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6: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仿照苏联的“现代俄语”开设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以教材编写和修订为重点的阶段(1978—1985);(2)以教学内容调整为重点的阶段(1986—1992);(3)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阶段(1993—1995);(4)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阶段(1995至今)。总体来说,现代汉语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学质量也获得了长足的提高。[1]
但是,目前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仍是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随着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
同时,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现代汉语在师范专业的课程中理应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现状。[2]但是多年来现代汉语教学界却颇有这样同感:学生普遍反映现代汉语课不如文学课生动活泼,考试及格率不理想,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考。
一、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现状简析
(一)课程定位欠科学
目前的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是五十年代确定下来的。我们模仿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的极富形态变化的现代俄语,把现代汉语分割成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五大板块。之后,又把这种语言分类的方法和语言研究的路子直接运用于语言教学。现代汉语作为一门社会的学科,跟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符号学等其他学科有复杂的联系。目前忽略了语言学是在与诸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发展的特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现代特点。
(二)教学内容缺乏领先性、全面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首先,现行课程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部分的内容都比较陈旧,缺乏深度,有的内容跟中学教材简单重复,也比较保守,没有或很少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因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从严格意义上讲,现代汉语应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可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及课堂教学往往只讲共同语,不讲或很少讲到方言,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事实上,无论从教学还是从研究讲,共同语和方言都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师范学校的现代汉语教学,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提高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与现实的需求错位,学生学了现代汉语课程后,语言素养并没有明显提高语文教学论文,尤其是作为教师运用语言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只重视书面语的教学,忽视了口语是未来教师传授知识时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这就直接导致了高师现代汉语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严重脱节,造成大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三)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
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只重课堂讲授,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介绍,缺少课堂讨论和双边活动,没有着力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而且不太注重语言实际和研究实践,不是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种种事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作为语言课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因而学的都是一些死的知识,并未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且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极易形成学生僵化的思维方式。
二、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内容
(一)转变观念,构建适合高师专业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现代汉语的很多分支学科发展极不平衡,如现汉语的结构学研究和教学相对要强,其中的语音结构和法结构的教学研究则更为成熟,语义、语汇的教学研究近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的现代汉语教材(包括使面最广的胡裕树先生、黄伯荣与廖序东先生主编的两个本),都是由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大板块组成。内容大大超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后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结果往往因课时不够而匆匆结束语法教学,修辞部分几个常见辞格了事。我们认为,针对现代汉语学科系统性特点,应调整教内容,形成“一主多选”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即把语音、词汇、语法这一构成语言本体的三要素作为现代汉的主干课程(“一主”);而将语言本体以外的文字、修辞、用这些又十分必要的知识逐一剥离,系统配套,形成“汉字通论、语用学、方言学”三门选修课。在保证现代汉语基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总量的前提下,增设“演讲与口才”“朗诵学”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强化口语表达和口才技巧训练,使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专业能力的延伸方面,开设“中外语言学史”“语言和文化”“语法研究专题”等选修课,促进师范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
(二)创新课程内容,构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现代汉语课应反映出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加进文化语言学的有关内容,在语法教学中引进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增加语用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如广告用语、校园用语等。现有现代汉语教材将语言当成一种游离于社会和人文世界的纯形式系统,把语言各要素的分类、特征、构成和关系等作了详尽的形式化描写,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只是一个零件和部件组成的机械的语言世界论文格式范文。因此,要把语言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和阐释。在教学中加进文化语言学的有关内容,加进社会语言学的有关内容,会使学生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动态因素。
课程内容应该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主线,一条是现代汉语方言的副线。一主一副,相互配合。我们认为,作为主线的共同语固然是主要的讲授对象,但作为副线的方言也当受到应有的重视。之所以在教学内容中穿进副线,是因为汉语方言复杂丰富,是发展我国语言学的一大宝库,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加强方言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共同语的认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也有好处。
(三)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
现代汉语属于语言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师范大学生教学技能至关重要。为了调动师范大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他们对语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语言现象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形式。
以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为例,由于地域的影响,贵州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本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身较固定的语言模式,所说的普通话与实际的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偏差,给普通话学习带来了严重障碍。[3]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校园流行语调查”“某某城市街头店名调查”“互联网络用语”等社会用语调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自觉使用规范语言。或组织学生开展方言调查,使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或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正字、正音比赛,开展辩论大赛、诗词吟诵大赛、新生普通话大赛、名话剧表演大赛等,在活动中使学生切身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能力和水平。
(四)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信息交互平台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论文,教师和教材好比导演和剧本,教师组织教学就是在导学,导学艺术水平的高低与教学效果有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一方面采用引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少讲、精讲,讲关键内容,尽量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发,指导学生去观察研究,形成“精讲-多问-生发-研究”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在制作生动活泼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本项目研究还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建立了适合他们实际的习题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努力把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考核。
三、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我们的课程改革拟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教师为主,组合教学与科研成团队展开研究。具体实施步骤是:调查研究→优化现代汉语教学体系,构建“一主多选”课程体系并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践阶段→跟踪反馈,理论总结。
首先,研究需要具体展开进行几个方面的调查:一是深入中学校园,了解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了解当今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有哪些;深入调查中学课本中现代汉语知识的分布及讲解方式。二是调查了解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时最主要的语言技能需求;三是深入了解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而分析其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和重复的地方。
第二,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在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学课程改革实际的大学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改革和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整个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矛盾,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充分运用自然语言资源———方言,进行语言对比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贵州的区域特点,探索适宜发展学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第三,对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对改革的内容进行修正。
最后,确定汉语文学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班的一部分同学作为跟踪调查的对象,检验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
通过研究主要打算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能否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与贵州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相切合的有针对性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对于现代汉语教学来说,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为高师学生一下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服务:
(1)合格的教学、教育口语能力;
(2)合格的书面表达能力;
(3)合格的社交口语能力;
(4)语言运用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3.对于较之文学显得枯燥乏味的语言类课程,对学生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建设.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2]李宇明.师范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状况及其教学问题[J]. 语言文字运用,1994,2.
[3]周艳.民族杂居地区布依族说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 贵州民族研究2010,5.
关键词:“流”字的义位归纳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出很多意义。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一个汉字在被制造的初期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随着汉字的不断使用,汉字的原始意义被不断的引申和借用,甚至有些字的原始意义都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在当今社会,古代汉语还是有必要被大众所熟知和接纳,所以我们必须将古代汉语中汉字所表达的意思也像现代汉语一样归纳起来,以方便大众的使用。于是我们便借用了外国的义位义位理论。现在就是要将义位理论应用到具体汉字的古代意义归纳中来。我们以“流”举例。
从各种古书资料中,我找出了如下一些“流”具有代表意义的例子:
(1)《诗·大雅·常武》:“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流:水流动)
(2)《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求取)
(3)《书·泰势》:“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流:传布,流传)
(4)《书·舜典》:“流共工于于幽州,放驭兜于崇山。”(流:放逐)
(5)《礼记·乐记》:“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郑玄注:“流,谓放也。”(流:放纵)
(6)《左传·成公六年》:“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语文教学论文,宜不能久。’”(流:游离不定)
(7)《左传·哀公十二年》:“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流:流动)
(8)《战国策·楚策四》:“襄王流揜于城阳。”(流:流放)
(9)《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流:流传)
(10)《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流:水流动)
(11)《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忘行。”(流:乐而忘返)
(12)《韩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之流睇。”(流:眼泪流动)
(13)《韩非子·二柄》:“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流:行,走动)
(14)《荀子·君子》:“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流:通“留”)
(15)《荀子·议兵》:“是故刑罚省而威流。”(流:传布)
(16)《楚辞·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返之何时。”(流:流行,传布)
(17)《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流:河流,水道)
(18)《史记·夏本纪》:“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流:边远地区)
(19)《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元丰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着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徒流民于边以适之。”(流:漂泊,流浪)
(20)《史记·河渠书·临河歌》:“延道弛兮离常流。”(流:河流,水道)
(21)《汉书·叙传上》:“沈缅于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号式謼,大雅所以流连也。”(流:流泪貌)
(22)《汉书·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流:流离失所)
(23)《汉书·高后纪》:“夏,江水汉水溢,流万馀家。”(流:淹没)
(24)《汉书·礼乐志》:“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流: 转移)
(25)《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流:王莽时的银两单位。)
(26)《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流:派别,流派)
(27)《榖梁传·僖公十五年》:“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流风,德泽)
(28)《论衡·须颂》:“论衡之人,在古荒流之地,其远非徒门庭也。”(流:边远地区)
(29)《梦溪笔谈·神奇》:“沈括内侍李舜举家曾为雷暴所震,……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流:银水流动)
(30)《刑赏忠厚之志论》:“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流:变化)
按这些例子的时间发展顺序来看,我们似乎能看到“流”字的字义发展顺序。在这里,我们不讨论什么才是“流”字的本义语文教学论文,只看这个字在句子中表达出来的意思。
根据归纳,“流”字在各种情况下可以表达出如下几个意思:⑴水流动;⑵求取;⑶传布,流传;⑷放逐;⑸放纵;⑹游离不定;⑺行,走动;⑻液体流动;⑼乐而忘返;⑽通“留”;⑾河流,水道;⑿边远地区;⒀流离失所;⒁淹没;⒂转移;⒃王莽时的银两单位;⒄派别,流派;⒅流风,德泽;⒆变化。
如果简单的从每个词语的语境意义来看,随便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里有自身的意思。在字典中,即使已经归纳了几个大致相同的项目,但这么多意思依然让人看起来相当烦恼。那么,到底那几个意思是相近,甚至可以说,那个意思是哪个意思的引申义呢?如果在字典编排中能够把多个意向进行合并,那必然会减轻查阅人的负担。于是,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将意向合并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基本的法则,如果一些意义只限于特定的词语组合中才能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完全是根据某种上下文而显现出来,离开那种上下文就会表示的意义,都是某一个义位的非中心变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义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特殊的意义先列出来。在“流”字的意义中,最特殊的就是(25)号例子,虽然说做“王莽时的银两单位”来讲是某一个特殊时代才有的意思,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书文里一定会有关于这个的记载,如果不将这个单列一个义位,势必会导致阅读上出现问题。
另外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11)(21)(22)号例子中的“流”都是出现在“流连”这个双声连绵词中。所以,尽管三个例子中的情况各有不同,但还是应该把他们合并在一个大的项目里。
我们再看(1)(10)(12)(29)中“流”的意思是“水在流动”“眼泪在流”“银水在流”,这些是“流”在每个具体的语境中所生成的意思。但是他们都表示着同一个“流动”的动作,这些意思的区别就是流动的主体不同。所以,这几个意思可以合并为一个义项——“液体流动”。
根据同样的原理进行分析,“流”字义项可做如下排列:(箭头表示由前一个意思引申为后一个意思。)
流
液体流动
传布,流传
河流,河道
派别,流派
漂泊,流浪
流移不定 放纵
放逐
边远地区
求取
通“留”
王莽时的银两单位
乐而忘返
双声连绵字“流连”
流泪的样子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活动 语文能力
去年,笔者有幸倾听了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梁丽敏老师《琢磨“活化石”》教学设计的讲解分析,真是收益匪浅。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相关信息,并以多样的表现形式整合在课件里,在上课时呈现出来。其次,选择汽车电子实验室作为授课场所,帮助学生在浓郁的专业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给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面镜子,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专业因子,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职语文活动的特点
1.中职语文活动具有自主、开放性的特点
活动课的出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它主要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结合专业学习特色和有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中职语文活动具有专业、实用性的特点
当前,普遍认为“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应当成为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活动训练应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语文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或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设计语文活动可以与专业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促进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中职教师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真正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口语交际训练常规化,提高听说能力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说,并逐步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可安排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晚修及语文课这几个时间,轮流让学生到讲台演讲一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信心自然大增,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考虑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想方设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安排自我介绍、即席发言、模拟应聘、推销等综合方式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地表达和交流,提高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2.提交个性化作业,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策略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教师可开展“网络写作”、QQ日志写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既能上机练习电子邮件的使用,又方便学生进行修改,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求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根据不同主题筛选整理与综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制作成PPT文档或word文档,利用网络资源上传,或在活动成果展示时呈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语文课程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灵活应对学生的语文作业。教师设计一些如“奇妙的语言――广告”“手抄报比赛”“商品推销大比拼”等专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加强了中职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搜集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指导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除阅读教材外,还应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加深和拓宽中职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阅读体会,指导学生开展“好书推介”“最令我心动的一本书”等专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整合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种感官效果把阅读成果向师生展示,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4.突出实用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因此,中职学生写作训练项目的设立必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训练,把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和在学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较广泛的应用文和说明文作为训练的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写作通知、求职信、应聘信、产品说明书、合同、总结等应用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产品制作、维修项目、实训项目等方面写作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联合校园广播站,开通校园广播“美文献给你”活动,每周准时把社员撰写的稿件向全校广播。不但训练了各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还可创建文学社博客主页、建立QQ群及投稿邮箱,鼓励学生加入社团,通过多种途径投稿,并定期出版期刊。期刊的编辑、审稿由师生共同完成,而文字的录入、校对、排版、封面设计等则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活动中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展现形式。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中职业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地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十、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但受积习深厚、认识偏差、评估模式化等制约和影响,朗读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创新教育的需要,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有些老师宁肯自己多作业讲解,或者宁愿叫学生多做几个题目,也舍不得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一节课40多分钟,教师讲得密不透风,学生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这早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朗读训练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一般“无痕”。朗读时间不够充分,目的性不够明确,指导不得法,朗读面狭窄,只求形式,不求效率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新发展。思之原因,主要还是观念问题,缺乏人本思想,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创新意识、精神的养成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前提。反思旧的教育,我们很多做法是扼杀个性的教育,加上评估体制滞后,使我们总陷在固有的模式里不能自拔。于漪老师针对写作教学在“模式化里跳舞、写不出优秀文章时”心痛地指出:“过去我们太醉心于‘一刀切’,太醉心于‘统一步调’,比如朗读,从小学到中学,‘齐读’的做法屡见不鲜,仔细想来,‘齐读’,学生怎样动脑筋?怎样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朗读,乃至摇头摆尾进入角色地读,有什么不好?”[1]于漪老师一语中的,指出朗读教学中,我们积习难改,沉迷“统一”、“一刀切”,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放开读,让学生自由读,是十分富有远见的,她在“世纪寄语”中的谆谆告诫,为我们指明了朗读教学的方向。
从教学实际情况看,任何单一的呆板的方法都会造成人们对某项事物的厌恶乃至抵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一样,范读、听读是必需的,但范读、听读(录音)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因情而得,按“得”去朗诵,才能进入朗读之境,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老先生沉浸在朗读境况中的陶然自得状。否则,学生只能是感觉雾中看花,“隔靴搔痒”。所以一节课中的范读、听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教师不要包办,代学生之“口”。齐读是需要的,它有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产生“滥竽充数”和有口无心的唱读的温床,所以,一节课中不宜多用。那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朗读呢?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几条行之有效方法:(1)以情激读。刘勰《文心雕龙》指出的“披文以情”,也适用于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悠扬处还它个悠扬……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2]。为达到“美读”目的,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作者、学生中的情感因素,用自己丰富的情感,高超的朗读技巧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朗读王国中去感受语言的韵味,语言的节奏,语言的魅力。诗歌的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加以充分发挥。(2)以趣促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兴奋感中愉快而又昂奋地诵读。如教《中国石拱桥》这是篇说明文,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教师可这样设计:“这两座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向导,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大增,跃跃欲试。教师进一步引导,要做导游,先要把课文熟读,抓住这两座桥的特点,并带有自豪的感情,才能介绍得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发了学生读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在此得到张扬,很快沉浸于朗读感受中。(3)形式多样,灵活运用。朗读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它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应加以灵活运用,不能机械单一。如教贺敬之的《回延安》,在自由诵读后,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信天游的语言特点,我把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像人生AB剧那样各坐一处,形成对读架势,然后两组竞争,各读一节进行比试。结果学生声震屋宇,读得酣畅淋漓,余音不绝。
尊重学生个性的朗读,绝不是教师放任自流不加指点的朗读,而是指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朗读,它并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矛盾,也不菲薄教师范读的意义。我们所强调的尊重学生个性的朗读,是不求形式,只重实效的朗读,是指朗读教学应回到以生为本,尊重个性,激发兴趣,开掘潜力的心智活动中去,使朗读教学更加适应新世纪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炼性往往给读者带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这意味着读者要透过简短的文字寻象观意,并联系人生的体验展开想象,走近诗词的创作情境,感悟其中的情韵。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同样,没有想象,读者就无法翱翔于古典诗词的天空。因此,古诗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冲出高考的牢笼,将诗词的意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直观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获得审美享受。
一、以读启动想象的翅膀
古有许慎《说文解字》释“诗”:诗,志也。从言,寺声。今有朱自清先生言:“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诗如此,词亦然。鉴赏古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还原诗词的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近诗词。
比如,要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学生可以边用激昂的音调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边想象自己如临绝壁,如闻涛声,如见千堆雪似的浪花,再结合风流潇洒如周郎、心思缜密如曹操、足智多谋如诸葛亮等三国英雄人物进行想象,体会词人豁达豪放的情感。再如,柳永《雨霖铃》弥漫着离别的凄苦惆怅之情。朗读时保持稍舒缓的语速,低沉的音调,边读边想象依依飘扬的垂柳、清秋凄凉的晓风、清冷的残月、哀婉凄切的蝉鸣的长亭边,一对相爱的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来感受情人伤离别的无限惆怅之情。
可见,缺少了读,就品味不到诗词的味道,缺乏了想象,就远离诗词的情境。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要以读启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词的创作情境,领悟古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用想象填补诗境的空白
古诗词并非详尽地描绘事物的全貌,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在简短精悍的篇幅里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这就有意无意地形成某种情境的“空白”。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从有限的字、词、句入手,由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填补写景、叙事、抒情等方面的空白,方能深切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用简短的二十八字勾画出一副羁旅荒郊图。全篇几乎全是名词叠加的意象,省却了断肠人路途艰辛的叙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填补空白。可鼓励学生想象:黄昏时分,枯黄的藤条缠绕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归巢,不远处潺潺流水的小桥边,有几家炊烟在袅袅升腾着,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走在幽静的古道上,夕照落在疲倦的脸上。通过这样想象,还原画面,从而体会断肠人的思家之情。再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这首口语化的小诗多处巧妙地留下了空白。怨的只是黄莺儿吗?只因黄莺儿啼扰晓梦而怨吗?要解答这些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诗句有限的信息进行想象,就会发现,原来牵挂的人身在辽西,她担心黄莺儿惊扰了自己对远征辽西的亲人的思念。
可见,驰骋想象的翅膀,填补古典诗词留下的多维的空白,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韵。
三、用乐曲拓宽想象的源泉
中国古典诗词离不开音乐。远古时期的诗歌源于先民的劳动号子,后有汉乐府专门采集民歌进行配乐演唱,被称为“诗余”的词在古代就相当于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因此,要感悟古典诗词的韵味,可以适当在教学中配以古诗词歌曲的演奏,借助音乐的强烈感染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释放喜怒哀乐的情感,进而领略诗歌的深远意境。
如,讲授李煜《虞美人》,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在低沉忧伤的乐曲中,想象南唐后主独自凭栏,遥望天边的明月,想念着故国的雕栏玉砌,回首着消散在东风中的不堪往事,哀愁如东去的春水奔腾汹涌,滔滔不绝。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柔和的乐曲的辅助下,通过想象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恬淡的山村图景,感受诗人对悠闲惬意的山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古诗词的鉴赏,辅以音乐,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得想象不再受直观形象的限制,可以更为深切地体悟诗词的情感。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正如金开诚所言“读诗需要想诗。”教师要巧妙地启发学生通过诵读、填补空白,并配以乐曲等途径去驰骋想象的双翅,翱翔于古典诗词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著:语文教学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针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先提出。他们在合写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公司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比企业的外部条件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还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形成核心技术后,将核心技术渗透到核心产品中,而核心产品又衍生出某个或多个最终产品,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5.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6.时间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可持续性,但这一持续性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培育和创新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饭店业先后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并引进世界一流饭店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过选择、吸收,众多的饭店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饭店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向我国饭店业大力扩张和渗透,加上我国饭店业内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中国饭店业面临日趋剧烈的生存环境,只有通过打造自己唯一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饭店核心竞争力是指饭店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优势的核心性能力,语文教学论文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管理机制、饭店文化、人力资源、服务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网络、集团化的市场竞争策略等。饭店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的合成,即饭店的产品、管理、营销、决策、信息、文化等能力的合成,是根植于饭店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结合体,是饭店内部组织学习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饭店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能力,是饭店通过长期的积累、深化、升华而相对稳定和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三、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饭店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饭店作为以有形的空间、设备和产品服务于消费领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饭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服务特色、运转机制为核心的运作体系,它是在一定管理哲学或观念支配下,在饭店运转实践中,体现其经营风格与服务特色的定制化、系统化的管理规程与操作方式。
(二)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构建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饭店企业的运营中,核心竞争力是饭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企业运行中,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物化为饭店核心产品为驱动力,创新形成的终端产品为载体,通过饭店营销环节的价值传递作用,使顾客获得价值吻合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实际的选择,并表现为顾客忠诚度,最终形成饭店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饭店企业通过主动获取顾客信息和战略审视,不断更新、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三)饭店经营管理模式构建
中国饭店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富有中国特色的实际饭店管理工作,基于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摸索和创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模式。
1.制度型经营管理模式
制度模式主要“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岗位为中心”,通过各种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对饭店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国饭店采取四级垂直管理体制, 即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模式: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上级对下属的领导做到命令统一,各部门员工合作的关系遵循直线——职能制,避免多头领导。饭店以其经营任务的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各部门机构的设置以专业分工原则为依据。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权威,有利于制度、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针、计划、经营目标。
2.人本型经营管理模式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饭店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的素质反映出饭店的品位、档次。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热情,采用先进的科学的
人事管理方法,增强凝聚力。这一模式要求饭店的组织机构更加精简,更有效能,对现代信息的传递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3.以公众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就管理而言,有各行各业的管理,如中央行政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城市行政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而饭店现代化管理,则涉及到各方面,它是与各式各样的人直接打交道的综合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饭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这就不得不促使饭店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就必须树立饭店管理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
4.以服务质量为纽带的经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要明确饭店服务的特点,明确高质量服务的内涵及重要性,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标准化是普遍提高我国饭店业服务水平的良方。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饭店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服务质量标准化,无论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或创立自己的模式,必须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从情绪化服务阶段尽快进入标准化服务阶段的过程,把中国饭店管理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标准化之外,一流的饭店管理模式还要有特色,可以学习借鉴一些西方饭店集团经营管理经验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5.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应用现代营销学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发饭店客源,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方便客人,处处时时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及时调整饭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公众不断沟通饭店的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做好及时的跟踪服务和各种信息反馈等等,起到良性循环的经营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营销学引进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饭店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并带来了新的饭店竞争方式,给饭店带来新的战略性机遇,这就要求饭店加强信息管理,即建立在饭店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6.以集团化经营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饭店集团是在饭店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饭店企业母公司为主体,通过资本关系和经营协作关系等方式,由众多饭店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集团化经营在占有市场、企业形象及规模经营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已成为90年代饭店经营中的主导现象,且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在于集团饭店自身市场的成熟而要求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经济规模并成为市场先导。
对于中国饭店业而言,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众多的饭店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片面要求其遵循国际成熟饭店集团的做法并不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本科论文尽快扩展规模、积累资本和经验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