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技能;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3]刘景超.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2010(05):56
一、课前精心准备,为课堂有效性教学铺垫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采取一种或者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如只采取讲授法),这样不利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课堂学生的需求和课堂的生成情况灵活多变地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可通过化学实验引路,做到讲练结合,进而激发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课中教师的思考和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等等。
三、课后作业巩固,注重知识迁移和反馈
学生的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向教师反映了该班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特别重视课后练习对教学效果的巩固作用,以此为“镜子”来反映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练习时不能随意和盲目的安排,应注意课后作业练习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致,并要善于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且在反馈中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调控和把握。通过高中生课后作业的信息反馈,化学教师可以比较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师“教”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学”所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当然这个环节还要做到及时,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及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高中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和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情境,保障有效性教学顺利实施
笔者认为,优化教学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多媒体为高中生创设视听一体、动静合宜的的学习情境,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化学的现象和本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二是,“运用知识“通感”创设人文情境,启迪学生跨越思维” i。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两句诗中的“烟”是不是化学意义上真正的烟? 以此启迪学生跨越思维。三是,创设游戏情境。在教学中,为提高化学科目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编成游戏和各种实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放松情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适当操作。ii
总之,要做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善教法,还需要教师重视利用课后作业布置来促进知识迁移和反馈,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情境的营造,以此来保障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以上论述难免有论述不妥之处,但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引起更多学者大家和一线教师对此问题的关注,以丰富此方面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而努力。
注释: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
正文:
高中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然后要注意教学方法。
一、做好中学化学教学的过度衔接工作,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前提
我们开展高一新生教学往往在一开学就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高一新生在开学后也渴望学习新知识。然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教学必需要花时间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其原因有三。其一是,与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较大改变相适应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其二是,学生学习行为特点改变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识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记忆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有力地引导,学生往往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其三是,适应新教师、新环境的需要。经问卷调查,新生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课外活动,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学生也要相互增进了解;从而尽快消除环境改变带来的学习障碍。那么要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渡,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过度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高中教师往往对初中新版教材缺乏深入了解,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旧版初中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地给学生增加了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来了解。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和成绩档案。对学生身上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才能确立过度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手段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如果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或者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或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等等;那么这些问题,要重点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在过度复习中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此外还要抓好能力培养和考试要求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进行深浅不同内容的教学。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途径
(一)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个体差异逐渐增大,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认真把握教学中的层级关系,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教学课堂。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通过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高层次学习需要;通过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满足学生层次特点的需要,科学安排各个模块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师的讲述环节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分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唯物主义精神和他们严谨的科学和研究态度。化学课需要注意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通过试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在实践中诞生,在实验中成长。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化学实验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兼顾创造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也可在课堂实验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索、粉尘爆炸、金属熔化温度的比较、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要明确试验的目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试验,了解到通过这个试验要掌握那些知识。在观察试验中不能让学生们只停留在看的环节上,因为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学生们的手的触摸,鼻子的嗅觉,才能真正了解。在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感官体会到各种试验的现象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们把观察试验的重点不停留在现象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里去。可以在学生们做试验时遇到疑惑的时候适时的讲解,这样的讲解往往比课堂上的讲解更能让学生们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试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学生们做完之后不等于这个试验已经结束,教师应当及时把学生从试验过程中引导到试验总结中来。在实验中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创新,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在课堂实验中,以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为主,个别有一定危险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实验则由教师演示。这些实验通过显示现象,验证或探索性质、推断结果,与内容紧密配合。将更多的实验融人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兴趣会起到有效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回归自然,让化学走进生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接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通过刊物,电视,网络等广泛地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发挥活动课、化学史教育和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三)引导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能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在预习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要讲到的内容,划出不懂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知道在下节课中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学习也更有效率和收获。预习不仅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要为每一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听课是学生们学习的核心。因此只有充分的备课并吸引住学生才能保证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因此课堂上的讲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难点和对知识接受程度。准备一堂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学到知识的课。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们的笔记,学生们的笔记不应当是老师教程的翻版,而是学生有选择的,有重点的去记那些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还要成为以后复习的重要资料。笔记应当简明,扼要,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复习不仅是指学完一单元或者整门课程后的复习。在上完每一节后,都要要求学生复习。因为学生们听完一节课,后只有及时的复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程大海;高中课堂教学中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化学学习情景素材的选择和呈现的个案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曹建勋;化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的尝试[A];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3年
【关键词】 有效教学;反思传统;采取策略;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本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多年,今年教学循环刚好是新课标的开始。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就是一重要途径。所谓有效化学课堂,就是注重成效,强调效果,在尽量少的时间里获得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化学课。化学课堂的改革是完成高效课堂的关键,我们需要在原有的课堂结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根据新课标要求,改变落后观念,打造高效化学魅力课堂。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反思传统高中化学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提高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当教学失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兴趣爱好和思维创新,充其量只是一种功利性的教与学。正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化学评价方式更多的以成绩和分数为标准,以致化学课堂变得单调无味。当课堂的艺术性渐失,我们就陷入一个死循环: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解题、考试,教师便是改卷、列考点、猜考题。久而久之,教学疲于一些无谓的教学活动,学生累于那些重复的化学试题,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结果就是,学生厌恶并且害怕学习,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要想彻底改变传统化学遗留的种种陋习,就必须在化学课堂上有所改变,寻求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的高效课堂。
三、新课理念下如何打造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1、兴趣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品德等功能。如我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演示时,过氧化钠过量,滴入几滴酚酞后振荡,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加水变红,振荡又变成无色,这样反复无数次变化,同学们觉得太神奇了,他们认为老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演示铜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我问同学们课前是否见过棕黄色的烟?多数回答没见过。我提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看过的电视剧《西游记》,多次出现当天空灰暗,飞沙走石,一股棕黄色的烟腾空而起时,妖怪也随之出现。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随之哄堂大笑。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探究性教学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必修课内容(化学Ⅰ)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宜选择那些最基储最重要的化学知识,使学科体系和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侧重于定性介绍,并注意适当渗透现代化学观念,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等;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则以元素周期律为框架,以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分区,侧重于一些典型性、规律性、实用性、先进性知识的介绍,尤其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并注意适当反映化学发展的趋势和科技新成就;对于化学实验,则应适当提高化学实验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提高实验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对于化学计算,则以有关摩尔的计算为重点,并适当降低综合计算题的难度。
总之,必修课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但又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但又要在学生的可接受性上下功夫。
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优良品质;并注意介绍化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等。
论文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发展以人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新课程实施的理念。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1]:“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位教育家所说的话正如恩格斯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重视系统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从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以及学生实验,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的教材,这更突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搞好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细致观察、独立思考,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搞好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我们通过大量实验教学与探讨,取得一些经验,概括来讲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实验教学:
一、增强实验现象的观察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精确的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装置美、过程美和现象美。但是,高中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这会让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质疑,很难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好课,而且应尽可能在课前做好演示实验,改良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优化出最佳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成功,现象尽可能明显。例如,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在验证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时,老教科书上给出的方法存在几点不足:一是用铝箔将钠包裹,这影响实验结论;二是操作不方便,现象不够明显。该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良:直接投一块黄豆大小的钠于盛有水的烧杯中,用一个小型的玻璃漏斗口罩住钠,再把试管伸入玻璃漏斗的尾部,收集完气体后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火焰处,即可听到轻微的爆鸣声。此方法非常简便、操作易行、实验现象明显,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二、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实用性和神奇之处
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鲜活贴切的生活经验不仅能打动学生,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建立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平易的掌握该知识点,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化学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一种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将书本中的知识与本地学生的生活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在学到金属铝的性质时,可以引用学生爱喝的罐装碳酸饮料这一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时间放置会发生反应,人体摄入太多含有铝元素的饮料会使智力下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罐装饮料应少喝这一生活常识,而且也知道了金属铝可以和酸反应这一知识点。另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告诉学生香水的制备是利用有机物的相似相容原理,用酒精从花种中萃取出含有香味的含芳香烃类的有机物。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的神奇东西是利用简单的化学原理而制成。因此,课堂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学习的知识,利用小实验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增加学生参与实验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中学实验以老师演示实验为主,而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很少,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开设学生实验课程。虽然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但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体验实验过程,感知探究科学的乐趣,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的实验,老师会非常准确快捷的完成实验,但是安装装置时试管应向下倾斜,拆掉装置时应先移走尾部含石灰水的试管,以及加热前应预热这些易错的操作步骤学生可能因为注重观察实验结果,而忽视了这些细节。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错,并且导致不好的结果,但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一定会去寻找出错的原因。在这种动力驱使下获得的答案一定比老师告知的答案效果好很多。
四、引入开放性、探究性实验[3]
使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才是化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高中化学中已经把“化学与技术”单独设置为一个模块,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是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该模块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教材,从知识能力方面向外延伸与拓展,介绍化学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以及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应用知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出合理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污水的处理、硫酸的制备这些实验原理在教室很难以宏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化学教学中可增设探究性实验课,把学生带到工厂中实地参观和调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要远比课堂空洞教学效果好很多,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与视野,使他们体验到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开展微型实验,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常规实验装置微缩的出现,利用微型装置展开微型实验也应成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中进行,药品用量少但可获取大量信息的实验方法。它不仅可以把常规的实验微型化,达到成本低,真正绿色环保的目的,也可以使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避免了传统教学过多依赖于课本、模型进行抽象基础原理的讲解,而忽视从宏观角度理解微观的知识。例如必修二课本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知识点,老师很难以实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能直接讲述,而学生却很难理解和接受。如果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可对每一种因素展开一系列平行实验,分别比较每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速率。这样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有如在知识和学生面前建构了一座桥梁,学生会非常容易接受。
总之,化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的辅助,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深刻体会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强化学生基本技能,更要采取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杏娟.发挥实验功效,培养学生兴趣[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