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8 19:19: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关键词】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 教学 运用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行反思,最初出现在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反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同时结合教学经验反馈问题,并进行总结。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顾,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具体的细节部分,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时间一长,教学模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如果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过海陆面积与海陆分布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海陆分布,掌握海陆面积与比例,充分利用地图识别半岛、大陆、大洲、大洋、岛屿、海峡与海,通过地图就能掌握四大洋与七大洲的位置、名称与分布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绘图与解图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资料的要求。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水球还是地球”时,掌握海陆分布,然后再使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过双边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动画与图片等课件演示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在问题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应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

2.及时做好课堂反思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育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地理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知识以及品质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是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上的运用是指通过地理教学使得学生们掌握地理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等,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以前不能理解的问题,比如说怎么辨别方向、怎么进行工业布局、怎么看地图等;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地理教材使学生学习到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基本的地理概念、基本的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等,使学生清晰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系统中的基础知识;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学生在努力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和综合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在行为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知识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水平等这都是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目标。

二、 课堂教学的原则的分析

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几个原则要求:

1.改革性的原则:初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创新,使得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渗透。

2.发展性的原则:初中地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还可以直观地利用地图等各种教具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地理知识量,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持续学习地理的热情。

3.民主性原则: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观念,养成“学生为主”的观念,把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上,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积极性,用热情的语言和让人尊敬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4.实践性原则:实用性比较强和综合性比较突出是初中地理学科比较突出的特点,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展开相应的课外活动,加强地理学习的实践性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学用能力。

三、备课要求的分析

对于一个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备课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保证,必须做到态度认真地完成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要更好地完成地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深层的探究,明确教学目标。近期以来,地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系机构、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这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素质教育对于公民的要求。同时,教学要求和内容更加明确和清晰,有益于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对于国家的现状和环境的现状及世界人口问题和压力都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现实情况。

2.对教材层次进行掌握,编号教学提纲。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提纲。在编写教学提纲的时候初中地理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结构的同时要分清教材中的重点、分清主次,注意前后和内在的联系,这符合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符合地理学科的先后发展逻辑顺序。

3.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直观教具上场。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理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在备课的时候地理教师就要预计到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好,使地理教学灵活却不复杂,紧张有顺序地进行,地理教师充分了解直观教具的用途,并且对哪种运用方式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加以思考。

四、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要抓好

初中地理教师一般的教学方式就是先组织学生一块学习再要求学生复习,之后进行提问,开始新的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最后布置作业。而这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机构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新课标教材变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看清教学形式,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响应新课标的变革要求,重新对课堂结构进行构建。

篇(3)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进行研究。初中地理“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年级教学章节,从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因人施教、因材定教,进行不同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自我设计,体现执教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独特理解与应用,寻找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兴趣特点,设计出学生好学的、教师好教的新颖的教学教案。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重新整合城区学校之间的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本城区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从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角度,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将新的教学理念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它是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同课异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明确教学内容;然后,不同的授课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再次,撰写教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最后,集中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案,写出反思材料。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我认为“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因为选择了同一个地理教学内容,这就决定“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存在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有各自的特点。“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授课,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各个观课的教师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授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什么是“异构”?我认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可以这样认为,“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地理科教学的科学规律,利用各种地理资源,进行各种地理教学构想,并将其构想予以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备课,并在地理科教师集体备课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例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既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以形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共案―个性教案”的良性效果,教师的个性发展才有积极的可能。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一起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同的观念在进行分歧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地理的“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最终成就了地理教师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教师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的切实体现。如果只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上好,那只是在治标不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确确实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学生开展,使他们在不断扩展视野,得到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不同建构”的方式切实突破了学校单一的教学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地理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设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唯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由于在“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是自主建构,是实现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所以,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以免走进误区。

一、要以同一内容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二、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以比较研究为方法

“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以互助为桥梁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因而地理教师之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如果地理教师之间没有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陷于孤立。所以,要力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营造同课异构中教师互助的专业合作与精神共享;在教师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地理科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篇(4)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

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

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篇(5)

一、对教材进行打乱、改组及再现

实际上,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编排穿插了很多的活动题,而且部分章节的知识点编排较乱。根据学习初中地理的两大方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我有意的把课本里面的教材按照自然方面: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和人文方面:农业、工业、交通等作了重新的顺序调整,并且有效的结合课后活动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阅读理论著作、研讨教育理论、苦读专业典籍,否则教无所获,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

另外,教学过过程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分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利用地理工科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三、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爱表现而且探索欲望强。备课要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才能发挥备课的真正效用,实现备课环节的各种功能,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突破和超越。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例如,在介绍南极周围的大洲时,没有让学生拿着地图死记硬背,那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我是这么跟学生介绍的,我先问他们“南极像不像一只大象呀?”学生看了地图以后都觉得南极真的很像大象,并且及时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趁热打铁,“南极这只大象的鼻子特别喜欢找亲近的家属,所以鼻子对着的也是姓南的大洲,是哪一个大洲呢?”学生想了想马上就得出了南美洲的正确结论,我接着引导“大象屁股很大,所以屁股对着大洋洲,大象特别懒都不洗澡,背上很黑,所以背上对着非洲。”学生听了都笑了,并牢牢地记住了那幅南极地图。

四、提高电子备课效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化备课确实在提高备课效率、质量,减轻教师过重负担等方面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不免有少数教师名为在电脑上备课,实为“百度”里搜索,找到所需教案,复制、粘贴、组合便完事。而走进课堂还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种“拼盘”式的电子备课虽“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却驶向了另一种极端。

真正的电子备课是在备课中拥有自我支配、主动工作的空间,教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哪种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哪种效果最好。还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真正“拿来”、吸收、消化。

五、写好教学后记、反思

教学后记、反思是备课的拓展和延伸。一堂课下来有时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即成功点);有时也有遗憾,就赶紧记下这遗憾。成功和失误都成为一种收获,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篇(6)

一、 地理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

与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一样,目前我校在教育实习方面实行多种形式相结合,既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其中,集中实习管理最为规范,由学校安排实习中学,并派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分散实习主要由学生联系实习学校,实行自我管理,最终完成相关任务即可。顶岗实习既学生在中学完全履行教师职责,并由实习学校发给相应经济补助。三种实习方式各有优缺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实习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常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实践、学校人际沟通、教育叙事与教育反思、实习团队建设、优秀中学教师示范课等。

二、 地理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反馈问题

通过近几年学生实习后反馈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总体上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基本能满足中学教师的要求,但由于高校和基础教育在培养对象上的不同,也造成实习学生面对中学生时,普遍感觉在学科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实践能力上的欠缺。

1.学科知识不够深厚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到了实习学校才感觉现在的中学生懂得多,特别是面对实验班(筛选后的好学生)时,在专业知识上不够自信,会出现讲错、讲不清等现象。经深入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中为注重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学习科目多,但内容都较浅。而在中学,地理学习内容与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取了一部分进行融合。所以中学的学习内容较少但细致,小知识点众多。而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并没有特别加强中学学科内容的学习,这也就造成学生实习后发觉“大学学的许多内容都没有用、自己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的假象。

2.文化知识不够广阔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在课堂中需要用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时,实习学生感觉吃力,出现“讲的学生都知道,还更详细,学生觉得没意思”的情况。特别是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这种现象更突出。

3.教学实践能力欠缺

现代教学中新要求、新方法层出不穷,而高校的实践课有限,学习中注重的还是课堂授课。学生到中学后发现,中学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说课;不仅要会写教案,还要会写导学案;不仅要上课,还要会做听课记录;不仅要上专业课,还要会上主题班会课。这些新要求学生在大学锻炼的较少,在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工作会感觉吃力。

4.教学对象了解甚少

这是实习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总是感觉“怎么会听不懂,很简单啊”。由于在年龄、认知方面的差异,实习学生与中学生接触较少,或者说没有,所以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较好把握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备课时也不能从学生角度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也缺乏将知识深入浅出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内容讲解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一般。

5.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目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专科)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以四川省为例,这个时间正是教师公招考试的时间,学生既要实习,又要复习考试,还要全省各地应考,这大大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不但实习效果受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这就造成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匆匆结束教育实习或者长时间请假,既不利于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也造成实习学校的困扰。

三、 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1.深化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目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都在开设《中学教材分析与教法指导》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分较少,所以更多偏重的是教法指导,而对中学教材的分析浅尝辄止,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四川为例,目前四川初中地理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加剧了这种状况。建议增加教材分析相关课程的学分,并引入一定的考核机制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增加对中学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充分熟悉初中教材内容,而不仅仅是教法的指导。

2.增强试题与学科融合

造成学生感觉大学所学知识无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大学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学生虽学习了众多科目,但基本没有达到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即所谓“不会用知识”。因此,可以引入“期中考试”,让学生平时多用一些中考、高考试题打磨、检验自己。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好适应将来的就业,增加就业资本。

3.拓宽学生知识深广度

针对知识面不够广、知识储备不够深厚的情况,可为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无论地理科学知识类,还是文化知识类,凡是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的书籍都可,有效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建议利用周末或其它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报告”活动,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4.加大教学技能训练

在继续加强试讲、教案编写的同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说课、导学案、听评课等专项训练,平时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相应课堂教学内容的试讲,不断听课、讲课、磨课,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锻炼从师任教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其教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5.规范教育见习环节

实习学生普遍缺乏经验,不能较好估计学生情况,这点本就是高师培养的一个瓶颈,不能彻底解决。教师讲的再多、再好,也不可能代替学生亲自与中学生接触,因此见习环节应加强。见习应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并在见习环节中增加见习班会、与中学教师和学生交流等内容。通过这个过程中的看、听、说来真正了解中学生。

篇(7)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彭琰清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盛华

地理教育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邵凤莲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教学总体设计陈林森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教学总体设计张金萍,闫杰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一节教学设计周官俊

"个案分析法"强化学生对洋流分布的记忆张永芹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节教学设计林秀波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一节教学设计杨益芳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节教学设计张云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智能训练点拨杨静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五大地理能力之训练郭迎霞

应用Director漫步虚拟自然带寇建新,岳志杰

高中新教材"活动"研究兼谈第3-4单元"活动"分类及其实施常华锋

蓝色的宝库--漫谈21世纪的海洋开发地理教育 张郁,秦丽杰

陆地环境的物理生物状况王升忠

"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单元同步训练题唐立新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加强综合--200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基本特点及教学启示徐洋林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分析及综合试题趋势浅探刘金龙

2001年高考地理命题新特点--"3+综合"山西、天津卷分析与启示宋有青

讲究解题方法巧解地理选择题何从春,敬志永

对2001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地理题的分析王洪洲

高二文科同步训练测试题(二)--地球上的大气、水和地质地貌高新勇

文科综合考试的专题复习陆静

谈地理复习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张仕凡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跨流域调水工程贾雪霜

从有意义学习理论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黄河》蔡萌

巢湖污染浅析张道恒,王子建

日本是如何变成绿色王国的王文浩

河南省2001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万建伟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赵少斌

浅谈发散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黎维楷

2002年高考改革方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蔡泽勇

谈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库"地理频道"的建设和使用游忠

各种日照图之间的变化和应用田丰

揭示教材内在规律突破重点难点郭瑞平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分析戴述文

图例法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易泽丰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案吴静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杨慧萍

《地图》杂志闪亮登场

"大气的运动"说课简稿施吉如

巧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讲解月相秦克铸

对高中地理一道练习题的释解李瑞士

如何理解"全球热量平衡图"朱仕清

"宇宙环境"单元应补充修改的一些问题羊重荣

地球上的年俞炯志

浅谈对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的认识范广太

谈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葛永锋

略论教学地图的功用与应用李晴

活动课说课案:中国政区与民族石群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王郁莲

地理教学中的世界之最张兆明

地理教育 世界地理教学中几组概念的区分张小梅

中国人口的迁移轨迹李晓岩,李志华

"综合课"课型的特点与操作探讨刘西青

地理教学思想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具体体现毛永海

夏季旅游如何应付意外

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李虎

一题一议宁学功,肖春明,熊英,刘金龙

200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

日照图中的考点解析常福巨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陈洪良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杨益芳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型设计初探陈实,李家清

论研究性学习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胡良民

2002年足球世界杯决赛32强国旗巡礼

浅谈国旗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任朝花

略论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朱浩

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王培根

借名人效应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 闫书云

善待后进生提高教学成绩孟海平,梁新果

日照减少令人忧

英国学校地理课程中的信息技术(IT)探讨贺小飞HtTp://

数字地球郭跃

没有月亮的地球李玉玺

九大行星趣话邓万民

解读高中地理新大纲任朝花

新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问题探讨蒋小润

"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的比较分析任利平

运用图解法比较同类地理概念丁文龙

4.6地质灾害(必修本)余勇

4.5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试验修订本)王新龙

植物与环境漫谈胡龙成

世界三大宗教朱正超

4.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人教版)李元平,刘继花

3·1自然资源概况(湘教版)古巨山

第十章极地地区(人教版)车向坤

"黄河"一节的优化教学黄新南

《环境教育》新书目录(江苏初中新版)王刚

青藏高原为何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方聪惠

"讨论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李建茹

让学生升华情感,体悟价值--地理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初步探索王贤

使用新教材应树立的观念秦淑慧

网络技术融入研究性学习金国华

中考地理命题的改革与思考--2003年山东省中考地理试题综述刘高峰,姜建春

2003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试题姜建春

高考地理复习中初中地理教材处理的策略朱慧

浅谈地理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渗透刘金龙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地理教育 王才之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理念黄晓明

浅谈命题的科学性--由一道地理试题引发的争论而想到的张亚南

高考试题辨析五例颜邦斌,金益群,王瑞足,朱同兵,刘金龙,羊重荣

热点综合试题设计(五)刘宝平,白士卿,孙海舰

高考复习中图形题的解答技巧冯勋

一题一议卢钢,刘继琴

2004年高考地理单科模拟试题(一)李水,黄兆湘

2004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一)李彰有

地理教学引入课堂活动的探索张勇

探究性学习: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朱向东

浅议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李家清

地理教育 努力创造地理课堂的可教学时刻胡继中

"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鲍振葵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郭文成

地理教学中图表的分类和应用雷鸣

怎样选择论文的论题秦克铸

与地理对弈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