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5: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初中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言文议论文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课程改革下地方教育课程中对此种文体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具体。提升了语文教学文言文中议论文体的地位及重要性,并做了更加详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其次,各地方中考要求语文教学科目中文言文之议论文体知识的掌握更加严谨,并严格要求按照文体知识来明确采分点。
由此看出,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忽视其对教学结果的影响。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学解决建议
1.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掌握和知识理解;第二,教学过程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具体表现在:
(1)学生对文言文文体辨别的困惑。在进行孟子《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让学生辨别一下此文章是何种文体时,学生有的说是记叙文,还有学生回答是说明文。可见,针对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就会出现对文体辨别不清的问题。
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惑,我认为作为教师解决此问题的建议是: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而言,当学生知道了议论文的概念后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接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在《鱼我所欲也》作者摆出了这样的事实:“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其次,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述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命的道理。以此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2)论点与论据的关联性。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明确解决论点与论据两者概念的界定和辨析。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或事件的见解、看法、主张,论点主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依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主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在《鱼我所欲也》中开篇作者提出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作者以鱼和熊掌做比,并以鱼喻“生”,以熊喻“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的价值高下。在引用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掌握论点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在整体和宏观的角度看,如此也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放到《告子上》文章里面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但是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实则,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本文所选取的文章的主旨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在第一段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在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既是本心。文章第二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述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人都不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说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论文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于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
2.让学生进行相关文体知识的练习,以此来进一步掌握知识。例如,让学生在学习了《鱼我所欲也》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
3.学生对文言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作为教师,讲解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解决。在《鱼我所欲也》中为增强文中说服力,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服方法。比喻论证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来设喻,得出的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此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显得通俗形象。举例论证,作者举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典型例证,有力正证明了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这篇选文第一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第二段中把“向”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
4.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和掌握,教师要对本文进行整体的知识梳理。在本文所选取的文章中作者用了讲道理和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讲道理中作者提出论点即舍生取义,并且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在摆事实中作者正面举例论证“义”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并且还从反面说明“万钟”也不应该接受。
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讲解,来使得学生充分掌握文言文中的议论文体知识,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5.通过引领学生对《鱼我所欲也》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议论文体的运用,还要让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选文中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和学生由官能感觉上升到审美认识的审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