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7: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师拿证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0年,江苏省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男幼师培养是江苏省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在国际上也是独特的创举。布莱顿全球教育集团董事长贝尔认为,“江苏免费男幼师培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这让西方教育者非常羡慕。男幼师将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和视野。”5年来,全省共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2317人,而2014年首届300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他们的出现,为我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经笔者调查,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都已制订了免费男幼师生培养、考核方案。各校培养、考核方案都侧重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业评价、毕业要求、培养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笔者发现培养、考核方案中对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规定得较少。鉴于此状况,笔者认为,在免费男幼师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现学前教师专业特质和技能以外,还应当重视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和改进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九学期,共8次,每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一)新课程精神呼唤探究精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学生“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然而事实上,对古代作品的理解往往流于概念化。新课标要求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实却是中职生普遍缺乏逻辑思辨能力,缺乏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现实中学生往往视课文、作者、参考书为不能质疑的权威。
(二)文言文教学期待拓宽视野。在教改大潮中,文言文教学领域的改革相对沉寂,大多还是被当作“古汉语”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学中很多功夫都花在深究、细抠散落在文言作品中的一个个语法知识点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进行深入的领会和探讨,往往由教师包办代替归纳总结,再让学生认同并记住结论。文言文教学要想呈现出勃勃生机,需要教学模式和方法从本质上突破机械串讲、咬文嚼字的传统套路,更需要在创新设计、篇章分析、对比延伸、研究性学习上进行探索,以令人振奋的姿态展现文言文教学领域前所未有的魅力。
(三)高中生心理发展需要理性。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也有所发展,往往带着警惕和怀疑的眼光评价周围的一切,乃至书本上的原理和定律。但思想带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关于秦灭六国这一段史实,他们已经在许多阅读材料中了解过,对秦灭六国的原因,也接触到不少观点,甚至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而,在预习这一课时,他们纷纷质疑:六国灭亡,赂秦真是主要原因吗?作者的论证真像一些参考书上说的那样有足够的说服力吗?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标精神、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学生主体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对教材、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于是,笔者选取了本校中语文总体水平较高的幼师专业高考班,设计了以批判性思维训练为目的的《六国论》第三课时,以下是课堂的实录片段。
二、部分教学实录
师:有一段史实,很受关注;有一现象,众说纷纭。关于秦灭六国的原因,有许多代表性的意见。除课文外,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5生1:苏洵认为“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
生2:李祯认为,当时其他六国也和秦国一样,想称霸天下,只不过实力都不及秦国,于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以致从散约败。
生3: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的统治者不懂得爱惜百姓。
师:还有哪些?学生沉默了,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
师:王安石认为是由于六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变法革新。他们都用自己的理解探索六国灭亡的根源。那么作者苏洵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生(齐):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一女生回答:第三段里介绍齐、燕、赵国灭亡的不同情况,用的是有例证法;第二段引“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属于引证法。还有对比法,第二段运用了四处对比,说明了贿赂秦国的危害之大。
师:很好。分析得很完整、很精辟,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4:“《六国论》借六国灭亡的史实批评北宋统治者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政策,可为什么说中心论点却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生5:“我也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写作的目的存在着矛盾,可否理解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后人要引以为戒’。”
生6:“我对作者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看法不敢苟同,至少他的观点是片面的,就拿赵国来说,其灭亡的原因主要是赵王听信谗言,错杀良将。”
生7:“六国破灭的原因,应该有很多,诸如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就像明朝的灭亡不能单单归咎于崇祯皇帝或陈圆圆或其他什么的。”
生8:“我认为作者把六国的希望只寄于‘谋臣’和‘奇才’这些少数人身上,也失之偏颇,他忽视了人民群众这个最基本的力量。”
生9:“我认为,就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看,从‘赂’的角度去分析去论证,是有它的道理――即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就像教育一个牙疼的孩子少吃糖,绝不会拿糖吃了会发胖、得高血压来警告一样。”
师:通过大家的论辩和分析,我们对课文涉及的史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从文学性、真实性、现实性等方面对课文进行了评价,力求“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察作者之良苦用心”。希望大家用这种眼光看待我们已经学过和即将要学的课文,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附:学生研究性作业
六国灭亡原因之探析
苏洵为讽喻宋仁宗勿“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以我之见,六国灭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经济决定政治。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其改革的力度与成效在诸侯国中最为突出,使秦国迅速壮大,经济相对繁荣,随之,秦国的政治地位,军事实力日益提高,一跃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这无疑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视人才之轻重。秦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重视。而六国虽也频频改革变法,但都因统治者不能很好地任用贤能而失败,当局者没有聪慧的头脑和创新的胆魄,即使他国不灭之,也难免于衰败。
其三,不施仁政。六国的统治者大多好战,没有长远的眼光却一味为小利而互相厮杀。战争,劳民伤财,削弱国力,“失民心者失天下”。
六国的灭亡,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的溃败,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历史准则的印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教学体会
这堂课作为公开课上过之后,在学生、教师中间激起了很大的反响。下面摘录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一)学生意见
生1:我从来没想到我们竟然可以对课本的文章说“不”,我感觉学这篇课文是和作者平起平坐的。
生2:以往,我们对一种观点不认同时,往往不知道怎样有力地分析和批驳,这堂课教给我们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3: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分析得这么有理有据。我有几次也想试试,又担心说得不正确、不全面而放弃,太遗憾了。
生4:平时的考试都是把课文当作勿庸置疑的真理。现在,我们却发现课本也不足为信,那么考试的时候到底以什么为准呀?
(二)教师意见
“文言文居然可以这样教,这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尤其是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堂课展示了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一堂丰富、生动而且特别的语文课。”“教师在这堂课里上出了新鲜的、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是有帮助的。”“这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发现和体验,是一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阅读课。”
(三)教后感
学会质疑。《语文教学大纲》阅读要求指出:“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六国论》一文教学中,设计近15分钟学生质疑,学生就课文一些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对作者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提出不少有见地的看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局面。诚然,要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诸如提示学生课外应去阅读哪些资料,提供一些思考的话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去思考,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冷场”,学生也不会成为“听众”和“看客”。在培养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如果将“质疑”理解为否定教材、蔑视他人的观点,那又会走进学习的误区。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思考问题的思路,寻求更完善更正确的答案,形成相互切磋的学习氛围。
学会比较。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相互关系和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在学习苏洵《六国论》基础上,再学习苏辙的《六国论》和李桢的《六国论》,通过几个比较点的讨论,一方面更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还有利于养成比较的习惯。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从中获得了一个观念――课本并非不证自明的权威,作者也并不是真理的化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此外,我还力求教会他们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即通过批判议论文的论据来达到对观点的辩驳。当然,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科知识的做法对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