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8: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校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技职院校;实务专题;高等职业教育;高职专升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90-04
目前,台湾已构建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技术教育体系,形成了从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到科技大学与研究所,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完整技术教育体系。在这类技职院校专科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中,台湾各校普遍实施实务专题来代替毕业论文。大陆也有个别高等职业院校引入了实务专题教育模式,但大陆本科人才培养中还没有相关的借鉴改革。本文拟对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率先实施实务专题的必要性及可能面临的困难作一简要论述。
一、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教育的特点
台湾技职教育为适应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专题制作课程(special project courses)的推广与实施便是举措之一。专题制作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以研究为主的必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或个人兴趣选取一个课题进行实务制作或撰写研究论文。实务制作一般以企业或非营利组织面对的实际问题或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观念的运用与问题的解决,多应用于技职院校与应用性学科专业;研究论文则强调理论的建立或验证,具有学术研究性质,多应用于学术导向的普通大学。专题制作课程的实施流程大致包括如下环节:分组、确定指导教师与专题题目、专题分工及拟订计划、计划审核、专题制作、专题发表[1]。这里主要讨论在技职院校中应用的实务专题或实务制作,相当于大陆高校的毕业论文,但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务实性
实务专题是台湾技职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2]。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实务专题”课程的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务专题制作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以使学生整合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务制作过程中掌握完成特定作业任务所需的工作方法与作业程序,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就业技能,如作业流程的革新、产品营销策划等。由此可见,实务专题的主题“不是来源于书本,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硬性摊派,它来源于小组成员的生活和社会实践”[3]。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要注重体验生活和深入实践,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而大陆高校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习惯做理论研究却创新不足,由于远离社会实践而影响学生就业。
(二)团队性
与大陆高校一人一题的毕业论文模式不同,实务专题要求小组团队共同完成,每组通常是4~6人,视主题需要作适当调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实务专题制作是一个立体系统,每个学生都将面临多个交流与沟通对象:首先是小组间的成员,这是课题实现合作的基础,从课题的选择到最后完成报告和口试,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配合和协调;其次是指导教师,在专题制作过程中必然遇到问题,需要随时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最后是企业和社会,由于制作主题来源于行业和社会,还需要经常和企业、社会打交道。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建立良性的交流沟通平台,在互相尊重和理解中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三)过程性
台湾实务专题比大陆高校毕业论文的时间更长,约为1~1.5年,虽然时间长,但并不放任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和享受实务制作的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体验探究的乐趣,领会研究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台湾建国大学为例,在实务专题制作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每周都要集中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讨论后如实填写《专题制作每周讨论记录表》,指导教师将学生出席及讨论情形作为学期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且在每一学期的期末填写《专题制作期末评分表》。而大陆高校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往往也是学生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的时间,很容易出现“失控”情形。
(四)探究性
有人认为强调实务专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能会降低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要求,事实恰恰相反。首先,兴趣是探究的基础和推动力,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才愿意主动去探究。从实务专题主题的选定来看,主要依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相关,而不是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其次,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是开展研究的根本保障,学生在专题制作过程中将受到严格、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如,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在第五学期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其研究技能,同时开展“校内专题制作”,为真正的“业界实务专题”制作提前演练和作好准备[4]。再次,强调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题制作。在专题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出席情况、参与讨论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都将纳入最终的评分结果,保证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二、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实施实务专题的必要性
目前,大陆个别高等职业学院引入了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的做法。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借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实务专题”教学的成功做法,各专业将“实务专题”纳入了必修课程,并在2009级学生中率先试点组织实施,每4~6位学生为一组,每2~3组安排一位专业导师指导。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专题组设计一系列实际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系部统一时间开放校内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该系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5]。但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中,大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借鉴改革。在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率先引入实务专题教育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引导高职专升本教育的职业性定位
高职专升本教育自1999年发展至今,无论是教育理论界,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和高职专升本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分歧;而在教育实践领域,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本科人才的模式来培养。因此,科学合理的定位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实际上,“无论是从教育理论层面和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来看,还是从国内、国际教育实践来看,都应该将高职专升本教育定位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学术型本科教育。”[6]
因此,将实务专题课程引入高职专升本教育,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该类教育向职业性方向发展,引发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因为实务专题作为台湾技职教育本科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课程目标定位、选题来源、制作过程、方法选择、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具有职业性、行业性与实证性导向。尤其是对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学生来说,从其入学开始便可开设“研究方法”课程并同时开展“校内专题制作”,第二、三学期开展“业界实务专题”制作,第四学期进行“业界实务专题”成果发表和口试汇报,这样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务专题,从而可以保证人才培养始终坚持职业定位。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实务专题注重学生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7]。关键能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或可迁移能力,是已知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而实务专题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各专题任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以小组方式提交专题成果,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从专题主题的确立、专题制作的组织到专题报告的撰写、专题成果的发表和汇报,都是由学生小组来自主完成,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关键能力外,实务专题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务专题学习过程中,专题任务以具体的项目开发为载体分解为一系列的实际工作任务,各专题任务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学生通过对某个专题进行研究和实战,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实务专题甚至可以看成是“职业化的提前演练”,当学生经历过实务专题制作过程之后,必将对整个体系相当熟悉,特别是与企业市场相关联的课题,这将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即有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的流程与状态。
(三)减轻教师负担,发挥学生优势
由于学生规模扩大,高校教师每年都需要指导大量毕业论文;更由于学生忙着赶招聘会、找工作,对毕业论文越来越轻视,东拼西凑,甚至出现抄袭现象,毕业论文尤如“鸡肋”,甚至一度引起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是否需要取消的激烈争论,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8]。而对于高职专升本的毕业论文来说,教师除了面临上述问题外,还进一步抱怨学生的理论功底太差,基础知识不牢,缺乏研究方法的训练等。
因此,在高职专升本中用实务专题代替毕业论文,一方面可减轻教师负担。与目前“一人一题”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相比,实务专题采取“分组指导,一组一题”的指导模式,减少了教师指导论文的数量,使得教师能够在每项专题的指导上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从而提高指导效果。另一方面,可发挥高职专升本学生的优势。由于专升本学生来源于高职院校,他们的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对实务性课程比较感兴趣,动手和操作能力比较强,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系统,用实务专题代替毕业论文可以扬长避短。
三、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实施实务专题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率先实施实务专题教育模式,将会面临一些困难,还需要从理念转变、实施技能培训、相关制度完善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教师的指导能力将受到挑战
大陆高校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容置疑。在实务专题制作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是专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处于辅助位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在专题制作过程中,对教师的宏观协调能力、与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所指导专题的实践操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专题大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教师可能不熟悉,必须通过再学习才能指导学生。
(二)要求学校与相关行业有充分的合作
由于实务专题的主题主要来源于企业界,因此台湾技职院校实施实务专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学合作较为成熟。技职院校为推展产学合作,往往设有产学合作单位,如育成中心或创新育成中心,以专责其事。2007年台湾技职校院产学合作项目达8509个,产学合作金额达新台币34亿多元,缩短了学校育才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同时,台湾从2005年开始实施“最后一哩就业学程”计划,鼓励技职院校学生于毕业前与行业企业合作[9]。这些措施都为实务专题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而大陆高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与企业界的联系并不多,要实施实务专题教育,就必须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使专题真正有行业项目依托。
(三)需要制订完善的制度措施
实务专题的实施还需要制订一系列制度措施,如实务专题的制作流程、实务专题的评价标准、指导教师的职责与激励机制等,只有这些制度措施都明确才能付诸操作。
(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处2010年度委托课题《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人:王彤)
参考文献
[1]谷冠鹏,付鸿彦.专题制作:台湾高校的毕业设计与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9-02-23(5).
[2]陈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启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8):389-396.
[3]魏正珠.试论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学生专题研究与能力的提高[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4):9-11.
[4]刘素芳.高职实务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2):43-45.
[5]王彤,朱科蓉.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分析与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2011(13):21-24.
[6]吴栋淦.谈谈“实务专题”在我院软件工程系的实施情况[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2):37-39.
[7]汤寒锋.本科生论文成鸡肋 毕业论文是否该取消引热议[N].重庆晚报,2009-10-12.
[8][9]黄富顺.台湾技职教育新近的发展与特色[R].2009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论坛演讲稿.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Topic Courses of Taiw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the Bachelor Education Upgrading from Two or Three Year Higher Education in Mainland
ZHU Ke-rong, WANG Tong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社会
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把课程体系准确地分成专业技能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全校选修课等几个模块,而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教学进行讨论分析,采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受到启发,以此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实习单位实习一年在社会适应以及单位实习中,基本是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领薪实习,不仅要验证理论知识,还要十分熟练技能操作,以此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实习期间会委派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来指导实习生[3]。而且还应制定各种各样的奖惩制度,积极配合旅游单位的管理。在此期间,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个人业务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个人素质也能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到了实习末,实习企业会让学生填写评价表,如果成绩合格就能完成学分。
(三)回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学生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学习,撰写论文、设计毕业作品。而在不断提升理论的同时,把实习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亲身感受,用毕业论文的形式来表达,还要不断提升管理高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
三、“三明治”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
“三明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下面重点探讨一下“三明治”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
因为在“三明治”教学中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最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4],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有95%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情境教学和小组研讨法,这些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更轻松。
(二)教师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在“三明治”教学中,能很好地培育一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好的提高,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双证持有率已经高达100%,而且全体教师还要进行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技能竞赛。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明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实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吸收书本外的技能,并学以致用,形成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高职院校就业处就会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实习单位对大多数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单位“争相抢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综上所述,要想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就要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充分应用“三明治”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就业率有显著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此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惠丽.“三明治”教学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4,29(5):99-100.
[2]张文政.浅析“三明治”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34(12):70,73.
[关键词]创业培训;主观情绪;创业意向;行为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72
创业培训目前是一个相对较热门的教育方向,潜在创业者通过创业培训最终实现了创业,创业培训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事业人员、高校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的返乡创业人员。主观情绪是潜在创业者在经受了好的情绪或者是坏的情绪影响后进行的创业行为。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进行创业意识的提高而进行的创业行为。在创业的研究领域,多数研究者都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影响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很少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行为转化因素分析,文章就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三个方面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文献综述
国内创业研究领域,多位学者已经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这三个影响创业行为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分析,并得出了这三个因素都有利于实现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实现。例如李发表在国内杂志中《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在该篇论文中,李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方向是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在论文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通过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可以使农民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化。此外硕士生何良幸在毕业论文《创业情绪、创业认知能力与创业行为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同样利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出积极的创业情绪将会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创业情绪对潜在创业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潜在创业者放弃创业行为。最后,纳敏、李丽发表在《经济师》中《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一文,通过大量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出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和相关引导,最终也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向创业行为转化。
文章只针对于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多数学者都针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证明这三个因素是可以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的创业行为影响,本文基于此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种因素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研究
21创业培训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创业培训是针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最终使得潜在创业者拥有创业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使得创业者付诸创业的实际行动。一般创业培训经常采用的培训模式有SYB培训模式、三段式培训模式、各地自创模式、远程创业培训模式等,利用培训的模式使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潜在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能顾让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条件、创业知识、创业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创新意识、创业环境。
2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山东邹平县在县职校举行某国企带薪培训、职校农机培训启动仪式。这次培训有18名学员分别来自长山、魏桥、西董,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带薪培训。通过对参训者的采访了解到,邹平县依据传统的优势,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邹平麦饭石”和西董豆腐为主的餐饮品牌,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下,通过创业培训指导,参与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愿意进行创业,并依托邹平县已有的创业基础,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
通过邹平县的创业培训,得出创业培训可以对潜在创业者起到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
3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31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影响作用分析
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积极的主观情绪更加有利于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动的实施。乐观的情绪是创业者迎接创业困难的强心剂,积极的情绪可以是潜在创业者自我提示来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对于事物的主观反应来获得。
32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影响案例分析
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文章举出如下案例来证明积极的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影响:“一名退伍军人,在从事混凝土的外加剂销售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做到了全公司的销售冠军。在原部队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就打电话给这名退伍军人,鼓励他进行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承诺愿意对其进行帮助,通过这件事情,退伍军人内心更加坚信了创业的想法,并对于创业开始付诸行动。”从这样的案例中,分析得出积极的主观情绪是可以转化为创业的行为,主观产生积极的情绪除了来自个人的意识,还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事件的影响。
4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的研究
41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分析
要成为潜在创业者,收藏先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创业意向,通过对于创业意向的培养和指导,潜在创业者会通过创业意向的内动力将创业付诸与实践。
42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案例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在大学相当一部分都具有创业想法的冲动,但是由于创业条件的限制,创业想法一致未实现。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影响下,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先锋。由此表明,在创业意向转变为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要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加上创业环境的支持,潜在创业者就会将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相关的案例分析法,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的研究,证明在创业行为转变的过程中,这三种因素是可以起到积极的转化作用,因此,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62-64
[2]何文韬,郭晓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行为转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6):137-144
[3]纳敏,李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5(10):34-36
[4]陈奎庆,毛伟大学生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2013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114
1.1 闲暇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认为闲暇有四层含义:“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的状态”。现在人们对于闲暇的认识有三个角度:在时间维度上,闲暇是指除去劳动时间与满足生理生活所必需的时间之外的时间;在活动维度上,闲暇指个体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所有自由、自主和自决的活动;在存在状态维度上,闲暇包括着两种不同阶段:“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和“休闲状态”。闲暇其实就是除去人类为了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和生存需要的劳动、学习之外的时间。
1.2 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研究是和闲暇研究相伴相随的。古希腊“七艺”教育,中国古代的“六艺”就容纳了闲暇教育。庞桂美在《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闲暇教育论》中认为“闲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闲暇教育这个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特有的时间界定。即教育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除去日常作息起居时间和完成学业之外的空闲时间。比如,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学生午休时间不是闲暇时间。某些社会学家为了更加深刻地解释什么是闲暇,将人每天的24小时划分为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顾孩子的时间、上下班的时间和空闲时间。这种定义下,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工作(或者学习)、做家务、照顾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娱乐和休息。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学生完成学业的学习时间、自己日常生活起居的时间、寝务劳动时间、上下课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课外娱乐和休息。只有在这个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才能称作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2)特有的对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中学相比较,学业没有那么繁重,高职学生学习压力感减小,学习之外的时间变多。再者,高职学生在高考竞争中不算是成功者,更不是佼佼者,与其他大学生群体比较,是弱势群体,属于社会非主流,甚至还有很多负面的评论。也的确如此,很多高职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习惯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对他们的闲暇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3)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就是对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进行外部的干预和引导,指引学生在闲暇时间从事更为高效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了实践类的活动例如外出兼职、社区义工和精神类的活动,例如讲座和心理辅导。
2 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我们知道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因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有学生能科学合理使用它,可是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消费。对于高职大学生,闲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化的微时空环境,也可能成为虚度光阴、消磨意志、庸俗堕落的生命陷阱。前不久新闻报道某高职院校学生孝敬家中生病老人,周末假期打工挣钱交医药费;某高职学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刻苦钻研,获取创新技术发明专利;也有报道某高职学生周末聚众喝酒打架,致使一人骨折住院;某高职学生因失恋,跳楼自杀未遂等等。这说明我们的高职院校亟需闲暇教育。需要对高职大学生闲暇方式做出正确引导,减少闲暇浪费,消除闲暇犯罪,从而养成良好的闲暇习惯,学会运用充裕的闲暇时间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幸福自由地生活。 3 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多元智能理念始创于20世纪末,创始人为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他将人类需要具备的智能归结为很多种类。他主要归结了三个大类别,分别是与语言、物体和人相关的智能。他认为这八个种类的智能神经活跃的区域并不相同。
加德纳教授的主张是与语言相关的智能包括了两个方面:语言和音乐,前者指的是能够口头交流以及书面书写文字的能力,后者则是能够意识到或者表达音乐的能力;与物体相关的智能一共有这样的几个具体类别,分别是视觉、逻辑、身体和观察。这四种类别的智能的含义分别是观察和空间建构的能力、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认识身体和利用身体的能力、对整个环境的观察的能力,这里的观察与视觉并不重复,观察是指宏观的观察而不是具体的观察;与人相关的能力则包涵两种,分别是内省和人际,前者是人能够认识自我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的能力,后者是指观察并且分析他人的情绪、感觉等能力。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八项技能并不限于教育领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只有完全具备这八项能力,才能够将人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才是人称之为智能动物的标准。但是加德纳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是有差别的,正是因为任意两个人都不可能八项智能程度都完全一致,所以就造成了没有完全一致的两个人。另外,他认为智能其实是平等的,不能说某一个人某一项技能较为卓越,就说明此人比较优秀,对一个人做出评价,应当首先将这八项技能摆在平等的位置再去考虑。例如,人们总是推崇逻辑和语言,而轻视内省和音乐。实际上,能够最深刻地了解自己,或者对音乐及其敏感的人,仍然是优秀、卓越的人,甚至远比逻辑缜密的人要优秀得多。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多元的学生观。高职大学生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特殊群体,学生虽然在注重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单一的纸笔测试时代,远远落后于非职校大学生,但是职校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弱势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必然是劣势,更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们不优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没有优劣之分,没有不聪明的学生,老师的问题就是帮助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变得更聪明。尤其是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其涉猎范 围更为宽泛,内容也更为自由,对象又更为敏感,所以我们更是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意识与学生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与价值感。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差异的教育观。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并且善待学生的差异。我们在闲暇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闲暇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以自我差异为特点,而达到全面发展。有人说,教育是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行动,自然天性是可以开发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如果接纳这种不同,顺着学生的不同天性去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天性,发展自己的天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在。高职学生普遍语言智能偏低,音乐智能好一些;而物体视觉智能、逻辑智能偏差。身体智能、观察智能偏好一些;与人相关的内省智能偏弱,而人际智能偏强一些。具体表现就是理论学习能力偏差、活动能力、动手技能操作能力偏好;自主、自控能力偏弱,与人合作、群体从众倾向明显。智能是平等的,仅仅只是差异,并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闲暇教育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这些智能差异,扬长补短,使得闲暇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助推引擎。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职大学生闲暇教育在闲暇教育课程设计思路上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高职闲暇教育课程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闲暇教育的目的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的总和。
闲暇为目前高职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但是闲暇价值的实现还是呼吁闲暇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从多元智能角度,则我们的闲暇教育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可以是社会和自然科学类、技术类等,也可以是人文类、艺术类等。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的闲暇和生活知识,正确的闲暇态度和价值观,从而陶冶情操,更加热爱生活,丰富和美化自己的闲暇生活,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功能。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智能组合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闲暇课程。我们高职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的重任,转变思想,不能将教育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逻辑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地培养其他六个方面的智能。举例来说,应当开设适量音乐课程和定期不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举行运动会,刺激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多进行不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人际智能发展;多开设心理辅导和信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等等。
(4)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帮助高职学生发现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兴趣特长,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职业专业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不断自我完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深度融合 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每年生源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当前,福建省正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对高等教育明确指出:“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不断创新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践模式,推动我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主动与省内各地市县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由用人部门来评价。”
本文主要是在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并且深入分析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找出高职在教育、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并提出方案和建议。
1.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1.1对素质的要求
大多数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可以学习、技能可以锻炼、能力可以培养,但一个人的素质却是要长期才能形成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这些素质包括个人修养、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爱岗敬业等等。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环境中,往往忽视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欠缺,尤其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白领”和“蓝领”没有太大区别,技术人员常常在设备里钻来钻去,沾满油污,也常常奔波于各个现场提供技术支持,风吹日晒,有时工期紧迫就要住在厂里或现场。做事不主动也几乎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在企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等着别人去安排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大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承担。爱岗敬业是所有企业都会关心的问题,有的毕业生一上班就在找薪酬更高的企业,请假外出面试,工作沉不下心来,这是用人单位最反感的。
1.2对知识的要求
现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甚至落后。大多数企业关注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主要是看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以及他的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知识要牢固掌握,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跟踪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着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1.3对技能的要求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的内容大多数以理论为主,操作技能锻炼不够。有些大学虽有实验实训设备,但与企业实际岗位的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学校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也比较缺乏。因此在校期间应珍惜机会到企业生产实习,最好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升技能水平。
1.4对能力的要求
能力指综合能力,包括多方面的,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习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需要学校和学生自身长期的培养和锻炼。
2.目前我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长期以来,学校的培养模式基本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衔接。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也是主要由相关学校的教师组成的评估组来评价,用人单位介入不多也不深。
2.2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缺少该专业详细的社会环境调研、市场需求调研、企业岗位调研,企业需要的实战性课程不多。课程建设模式僵硬,特别是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缺少集中实习实训环节。教材建设缺少企业的参与,理论知识多,应用内容少。
2.3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实习实训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教师缺少企业实际岗位锻炼,知识更新不够快,对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趋势缺乏了解。
2.4在科研课题上基本以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为主,缺少与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用较少。
3.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要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缺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考虑。因此要做到“双赢”,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同时企业又能从中获得利益。
3.1政府要重视。校企深度融合牵涉到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不单单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情,全社会各部门要鼎立支持才能做好。企业有自身的生产经营压力,花大力气搞校企合作难免要付出劳动成本,这就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财政管理部门每年可以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专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学校进行紧密合作,税务管理部门对校企合作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科技管理部门在立项上应加强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的横向课题的引导,企业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成效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教育主管部门将校企合作的成效纳入对学校的考核等等。
3.2学校办学观念要转变。对自身办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要逐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由用人部门来参与评价的机制。
3.3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邀请企业一起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学校应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保障。
3.4工作要主动。学校要主动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哪些事情是学校可以帮助做的,积极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比如企业缺少技术人员,就可以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去边做边学。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师资队伍。再如企业需要科技项目攻关,骨干教师也可以参与共同来完成。
3.5合作要深入。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在新专业申报之前就要邀请企业的人员参加,详细调研该专业的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企业岗位、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薪酬待遇等,一起制定培养方案。时常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办一些讲座,讲讲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学会哪些基本技能等等。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上,还可以请他们一起制定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实践教学内容等,有条件的还可以一起建设精品课程。在实验室建设上,也可以考虑跟企业共建,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进修基地。
3.6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也要进行改革。现在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中都制定了“工学交替”的模式,安排了企业集中实训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但有些企业的生产周期是不确定的。因此教学管理体制应要相对灵活、精心安排,与企业的生产进行无缝衔接。
3.7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阶段综合能力的体现,应从企业实际项目中选题,建立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成果应尽可能地用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3.8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实习实训。不能只重视学历层次的进修,高职院校更要注重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进修。
参考文献:
[1]聂延庆,卢萌.基于制度效率的高职校企合作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李慧英.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分析[J]. 职业时空,2011,7(3).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路;探究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成人教育是专门为那些被所属社会承认是成人的人们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现有社会劳动力的再培养、再提高,促进其个性和才能的全面、综合的发展。因而。成人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有其独特性。(1)教育对象的成人属性。成人学生大多数是职校、高中、高职或大专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低,而且参差不齐,而且他们有的即将走走向工作岗位,有的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因此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也比较成熟,而且也有一定的生活负担。进而,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但维权意识却很强,然而法纪观念比较差。(2)成人教育学习取向多元化。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晋职称的、有的是为了提干的、有为是为找工作的、也有的是为了学知识的……),他们的以自我导向为主,因此,他们学习的目标性很强。加之他们中有为数不少的是在职员工,因而,他们的学习经常以经验为主。(3)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具有宽泛性、复杂性。
二、成人高等教育数学专业教学历史与现状
(1)成人教育数学专业教学的历史。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成人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颠峰到低谷再从颠峰到低谷的曲折发展历程。“”后我国成人教育的恢复、发展犹如滚滚春潮,汹涌澎湃。短短30余年,一种多层次多序列、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已初步建立。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462.52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54.16万人,占38.23%。在国家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成人教育扫除文盲超过8000万人,培训城乡从业人员12.3亿人次,对4000万劳动者实施了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超过2000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100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开下都不怕”的思想趋使下,大批成考学生报考数学专业,因此,数学专业录取了大批优秀学生。加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专业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数学专业人材,他们大多数都成为现在中、小教师的骨干,还有一部分走上领导岗位。(2)成人教育数学专业教学的现状。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除此之外,数学还有较大的计算性和紧密性。自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大规模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持续扩大以来,成人教育逐渐由辉煌走向低谷。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成人教育入学的门槛越来越低,直到今日,三科总分在120~150左右就能入学。因此,现在成人高校的学员普遍底子薄、基础差。而且,由于学生学习目的和思想的变化,数学不再是红极一时的专业了,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学着轻松些、就业好的专业,这样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截至2011年我们学校各函授站招收到的数学专业学生总数不足40人,有的函授站只有1、2个数学专业学生,甚至有的函授站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都没的,这就为老师授课造成很大的难度,因些成人数学专业教学面临巨大的考验。
三、成人高等教育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1.更新教学目的。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钥匙”;是解决知识无限增大与人类吸收知识能力有限之间矛盾;是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成人教育的教学目的,在原有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方法。(1)重点导学法。所谓的重点导学法是指抓住学科重点,精讲、精练,提出问题,留出空白,指导自学。首先,精选重点章节,概述本学科的内容及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本学科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根据课时依次对各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精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深刻地理解重点定理、定义,为以后自学夯实基础,对难点的剖析,为学生在自学中扫清障碍。最后,留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从而达到激活教学时间的目的,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以扩充,树立学生学好本学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远程辅学法。所谓远程辅学法是指借助互联网等通讯设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难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我每周至少有一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给学生答疑、听学生谈学习体会、讨论学习方法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在他们工作实践中的应用。(3)合作学习法。所谓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共同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合作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式教学“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提高是目的”。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四步探究法在教学中运用的课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自主探究,质疑合作探究,解疑目标探究,点拨拓展探究,应用。在教学中灵活选材、激发兴趣、设置任务、适时引导、适时“留白”、循序渐进、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动脑动手,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这些内容都需要自己的琢磨,钻研并通过课堂来实施,并逐步完善。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组间学生相互讨论,生生合作,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4)回馈督学法。经过上述教学法的应用,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检查。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让学生谈一个月来对所学内容的体会,并要求学生谈谈他们所学的内容对实际工作有哪些作用。其二是通过作业检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予以量化考核,更一步督促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2011年暑期,我教营口函授站09级数学专业本科班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该班有10名学生(4名中学教师,6名小学教师),分两组(每组5人,按学习基础、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等搭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收到空前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对该学科由不懂到理解、掌握并能应用质的飞跃。每个学生都有一部分非常熟悉的内容,个别学生能达到上台讲课的水平。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教学成效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省级刊物发表的水准,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李庆臻.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2]陈善卿.老师东奔西走技能训练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竞争优势 对策
一、引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包方主要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这些组织通过一定程度的服务外包使得企业成本大大降低、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接包方而言,通过这种服务的承接活动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发展服务经济、推动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把提升服务外包承接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国际贸易战略来开展。江苏省作为我国一个主要依靠国际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和外贸强省,通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改善江苏的外贸结构,为江苏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从理论角度对江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同时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发展服务外包思路。
二、江苏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公司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四组因素结合成一个“钻石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实际上上述模型可以套用到一个地区的某项产业分析上来,从而也就形成了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体系。
1.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这主要是从人力、物质、文化、资金和环境五个角度反映一个地区的总体实力状况。它们的整体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某项产业在该地区发展能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地区需求
地区需求市场是一个地区某项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有了地区需求,该产业发展才能得到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也只有有了地区需求,市场才可能不断弥补原有资源方面的欠缺,政府才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扶持。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一个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及相关产业。日本的机床生产商是世界第一流的,它们的成功是日本国内第一流的数控系统、马达和其他部件供应商。支持性产业以下列几种方法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早地、迅速地为国内公司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不断地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的创新。
4.公司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公司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不同国家的公司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大不相同。产业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
5.政策与机遇
这里的政策主要指地方政府从整体上给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能否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另外,某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重要机遇,以及国家能否通过各种手段和政策促成这种机遇的放大也关系到某项产业在特定地区的良性发展。
上述5个要素的示意图如下:
三、江苏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上述“钻石模型”将江苏省目前发展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从资源要素、地区需求、相关与支持产业、公司战略、机遇和政策5个方面分析如下:
1.资源要素分析
发展服务外包,江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江苏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已超过万亿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数家到江苏投资兴业,使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亿美元。人才、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人才素质较高,人才成本相对低廉。每年有近万高校毕业生和数万职校毕业生,服务外包恰能与这些智力人才相衔接。同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思科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钱伯斯说得非常好:“工作将流向那些具有很好教育的劳动力、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创造性环境和支持性政府的地方去。”因此,在国内外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依托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江苏完全可以承接更多的国际服务外包。
2.地区需求
服务外包是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低投人、高产出的特点,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产业。江苏的制造业已经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迫切需要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发展服务外包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具有意义重大。
这几年,江苏实行科教优先的方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很快,高校毛入学率已超过35%,每年有近30万高校毕业生和40万职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单靠迅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已难以容纳。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带来工作岗位转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推进产业链升级、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选择。江苏要建成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必须大力发展和提升。通过发展服务外包等方式可以带动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支持产业
江苏的教育优势历来是推动江苏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江苏境内有南大、东大两所国家级软件示范学院已分别与IBM、甲骨文、微软、英特尔等近50家全球著名跨国公司或培训机构合作开设了服务外包相关培训课程;苏州和无锡也纷纷建立筹建服务外包学院,专门为该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类院校为省内每年输送大批医药研发人才。此外,江苏的服务外包配套设施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苏、锡、常等地均设立了各类专门发展服务外包的基地和示范区,为外包产业提供配套设施服务。
4.企业结构
根据江苏国际服务外包网的介绍,目前江苏拥有的服务外包企业主要为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物流、外贸服务、电子及医药研发等领域提供外包服务。这说明目前江苏企业的战略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即依靠江苏在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企业目标。而以长江沿线为主的服务外包企业集群效应也增加了这些企业的承包能力和业务拓展。
5.政策与机遇
面临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这块蛋糕,江苏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积极政策,推动当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例如,南京鼓楼区内占地1.1平方公里的“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无锡建立国际数据中心;苏州建立软件外包电子商务平台;太仓组织大型服务外包推介会等。政府对地方服务外包市场开发的积极响应势必会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5大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江苏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面对国际的良好发展局势,笔者认为,如何放大这种优势地位,推动江苏服务外包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因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四、江苏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政策建议
1.加大税收优惠
目前江苏省已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来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例如:对经有权部门认定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所得税税负高于15%的部分,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支持成长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对当年向境外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在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之间、增幅超过30%且排名全省前20位的企业,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给予总额为50万元~100万元的分档奖励等。但是如果从培养产业优势的角度来讲,这种力度还应加大。与我们有类似发展经历和发展潜力的印度在这方面政策支持是非常大的。印度对软件企业免征产品的流转税,10年内免征所得税,并且在10年税期结束后,免征出口收入所得税。特别是对出口额超过企业总收入80%的软件公司,印度政府更是免征其全部的企业所得税。
2.放大集聚优势,形成模块特色
目前江苏地方的服务外包产业一般采取的是多点开花战略,也就是只要外包类型短期有利就立刻上马该领域的外包项目。但是这种分散发展必然带来的后果是资金和人才的重复利用、分散利用,从而很难形成显著优势的外包事业。因此,发展服务外包应该着眼于江苏全省,关注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区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的特色项目建设,进而在整体上实现各地方互补的发展模式,这可能更有利于在江苏形成该产业的区域性优势,这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创品牌的道理。
3.建立行业中介体系
成立具有领导和影响地位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使其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建议。同时发挥其在国际市场的营销与品牌建设方面优势,积极组织协调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该类中介体系还可以致力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在构建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桥梁,以及进行外包企业间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
4.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利益
作为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产业类型,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十分必要。国家除了应制定并完善中国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外,当地政府也应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同时,在已经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中注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设,利用该平台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有效保障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徐兴锋: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论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