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单片机课程论文

单片机课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单片机课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单片机课程论文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作为贵州大学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定位于着力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适应行业需求,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生源特殊性,我院学生在学习状态、自律性及目标追求上与母体学校学生间存在差异。要转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吸引进课堂,增强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培养质量,需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从有关课程教学方式着手进行改革探索寻找突破。在我院工学部开设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类专业学科课程群众多课程中,单片机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领域广,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强,发展更新快,应用广,相对其他课程更有利于促进相关专业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对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这一目标来说较具现实意义。

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我院单片机课程通常在大三开设,先修课程众多。原有教学主要围绕单片机原理、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典型外围接口等内容展开。初期出于好奇,多数学生对课程兴趣浓厚。随着教学推进,前期基础薄弱的问题逐步暴露,学生感到困难和畏惧,学习变得被动。对独立学院学生采取传统方式教学,老师感到难教,学生也感到难学,教学效果自然较差。为应付考试拿到学分,学生仅凭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考完试就忘得差不多,谈不上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与“应用型”目标相去甚远。分析原因,原有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受继承性教学观念影响,传统上教学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和继承,它重“学”不重“用”,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知识的应用比较忽略,认为实验只是理论学习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验证的过程。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过多枯燥理论教学安排,只会适得其反,令其产生厌学情绪。2.重原理轻应用。受过去母体学校教学方式影响,在教学内容上忽略授课对象层次。一开始就对单片机内部结构、寄存器组、存储空间组织、寻址方式、汇编指令等原理性知识不加区分进行细致讲授。接着又是汇编程序设计、典型外围接口电路等众多内容。受限于教学时数,对实际中的应用介绍明显不足,甚至略过,考试也偏向原理性知识。学完这门课程学生对单片机仍感陌生,不知如何应用,具体能做什么,知识与应用脱节,只是为“学习”而学习。3.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足。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依据教学内容从逻辑结构框图开始,从原理角度,利用PPT进行抽象讲解。再通过举例,借助标注说明的方式,静态地对系统的硬件工作、软件执行逐一分析,完全忽略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讲授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由于前期课程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学生每节课都听得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4.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验证性内容过多,趣味性不强。单片机课程实践性很强,受实验条件和教学时数等因素制约,集中实验教学环节无法安排较多内容,综合性与设计性项目极少。实验一般按实验箱附带指导书开展,与各校理论教学脱节、内容枯燥、缺乏趣味。虽做了实验,但学生对实验结果背后的电路工作原理、程序代码含义与功用、硬软件间的协同与联系,以及硬软件联合调试等仍不了解,谈不上去思考、去改进和在实际中应用。

三、相关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尝试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我院实际情况,较行之有效的该课程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1.调整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首先从课程大纲着手,按照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修订原有教学内容及要求,配套出版相应教材。将教学内容划为原理、硬件、软件、仿真几个主要单元。教学侧重由“原理”向“应用”倾斜,注重知识完整性,同时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具体做法是对“原理”部分适当弱化、降低要求,讲授过程中采取和关联课程对比的方法进行知识增量式教学,突出单片机“片内集成”这一重要特性。“硬件”部分围绕单片机片内集成的源展开,配合恰当示例进行讲解,再扩展延伸。硬件知识讲解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如讲解单片机I/O口时,先从LED、拨码开关等简单元器件着手,从LED熄灭控制、拨码开关状态判断,到利用这两种器件实现一个简易BCD码加减乘除计算器,然后再到键盘扩展、显示、A/D等较复杂的器件或接口电路。“软件”部分大幅降低实际使用较少的汇编语言学习要求,强化高级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重点放在编程思维、处理算法、硬软件协同及联合调试上,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系统”的概念。“仿真”部分则引入业界主流软件开发工具Keil和Proteus,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实用性讲解。借助这两个软件,学生在电脑上就可随时随地对教学中的实例进行硬软件仿真、调试和验证。这些工具的恰当应用,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含义,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学习的乐趣。2.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与学生互动。具体教学方法上选择性地采取案例式、项目式等实践证明对本课程教学较为有效的方法,手段上突出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相关知识融入一个个直观可见的示例中。例如在介绍“中断系统”这个重要知识时,通过给出一个利用单片机外中断进行计数的简单示例,仿真电路如下图所示。外中断计数仿真电路教学时,先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P1口“计数值”的变化;再通过启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计数”的场景;进入“场景”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可采用哪些手段解决;再引入中断概念,概略介绍中断系统工作机制、有关SFR;接着通过仿真,分析解释系统硬软件工作过程,调试方法和步骤等。直观可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像SFR对中断系统的影响这类抽象知识,借助仿真技术能形象生动展现。最后提出要求,要学生课后思考改进。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方式和节奏,不能只顾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3.优化实验教学,合理安排项目,分层次多形式开展,注重知识的趣味性。与理论教学配合,课程实验被分为基础、扩展、综合设计三个层次。难度由低到高,对知识的要求从基础到综合、从单一到全面。基础实验针对单片机基本片内接口资源,扩展实验与单片机常用典型外围接口有关,综合设计实验是对前述实验内容的综合扩展应用,涉及多个片内资源和多种接口,能更好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水平。对不同程度学生,每个实验项目后都有新的问题和要求,鼓励学生进行改进、扩展,甚至改变原设计思路和方案。为解决教学时数与实验场地的制约,实验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在课表规定的时段,以集中方式开展,其余时间则在开放实验室或寝室分散进行,鼓励学生“从做中学”。针对以往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实验箱硬件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重新设计项目,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键盘实验”设计为简易电子密码锁,“显示实验”设计为电子秒表等诸如此类。实验时先仿真,对硬软件熟悉后,再进行实物实验。先“虚”后“实”的做法能加深学生理解,更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同时减少实验设备损耗。4.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因单片机课程的特点,在教育部主办的“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专业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此我院很重视和支持学生参与,设立了“电子设计”“智能汽车”等开放实验室,配备老师进行指导,并在创新学分上给予认定,激励学生参与意愿。

四、结束语

篇(2)

参考文献:

[1]雷娟.浅谈对单片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09(5):215-216.

[2]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1):86-87.

[3]张翼成,刘美,王涛.CDIO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3:022.

[4]谢楠.CDIO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1):89-91.

[5]时军,王懿华.基于CDIO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029.

[6]王洪涛,何益宏.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7]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06):93-94.

参考文献

[1]万文略.单片计算机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群芳,张士军,黄建.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周文举.PC机串口与多个单片机红外无线通信的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7(7):29-31.

[5]刘艳玲.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999,15(2):57-61.

[6]徐速,李盛渝.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360-363.

[7]孙瑞杰,吴晓宇,张瑜,等.用VB实现PC机与MSP430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11):42-45.

[8]曾自强,王玉菡.用VC++实现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三种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60-63.

[9]牛永超,马孝义.基于CC1100的温室温湿度监测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9(8):90-92.

[10]陆忠实,沈军,罗护,等.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8):23-25.

参考文献

[1]陈火旺,钱宇晖,孙永强.编译原理[M].北京:防工业出版社,1980.

[2]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篇(3)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篇(4)

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高职单片机目前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即使是在就业的时候,此专业人才需求量也特别大,尤其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维护等岗位。所以,在我们一些专业,如自动化、计算机、机制等,都把这一专业当做重点课程来教。这门课程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而且理论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很不好懂,但是如果与实践相结合的话,学以致用,那才能学好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与其他学科也有很紧密的联系,如电路、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坚决不能用生搬硬套课本知识的办法来教学,必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单片机的特色改革,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并且成为真正的单片机技能型人才。

一、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单片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真正教会学生这些东西呢?一般来说,对于教师教授课程并不是什么问题,从CPU到I/O,从硬件到软件,头头是道。但是一提到用它来开发新产品,就没多少能动手的了。从我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是这样。在一些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个课题,都想做单片机应用类的,如有关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调速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等。

这些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通过查资料,自己钻研,也都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而且也很优秀,但是真正能做出来实物的,几乎就没有几个人。换一句话说,学生确实是掌握了这门专业的知识,但是同时又脱离了实际生产。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成为专业类人才?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

原始的单片机教材,编写的都是单片机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这样的教材虽然非常详细,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我们的专科生来说,是有些不太合适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专科生来说,主要目的是就业,我们教授学生主要是技能的提高,所以只需重点教授学生有关单片机的应用即可,不需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2.学生普遍的对抽象知识不感兴趣,所以在给学生讲课时,不应长篇大论的讲授知识,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一步一步,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3.课本上的知识是传统知识,是多年不曾改变的,甚至于有些内容已经严重脱离了实际,与当前实际生产不同,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电路。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学校在教授学生时,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非常严重。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此专业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原因: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错误。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然后再上几节实验课,就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也把这门学科当做与其他科目一样进行教学,却不知单片机的教学与其他完全不同,尤其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完全不是通过几节实验课就能掌握单片机的。

其次,是学校设备的不足。一些学校能够让学生上几节实验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让学生进行单片机的应用训练以及尝试生产开发产品。

最后,是师资的缺乏,不少教授单片机课程的教师,自己都没有真正开发过此类产品,更别说教授学生学习此项技能,掌握相关能力了。

上面这些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限制了学生在单片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我们所教授的专科学生,重点即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

教师在讲课之初,应该认真把握好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从头到尾地一味讲解理论知识,而应该从一开始先把单片机的开发流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真了解这一系统,并给同学观看一些简单的电路如灯管控制器,让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软件进行程序操作,编译调试等,并观察实际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的了解到开发应用的具体程序,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这一课程的顺利教学。因为单片机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所以传统的那些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安排都已经不再适用了,我们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等学生掌握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才会教授学生应用开发等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仅是记住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并未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一些项目式编写的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融于实际电路,也能更好掌握单片机的典型应用。

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知道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一点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改革以后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应该用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等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在教学项目中贯穿枯燥的理论知识。

最后,是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单片机这门课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不能单纯地靠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还应该看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保恩.高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2,10(02):43-44

篇(5)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35-02

单片机技术课程是近几年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流行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分为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电路设计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单片机技术课程主要是对各种单片机小系统或小项目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介绍。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在获取电子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片机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其内容基本概念多, 涉及的元器件多, 比较抽象。对于我们原本文化基础比较差,而且教学资源紧张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入门学习不是问题,感到困难的是学好它、并能学以致用。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老师们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究其因,不能群力寻找问题对策,不与时俱进,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单片机课程抽象难懂、枯燥无味,老师们也会越来越感到教学上的累,甚至出现老师厌教的情绪,因此我们应在教这门课程前,认真解析单片机技术教材,解析教学方法,解析学习对象,尤其要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谈几点大家关心的关键性问题的看法,以供同行作为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开单片机技术这门课程?单片机机技术课程,现在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头开始兴起,它已渐渐成为极为熟悉的一门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它以电子技术作为硬件支撑,以汇编程序或C程序作为软件主体。之所以中职开设专门课程,从用途上讲,是因为目前,单片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足迹。军事、工业、民用生活电子等方面,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此外,根据相关部门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单片机从业人员只有几十万,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单片机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片机的从业人员将更为抢手,这样就会给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带来更新的、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此外,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还能开发学生的大脑,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耐心度和细心度,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就可以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专门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我们看看中职学生学单片机到底难在哪里?中职学生学习单片机面临的难题主要有这么一些方面:第一,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初中调皮且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是中考落榜生。好生源先被当地一中录取,然后就是二中,三中,四中,这些统统录完之后,只剩下不读书,调皮难管的生源。而单片机课程和PLC技术一样,都是难学的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基础,反应要快,要肯吃苦。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确实不读书的,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就感了,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单片机困难的问题。第二,单片机是集硬件使用与软件编程为一体的学科, 很多人想脱离硬件而妄想用软件来控制硬件,这是不可能的,此外,真正学懂它,要求熟悉计算机的操作,除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外,还要能掌握诸如Keil软件、Protel软件等专业软件的使用;要求熟悉电路原理,熟练掌握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常用集成电路等的使用,熟悉放大、开关、振荡等典型电路的使用;要求熟悉硬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能熟练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能熟练使用电烙铁等工具制作电路板;一定的现场调试能力;具备有一定的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资料搜索、阅读能力,通常要求能够直接看懂外文资料。等等,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不难看出,这样的要求,绝不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能达到的,事实上,本科生也达不到,即便是把上述要求中的熟悉、熟练等词汇换成“了解”、“初步掌握”等词汇,也不是容易达到的目标。

其三,中职学生学单片机的误区在哪里?中职学生学单片机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错误认识。第一个,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正确树立学习单片机目的,他们认为学习单片机就是学习编写程序,硬件电路就不管了。我们可以先看看单片机开发流程,首先是了解单片机系统的要求,然后是根据要求完成系统电路设计,然后按功能在电脑上通过编译软件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将生成的HEX文件烧入到单片机里面去,验证调试完成整个开发与实验。从流程上,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单片机技术不管是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只是单片机系统开发的一个部分,而且真正搞开发的人就知道,单片机技术开发真正难的地方在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其次。我们在校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在开发板或实验装置上进行,硬件电路不需要我们设计,只需要我们了解怎么用,单片机怎么去控制硬件电路就可以了。所以,这才导致学生以为学习单片机就是学习编程,然后学习时就只管怎么去把书本上的指令和常用、通用程序背下来,并认为把这些东西记得了就等于学好了单片机。第二个错误的认识就是没有掌握软件编程的技巧,没有真正了解单片机内部资源,没有真正理解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接口与控制原理,没有真正了解编程语言指令,没有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没有考虑程序结构的优化,等等。也正因为没有不熟悉,所以才没有掌握这些技能,导致大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编程纯粹只知道生搬硬套,不会举一反三,稍微复杂的程序就编写不出来。第三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单片机,只需要完成上课时间的学习,动手只局限在实验实践课,其实这个就是大错误,单片机入门不难,难就难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我们实际当中从事单片机技术的话,绝不是停留在做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系统。因此,学习时间不仅是上课的时间,学生必须要有大把时间放在课外学习,而且,学生们应该利用一切资源,不仅是老师教的,网络上的视频教程,好列子,好项目都要去学习,去利用,尝试去做比学习上还难的系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停留在老师教一步,学生走一步的进度上。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实验实践课,学生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程序敲到编程软件里,然后生成HEX文件,并按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板上的连线就做完实验了。在做实验时,要多想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并把程序根据自己的思想去修改,再编译,然后仿真,这个步骤要反复操作,这样才能达到学习单片机的好效果,也能让学生收获到好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其四,现行中职单片机教学上存在哪些问题?这几年,我走访了一些学校,与一些学生做了访谈,也与教单片机的老师进行了业务和教学交流,发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上出现了这么一些问题,总结如下:第一,教学方法不科学、呆板,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多都是先讲单片机的结构,接着讲指令,再讲编程,老师讲的枯燥,学生学得累;第二,还没有非常科学的中职单片机教材,很多教材结构不合理;第三,实验实训条件缺乏,远不及高职本科院校,有的学校只有理论教学,条件稍微好点的就是几套开发板,即使是条件优越的也只有一两台综合实训装置,很少做到一人一台或是两人一组。第四,有的学校开展单片机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竞赛,每年市省竞赛需要,所以才开课,我们应该知道竞赛的意义,不是为了竞赛而学习,而是通过竞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第五,兄弟学校的老师缺乏交流,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当然,老师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第六就是很多老师不能教学相长,很多老师吃的都是老本,学术水平没有提高,也没参加培训,导致教的东西很多自己都不精通,所以教学经常含糊不清,甚至教出很多错误的东西。等等。

最后,中职单片机课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如何进行教学?我觉得首先要确立单片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是,学生在掌握单片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将这个平台应用到他们将来触到的领域,并能直接创造财富。其次,我觉得要研究好的教学方法,要把电子老师尤其是教这门课的老师组织起来,集思广益,探讨新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借鉴现在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再次,可以编写好的教材,很多老师都学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理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深入研究这个方法,用心去编写一本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开放实验室,让感兴趣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投入到单片机学习里面。最后我还认为,单片机学习,我们各个兄弟学校在教学器材上除了购买单片机实训装置,单片机开发板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做一些实用性强的单片机小系统电路板。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与研制更好的单片机实验实训平台,采用成熟的技术,而且所工作的领域也必须是经过验证有可能可以成功的领域,真正让单片机学习走进生活生产,进一步解决学习单片机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中职有关专业开设单片机课程需谨慎,需深思熟虑,也只有我们老师足够重视,才能让中职单片机课程走向实用,开设才能有意义。本人愿与同行一起探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单片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完善当前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学提.职校生学单片机的几个误区分析[J].电子报,2009.

篇(6)

Key words: Internet +;microcontroller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65-02

0 引言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其具体的应用包括工业、金融、商贸、智慧城市、通信、交通、民生、旅游、医疗、教育等方面。这个充满创新的“互联网+”时代,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背景下,如何有效把握单片机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的改革,才能突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1 单片机教学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特点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集电子、计算机、语言编程等技术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1-2]。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技术,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生产,成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任务[3]。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方式,学生可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编程方法和接口基本使用,而结合实际需求针对具体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力度不强,实验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综合实验难以开展,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并且实验手段单一且脱离实际,对实践操作考核针对性不强等不足之处。“互联网+”时代对单片机或嵌入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并对单片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设置上都提出新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载体是物联网技术,其是物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物联网架构的三个层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关键技术都涉及到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具体应用,这也为单片机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教学题材、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将“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应用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互联网+”时代相关产业的就业提供技术储备。

2 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传统的微机原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等相关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是8086、51内核、ARM7内核单片机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中断技术、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存储器扩展技术、接口系统软硬件设计等。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技术要求,计划将单片机整个教学过程更改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动手创造两个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即采取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完成,其课程包括微机原理接口与技术、单片机原理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三门课程,此三门课具备实践为主的特点,需要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比例,各课程若总课时设定为48学时,实验课时最低要保证16学时。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在基础理论研究教学任务完成后,增加实践动手创造必要阶段,即在大三大四增加单片机课程设计阶段及开展嵌入式短学期学习,特别是针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让学生进公司进研发团队,可参与具体的物联网相关嵌入式产品设计。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如下。

2.1 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互联网+”时代的单片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将单片机与无线通信的“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单片机的课程基础包括C语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在进行单片机正式授课内容前,教学安排中要学生对重点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对应的复习。传统的单片机课程内容一般离不开89C51相关的内容,这里建议单片机课程的对象可以采用新型市场上比较热门的芯片进行对应的介绍学习,笔者课堂教学采用意法半导体主控制芯片STM8,总课时一般设定在至少48学时,实验课时至少设置在16学时。32学时的课堂教学计划见表1。此教学计划中只针对性的讲述STM8单片机常用的汇编指令以及循环和跳转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和物联网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应用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

其中,用10学时进行嵌入式产品设计基础知识学习,包括GPRS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GPS接口、温湿度传感器接口等,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调试源代码及过程,此过程以学生自主消化吸收为主。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好坏程度在后续的单片机课程设计阶段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2 基础实验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程的基本实验安排是至少16个学时,与3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穿行,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学生学习掌握STM8片内资源使用及相关类似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安装、开发工具使用单片机软件的编程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STM8单片机实验箱,实验2人一组,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为主,汇编语言为辅的方式,完成4个题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题目以及内容要求见表2。

这6个实验涵盖了学习任何一种单片机的基本思路和STM8单片机的程序设计的具体课堂教学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建议学生上机之前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解,上机过程中集中时间进行调试,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了解单片机的使用方法及掌握单片机编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短学期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进一步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 课程设计内容和课时安排

在学生完成单片机的课堂教学以及基础实验内容后,在大二下学期即可安排短学期进行单片机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两周较好,课程设计内容为设计实现一个完整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这里强调不局限某种单片机),学生2-3人一组,每个组成员项目分工,最终课程设计考核采用现场实物与PPT答辩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论文资料选择自己小组的设计题目,然后题目需有教师确认后方能进行。学生整个过程中,主动完成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原理图与PCB、最后焊接PCB板、硬件调试、软件调试等一系列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其中教师需要安排4个学时的答疑时间给同学,帮忙解决一些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程设计考核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PPT(PPT内容必须包括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教师集中评点,指出各小组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给班级同学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该课程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编程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项目从选题、立项、分析到完成的整体过程。对于大学生创新、自学、动手等能力及专业热情都有较好的培养,为学生在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大学生国家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大学生智能车比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基于本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本校仅在2015年期间,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物理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一等奖共计5项,其他奖项若干,也为后续相关竞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单片机;自制实验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65-0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把编程语言知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知识等综合在一起,属于技术性、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自动化”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所需自动控制类知识结构的载体之一,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一般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理论性很强,但却忽略了“可学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一般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按部就班,先讲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再讲指令和软件编程,然后是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各种器件的应用,最后再讲一些实例。按照此种教学结构,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很多书一开始就提出的总线、地址、寄存器等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到了后面,如果还是延续以往教材中单片机的七种寻址方式则更抽象,有很多学生直到学完单片机还不能理解寻址方式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寻址方式。然后是单片机指令、111条指令,如果再不分重点,等到指令全部学完,大部分学生已对单片机望而生畏,开始打退堂鼓了,到了考试时候,老师也愁,题目出的简单还怕学生不会,至于应用能力就更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因此,对单片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摸索,笔者越来越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看法,而阶段性成果是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之一。基于此,论文提出“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突出课程特点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却表现为抽象性强、理论要求高、记忆内容多的特点,这样就要求对选修课程学生的记忆力、思辩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显然不符合教学的期望,同单片机应用为王的本质相背离,也不符合教学的特点。单片机又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大部分教材的教学语言还是采用“汇编语言”,而实际情况是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除了特殊的一些行业外,绝大部分都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汇编的可移植性、复杂性都限制了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必须开展改革。另外新技术、新器件不断涌现,而我国现行的相关教材中知识相对陈旧,很多里面的芯片都已经停产。教学内容很少体现单片机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用脱节――既未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没有体现单片机针对各专业所应有的“专业基础性”。因此,内容上必须改革,补充新的知识,调整体系结构。

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改革后的单片机课程内容采用模块、课题、任务体系结构,将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一模块由多个课题组成,每一课题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每一任务由任务目标、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和任务实施四个相互连贯的部分组成。

二、改革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学习方法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教学改革中亟待加强的重点内容之一。

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改革,这好比是从原先的“C语言”到“C++”的转换,从原先的“顺序结构”、流水账的教学方式转换为面向任务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随着需求变化自然而然的蜕变。

每次教学均围绕一个任务目标进行各教学环节的组织,以任务目标为主线进行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边讲边学,边学边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思路明确,知道本轮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什么在服务,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双方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教授相关知识,在任务实施阶段开展师生互动,在课内外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开发的实验平台进行验证,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分析和操作。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任务电路和程序进行设计或修改,培养学生单片机应用电路和程序的设计方法,并用提问、作业等形式来检查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实时解答,早发现早解决,减少将问题带到学期结束的情况,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开展提供较好的基础。

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任务的设计和节奏的控制。因为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笔者所在的专业同周边企业有着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因此很多教学任务设计的实际上是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很接地气,能体现一般企业甚至行业现阶段与本课程相关的大致水平,应用性非常强,通过对横向项目的提炼和重组,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往往能够设计出若干教学任务,经由系教学会议讨论后可以确定下来。随着新的项目开展,逐步替换一些较老的任务案例,保持有序的更新,这样学生也能了解到目前相关行业的情况,而不会出去两眼一抹黑,特别是某些企业可能就是他们身边较好的企业,能够在心里得到认同,产生共鸣。首先就觉得这门课程对他有用,接下来就能更好地去了解该任务设计中的前因后果,学习如何组织实施。这一过程,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改进学习效果。

三、改革实践性教学设计方式

我们一直强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强,单片机的实践部分实质上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单片机编程的实践,另一方面是对单片机相关的硬件设计方面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往往很多单片机教学中受限于课时和实验设备,大多只开展前者,而后者的实训十分欠缺。

为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首先,考虑到学生人数众多,为了更多学生受益,引入“Proteus”仿真软件。该软件支持51系列和其他主流单片机,以及相关的单片机接口电路,教师提供主要案例,指导学生开展虚拟实验,构建出虚拟实验平台,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外的学习,辅助开展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单片机编程的训练;其次,设计开发“自制单片机综合实验平台”,以往大学采购的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基本上模块固化,真正实验的时候基本不需要对硬件原理进行思考,依据实验手册简单地连接几根导线就可以了,实际上对硬件设计的学习帮助作用微乎其微。正是认识到了这一不足,自主开发的实验平台加强了学生对硬件设计能力培养的环节。在具备普通实验平台的实际编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该实验平台的组织上采用了灵活的接口形式,所有模块都是可以拆卸的,为配合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模式,会有不同的模块,这一措施使得实验内容的选择更为合理和丰富,方便开展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这些模块通过统一的接口形式,类似于DCS、PLC等装置的卡件形式,插入到本实验平台中。模块并非都是直接可用,有些模块需要学生依照原理进行组装,有些需要进行焊接,甚至还有一些空白的模块需要学生按照任务的要求,设计硬件方案,选择器件,自行完成功能模块。因此实际在一次实验的开展过程中,不但对单片机编程进行了实训,另外对器件的认知、电路的设计组装等都进行了培训。由于硬件的差异,软件程序也是各有区别,有效避免了从实验手册代码一抄,实验完成这一现象,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都能较好地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改革考核形式,保障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成绩是课程的永恒话题,不论是想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还是想取得良好的成绩问鼎奖学金还是其他因素,学生对成绩还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有些教学如果平时学生不主动,只要拿住考试的指挥棒,学生还是会投入相应的精力,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去应付考试,甚至作弊。这就需要改革考试方式,避免一考定音。

考核的方式方法和考核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关系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因此,应通过对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本课程以往的考核形式相对单一,考题侧重于记忆,例如背几条指令、说几个部件的作用、编几条程序等,导致有的学生单片机考试成绩很好,但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在改革中,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由于课程是“任务驱动”,整个课程下来已经有好几次任务,一次任务结束后对每位同学完成的结果予以记录和评分,评判依据可以按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完成的质量及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记录结果由同学签字确认。考虑到时间,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时,教师还应对每位同学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进行单独操作,这对主动性差的同学来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平时作业就分散在任务之中)因此平时的成绩也自然而然地给出了,大家对自己平时的成绩也明了。实际上到期末考试前,学生大致能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初步的定位。教学实践表明,最终的成绩同平时的成绩并无太大的变化。通过这一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基本杜绝了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突击这一现象。最终成绩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风气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结语

针对“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特点,提出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基于此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变革,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实际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杜绝了大学课程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突击这一现象,促使学生脚踏实地,对学习成绩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霞,陈永利,栗彦辉.提高“机电控制”课程授课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