表态:网站业务会是未来网易的重点,因为已经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而就在两个多月前,前《南方都市报》副总编、总经理喻华峰加盟网易,为主管销售的副总裁,主要负责网络广告及相关业务;早在2005年,丁磊就花高达200万元年薪的代价请前《环球企业家》总编辑李甬出任网易总编辑。
杨其说,丁磊是个浙江人,又在广州呆了十几年,把浙商和粤商的商业性格都秉承下来了,“做生意就要务实”早已深入到骨头里去了。毕竟游戏的收入占到了网易总营收的大头,丁磊未来主要还是抓游戏业务。
有网易网站部门员工透露,网易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把新闻中心搬到北京来,部分已经在广州成家立业的网易采编人员不愿意北迁,将不得不挥泪告别网易。“即便如此,丁磊也不可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门户上。”而网易有道的市场总监胡琛也告诉记者,丁磊把家安在广州,在杭州也买有房子,唯独在北京没有房子,“每次过来都是住酒店”。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6-0057-05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它是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地区)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由于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国内的一些地区和大城市开始注重建设和发展金融中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龙头,经济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对金融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5月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兰州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培育和发展金融产业等意见,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契机。
一、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推进兰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关系到兰州核心功能和龙头作用的发挥、甘肃省经济发展、黄河上游经济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甘肃实践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区域之间紧密合作与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西北地区明显缺乏区域性金融中心来带动西北经济发展,构建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既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二)甘肃省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甘肃省投资拉动增长特征明显,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与银行贷款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十一五”期间,信贷融资难是制约甘肃大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短腿”。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能有效整合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使金融资源市场化分配和流动,能有效突破区域加快发展的资本瓶颈。
(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然选择
从产业结构看,甘肃省的产业仍是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从企业的性质看,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在非国有经济中,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密集投入,解决这个问题,仅靠自身的逐步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利于解决大、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金融资源的快速积聚和集中,带动并促进工业企业和工业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促进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稳定发展必然选择
兰州作为黄河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全市1.3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藏、东乡、撒拉等38个民族。金融中心的建立可有效整合区域的金融资源,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投融资平台,将对均衡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统筹区域发展,以及发展民族经济稳定边疆,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在西北地区,甘肃省经济实力较强,金融资产规模较大、机构组织体系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但是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兰州金融中心还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势
从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看,兰州与周边的其他地区相比在地理位置、经济实力、金融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1.地缘优势。兰州市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居中联四”,处于空陆交通、电信通讯等网络枢纽的特殊地位。历史上兰州就是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长期处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汇流东西, 通达南北,特别是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兰渝铁路的建设以及国家骨干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兰州作为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2.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兰州市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50强,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西部大开发10年,兰州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保持较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建设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表1中可以看出,兰州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竞争力。
资料来源:2009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三、金融业发展优势
兰州已建立了在中央银行调控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及广大城乡信用社、保险、证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兰州保险业呈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实力明显增强,保险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健全的保险组织体系已初步建立。从表2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兰州市金融资产总量包括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金融相关比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09年兰州市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总额为4 628.39亿元(近似等于存款余额加贷款余额),GDP为925.98亿元,两者相比即金融相关率约为5.0,高于全省的金融相关比率,另外兰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 621.20亿元,全省为5 881.8亿元,占全省的44.56%,贷款余额为2 007.19亿元,全省为3 649.6亿元,占全省的55.0%,这表明兰州已成为甘肃省主要的货币集散中心。
(二)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制约,甘肃省金融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兰州距离区域性金融中心还存在较大差距。
1.金融机构聚集度低且种类较为单一。
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集中度高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兰州目前金融总量小、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力和影响力有限,极大地制约了金融集聚功能的发挥[2]。区域内金融业尚未呈现明显的规模性,现有金融机构分布较分散,在地域上尚未形成比较集中、标志明显的金融区,金融产业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与国内金融业发达的省市相比,全省金融机构在数量上和种类上仍然不足。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甘肃省银行类金融机构较多,达到4 350家,但是法人机构很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都没有在甘肃的法人机构,区域内还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
2.区域内金融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与全国金融业一样,甘肃的金融业内部构成不均衡,就金融业的四大支柱看,金融业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业。而从银行业内部结构看,无论是资产,还是存贷款都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表3反映出,从资产分布状况来看,2009年国有商业银行总额为3 933.7亿元,资产总额占全省银行业总资产的54.2%,超出一半份额,这种银行业市场结构,一方面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优化;另一方面使经济体系中的金融需求高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加剧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
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结构比较单一,证券业规模偏小,保险覆盖面较窄。从表4中看出,2009年,甘肃省只有1家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没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缺乏风险投资机构,没有一家总部设在兰州的保险公司,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低于陕西、新疆、宁夏的同期值。
3. 经济结构优化难度大。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部其他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相比,总体实力较弱。以产业结构状况看,兰州目前一、二、三产业结构基本合理 ,但区域内第二产业主导产业趋同,产业链断裂;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有增无减,且产业技术结构质量不够高,工业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型产业为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第三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对金融业发展也构成了制约因素。
4. 缺乏高质量金融人才。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区域内金融人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这直接影响到金融中心的建设。从省内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看,博士、硕士所占比重不足2%,而专科学历的从业占到4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到28%。
省内高校培养的硕士、博士等高级金融人才因为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原因而选择去东部发达城市就业,总体来看金融人才质量偏低将不利于金融中心的推进。
三、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
(一)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建设
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其核心是使区域性金融机构聚集,使产品、服务、人才、技术、信息集中并最终达到辐射效应,其载体是金融机构的聚集。打造兰州金融聚集区,是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一步,结合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年)和兰州市金融机构发展、分布状况,要加快建设金融聚集中心。
1.拓展老城区中央商务区。老城区中央商务区西起西关什字,东至盘旋路十字,北滨河路以南,白银路和民主西路以北所围成的长条形地带。该区域在兰州市历史上一直是市中心,聚集了银行、保险、证券、邮政电信的总部,而且还有四星级以上的豪华酒店、较多的写字楼、影剧院和甘肃省最大的广场等。是既具有强大的商业引力和金融引力,又有历史渊源和较强的行政引力的商业中心区域。要继续保持老城区中央商务区、金融商务区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竞争能力,重点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抓住老城区改造为契机,发展成为银行业集聚中心,重点引进银行、基金公司,发展总部金融,不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区域辐射力。
2.高水平建设兰州银滩商务金融新区。兰州银滩商贸金融中心是兰州市未来最具活力的中央商务区和最佳宜居区。根据其定位,建议将其建成金融业市场交易平台,使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产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在空间上的聚集,提高投资资本的聚集能力和区域的对外辐射能力,建设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集聚中心,并辅之以通讯、信息、商务、会议、酒店、公寓、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配套设施,提供适于金融机构发展的全方位、高质量商务环境,建立功能齐全、业态多元、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能够体现城市性质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区。
3.推进县域村镇金融机构建设。推进各类银行、保险、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信用担保公司等在县域、涉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布局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尽快建立满足适应“三农”需求的金融机构布局。
(二)政府主导,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
从金融中心的发生形态看,兰州虽然在区域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但是由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强,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不足。中心城市兰州的金融集中度不高,因此需要采取政府扶植型[3]构建模式,政府一方面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给以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完善本地的法律法规,改善本地的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发挥中心城市区域核心的地位,吸引金融资源在中心城市的集聚,形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从兰州金融中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建设的初期阶段需要由政府积极引导,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设立办事机构,从而加快金融中心的聚集和形成进程。具体可借鉴苏州市和厦门市的一些做法,如对在本市新设立或迁入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按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各自承担;对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业务总部)在本市内购买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次性补贴或优惠;市政府设立金融贡献奖,每年评选一次,对金融发展有重要贡献的金融机构及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金融企业连续聘用几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行政辖区内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汽车,由所在区财政部门按其上一年度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奖励等等优惠政策,积极为兰州市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强与金融机构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金融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由于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促使金融结构不断优化,先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子市场健全、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的金融结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资源有效配置,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有效缓解金融压抑。
1.要加快发展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一方面可以满足借款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了出路[4]。为此要大力发展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探索建立信贷转让、信托资产转让等市场。已具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资格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网上交易方便、快捷、短期资金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积极开展融资业务、债券交易结算业务。鼓励辖区内资产负债状况良好、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交易业务。大力推广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为企业开辟快捷灵活的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汇兑、承兑、信用证、短期融资券等各类服务,积极探索现代结算、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银行管理和业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ATM、POS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服务渠道,逐步实现管理、控制、业务、服务、结算的网络化、自动化。
2.扩大保险市场,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重要功能,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省保险市场体系看,甘肃省外资保险公司、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是空白,要大力吸引国内外保险公司在兰州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公司,吸引国内外大型保险集团在兰州设立全国营运中心、后援中心或区域性总部;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研究设立注册地在兰州的法人保险机构;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融资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另外要大力开发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多种需要的保险产品,积极研究制定对“三农”保险、企业年金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的支持措施,为保险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拓展保险投资、保险公估、再保险等新业务。进一步优化机构网点布局,改进销售服务体系,加快县以下保险营销服务部建设步伐,改善乡镇区域保险服务,促进城乡保险均衡发展,有效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全社会的保险保障程度。
3.培育壮大证券、期货、基金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弱势,大量的本地企业不能通过上市获得资金,相反,随着近年来股市和理财意识的逐步全面升温,本地居民通过银行的中间业务或证券公司进行的金融投资量正在急剧增加,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必然被发达地区的企业所获得[5]。为此要加快培育本地优势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上市,要加大优势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增加上市企业数量,支持和扶助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力度,提高募集资金,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更好地吸引居民储蓄更多向直接融资市场流动。发展壮大地方证券期货机构,通过国内主板、创业板、债券等多种通道,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做好公司上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已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指导,建立企业上市“ 绿色通道”,推进优势企业融资。建立区域性债券流通市场,努力扩大企业(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探索发展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华龙证券扩大资本规模,提高资产质量,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拓展新业务,提高行业竞争力。
4.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甘肃中小企业融资难,客观地讲,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规模、信用等级、自身的管理方面还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达不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条件。因此要逐步配套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一方面银行要探索调整信贷政策,改进信贷考核和资信评估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作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有所作为。一是要积极完善全省信用担保体系,成立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省财政调剂相关专项资金,增加政府注资,壮大担保实力,为全省各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二是要建立全省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所需资金从相关专项资金中调剂解决,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调整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重点支持全省中小企业担保行业的发展,为各级担保机构提供损失补偿;三是进一步加大全省信用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化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加快全省“多网合一,资源共享”的征信体系建设,为在全社会形成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
总体来讲就是要加快建立资信服务机构,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企业之间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扩大财政有限补偿担保代偿损失制度的支持范围和力度,增强担保机构引导银行贷款投向中小企业的能力。
(四)加快经济发展
强大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支撑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制约兰州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看,必须首先拓展兰州和周边经济增长空间,抓住兰白经济区发展契机,推进兰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重塑城市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集。
总之,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要经历一个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为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中心规划,保证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方向性、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力,盛逖.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05)
[2]孟令余. 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D]. 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商学院,2008
[3] 孙剑. 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模式[D].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4] 许启涛.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性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3
[5]闫江奇,林勇. 建设西北区域金融中心应提倡合作共赢[J].金融经济,2008,(02)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启示
引言
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美国人有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习惯,今天敢花明天或是后天的钱。然而。天上掉不下馅饼。这就要碰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钱保证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常规的做法是借债和捞钱。
先说借债。美国人在世纪之交,储蓄率已是0,且敢于借钱花,负债的水平相当高,据说已达10多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拿我们的人民币来说,10多万亿美元,相当于70万亿人民币。而我国2008年的财政收入约6万多亿人民币。即使什么钱都不花,12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人说过。美国是太多的人花了还不起的钱,世界太多的人又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如很多国家都买美国的国债,我国到2008年底总共持有美国的国债7274亿美元,占美国国债的23.6%,已经超过日本,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现在,我们还在买美国的国债。
再说捞钱。多年来,他们挥舞着美元的大棒,认为经济的增长已不是依靠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是热心地去制造科技网络泡沫、房地产泡沫和衍生产品泡沫等等,以便捞钱。有这样的社会存在,就很容易养成投机的心理。投机虽是市场的剂,但漠视风险的过度投机所制造的泡沫总是要破的,也就是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使市场失去稳定的基础,引发金融危机。例如,近年来,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投资银行逐步地放弃需要资本金很少、以赚取佣金的主业务,而是不务正业和本末倒置地大量介入“次级贷款”市场和复杂衍生金融产品投资。而衍生金融产品又具有众所周知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收益和风险,交易主体只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高回报的交易。高杠杆率使得投资银行对融资依赖增强,一旦投资银行不能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时,就容易引起投资银行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就是教训。
(二)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虽然金融创新对金融的发展具有推进器的作用,但又有放大风险的一面,是把双刃剑。因此,必须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的范围内。美国是推崇金融创新的国度,现在究竟有多少衍生金融工具,谁也无法搞清楚。它们又是如何创新和使用金融创新工具的呢?如美国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迭加,信用链条拉长。其结果是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和推动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可以说,美国本轮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所蔓延的结果,“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金融衍生品的产物。
总之,好大喜功和寅吃卯粮,终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使我们想到,我们党所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何等的正确和有眼光。
(三)对经济疏于监管
正反的经验均证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在法制和监管基础上的一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是一个健康和有序的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市场主体如果脱离监管和法制的约束,过度追求盈利,盲目竞争,市场就可能滑向无序,金融危机就极易发生。而美国自由金融主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顶峰,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总理2009年初在剑桥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受到惩罚。总理还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实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
(四)不合理的高薪激励
有关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2007年美国大企业高管薪水水平是普通员工的275倍,而大约30年前,则是35比1。在中国,据媒体的披露,中国银行董事长是150万,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水平。金融机构对高管激励措施,往往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在诱人的高薪躯动下,华尔街的精英们为了追求巨额短期回报,纷纷试水“有毒证券”,借助于金融创新从事金融冒险。如前所说,美国的房贷机构、经纪公司将贷款发放给没有还贷能力的借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则将房贷资产打包卖给投资者,重奖之下放弃授信标准。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之一。
(五)数学模型的滥用
数学模型本身是科学与严密的,但却是静止的,而资本市场则是生动活泼和瞬息万变的。数学模型依赖一些脱离现实市场条件的抽象假设和历史数据,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过分依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是不科学的,必须对模型计算结果给予科学判断。恰恰是不准确的投资模型,使得华尔街分析师、精算师忽略系统性错误,并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违约率计算上出现预测失误,最终成为这次美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论文
存在决定意识。金融危机,既然发生了,人们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二、对这场金融危机现有的几种认识
下面列举现有的三种认识。
(一)巴不得一夜之间就能告别经济危机
据有的媒体披露,1998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人一夜醒来,每个家庭的财富缩水了20%。本次金融危机已造成世界4万亿美元损失,大体上每人平均约3万元人民币。这对非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我国有些地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对我国来说,尚未见到这样的指针和数字。尽管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好的,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蒙受了损失,其程度估计不会亚于泰国人。根据媒体的披露,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
第一,经济下滑。如2008年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
第二,股市沪A从六千一百多点跌到一千六百多点,降了72%左右。2008年A股的市值减少了20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因市值减少,中国经济证券化比率也从2007年157.5%回归到2008年的53.87%。
第三,就业面缩小,失业增加。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千多万农民工返乡,使许多家庭的收入缩水,生活陷入了困境。
第四,企业的业绩下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减少。
不难想象,上述的这些情况给生活带来了压力,又给精神上带来烦恼。甚至使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对经济和生活失去应有信心。例如,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人比7年前还穷,历史倒退了7年。世界上已有4位亿万富翁自杀。4月22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利美的CFO也在家中自杀。邻居都讲他是好人,同事讲他的能力出众,去年还获85万美元奖金。自杀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俄罗斯的亿万富翁因金融危机也少了一半。香港的百万富豪在2008年减少了6.6万人,平均流动资产(基金、股票、外汇、债券及其它流动资产)减少120万港元。因此,许多人巴不得在一夜之间就能挥手告别经济危机。
(二)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
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政府根据这一现象,采取了如运用税收和利率杠杆等调控的措施,鼓励买房。有的人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价格越低越好,使大家都能买得起房子。
(三)希望天天有便宜货
为了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许多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许多企业也为了使自己手头有真金白银,以便在危机中取得主动,采取了包括降价在内的许多促销策略,有许多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这种策略使得部分人认为,经济危机没有什么不好,工资一分也没少,而衣食住行乐都在降价,天天有便宜货可买。有的人一买东西,就可以用好几年。
上述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想法,是否全面与科学?
三、必须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场金融危机
针对上述三种想法,相应地讲三点:
(一)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价值规律必然要起作用。所谓的价值规律,讲的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目前还无法加以直接计算,只能借助于价格(货币)加以表现。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会随价值上下波动,但最终决定价格的是价值。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即通过价格信号知道要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所以,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生产的无政府主义,会使生产具有很大盲目性,进而引发经济结构失衡,从而出现开头所讲的那些经济危机现象。这些现象,不是买卖双方或是某个人特意安排的,而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受到惩罚后才能知道的,属于事后的惩罚,当发现并要纠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经济危机是无法阻挡也逃脱不了的。换言之,经济危机不是那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而是具有客观性质和不可抗拒性,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另一条经济规律,叫做经济周期规律。这也是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形式,在创造高速生产力同时,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不可克服的弊端。正因为如此,认识并深入理解金融危机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二)商品房价格并非越低越好
商品房价格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思维上往往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
首先,从理论上看,商品房价格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它最终是被商品房的价值所决定的。也就是价格太高了,背离其价值,很多人买不起,这当然不行,也不可能长久下去;反之,如果太低了,亏本生意没有人会做。其价格问题,只能由市场决定,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决不能倒退到商品价格均由政府规定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况且,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牵涉到五十几个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到GDP的比重10%,与相关的56个行业加起来占到GDP的40%。这里有个如何照顾到更多人利益的问题。
其次,商品房价格问题,同很多经济问题一样,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温总理2009年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住房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要超过千万户以上。但是。笔者认为实际比这要多。因为每年的大学生有600万人,不久就要结婚,这需要多少房子?总理这里想说的是,商品房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需求。可总理没有讲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在居民手中有钱,光储蓄就有25万亿多元,这还没有包括基金、股票、债券、外汇等。可为什么老百姓手中有钱。又有需求,而商房却大量积压?其症结是开发商与消费方想法不一致,没有找到合理的价格。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处于究竟是倾向老百姓还是倾向开发商这种两难选择的境地。十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只有房地产行业可能与此有关。如何解决需要与价格的均冲性问题,这正是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任务。最近中央发表了房地产白皮书,称由于需求的刚性,再降房价的可能性很少。
最后,关于是不是必须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号称世界上收入最高的美国,也只有30%左右的人有房子,其它的人都是租房子住,很多人租住政府的廉租房。其实,经济高度商品化后,人力资源也高度地在流动,买个房子会感到很拖累。
总之,商品房价格要降到合理的价位,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商品房价格不能严重背离价值。
(三)商品低价促销问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经济学中有个基本常识,只有投入小于产出时,社会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节约,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这里讲的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节约,时间节约规律被称为是最高级的经济规律。社会对节约要求的强制性,也适用于企业。现在用时间节约规律来看促销的现象,企业能长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吗?如果是这样,企业一定不能生存。现在的促销只是一种战略,而且他们失去的也希望能在今后得到补偿。促销对于经济危机来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更不是长远之计。
由此可见,上述的三种想法均不大科学,且存在片面性,也不符合辩证法。对于金融危机,科学的态度应是:一方面是要承认和尊重规律,人类在它的面前是渺小的;另一方面,要提振信心,积极地去面对。也就是说,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
四、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启示
对财会工作者而言,这次经济危机,可以暴露和反思以往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上的不足,把它看成是彰显和提升财务理念的好机会,把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当今,每个企业都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以下的建设和管理。
(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研究和建设
财务管理应采取什么战略?这是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过去,有相当多的企业随波逐流,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而不去研究、咨询、分析和制订战略,确定经营模式。根据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今后应看重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着重于实业
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关键看能否抓住机遇。现在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入的每一分钱,在战略上都要立足于科学发展,再不能回到传统发展的老路上去。也就是在保速度、保增长的同时,要做到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因为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及治本之策。在制订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战略时,我国的实体经济应名副其实,生产经营应重在实业。
虽然融资等问题离不开资本市场,但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股票投资。
2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
本来,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并非危机的根源,但如果滥用或将其视为投资工具,就会成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2007年全球外汇资金和金融衍生产品全年交易量达3259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的67倍,已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要慎用各种理财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要注意掌握使用中的“度”。那么,其度如何把握呢?据数据介绍,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总量适度的原则。要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需要为标准,而不是要通过投资获利。否则又将演变成不可抗拒的风险。
第二,程控的原则。对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要有内控机制,如果是无法控制,则不能投资。
第三,稳步推行原则。先推行简单、风险低的产品,等待水平提高以后,再向复杂、风险高的产品过渡。
说到财务战略,热门的话题是楼市和股市,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居民储蓄以及货币量扩大的问题。可把它比喻为定时炸弹、笼中虎、或是堰塞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和溃堤?估计在未来GDP温和增长下还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对此,在理财战略上怎么应对?
(二)加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随环境变化,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针对现代企业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这一环境,COSO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认为以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足以说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从中明白,风险发现就是收益发现的过程。这次金融危机不知有多少企业倒下(20世纪30年代有15000多家银行倒闭)?2009年的头两个月,美国又有14家银行倒闭。尽管各个企业倒闭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原因是对风险的管理不到位,资金的风险管理做得不好。根据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育与启示。当前资金的风险管理应针对性地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相当多的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是内部人控制就是外部人控制的局面,这是造成资金风险管理有名无实的重要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有效的授权与监控机制。因为在风险投机收益的诱惑面前,监督往往无效。制衡才是最有效手段。
第二,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责任感的建设。这是因为:一方面风险管理绝不是管理阶层几个人的事,而是要贯穿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人;另一方面,制度不是万能的,新的情况与问题会不断发生,这就要求做到在授权之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第三,大国之间的摩擦或由于某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会对收汇造成致命的打击。还有不断创新金融的工具,它们都充满风险,需要对此高度警惕。
(三)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
资金是企业“血液”。对此,人们在平日里也许不能充分领悟,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就不再难以理解了。这次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事实表明。由于现金流动性不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还是盈利性破产。因此,在预期融资困难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就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以保全企业的生存。尽管金融危机不是经常爆发,但又很难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希望企业的基业常青,控制负债水平,保持科学流动性,持有必要的现金储备,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所说的“现金为王”的观念。同时,在方法上,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
这并不是说持有现金多多益善,而是要注意收益与风险的匹配。从理论上说,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具有替代关系。企业现金保持量越多,流动性就越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盈利性;企业现金保持量少,盈利性就强,但极端了会严重影响其流动性,这就是利益与风险的匹配。如何做好匹配,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国家货币政策、公司财务状况等都是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有很深学问。现有人对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金持有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比率为6.4%、英国为6.1%、日本为15.5%、我国台湾为11.6%。相比而言,国内大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比较高: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率约为16.8%。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持有比率约为24%。各国比率相差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答案。
(四)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再认识和提出新的认识
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了与世界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引进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经本次金融危机实践的检验,其科学性及效果如何呢?
先做简单的回顾。1990年9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时任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参议院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他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但是近20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存在争论并不断进行调整、修订与完善,经历了风风雨雨。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的焦点。对其看法有不同声音:
据资料证明,欧美政治家曾经把矛头指向了按市价计算的所谓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他们认为,在金融危机时,公允价值计量会令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为了让资产负债表好看,又会被迫抛售损失比较大的资产,进一步压低了这些资产价格,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加剧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参加一次座谈会时指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美国超前消费及衍生金融产品泛滥。它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仅是一种计量工具,是一种事后反映,并不是促成危机发生的原因。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计量方法上还需要研究。
对这些意见怎么看?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计量的方法问题,这没有错。但它客观上会导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发生波动,从而会影响着经营者与投资者行为,是有经济后果的。问题还在于,所谓的公允价值取得,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同时,公允价值既有如实反映的一面,又会有各人理解不同的一面,很容易纵并运用于盈余管理等。具体到本次金融危机,其主要的表现是:公允价值在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价格上过于敏感,很多时候会成为资本市场助涨与助跌的工具。也就是在市场狂热时,它可以加剧市场狂热;而当市场陷入恐慌时,则可以加剧市场陷入恐慌,这就是人们所讲的推波助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践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启示。现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流动性管理。流动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金支付能力,它是企业资产配置和资本结构管理的结果。因此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要以流动性为目标,要能保证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有足够现金头寸。
第二,提倡交易对象的管理。交易对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管理上,应运用该法获得交易对象的情况概要,对各项财务的指标影响进行判断,包括收益、资本、财务比率是否达到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第三,重视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尤其是不可观测数据的采用、管理层的判断等,更是企业需要详细披露的内容。同时管理层需要重视与投资者沟通,并解释财务指标的变动,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价值等。
总之,公允价值计量不是恶魔,也不是救世主。它是现今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全面否定它并不可行。在思想方法论上,不能简单化,而要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也就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要注意硬约束。今后,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不断地进行再认识并提出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