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管理论文

计算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管理论文

篇(1)

关键字:正压送风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

1、问题提出

1.1《高规》[1]第8.3.2条“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该条条文说明明确指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8.3.2-1~8.3.2-4的要求。”因是“宜”首先进行计算,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在机械加压送风(以下简称正压送风)设计时不是首先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套用《高规》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值,结果使许多工程的正压送风量偏小。

1.2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1.2.1《高规》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压差法计算公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1)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2)

式中Q—正压风量,m3/s;W—门洞断面风速,m/s;F—每档开启门的几何断面积,m2;m—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1.2.2文献[2]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L''''=α''''×A×(2×ΔP/ρ)1/2

=0.6×A×(2×ΔP/1.2)1/2=0.7746×A×ΔP1/2(3)

式中L''''—文献[2]的正压漏风量;α''''—流量系数,一般取α''''=0.6~0.7;ρ—气体密度,1.2kg/m3;其它符号同前。

文献[2]在通过单个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W

式中对双扇门,同时开门的楼层数或并列的门数≥2时F''''=0.5×门宽×门高。

因此对文献[2]来讲,大多数状况下:

Q''''=0.5×F×W×m(4)

式中Q''''—文献[2]的正压送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以上二项和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2]总正压送风量。

1.2.3文献[3]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j×W

式中Q''''''''—文献[3]的正压风量,m3/s;Fj—明显气流通路的总计算流通面积,m2;其它符号同前。

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3]的总正压送风量。

因此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Q''''''''是总计算流通面积Fj和风速W的函数,计算时并未涉及到ΔP值。

1.2.4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从公式(1)、(3)可以得出,当计算门缝漏风量时:

L∶L''''=1.03375∶0.7746=1∶0.75

从公式(2)、(4)、(5)可以得出,当计算通过同一门洞的正压风量时:

Q∶Q''''∶QQ''''''''=1∶0.5∶1

笔者采用文献[2][3]的计算公式对某一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门的25层楼,按防烟楼梯间50Pa、合用前室25Pa分别正压送风、防火门为2m×1.6m(其门缝宽3mm)、电梯门为2m×1.8m(其门缝6mm)、同时开门的层数m=3、一部电梯、电梯井顶部有一0.1m2的排气孔、火灾时3层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依据文献[2][3]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其正压送风量,结果列在表一中。

可以看出:《高规》因没有考虑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值偏小;当计算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按文献[2]计算的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比按文献[3]计算的结果约小40%,合用前室送风量约小30%.

还应该指出: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由于通过门洞最低风速取值为0.7~1.2m/s不同所致;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是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正压送风,当防烟楼梯间至前室的门(简称一道门)关闭、通过开启的前室至走道的门(简称二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5m/s,当一、二道门均开启、通过任一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7m/s时计算所得结果;而《高规》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确定的。而且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限,采用了1.2m/s最低风速,这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很少用到。因此正确地选用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2、正压送风量计算的基础理论

文献[2][3]为高层民用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研究,借助计算机使大量繁杂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变的简单。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4]慨念,即当一道门或二道门开启时,为保证通过门洞最小风速,门前仍保持最小余压Pmin.这样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2.1几个主要计算公式

a)通过门缝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同(1);

b)通过开启门的风量计算公式同(2);

c)并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并

(6)

式中A并—并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i—并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d)串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串

(7)

式中A串—串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j—串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e)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当气流通过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时,应计算并联和串联空气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2.2通过门洞的风速W

综合文献[2][3][5]通过门洞的风速W按如下取值:

a)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正压送风时:当一道门关、二道门开时,通过开门门洞风速为W1=0.5m/s;当一、二道门同时开启时,要求通过任一门洞处的风速为W2=0.7m/s;

b)当仅对防烟楼梯间或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门门洞的风速W3=0.75/s;

c)当对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速W4=0.5/s.

2.3最小余压Pmin

考虑到最小余压是个十分复杂的数值,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采用与最小风速0.7~1.2m/s相对应的中间值6Pa为最小余压Pmin=6Pa.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1六种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状况。

各种状况下:当一道门均关、m层二道门开时,合用前室的送风量最大;当m层的一道门和二道门均开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最大。本文分别以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大送风量为它们的最不利开门条件下的正压送风量(简称最不利正压送风量)。

3.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如表四。

现以表四序号1中的图一(对应表三序号1的状况)为例,防烟楼梯间底层及其合用前室底层无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均开启时,分别分析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2.1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合前

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一道门均关、m层的二道门开时。

a)通过电梯门缝的气流通路

式中箭头为串联关系,方括号为并联关系;N—电梯数量;n—系统楼层数;m—同时开门的层数,当n<20时m=2,当n≥20时m=3;Ad—电梯门缝面积;Ap—电梯井顶通气孔面积;F2—二道门面积(门宽×门高);kf—气流分配系数。

b)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Az(1)

Kf=Ad/(A1+Ad)

式中Aa(1)—串联支路综合流通面积,m2;Az(1)—状况1的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m2;A1—一道门门缝积,m2;其它符号同前。

c)每个关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关=L2+L3(1)-L1(1),m/s

L1(1)=α×A1×(P1-P2)1/2L2=α×A2×P21/2

L3(1)=α×Az(1)×P21/2/(n-m)

式中α=1.03375;L2—通过二道门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走道的漏风量,m3/s;L3(1)—通过电梯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电梯井的漏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防烟楼梯间漏到关门合用前室的漏风量,m3/s;A1—一道门的门缝面积,m2;A2—二道门的门缝面积,m2;P1—防烟楼梯间余压,50Pa;P2—合用前室余压,25Pa;n—正压送风系统负担楼层数;其它符号同前。

d)每个开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开=Q21-L11-L31(1),m/s

Q21=W1×F2W1=0.5m/sL11=α×A1×(P1-Pmin)1/2

式中Q21—通过开启的二道门,从开门合用前室流入走道的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50Pa的防烟楼梯间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L31(1)—通过电梯门缝、电梯井,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Pmin—最小余压,6Pa;其它符号同前。

e)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

Q合前=m×Q开+(n-m)×Q关,m/s

3.2.2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楼梯

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m层一道门、二道门均开时。

Lt1(1)=α×A1×(P2-Pmin)1/2Qt1=W2×F1W2=0.7m/s

Q楼梯=m×Qt1-(n-m)×Lt1(1)

式中Lt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防烟楼梯间的漏风量,m3/s;Qt1—通过开门合用前室的一道门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3.2.3对应表三序号2~6的状况,因篇幅所限不多赘述,它们的计算方法对应地列在表四的序号2~6中。当没有电梯N=0时,即为前室。对应于表四序号1~6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笔者编计算机计算程序,其部分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流量单位转换为m3/h)对应地列在表八的序号1~6中。

4、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五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九中。

5、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六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中。本文在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将关门前室内余压取0Pa,这样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值更安全。

6、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七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一中。

7、结束语

综合表八~十一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值,可以看出必须对高层建筑不同的开门状况、门的数量、风速、门和门缝的几何尺寸及电梯数量等困素进行认真工程计算。

a)认真地选用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公式,还应对影响正压送风量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在计算门缝的漏风量、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量时宜选用《高规》推荐的公式(1)、(2),并要正确地分析气流通路,计算气流的综合流通面积。

b)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在防火门尺寸、前室电梯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受门洞的风速、门缝宽度影响极大。

c)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量达不到《高规》第8.3.2条要求,不仅应从施工质量上找原因,还应从正压送风量的理论计算进行分析。

d)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慨念,可以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2陈通宝。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加压送风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暖通空调。1998,28(5):9-12

3杜红。正压送风量的一种计算方法。暖通空调。1996,26(3):30-34

篇(2)

溢洪道、泄水闸等泄水建筑物的闸墩形状对水流的侧收缩系数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实际中,闸墩头部形状通常采用圆弧曲线(如:半圆型、尖圆型)。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分流隔墩头部的形状对流道内水流的流态、分流比也有直接的影响,分流隔墩头部形状也采用流线型圆弧曲线。为了便于闸墩和分流隔墩头部圆弧曲线的设计,有必要对圆弧曲线的参数进行分析计算。

2圆弧曲线参数通用计算式的推导

闸墩和分流隔墩头部的标准形状如图1所示。当β=0、α=180°时,墩头形状为半圆型;当β=0、α=90°时,墩头形状为尖圆型(或称流线型)。闸墩或分流隔墩头部圆弧曲线参数如图2所示。

图1闸墩(分流隔墩)头部标准图图2闸墩(分流隔墩)头部圆弧曲线参数

已知条件:

(1)闸墩的边壁与中心线的夹角为β;

(2)两段圆弧曲线交点处切线的夹角为α;

(3)闸墩(或分流隔墩)头部宽度为d。

推导:与闸墩的边壁相切、满足已知条件的圆弧曲线参数通用计算式。

通用计算式推导如下(见图2):

设:圆弧曲线半径AO=R,圆弧曲线水平长度CB=L,∠AOD=θ1,∠ABC=θ2。

则:θ1==,θ2=-θ1=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AB=,AD==,AO==

又因为:AC=,所以:AO=,将θ1、θ2代入式中,并化简得到:

AO=。

即:圆弧曲线半径R=(1)

又因为:CB=,所以:CB=。

即:圆弧曲线水平长度L=(2)

3算例

利用式(1)和式(2),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不同闸墩宽度、不同切线夹角的墩头圆弧曲线半径R和墩头圆弧曲线的水平长度L,或者已知3个参数,求解第4个参数。表1列出了多种特征墩头体型的圆弧曲线参数。

表1特征墩头体型的圆弧曲线参数

闸墩类型闸墩边壁与中心线夹角β圆弧曲线切线夹角α圆弧曲线半径R圆弧曲线水平长度L

溢洪道闸墩0°180°(半圆型)0.5d0.5d

120°(钝角型)d0.8660d

90°(尖圆型)1.7071d1.2071d

60°(锐角型)3.7321d1.8660d

45°(锐角型)6.5685d2.5137d

进出水口分流隔墩5°90°1.7296d1.0723d

60°3.8412d1.5858d

45°6.9142d2.0433d

7°90°1.7517d1.0252d

60°3.9519d1.4943d

45°7.2816d1.8991d

10°90°1.8005d0.9605d

60°4.2094d1.3737d

45°8.2064d1.7154d

4结语

利用通用计算式R=和L=,我们可以对各种不同墩头的圆弧曲线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墩头形状的设计,为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参考文献

篇(3)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所谓项目,主要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开展的一项临时性的任务,其中,每个项目都会在不同的程度接受到来自时间、成本与范围等方面目标的约束,所以,要想保证项目能够圆满的成功,就必须要考虑成本、范围和时间等因素。作为将系统与科学两方面的管理内容融合到一起的项目管理科目,其本质是:在领导方式下进行并实施的一种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其坚持的是效益最优的管理原则,要求以最完整的技术方案给予该项目管理最大的支持。

1.2项目管理的特点

虽然计算机信息的集成系统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从项目的本身来看,是存有一定共同特点的。一是,该系统集成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多个学科之间项目合作,且具有较高的代表意义的一种系统工程。因此,在对项目进行思考时,需要选择系统的思考方法进行考虑。其次,由于该项目又涉及到了人力资源学、经济管理学与沟通管理学多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在该项目中呈现的是相互交叉的状态。因此,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根据每个项目的需要和特点来支配相关技术,让它们能够进行完美的配合。最后,由于该项目服务的客户种类较多,且每个客户的需求和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就需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量身定做,这就使得该项目工程带有一定的创造性。

2项目管理现状

2.1缺乏范围管理

在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中,范围属于该项目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贯穿于该项目管理的所有环节之中。就某一种具体的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来讲,只有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才能够保证对该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该项目能够被顺利的实施和完成。与此同时,需求分析作为该集成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与基础,也是系统集成公司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紧抓的一项工作内容。因此,系统集成公司在开展项目之前,一定要做好同需求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向客户进行普及,以便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准确把握客户的精确需求。对于客户来讲,其最主要的一项需求就是想要借用局域网来帮助自己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通讯的便捷性等目的,对于系统集成企业来讲,则需要将管理的目标放在整个项目上,对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并且,还需要根据考察的结果,将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提炼出来,使其成为以项目整体为基础,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对项目进行管理的难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效率。

2.2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团队

就项目管理本身来讲,其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团队,所以,团队能力的强弱,对项目成功与否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企业来说,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成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这也是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的系统集成企业内部都拥有着大量的精通各项软硬件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性计算机人才,但是却没有能够合理的规划和调动项目技术人员的专业项目管理者。并且,大部分的项目管理者都项目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实施规划方面,对于市场、人力、技术和成本方面的改变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度。另外,在以往,系统集成的项目团队往往都将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技术方面,对于沟通和协调工作并不是很重视,这就使得销售和财务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与项目整体脱离,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3完善项目管理的对策

3.1加强项目范围管理

对于整个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来讲,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就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所以,其项目管理的范围应该以客户提出的业务方面的需要为主。但是,以客户需求作为业务目标并不是要将所有的业务都定为主要的管理目标,而是将客户具有的相关的竞争优势与相关的管理效率当成项目管理的提升目标。从集成项目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应将关注的目标放在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一客户的内部需求管理当成项目管理的起点,制定出相关的框架式的结构。然后,将其中覆盖的各种内容,像是库存、采购和财务等方面的项目管理,用促销的方式,利用调查研究取证的手段,来有效的促进项目细化工作的完成。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要实时的关注与控制项目管理的范围,保证项目管理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等目的都可以被实现,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

3.2完善项目的风险管理体制

由于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在具体的管理中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各类型的项目管理与实现问题频频发生。特别是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以高科技为基础和导向的集成项目也不断的复杂和膨胀。由于以上情况的出现,使得系统集成项目风险判定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简约的、带有单一性质的管理工作,而是一项可以对整个项目管理产生影响的工作。并且,由于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风险,所以,应将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对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与细化,以便为相关预防和准备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从而有效的规避这些管理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实施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对减少项目实施风险,推动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完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进步,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对于项目管理团队人员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加。对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来讲,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团结意识强的团队是十分难得的。对此,项目企业应该要做到:第一,选择好项目管理的经理人员。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在构建项目管理团队之前,选择一个具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且具有一定项目管理经验的人作为整个项目管理团队的经理人。该经理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日常进度安排与人员的管理。其次,严格筛选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员。要想保证项目管理团队的优秀,只靠一个经理人是远远无法达到的,还需要为团队寻找高素质的队员。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队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需要紧跟项目施工的进度,充分的了解项目最终的需求。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团队内部的各个成员一定要做好配合的工作,加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性和默契度,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项目施工氛围,让施工人员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工作。

4结论

篇(4)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过分注重编写程序,仅仅可以实现存储和查询数据这些简单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功能的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技术的革新而不断迎合和升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我国在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受当时的技术影响,开发系统的性能较低,操作系统都是单机操作,一台机器负责存储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多种多样,内容繁多,却不能很好的实现共享,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联系。因而在面对当今高要求的管理工作时,该系统不能很好的提供帮助和支持。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了企业的变革。但是传统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都不能联网,即使联网也都是低功能的联网,不能完成繁重的管理工作。远程数据访问功能也就不能开发出来,不能很好的收集社会上的有效信息,不能很好的“与时俱进”。当前的系统升级程序也不完善,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很难实现。针对上述当前我国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应尽快革新,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多功能的转变。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当前是信息化、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时刻赶超其步伐。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理念都需革新和完善,也必须要构建良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1网络化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使得消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数倍,这使得很多领域彼此之间也都拉近了距离。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很多,首先,它使得传播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传播数据时可以避免出现风险因素。其次,在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互联网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可以快速的收集各类信息,且信息的可靠性较强。再次,工作人员在整理数据时,也可以通过联网进行快速的分类和整合,并且还可以通过共享功能进行数据交换,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互联网使得信息用户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进行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一大优势。因此,在信息资源开放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是当前管理系统的重要“法宝”,这也说明未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渐会向着行业化的趋势发展,因此,也必然会加剧市场的竞争矛盾。要想快速解决问题,企业就必须要做出快速、合理的决断,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要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所谓智能化就是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带有相关的决策和支持等系统,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可以有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系统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管理人员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快速的完成各项决策,从而降低市场的竞争矛盾。

3集成化

集成化是当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又一大发展趋势,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复杂的结构以及各动态系统,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各类信息数据的集成、网络集成、功能集成等。系统集成化可以使各类数据轻松共享,得到信息互通的效果,拉近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

4安全化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来也必然朝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管理数据尤为重要,无论是数据的传播还是存储都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旦系统受到严重的侵害,那么很多重要的信息数据也必然受到损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因此,在未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防范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虚拟化

在当前的管理活动中,企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根据这一现状提供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所以,系统的更新就必须要及时,时常更新系统,改进IT构架,才能以最高效的性能服务企业。要使系统更加灵活,可以基于现有的虚拟技术进行整合服务器,以此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资金,而且更能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更好的进行服务。虚拟化技术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相关技术人员也必然会将该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更好的完善系统,革新升级。

三结语

篇(5)

众所周知,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中心工作,信息管理重点针对突发事件和信息做一处理和应对,具体涵盖了事件分析、联机解决、应对处理等方面,这一系列工作都将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我国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金融行业,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十分常见,与此同时,也潜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不良信息的广泛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信息技术得以不断进步,信息的传播速率得以提升,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常见的不良信息包含了:广告信息、虚假信息、涉赌涉黄信息、诈骗信息等。这一系列不良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的隐患,特别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阻碍着未成年人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树立。

2、计算机病毒、木马的肆虐。通常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或防御系统的缘故,导致计算机管理系统遭受病毒的感染和木马的破坏,轻则文件感染病毒,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数据大量丢失。一般而言,导致计算机管理系统遭受病毒感染的网络原因有: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文件的下载、程序的运行等。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具有高速传播和感染的能力,对系统和文件具有致命的破坏能力。

3、系统漏洞导致的非法入侵。在计算机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漏洞,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好漏洞的修复。倘若漏洞的长期存在,将会给不法分子和黑客提供入侵的便利条件,不法分子和黑客们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入侵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从中破坏和窃取重要数据,这将使得内部绝密资源极易受到破坏,并且面临外泄的威胁。由此看来,非法入侵对于国家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危害非常大。

4、系统垃圾泛滥。我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常常存放大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多,极易导致系统垃圾的出现,垃圾的出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安全。当计算机系统长时间运行,而没有及时清理系统垃圾,那么这些垃圾会造成系统阻塞,并且容易带来安全问题。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策略研究

1、健全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

(1)从计算机管理系统自身而言,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的建立必须切合实际,重点从保护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着手,将病毒挡在系统之外,这就需要强化信息保密技术,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必要的时候,专门进行安全防控部门和安全防控平台的设置[2]。

(2)从环境方面而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需要从法律、制度着手,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建设,让法律为计算机管理系统保驾护航,给计算机管理系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2、提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1)、有效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近年来,科学家针对基于主机和网络两种不同的系统,即入侵检测系统,不断创造出一些新的检测思想,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当今很多计算机科学家们发现,有许多的技术可以用于入侵检测系统,这其中就包括数据挖掘和分布式计算,当然还有人工智能方式的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科学家发现,入侵检测系统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分布式检测、应用层入侵检测,还有智能检测和多系统联动等等。

2)、有效利用防火墙技术。总体来讲,防火墙技术包含三大类,而防火墙研究包含有多个方向。三大类具体有:一是可以进行过滤,过滤掉对系统易造成危害的攻击;二是应用方面;三是可以进行状态监测,实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如果研究防火墙技术,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可以控制一些非法的数据在系统内部进行传输,当然,这要借助于智能识别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智能化;二是如果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我们就要对系统中的IP地址进行过滤,过滤点假冒的,同时要多级过滤,过滤掉一些不符合的协议和对系统存在危害性的数据包;三是要想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型,就要加大防火墙的处理速度,也就是要提高防火墙的配置。这就要求多投入开发资金,加大硬件研发力度,同时也要对防火墙内部过滤算法进行改进;四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多级检测,降低可能存在的对系统的危害性。我们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技术和防病毒技术,同时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合起来,达到减弱危害性的目的。针对当前网络病毒的特点,要想彻底清除病毒,仅仅依靠单机查杀病毒软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必须开发出一种防病毒软件,这类软件必须可以运用于单位局域网内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对软件进行合适的配置,和特定时间对软件进行升级配置、维护,来杜绝病毒入侵网络的现象。

3)、有效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使用技术。当前的访问控制技术还比较低级,就是通过包过滤技术,然后路由器上获取一系列信息与地址,之后对数据报用先前规定好的规则进行过滤,达到访问控制目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内部的网络交换机以及路由器上使用列表技术来对网络内部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的一种技术。由于当前的技术很难识别到个人,因此,就需要结合一些系统以及应用级的访问权限去解决[3]。

4)、网络加密技术的有效利用。网络加密技术主要涵盖了公开密钥和对称加密两大技术,与此同时,此加密技术的科技含量最高。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包含了两个密钥,分别为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公用密钥用于信息数据的传输,私有密钥用于信息数据的接收和解密。此加密技术对网络的要求较低,然而算法比较繁琐,加密的效果一般;对称加密技术在信息数据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使用的密钥是完全相同的,此算法比较简单,加密速度很快,不易被侵入,唯一的缺陷就是密钥的数量较多,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要加大保密措施。

三、结束语

篇(6)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1996年我接了一个基础较好的五年级班,对51名学生期初测验中计算错误统计如下表:

错误总次数49

不良计算习惯抄写造成计算方法造

造成的错误的错误成的错误

3469

从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计算习惯、书写习惯不良所造成的错误次数为40,占81.6%,而计算方法错误所致的错误次数为9,仅占18.4%。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学生对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要学生做下面二件事:(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改变了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计算时合理的操作过程就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如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使学生掌握如下操作程序。

附图{图}

为了使学生能记住操作程序,我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上述操作过程先让学生知道,再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能自觉地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3.教会学生写算草

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为此在刚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就写在作业的递等式下面,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写算草时,我们把“算草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立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还可要求把本子横着立竖式,即本子上的横线成了竖线,便于学生计算时数位对齐,以促使学生形成竖式计算中数位上下对齐的习惯。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算草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则教师依然作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等”,因此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为了使学生交的作业能不通过订正而全部正确,我还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另外的奖励,如发给红五星,当拿到一定数量的红五星后,可换一封教师给家长的表扬信。

上述教学对策,1995年我在一个基础较差的五年级班进行试验,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正确率从75%上升到毕业时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我又进行了重复实验。把班级51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组),从中选出计算错误较严重的12人作为实验小样本(B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计算正确率统计表

A组B组相差百分率期初88.6%71.8%16.8%期中96.7%92.3%4.3%期末97.5%96.8%1.3%

从上表可看出:

(1)采取上述这些教学对策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重视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当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后,将会产生远期效果。实验(A)组期中考正确率为96.7%,(B)组为92.3%,随着时间的推延,习惯越来越好,正确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到期末考正确率A组又上升1.2%,B组上升4.5%。

篇(7)

1系统监控网络管理

在云计算中,云资源是最小的单位,因此必须有云资源的支持我们才能运行相关的应用,即云应用。所以在云计算中我们要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和方法对云资源进行检测控制,这样才更有利于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制定云资源的监控系统,我们必须对云计算的动态性和环境复杂性有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云计算能力要想更好的运用云资源,必须了解软硬件资源的状态及资源负荷情况。对资源、性能信息的了解是为了实现资源调度,从而使资源的负载能过达到平衡。如果出现故障,我们需要从监控系统中获得相应信息,这样人们才能对故障进行修复。相对云动态来讲云环境监控的资源数量就很多了,经过云计算的不断改进以往被限制的云资源在云环境下都已经解决。如今云资源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了使这庞大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需要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我们要采集大量信息然后转化成系统服务,用户通过系统服务来使用这些信息资源。

2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模式。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相混淆,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专门针对一些复杂的科学计算,经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效用计算是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属于提供服务的模型,结合各地分散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存储系统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自主计算是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来替代人类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系统能够自调优、自配置、自保护、自修复,以技术管理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际上,云计算有许多部署依赖于计算机群,也吸收了他们的特点。但是相较于以前的传统系统,云计算拥有着庞大的资源数目和广发的用户数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用户管理机制来对云计算用户进行管理,从而完善云计算技术。

2.1云计算系统用户

每个云计算系统用户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只有拥有这个标识才能向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才能进入云系统。因此,要注册成为云用户,需要经过权威机构审核、发放相应的标识,有了标识符才能成为云计算用户。

2.2云计算系统用户的命名

在云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个标示符,并且每个用户的标示符相对而言都是唯一的,通过对这些标示符的了解,我们就能知道用户的特征,如果用户的名字不能区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其他特征来进行甄别,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命名体系了。例如,我的标示符如果是李红,那么如果再有人想用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标示符就必须用附加特征来描述,比如李红@123等,标示符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即使人的名字一样,但是身份证号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能保证用户标示符的唯一性了,也能固定用户范围,有利于我们将不同用户进行区别。

2.3云计算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用户是云计算系统上的实体,就像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是通过人们创建标示符和注销标识符操作来代表它们的生命周期的开始与结束,在这一周期中,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授权与变更等操作来改变自己在与计算系统中的权利。云用户在操作方面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自己的账号,新用户创建需要提交相关的身份证明的材料。创建完成后,就拥有了用户名和密码。用户信息采集主要由用户提供信息和云的信息记录组成。云用户活动是通过用户名标识来记录的,所以说,用户名标识对于云用户来讲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的档案一样,它记录着我们这一生的足迹。其次,云用户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相关的用户称号,在其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如果有接入设置的话则可设置关联设备标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相关专用设备,云计算就能够识别,这样就不用重复输入登录操作了。再次,在云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资源和用户授权,但不会所有用户都有这个权利,这个授权是由权威的网络机构进行设定的,用户需要得到授权才能查阅和使用相应的资源。最后,如果用户要变更或者注销,也需要提交原始信息进行认证。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是一个虚拟组织,它是由用户注册的数据库和本地节点上的用户管理组成,要加入这个虚拟的组织,需要向管理员提供相应的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果和协议要求一样,管理员就会将用户加入虚拟组织数据库。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