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阅读文化论文

阅读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阅读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阅读文化论文

篇(1)

文化背景与英语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换句话来说,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会影响到自身对阅读的理解。本文简单举三个例子,来阐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对英语阅读的影响。例一,在英语当中“Runalresidents”,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理解,就会认为这单词指的是在偏远地区的经济不富裕人。但是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知道住在郊区的一般都是有钱富人,因此这个单词不可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其在西方当中,这词意思为运行居民。例二,以“LastnightIwenttovisitJohntwice”为例,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昨天我去了两趟厕所。但是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John”的意思就是“厕所”。从这也可以看出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能够影响到英语阅读翻译的。例二,“房东”这个词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指那些将自己房屋出租给其他需要居住的人,并且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就造成对“房东”这个词理解成指那些拥有土地然后去压榨劳苦大众。在西方国家,对于这个词理解是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就只是单纯指一种身份状态。通过上述三个例子的研究,不难知道英语背景知识是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比较强影响。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文化知识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得阅读理解更加方便。简单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阅读理解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加强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结合英语现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阅读材料本身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合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理解印象。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并且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样,这也需要英语教学者,能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抓住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从其阅读中的重点来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

(二)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意识

通过上述论文的研究,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想要更好学习英语,就需要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保证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对英语教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加强直观的视频资料环境的熏陶,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引导,来吸引学生对其文化产生兴趣并进行学习。英语教学者是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英语语句进行了解,还需要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关于西方的历史、教育、社会、科学、经济等方面知识。

(三)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篇(2)

关键词:高校 毕业论文 思维差异 负迁移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凡是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均需提交毕业论文。国家教委2000年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

Mohan&Lo认为,在语句层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时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为“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影响为“负迁移”[1](P515)由于中西思维的差异,受汉语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美文学方向论文写作的指导,发现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题不够新颖,过于集中;格式不够规范;上下文逻辑联系不紧密等。除此之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语言是最大的问题。

按规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用英语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多处出现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致使论文读起来汉语味道很浓,而非地道的英语,从而影响了准确意思的表达和读者对论文的理解。

本文拟以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生文学论文中出现的Chinglish为例,分析汉语负迁移现象表现的形式、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注:此论文为200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探析”(2006―JKGHAZ―168)及“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词汇方面的负迁移(1) 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abouthis ancestors’wrong doing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were born sinfu.l改: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 a-bouthis ancestors’misdeed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 wereborn sinfu.l(2) At the ending place of the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改: At the end of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3)In aword, the function thatO-Lan takes in the fami-ly 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改: In a word, the role thatO-Lan plays in the family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往往习惯从外语词汇中寻找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应物,殊不知真正在概念意义上完全等同的对应物却很少。以上例句均选自近两年我系毕业生的论文,是具有代表性的“Ch-inglish”表达法。如句(1)中,学生想用“错误行为”一词,受汉语影响,很自然地就用到了“wrong doing”,而这一汉语式的英语词语,是在英语中找不到的,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法应为“misdeed”。在句(2)中,学生要表达的汉语意思是“结尾之处”,与汉语一一对应的英语词就成了“ending place”,而在英语中,只用“end”一词即可,汉语式的英语既显得累赘又影响了表达。句(3)中的错误主要在于动词搭配不当,学生在此想表达“所起的作用”这一含意,故而使用了“take the function”这一短语,而在英语里根本没这种表达法,正确的词组是“play the role”。因此,在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打破学生寻找中文对应词的幻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语境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而是适量补充其它的常见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学生在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全面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排除汉语习惯的迷惑和影响,降低和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二)句法方面的负迁移1.句子结构松散(4) The world is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 and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d.

改:Living in a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world, 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ld.

(5) 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y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

改: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which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meditations.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印欧、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因而句子结构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各分句依靠内存的逻辑关系贯穿其中,句子结构较英语来说显得比较松散。在论文写作中,由于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句式的特殊性,按汉语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致使句子读起来失去了英语的味道,甚至会导致歧义的产生。如句(4)中,学生用只用“and”来联结前后两个句子,虽然也无语法错误,可是句子读起来很平淡,而且因为两个并列句主语不一致,使句子处于松散状态。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原因状语从句,后面一句作主句,那么整个句子结构严谨,层次感强,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句(5)则因为在句法上没有表明逻辑联系的连接词而具有了歧义性,句中的“they”指代不明。如果使用定语从句对指代词加以限定,或使用同谓语加以补充说明,那么这一句子的歧义性便得以消除。

2.句子结构不平衡(6) The cottagewas situated on a hill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改:On a hillwas situated the cottage, 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7) Thus James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psychological analysts in the novel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awareness and 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 detail改:Thus James,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 awareness and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 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detai,l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analysts in the nove.l英语中为了保持句子平衡,常采用主谓倒装、宾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及其它成分位置变换,而在汉语中只要表达流畅,意思完整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的汉语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汉语句式为主,不考虑英语句子的平衡性,反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如句6如果按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可是英语句式也按汉语的顺序,就让人不明白定语从句到底修饰的是哪个先行词,是cottage呢,还是hill呢?如果把句子倒装一下,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也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7因为状语过长,放在句尾显得头轻脚重,使句子失去平衡,如果把状语前置,就可避免这一现象。

3.忽略英汉主语的差别英语常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失灵句),而汉语常以人称作主语(有灵句)(8) He got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his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guiding sprit for hisepic, Leaves ofGrass, which is the first edition came out in1855.

改: This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the guiding spirit for his epic,Leaves ofGrass, the first edition ofwhich came out in 1855.

汉语中主语重人称,一般采用“有灵句”。而英语恰恰相反,主语重物称,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如句8中,如果主语用he,则显得思维上有些混乱,结构不严密,而若改为用experience作主语,就俨然是地道的英语了。

又如以下句子,经过主语改换后,去掉了汉语腔,显得表达直接又准确(9) The rich is becoming richer and the poor is becomingpoorerwith the increasing industralization andmecnanization ofthe country.

改: Increa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thecountry produced extremes ofwealth and poverty.

(10)“Modern America”emerged in the post-bellum.

改:The post-bellum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Mod-ern America”.

二、消除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策略

篇(3)

关键词 微课;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长期以来,面向高考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缺乏具体的情境,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没有得到重视,相对薄弱。而微课则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丰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刺激。微课中可以展示多样的外国文化背景,更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及疑点,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联想发散思维,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与策略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合理分析利用教材,或延伸补充课外知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明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要求,例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侧重学生语感增强基础上的阅读策略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形成。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单元都是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仅仅靠文章中的一些插图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背景及主旨要义。因此,微课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了解外国的风俗人情、政治文化背景等,明白文章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内涵的欲望。①

(2)教师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重难点与疑点,因材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教师要通览教材,深入分析文章结构,通过课前与学生的充分讨论来研究分析让学生费解的知识障碍,最终确定采取合适的微课类型,或启发,或讲授,或问答,或讨论等。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而言,英语生词与句式语法的不解仍是造成英语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微课中最好能够以生动具体方式的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句式结构,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进而提高阅读效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制作或收集不同难度的微课资料,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②

(3)教师要善于及时进行微课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反馈交流,以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修改微课教学的计划和内容。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测验、提问、问卷等不同方式来评价微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与组内其他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微课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大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 提升。

2.微课课例设计及说明

(1)文本介绍与分析

本案例选自人教课标版必修5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本课的话题是“英国”,主要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讲述了联合王国的形成、发展,以及它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如果通过几个微视频展开教学,直观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英国概况的知识,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英国形成一个比较详实的认识,拓宽其知识面,深入理解和领悟英国文化习俗。

(2)微课设计及说明

①情境导入微视频

Step1:Presentation

Play a piece of famous music about Scottish bagpipe and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UK (Big Ben,London Bridge,St Paul’s Cathedral,Westminster Abbey,Buckingham Palace, Royal Observatory in Greenwich,Scottish soldier,Karl Marx) .

Step2 :Talking

Teacher asks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give some explanations and show some related pictures):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UK consist of ? Who rules the country: the Prime Minister or the queen? What are the provinces called in England? Which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England?

Then teacher says : The UK is famous for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and many other things. So there are a lot more things for us to learn .

【设计说明】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可以激发学生了解英国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拓展视野和英语课外知识的积累,也可了解学生课前掌握的程度。微视频为学生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②整体阅读理解微视频

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Para. 1-3) What England includes; about Great Britain; the UK

Part2: (Para. 4-5)The geographic division of England into zon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art 3:(Para. 6 )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London

【设计说明】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思路点拨,让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方法,抓住全文的重点,加深对全文结构的理解。

③关于英国历史发展及英国文化的微视频:

The UK:consists of four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he four groups of invaders: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

The Romans left their________and________.

The Anglo-Saxons left their________and their________.

The Vikings influenced the________and________.

The Normans left________and________.

【设计说明】以列表的方式呈现文章的具体内容,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

二、总结与建议

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的适当运用也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微课毕竟只是一个讲 解碎片化知识点的短暂的活动过程,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依靠课堂上微课的应用,很难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③因此,教师还需不断探讨学生在课外使用微课的有效性,以及注重教师自身对于微课实践经验的积累等。

1.力求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教师应明确微课的使用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种激励机制,而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展示易于操作、画面精美、动静结合、有独特亮点的微课教学课件,但不提倡为搞形式花样而将微课作为课堂主体的本末倒置的课堂教学,因为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思维能力,更违背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

2.探索微课在学生英语课堂外的运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大多数高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很多学生课堂上难以消化的问题也经常搁置一旁,羞于请教老师。因此,学校应积极创设技术条件,让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困惑将课堂上的教学难点,如语法语音、句式结构等微课资源,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供学生不断复习揣摩。同时,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监督的作用,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养成通过微课解决英语学习中疑点难点的好习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3.教师要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交流经验,开发校本微课专题。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频繁,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微课制作方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还可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学情的微课专题,例如阅读技巧微课专题(语法分析、词汇联想、篇章结构、寻找主题句、揣测主旨),文本阅读微课专题(故事类、小说类、新闻类)等等。微课专题系列的开发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要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参考文献:

篇(4)

英语毕业论文设计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必经环节,其撰写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纵观近年来关于我国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现状的文献,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论文写作选题、规范、对策、管理和评估等(朱艳敏,2014)。本文基于现存文献的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实践,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提出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论文写作现状 

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由于主客观因素,完成任务常会感到困难。客观因素包括:我国大多数高校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学期。虽然理论上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四年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在第八学期,有的学生在忙于找工作、面试求职,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有的学生在准备各种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复试;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由此,指导教师很难期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上投入时间与精力。 

另外,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系统任务,要完成查阅文献、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需要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训练,绝不能在短期突击而速成。在本科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于习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接受,自主性学习能力有限,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查阅文献,也不知道怎样阅读文献,对文献的阅读既没有归纳总结,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且,历届来,写文学、文化方向的论文居多,文学、文化吸引力强,但学生心中有个重要的主观印象,认为文学文化方面的文献丰富,文献易懂,投入的工作量相对数据收集统计、实证研究要少一些。黄春梅(2007)曾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88.1%的学生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却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论文拼凑及抄袭现象严重。李淑琴(2012)课题组曾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2010年三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近300篇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优秀率不及 6%。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缺乏新意、论证缺乏逻辑、语言表达欠流畅、英文参考文献短缺、论文存在拼凑现象、非正当引用等等。(卜友红,2009;王春,2010) 

(二)论文写作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应采取应对的策略:首先,建立“大论文观”的理念(蒋亦华,2009)。“大论文观”与“小论文观”有别,前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后者只是把本科论文设计视为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打好写作基础,扫除写作语言障碍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做到写作课程四年不断线” (李淑琴,2012)。比如,为了避免母语负迁移,摆脱中式思维习惯写作英文,其他课程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文段篇章,从文化思维模式的视角给学生以指导,启发学生意识到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汉英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了解汉英语言表达差异,使学生逐渐克服母语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熟悉英语地道表达法。 

论文设计也需要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由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课程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做好铺垫。比如,刘庆元(2011)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译实践加翻译评论的模式以及实地调查研究加翻译评论,先后做过“湖南省博物馆翻译调查”、“岳阳楼景区、君山景区、张谷英景区翻译调查”、“武广高铁乘车指南及沿途车站翻译调查”、“岳阳市超市(沃尔玛、心连心)翻译调查”等,同时主张把论文写作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从平常点滴做起,培养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由此,要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整个四年的所有课程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篇(5)

1. 整体构建文意

整体构建文意是阅读英语文章的一种首要意识。和汉语一样,一般而言,英语也是一文一主旨。所以,无论文章是哪种类型的,都会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或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这一规律构建整体文意。怎么构建?整体构建。首先,要带着这样的问题整体阅读全文:文章开头是不是开篇点题或者领起下文?如果不是,是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还是设置悬念?文章中间段落,哪些句子是段落中心句?或者过渡句?文章结尾是不是点明了中心?或是深化了主题,照应了开头?等等,大概了解了这些问题,也就明确了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小说等。当然,在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许多不懂的单词或不少的句子;但是,不要为这些障碍所阻滞,快速阅读,避难就易,驾轻就熟,解其大概,扼其大要,只要达到以上阅读目的就成。其次要带着这样的问题理清结构:本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行文结构是总分总、总分、分总,还是其他结构方式?在明确了文体的情况下,通过理清行文结构,不仅能够在初步感知文章中心的情况对支撑内容进行梳理,而且能够验证、调整或深化对中心意思的理解,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文章形成整体性认知。第三,要带着这样的问题整体揣摩用材或布局目的:本文用哪些情节、情景、细节或人物、故事、事件体现、说明或证明什么意思?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整体理清结构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入思考文章艺术性的问题,不仅能进一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写作方法,而且能够提升自己的文章欣赏或鉴别水平。对于提升自身阅读水平或能力而言,这样的拔高不但很有必要,更是解决阅读问题的治本技巧。

2. 结合语境意义理解不懂的单词

构建了整体语境之后,根据前后文大意,聚而围之,理解不懂词句,就会容易得多。首先,要根据前后文文意猜猜不懂词句的意义。“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我们大可以把不懂的这个词当作所填的空,根据一个句子的整体含义来填充它的意义,而能够填充的这一意义正好就是这一不懂词的意义。同样,在一个段落中,我们也可以把不理解的这个句子当作一个需要填充的空,按照整体段意的需要来填充这个意思。而能够填充的这一意义正好就是这个句子的意义。当然,在理解了之后,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考方式验证、调整或深入理解不懂的词或句:这个词或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人、事、物、景等的什么特点?或者抒发、表达、表现或突出了某某的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这样,我们不但会理解词或句子的含义,而且能由此而理解其作用,乃至挖掘其难解的原因。无论从积累词汇的角度,还是学习表达效果的角度,都可以深化我们的理解,加深印象,留下余味。

3. 借助整体意义了解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即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我国学生而言,与我国文化背景不同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是在阅读中存在的又一个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对文章中的某些信息很难做出自己的理解或判断。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阅读的基本技巧是整体锁定基本大意,以此进行拓展性泛读。正如魏立明,孙长顺所论: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通过有针对性的泛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泛读时,最好是选择英文版的简易读本,就文章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以此不断积累丰富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背景储备。

以上三个方面,整体构建文意是扫除其他两个障碍的基础。在整体构建文意的前提下,解决不懂词句、文化背景的差异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这不只是简单阅读一两篇文章的方法技巧,更是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新词新句、增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惯常方略。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方法当作英语阅读的常态阅读方法,那么,我们的英语阅读水平就会与日俱增,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贺斋. 浅谈高中英语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J].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12).

[2] 孙淑霞.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排除[J]. 才智, 2012(25).

[3] 苏静.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8(05).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62—01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固然可以“吸收”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但它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习语言,形成语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构建自己的文化,为终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而写作固然需要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但它作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更多的还是要靠写作主体的人格修养、言语智能、人生阅历和生活需要。因此,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作用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即通过阅读“吸收”的东西,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消化”,形成自己的语感、思想情感、人生修养等,这样才能对写作产生影响。那种企图通过阅读获取写作知识,直接对写作产生影响,转化为写作能力,显然是把语文教学机械化、简单化了。读什么,就写什么,写作脱离了生活,学生只能胡编乱造一气,造成不真不诚的虚假文风。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主动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揣摩写作的技法,然后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借鉴阅读中掌握的材料和技法,指导学生写作,达到阅读、写作同步训练,互相促进,双向提升的目的,也才能彻底改变“读,成了低效率随意性的读;写,成了无趣味无目标的写”的这种失衡局面。

然而,不可否认,阅读和写作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无事可讲,无话可说。而阅读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写起来便得心应手,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即这个道理。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的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厚积而后薄发正是语文学习的特点。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之运用。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从有意识地积累到自如地驱遣积累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应的,写作对阅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写作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从而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阅读更加显得有效果。

多读善读,在研读中找出文章精髓之所在,发现其写作规律,熟悉文章的写法,这对写作很有帮助。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因此,从阅读中自行悟道,不断回味、体察,比靠老师讲授、解析有效得多。广泛的课外阅读自然能使学生感悟出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认识并把握写作规律,这样写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篇(7)

首先,了解高考阅读内容和体裁,选好阅读材料。历年来的高考阅读内容贴近现实,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特别强调时代气息,重视语言文化背景,大部分文章内容都生学生熟悉的,每年都有新闻报道,科普读物和实用文体,体裁主要有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近年来议论文有所增加。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话题教育与人约占16%,科学与技术约占14%,个人经历约占12%,自然与环境约占11%,情感与心理约占11%等,另外,对于健康、饮食与购物、文化与语言、运动与休闲、政治等也关注较多。从体裁上看,说明文占到40%,记叙文占到33%,应用文和议论文占约14%、13%。针对这些内容,我们给学生选一些切合高考实际内容的阅读材料来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

其次,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从阅读理解的出题规律进行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考题内容主要是理解主旨要意,理解主要的具体信息,推测词义,做简单的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总之,具体信息在题数上比例最大,但其他类难度要大。

对于主旨要义题,要注意去发现文章的主题句,与主题句意思最近的就是正确答案,主题句大都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有些文章不是通过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达的,这时就需要阅读全文,抓住关键字眼来归纳主题要义。

细节题类。每篇文章都会有许多细节信息支撑阐述的主题,几乎一半题都是考查对细节的理解,一般分三类,第一类生直接细节,在文中可直接找到答案,所给选项与原文一样的很少,大多与原文中的语句稍作改变,用不同词语或句型表达相同意思,即同义句,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效果会更好。第二类生间接信息。此类题是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然后再推理。选答案时,通过有关的词语、句子的转换,利用主要的事实图表、图形来获得信息,然后利用因果对比等关系来加工整理做出最佳选择。第三类是综合细节信息。此类题不仅仅是文章的一句话,还可能涉及文章的某一段,也可能分在不同地点。此类题的做法是按题目顺序依次寻读内容,也可先看文章,然后再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大意,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

对于推测词义题的做题方法生利用构词法,还有充分利用文中针对性的解释,通常利用定义法、复述法、举例法等。

对于简单的推理判断题,要据以下情况进行推理判断、特定信息、上下文,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整合全文信息,结合文章结构,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目的不同,作者会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或应用文体,不同文体的阅读难度、要求和任务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文章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文脉,这样才能推理判断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