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4: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外贸行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61-02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导向是就业,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生在课堂教学获得的理论知识和校外工作获取的实际经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任务;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二、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和涉外经贸专业知识,具有外贸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涉外经贸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因此毕业生主要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行业从事商务英语应用、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等工作。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合资和独资企业急剧增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外贸运作常识的外贸英语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该专业毕业生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但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 2007―2009 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调查中,外贸英语排第七位。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部分英语课程设置仍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一线实例;教学以教为中心,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理论相脱节;教学与岗位能力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就业导向”被束之高阁,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因此,要想提高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大力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使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更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就业质量。
三、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外贸英语课程
科学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特别是与工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外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打破原有的外语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一套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体系。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将课程模块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某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设置。特别是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模块,更注重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方、涉外导游、涉外文秘、货运员等职位要求,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金融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
表1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外贸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一支强大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一个好的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们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功底,同时又需要有丰富的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外贸英语的授课教师大多分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士或硕士,英语基本功扎实,但是缺少外贸工作的相关经验;另一类是常年从事外贸工作,对外贸业务精通,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的实践经验,但是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17名教师中,最终学位为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教师为15人,2人为管理学学位。在全部教师中,有2人有外贸公司工作经验,1人有海外商务专业留学背景。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外经贸行业实践经验和对国际贸易实质性的了解。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的外贸英语师资队伍,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聘请兼职教师。这类兼职教师既可以是本校外贸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在外贸等相关企业工作的人员。这种方法见效快,需要的时间周期短。他们的强项是外贸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但是这种兼职教师也存在弊端,他们的英语功底不是很扎实,此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也因人而异。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这种培训包括让现有教师深入外贸相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以较快提高英语教师的外贸业务知识水平,也包括让有一定外贸经验的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但是有利于英语教师扎实掌握外贸行业的业务知识,是建设一支稳定师资队伍的必然选择。
三是加强教师团队授课。只有团队化的师资才能满足模块化的教学需要,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突出优势。英语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以讲授基础课为主,具有外贸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以讲授专业课为主。因此,在外贸英语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打造一支形成梯队的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突出、合作能力超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对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定位以及自身条件,外贸英语专业改革了原有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理论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教学活动累计为1年。该专业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在原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1周的语音训练,1周的翻译训练及6周的专业实习,使实践环节从原来的30学分,占总学分17% 增加到了现在的43学分,占总学分21%。
第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突出实践的专项性。以新增加的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实践环节为例。专业语音训练设置在第二学期,时间为一周,之所以定在此时开设是因为学生刚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学习。语音训练的辅导教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逐一记录成册,然后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训练,最后评定成绩。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教师认真严谨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此项实践环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
第三,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现在多数外贸英语专业实习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得到实际锻炼,而学生的毕业论文又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该专业实行了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进行公开,并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让学生直接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具有相关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鼓励出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是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的部分或全部(甚至是超额)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长期政策就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各产业的实际国际竞争能力后的正确抉择,出口退税制度也必须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一战略决策服务。
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回顾及简要评价
从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1988年,我国确定了出口退税制的原则,即“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1994年我国实行税制改革,在此次税制改革中规定了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的政策,继续坚持“征多少、退多少、末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出口退税政策对于规范涉外税收制度、支援贸易体制改革、扶持出口企业迅速成长,扩大出口创汇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贸的增长与出口退税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特别是1998年,我国为了抵制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周边国家汇率相继贬值所带来的出口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面影响连续三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5.51%,接近征税水平,在国际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仍然增长了0.5%左右。这与出口退税的积极效应的关系密切。另外,出口退税制度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1.出口退税率整体偏低,部分行业的退税不反映其实际国际竞争力
从1999年7月1日开始,我国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率有四种,分别是17%,15%,13%和5%(具体规定略)。而我国增值税的法定税率是17%,13%,7%(农业生产环节免税的农产品等商品的收购单位有10%的扣除率,只需向税务机关缴纳7%的税款)。如果不考虑财政来自出口退税企业的增值税实际收入低于应征收入这一因素,则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法定税率基本上是吻合的,即采用的退税模式是“征多少,退多少”的模式,这种退税模式算是一般性的保护和鼓励政策,对部分行业的退税并不反映其实际国际竞争力,没有用足WTO规则中允许的出口退税的条款,出口退税率整体还是偏低。笔者认为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应该,高于7%,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应立足于目前各个产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差别的现实,在保护产业和鼓励出口的政策方面,要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政策选择。具体而言:首先,对一些因资源条件等“先天因素”限制而需要长期保护的薄弱产业,如农业(指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应采用“少征多退”的模式保护和鼓励出口;其次,对一些发展层次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机械、电子、汽车行业、医药行业,以及一些对外开放程度低、国有经济比重高,但属于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外贸出口结构,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汇率、高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和潜力的产业,如石油行业、钢铁行业等,加入WTO后将有较大冲击,所以应采用“少征多退”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模式保护和鼓励出口;再次,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低下,但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一定出口竞争力,创汇率较高,加入WTO后将有利于其出口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普通日用消费品工业、玩具制造业等原则上可以采用一般的保护和鼓励政策,在退税模式上可以选择“征多少,退多少”的模式;最后,对于一些稀缺的天然资源或其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的出口不应鼓励,应采用“多征少退或禁止出口的措施。如天然牛黄、麝香、石油原油资源等。基于我国所处的阶段性实物相对过剩,而不是资本过剩的现状,所以,“走出去”首先表现为加工贸易向境外的扩张,而非资本的境外扩张。
2.实际税负不公的根源是出口退税政府缺乏统一性
目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缺乏统一性,即相同的出口商品由于企业的性质、类型、成立的时间,以及贸易方式不同,出口退税的政策存在差异,造成实际税负不公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出口退税政策的“内外资”企业不统一及“新老三资”企业不统一;第二,生产企业无论执行“免、抵、退”还是“先征后退”办法,其出口货物按增值税退税率与征收率之差计算并转入出口成本的进项税是以出口货物离岸价为计税依据的,而外贸企业收购并出口的货物,转入出口成本的增值税进项税是以购进价格为计税依据计算的显然生产企业出口环节实际税负重于外贸企业。这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也有悖于WTO要求的非歧视性原则。
我们现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成功经验及习惯做法:对所有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及委托外贸出口,一律实行“免、抵、退”法,取消出口额占季度全部销售额50%的规定,凡是一个月内有末抵扣完的进项税金都得退还,并对其计算办法、管理程序及配套措施等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收购出口应采用“免税采购”、“免、抵、退”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先征后退”并存的方法;对一部分信誉好、管理佳的国有大型企业准许“免税采购”或者“免、抵、退”;对新成立的外资企业、小型外资企业以及“免税采购”的企业超额出口的部分则实行在征退一体化基础的“先征后退”。
3.税款大量流失,其中很大部分是出口骗税造成的
部门之间行为缺乏防、调和监督、税收管理技术的落后以及公民纳税意识的淡薄,从而造成现在比较严重的骗取出口退税现象。
部门之间行为缺乏协调与监督突出表现为征税机关和退税机关分离的问题。由于部门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征税机关对于可以用来作为退税凭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责任心不强,因为大量的虚开发票不仅不会对其部门利益带来任何损失,而且还会给部门内的某些人员带来好处。加之我国税务管理方面的技术落后,计算机全国联网还没有实现,使得征税机关和退税机关之间以及退税机关和管理出口的海关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换的不对称,这就为骗税打开了方便之门,造成骗税一时失控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退税机关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拖欠退税款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退税的效率和出口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想改革“征退分离”的局面,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那么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是遏制骗税犯罪的有效手段。笔者建议:首先,应加强税法、外贸形势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使公民真正理解“符合型”退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获得实施政策需要的群众支持。其次,实行出口退税“谁征收、谁退税”的办法,即出口企业出口前一环节已负增值税额的征税机关也是退税机关,具体事项由出口企业所在地的国税局负责办理通过计算机联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可将该企业已负增值税额从实际征收机关的税款账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转出,直接退还给企业。“少征多退”模式的企业,其应多退部分由中央财政负担,由所在地国税局办理。再次,尽快实现计算机全国联网,建立全国综合信息库和纳税申报的电算化稽核制度,通过计算机的交叉审核和逻辑审核及时发现征收和出口环节的问题,使“征、退、管”各方的信息交流顺畅起来,从而有效防止出口骗税现象的发生。最后,建立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鼓励各部门支持退税政策,可以考虑未来从出口企业的创汇收入,拿出一部分补偿税务机关的税收损失,奖励海关等管理机关;另一方面,建立“滞退金”制度,规定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的时间期限,超期赔偿纳税人的时间价值损失从而保障纳税人的权益。超级秘书网
4.再谈财力制约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退税数额是根据当年的财政状况由预算安排的,预算具有“事先性”,退多退少是由国家当年的财力决定,并通过计划额度形式下达,而不是根据出口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总量落后于外贸的发展速度,而且结构上出现出口口岸地区额度的分配不均,造成大量拖欠退税款,财政积累的风险加大。按照我国分税制的设计,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共享,而出口退税的税额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这使得中央财政负担过于沉重,使出口退税与地方的利益、责任脱钩,不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所以,应增加出口退税方面的顶算资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并建立“滞退金”制度,提高退税效率;恢复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出口退税的机制,并将进口环节增值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贸易发展;外贸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宏观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是全国面临的重要经济任务。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的一系列综合因素给辽宁省的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为使辽宁省的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外贸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出一系列诸如外资引用、缺乏政府引导机制等制约外贸转型升级的因素。
1.1外部制约因素
1.1.1缺乏外资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导致辽宁省对外资的吸引不是很强。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近些年来,辽宁省引进的外资规模相对很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而言还差很多,外资依存度相对偏低,质量也不是很高,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外资利用效率相对偏低。
1.1.2国际市场低迷
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与其它国家持续增加的一些贸易战,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是辽宁省对外贸易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减弱,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球贸易量的增长持续降低,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年份的均值,世界经济的前景令人担忧。
1.1.3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目前,全球有70%多的反补贴调查和30%多的反倾销调查都是针对中国的,而且,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外贸发展的风险。数据显示,辽宁省这些年来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和钢材等许多产品都不断遭受各国的贸易壁垒。不仅仅是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就连印度和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对中国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指控。
1.2内部制约因素
1.2.1企业科研能力不足
技术创新是维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辽宁省的很多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很少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现有专利技术占全国的比重仅在百分之四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很多。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大中型企业的科研能力,将会严重制约辽宁省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与升级。
1.2.2出口结构不合理
2015年,辽宁省的出口机电产品达到185.5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5.6%,占同期辽宁贸易出口总值36.5%。高新技术产品约43.7亿美元,下降了9.3%;虽然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在辽宁出口中所占比重较高,但是与全国平均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且辽宁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并不是完全靠技术创新拉动的,与全国各个省份比较,仍处于中下等水平。而且辽宁省所出口的产品缺少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支持,也没有真正的提升对外贸易效益。
1.2.3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2014年,辽宁省全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74.2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28.3亿美元,占整体46.8%,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1.1亿美元,占第三产业整体的16.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3.3亿美元,总占10.4%;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为10.4亿美元,占8.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辽宁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外资引进是不充分的,尤其在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1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引导地区外贸支柱性产业发展
辽宁省的政府和外贸主管部门应当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针对辽宁省的外贸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于知识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进一步完善出口的激励机制,巩固并且提高辽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和支持知识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增强整体的企业竞争能力。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充分的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辽宁省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将生产、技术改造与重点出口市场需求建立关联性强的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对辽宁省规模经济显著或产业链长的加工制造业,要加强指导性的市场监管。
2.2提高外资引进门槛,引导外资投资方向
针对制造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可以将一部分有关制造业的外资引进到更多的不同行业,增加经济活力。而在投资经营环境方面,辽宁省除了要对一般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还需要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有关行政的服务能力,包括加快行政审批、放宽投资准入,继续深化外商投资的审批制度改革,等。此外,辽宁应加强对研发性外资的吸引,在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配套等方面给予完善,吸引更多研发性机构进入辽宁,构建辽宁经济发展和优化的政策与制度平台,为外贸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2.3优化产业结构
在工业产业结构上,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型重工业企业都存在着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的问题,建立低碳型工业发展模式,配合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一定可以更好的实现辽宁省工业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外出口竞争力,通过外向型经济实现辽宁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辽宁省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倾斜措施,对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和产品加大鼓励和扶持的力度。
2.4增强管理部门职能效力
优秀的管理直接决定企业外贸转型升级的质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是调动劳动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辽宁省政府提升组织效能首先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第一步,扁平化组织结构,将“橄榄形”结构转变为“哑铃型”结构。第二步,合并结构管理,整合综合管理型的部门和岗位,公司内设立横向管理的运作部门,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优化制度流程,达到公司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精简组织机构,提升组织效法,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影响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外贸转型升级的进程。
关键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 贸易条件 行业调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为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国内学者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中国存在贫困化增长的趋势或已发生贫困化增长,因而存在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这些研究大多从比较优势变动或贸易条件的单方面指标来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动和存在问题,所以本文试图结合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两个因素来综合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发现不同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的变化的趋同性与趋异性。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1.比较优势测度
(1)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其公式为:RCAij= (Xij/Xi )/(Wj/W)
其中,RCAij 代表i国(地区)j产品的显现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j产品的出口额,Xi 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Wj 代表世界市场j产品的出口额,W代表世界市场产品的总出口额。
RCA指数考虑了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一国的出口绩效。按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提出的标准,当RCA数值大于2.5时,该产业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当RCA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0.8以下则处于比较劣势。
(2)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
国际专业化指标是由Lafay(1992)所提出的。
对于某个特定的国家i,某种特定的产品j,该指标定义为:
其中, Xij代表某种特定类型产品的出口, Mij 代表这种特定类型产品的进口,N是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种类。
根据公式,给定每种产品对贸易总额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得到ΣNj=1 LFI=ij=0 ,所以,那些 LFI=ij 大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深;相反,那些 LFI=ij 小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劣势,该值越小,表明比较劣势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浅。
2.贸易条件测度
(1)价格贸易条件(NBTT)
用公式表示为:NBTT=Px / Pm
其中, Px 为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
该式表明出口单位商品能够购买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2)收入贸易条件(ITT)
用公式表示为:ITT=(Px / Pm )×Qx,其中Qx 为商品出口数量。
也可以表示为ITTt=NBTTt×Qxt ,其中, NBTTt和Qxt 表示t期的价格贸易条件和出口数量指数,取本文计算值;其中Qxt=,qi0 表示第i种商品基期的出口数量。
这一指数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购买力,反映了一国绝对进口能力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8年HS分类四位数水平的类商品的1149个产品的进出口数据为样本(由于HS编码第19、21、22类商品的特殊性,其四位数水平各产品历年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故在计算时剔除了这几类商品)。数据均来源于国研网-国研数据-对外贸易数据库、2001-2008年HS分类商品进出口数据。
2.产品分类
为了分析需要,本文把HS编码下的19类商品合并成R1-R5 5个相关类别:
R1―表示农产品类商品,包括HS1、HS3和HS4三类;
R2―表示资源类商品,包括HS2、HS5、HS9、HS10、HS13和HS14六类;
R3―表示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HS7、HS8、HS11、HS12、HS15和HS20六类;
R4―表示技术密集型商品,包括HS6类;
R5―表示资本密集型商品,包括HS16、HS17和HS18三类。
二、各类产品比较优势的测度
(一)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测算结果
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各类商品的RCA值,如表1。
表1 2001-2008年我国各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
(二) 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得到2001-2008年各类商品的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的测算结果,如表2。
表2 2001-2008年各类商品国际专业化指标测算结果
三、各类产品贸易条件的测算
(一)价格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测算各类商品价格贸易条件时,分别选取各类商品下所包含的HS四位数水平的所有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价格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二)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各类商品的收入贸易条件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总体来看,2001年以来,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从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来看,原先具有很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原先就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其恶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多数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也均在不断恶化,各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基于数量上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贸易结构仍不合理。从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2.我国农产品类商品贸易的国际比较优势不明显,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比处于劣势地位;其国际专业化指标LFI值在前期均大于0,说明该类商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在我国商品贸易结构中属于优势商品,但其优势在逐渐下降;其价格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但是由于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大于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所以其收入贸易条件还是呈不断改善状态。结合4个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农产品类商品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弱化,粗放型的贸易政策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虽然该类商品在我国内部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仍不明显,其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资源类商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水平均处于五大类商品中最劣势的地位,且其劣势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历年的恶化速度非常快,说明该类商品在国家商品结构中专业化水平很低。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虽然使得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很多,但是其价格贸易条件也还在不断恶化中。
4.劳动密集型商品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商品中的优势商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也是最显著的,这是我国遵循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的体现。但是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其RCA值在下降,且其专业化水平也没有大的提高,价格贸易条件也是处于恶化状态,说明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有所弱化。
5.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值和国际专业化水平值均处于劣势地位,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且其价格贸易条件也在逐渐恶化,高新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
6.资本密集型商品在国际产品中处于中等比较优势地位,其显性比较优势还在逐渐扩大,说明其出口份额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国家商品结构中,该类商品的专业化程度仍不够高,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逐渐改善。在考察期内,该类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呈上升趋势,也是五类中唯一价格贸易条件在改善的商品,其收入贸易条件也是在不断改善的。
(二)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前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行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外贸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收入条件改善并存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还是主要靠数量扩张型的出口政策。实践和各种数据分析结果都证明,这种外贸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出口总量的同时,走质量提升的途径。在提高出口产品利润的同时,更要提升出口的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产品的贸易条件,从而提高贸易获利。
2.提升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保持并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有利的比较优势地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产品,但是其比较优势的不断下降也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3.降低出口产品在资源和能源产品领域对国际的依赖。国内钢铁、原油等原材料产业耗能高、产能低,致使我国出口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原材料需求大,依赖性强。要改变这种现象,势必要加快我国钢铁等原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减小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从而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技术类产品历年出口份额也不高,过度依赖进口。要改善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要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就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转换。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等途径实现集约型发展。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s.1965(2).
[2]Lafay G.The Measurement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1992.
[3]赵玉敏,郭培兴,王婷.总体趋于恶化―中国贸易条件变
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7).
[4]姚晶晶.浙江贸易条件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
江工商大学.2008.
[5]林丽,张素芳.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6]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1981―2004)[D],博士
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7]白英姿.跨越比较优势陷阱[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
学,2008.
1.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论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适用
2.选题依据:(选题经过与选题意义)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在学习国际经济法的过程中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经与指导老师商定选定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适用问题作为我论文题目。
这一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发展到国际领域,应运而生的国际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中国,信用证业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对缩短企业收汇时间,减少银行和出口企业人力成本,减少不符点扣费,防止收汇风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此问题的研究为司法人员的司法活动提供相应的标准和依据,有利于正确处理贸易纠纷,节约司法资源。
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新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银行审单原则,银行职责和行为等做了更加明确的修改和完善,但针对信用证银行审单标准仍有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跟单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商讨,这样有助于从理论上扫清障碍,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以此统一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不一的难题,并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我国的信用证法律制度。
针对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在事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我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信用证交易中,单证的不符点达到60%~80%,这就意味着银行拒付达到了60%以上的概率。尽管这些单证的不符点在第二次交单中,大部分被接受,但银行第一次的高概率拒付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了信用证运行机制效率的低下,甚至引发法律纠纷,无疑对信用证的固有价值造成损害。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单据相符性的判断往往缺乏专业的银行业和商业知识作为支撑。随着信用证案件的激增,法院的审判过程中创造了很多互相矛盾的相符标准,继而导致了审单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业者和律师在实务活动中的严重混乱。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在事务中的应用存在较大问题,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的相关规定,以及社会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对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适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商讨。
3.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进行研究。
其一,文献分析法。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提出严格相符原则的概念并阐述其产生及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
其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的不同标准以及单证不符的处理问题。
其三,社会调查法。本文将运用社会调查法及所学的法学相关知识提出完善我国信用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严格相符原则的概念并阐述其产生及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其次对比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的不同标准并分析其利弊,再次对单证不符的处理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立法现状,借鉴国际惯例,提出完善我国信用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4.设计的基本环节或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概述
1.1严格相符原则的产生
1.2严格相符原则在国际法上的相关规定
1.3严格相符原则在国内法上的相关规定
2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标准
2.1绝对相符标准
2.1.1绝对相符标准的内容
2.1.2绝对相符标准的弊端
2.2实质相符标准
2.2.1实质相符标准的内容
2.2.2实质相符标准的弊端
2.3严格相符标准
2.3.1严格相符标准的内容
2.3.2严格相符标准的优势
3严格相符原则下单证不符的处理
3.1议付行审单发现单证不符的处理
3.2开证行审单发现单证不符的处理
3.3开证行拒付后的处理
4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立法不足及对策建议
4.1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立法不足
4.2立法建议
4.2.1制定较系统的专门法
4.2.2细化银行审单标准的认定
4.2.3立法引入单据必须看似满足其功能的审单标准
5.研究拟得出的结论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长期以来,信用证交易一直活跃在世界经贸往来中,它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的信用证立法还存在不足之处。要完善我国的信用证法律制度,首先应就信用证制度制定系统的专门法,其次从制订信用证审单的统一标准以及详细规则入手,完善有关信用证银行审单标准方面模糊不明确的方面,细化审单标准的认定,使相关规定变得明确而不会引起异议,最后,我国立法还应引入单据必须看似满足其功能的审单标准,尽量避免在实践中发生纠纷。
6.计划进度及内容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第18-20周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与毕业论文选题;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第1~7周 进一步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形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工作;
第8~10周 完成提交论文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第11~12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修改论文二稿;
第13~14周 完成论文三稿,定稿与装订;
第15~16周 论文检索、评阅;
第17周 毕业论文答辩。
7.主要参考文献
[1] 金塞波,李健著:《信用证法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 金塞波著:《中国信用证和贸易融资法律案例和资料》,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 徐冬根著:《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 梁树新著:《跟单信用证与对外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 陈岩著:《UCP600与信用证精要》,对外贸易人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6] 陈治东著:《国际贸易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7] 梁胜:《UCP600信爪证审单法律问题研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8] 周宇著:《信用证交易中银行审单法律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9] 沈超著:《跟单信用证下银行审单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10] 李建男:《论UCP600对信用证审单标准的重构》,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 顾民著:《UCP600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2]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信用证国际惯例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 于光辉著:《跟单信用证下相符交单与不符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促进,贸易促进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获得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总额上来看。
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从1986年的2580.4亿元增长到2004年95539.1亿元,而2005年更是突破了100000亿元大关,达到了116921.8亿元,而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23.3%。
(2)从产品结构来看。
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虽然去年来有所变化,但根本结构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因为中国的优势还是在廉价的劳动力。仅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像以前那种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经开始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还是没有改变中国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促进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明确贸易促进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
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各类贸易促进机构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职能和权责,真正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一般只有贸易促进机构贸易促进体系,而无管理机构。
(二)完善贸易促进[1]的外部环境
1、继续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降低企业的出易成本。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协作,本着有利于首都经济发展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
2、加强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协调,提高贸易的便利化程度。商务主管部门应主动与这些部门协调,降低有关收费,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银行、保险等有关金融机构的协调,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保障企业出口权益,提高出口竞争力,为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提供法律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应诉。我国是世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遭受反倾销诉讼调查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受害者。由于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接受了15年的非市场经济和12年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遇到更多的不公平对待。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反倾销应诉工作,扩大反倾销应诉资助资金规模,发挥各地WTO事务中心等专门机构的作用,与海外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各商会的组织协调[2]作用,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抗辩能力,争取有利结果。
4、定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培训。行业协会应定期举办贸易实务培训和与国外经贸机构的交流活动,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使企业及时了解各国市场准入规则、技术壁垒、环保指标、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以“孵化器”的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出口业务指导,由专家实际指导受训人员操作进出口业务免费论文。
(三)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
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直接的交流机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
1、建立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参照国际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来华采购,举办有针对性的采购说明会和网上专栏,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采购程序和招标信息。
2、加大交流合作,创造直接的产品[3]出口机会。商务主管部门每年年初要研究制定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际市场推广和介绍活动。
一方面要“引进来”,如针对目前大型商业性跨国公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开放市场为条件,加强与国际着名跨国公司的联络,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及时邀请负责采购的买家来华,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
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的各类国际专业展会和境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对于“结伴参展”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专业贸易小组到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广;结合国内国际贸易形势,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搞好双边或多边的经贸关系。
3、加大贸易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对外宣传计划中列入对外贸易宣传内容,加强外经贸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四)调整财政性贸易促进支持方向
1、整合发挥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率。
扩大现已设立的外经贸发展基金规模,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统筹支出。设立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专项资金等用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4]等方面。
2、调整财政支持方向,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水平。
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决定其出口能力,因此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是做好贸易促进工作的基础。鉴于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外贸出口需要尽快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增长上,因此应该引导出口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由低价竞销策略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相结合的新战略转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
3、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科研促进专业教学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