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项目风险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7: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项目风险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项目风险论文

篇(1)

关键词ERP项目实施模糊神经网络风险评价

1问题提出

企业ERP项目实施涉及到原有工作模式、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调整等许多方面,因此在实施ERP过程中要认识到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认识到它的高风险性。然而,目前对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不是很多,有效性也不高。文献分析,常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本文提出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价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将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实施ERP企业风险问题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其他方法相比,模糊神经网络风险评价方法具有科学、简洁、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而且模型的结构与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2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分析了ERP项目实施过程风险影响因素,我们考虑的是可能导致项目失败风险因素;因此要从企业实施ERP项目战略角度、实施中人为风险因素、业务流程重组、ERP实施项目管理和关键事件分析和评估。该指标体系有三级,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6个,各二级指标相互独立反映了前一项指标属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风险影响因素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些风险指标度量属性,其最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表1星火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

风险项二级风险评价指标风险影响因素

信息化规划风险U1信息化战略地位u111)没有信息化战略或不健全、信息战略执行不到位;

2)信息化投入总额的比重、网络性能水平、没有其他信息化设施;

3)是否接触其他单模块MIS系统每百名管理人员计算机拥有量。

信息基础建设风险u12

信息化应用状况风险u13

基础数据风险U2基础数据规范性风险u211)企业数据的完整程度、数据的不规范性;

2)数据编码体系与ERP要求是否存在较大差别、编码体系不完整;

3)品种繁多且杂乱、工艺复杂、工艺不规范、业务数据不一致。

编码系统完整性风险u22

产品繁杂度风险u23

人力资源风险U3高层领导的指导力u311)高层领导参与度、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

2)项目经理的实施经验和协调沟通能力。

项目经理的控制力u32

需求分析风险U4需求分析量化程度u411)企业需求分析不全面、需求分析报告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2)外部市场牵引力度不当、需求拉动力误导、政府推动力不强;

3)没有咨询顾问指导、需求分析反复修改、企业诊断结论错误。

需求动力分析风险u42

信息需求不明确u43

管理基础风险U5行业(特点)风险u511)企业规模大小、企业体制、企业地理位置、企业的类型;

2)企业文化与ERP文化相抵制、新文化的形成;

3)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落后、与ERP管理不符合度。

企业文化风险u52

管理不规范性u53

协作方选择风险U6软件商选择风险u611)软件供应商类型选择不当、供应商综合能力不强;

2)咨询方行业经验、双方配合度不高;

3)监理基本能力不足、行业经验不足。

咨询方选择风险u62

监理方选择风险u63

软硬件选择风险U7硬件选择不当u711)安全风险、后续维护风险、价格不合理;

2)系统集成性不高、二次开发工具水平;

3)软件成熟度、类型选择错误、选型方法或步骤不对;

4)质量先天性缺陷、质量不高、不可靠性风险。

软件技术风险、u72

选型匹配风险u73

软件质量风险u74

项目管理风险U8项目进度风险U811)没有合理进度计划、进度控制不严、进度延期、人员不变动;

2)硬件维护费用增加、实施费用无计划地增加、维护费用增加;

3)实施效果难以衡量、没有制定相应质量目标、阶段成果未达标;

4)范围无限扩大、不严格控制计划,实施范围不清楚风险;

5)对业务流程变革认识不统一、缺乏有效流程控制体系、重组变革方式和工具选择、过多地改变软件原有流程。

项目成本风险U82

项目质量风险U83

实施范围风险U84

业务流程重组风险U85

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模型

模糊神经网络在SPSS、Excel和Matlab等统计分析软件工具的帮助下,使这种预测评价变得简单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模糊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种新的技能、正向着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发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也用于企业风险评价方面,张英才提出基于模糊神经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价,吴冲等提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价。

3.1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建立

根据企业实际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8个评价的变量。选择[0,1]上的数据对上述8种因素的风险进行评判。同时,我们可以用以下数学语言描述:设ui(i=1,2,……7)为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的输入变量,Ui为其论域。在本系统中,ui∈[0,1],将ui的风险类别模糊化为一个定义在Ui上的模糊子集Aj(j=1,2,3,4,5分别代表风险低、较低、一般、高、较高五种类型),其模糊性用Ui的模糊分布一隶属函数UAj(ui)来表示。具体模糊量化过程为:

(1)选择影响因素的集合;本文采用风险指标体系子要素层中的评价影响集合。(2)确定评价等级空间U;U={cl,c2,…,ck},若ck+1比ck“强”,记作ck+1>ck,一般地,评价等级统计取4至6个等级较合适,本文风险等级分5个等级,即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和风险高。

(3)确定子要素层每一因素对U中的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通过专家打分后,采用统计方法获得,第i个因素对各等级的隶属度为Ri=(ri1,ri2,ri3,ri4,ri5)。

(4)计算每个因素的评价值;将5个评价等级数量化后视为一个向量,例如取C=(0.9,0.7,0.5,0.3,0.1),则第i个因素的数值化风险评价值为Xi=Ri*CT。根据所评价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中指标,模糊神经网络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结构确定为(8,m,5),即输入层节点8个(根据评价阶段指标体系确定);隐含层节点数为m,一般人为给定m值后,经k-means方法调整出合适值;输出层节点5个。通过上述模糊化方法处理得出每个风险影响因素的模糊化数值xi后,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的输入值。输出层节点输出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综合评价值。因此所建模型如图1所示,模糊神经网络风险评价模型分两大模块:前一部分是模糊量化模块,作用是将输入变量模糊化,模糊化处理是将数字表示形式的输入量转化为通常用语言值表示的某模糊论语的序数。后一部分是模糊神经网络(FNN)模块,此模型中FNN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该网络模型两大模块包括三层: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图1风险评价中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输入层:在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输入层评价指标经过模糊化处理后输入。但由于指标值量纲不相同,代表了不同的物理含义。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可将各指标值转化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这样就可以利用同一标准进行衡量一般可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如利用极差变换公式将各类指标标准化。输入层中神经元的输入与输出为Ui=Xi,Oij=Xi,(其中i=1,2,…..,8;j=1,2,……,m)。同时,我们将上述的风险因素和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风险的大小程度分别用5个语言变量表示,并用各个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代表其模糊性。

隐含层:其作用是对输入量进行评语等级分化处理,即根据隶属函数求出每一输入的各等级隶属度值。本文选用梯形函数,它对样本数据要求相对简单,虽然它的准确性不如非线性隶属函数高,但是经过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图2说明了用梯形函数来表示ERP项目实施风险隶属函数。

3.2模糊神经(FNN)网络学习训练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具体步骤包括两个过程①学习训练过程:在现有的ERP项目实施企业中,选择成功与失败典型样本对网络进行学习训练,经过反复迭代,使系统平均误差降低到满意的程度,从而获得稳定的网络结构、连接权值和各参数。②模型确定后,可用来进行ERP项目实施风的评价。

(1)样本数据的获得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论文研究选择对象主要面向大中小各类企业,除已实施ERP的企业外,也包括将要实施ERP的企业。我们通过东西部地区200多家案例企业获得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先对样本数据进行稳定性处理,鉴于论文取得的样本数据容量较大,各指标取值范围较广,数据具有一定的平滑性,因此选用两倍、三倍标准差检验法进行异常数据剔除,最终获得(167个)样本数据。

(2)网络学习训练结果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也就是网络参数修正的过程,本系统的网络学习采用有教师的学习方法,网络参数的修正采用梯度法实现。

(3)ERP实施风险评价输出

模糊神经网络训练趋向稳定后,并满足指定的性能指标(如训练误差),说明神经网络已训练结束,可以用来评价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将待评价的对象按模糊规则转换后得到n个输入量,已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就可以通过输入量到输出实现;输出结果为隶属度向量O=(O1,O2,O3,O4,,O5),定义为最大隶属度。即,=MAX(O1,O2,O3,O4,O5)。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就可以确定待评价的ERP项目实施风险的大小。在每次评价工作中,无论评价结果是否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都可以把它作为新的学习样本让这个模糊神经网络评价系统不断学习、继续完善,以使它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4结论

本文确立了企业ERP实施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神经网络实现风险评价功能,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使评价系统具有学习能力。模糊神经网络用于评价企业ERP实施风险非常适合,这不仅可以评价ERP项目实施各阶段风险大小,也可以利用网络的预测评价功能,预测将要实施ERP企业的风险大小,而且网络预测误差小,适合用于各类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4

[2]刘晖.我国企业发展与实施ERP的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第23卷第6期.2005.6.28~29

篇(2)

1、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工程承包,既是一项商务活动,又是一项工程施工活动。它必然受到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关合同条件所确立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承包商影响极大,这些都要求承包商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含量提高,项目趋向大型化和复杂化,企业趋于联合,资金相对集中,这些对中小型企业尤为不利,使它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由此看来,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施工活动。

工程承包风险,是指工程实施结果相对于预期的结果的变动程度,即承包商预期收益的变动程度。工程承包风险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是,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标价的成本中去,又会使失标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必须正确地考虑工程承包风险。

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承包商在标价中风险费用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这是因为承包商对众多的风险因素采取了积极的管理措施,如风险责任的转移、分担、保险等控制风险事故发生或降低风险损失的措施。根据JCEM关于美国承包商对工程风险的分配和重要性的调查表显示,风险市场时期相对于繁荣市场时期,在相对数的比例上,实际承包成本增加4%,利润下降25%,风险增加了3倍。如果考虑实际标价的差异,其绝对值的增加会更大。也就是说,在标价构成比例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风险市场时期比繁荣市场时期需要支付更多的风险费用。

另外,业主和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分别承担的风险量百分比,平均为33.5%和36.9%,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为29.6%.在共同承担的风险量中,业主往往利用作为雇主的有利条件,将风险损失尽量转嫁到承包商头上。在实际营建中,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比率往往达到60%以上。所以,承包商要想达到顺利实施工程和盈利的目的,对工程承包风险的正确分析、控制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承包商而言,重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a.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

b.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

c.不合格的材料;

d.劳工纠纷;

e.安全;

f.通货膨胀(总价合同);

g.承包商的工作能力;

h.变更指令的谈判;

i.工程质量;

j.合同延误;

k.财务控制能力;

l.工程实际数量。

这些风险因素涉及的特点有:

1)不平衡或巨额的现金流;

2)特殊的质量或技术要求;

3)重要的法律或合同要求;

4)重要或敏感的外部环境。

一旦项目涉及以上特点时,就有必要进行风险的分析及有关管理工作。

2、风险控制体制与风险的迁移性承包商在进行传统的风险控制时,一般按照施工过程的延续,把控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析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表面上看,以往的方法也是利用阶段控制理论,但始终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风险和分析风险,各个阶段之间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必要和有机的联系,没有把各阶段的工作、工序和风险因素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是简单的针对性强却缺乏弹性的简单的解决方法。这种办法对常见的变动因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应变效果就显得不那么迅速和有效了。非动态管理形成的后果,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程序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策略问题。

现实中的风险大多是异常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因此,利用传统方法往往使许多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主要是由于承包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造成的。有效的承包商风险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利用阶段管理和系统规划,在施工的各个时期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这里可以借用鞭子运动时出现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一个多节的柔软的鞭子振动时,它的每一节都在横向摆动,但是整体上仍保持鞭子本身的大致形态和方向。这一点在运动的节数越多时就越明显,我们称之为“鞭梢效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将单一的决策问题多阶段化用以回避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即整个过程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目标是使整个过程的活动效果最好。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不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相对于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逐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简言之,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由于每个阶段决策的选择既依赖于当前的状态,又影响到以后过程的发展,所以各阶段选取不同的决策,整个过程的活动策略和效果也就不同。可以认为,不论过去阶段的状态是何种形式,目前的决策活动都必须以当前的状态为决策依据,来考虑下一步的活动,而无需考虑过去如何。亦即过程的风险状态由过去转移到现在面临的风险状态。面临的风险发生了迁移,进入到新的风险控制循环,即形成了风险的“迁移效应”。我们可以用风险图的形式来说明。风险图与施工用的网络图有本质的区别。施工用网络图的箭线是具体的工作,而风险图的箭线则是可选择的策略方案与相应风险带来的后果。

若把一项承包活动分为a,b,c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存在若干策略和相应的风险后果,例如在a阶段,有三种决策,即①┈②,①┈③,①┈④。当①┈②策略实施后,到达相应的风险结果②,那么决策者,即承包商所面临的问题是,应以②为基准思考点去寻求②┈⑤,②┈⑥,②┈⑦策略中的最优策略,力求获取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此时的利益与是否考虑①及③、④已无关,即风险决策的无后效性。这里形成的风险状态和决策从①向②的转换,称为风险的迁移特性。而过去通常利用的风险控制体制是直线式的,仅仅在每个状态上进行了简单风险考虑,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各风险状态之间缺少切实的关联。一旦风险变成现实,易被过去各阶段的工作所影响和束缚,极易矫枉过正,使风险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了成本。

3、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的改进和相应措施承包商风险控制体制在工程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体制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使风险发生的几率变为最小,或者使风险带来的损失变成最少。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制度创新和建立风险控制秩序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合理性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建立灵活务实的制度形式。一般而言,承包风险的发生除了不可抗力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承包企业制度不健全和工作秩序混乱造成的。表现在管理出现盲区,决策得不到执行,权力交叉,工作推诿,责任不明,秩序混乱。因此,有必要在公司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适用的组织形式应以矩阵式项目经理制为主体,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不宜太多,应与公司发展规模相适应。此外,建立内部风险保护基金,以降低承包商运营风险,提高总体收益。

(2)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参照国外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在承包商实施营建过程中建立风险部门,并设立风险经理。其作用是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控制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风险经理直接对承包商负责。另外风险经理的工作可以延展到公司运营的整个过程,既可以延伸到单个项目投标报价前期准备和控制和实施工作,也可以围绕整个公司把握建筑市场脉搏进行阶段性管理。阶段性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的前期经营招标、中期实施、后期总结和处理三个阶段,进行的有效控制和根据相应风险决策而实行的动态前瞻式管理。它主要利用风险的“鞭梢效应”对风险的“迁移性”进行反馈式动态规划控制。例如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制定的工程分步交付体系(PDS,theProjectDeliverySyetem)实质就是组织和管理复杂工程的管理方式,其中利用了大量的风险管理手段,以确保关键性的细节不被忽略,包括利用阶段性的检查,以及对大量活动和细节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风险。如图4所示。

(3)明确风险责任主体,加强目标管理

承包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确立风险责任主体及相关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工作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一目了然,易于监督和管理。首先,定岗、定责,即确定岗位的数量及相应的任务和责任,但岗位和责任的确定又是灵活的,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或需要相应的变化。其次,利用管理环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和5W1H(What,When,Where,Who,Why,How)方法进行目标管理。在P阶段,根据前面确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列出规范化表格,同时与5W1H对应起来进行计划工作,使责任人明确工作的内容、性质、方法、期限、应变策略、检查人和向谁负责等事项。

(4)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承包商资本结构,是指负债和权益及形成资产的比例关系,即相应的人、资金、材料、设备机械和施工技术方法的资本存在形式。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形式,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对于承包商获取最满意利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降低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的人工费、材料费,适度调整借贷资金的比例,比较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从中选出最佳,从而实现规模、资金、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优资本效率。当然,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应该随着工程实施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使资本的产出最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承包商还应积极寻求回避风险的新办法,利用国际上有效的风险回避和管理手段,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此外,对于现有承包市场的调适和开拓新的市场,也不容忽视。新市场的建立一般是以新的施工技术和新型建造材料的推广为契机,所以,承包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的机遇,开拓新市场,从而引导需求。

篇(3)

(1)信息系统项目可变性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国家政策或者企业管理思路的变化都可以影响项目的建设,受重大性的决策影响可能项目叫停,或者已经完成的工作要返工。

(2)信息系统项目灵活性大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用户需求都是通过前期调研确定的,每个人对于一个事的想法,在经过时间或者工作思路的变化,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都会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不同,设计的系统架构和思路也不会完全一致;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和编程习惯不同,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设计和开发的灵活性大的风险需要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系统项目顺利进行。任何项目都有风险,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必然有效地进行了风险管理。由于项目建设中总是有不确定风险,我们要避免或减小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整个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项目风险管理。

二、以SAP系统升级项目为例分析

介绍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该项目是SAP系统从ECC5.0到ECC6.0的技术升级。经过对重点风险分析后得出:第一该项目的技术风险高,原因是SAP系统用户数较多、自定义开发及接口也较多,与该项目同期关联实施的项目还有10个左右。第二项目质量要求高,原因是保证原有SAP系统及基于此系统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不受影响并能正常运转和使用。为了完成项目的目标必须控制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充分重视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信息系统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建设中坚持进行风险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理论为了降低和避免项目风险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1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在SAP系统升级项目启动后,我们按照风险管理理论,编制了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制定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处理和执行计划。本项目是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项目,项目规模比较大、项目干系人多、系统使用用户多并且该项目的上线时间固定。因此,项目进度是最大的项目风险,若不能如期上线,将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为此,在项目启动后,召集了项目小组成员开会制定项目计划。首先按照SAP系统的ASAP实施方法论制定了项目的总体计划,明确了项目准备、蓝图设计、系统实现、上线准备和上线及上线支持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完成时间。倒推出各步完成的时间,制定了出现延迟风险的处理方案。制定了项目例会制度,每周召开项目例会,汇报项目进度及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的应对策略。为了控制进度的风险,还要应对国家政策或者企业需求变化等突发的事件,为适应新的企业需求等突况调整项目计划。总之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实时的进行调整。

2人员流失的风险控制

篇(4)

图书馆数字化项目技术判断与应用架构风险,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技术行业,其业务开展和行业发展,必须基于技术创新。技术判断与应用架构可分为三个分支,即网络的技术判断、制作与播出的技术判断、商业应用环境的判断。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行业掌控的资源,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

图书馆数字化项目风险度量

当然,这些风险在风险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并不是相同的,项目风险评价层次模型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目标层(G):总目标———项目风险水平。2.准则层(C):包括项目风险的3个组成因子———决策阶段风险(C1)、准备和实施阶段风险(C2)、总结评价阶段风险(C3)。3.评价层(P):包括了表1选取的11个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打分。共发放问卷17张,回收17张,全部有效。经综合评价,得到下面的评价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其上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总判断矩阵具备良好一致性。数据处理所得权重值均有效。第二,项目风险度量。经过上述专家打分和计算,确定了项目的各项风险权重。这仅仅说明了风险的危害程度,要对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并最终评价出各项风险的大小。1.评语集、风险集及其权重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评语集为五级评价,即可能性大、可能、一般、可能性较小以及可能性小。因此,评语集可以表述为E={e1,e2,e3,e4,e5}={可能性大,可能,一般,可能性较小,可能性小}。风险集我们根据前文论述来建立项目风险体系。这样,因素集F={f1,f2,f3,f4,f5}。风险集的权重向量通过AHP方法确定。2.各项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价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来自风险管理专家的问卷调查。经综合评价,得到表8的评价矩阵。将专家打分情况进行处理,然后与各项风险的权重向量相乘,得到各类风险的隶属度得分。决策阶段风险是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应该重点防范和控制。其次是准备和实施阶段风险,要通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来应对。最后是总结评价阶段风险。项目面临的总风险就是各类风险得分的和。从表中可以看到项目的综合得分是2.88,相对而言面临的风险一般。但是某些特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应该针对项目的风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风险的扩大。

篇(5)

1.1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由于小浪底工程庞大、技术复杂,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果,吸收各方面的先进经验。②遵循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人员、设施设备、环境、技术等多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实现整体功能。③综合性原则。全面考虑主管部门、设计部门、实施部门的要求,兼顾其利益。④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信息分类编码(如图纸和文件编码)、软件开发、网络规划建设等都应贯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保证系统的通用性,防止造成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的困难。⑤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要遵循急用项目先开发,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⑥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进行性价比分析,坚持“以现有管理为基础,逐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思想。⑦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相兼顾的原则。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在满足当前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也应考虑长远的发展需求,如软件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

1.2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为保证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结合目前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状态和小浪底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小浪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如下:①在小浪底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上,进行网络升级和改造,建立小浪底工程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使郑州总部、洛阳基地及北京水利部等构成广域网,为小浪底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②基于数据的稳定性原理,规划主题数据库,建立稳定的数据库模型。③逐步形成“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项目协调、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国际化的管理模式。④各办公软件系统应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使各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支持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便于综合分析,辅助决策。⑤基于网络应用平台,逐步开发公文、财务、人事、劳资、档案、计划、统计、固定资产、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管理子系统,所有子系统的日常运行均在Internet上进行,全面实现数字化、无纸化办公。⑥应用软件需提供充分的、可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的扩展、升级。

2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基于急用先上的原则,小浪底工程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各类文件、工程合同管理、投资预算控制等,为满足以上几方面的管理需求,选用P3软件提高业主和工程师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化管理。①工程师运用P3软件的报告系统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对承包商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评估。②工程开工后,工程师运用P3软件制定工程师的进度计划。随着工程的正常进行,不同的使用者、施工区,可以对工程师的进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深化。③工程正式开启后,承包商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工程师提交进度报告。工程师根据现场监管记录和合同对工程的要求,对工程进行跟踪与控制,从而保证工程按期、保质的完成。④除了运用P3软件对小浪底工程进行管理之外,还可以处理多币种的索赔和反索赔、方案选择和资源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3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3.1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在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概率统计、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经验,逐渐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对策等内容。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工程,也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由于该工程浩大、难度系数高,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风险。针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对可能导致失败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处置,将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3.2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分类

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①技术风险。很多新技术、新工艺都是伴随着新项目的实施需要而同期研究的,因此,在实施初期,对这些新技术、新工艺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完成要求的技术任务,具有不确定性。②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在管理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从而影响管理的水平。③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

3.3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包括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可能影响项目,并为风险分析提供重要信息。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又称专家会议预测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它以书面形式背对背地分轮征求和汇总专家意见,通过中间人或协调员把预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然后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3.4小浪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量化和对策

项目风险量化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风险相互作用的评估来评价项目可能的结果,综合考虑损失率、损失程度及其它因素,分析风险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寻求应对风险的对策。风险时刻存在,要采取对策对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若完全控制风险,不仅不可能,而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若控制得太松,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就有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损失。通过风险量化,可以明确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值得。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主要问题,防范措施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具体的工程项目风险具有特殊性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尽管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如概率分析方法、模拟方法、专家咨询法等。但一经要研究具体项目的风险,则必须与该项目的特点相联系,例如项目复杂性、系统性、规模、新颖性、工艺程度等以及项目的类型、项目所在的领域、项目所处的地域。

(二)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依赖于管理者的经验

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影响很大,如人的认识程度、人的精神、创造力。所以风险管理中要注意专家经验和教训的调查分析,这不仅包括他们对风险范围、规律的认识,而且包括对风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化、信息化、知识化,用于对新项目的决策支持。

(三)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它涉及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子系统,所以它必须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质量管理联成一体。

(四)风险因素不可能被全面消灭

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消灭风险,在工程项目中大多数风险是不可能由项目管理者消灭或排除的,而是在于有准备地、理性地进行项目实施,减少风险的损失。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项目管理基本内涵认识模糊

项目经理部应该不是固定建制的,而是一次性的、临时组织机构。目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是:项目经理部可以购置固定资产;在工程结算时不按项目进行单独核算,项目部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残值不评估,而是随意调拨价值取向不明,不能形成一个项目一核算。

(二)项目经理不到位

我国现在好多企业在招标时都拿一级项目经理的资质证进行招投标。可是工程拿下来后,并不是这个项目经理去干,而是别的项目经理去干,往往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这前,项目经理既是优秀项目经理,又是一级项目经理,但是在干活的时候,人不到位,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三)责权利不统一

很多企业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方面规定的比较明确,可是在项目经理的利益方面却比较含糊,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由于在责权方面不够统一、不够明确,在企业,虽然都愿意干项目经理,但造成两种不良现象发生:一是项目经理吃“大锅饭”,反正工程一到手,就干几年,干好、干坏与自己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另一种是不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借当项目经理,抓住时机“捞一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管理关系不清

管理关系不清,“以包代管”和越权争利现象时有发生。好多施工企业把项目管理搞成了承包。我给你多少钱,或交多少管理费就行了,企业不去管不去问,最后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个别项目经理违法乱纪,走到犯罪道路上去。所以现在好多人对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有怀疑。什么原因?其实问题不在于项目管理本身,而是由于实施过程中没有能够把握项目管理内涵,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

三、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据

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权利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

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等。论文大全。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的维权

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①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②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条件许可证; ③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则,即属,违法工程。

(四)防范“烂尾楼”工程的风险

“烂尾楼”工程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得不到赔偿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则果断停工,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五)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这种项目法律特征是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论文大全。

(六)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设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虽然国家是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论文大全。②风险转移人材料商和分包商。

(七)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然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扼要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总之,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工程项目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主要参考文献

【2】张锦泉 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探讨 广东科技,2008(6)192-193.

【3】蒋 浩 何兴军 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5)203-205.

【4】张连国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现代商业,2008(9)98-99.

篇(7)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BOT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 by 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着方面,英国的学者J.P. Turner的着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 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 T I 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 P Gupta和Anil K 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研究,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学术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使项目风险管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

田琦、赵凤(2004)对SCERT在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范小军、王方华、钟根元(2004)分析了大型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张建坤、张璞(2004)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灰色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屈哲(2003)对项目融资风险引入了动态分析的定量评估。王上铭、李树丞、王贵军(2002)对AHP法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汉军、何亚伯(2000)、张曼、屠梅曾、王为人(2004)提出了项目融资风险动态管理方法。袁业虎(2004)对融资风险测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钱春沁、孙晓安(2004)建立了项目融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徐大鹏、赵梅(1999)、王晶(2000)、李云磊(2000)、薛桦(2001)、屈哲(2002),尹昱、吴旭光(2003)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措施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尹昱(2001)、陈赟、张凤明(2004)\范小军、钟根元(2005)、侍玉成(2008)对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与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摊和控制机制以及项目融资风险的最优分配模式。 转贴于

邱晓晨、张颖(2004)对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丁莉(2002)、王准、彭新民(2004)对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袁俊霞(1999)研究了项目融资在煤炭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