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5: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由专业学科知识学习转向解决桥梁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过渡,使学生完成面向工程设计实践的专业工程师基本训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运用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设计的重要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系统的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能力;掌握道路、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目前,我国的基建队伍的规模很大,但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比率相对较低,很难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大力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而我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属于起步较晚,教学体系和研究课程内容和改革的压力很大,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模式也比较单一和滞后。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提高效果,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即将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1 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因素
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现象。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形式,随便对付就能够通过,对老师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予理会,临到答辩前匆忙突击。毕业设计安排于大三第一学期,此时正值学生找工作及参与专升本考试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在两者的选择上,学生多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于找工作中,或者全力以赴准备专升本考试,难以保证真心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其次学生对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解较盲目,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角色意识不浓。
1.2 教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了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出现放任自流现象。一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不严,评分标准掌握偏松。带毕业设计的教师缺少科研、实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1.3 选题单一
我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约占80%以上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探设计、养护管理等单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直接从事施工者居多,而设计选题仅偏重于道路桥梁设计,单一的选题将严重束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有一部分学生做完,其他大部分学生就“照猫画虎”。
1.4 毕业设计内容和资料缺乏
我系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大部分是参考其他学校,相对缺乏全面评价的资料,对工程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1.5 理论联系实际欠佳
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快用实践验证,虽然实践环节安排接近50%,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实际到生产一线的机会很少,只有2周生产实习和10周毕业实习,而即使学生去了生产一线由于道路桥梁建设工期较长,在很短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和对设计的指导经验,本人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和模式展开了探讨,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2.1 切实加强应用力学、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材料、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要加强实践环节,生产实习由2周改为4周,毕业实习由10周改为13周,其次是要提高校外实习的质量,使学生的实习落到实处。通过校外实习,使学生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中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再结合理论,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改革课程设计环节,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应开设《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桥涵工程》大作业、《道路工程》大型作业、《工程结构》大作业、《施工组织设计》综合练习、《路桥工程预算》大型作业7个项目组成的道路桥梁课程设计系列。其中有5个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就完成一座桥梁的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图绘制工作,使在毕业设计中没有进行桥梁整体设计的学生,也得到了桥梁设计与施工的系列训练。
2.3 选择路桥工程实际为毕业设计题目,强化学生工程意识。通过设计院提供真实的路桥建设题目,做到真题真做,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了培养。
2.4 设计题目尽量做到一人一题。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我们要坚持做到一人一题。我们毕业设计时间是6+2周,学生必须完成方案比选、结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施工组织设计四部分的内容,加大施工部分内容。突出施工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设计理解施工。毕业设计是融合设计、施工、管理三者关系的最好方法,学生要熟练的掌握绘图和识图,要求最少绘制10张以上图纸CAD绘图必须不少于设计总图张数的1/3,且由指导老师指定绘制CAD图。
2.5 加强检查制度。毕业设计采用“多环节“指导方法,即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设计一部分,教师既要集体指导,又要个别指导;教师既要教方法,又要讲清机理问题,还得介绍经验。对于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增加难度和工作量,对那些平时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规定每一阶段必须完成的内容,随时检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及潜能。一般在毕业设计的进行中,一定要做好前期、中期、后期检查。系里主管教学的部门也要随机进行抽查,学院教务处也要加大教学检查工作。这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
结语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各指导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按时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要独立思考,勤奋努力,积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即将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为培养合格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丽平等.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158.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一、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从施工材料、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质量这几个方面来展开。在施工材料方面,严控材料质量,分批试验严格检测,坚持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在施工方法上要集中人力和设备,打开作业面,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在施工质量上,抓施工全过程质量,严格制约标高,保证路面基层厚度,严抓基层整体质量水平。
2、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派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深人工地,要加大监理力度,把控质量,发现不足及时解决。成品混凝土构件有严重质量缺陷的,坚决弃之不用,构造物混凝土做到内实外光,表面密实,品质优良;不符合标准的模板坚决不准使用,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保证坚固、稳定,使模板尺寸合格、不变形;处理模板支立前必须校正、除锈,支立后涂脱模剂。
二、市政路桥施工存在的问题
通过下图的桥梁的基本结构简易图,我们便找出桥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1、高填土下沉
道路桥梁工程在通车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出现高填土,高填土下沉是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在深挖、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路段,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出现严重的危险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上图并根据实际情况不难分析出,高填土下沉主要是由下面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施工因素
例如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分层过厚,压实控制不好以及措施不当等;
材料的因素
例如工程材料的压缩系数偏大,最佳含水量和最大湿容重出现错误的情况以及在建设中采用的高塑性指数的工程粘性土等。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道路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致使路面下沉,开裂或者变形。
2、路面不平
路面往往容易出现路面不平、水泥路面断板、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开裂等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点:
(1)对基层的平整度的严格控制没有做到位,更甚者会产生较大波浪式的起伏;
(2)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路面施工缺乏严格的控制,压路机的操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比较低;
(3)基准线出现失控的情况。
这些情况的发生,必然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生命,每个问题都不容忽视。
3、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损的质量问题
造成沥青早期破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控制造方面的问题
现今,很多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时,都只追求地面的平整度,却对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的关注。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到场以及终压时的温度比较低,甚至在低温的环境下对路面进行过度碾压。
(2)施工材料配合比不标准
施工材料配比不合理,使得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引起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损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
三、加强市政路桥施工的综合管理
1、控制施工成本
合理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得有限的资金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益。是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有利于建筑企业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路桥工程施工经济效益实现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顺序的安排、施工机器的选择都是在长期的施工实践经验,而且联系具体工程项目的现场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是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有利于对各个生产要素的支出控制。对施工技术方案的落实实施是节约成本的关键,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方案。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有利于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要组织参建各方主体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和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结合工程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作好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冬期施工的材料、能源、专用设备、生活设施等资金保障及施工准备工作。方案中应具体规定,施工单位要组织质量责任主体认真学习和熟悉冬期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特别是针对冬期施工易出现的“缺陷”和“质量通病”。管理人员要依据实际情况,编制好冬期施工方案并进行交底,做到懂施工、会管理,切实抓好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冬期施工方案落实到人、到物。使得施工技术方案能够较好的服务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共同促使路桥工程达到高的质量水准。
3、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应遵循五个具体原则。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贯彻执行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与道德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全方位结合,严格检验、对工作质量的检查,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施工方案的确定,关系着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正确的技术手段是施工质量的保证。依据施工技术方案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与方法,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做好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施工方案实施与目的的保障和手段。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指南,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方案可以突出施工重点,以便于科学、具体、详细合理地组织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组织人力与物力、生产与储存、供应与消耗、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施工的程序、步骤、施工方法实行质量控制管理。
4、质检及其标准是施工方案的依据和质量目标
为了使施工质量有可靠的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和效果与质量检查及标准相关,其标准是施工方案确立的依据与结果,是施工质量的最终目标。在施工方案中,要求每分部分项工程都必须根据国家现行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检查、验评。建立检查制度,对每分部分项工程技能型开工前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藏工程检查、办理验收签证手续。根据工程项目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检查。验评质量以期达到预定标准。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道路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对于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在交通体系当中,道路交通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市政道路建设。因此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要保证最终的道路工程质量能达到特定的指标,满足设计的要求,实现设计目的一系列管理的活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必须进行提高,也就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完善市政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来确保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促进建筑工程的效率提升,对于进一步推进市政工程施工产业的长久协调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小飞. 浅谈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重要性[J]. 科技风,2012,13:160.
[2]付燕,冯晓敏. 浅谈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重要性[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97.
[3]王振军.试论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72.
关键词:市政桥梁 投标施工 质量控制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我国的交通事业和桥梁建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道路建设和国道系统以及桥梁技术、桥型、跨越能力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建设部有关加强安全、质量控制的要求,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工程施工项目,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
1 投标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编写,必须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的一般要求是:文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说明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方案;主要施工设备、劳动力的使用计划;结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工程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工程进度,同时对关键工序提出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及对地下、地上设施的保护等。
2 施工前的准备
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通常考虑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并且安全防火的地方,并应区别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当有可以利用的水源、电源时,可以将水电从外面接人工地,沿主要干道布置干管、主线,然后与各用户接通。临时总变电站应设置在高压电引入处,不应放在工地中心;临时水池应放在地势较高处。
3 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从全局上作出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它主要解决影响建设项目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一般应包括确定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等内容。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批建设,既可使各具体项目迅速建成,尽早投入使用,又可在全局上实现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减少暂设工程数量,降低工程成本,充分发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效果。所有工程项目均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进行安排。如地下管线和修筑道路的程序,应该先铺设管线,后在管线上修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拟定―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这些项目通常是建设项目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建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全场范围内工程量大、影响全局的特殊分项工程。
4 施工质量控制
4.1 严把材料,设备的质量
施工中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只有使用好的材料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建筑企业要对建筑工程负责,增强自己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感,在施工中要使用合格的材料,不能去偷工减料,对各种使用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水泥、砂子等,要做好采购要把握好,这是保证材料的第一步,只有好的采购标准才能获得符合的材料,让工程得到保证;做好检测关,这是第二步,对所采购的材料做好检测,经常性的进行抽查,检测。最后要对材料进行正确的使用,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安装。只有物质基础能保证才能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2 施工中要全面管理
建筑设计单位要合理精心设计,和充分的考虑建筑使用的各种因素,认真进行考察,设计中要及时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做到极强的抗灾能力,对设计的图纸要符合建筑的规范,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设计的质量。建设单位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招标,把工程要承包给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招标中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公平公开,保证建筑的质量,维护国家的财产。监理单位要加强自己的监管力度,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检验,采取旁站的方式,全面对工程进行监理,认真负责、保证质量。施工单位要要以“质量第一、百年大计”为责任,要管理好施工中的质量,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去违背社会责任感,要对工程的质量负责,保证工程的质量不受影响,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市政桥梁施工单位要履行职责
施工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作为施工单位要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用合格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范来操作,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工程负责,对施工人员负责,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工作,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 桥梁施工的要点
(1)钢筋砼桩宜尽量整根预制,整根施打。万不得已时,才用法兰盘连接。 (2)接头位置越深越好。接头必须在局部冲刷线1 m以下。在一个墩台中,同一水平面内接头数不得超过基桩总数的1/4。(3)对于打入桩,在一定的打桩条件下,其承载力与贯入度相对应。打桩条件主要是:锤重和冲击能量的大小、桩垫材料的种类和厚薄。设计部门应在图纸上详细说明:单桩设计承载力、锤的规格型号、桩垫材料的种类和厚薄、贯入度、标高等。无论柱桩还是摩擦桩,均以控制桩尖标高为主,当桩尖已达设计标高而贯入度仍较大时,应继续锤击至接近控制贯入度。当贯入度已达控制贯入度而桩尖标高未达设计时,应继续锤击10 cm(或30~50击),如无异常变化即可停锤。(4)护筒埋设位置要精确,上下要竖直。开孔第一钻的位置和垂直度,要给予特别关注。严格做到沉渣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在导管安装好后,砼开盘前,必须测一次沉渣厚度,并以该次所测厚度为准。导管顶端比孔内水位应高4~6 m。特别是在浇筑最后10 m时,必须严格做到。
参考文献
[1] 丁小晴.浅谈市政桥梁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C]//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质量论坛论文集.2009:588-589.
[2] 高大永.市政桥梁工程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315.
[3] 陶俊喜.对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4] 缪艳.浅析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300.
【关键词】市政建设;桥梁铺装;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应用
引言:混凝土原料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创新与改进,钢纤维混凝土就因此而生。钢纤维混凝土在原有混凝土的基础上特地加入了提取的优质钢元素,钢纤维元素使得原有混凝土的物理属性得到了扩展与提升,混凝土的延展度与抗压力也得到了改进。因此,在桥梁施工中使用这种新颖的混凝土,可以提高桥梁的抗压力与耐磨性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负荷车辆对桥梁铺装层的冲击力度,减少桥梁的压力提高使用寿命。
一、具有钢纤维特质的混凝土的优势分析
1.1提高了桥面的抗变压能力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材料,其所添加的短钢纤维可以起到阻止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对于在混凝土内已经产生的大型裂缝,其又可以起到相应的阻滞与治愈作用。钢短纤维可以使得桥梁整体的密度降低,即使桥面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其也能够科学合理的分担所受的压力,整体桥面也不会轻易变形,这就是良好的抗变压与收缩能力的体现。
1.2促进了桥面抗冲击能力的发展
在新型的混凝土中加入了特别提取的钢纤维元素,可以使其具备更加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桥梁工程受到一定的冲击后仍保持着主体结构的稳定,保证了桥梁整体的正常使用。据资料显示,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是一般混凝土材料的50-100倍,其本身的密度也较小,而韧性却很高。
二、在桥梁施工中应用新型混凝土的成功案例
2.1工程概况
在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段建设工程中,K3+591中桥为正交部分的桥梁,在其的上部结构部分采用的是16m的预应力空心板梁。而在这段桥梁的主要中心位置,外侧主要采用的是SA级的钢筋混凝土土墙式的护栏。在桥面上则通常会利用10cm厚的场c40防水混凝土作铺层。在整个桥面系中,主要包括的有桥面的现浇部分、桥面的沥青混凝土铺装部分、伸缩缝、搭板桥头位置部分、护栏、水力系统以及其他的照明设施及标识。
2.2新型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
在该工程的建设中,工作人员在普通混凝土的横截面加入了0.5%到1%不等的钢纤维元素,这样就会使得桥梁桥面道路的厚度会超过正常桥梁施工道路的50%以上,这样就确保了桥面的坚硬程度。这种复合形式的配置可以设置为多层结构,使得桥面道路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施工中应用钢纤维混凝土,还可以提高桥面的承压能力,促进其整体性能的发展。其密度较小的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桥梁的自重,起到平衡的作用。同时在桥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还会大大改善桥梁的结构特征,推动桥梁的结构朝着轻便化、跨度大的方向发展。
三、桥梁铺装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分析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整体施工前,首先是要对施工步骤与施工工艺有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知。在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工作前,测量人员首先需要先把整体桥面按照10米划分为不同断面,并要确保每个断面不少于四点,这样才便于对桥梁顶面进行细致的测量。测量完毕并收集好一切数据后,可申请进一步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正式施工。
其次,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钢纤维材料投入到混凝土中进行施工,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我国大多数的市政桥梁建设最常用的是哑铃型钢纤维作为原材料。这种类型的钢纤维具有较强的粘性以及较为稳定的结构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方可通过改变钢纤维本身的表面与形状来调节其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粘连性能,来更好的投入使用。
3.2中下梁面与平面层的施工技术
在桥面铺装施工中,桥梁的中下梁面以及其平面层是一块重要的施工区域,施工人员应在积极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后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
在本工程中,工程师选择的是型号为d10mm,间距为85cm×75cm的钢筋段,因此其植入整体层与铺装层的长度大致为7m与8m。为了确保行车车辆的轮胎安全,还需将露出部分的钢筋折弯植入整体层中。
3.3标高带与钢筋网的施工技术
在安装相应的模板时,应注意选用角钢作为所需材料。角钢的摆放位置也是经过特定的程序调整的,大致的位置为距离滚筒适宜的距离,阴角必须正面朝上,其底部需要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分布角钢的测点需定时,定量以及定距离的合理设置。最后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相应的,科学的防裂措施。
3.4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新型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工艺是桥梁桥面建设中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事实证明,在对这种新型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最佳选用的是强制型的搅拌机。在搅拌阶段,也须控制搅拌的数量不能超过搅拌机承受的额定数量。这种搅拌操作技术会对混凝土在桥面铺装施工中的使用性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搅拌过程中,可以采用二次投料三次搅拌的方法实施,对投料的次序与方法也要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内的均匀分布。在投入物料方面,为了达到快捷精准的目标,可以采用电子计数方式进行投料,若遇到有锈蚀或者含有硬块的钢元素,则应不予应用。在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运输操作时,应采用合格的混凝土拌合车,这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下沉现象。
3.5摊铺与振捣施工技术
在桥梁桥面的具体建设中,摊铺与振捣技术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施工中使用混凝土前,必须要先对桥面作个完整全面的冲洗,铺装地层较薄的应采用泥水浆进行冲洗。摊铺工作就是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展开,当搅拌车将混凝土材料运输到指定施工场地后,就要开始卸料,在卸料过程中需要快速转动,将材料充分搅拌。卸料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就要使用铁铲来进行整体的铺平工作。
四、结语
总的来说,钢纤维混凝土以其密度小、抗压力强、耐磨性好等特性在市政桥梁的施工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进一步改进桥梁铺装的技术,增加施工桥梁的使用性能,还能减少建设成本,节约施工原料与资源,并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笔者建议施工人员还应积极的在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过程中,创新施工技术,从而才能促进桥梁施工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雨,殷艳春,张德刚.论钢纤维混凝土在市政桥梁桥面铺装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6-25.
【关键词】路基路面;课程;教学;
引言
职业院校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是公路与桥梁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知识体系,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实属不易。不仅如此,课程还有紧跟日新月异的工程发展,不断引入最新的工艺和理论等。因此,对教师而言,研究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一下这本课程的教学看法。
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单一。虽然随着教学改革及教学规模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替代了传统“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基本还是延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侧重理论的讲解。同时考虑到该课程内容多,老师往往都会赶教学进度,基本每堂课都是“满堂灌”,缺乏必要的师生沟通,同学主动提问跟老师交流想法或探讨实际工程的问题更是寥寥无几。
1.2课时量不足。随着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院路桥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大量减少,学时数减少近30%,而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1.3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滞后。由于学院路桥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道桥试验的基地等教学建设不够完善,某些知识点只能通过图片或文字给出解释,不能达到非常直观且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效果。这就要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就课程建设而言,邀请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修订课程标准,按照企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参与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需要加以重视,这也是目前亟待推进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够不“闭门造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1.4课件质量良莠不齐。多媒体教学是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的综合使用,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使用的课件制作质量却良莠不齐,自己动手制作的课件,素材难言新颖,直接把教材内容搬上屏幕,照本宣科;或者从网络上下载,根据学院教材及课时进行部分修改,该方法虽工作量减少,但由于不同学校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的不同,很难突出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的改革
(1)注重与相关专业知识衔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与本专业多门课程相关,应注意与这些课程的有机衔接。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之前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中,“路基路面工程”任课老师就与“建筑材料”任课老师沟通,注意相关建筑材料知识的讲授及补充,为学生学习路面工程打下扎实基础。这些都要强调对口各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教师应对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这也是对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
(2)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在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如何利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寻求解决工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例如讲解特殊路基设计的内容,可以结合学校地处的区域特性,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和现场观测,学生对于该地区路基设计和施工都有较深刻的认识。
2.2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课程设计、实验、施工实习等辅助教学环节。
(1)改革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课程设计应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设置,在设计中为防止抄袭,可给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促使他们单独思考、计算并完成每一个项目。项目的选取最好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要加强计算机绘图等CAD 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一般路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的基本理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2)增加实验教学。为了能够很好配合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路基路面的直观认识及其动手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开设12学时的试验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尽量能亲自操作,并掌握每个实验的基本步骤,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考核结果按15%记入理论课成绩。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了公路检测管理的必备知识,能熟练进行现场检测,提前培训了学生的工作技能,对日后学生的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完善现场调查与实习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增设了教学实习环节,在学期末,安排了为期几周的施工实习,在快毕业的那一学期,安排为期几周的毕业实习。这两个实践环节中,均由学院联系相关的施工单位,推荐学生生产实践,学生可以深入到道路建设的生产第一线,在工地现场结合实习工程实际,进一步深化路基路面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施工方法,同时建立毕业实习信息反馈制度,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4)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的教学纲要,是为规定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授课计划、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方法都要以此为依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大纲应符合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该课程的工程实际,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讲授、讨论外,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还采用新技术讲座、参观实际工程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和最新发展趋势,扩大学生和老师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2)改革作业方式。为了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和扩大视野,除了布置各章节课后习题,还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适当布置课后调研论文,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学术论文的综合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以往开卷考试学生普遍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试题稍作变动,就不会变通,可将考试形式由闭卷变为开卷。试卷内容多增加一些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辅助资料解决问题,按识记理解运用深层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在道桥专业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置、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栗振锋,李素梅.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一、工程素质涵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工程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技术上狭窄的工程教育”型人才,也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程教育’型人才,而是具有更多的职业适应性。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基于大工程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规格,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很多评估标准,它所强调的侧重点为:一是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欧洲工程师协会联盟在1992-1993年提出的“欧洲工程师”的16项素质要求中,属于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有2项,属于非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有14项。即在培养合格工作师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性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
“技术性素质”,就是指工程师具有完成其所承担的工业生产部门的“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支持其在面对实际工程任务时做出“会不会做”的回答,这种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合格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针对学生的专业面向而进行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非技术性素质”则是指学生或工程师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具有的工程师意识和职业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具体地说,工程师意识就是支持他们在面对实际工程任务时,做“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等回答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普遍认同的现代工程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要具备的工程素质就是:专业素质、较宽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从事各种各样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在未来的科学技术环境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具有的共同的、基础的素质。具体讲,基本工程素质包括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包括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搜索和学习能力、专业工作的交流能力、工程技术文件的写作能力等。
可见,工程素质不是仅仅通过课程所能达到的,工程素质的培养更强调的是一种过程,是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和素质的一个过程;工程素质不仅是胜任本工程岗位所具有的素质,而且是在本专业领域内适应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高职工程素质教育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1.培养目标及定位
从我国目前教育层次的设置上,我国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就落到了高职、高专身上;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角度,他们是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仅有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工程意识;第三,从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角度,高职学生将成长为更高层次的工程师。
就交通土建类高职学生而言,其层次上是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其专业领域上要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故我们的定位是“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
2.准确理解技能培养与提高工程素质的关系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都提出了课程标准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及职业适应性,是将由生手转变为熟手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知识内化的过程)提前到学校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顶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内化的过程在传统来讲是在工作初期在企业完成,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过程期望在学校阶段完成。
所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力度,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结合,有助于工程素质的培养。技能培养是工程素质的培养的重要载体,单纯的技能培养并不能提高工程素质,工程素质的提高是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的技能训练,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化的知识结构,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教育,注重工程伦理教育,注重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
3.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关于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间合理比例的争论一直存在,学制决定了学生在校总的学习时间,理论课时多了实践课时必然少,学生技能培养不够多;实践课时多了,理论课时就会少,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必然受影响。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的比例,但是,强调对实践技能的培养锻炼,并不否认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一系列变化中得到一些很好的启示:美国工程教育在100多年的发展改革中,先后经历了技术学院期、工程科学期以及现在呼声正高的“回归工程”期,“回归工程”就是强调工程教育不能忽视工程实践的特殊作用,即在强调工程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工程教育都很难说是成功的。所以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切不可忽视理论教育,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依托,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所在。
4.专业教育与专业领域教育之间的关系
专业教育的涵义是指以面向当前专业为主所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领域教育则主要是指工程教育不仅应当培养适应当前专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当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变迁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
专业教育解决了点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事某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专业领域教育解决的是面的问题,任何一个毕业生不可能终生从事一个具体岗位,其面对的必然是一个领域内的岗位群。这既有横向的岗位变换也有纵向的职业水平提升。在目前专业划分比较细的状况下,要保证学生将来能有较宽的就业口径和适应面,必然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考虑宽基础、精专业、重拓展。
5.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和依托,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势必对原有的课程和知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规划,但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其将来职业生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构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对知识体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课程重构和知识要素重组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
工程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强调知识与技能在“体内”的“内化和升华”,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工程素质的“定型”作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应从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以培养工程素质为核心,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具有专业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自然科学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工程技术课和工程实践课;第二类是为确保思想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思想品德课、法律知识课等;第三类是为提高文化素质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如各种人文、社会科学课。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以下几方面十分重要:第一,要有合理稳定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二,要做到“原理、概念、方法、应用”的统一,这是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价值的基础;第三,要反映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的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这是教学内容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前提;第四,要体现计算机等高科技对学生的主体认识活动的影响,它将促进教学内容的根本改革。下面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简要说明。
第一层次为共同基础课的三个模块:工程学基础(人工系统);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系统);外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社会系统)。这些共同基础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层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等课程。基础层的课程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
第二层为拓宽了内涵的专业平台,其内容为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针对所学专业而设置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中心,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面向专业领域,拓展学生专业范围,同时兼顾学生一定岗位或先进技术的课程,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第三层次为“实践平台”,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是知识、技能“内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载体。分为“校内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三个部分。“校内实践”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专项训练,“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生产企业进行综合性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检验。
四、有待研究的其他问题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专业观念,树立现代工程观念,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对学生进行工程方面的基本培养和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技能训练,教师工程素质的水平是有决定意义的。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大多直接来自学校,普遍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工程素质不高、工程意识薄弱,因此,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学校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具有战略意义,务必从长计议,逐步解决。
3.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与工程基本训练。一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起来,使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教材、课堂讲授、实验和其他教学活动之中。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性环节的综合性、针对性和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2] 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