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科学论文

生物科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7: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科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科学论文

篇(1)

生物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本质性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师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都不够,或者普遍都会存在一些偏差。首先,在以往的教育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对科学本质的教育,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把重点放在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者理论上,这样在学生的印象中并没有科学的实质性的概念。在教师中有一些比较一致的观点,即相同的一个实验由不同的科学家来观察会想到相同的结论,科学家也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就算是科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将来也有可能会被改变。这些教师普遍不认为细胞结构式细胞结构模型复制的,只有在实验结果和实验预测是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说实验是成功的。这些都说明教师认同科学探究式永无止境的、科学知识也并不是都是真理,同时也也说明教师对于科学探究讯在主观性的认识,没有对科学本质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现代很多学校中,实验设备缺乏,相关课程不全等导致了学生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并不深刻,也影响了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科学本质观在生物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以显性的教学方式体现科学本质观。目前的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本质观很多都是以潜藏在课程中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习惯让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活动来体验科学,让学生用这种间接的方式体会到科学的本质。很多专家都表示对科学本质的学习不是隐性的,应该是显性的,教师应该得多应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用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用显性的向学生传达科学本质的观点,用清晰的话语告诉学生在所学的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本质观念,用这种直白的方式,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现代的科学本质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有明显的成效。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体现科学本质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一些条件进行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不仅体会到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知识是怎么样进步的,而且能让学生学习试验方法、思想、技能和原理,从而领悟到科学本质。比如,要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除了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和怎样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等方法,还可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是过氧化氢分解所释放的产物”,教师是怎样得到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的”,让学生感受在实验中观察得到的结论与直接学习理论得出来的观点是有分别的。

(三)结束语

篇(2)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史的内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生物科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时,曾指出:“怀疑———批判”的头脑是科学家的一个“主要仪器”.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重演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结论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思维发生发展的轨迹,体验科学知识及其理论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从而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知识.第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学史不仅揭示了生物知识的探究历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的火花、求知的态度、探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模拟实验,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科学方法往往寓于具体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只有把认识过程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领会科学方法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而在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物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生物知识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学探究过程,疏于从思想与方法的历史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在应用生物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好“科学史”与“科学方法”这两条主要线索,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体验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方法”的教育.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过程谈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阶段,教师将生物科学史上引发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一方面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学发现,怎样提出问题,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讲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生物学现象,然后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先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图片,再播放达尔文观察植物向光性的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单侧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推理法

在生物科学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生物学史的学习过程就等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针对上面所提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达尔文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设或猜想,并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再引入科学史中达尔文的假说,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达尔文所处的历史背景讨论思考为什么达尔文会有这种假设,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设是否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学研究,并能体会达尔文得出结论所采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假说法.假说的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如何来验证?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从不同角度验证达尔文的假说.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詹森、拜尔的实验思路、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提出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该假说是否正确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前进到了温特的实验:让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生长或弯曲生长了,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生长素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共同合作的结晶,通过该过程的学习既让学生理解了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又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现有手段的基础上对于事物本质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设时所用的具体科学方法,从而实现渗透具体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拟科学史中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史中科学家的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科学方法,在科学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物学史中典型实验并对设计原理、思路、试验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学史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学生学会达尔文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做出实验设计分析外,温特的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温特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前面科学家的假说(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相互讨论分析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再和温特的实验设计做比较,分析实验的原理、对照的意义、实验设计的注意点,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的训练、操作和详尽分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再认识,也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验证植物激素极性运输的实验帮助他们对对照实验这一科学方法进行了较好的巩固.

三、结语

篇(3)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如重结晶、萃取等;简单化合物的制取,如阿司匹林的制备等;最后是验证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如生物碱、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为主要内容,以上内容基本都是以教材里已被检验了的实验部分为主,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不可取的。

2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内容改革的举措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研究。

2.1授课方式的探索首先,在上课程之前,批改学生的预习报告,知道学生预习实验的认真程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进行补充,如果是学生预习知道的东西可以简略的带过,对学生没有预习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并提出在实验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抽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换角色,让这“教师”讲解该实验,最后教师再针对该学生的不足加以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对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热情、肯定和赞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实验课程的热情,使学生做到上实验课之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安排的工作。在每次课的结尾时,向学生宣布下一次实验。其次,在实验准备的全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分组参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按照实验要求来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所用试剂的配制等。同时,给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实验的设计,自己根据所找资料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药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判断,得到老师的批准后,让学生自行实验准备,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整个实验内容的整体把握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对生物科学专业化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化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对基础实验技能的操作实践和设计实验原理的初步理解,比如熟悉提纯的原理及操作、简单的制备等,从而对化学实验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够掌握比较基本的化学实验理论,对学习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因传统教学主要是基础实验和验证性质实验,本文主要将基础有机实验与有机设计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融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开设大量的基本实验来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减少验证性实验的个数来为后续的实验做铺垫,比如重结晶的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做苯甲酸、乙酰苯胺以及萘等来巩固此操作。其次,多开设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因综合性实验难度比验证性实验要大,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时间短,设备简单,但是效果不好;另一种方法用索氏提取器做,所需时间久,装置也比较麻烦,效果明显。还有葡萄糖酸钙制备、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等,这些实验都与生物相关,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采用科技论文的格式,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4]。这样写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学生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知道论文的写法,也为写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3实验考核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实验考核体系是以实验报告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因为预习、操作、报告以及期末考查等贯穿实验的整个过程。传统的体系导致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不注重过程,而使很多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出现错误。最终不能够地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更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与此同时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将不同教学项目的实验设计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并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松紧适度。此外,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实验课的不同环节,充分扮演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序、高效地进行实验。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进行改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准确地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

篇(4)

关键词:动物学;学时缩减;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65-02

动物学是一门具多种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除了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之外,也是很多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常是学生进入大学首先接触到的专业课[1],包括动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近年来在全国高等院校大幅度削减学时的大环境下,动物学教学也经历着学时逐年缩减的境况[2]。从过去有的院校全学年开设,到现在单学期仅三、四十学时的理论课,学时数大幅缩减。面对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十分必要。同时,作为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高质量的动物学教学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为探讨如何在学时缩减的条件下,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近两年来在动物学及其实验课程中分别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尝试。

一、动物学理论课调整

1.突出教学内容主线。首先在原动物学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精简与主线的突出。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等的演化或飞跃及其演化意义,强调不同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意义,使学生能结合动物个体和系统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秉承上述总体授课思想,对动物结构特征的讲述要注意横向、纵向两个联系,横向联系动物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让学生理解动物体所有的形态结构特征都是为了适应其特定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纵向联系其他近缘动物类群,让学生理解新结构特征出现的重大演化意义,以及动物是如何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到最终演变为复杂而高级的脊椎动物的整个演化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系统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地位,动物在工、农、医及环保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在讲授每个类群的分类及代表动物时,随时联系实际应用、联系最新学科发展、联系媒体关注的动物方面焦点新闻等,可补充仿生学(例如鲨鱼服、雷达)、动物生态学(例如生物入侵)、保护生物学(例如濒危动物成因、保护措施)等多方面的应用或研究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眼界,同时也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

2.加强启发与探究式教学。因为动物学授课对象一般为低年级本科生,理论课授课方式不要完全颠覆传统的讲授方式,但要增加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比重。根据授课内容特点,例如大量动物形态结构特征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形式更加多样化[4]。动物学课堂要多使用图片和多媒体视频,可通过大量浏览国内外著名的动物纪录片,将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片段剪辑成独立小段落,以利于课堂使用。将传统的由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讲述方式,转换为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讲授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前,可先不直接给出知识点,而是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去推测,或提前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去户外或实验室观察,由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出该类群动物是如何在其形态结构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同时增设问答、讨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纠正,最后再讲授书本上的知识点并总结。

还可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研究进展。例如在讲授爬行动物一章时会涉及恐龙及其灭绝原因的探讨,讲鸟类一章时会涉及鸟类的起源,这些均可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最新研究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甚至让学生自己来做报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综合能力。

二、动物学实验课改进

1.精简重复性实验操作,增加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对实验课程内容及其相应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整合或精简对实验技能重复要求的内容,增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环节。首先,整合并精简以显微镜观察装片为主的实验内容,精简部分解剖实验,这些实验对学生操作技能上的训练存在雷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太多新意,可通过其他教学方式部分取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适当将其中的部分内容调整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将小鼠的解剖与观察实验进行调整,仍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调整为小鼠习性与行为观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小鼠的学习行为。

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提前向学生布置好实验任务,讲清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也可适当给出建议方案。学生的设计方案需提交老师审核,经老师提出意见,确保方案合理可行后才可实施。学生提前自行制作相应实验装置。实验课上各实验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教师整体辅助和监督,最后检查、总结即可。学生完成实验后要求按照科研小论文的结构完成实验报告,要用图表形式呈现实验数据,要交代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基本科学论文要素,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同时通过自主实验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寻找科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实验记录。过去动物学实验的报告很多要求以绘图方式呈现[5],但绘图耗时长,当堂绘图所占时间过多,会挤压动手操作时间,且学生绘图水平参差不齐,绘图结果往往并不能真实体现学生掌握情况。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拍照或拍摄视频,因此可利用拍照来部分取代绘图。例如在鲫鱼、牛蛙等动物解剖实验中,可不再要求学生绘制内脏原位示意图,而是让学生拍摄动物体解剖原位照片,后期在照片中标注和说明各部分结构。还可拍摄器官组织的细节放大图,或记录解剖不同阶段内部结构所呈现的不同状态,此外,也可用视频记录器官、组织运动,如心脏搏动、血液流动等,这些仅靠传统的绘图手段均无法获得。通过多媒体手段记录实验结果,能极大地丰富和扩展实验资料。学生也通过记录、标注、说明过程巩固了实验教学内容。曾有学生提交含有说明字幕的实验记录视频,经过精心剪辑,制作精良,效果非常好,可用于课堂教学推广。同时学生仍要上交纸质实验报告,部分实验内容根据要求保留传统绘图。这样传统与现代记录手段相结合的实验报告完成方式能达到充分提高学生积极性、强化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全国高校普遍压缩学时的大环境下,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不能动摇,更不能因为学时的压缩而降低教学质量。在面对保证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挑战下,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尝试是唯一途径[6]。笔者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尝试,确实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逐渐达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艳珍,张秀珍,宋新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5,32(3):110-112.

[2]梁建坤,于净,翟菲,等.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保证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5):16.

[3]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2):20-22.

[4]杨华,沈恒丽.高等师范院校动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6):29-30.

[5]王利明.不断改革探索,提高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J].科教导刊,2015,(11):85-86.

[6]胡建华,陈玉祥,邵波,等.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J].教育研究,2008,(10):11-20.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Zoology and Its Experiment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duced Class Hours

YANG Xiao-jing,GU Yan-sheng,LI Ji-hong,MA Xiang-ru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icences,Wuhan,Hubei 43007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