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类毕业论文

电子类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4 12:11: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类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子类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问卷调查;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电子企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高职电子类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

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

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子类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所安排的时间基本为大三一学年或大三下学期。

2.重视程度。对于毕业设计哪个方面最重视,学生有27%选论文格式,31%选结构设计,35%选内容,17%选创新点。而教师有33%选论文格式,37%选结构设计,18%选内容,12%选创新点。

结果显示,学生更愿关注论文内容和结构,而教师更重视论文结构和格式。

3.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来看,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占35%,教师分配题目21%,历届毕业生的题目32%,企业题目12%。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的选题具有网络题目重复性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为学生参考和抄袭网络及往届毕业设计提供了方便。

从内容来看,全篇拷贝的有5%,几篇拼凑而成的21%,消化过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参考过一点,大部分学生自己写的30%,完全学生写的2%。

从这一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整理而成。还有其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根本不相呼应,在答辩时更是表现出对论文并未真正理解的。

对于毕业设计有无作品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学生完成了实物作品,34%的学生有模拟仿真,而54%的学生只完成了毕业论文

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或者专业并无实物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完成实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学生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才会去做实物,一般学生能去电路仿真就已经不错了。

4.毕业设计的感受。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学生认为是查找资料,35%的学生认为是设计方案,13%的学生认为是实物制作,40%的学生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而教师的调查则是15%认为是学生缺乏查找资料的能力,30%认为是设计方案,24%认为是实物制作,31%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

这说明学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设计方案、实物制作及答辩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上课时加强。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很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三、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相似度较高,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更存在抄袭现象严重,重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对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时间可因学生而异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难,在企业不能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分开,毕业设计可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时间为一个月,只要学生专心完成毕业设计,一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学生已经找好顶岗实习单位的,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完成企业的项目也完成了毕业设计。

2.指导老师要求不高。学校或系里相关的文件规定,必须要有实物制作,论文字数,并且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论文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设计方案正确,条理清晰等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一定也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3.写作水平有限,学生认为不会写毕业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最好能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写设计报告或小论文。

4.对专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专业课时应尽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实在提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则对于这一类学生,要求可适当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线,可挑平时课程设计里的项目或难度低的项目给这一批学生做。

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为了能让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为了指导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并为提高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毕业设计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报告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研究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

本文按照毕业设计的步骤研究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步骤的指导模式。

1.选题:选题必须要有专业性,但并不一定是电子研发类题目。可根据教师在研课题选取子课题或者历届竞赛题目或者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自主选题的话也需要教师通过后方可开题。避免了大多数同学抄袭,而让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开题:学生选题通过后,开题需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简介、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课题的实施方案、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及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注释,比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要写,第一部分是设计,要完整描述实现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骤等;最终设计方案,达到目的;要有一份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是论文,先搜集资料,做好调研准备,然后调研基本情况,汇总、统计、提取、比较调研结果,最后再进行论证等;准确说明所要使用的方法;最终目标要明确表述出来。但需注意: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第二部分(具体要求)的内容相对应,就是说明怎样完成和实现《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设计任务书》。

3.中期检查:在完成开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五部分内容。其中指导教师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接下来做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报告和作品评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和实物制作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对于学生来讲,这一步骤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导师肯定的关键环节。所以报告和作品评审必须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评审,当然,评审需要评审标准。对于报告的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格式、结构、内容上进行评审,其中内容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及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作品评审从作品的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的情况以及外观、组装、焊接、工艺进行评分。

5.答辩:答辩主要审查学生的论文是否自己完成,审查学生对论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审查论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进一步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答辩组老师进一步了解论文立项的依据和学生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也检查学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的反应能力。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两部分成绩――毕业设计和答辩成绩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从选题对口性、信息收集处理、内容创新和实用性、文字图表规范等方面考核,答辩情况主要从学生表达、应变及解决能力等方面考核。

6.评分及归档:最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分和归档,并由分院专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学生总的评分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报告和作品评审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各占50%,归档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终稿、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和作品评审表、答辩记录和答辩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以及成绩评定表进行存档。纸面材料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放到档案袋里,电子版的刻录成光盘进行归档。

五、总结

以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主要调研了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对毕业设计的真实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课题组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毕业设计的了解,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选题、报告和作品评审这两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浩,陈学昌.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

[2]李小琴,叶章勇,李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篇(2)

【关键词】通信与电子信息 专业英语 综合作业 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2

笔者已从事本科生“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多年。近五年来,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在相关文献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2]。其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改变以科技文献阅读、翻译为主的教学模式到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文献3中最后一部分内容即从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撰写和制作讲稿和汇报角度介绍了相关教学内容[3]。闫丽萍等在文献4中详细介绍了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的写作培养实践过程[4]。

在2013-2014年度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为每位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包括翻译文献、检索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为相关领域的视频撰写摘要等各类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避免同类作业抄袭的弊端。但笔者发现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1)由于选课人数多,作业内容和主题与往年的重复率较高。每年该课程的选课人数大致在80~110人之间,因此要做到每年更新所有题目有较大难度;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互动性小。由于大多数作业无需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2014-2015年度的“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改进了已有的作业模式,设计和实施了综合型更强的作业,达到全面培养并考核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从该课程综合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

1.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型作业的设计

1.1综合型作业的内容

“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下述能力:科技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初步的科技英语写作和口头报告等。课程往届作业主题涉及面很广,但不够精,因此本年度,笔者选择了少量的精选主题,并根据最新技术,更新了部分旧主题。

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型作业内容如下:

作业主题共36个,包括电子与电路、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传感器技术、工程编程语言软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热点,包括深度学习及应用、智能穿戴、大数据及应用、无线充电、3D打印、无人机、量子计算机、车联网等。需完成的任务包括:

1)文献检索:根据主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中英文均应包括,以英文为主,数量不少于10),需给出详细的检索式、关键词、使用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重要信息,并将整个检索过程记入说明文档,并保存所有文献资料的原文文档。

2)文献阅读:阅读收集的文献资料。

3)文献综述:根据对文献的理解,撰写关于给定主题的综述报告。

4)制作讲稿: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制作主题相关的讲稿。

此外,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规范,笔者给出详细的作业文档格式要求,同时要求检索到的科技文献需下载并全部提交。

1.2 完成作业的形式

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变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业形式为小组形式,即将选课学生按照随机组合的方法分为2人一组(共72人,两个自然班,本次共36组),共同完成上述综合型作业任务,并增加学生汇报的人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是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综合型作业,为体现各自的工作量,在汇报环节中要求一人负责汇报文献检索的过程,给出详细的检索式以及检索的结果,另一人负责进行主题汇报。

2.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2.1 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初布置好综合型作业任务,并选择部分小组进行课堂汇报,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部分小组结合视频、图像、动画、实际应用等手段介绍相关主题。例如,选择“量子计算机”的小组,结合“优酷”上的一段视频详细介绍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在的问题等,达到了为其他同学科普相关知识的目标,在整个主题介绍过程中,将量子计算机领域涉及的重要词汇一一介绍;报告“深度学习及应用”的小组以视觉信息处理为切入口,介绍了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选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组结合自身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类集成电路介绍主题内容;而选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主题的小组,结合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机介绍其中的各类传感器及其基本原理、发展现状等。多数报告小组的汇报过程生动、有趣,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了。通过本次综合作业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但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文献检索过程严重依赖于网络,特别是百度,对专业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仍不熟练;这是笔者教学多年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2014-2015学年的教学实践中,仍有接近半数的报告小组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首选百度检索相关资料,而不是把专业数据库作为首选。当然,对某些特定主题而言,各位搜索引擎相比专业电子数据库更有效,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指导学生分层次的解决文献检索中的问题。

2)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待加强;在小组报告中笔者发现,由于专业文献专业性强且较长,学生普遍怕看英文文献,在满足综合作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多以阅读中文文献阅读为主,没有达到课程综合训练的目标之一,即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训练。这一点与学生的阅读习惯、英文水平有较大关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3)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由于本次教学实践第一次尝试将学生随机组合为小组来协作完成综合作业,因此面对综合作业复杂的任务时,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作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到今后就业后学生需具备合作精神,因此,笔者设计了随机组合的形式。总体上,各小组的表现良好,但也出现了部分团队合作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推脱责任,作业完成效果不佳。结合本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建议,今后笔者仍将继续对此进行改进。

4)综合作业的文档格式不规范。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给出了详细的文档提交格式要求,这是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制定的,以此训练学生文档撰写的规范性,为今后毕业设计论文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报告的撰写等做准备。由于之前对文档格式不作要求,学生对格式一向不重视,造成毕业论文或创新项目中格式问题频出,需要不断的纠正。因此笔者在布置综合作业时给出了详细的格式要求,以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论文、项目报告或各类竞赛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2.2 综合作业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今后改进综合作业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综合作业问卷,让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统计情况见表1(参与本次教学的72名本科生参与了问卷)。

表1:综合作业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

从上述表格中可见,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整体评价较好,普遍认为收获较大。因此,今后笔者仍将继续探索相关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平时阅读专业文献的比例很低,今后需给予积极的引导。此外,笔者还对学生会选择哪些环节作为综合作业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制作讲稿并进行汇报、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献翻译,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很高。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显著的。

3.今后的工作

随着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对专业英语课程综合型作业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同时,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形式仍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蕾. 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3期,64-66

[2]任蕾,古海云,周薇娜.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第31卷第4期,110-111

[3]李霞,王娟主编.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

[4]闫丽萍,余艳梅,刘长军,黄卡玛. 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2期,48-50

作者简介:

任蕾(1979-),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类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3)

摘 要:在研究可供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学生随身携带的系列便携式实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探讨一种新型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介绍研发该系列设备的基本设想、便携式EDA实验板的设计以及该模式的理念与内容,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课外科技创新氛围,并有效缓解实验场地、设备等资源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自主实验教学模式;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便携式实验设备;案例开发;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徐成,男,博导,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1 研究背景

作为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验教学[2]。近年来,国内外各高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增加资金与师资力量的投入,推行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国外高校的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已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场地、时间及设备全面开放,提供充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素质。而国内各高校的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近年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概念被引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改革方式已被大家所公认。

当今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进步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其中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使得实验设备的便携化与普及化成为可能且形成趋势。而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3]。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从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到实验案例开发,以及教材编写直至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研究并探索出一种适合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2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理念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是指紧跟新技术自制系列便携式实验设备,并配备给学生人手一台,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自主”安排实验的内容、时间、空间,教师则集中管理、答疑和考核。

该模式通过研制供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学生可随身携带的系列便携式实验教学设备,实现实验设备的低成本、便携化和普及化,满足学生人手一台,将该专业学生系列硬件实验的传统实验环节延伸到学生宿舍等实验室之外的普通场所,改观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并使各层次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受地点限制,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自主思考,主动参与,营造好的学习与课外科技创新氛围,以获取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该模式以案例开发为驱动,精编涵盖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指导教材,并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实验内容上进行自主创新,而不局限于实验教材。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集中管理,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避免传统实验中过分关注实验报告和出勤率而造成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知识运用能力与探索思考能力,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坚持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可供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学生可随身随带的系列便携式实验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性实验与学习的教学理念。

3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包括研制可供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学生随身携带的系列便携式实验教学设备、设定硬件类课程体系、开发案例、编写实验教材、组织管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3.1 自制便携式实验设备

目前,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内容如下。

1) 实验设备成本高,限于资金问题,只能满足多个学生共用一实验平台,并且只能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无法实现开放与自主实验教学。

2) 现有同类教学设备没能很好针对我们计算机专业特定课程的教学需求而设计,系统复杂、冗余功能较多,使入门学生产生畏惧,对硬件学习缺乏信心。

3) 实验平台所用技术相对落后,需要多种附加配件,缺乏便携性,使学生实验的时间、地点和相关环境受到了限制。

基于以上问题,开发设计系列硬件类便携式实验设备,是加快教学改革步伐的关键。在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下,通过研究相关新技术,我们完成了研制便携式实验设备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并对其具体实施及完善。预计自制的系列硬件类实验设备有便携式EDA实验平台、便携式单片机开发板、便携式ARM开发板等,使主要硬件实验设备实现便携化和普及化,为自主实验教学提供硬件环境,推进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目前,我们已研制出便携式EDA实验平台并投入实验教学。该平台可用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USB串并通信实验、基于IP核的数字系统设计、CPU设计等实验课程。其资源布局和实物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台集成当前新技术,其下载、通信与供电仅需一条UBS线,保持与时俱进的科技活力,方便笔记本电脑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平台小巧轻便,面积比2张银行卡还要小(约为12×8cm2),便于随身携带;平台操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可满足学生人手一台的需求,打破了传统EDA实验箱体积大,成本高,需购买配套电源线、下载线及通信转接卡,无法满足学生人手一台的格局,为学生学习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等系列硬件类课程提供了充分的实验条件,为实验教学改革增添了新的篇章。

图1 便携式EDA实验平台资源布局图 图2 便携式EDA实验平台实物图

3.2 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自主教学模式下的硬件类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国内不同高校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硬件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将实验贯穿于理论课程中;有的为主干课程的实验内容单列实验课;还有的是将基础实验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另增设侧重于设计型、综合型、研究与探索型实验内容的综合与创新实验课程[4]。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提高、突出创新意识”为基准和原则[5],从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具备足够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出发,我们结合研制的系列硬件类便携式实验平台的技术特点,综合考虑该专业硬件类课程间的衔接等问题,重新构建了“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基础)实验教学的‘做中学’(提高)创新工程设计训练(综合运用)”这种适合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硬件类课程教学的三级实验体系。

理论教学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学生利用仿真软件以及人手一台的针对不同硬件课程的自制便携式实验平台,学习基本专业软件的应用,搭建基本概念模型,达到理解基本概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实验课程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训练,系统学习实验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其中“做中学”是指学生充分利用人手一台的便携实验平台,在实践中摸索学习,进而启发创造思维的过程。工程设计训练是利用最新的平台和工具进行实际工程设计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融合,诱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实现自主实验教学模式这一目标,不仅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还要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带到课程体系中[6]。该专业的硬件类实验内容涉及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单片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等,不同课程配备不同种类的便携式实验平台。其中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该专业必修的硬件基础核心课程,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以及工程训练,其他硬件类课程则设置相应的课程实验,所有课程学完后有一综合设计训练,可综合运用所有硬件知识。

以上体系设置与内容安排使硬件类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实现了基础、提高与创新的教学目标,使实践教学递进化推进,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求。

3.3 针对自制便携式设备的案例开发

开发高品质的实验案例是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一个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案例的开发具备两个要素: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基于此,我们在自制便携式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出发,组织学生参与开发适用于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迅速入门并顺利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目前,我们已组织了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对正处于试验阶段的便携式EDA实验平台进行案例开发。同时引入案例开发的其他有效途径,如将优秀毕业设计、优秀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作品转化为案例,鼓励优秀学生自选题目,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等。在我院2008-200年上学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中,学生所获全国嵌入式系统竞赛一等奖的作品“互动视窗”、学生的自选课题塔吊遥控器等,作为案例被引入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4 自主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

自主实验教学活动的内容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过程、实验答疑及实验考核,并可延伸至创新训练项目与学科竞赛等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所开发的实验案例为题材,编写涵盖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适合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的硬件实验教材,以提高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探索性。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人手一台实验设备,实验内容、时间及空间可由其“自主”安排,实现随时、随地实验,教师则组织集中答疑,及时帮助学生解除疑惑,了解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提交并参与实验检查、考核或答问,最后教师通过实验答疑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实验报告及考核问答过程,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综合评价。

在便携式实验设备基础上,我们进行的一系列自主实验教学活动,探讨在案例教学方式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力,以及在自主开放实验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教学理念。同时实现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扩展,即通过自主实验教学来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创新项目训练及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5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自主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部分,前面做得再好,落实不到位,只能让少数学生受益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引导、鼓励能对想学的自觉学生发挥作用,但很多学生仍缺乏主动性,惰性思想较重。而考核应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7],因此如何落实实验教学各环节,如何监督到位、检查到位是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工作开展如下。

1) 在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日常实验活动开展调查,分析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教师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组织教师和学生分别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参考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探讨在学生自主实验、教师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下如何制定实验考核评价方案。

2) 通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案例的引导和自主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实验开展、答疑及考核问答等各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传统实验以实验报告和出

勤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研制一个人人过关的硬件语言应用的考核系统,为研究并建立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下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添砝码。

针对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及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我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实验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尽可能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自主实验,从而最大化挖掘其潜能。

4 总结与展望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佳绩:实验载体“便携式通用数字逻辑设计与EDA综合实验板”申请了国家专利,硬件课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系统结构2009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硬件实验室“湖南大学信息技术实验室”2006年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实验室建设资格,2009通过合格验收并得到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实验教学改革尽管有了好的开端,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实验教学外,创新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的作用亦不可忽略。该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将传统实验环节延伸到实验室之外的普通场所,改善了学习条件和氛围,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训练及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将推广应用于我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及人工智能等其他一级学科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陈琦.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 教学研究,2005,28(6):547-548.

[2] 刘广聪,李振坤,陈靖宇.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41-43.

[3] 夏建川,张秀娟,方芸. 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高教论坛,2009(2):78-80.

[4] 李文军,衣杨,舒忠梅,等.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290-294.

[5] 蒋新革,乎西旦. 自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37-139.

[6] 姚玉霞,刘晓彦,随庆茹,等.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4):142-143.

[7] 李汉萍. 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07(18):83-84.

Research on Self-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y

XU Cheng, LI Renfa, ZENG Juanli, FANG Kaiq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分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58-02

1背景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基础课的形式开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进度,期末统一参加等级考试。

这样做的结果是分数漂亮,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很低,例如很多学生通过等级考试后,仍然不懂得毕业论文排版中的插入目录、页眉奇偶页和分节设置等等排版问题;再如经管类学生会开设统计学课程,其中部分教学可能会涉及Excel中的知识,此时学生的表现是没有学过、没有听过。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只是为了提高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而教授,没有依照学生专业对知识一步细分,强化。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行全面总结。为此,笔者对华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Excel知识分类教学研究。

2思路

Excel知识分类教学改革思路是通过学生分类、教学内容分类、模块按按类别选配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匹配教学内容模块这几个方面来开展“立体化”教学改革,以此解决Excel知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分类

分类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基于学生专业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它承认学生的专业差别。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及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类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定位是开展分类教学的基础。

2)教学内容分类和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非常适用于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课程。我们可以对教学知识内容分类分解,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状况和后续课程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重构,以体现Excel知识的专业特色。

3)以模块化选择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都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各教学内容模块的性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开展“案例式”、“讨论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一批创新型和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建立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场所,举办学科竞赛、电脑周等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3教学对象分类

对教学知识分层之前需要先对教学对象分类或者说对学生分类,按照学生专业设置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进行分类。将学校专业类别分为计算机电子类、机械类、艺术设计类、外语类、经管类、会计类六大类。按照专业设置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程度和方向进行分析合并。

计算机电子类突出培养学生算法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除掌握基本应用外,需对常用函数如文本函数、日期时间函数、逻辑函数、统计函数熟练掌握,这些函数在后续课程如C语言、数据库等课程中也将用到类似的函数,编程可以向Excel的VAB方向讲解。

经管类和会计类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程度是相当的高,后续课程有数据库、统计学、财务函数等等,其中数据库中的函数部分就和Excel中的函数高度吻合;统计学中对数据的简单分析就会用到Excel中高级筛选、自动筛选、分类汇总以及更多的更专业的统计类函数和查找类函数。

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这三种专业因为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度不高,因此对Excel知识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排版和简单函数应用。

这样通过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对六大类经行分析合并成为三个方向,A方向:为计算机电子类;B方向:为经管会计类;C方向: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

4 教学内容分类

对教学知识分层依据为:1)教学基础内容;2)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3)专业工作中的使用。

4.1 教学基础内容

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会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中的一级考试,依据该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分解分析。

该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总体要求是:熟练掌握工作表的建立、编辑、格式化,图表的建立、分析,数据库的概念和用,表达式和基础函数的应用。包括内容为:1)工作表的建立;2)数据录入、修改以及格式排版;3)函数和公式应用:函数包括:数学函数、统计函数、日期函数、条件函数、财务函、数据库、查找函数;4)图表操作:图表的创建与编辑:图表的创建,插入/编辑/删除/修改图表;图表格式的设置;数据透视图的应用;5)数据库应用或者为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排序(包括自定义排序)、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有效性的应用、合并计算、模拟分析、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以上内容为我校学生在学习Excel中的知识,即教学基本内容。

4.2 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

根据三类学生的后续课程对Excel知识需求进行分析。

计算机电子类学生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有: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这两门课程,重叠部分为各类函数,可扩展部分为Excel的VAB方向和数据挖掘。

经管会计类学生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有:统计学、财务函数这两门课程,重叠部分为各类函数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可扩展部分为财务函数、数组公式、数据分析处理包括规划求解、模拟分析。

机械艺术设计及外语类这三种专业后续课程与Excel知识有重叠的部分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他们对这个部分的知识在后续课程中的重要程度不高,满足基本知识的掌握即可。

4.3 专业工作中的使用

计算机类学生在专业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识有:各类函数、数据分析处理、VAB以及数据挖掘。

经管会计类学生在专业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识有:各类函数尤其是财务函数和数据分析处理。

5教学模块解构与建设

要开展分类教学,必须对Excel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模块化分解工作,再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重构。加大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参与度和人才培养目标对Excel知识教学要求的研究,搭配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建立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为体现学生的专业特色,建立特色模块。基础模块内容即我校教学大纲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中的一级考试大纲。应用模块延伸基础模块中的数据分析处理。特色模块分为:计算机类特色模块和经管会计类特色模块,分别突出专业知识。计算机类特色模块突出VAB和数据挖掘。经管会计类特色模块突出财务函数和数据分析处理。为每个教学内容模块设计教学大纲,制订具有可操作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案例、建议教学时数、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确定考核方式等。

6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有效匹配,以便解决Excel的课时有限、内容繁杂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基础模块开设为统讲知识,建立基础视频资源开放,课堂时间花费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解惑为辅。

应用模块开设为主讲知识,建立视频资源开放,以项目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学习机房的建立、学科竞赛实验室的建立等多种渠道开展应用模块教学。以多功能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开设教学案例展示、学生作品互评、师生互动讨论等多个教学板块,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课后练习题目要具有一定现实实例,做到综合性,做一题可以应用到多个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吸引学生的自学兴趣。

特色模块开设为专题讲座,从本专业的知识点和工作实际出发经行讲解,讲解教师为相关专业教师,聚焦教师的专业特长,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专业方式应用Excel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更加加深对Excel知识的认知。

7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高校面向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及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前期铺垫,为学好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笔者以华立学院为背景,以Excel知识为突破口,阐述了一种分类教学方法。建立Excel知识分类型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类别,再对教学内容模块化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⒖嘉南祝

[1] 刘静,郭银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0):147-148.

[2] 普运伟,徐天茂,秦卫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计算机科学,2009,36(11A):37-79.

[3] 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119-120.

篇(5)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一门慕课不再仅仅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而可以是几百上千甚至可以多达上万人。这种大规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慕课模式的启动必将引发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激光原理》作为光信息及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本文将探讨在信息化时代慕课浪潮中,如何充分利用慕课这个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激光原理》课程的实际特点,促进《激光原理》的课程教学改革。

2引入慕课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激光原理》属于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由于课程的针对性较强,相对于其他的公共基础课而言每个学校担任《激光原理》课程的教师为数不多。目前,《激光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再加以教师教案和收集的各种资料,导致《激光原理》课程信息量少,形式也比较单一。当今我国光电产业迅猛发展,而激光是整个光电产业的灵魂,所以,让广大光电产业从业人员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光电产业作为一个新兴战略产业,许多的从业人员并未受到过系统的光电子理论教育,因而,引入慕课,不仅可以让在校的光电专业学生受惠,而且可以惠及社会上众多非“科班”出身的光电产业从业人员。慕课突破了个别教师的界限,可以是一所大学,多所大学,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更多个人直接上传视频、文本、音频来参与教育内容并在全球分享[2]。这样一来,慕课进入课堂,使得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海量化,每位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从慕课平台中去获取更多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激光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其中涉及到较多的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理解,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课件来实现慕课教学。慕课的主要载体就是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我们可以为每一个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加以多媒体动画讲解[3]。每一个微视频的时间不长,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动画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激光原理》的兴趣,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慕课模式下,《激光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除传统的试卷考试之外的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在整个《激光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有了慕课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跟课程相关的问题,叫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据此,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给出课程的考核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也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一种手段,在每次任务的完成和讨论过程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同时每次任务完成后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3利用慕课平台,建立虚拟实验室

在大多数《激光原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在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在讲解谐振腔的损耗对激光器的影响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手段限制,很难让同学们从抽象的理论中解脱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谐振腔损耗对激光器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激光原理》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显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要求理论教学内容紧跟实验教学,但是由于目前激光实验设备昂贵,针对性强,甚至有些大型精密仪器往往无力购买,这必然导致实验教学的缺失。另外,实验课教师面对学生讲解实验的时候,由于一个班人数较多,受到视角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整清楚的看到每一个操作细节。尤其是大型贵重的仪器受到经费的限制,台数少,上课学生多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实际操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很多的精密仪器都是作为演示实验只有教师操作,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利用慕课资源,建设虚拟实验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激光原理实验的问题。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LASCAD等激光器设计专用仿真软件建立虚拟实验室,演示激光的产生和激光束的传播规律,以提高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室可以大大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和各种实验耗材的开销,还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亲自操作的机会,可以使得学生更大程度上加深对深奥的概念理解。由于慕课建立在网络平台,课后只要学生有兴趣就可以继续在虚拟实验室进行操作,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来进行学习,如果有不熟练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多次的实践直至理解为止,这在传统的实验课堂上是几乎不可能的。在慕课条件下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的比重,体现理工科课程的特点。精选一部分实验内容制定微型的基础实验用来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例如模拟激光器和激光束的相关特性,加深学生对《激光原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再加设一部分激光原理的课程设计的题目,启发他们做一些新型的科学研究,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求。比如,利用虚拟实验室结合matlab编程等软件设计,鼓励学生开展激光器有源光学谐振腔设计等工作,开展高斯光束聚焦特性和中红外激光器设计等专题活动。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各种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采用论文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科技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2014年获批湖北省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该项目为依托,我们已经着手建立激光原理虚拟实验室。

4慕课可以增进师生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则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间互动较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激光原理》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根据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授书本非常狭窄的理论知识,而不注意这门课程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这个行业当前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校教师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科研,而缺乏在教学方面创新的动力,仅把知识的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4]。然而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化发展。慕课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全人类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慕课所提供的方便和快捷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自[5]。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慕课的内容汇聚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各种《激光原理》的微视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组建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观看本校、外校甚至是国外教师教授《激光原理》的教学视频并操作各种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慕课平台与更多的教师和同学交流互动,分享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甚至于可以组建网络讨论小组和兴趣小组,互相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分享笔记,点评课程。在慕课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有所转变甚至于可以互换。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自行选择上课教师,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制作微视频上传到慕课平台,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解视频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程度。有些学生通过参考文献、虚拟实验或是各种社会实践来提出自己对《激光原理》课程中各种见解,这些都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无法得知的。可以想象在慕课环境下,没有学生会选择教学模式古板、教学质量差的教学视频来观看,这样很多照本宣科、本本主义的教师将会消失,同时也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模式。所以,在慕课模式下,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处获益,“教学相长”将会在慕课模式得到更加完美的诠释。

5慕课模式下校企合作,了解更多的科技动态

激光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在实验中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等。受限于激光器的构造特性,一般理论课堂难以进行实验演示,即便演示,效果也不好。此外,在教材上,由于光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光子器件和新的激光技术不断涌现,导致教材的先进性有所欠缺,比如激光短脉冲技术一般教材都只介绍传统的调Q,锁模技术,而应用在高功率超短激光脉冲产生的啁啾放大技术却很少涉及。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部提出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是相违背的,大学从来不是“象牙塔”,不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参加应试教育的考试,而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等。但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贯穿于从学校到社会甚至整个人生。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课堂与企业的要求紧密的链接起来,可以根据企业合作要求搭建慕课平台,企业可以根据他们对激光工艺的要求和大学院校共同开发慕课平台,聘请企业工程师和一些有经验的工人加入慕课的开发和制作[6]。根据企业要求制作的慕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实践技能。在所有完成慕课的学生中,企业可以根据完成情况择优录取,免去一部分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学生通过慕课的训练也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真正获得双赢的效果。由于《激光原理》课程专业性强,大多受到资金的限制,每个学校对《激光原理》课程的投入不会太大,难以添置高端仪器,而慕课是综合各个院校及企业的各种教学资源,这样实验仪器设备要更为齐全,通过慕课可以了解到一些没法见到的大型高科技仪器设备,熟悉仪器的用途、操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利用慕课模式,引进企业的研发机构,这样可以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在《激光原理》慕课建设内容中,可以以企业产品市场销售走势对教学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需求[7]。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激光原理》的兴趣,开拓知识面,开发其潜在的创造能力,通过这种课内外科技活动结合的教学形式,了解高科技知识,达到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的目的。这既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所以,在慕课模式下实现校企合作,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6结论

篇(6)

关键词:教学科研;学科化服务;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19-02

高校图书馆有四大功能:文献收藏,信息服务,文化教育,学科研究。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学科信息服务是以大学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一种高级专门服务,能够针对性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承担图书馆与教学科研单位之间信息情报导航、联络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近年提出的新的信息服务概念,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服务机制。学科化服务真正体现了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本校实际,开展融入教学科研中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一、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以前的定题服务、专题咨询到科技查新再到近年来学科馆员概念的提出和各个馆学科馆员制度的试行,每个图书馆都在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尽管各馆对学科馆员制度认识不一,但学科化服务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图书馆自身工作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科研与教学提供文献与信息的资源中心,是一个学术性研究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社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学术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直接反应学校的总体水平,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践行高校图书馆的职责。

2.加强学科建设服务的需要。设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重塑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文献资源结构,适应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形成结构完整、配置合理的学科馆藏体系,学科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我校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如何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在各专业的教学、科研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实施信息资源的学科化服务融入到教学科研中去是一条可行的、积极的、有效的途径。

3.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理念的需要。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已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为保障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完备的文献服务,满足各学科专业用户对不同信息的特定需求,需要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运行环境支撑。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性和多样性的信息服务,能提供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服务机制。随着个性化知识服务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的服务已经不可能实现上述服务,必然去寻求新的服务方式所替代,学科馆员的设立和建设是图书馆工作者所追求的新的信息服务方式。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发展理念的基石。

二、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内容

学科化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近年来针对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进行的学术热点追踪与评估、学科资源荐购、文献检索等项目的信息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必须深入到用户的教学科研活动中,随时随地掌握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和导航,为用户的研究与工作找到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只能边提高自身素质,边从最切实际的、最基本的服务做起,如进行学科资源的有效开发、学科培训指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1.学科资源的有效开发。(1)提交各学科的电子与纸质馆藏分析报告。(2)了解教学培训、学科评估、学科服务平台、科技查新等学科服务内容。联系和组织院系教师和科研人员,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联系和组织院系教师和科研人员评选文献,参与推荐和选订对口院系各学科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3)积极参加院系教师的科研项目。统计各学院发文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和ESI、SCI学科分布情况。

2.学科培训指导。(1)科研跟踪。近年来图书馆尝试做了多种形式的科研跟踪,根据学科内容不同,各学科的跟踪报告以半年为周期推出。这些分析报告全部在图书馆主页“科学跟踪”栏目及时推出,汇总分析各学科师生科研成果,形成报告,供学科建设时参考。(2)对信息资源的推介。推荐和宣传图书馆的各类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以及对本校学术成果分析等多层次多方式的用户服务,以此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辅助教学中的作用。(3)提供个性化服务。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设置多种方式开展读者咨询服务,主要是QQ服务、官方微博等多种服务形式,能够充分为读者解疑答惑,缩短读者的咨询时间,并予以及时处理和解答,与读者实现高效互动,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质量。

3.信息素质教育。担任新入学学生的信息教育指导,同时面向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参与制作各专业授课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材料和教程,配合专业授课教师和学生导师为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应不同专业授课教师的请求,在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讲授信息获取和文献检索技能,每年定期在各院系召开一到两次信息素质教育工座谈会。通过以上方式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信息自我获取能力(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三、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现状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文献的藏书,以工程技术类书刊为主。全馆现有各类纸质文献119万多册,电子类图书139万多种,纸质报刊将近1400份,电子报刊2.9万多种。近几年,图书馆根据自身学科建设与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增加纸质文献采购量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先后引进了一些在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全文或文摘数据库。丰富多样化的馆藏信息资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进行学科建设和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团队,借以提高馆员整体文化信息素质并能熟练掌握馆藏资源情况。我校图书馆现有员工83名,其中研究馆员1名,博士1名,教授1名,美国高校访学归国人员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1名,硕士研究生26名,专业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从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经验、学历、职称、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来看,还是有着比较良好的学科馆员基础的,有实现图书馆对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强大助力作用。但仍存在整体馆员的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人员较多,部分新进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业务经验。所以,导致了部分馆员不能深刻理解用户提出的深层次服务要求,不能及时进行沟通,无法对专业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帮助。

四、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实施措施

从学科服务的工作方式上,它不仅包括虚拟的基于网络的学科服务,如建立学科平台,形成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资源体系,还有包括实体的物理的学科服务,如建立学科馆员团队与服务工作。

1.建立学科馆员团队。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本校院系开展的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整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学科馆员团队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前提,是符合我国当前高校图书馆馆情的,也是信息化、知识化管理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选拔馆内一些优秀馆员进修或在职学习等途径、引进具有高专业素养的图情人员、聘请离退休的老教授成立专家委员会,或者作为学科顾问或图情教授,在进行学科服务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有效的借鉴上海交大图书馆建立起专业化的学科馆员团队。

2.全方位为对口学科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在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让学科馆员深入到二级学院,承担与对口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服务任务:一是参与对口学科相关的教学设计、课程编制,编写所需的文献检索教程;二是参加对口学院的教学科研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主动分析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及时跟踪掌握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动向,收集并整合最新的信息;三是注意横向协调,要与学院学科负责人沟通,与院系资料室协作,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合作,从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加强图书馆各个部职能和作用的协调和建设。我校图书馆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具体有:文献服务部、文献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系统部、综合业务部。从各个部职责可以看出,要建设好一支富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必须以文献服务部为中心,通盘考虑以上各部的职能和互相配合的协调性,才能使学科馆员建设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发挥学科馆员的应有作用,才能使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跟上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潜能开发到最大限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学科化建设和对信息服务的研究与探索已迫在眉睫,学科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中之重,图书馆应紧跟学校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快建立学科化信息服务,从而把图书馆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