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教高级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7: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教高级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顾晓白,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特约编审,参加过高考和中考语文命题。
卢崇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被评为东台市“教坛十杰”,东台市优秀青年教师,东台市教师“十佳志愿者”,并受聘担任东台市教育局兼职教育科学研究员。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现任教于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李卫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全国NOC竞赛一等奖、苏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苏州市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一等奖等。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7项,主编、参编、合撰学术论著、教师培训教材、学生教辅用书、校本教材8本,发表文学评论、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现为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科研处主任。
吕新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曾获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教育技术能力竞赛一等奖。在《黑龙江教育》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多篇,在《雨花》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40多篇,编著教学参考用书11本。
罗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苏州高新区教学能手、先进德育工作者等称号。主编、参编教辅用书多本,并有十余篇教育教学或获奖。现任教于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缪华,苏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两项,曾获区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区语文解题能力竞赛一等奖等。
陈继军,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学语文教师。曾获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苏州高新区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
同学们,当你们翻开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一定会被四篇精彩的戏剧文学作品所吸引,你们一定会喜欢上戏剧的。
对于戏剧文学作品的学习,老师给同学们提五点建议:
第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戏剧常识。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既有与其他文学体裁共同的特点,又因为要供舞台演出,而具有了很强的独特性: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的个性化。
第二,要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的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不相同,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也不一样。《威尼斯商人(节选)》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喜剧,《江村小景》是典型的悲剧;《威尼斯商人(节选)》《〈市长〉选场》《江村小景》是舞台剧,《一厘米》是电视剧;《威尼斯商人(节选)》歌颂的是仁爱、友谊和爱情,《江村小景》控诉的是战争的罪恶,《〈市长〉选场》赞美的是对科学、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江村小景》表现的则是一位平凡母亲的高贵品质。不难发现,四篇课文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
第三,要学会“比较与辨微”。本单元仍然是“学会读书”系列,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同学们要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除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外,还要能体会戏剧台词的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同学们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进而表演戏剧,在创作和表演中提升对戏剧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第四,要做好“综合学习和探究”。本单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学习和探究”内容,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千万不要将其当作简单的答题,一定要在研究和探究上做文章,努力将自己的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寻求语文学习上的新突破。
婉君,女,一九六八年七月生。一九九0年七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南海市第一中学任教,有十三年教龄,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担任化学备课组组长工作。现任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高一(8)班班主任及高一(6)到(10)班共五个教学班化学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经佛山市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至今已任职七年。根据职务晋升条例,符合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条件。
二、本人述职
任现职八年来,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去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享受为人师表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一)、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我形象,展现教师风采
任职以来,能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课堂上多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宽,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严肃中不乏幽默,幽默中透着严肃,而且教学质量要达标,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优质示范课来上,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化学课,渴望上化学课;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做实验,体现实验的乐趣,培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课、评习题、评试卷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设计比赛等。教学中还注意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展现教师风采,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既受学生敬重,又能与之和谐共处,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教师魅力来做学生的表率,吸引学生。
(二)、精心准备,讲究方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教学方面,我有多年的指导高考复习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能充分做到以纲为本,以人为本,精心准备,讲究方法,针对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95-9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5)-(8)班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其中两个理科班、两个为文科班。在文科班的教学中,针对其只需通过“会考关”且对化学学习易“降温”的特点,立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立足于会考考纲;对每一堂课,都力争做到:备课深入,讲课浅出,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做到既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采取趣味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在该学年度的化学会考中,两个理科班的同学全部通过会考,其中有76位学生优秀,优秀率达到68%;两个文科班只有4人不合格,会考合格率为97.3%,优秀率为45.2%。
在96-97学年度,我担任高三理科重点班307、30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理科重点班中,我采取立足课本,紧靠高考考点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提高知识的综合程度,加深练习题的训练强度,使学生树立化学科的高考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精练-评讲”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定向思维,带着问题边看书边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进入认识过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广泛进行讨论,再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进行讲评。讲课时主要是讲知识结构系统,讲精华,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最后适当补充深浅适宜,形式多样的典型习题,并控制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讲究练的方法,不搞题海战术。评讲习题主要是讲解题方法、思路、规律和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该年度的高考中,307、308班上省三线42人,其中307班的严华坚同学以683的成绩位居该年度南海一中的理科冠军,被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这是南海一中全面恢复普高后的零的突破。
99-20**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班的化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全班77位同学,获学校“十优”称号的有二人,南海市优秀学生干部一人,南海市“三好学生”一人,当年的高考中,共有54位同学上省线,其中化学单科平均成绩排名第二,本人也获得了教学成绩优异奖的奖励,其中,何志球同学、李碧环同学分别以730、72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南海一中的冠军和亚军殊荣,分别被华南理工大学和汕头医学院临床专业录取;关伦超同学以化学成绩730分一举夺得该年度南海一中的x科第一名;我班的刘永锦同学更以综合科882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下广东省第4名、佛山市第二名、南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南海一中的辉煌添上更精彩的一笔。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同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每年化学会考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学生通过率100%。
针对每年高考中实验题得分率最低的特点,我通过多年指导高考复习的体会,发现采取分三步的方法,收效显著。首先是安排阅读课,以近5年的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为蓝本,阅读分析试题,找关键词、关键句,找使用的仪器,找实验的操作的先后顺序,找问题与题干的联系等,目的是读通读懂题目;第二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就有关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动手做实验,体会实验的意图和思路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验题的意识。第三是实战阶段,动手做高考题或模拟题或专项训练题,并注意规范的操作顺序和清晰流畅的文字表达。通过三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都能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教育方面,能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表率。任教12年来,共担任七年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每月均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受到学校的多次表扬和奖励。1999-20**学年度,我担任的306班,不管在班风上和学风上,均为年级第一,每个月都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何志球、李翠霞两位同学被评为学校“十佳”学生,陈德昌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优秀团干,李碧环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三好学生”。92-93学年度,我担任环保班的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我首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狠抓班风和学风,以学风促班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班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均获表扬,吴月华、罗艳明两位同学获得了特等奖学金的奖励。
如果觉得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开头范文,述职报告模板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 述职报告教师中学化学报告总结计划 - 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开头范文,述职报告模板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在学科教学上,也能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教学中,还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对差生的辅导采取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实验动手优先,使差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在心理上,使差生感觉处处受到重视,事事得到关心,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原306班的麦伟汉同学,由于家庭变故等原因,致使成绩退步明显,而且一退而不可收拾,他本人也采取放弃。面对严峻的事实及该生的性格特点,我经常有意识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和学习上的潜质,使他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产生赶上去的信心,最后,在化学会考中,获良好成绩,而在当年的高考中以658分的优异成绩被仲恺农业学院录取。
(五)、以老带新,共同提高
从93年开始至今,连续多年担任备课组长的工作。积极带领本备课组成员开展备课组活动,效果显著,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备课组”。94-95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吕翠芬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7-98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胡燕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8-99年,新老师陈静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在指导新教师的活动中,我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使新教师能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业务提高。新教师的缺点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授课过程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容易超出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的优点是专业知识新颖、系统、全面,实验能力强,精力充沛。因此,在备课组活动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与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分析上,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情况,决定各章节的授课时数,各章节的练习题等,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演示实验,课前进行多次的演练,并能与新教师不断探讨,不断寻求改进,务必使实验效果更好,教学效果更佳。如关于氯化氢或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课本的演示,虽然实验现象明显,但能清楚观察到现象的学生只有前排的几位同学,而后排的同学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喷泉却无法看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与胡燕华老师等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发现用矿泉水瓶来代替课本的烧瓶,不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手拿着在课室里任何一个地方操作,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喷泉的现象。在以帮带教的总结上,胡燕华老师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那就是,身边有一位老教师指导自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
(六)坚持学习,教研结合,提高理论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行,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永远立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所以教学之余,我坚持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学习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技术等,现在已能自如地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excel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资源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并已顺利通过南海市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电脑初级班和中级班的考试;勇于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与同行互相切搓学习,互相提高;也能坚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参加由南海市举办的中学化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获一等奖;能积极参加由广东教育学院主办的教学进修班的学习;还能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理论水平,其中教学论文《把好“三关”、精练精评、形成能力》获南海市20**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三等奖;《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浅谈》一文,被录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培养兴趣,训练方法,提高质量》一文被录入《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守恒法解题探析》一文被编入《南海一中教育教学论文集》中;《化解知识层次,突破教学难点》在校内交流;教育论文《一身四心,分心有术――成功班主任必备》在校内交流。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多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积极参加跨校的高三备课组活动;坚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进修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业务能力。
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办公室牵头,由教导处、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教师“青蓝工程”培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与管理。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青蓝工程”培训方案》,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成长工程培训记录本》,同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修订相关考核制度。
经费保障。学校在教师培养的费用上毫不吝啬,将教师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了确保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教师培养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时间保障。为了保障培训学习,学校规定每周三为集中学习时间。每两周集中进行教研组活动,每周进行备课组活动,不定期举行教师观摩、研讨,时间另外安排。教师课余可以自主学习,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青蓝工程”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促使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课程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缩短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制定“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论坛活动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坛活动制度,规定每年组织以“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参加对象为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如下两个主题:一是以助学稿为研究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突出“先学后教。精读实练”和“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等课改理念:二是以礼孝教育为研究载体,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德育理念。各位青年教师畅所欲言,有的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的讲教学中的心得。论坛结束之后,学校把青年教师的论坛文稿整理成册,颁发给每位青年教师,意在让每位青年教师取长补短、扬长补短、变短为长。不少青年教师经常会拿出来翻阅,认可这样的交流形式,因为这不仅可以交流工作中对教育教学的困惑。还能学习其他同龄教师的宝贵经验,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论坛活动还评出一二三等奖。学校购买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作为奖品颁发给各位青年教师。面对这样的精神食粮,青年教师都说比任何实物都来得更有意义。
确立青年教师教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文征集活动制度,规定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上交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评比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教研室论文评选,或推荐《慈溪教育科研》《宁波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专门聘任每门学科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为论文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论文大赛,极大激发青年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的论文在慈溪市获奖的比率大幅度增加。
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根据平时的观察、青年教师座谈会和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等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每位青年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分类、分层和分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观察和记录他们专业成长的历程,借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青年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很多方面要从头学起,比如如何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如何合理实现班主任工作、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很繁琐,促使很多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来参与教科研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只从制度角度给青年教师太大的压力,而是要从榜样角度给青年教师更多的动力。
关注小现象、小问题和小策略研究,引导青年教师放低视角、叩问细节。一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德育“小课题研究”。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围绕“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主题,突出一线德育的特点,侧重实践探索的课题。德育“小课题”属于个人专项课题,相对于其他的教育科研课题来讲,侧重实践探索,具有起点低、入手快的特点。学校鼓励教师关注身边的德育细节。让个别优秀的青年教师申报德育“小课题研究”,促使其在实践中较快地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在学校鼓励与支持下,多名教师积极申报宁波市德育“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更多青年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也都自觉和主动地加入德育“小课题研究”。二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界的热点。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新的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不断研究、探索,这样才不会被改革的潮流所抛弃。“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名词接踵而至,一线的教师又有多少人了解、关注呢?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更需要青年教师去充当先锋。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培训。学校图书馆先后购置大量教育书籍。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年订阅150元与教学有关的报纸杂志,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刊物并撰写读书报告。学校开放教师阅览室,鼓励教师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展开自学,阅读教育教学刊物、教育专著、中外名著,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查阅各种教学资料,引领教师由“外培”转向“内培”,促进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心得、反思笔记,把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相结合。
外出考察“取经”。培训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主要是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研究讨论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职业道德规范和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等。分散培训主要是自主观看优秀课录像等,通过集中点评、交流,以及行为跟进课的课例分析与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开发教师创新的思想,促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提高。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推动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提高。
专题研讨活动。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班主任工作等专题研讨活动,高水平、高效率的讲座让青年教师获益匪浅,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更要有智慧和巧劲,要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更要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下午好
先作自我,我叫,1965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在小学主要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级组长,团书记,92年调小学任教,主要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96年任语文科组长,99年9月开始担任教导主任。我曾分管教学、德育、课程设置及编排、教材、教师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小一招生及转学、随班就读等工作,今为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今天,我竞聘的第一个岗位是教导主任,第二岗位是副教导主任。20多年实际工作的经历,我具备了以下有利条件:
1、有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
从教20多年来,我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虚心好问,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从大局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少工作时效性、原则性都很强,都能想方法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着“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的原则,我不浮夸、不抢功、不爱出风头,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四个学期,主动代上语文课一两个月,没拿一张代课票,年,我主动分管了教学管理工作,从没向学校提出要什么额外报酬。
但是,校长和老师没有忘记我,给予了我不少荣誉:先后评为优秀团员、优秀青年教师,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0年2004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获区嘉奖。
在此,我衷心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厚爱。
2、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记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终身学习,不断加强学习。96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99年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教导主任后,我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考取了普通话测试水平二级甲等;今年还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班学习。我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区电教论文三等奖,区德育论文三等奖,2000年参加了省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勇于创新》和《不向命运低头》收该书中。发表了《市场经济下更要加强师德建设》,《浅谈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被小教科录用。
3、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与管理能力。在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任教过中高年级语文、思品等学科,担任过班主任,任教导主任时,负责的工作很多,曾分管教学、德育、课程设置及编排、教材、教师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小一招生、转学、随班就读、课外活动、年初基层报表、语言文字、毕业班语文考试命题、语文学科竞赛命题等工作。但也能把各项工作做好。我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十分重视协调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做好预案处理措施。做好学科管理工作,加强教研教改。所分管的语文、英语、艺术科获得奖项。我还多次帮助青年教师修改、,指导青年教师上课。我主持的语文科工作期间,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校语文科被评为“新窖镇先进科组”。学生文章见报率是最高的。能有这些成绩,与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当我接到一项新的工作时,我总是亲力亲为地做,亲身体会这项工作的过程,然后才指导有关老师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否则,,发号施令,只会指挥别人干这干那,是不行的。如:一年级拼音口试,试卷命题等。
我从1999年任教导主任工作以来,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炼就了我做好工作所需的组织领导、上下协调、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所承担的工作没有出差错,常受到上级有关赞扬,单位领导省心,教职工放心。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4、我能理解各层次的老师。
相信老师们从我平常的为人处事中就看到了吧。
假如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继续发扬我的,协助校长搞好教导处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继续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的要求,组织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加强教研科研、教学反思的力度,教学质量,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同时,树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服务意识,成为你们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加强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英语的学习有诸多益处,学生不但能够从外语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更好的了解文化意识形态,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它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会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中接触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语言思维方式,这样就有效减少了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而引起的学习英语障碍。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时,不但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还能帮助学生体味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欲望,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充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为学生学好英语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只局限于语言本身,没有做进一步的拓展,虽然各个小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统一,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通过听说读唱和游戏等手段,来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模式,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多采取听读为主、结合游戏的方法,以听懂、会读单词、句子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下会要求学生进行听读背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而对于英语所承载的人文信息则一无所知。
三、加强英语课外阅读应该采取的策略
1、对阅读内容给予正确引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能力低,阅读能力有限等因素,需要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阅读刊物时,要遵循教育性、益智性及趣味性的原则,在材料的选择上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内容文字不宜过多,最好以图片动画为主,或者是有教育意义的原版动画片,这样就帮助孩子们在阅读内容上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2、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弥补课内英语教材的局限性,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知识,具体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方面可通过板报、墙报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在黑板报上设立一个英语专栏,设置一些英语小漫画、格言、笑话等内容,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对专栏的内容要定期进行更换,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编英语小报,将自己日常积累的英语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对英语的交流和沟通,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求学校设立一个儿童英文读物的阅读室,订阅一些英文类型的报刊等,同时也可向国外大量引入原版的英文儿童文学读物,按照难易程度依次摆开,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借阅。
3、可安排专门的英语阅读课
学校设置专门的英语阅读课有诸多益处,它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课的学习,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了对英语阅读的热爱,有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自觉独立的阅读,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交流的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交流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交流的习惯,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但可以帮助他们互相分享英语课外阅读的乐趣和信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更清楚应该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材料,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结语: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只要教师进行积极努力探索,高度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指导,就一定能够发挥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云.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15)
【关键词】优秀吸引;校长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35-03
【作者简介】凌红,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高级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品质。优秀吸引,要求校长站在发现者、陪伴者、支持者、见证者的角度,充分相信教师自身“优秀”,合理调动各种资源,将教师专业成长置于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范畴中,建立彰显关怀、贴合生长、协作共进的发展机制,使教师专业成长拥有持久的动力和无限的可能。
一、在“生活人”的视野中发现“优秀”
1.全面了解,取其所好。
立足“全人”,让教师更客观地认识学生,实施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同样,如果校长对待教师也能有“全人”观,以发现“优秀”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学管理,就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更显完整。在完整的“生活人”的视野中,必定会发现每一位教师的优势领域,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朗读者、旅行达人、烘焙大师、园艺专家。擅长阅读的不一定是语文老师,逻辑严密的未必教数学,书法美术功底好的也可能是计算机老师等等,有所专长、有所爱好的生活才丰润。这种美好生活的情怀也必定会影响到工作,也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在某个恰当的时候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移情体验,促其所得。
校长的管理不是发现问题勒令禁止,而是以人为本、开放情怀,能通过对教师行为的分析,洞察教师思想、情感的变化。优秀的校长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和谈话者,当教师愿意将心怀向校长敞开,还有什么工作不好切实地开展呢?我校有一名数学教师,所带班级教学质量不理想,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过程中多有冲突,他本人也产生了厌教的心理。面对这样的教师,关注内心比转变行为更重要。通过一次次的谈话,我逐步了解到工具性学科质量的检测以及家长对成绩的过度要求使其内心承受了莫大的压力,再加上自身对数学学科的不喜,使他的教育教学陷入了困顿。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科不胜任的教师在一所大规模的学校中不在少数,于是我校开始尝试建立相应的“转岗”机制,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谋划。如今,这位教师已顺利转岗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获得省赛课一等奖,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逐步踏上了教育管理者的岗位。
3.充分尊重,认证所思。
很多时候,为了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我们会用既定的经验去评价甚至是否定这些不成熟的行为,更不会去深究这些行为背后教师所作出的思考与努力。比如,我校有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尝试用尊重儿童初感的方式执教,但一开始课堂教学效果显得有些凌乱,欠缺了文本所体现出的条理性。这一教学方式真的不适用,真的是无效的吗?显然,作为校长,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肯定教师的尝试行为,积极倾听行为背后的思想故事,甚至在教师实践过程中出现彷徨、迷惑的时候,为其提供支持,使教师在学校的关注、行政团队的介入推动下,其草根化的创新研究科学化、序列化。尊重思考的意义,发现思考的价值,能让校长在教师专业培育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立足。
二、在“团队人”的认知中卷入“优秀”
1.骨干结对,魅力感召。
我校多年来倡导的“开门献课”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团队卷入状态下的优秀吸引。作为校长,我坚持每学期期初“开门献课”,率先垂范,将行政骨干教师团队凝聚在专业发展的活动中,使团队有管理和教学的双重立足,从而更有效地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时,每个骨干教师都有结对徒弟,师徒同研共写,不断深入课堂及班级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骨干教师的理念引领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民间师傅”成为我校每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贵人”。所谓“民间师傅”就是非学校行政任命、无师徒结对合同、由教师自主认定的“师傅”,更多时候是两人或多人互为师徒,S着事件的变化师徒的角色身份也不断变化。“民间师傅”更确切地说,是魅力感召之下的教学同僚,或称为教学“合伙人”。如,有教师在执行学校每学期一人一课研修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邀请自己认可、喜欢的骨干教师展开听评课指导,但凡接受到邀请的骨干教师均能全情投入。
2.梯队架构,成长关怀。
每个学校都会依据自身的校情、师资配备等制订出一套适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在详细分析了我校办学发展的现状之后,我们也量身定制了积极教育理念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先后组建了“阳光俱乐部”“科研快车道”“学科工作室”等教师联盟。根据教师个性能力,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构建梯队发展的滚动性成长网络,如三年内新教师的教研成长系列活动:站稳讲台的“与你同行”教学展示活动―扎实课堂的“我型我秀”教学反思分享活动―展示个性的“亮我风采”课例解读活动。在教研的同时,我们对一年内的新教师展开“读校史”“夸同事”“拍学生”活动,以此来将新教师团结在学校大家庭之中。在此基础上,发展优秀的新教师进入学校“科研快车道”团队,介入教师专业阅读和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拾级而上,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草根共研,需求应答。
学校实施教科研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在日常听评课过程中,通过介入主题、核心行为、骨干微讲座等,将磨课、研课引向探索教法学法、教学规律的深度思索。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运生了不少草根研究团队,如在会课任务驱动下的临时磨课团队;日常主题教学中的研课团队;解决教育教学即时性问题的话题型团队;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的微型课题研究团队等。这些团队集中于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自主筹建,凝聚力强,但又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所以,有些团队召集时间是周末,地点为某咖啡馆。在“优秀吸引”的草根共研氛围里,作为校长,则需把握团队中的骨干,提供支持和关怀,以便于团队更好地将任务、问题变成需求,进而策动内需,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在“发展人”的体悟中推介“优秀”
1.“年度最美”,让“优秀”充满仪式感。
我校每年都要评选“年度最美”,以此来表彰一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优秀的员工、团队,记录一些优秀的事、优秀的瞬间。首先,我们以学校文化、特殊事件为思考原点,精心设计“最美”奖项,如博览好学的“敏学奖”;科研进取的“敏思奖”;悦动创新的“敏行奖”等。其次,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以事迹演讲的方式,展开“最美”评选。再次,我们精心设计制作“最美”奖杯,提升获奖的纪念意义。最后,我们举行“最美”颁奖仪式:事迹推介、行为表达、颁奖词诵读、“最美”合影等。在一系列仪式流程之中,聚焦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个团队某一细节。“小细节”中体现“全人”观照,“大仪式”下彰显“优秀”品质,提升“优秀”影响。
2.“网络微影像”,让“优秀”生动可感。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推行“成长影像记录”的方式,让教师将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瞬间用手机随拍,一方面可即时分享,提升行为关注度,不断促成行为的投入度、深入度;另一方面将照片分类整理,存档积累,以便于反思成册,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总结成长经验。如,我们在新教师入职一年后开展“我的成长故事”网络微影像制作评比活动,教师生涯的第一堂课、第一次与学生谈心、第一次听师傅的课、第一次教研、第一次批作业,甚至是第一次发火、第一次委屈,生拥恼掌附上简短感性的文字,再配合精选的音乐,无一不传递着教师专业成长的美好。再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优秀”便成了一种亲切可感的生活样态。
3.“敏求讲坛”,让“优秀”弥散思考的况味。
“敏求讲坛”是以学校校训“敏求”命名的教师讲述活动,旨在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讲坛运营几年来,经历了种种转变,从形式上看,已由一开始行政命令式的布置安排,到聘请专家,再到基于教师需求的专人专项约请,渐渐走向教师的自主参与;从内容上看,由生活故事、书本故事、书本理论的分享,到生活思索、实践反思,甚至是教学主张,越来越充满了深度思考的况味。2016年下学期,教科研快车道展开了阅读经典教学理论的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经典教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思索和实践体会。有了想法就要分享、碰撞,想法才能走向全面、科学、深入。
四、在“学校人”的情怀中焕发“优秀”
1.场域习养积极故事。
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空间隐喻术语,指“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当我们的管理制度内化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需求行为,我们的身心便会自主自觉地汇集到某一领域,而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而来,学校就成了一个心理安全、人际和谐的积极场域。在这样一个场域中,“优秀”便成为每一位师生的行为自觉,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便有了从内需到自育行为的场景呈现。摄影组的学生抓拍到一只特殊的昆虫,教师就自觉介入昆虫研究主题活动,语文老师指导写昆虫作文,科学老师引导探究昆虫名称习性,美术老师指导细致观察画出昆虫……昆虫研究成了一个主题课程。有教师参加会课活动,草根共研团队一起投入磨课,甚至有教师参与同课异构,以供会课教师参考……
2.文化浸润积极气质。
张齐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大赛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进行专题报道,2007年《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其数学课堂系列教学艺术。参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关键诉求。借助精确加工、问题驱动和深度对话,可以唤醒文本的思维可能、激活思维的内在动力、引领思维的纵深发展,让思维真正发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表达过程中来,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展现思维的过程,在语言表达中外化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看得见”。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画图;操作;表达;让思维看得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5-0048-03
【作者简介】张齐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8)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育最关键的价值诉求。
然而,思维看不见。
不仅抽象思维看不见,形象思维,我们同样看不见。面对“大脑”这一思维得以发生的最深不可测的“黑匣子”,我们的数学教学如何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看不见的思维“可视化”,成为数学教师、学习同伴可以观察、把握、触摸的对象?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重建。
一、让思维真正发生――思维可视的基本前提
没有思维的真正发生,何谈思维的可视化?
数学是思维的产物,但数学一旦以思维产物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数学学习的对象时,它的存在,却未必一定能引l儿童的思维。
因而,对数学文本进行教学意义上的再加工,以问题引领儿童展开真正的数学思维,在对话过程中引导思维向纵深推进,是数学教学引发思维的基本要义。
1.精准加工,唤醒文本的思维可能。
好的数学文本一定具有引发思维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如何转化为现实,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适切儿童心理规律与年龄特点的精准加工。比如,苏教版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如果教师仅仅将小数视为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达,视为数学上的一种人为规定,那么,其所内涵的思维空间便会被窄化与压缩。稍作调整,我们不妨给学生呈现如下学习文本:“0.3元表示什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你对它的理解。”开放的文本呈现给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思维可能,并展现出不断拓展、充满创造的思维空间。可以想见,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0.3元与3角、3角与元之间的关联性经验,因而,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直观图、示意图等,创造性地表达并建构“0.3元”的数学意义,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这一过程中,开放的文本空间、有效的任务驱动,唤醒了文本的思维可能,让文本真正成为思维的引擎。
2.问题驱动,激活思维的内在动力。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好的数学问题,应尽可能来自学生,具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进而在认知平衡与失衡之间激活思维的内在动力。例如,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一课,由于知识点繁杂,师生易被知识束缚,忽略知识背后的思维诉求。教学时,不妨从旧知中引出新问题:长方形的大小由长与宽决定,正方形的大小由边长决定,圆的大小又是由什么决定?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探索空间与思维挑战的问题。此时,倘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感受、边猜想、边体会,他们或许会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破解这一秘密,进而发现圆规两脚的距离就是半径,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因而,一条半径即可决定圆的大小。在这里,繁杂的知识点因为一个开放性的大问题而得以有效统整,思维也在问题驱动下得以充分激发与展开。
3.深度对话,引领思维的纵深发展。
没有碰撞就没有思维的推进,没有对话就没有思维的砥砺。当学生经由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后,如何引导他们在分享、对话、质疑、辨析中、谋求共识、建构意义,是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路径。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下《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我放弃了教材“简单呈现”的教学路径,而是大胆地将学生抛向问题的中心:在平面图中给出灯塔与遇险船只的位置,引导他们以灯塔为观测点,自己想办法描述、确定船只的具置。不同的学生因经验多少、思维深浅的差异,可能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些学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经验的影响,借助数对来刻画船只的位置;有些学生关注了方向和距离但忽略了角度;有些学生关注了方向和角度又忽略了距离;有些学生关注了距离又忽略了方向;有些学生既关注了方向、角度,又关注了距离,但在确定角度上出现了分歧等。此时,教师不必急于出面解决纠纷,而应将问题重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或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向同伴提出质疑,或在比较中发现差异,或在协商中寻求共识。事实上,真正的思维正是在这样深度、多维、开放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展开和深化的。
二、创新教学路径――让数学思维“看得见”
让思维“看得见”本身并非目的。借助可视化的数学思维,教师能够透过头脑这一“黑匣子”,发现儿童数学思维的本来模样,并借此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让思维“看得见”,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思维的发生、发展与表达过程中来,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展现思维过程,在语言表达中外化学生的思维。
1.“画”下来,思维触手可及。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如何让内隐的心智操作过程外显化,画图是简洁、易行的方法之一,是学生表征思维、教师“观察”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上《认识负数》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直观图表示出对“-2层”“-5℃”“-155米”的理解。结果,不同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表征方式。以“-5℃”为例,有些学生画了冬天下雪的画面并配以-5℃字样;有学生画了温度计,但温度计上只有-5℃这一个温度;有学生同样画了温度计,但在温度计上不仅有-5℃,还有0度甚至+5℃的字样;更有学生只画了抽象的一条竖线,并在竖线上标上0℃、-5℃和+5℃等。显然,第一类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停留在感觉的层面,未能从数学的角度对-5℃作出阐述;第二类学生则有了一定的直观思考与定量表达,但他们对负数的意义、负数与0的关系、相反意义的量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相比较而言,第三类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已经相对清晰,对负数与0及正数的关系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而第四类学生,在前一类学生的认识水平之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并提升到相对抽象和概括的水平。小小的示意图,外化并折射出学生不同的思维线索、路径和水平,这些给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而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动手“做”,让思维有迹可循。
数学思维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伴随着具体的数学活动而展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在操作、演示、实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机会“观察”学生的思维路径、方向与状态,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上《认识11~20的数》一课时,学生如何用小棒准确表征对11~20各数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在操作过程中探寻学生思维的轨迹。比如,对于“画图表示12”这一学习任务,有些学生会零散地画出12根小棒;有些学生则会把10根画一起,在边上再画出2根;有些学生则会把10根捆成一捆;而有些学生则会用一根长的小棒表示1个十,用2根短的小棒表示2个一;更有学生会直接画出简易的计数器,在上面用3颗珠子表示出12这个数。不同的画法,折射出的恰是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有些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前结构化水平,他们对于“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学生则在这方面相对要前进很多;至于能够创造性地用长的小棒表示1个十,或者能够自觉想到在计数器上用珠子表示数,他们的思维显然已超越了一年级学生的应有水平,对于位值制也有了初步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在沟通、对比中寻找最好的表达方式,并在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认识与思维水平。
3.“说”出来,让思维动态展现。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借助语言,我们可以将思维展现出来。语言,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方向和动态的最好载体。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制自己“教”“说”的欲望,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充分表达,并在对话、沟通、质疑、答辩的过程中,展现、发展和提升思维。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一课,鉴于朴素的数学直觉,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给出“半径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的结论。然而,当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半径有无数条,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困难。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团队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或许在相互碰撞中能得到启发。此时,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教师就有了倾听、了解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有学生可能会提出把圆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可以得到2条、4条、8条半径,因为永远都折不完,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有学生会提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中都包含着两条半径,所以圆有无数条半径;有学生可能会提出在圆上画半径,而半径是永远画不完的,所以圆有无数条半径;有学生提出,圆上有无数个点,每个点都对应着一条半径,所以半径有无数条;也有学生会提出,画出半径后,可以把半径旋转1度、再旋转1度,这样就可以画出360条半径,进而,如果每次旋转的度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无数条半径。透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表达的背后,都隐含着某一种思维假设。这些,都给教师触摸学生的思维轨迹创造了极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