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科技概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安全生产管理是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事故以及减轻工人繁重体力劳动,保证生产安全而采取的各种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执行安全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的报告,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人员提高认识和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生产管理有助于提高认识和工作自觉性
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由各部委和全国总工会领导组成,共同担负起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关系全局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把各部委的力量全部调动和组织起来,用之于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我国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工会组织)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国家监察
由劳动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实施国家劳动安全监察。国家监察是一种执法监察,主要是监察国家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预防和纠正违反法规、政策的偏差,它不亏预企事业内部执行法规、政策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具体事务。它不能替代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
(2)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管理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定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检查、考核。
(3)群众(工会组织)监督
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是工会的职责。工会对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现象有抵制、纠正以至控告的权力,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这种监督是与国家安全监察和行政管理相辅相成的,应密切配合,相互合作,互通情况,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4)群众性安全科技团体组织
目前,要改变不安全因素多的状况,一要靠强化安全管理,二要靠技术进步。为了充分发挥群众性安全技术力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成立群众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交流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如何改进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和活跃群众性安全科技活动,促进安全科技研究开发工作是一条好途径。
2.全员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方法,也是使其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手段。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安全重于泰山,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是搞好安全管理重要内容。
加强劳动保护,保证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及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多快好省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安全生产管理有助于明确工作思想和目标
1.明确指导思想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的含义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时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的含义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处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预防事故发生。
2.明确工作目标
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生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三、安全生产管理有助于构建安全标准体系
1.建立岗位责任制的安全体系
安全生产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必须从上而下地建立安全专职机构和群众性安全组织。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职责。
首先,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主管生产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在布置生产任务时,必须同时布置和交待安全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进度和安全质量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生产。
其次,各部门应设立不脱产的安全员,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和专职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负责监督部部门的安全生产,督促各岗位工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并组织安全检查。
2.建立整体联动的安全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系统,明确了各部门各人员的责任,提高了人们对安全工作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团结一致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改变了过去单一行动、责任不明的状态,建立起了一套整体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总结
在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下矿井,就有水、火、瓦斯或冒顶的威胁;化工生产,就有中毒、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机械加工,也有绞辗、刺伤或触电的危险。例如,电子工业的生产,要用到各种气体(如三风五气)、化学材料(包括三酸两碱和剧毒、放射品)和各种机电设备(包括高电压、高频率、强电场、强磁场、强光源、强辐射等装置)等,存在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是客观的要求。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如不重视或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工伤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因此“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的生产口号是有道理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劳动人民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对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管理严细实概论[m].白山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安全文化;安全体系
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的区别十分容易混淆,这是由于它们同样是作用于建筑的事实造成的,但土木工程更具有专业性,而建筑行业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内容更多。
简单地说,土木工程主要关注的是建筑的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等内容。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土木工程知识来保障坚固性和稳定性,所以大部分时间所接触的是内部构造框架,利用水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合理配置,增加自然界地震、狂风、暴雨等侵害下的安全性;而从一般建筑行业施工本身所关注的内容来看,工作重点是建筑体的风格化、功能性要求,即该建筑体在外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在居住中所达到的人文要求。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概论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世界范围内安全文化的起源;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交的评审报告中,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1993年,我国学者把核安全文化应用到了一般安全生产和生活领域,从而在我国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其中土木工程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大需求行业,成为民用安全文化的建设标杆。
但从事实角度出发,我国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建筑安全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评价和安全文化的建设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持续繁荣和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有了较大的发展。
以下通过安全理念、安全环境和安全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1.1 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指个劳动者在心理层面的价值观、信仰、观念和对安全的认知。安全理念对是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基本信念问题,劳动者会分辨在土木工程进行中是否对自己造成伤害,内心形成对事物的本能警觉,它包括了通过个人看法、学习和经验来感知、识别和控制危害的水平。
1.2 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是指组织为确保安全操作所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安全环境的要素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所提供的安全承诺,其次是安全组织的架构是否有效,能否被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再次是安全规程与规则,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法规、规则和标准的状态。
1.3 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是指个人和组织在安全实践中的行为。它包括了安全管理行为、安全操作行为、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信息交流、安全奖励与惩罚等内容,是在组织中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设
要建立基于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首先要选定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安全文化定义,事实上,由于各国在建筑行业方面的管理方式、内容和体制存在差别,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定义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中结合了ACSNI给出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
通过该定义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兼具了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其作用的主体是个体和组织,并通过个体和组织表现出来。同时,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价值观、态度、认知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行为模式和胜任力。
按照这一定义的要求,论文中将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构建成三部分,分别是:劳动者、组织结构和土木工程环境。
2.1 劳动者层面
所谓安全文化,可以直观上理解为基于安全建设的工作态度产物。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行动和处理行动的因素,例如, 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了态度、性格、感知、学习以及动机等心理因素。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多是安全文化的负面因素,其中安全态度差是导致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许多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注重安全,但本质上对这种文化的理念认识是很少的,劳动者层面的教育需要特别加强。
2.2 组织结构层面
组织结构是联系劳动者和工作对象的平台,也是主要的安全文化集中地。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组织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
首先,组织内要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价值观“事故与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是不可被接受的”;其次,管理者的承诺是建立一个组织安全文化的基础,只有管理者对安全文化重视并且向员工传达了自己的安全价值观,才能在组织内推行安全文化;再次,组织内应建立一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汇报、审查及回顾安全表现,并且及时的更新通讯与程序;第四,组织内建立了清晰的受权制和安全问责制。
2.3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的建设有两个部分,即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特殊环境层面会产生组织相关联的环境,如处于其供应链上的其他组织或者是其利益相关者,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包括了参与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项目所处环境。一般环境即普遍的环境,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
三、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施工单位应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确保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建立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牵头,由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能组成多级教育和管理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制定有专业知识教育计划和安全施工、安全常识教育计划,并作为常规管理手段,加以落实和监督。同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原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应对和日常监测。
第二,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对施工单位有负面的影响,针对此现象,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比如与业主达成对安全事故后果的认识,与设计单位加强对图纸及现场地质问题的沟通,不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产生抵触情绪。各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造成的安全事故,并且能及时发现和改善安全隐患。
第三,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对项目情况及自己工作认识不清晰,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通过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和工人正确面对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并确立安全事故可预防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和工人对于安全绩效的信念、价值、态度,以及工伤是可预防并不可接受的理念。
第四,监理人员的专业
安全知识不足,需要提高。监理单位应培养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以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使监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监督的职责,及时的发现并阻断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宏男,高东伟,伊廷华.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 力学进展,2008,02:151-166.
[2]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