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职教师论文

中职教师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职教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职教师论文

篇(1)

一、艺术类中职校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艺术中职校教师不同于普通中职校,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研究能力欠缺,这是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总结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的现状,一言以蔽之:上热下冷,量多质低。

1. 科研目标不明确

目前艺术中职校在招生激烈竞争和办学条件达标的压力下,摆在学校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付日常教学,而衡量办学水平重要标准和提高教学质量基础的教研工作水平自然只能作为“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相当部分艺术中职校领导和教师也认为艺术中职校层次低,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应付评职称而已,因此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目标不明确。

2. 教科研力量薄弱

(1)工作起点较低,教研能力有限。近年来,虽然艺术中职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逐步趋于合理,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一些剧、院团的演员转行为教师的),他们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探索能力有限,导致了艺术中职校的教研水平和效力不高。

(2)科研氛围不浓,教师不够主动。尽管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但是艺术中职校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不高,许多教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 教科研成果档次不高

从总体上看,教师教科研成果还是可观的,单从论文数量上看也是不算少的,但质量普遍比较低。在省市级获奖的论文数量少,发表的更多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而真正具有教研水平的论文屈指可数。脚踏实地搞教研的教师少得可怜,课题研究基本上是有名无实的。

4. 科研经费和相应设施的投入不足

艺术中职校由于急需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千头万绪,尽管学校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实际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较小。教师所研究的内容有的需要借助实训场地的先进仪器设备才能得以实现,但目前大多数实训场地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教研的要求;而研究的内容更需要借助图书馆的网络进行检索、查询国内外研究动态。由于实训场地、设备和图书馆的条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工作。

二、提高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1. 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工作地位

首先,校领导必须更新偏重教学、忽视科研的观念,确立科研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投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相关部门和人员搞科研;其次教师也要强化科研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工匠”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探索搞好科研的新途径、新方法,群策群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2.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

制定科研管理政策。艺术类中职校一般没有专职教科研人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政策导向十分重要。科研政策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师,应给予重奖,并把它作为优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积极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教科研队伍

教科研水平要提高,关键是人才,而艺术类中职校最缺的就是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培养主要是指在职教师的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政治素质良好、年富力强、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创新意识强、敢于吃苦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和支持他们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另外,实行指导教师制度,采取传、帮、带的方法,以求得重点培养对象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在人才引进上可采取从知名院校和艺术院团引进一些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专业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领头雁,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返聘学校内部层次高的教师,实行退休不退职及聘用学校外部退休赋闲的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兼职科研人员,以此弥补艺术类中职校科研力量的不足。

4. 建立多个教科研平台

目前,许多艺术中专校都办有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和舆论宣传的媒体,除在重点专业栏目选登优秀论文外,还应为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此,我校教研室定期开展学报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教师论文参加全国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类论文评比,有很多教师在各种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搭建多个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阵地和舞台,提升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芝燕.提高五年制高职校教研活动规范性与实效性的策略

[J].江苏教育,2009(3).

[2]徐晓东,薛峰.务实化、校本化:提高教科研实效的途径[J].教育

篇(2)

关键词:教育评估 学校档案 挑战

随着中职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评估在中职学校普遍展开。如重点职校评估、示范职校评估、教学水平评估、示范专业评估、品牌实训基地评估、科研评估、职教攻坚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职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可以说,在当前的国情下,教育评估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一种手段。为此,中职学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的同时,必须有预见性地认真做好各类评估的准备工作,使教育评估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的关系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出估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因而,每次的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会根据评估要达到的目的,事先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从以往的评估工作实践来看,评估专家组主要通过系统查阅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档案资料来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为此,中职学校在迎接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搜集并整理相关档案资料以形成“迎评档案”供评估专家组查阅。

中职学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载体文件。从内容上看,它详细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历史全貌和发展过程,它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从形式上看,它是学校文件有条件的转化物,详细地保留着形成者的亲笔手稿、领导签署、上级机关批示和起草个人的印证,以及当时形象的照片录像或原声声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声、原貌,是全校师生教学经验和学校发展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和信息的储存库。接受教育评估的学校,无论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如何确定,其基本内容都离不开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迎评档案”是为迎接评估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而形成的档案,它来源于学校档案,并客观记录和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结果,为学校开展迎评工作提供客观的文献基础,成为教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和对象。

二、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的挑战

教育评估的主要方式是查看“迎评档案”,而“迎评档案”来源于学校档案。因而,学校档案的丰富、准确、完整与否,成为制约“迎评档案”质量高低的关键,并最终决定着评估的结果。然而,从多年的评估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诸多挑战。

1.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教学实践成果及社会评价档案的要求。从教育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要求来看,很大一部分“迎评档案”主要是反映学校教学实践成果及社会评价的档案,这是传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范围所不包括,且也是极度缺乏的。

2.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学校办学特色档案的要求。从以往的教育评估实践来看,大多数教育评估都单独设立了一个考核指标,即“特色项目”,具体指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治学方略方面的特色,特别是在质量观、发展观方面形成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特色;教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的特色。从当前中职学校档案体系来看, 有关学校整体特色描述的档案是难以找到的。

3.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

教育评估大多都有评估年限的确定,如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评估,是每四年评估一次。评估针对的时限就是四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相应的“迎评档案”就要求反映这四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既然教育评估针对的年限不是一年,而是两年、三年甚至是四年,在教育评估过程中,评估指标体系往往要求学校针对评估内容、评估年限提供相关的统计分析数据,以便评估组专家从宏观方面了解学校。“迎评档案”要求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有(以三年作为评估年限为例):三年来平均在校生人数;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双证率;三年来新增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三年来“双师型”教师增长率;三年来教学设备投入值等。这些统计分析数据是不能从学校档案中直接获取的。因为学校各类档案基本上都是按年度或学年度归档的,很少是针对两年或三年的。因而,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

4.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教学管理与实践环节过程档案的要求。教育评估特别注重对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过程的考察,由此,就需要有相关反映教学过程的档案作为“迎评档案”。反映教学过程的档案有:教师教案、学生实习巡点记录、课堂日志、学生上课点名册、上课出勤统计表、课堂巡堂记录等。这些档案由于数量较多、分布较散、保存价值不大,往往不在学校档案收集保存之列,从而导致在教育评估中往往较缺乏这方面的档案。

5.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实物档案的要求。从以往的教育评估中,笔者发现“迎评档案”还需要提供实物档案供评估组专家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或验证,或者学校主动展示有关实物档案,以佐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这类实物档案主要指奖品实物,即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的省级以上(含省级)颁发的奖状、奖杯、奖章、奖牌和证书、锦旗、荣誉册、光荣册等。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及师生获奖机会大大增加。但由于对实物档案认识不足,没有归档的意识,从而使得这些奖品实物大多散落在教师及学生的个人手中。这些实物档案也是现有学校档案体系极为缺乏的。

6.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声像档案的要求。目前学校声像档案大多以照片、影片为主,内容大多是反映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而教育评估PPT或视频汇报材料中,大多需有反映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成果、毕业生、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声像档案,而这部分档案正是学校声像档案所缺乏的。因为如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成果的内容,较难以通过声像来反映,因而平时较易忽视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再如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内容,因都发生在校外,且范围较广,所以此部分材料较难收集。

三、解决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挑战的办法

笔者认为,要解决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的挑战,除要加大学校档案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外,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1.适当扩大学校档案收集范围,提高学校档案质量。鉴于学校档案无法满足教育评估“迎评档案”要求的实际,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各类教育评估“迎评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确定哪些档案是学校档案收集范围中没有,而在教育评估“迎评档案”中却多次用到的,从而有意识地将这些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范围,适当扩大学校档案收集范围。笔者认为,既然教育评估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将一些在教育评估中经常用到的档案列入学校档案归档范围,如:官方或社会组织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档案。通过扩大学校档案收集范围,并加强收集力度,提高学校档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