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4: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技创意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创意产业为高校设计教育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高校设计教育必须建立与创意产业相适应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更新设计专业才培养理念与教学内容,积极与产业市场互动砥砺学生的设计实战能力,并打造一支面向创意产业的新型师资队伍,为创意产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
[论文关键词]创意产业 设计人才 培养模式 师资
随着创意产业的日益崛起,原创设计和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然而当前原创设计的缺乏和对创意设计人才的渴求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这对以培养创意设计产业人才为主的高校设计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以前瞻性的眼光和进步的思想真正从源头构建适应现代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才保障已成为当前高校设计专业教育必须面临的严峻任务。
一、创意产业与创意设计人才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对“创意产业”宽泛的理解是:“创意”成为生产的驱动力,带动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1)以创新为灵魂。在创意设计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独特的创造性,在对待产品的全新创造或再创造再提升过程中始终体现其核心内容价值的独创性。(2)以文化为基础。文化是创意产业的基础和物质内容,创意为文化注入了生命力并以此带来高附加值,而文化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3)以科技为支撑。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创意创造提供了发展的“翅膀”,使人类的创意天赋在产业化推动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以产业链的融合为运作模式。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创意设计与市场策划、市场服务相互融合,并通过市场拓展和品牌衍生等产业化运作模式最终形成一条集研发设计、制造生产、整合营销为一体的体现创意高附加值的完整产业链。
(二)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
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人的创意型经济增长模式,创意设计人才是保证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创意设计已不再是单纯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设计行为,而是从物理、生理、心理乃至各个文化层面的人对产品、环境、生态和审美等需求的一种创造行为。这就注定了创意设计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较强的策划、设计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应具备卓越的创意创新思维。创意是以人的理念为核心,以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创意设计人才只有具备智慧型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才能全方位地思考产业市场的设计需求,设计出独特新颖且具有前瞻性的创意作品。
2 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科技素养。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母体,科技是支撑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手段。创意设计作品正因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高附加值。因此,当下设计人才需要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多学科的人文和科技交叉学科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方能符合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3 应具有把控设计全过程的综合创意设计能力。当今创意产业价值提升趋势已从“单元级”的竞争上升为“系统级”的产业链竞争。这就要求创意设计人才必须遵循产业链的特征,掌握设计项目的整体过程,熟悉本行业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具有把控市场调研、管理策划、设计制作及营销推广与服务等设计全过程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当前高校创意设计教育的尴尬现状
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自于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沿用传统教学理念,片面追求设计视觉形式表现和单方面的设计技能,轻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综合策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只会模仿,创新意识弱,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创业精神。
1 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当前我国高校创意设计教育普遍缺乏市场的敏感度,教育链与产业链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机制。高校设计教育对创意产业的真实现状缺乏深入调研而使得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层次比较模糊,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没有根据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教学模式重片面设计效果而轻视对设计流程的掌控,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设计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的知识链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实践教学囿于“纸上谈兵”,缺乏与创意产业的衔接。在整个创意产业链中,创意设计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企业和市场是成就创意人才的“孵化器”,但现在很多高校的设计实践教学往往是走形式,大多停留在图纸上,学生对材料市场和技术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实践教学活动与市场创意产业链相脱节。
4 创意设计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当前我国大多数设计专业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到高校任教,没有过多的工作实务经验,加上部分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脱离了现有创意产业环境。这些教师由于缺少产业市场实践经验,只能概念性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创意知识。能够直面创意产业进行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全球知识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驱动,促使我们必须创新教育内容,探索学校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市场的有机结合,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科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一)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意产业以文化为背景,以创新性思维为源泉,以创意设计为手段,以创造高附加值为目标。其精髓在于“创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设计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创意产业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创造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设计人才。
1 应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意设计思维能力是指在设计实践中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案,以设计出新颖独特且能引领时尚生活发展的作品。创意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联想能力,这是产生创意灵感的思维基础;第二,通过发散性思维、求同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训练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产生创意灵感的思维过程;第三,通过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从求新求异的角度培养学生做新概念、新时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这是产生创意灵感的思维动力。
2 应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实战能力。创意设计活动涉及市场需求、市场调研、设计规划、制作实施及市场效果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中实际性问题的解决是设计活动的土壤。作为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设计创造的基本规律,通过深入产业及行业实际,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创意市场行业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实战能力。
(二)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赋予学生创意设计知识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当下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中,高校设计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融入创意产业的知识,更好地实现与创意产业市场的接轨;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创意产业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育人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社会的过程中自主地、能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在与人的互动体验中不断进行知识能力重组,以实现自身价值的超越。 转贴于
1 提高素养,强化人文与科技交叉性课程体系建设。在创意产业中,文化创新是以广博的人文与科技知识为基础的,丰厚的人文、科技素养亦是发展卓越创新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切实强化对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其一,在通识性课程设置上应加强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文艺术教育。如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资源,研究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此外还应设置创意学、市场学、设计管理、消费心理学等与创意产业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融入社会调研内容和设计伦理的思考与讨论,加强学生对创意产业市场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激情。其二,在应用性课程体系中应强化科技类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创意产品是技术文明催生的产物,在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专业应用性课程必须融入现代设计技术课程,如数字媒体类、动漫IT类、现代工艺技术等,为学生实现其创意提供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撑。
2 提倡创新与合作,构建“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依托综合性设计服务市场而形成的,因此高校的设计教学内容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构建以培养创新知识和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为核心的“发展型”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设计创新系统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协作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并进行创造。其一,大力开展“探索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思维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其二,开展以产业链相互协作为目的的“体验性”教学。处于市场竞争的创意设计服务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市场需求、营销策略、材料与工艺、市场效益及社会责任等问题。通过产业链体验性教学,把学生的“单个创新”变为“系列创新”,“个别创新”变为“集体创新”,使学生在体验的各个环节中相互沟通,不断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积极与产业市场互动,全面砥砺学生创意设计实践能力
在创意产业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坚持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积极建立设计教育链与创意产业链衔接的有效机制,从市场中不断吸收设计教育的养分,充分利用产业市场来全面厉练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1 设置与市场对接的企业课程。设计教育链是创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设计教育必须大胆打破校园的壁垒,充分挖掘地域创意产业的教育资源。如在高年级课程体系中直接导人相关企业的培训课程,引入企业的师资和设计理念,按企业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实现高校创意设计教育与当地创意产业的完美对接,缩短设计专业学生与产业市场的距离。
2 导入“实战型”项目课题。在专业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中直接导人市场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按市场规则设计开发,通过仿真环境和真实课题的实践,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和自我设计修正能力。这种实战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淡化纸上谈兵的设计教育模式,还可为学生的设计作品开辟广阔的市场应用渠道。
3 实施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竞赛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是激发原创活力的最佳方式。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并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自我创造能力。同时参赛可以使学生到大赛上展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才的信心,亦可将优秀设计作品推向产业市场,实现高校创意设计教育与产业市场的互动。
4 开展与产业链对接的“假期课堂”。假期是设计专业学生深入产业市场实践的“黄金时期”,积极创建和利用社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对应企业,在一线设计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创意设计实践,熟悉设计流程,参与调研策划,锻炼项目创意开发及实施等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使合作设计企业受益,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获得创意产业市场第一手实践经验。
5 建立创意产业园为主的创意实践“孵化中心”。打造以孵化创意设计项目为目的的创意产业园是高校创意设计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形式。通过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设计专业师生投身创业实践提供场地、房租、税收等优惠服务措施,鼓励其开展以环艺、服饰、广告、包装、工艺品等为主体的创意设计服务等,促使学生将创意设计直接付诸产业市场开发,以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意经营管理能力。
三、打造面向创意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意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面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建立一支与创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改革教师考评机制,通过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性课题研究,深入相关企业调研或直接参与市场创意设计项目的开发等促使教师了解行业发展态势,熟悉行业岗位需求,实现教师在创意产业市场环境下知识结构的转型。第二,鼓励部分教师深入创意产业一线挂职、兼职,或直接创立企业,以积累创意设计实践经验。这样既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又可以服务于社会,提高创意实践教学水平,更好地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第三,在聘请客座教授的基础上,适度引进创意产业市场中有成功经验的设计师、策划人(设计总监)等到校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可将成功的实践案例带入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为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在未来的创意产业实践中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指引作用。
“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的建立符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是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中对促进提升创意产业服务水平的呈现与具体落实。上海的创意产业是在2004年召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之后,借鉴了欧美、亚太等国家及地区的创意产业分类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和上海特点,确立了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意产业统计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五大类。上海近年来建立了75个创意产业园区,集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创意设计企业3500多家,对上海创意设计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上海目前已加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计之都”,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中国办展环境最好的城市。但印刷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多媒体制作、环境景观设计等高级技能型艺术设计与制作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目前急需打造能够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产业集聚基地。“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位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贴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作为促进上海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意设计人才的一部分,积极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都市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需要
印刷包装产业的变化,印刷包装企业现已扩展各行各业,不再是原来的布局,外资企业、外地企业也向上海集聚。企业性质也在改变,有国营、民营、独资、合资、股份、个体等多种模式。印刷包装的类别也多种多样,这给创意设计提出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融合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创意设计组织形式的变化,随着企业的转型,原来一些国营的产品及印刷包装企业内设计部门已从企业退出,设计人员走向社会。但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出版社看到创意设计的重要,仍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融入设计人员。还有的企业采取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的形式。现在上海大大小小设计、广告公司不计其数,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公司也涌入上海,带动了上海创意产业和印刷包装业的迅速发展。“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的建立顺应了都市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需要,在建设发展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新型创意设计组织形式与印刷包装产业的互动、扩大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二者共同健康发展与链接,在新时期都市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背景下,其平台组织形式完全符合上海对服务业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创意设计与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化的需要
上海近年来通过产业优化调整,包装印刷产业成为普陀区经济发展重点扶持特色产业。通过设计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以人才高地构筑产业发展基石,全面提升了普陀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包装印刷产业的核心区域建立“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可以明显加强区域性产业集群保持继续创新的能力、彰显包装印刷产业的亮点与特色、发挥出创意设计与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化紧密结合后对加速市区二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
创意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
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印刷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才能不断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个中心,由信息、设计、技术(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有区别)试制多元化人才组成。它们的任务,一种是对现有的技术工艺的分析再改进完善;另一种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这样能发挥各方的专业特长,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完成项目的开发。但是,目前大多数印刷企业缺乏自己的创意研发中心,大部分创意设计业务是通过企业外包的形式完成,缺乏集聚的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创意设计是印刷及包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通过打造企业品牌;研发自主产品;主动为有关企业开发产品设计,争取业务源。材料的多样化,不同的印刷材料,对印刷技术有不同的要求。纸质材料、塑料材料、金属材料、自然的材料等要求创意设计体现不同的个性。创意设计也促进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可为相关企业创造较大的效益,并形成产业链。“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印刷及包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为推动上海创意设计与印刷产业融合的发展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与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近年来,上海各高校纷纷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加强对
创意设计类专业的师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上海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的创意设计人才。此举不仅落实并解决了部分实践实训场地、并相应提高了就业率。校企合作是很好的培养人才的途径,企业具有一定的设备及技术实力,学校有一定的知识人才优势,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学校可选派老师及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企业可将自己的技术骨干人员到学校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再来指导工作。也可采用项目合作,联手研究新工艺,创意设计新产品的方式。“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印刷及包装企业创意设计人才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扩大艺术设计类院校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影响力,为社会以及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以及上岗就业的机会。为上海创意与印刷包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创新领军人才的挖掘支持。
建设目标
紧贴上海及长三角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都市产业结构变化调整和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化的需要,以创意设计转化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打造“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
1.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意设计的公共服务,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2.建设基于创意设计岗位工作过程,突出创新艺术设计能力培养的培训课程体系。
3.加强服务平台的专业培训的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平台服务结构。4.推动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推进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度。
5.建立与区域产业、行业业务流程相一致的“创意项目转化”公共服务体系。6.建立“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实景展示区域的交互体验,实现项目平台最新最快捷的信息交流服务功能。7.推动形成普陀区印刷包装产业集群聚集和区域性产业集群保持继续创新的能力。
以创意项目结合培训的服务模式,通过努力,把平台初步建成具有创意转化、工艺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特色平台五、平台建设的效应体现
(一)强化平台功能建设,推动行业创意设计水平的提高
扩建创意设计培训辅导基地建设,分别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意园区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工作室)。积极参与筹建中国包装联合会创意基地,并促成其国家级创意基地落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意园区。参与推荐“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工作。在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组织推荐上海地区包装印刷设计行业及院校优秀先进人物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平台管理人员有三人获得优秀先进人物称号,公司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二)积极组织国内外设计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行业创意设计服务质量
2010年组织了上海包装设计代表团一行33人参观日本东京国际包装展、第12届(APD)亚洲包装设计展示交流会、日本包装设计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及世界包装设计论坛。考察访问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Fumi设计公司、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三得利美术馆、松下电器科技馆等。与欧洲设计公司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通过平台组织的这些活动提升了上海设计师的国际视野,对促进上海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起到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带动了创意设计服务与包装印刷企业共同提高创新设计服务水平。平台还积极参与国内创意作品评选活动,组织上海设计企业和个人参加“中国之星”艺术设计大赛,并获得“中国之星”金奖、银奖、铜奖及入围奖。参加云南“大益嘉年华”创意设计评选活动及全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以促进上海与全国各地的创意交流。
(三)扩大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利用服务功能,发挥品牌效应
开展设计大赛活动为了推动沪港两地包装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包装印刷产业的发展及产、学、研有效的结合。在香港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建立100周年庆典之际,由香港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和平台共同策划,组织开展东方之星香港“永发杯”包装设计大赛活动。以专项课题进行设计,形成高校、产业、企业的互动,共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服务平台还与上海烟草集团、上海创意设计中心联合主办了“中华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品牌产品的升华。
(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组织编写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创意大师产业融合系列丛书”,涉及六大门类46门课程,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平台与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两年来辅导研究生数十名,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085”工程教改项目建设)辅导毕业生论文及毕业创作近200多名,为这些院校应届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产品设计专业培训、指导,使其尽快地融入社会,扩大了高校就业率。使平台成为了上海服务长三角周边地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受到企业和院校师生的欢迎。平台积极为高职院校建立行业特色鲜明、突出能力培养、项目转化型培训体系提供服务。与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院长、系主任教学管理培训班。与上海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平台设立教育实训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考证、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就业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与交流机会。
(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技术服务效益
两年来,平台一直坚持原创设计与自主知识产权战略,不断为企业创意设计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已经获得外观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在为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全兴”大曲系列产品、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志愿者培训丛书”、金枫酒业系列产品创意设计时,积极与台湾豪门印刷、高诚企业、憬之公司等包装印刷企业研发印刷新工艺和陶瓷制作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一定的附加值。先后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软件及设备有力的提升了平台整体服务水平,如日本罗兰公司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RolandLEC-330专业UV包装印刷打印机、Adobe公司的专业包装设计软件、苹果公司的专业包装设计电脑以及部分摄影器材等。
(六)推进平台建设与包装印刷产业融合,彰显区域经济创新亮点与特色
遵循平台为培养人才服务、为产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将创意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用品,平台服务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此承担了上海市政府援疆礼品创意设计项目、2010上海世博会礼品茶产品包装创新设计、江苏盐城政府礼品包装设计项目,并参与“世界橙乡——赣州”城市形象宣传策划活动。为知名企业上海金枫酒业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欧莱雅化妆品公司、冠生园集团等政府和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新产品服务。如:和酒金色年华、全兴系列产品、羽西品牌产品、大白兔奶糖礼盒、佛手牌味精等。扩大了平台的社会影响,对产品的开发及品牌的提升起着推动作用平台通过咨询、策划、设计等服务为河南六粮液酒业开发绿色环保新型枣红、枣白的酒类产品,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七)有序推进,高质高效完成创意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平台将筹划翻译出版日本包装产品设计案例经典作品书籍,目前,已经着手启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明年将筹划在上海举办日本50周年经典包装产品展及学术论坛,开拓上海包装印刷创意设计人员眼界,丰富创意理念。目前,已经启动与日方的前期联络与论坛准备工作。明年将实现平台在线服务。目前,已经启动网站的准备工作以及实景展示区域的双向体验的前期策划工作。“上海包装印刷业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通过这两年的建设,不仅在社会和行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带动了包装印刷行业产业的发展,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国内各地等同行朋友的来访。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相关行业参观、学习、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动漫教育;动漫人才培养;儿童动漫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6-02
儿童动漫作品是当前和长远的市场的一个突出需求,此类作品目前国内数量最多,但多数质量平平,其创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动画教育中,儿童动画作品并不是主流。从学生动画获奖作品中,能看出,大多走的是学院派的艺术路线。但社会需求的是常规的商业化儿童路线的表达。这种情况,我们的动漫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把握。
一、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
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频道总监陈文指出:中国动漫爱好者的主要年龄群体,0-9岁,1.44亿;10-14岁,1.12亿;15-19岁,1.04亿;20-24岁,0.80亿;25-29岁,0.90亿;30-34岁,1.23亿;35-39岁,1.23亿;合计7.76亿。[1]一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动漫产品使用率为86.7%,在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接触的动漫产品类型中,以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为主,其比例达到63.9%,其中9周岁至13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71.0%、14周岁至17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53.6%。[2]据中国人口网的数据预测,至2050年,中国0-14岁的儿童将会稳定在3亿左右。由此可见,儿童是我国动漫欣赏的主要群体和主要市场。
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动画是以创作为核心的“讲故事”,丹麦著名动画编导米科尔·埃格兰德·李说:“孩子们是不考虑画面是否绚丽的,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我认为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3]儿童动漫作品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指具有儿童文学性。张之路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动漫问题在于文学性缺乏:“动漫事业要依靠文学(不仅仅是儿童文学)的支撑,从文学中吸取营养。文学也需要动漫事业的发展来带动、创新、繁荣。相得益彰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4]目前国产播出平台遵循着限播令,但从深层次来看,产生出好的故事的动画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总监雷瑛所说:“播出控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优秀动画片才是关键。”[5]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被认为是技术粗糙、故事低幼,但它能够长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给15岁以下的儿童看的,不像日本,因为小孩子越来越少,所以动漫越来越成人化。中国有4亿儿童。只要故事简单,轻松诙谐,形象各具特色,他们是买账的。”[6]这个商业成功的案例,也说明了儿童动漫创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从动漫艺术的本质上看,“动画是文化内容的产业,形式和工艺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核心价值是艺术创作。未来的动画无论怎样发展,艺术创作的比重只能越来越高。”[7]所以,我们应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
二、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需要人才具有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
与数量众多的动画实践相比,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相当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不足不免让在学习中不能对整个动画的学习和制作做一个宏观长期的把握认识以及对动画发展的本质规律的理解。”[8]从科研项目级别来看,动漫科研项目以校级为主、省部级为辅、国家级极少。至今为止,也没有一本公开发行的动漫专业学术期刊。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当天,没有动漫理论的指导,动漫的人才培养就只能局限在技法技能的范围内,无法深入和持续发展。
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做人,在动漫创作中就是如何表达人、体现人的魅力。有人说:“动画艺术是深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和流露。人文精神教育是动画艺术教育的灵魂。动画技术再高深,都是为动画艺术服务。”[9]我们比较认同这一看法。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改变当前动画艺术教育中片面强调技法技能的观念和做法,为动画艺术找到根本,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放飞希望。
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国动漫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动漫产业的真正腾飞远不是解决政策、资金、产业链、市场、制度等等这些眼前的现实问题就能做到的。对于精神、道德、审美、文化这些真正作用于动漫产业内核的隐形因素的建立,更是中国动漫人要努力实现的理想,这需要几代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奋斗。”[10]动漫既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受众人群,也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以体现民族的人文精神。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重视儿童动漫的创意和创新
创意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世界性趋势。美国自1947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创意课程以来,迄今已有数百所大学开设了创意产业或课程,培养了数千万名创意人才。日本甚至对350万家庭妇女也进行了创意培训。重视创意教育,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发达国家得以强盛的基本经验。[11]
创意创新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高级创意人才实际上是决定动画作品优劣的核心,必须经过具有良好艺术培养氛围的高校系统性教育模式的培养。动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动画造型的创意设计和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否具有魅力,影视动画学科中绘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课程学习本身,而是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出新鲜创意的动画造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12]可以通过创意思维与绘画技巧的训练来培养。
从国外来看,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动画专业代表了相对普遍的美国电脑动画教育机制。从学生完成的第一个影片开始,就被强调创作性、艺术性和原创性,要有文化上独特的视角,在技术上有不同的侧重。该大学的教师玛沙·克里扎斯基说:“之所以如此看重原创性,是因为未来这些学生工作之中,这一点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整个美国的动画领域,都特别需要原创性。旧金山州立大学有很多机会同那些大的动画制作公司深入交流,他们常常提到:你们在学校搞教育的时候,千万请注重原创性,学生要有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那些软件、高科技、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以后教他们,不用在学校来学。面对工作者,他们更会吸纳那些比较有艺术性、创作性的人。”[13]这里所谓的“艺术性、创作性”,也就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
动漫行业对创意创新人才有大的需求。一些高校把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在高级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是好的,但开设的课程一般是以素描、速写、造型结构、色彩、构成课、动漫软件的制作应用为主,因此毕业生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从事不了高级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选择了勾线,上色等低端动画制作工作。动漫行业需要进行原创而不是代工,但高校培养的学生倾向于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绘制和制作能力,由于缺少创意创新,给国外原创打工的也很多。有些人呼吁,在数量庞大质量差的情形下,高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合理方式,加强创意性人才的培养,认为原创性是培养高校动画人才的关键。
动漫产业需要创意创新来突围,加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评论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麋鹿王》说:“《麋鹿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的完美结合,既扎根于本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会馆首席设计、动漫专家俞立昂说:“成功的国产动画都在积极寻找自身特色,将中国元素、中国风格运用到影片中,许多电影都直接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14]动漫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动漫创作的不竭源泉;自主创新和民族原创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著名动画导演戴铁郎提出:中国动画界缺少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中国很多可称之为大片的动画作品只是机械地完成国外的创意,缺少自己的东两,只是一个执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也强调:“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7]
关于国产动漫缺乏创意创新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结果,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的销售发行等市场问题不愁,当时动漫观众的眼界没有打开,不像当今时代观众的欣赏视野里几乎看遍了世界著名动漫作品,一旦做比较,就会发现国产动漫创意创新的不足。二是代工的结果,国内动漫人才十几年来为国外动漫做代工,这实际上也促成了动漫院校对中期制作环节人才的大力培养。由于代工,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都是国外的,因此国内也就少有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急切要求。在政府的支持下,三年来连续10万分钟以上的产量及奖励政策,要求国产动画的原创性提高,而这个要求就近年来忽然提出的。没有超前意识、培养不出领军人才、本身就不成熟的动漫高校当然就措手不及,创意创新人才一时间显得奇缺。
国内动漫届对于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儿童动漫研发人才的需求。因为国产动漫尤其是国产动画十之八九都是定位于儿童观众的。因此,加强具有创意创新能力和儿童动漫研发创作人才就极为关键。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是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15]表示出对国产动漫发展的热切期待。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儿童动漫作品,让中国的孩子看着自己国家的动漫长大。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证研究” (620)、长沙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儿童动漫研发高级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 (SBZD201104)。
参考文献:
[1]陈文.应对中国原创动画主要壁垒的策略[A].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43.
[2]王扬.中国出版科研所“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09-04-22].中国出版网,http://.cn/hw/yw/200904.
[3]中国动画最大挑战是如何讲好故事[EB/OL].[2009-12-1].http://.
[4]张之路.中国动漫问题在文学[EB/OL].[2010-6-1].http://.
[5]雷瑛.一切为了中国动漫和中国孩子的美丽结盟[A].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6]中国动漫逐渐走出模仿时代[EB/OL].http:.
[7]葛宗男.对中国动画教育“”的冷思考(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1):64,5.
[8]魏林红.论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发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9.
[9]张刚.宫崎骏动画作品研究对我国动画艺术教育的一些启示[J].艺术科技,2009(4):52.
[10]周玉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价值构成[N].光明日报,2009-07-24.
[11]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http:///news.
[12]薛毅.影视动画专业绘画创意思维教学谈[J].电影文学,2010(10):148.
[13]玛沙·克里扎斯基.从旧金山州立大学看美国电脑动画的教育机制[J].艺术评论2008(2):56.
《建筑技术及设计》(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Technology&Design简称atd,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建筑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 994年。主要刊登国内外最新建筑设计作品、精彩建筑实例和建筑技术应用方面的论文,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建筑技术及设计》国际标准刊号:ISSNl006-2661,国内统一刊号:CNll-3548/TU,邮发代号82-680,共130页,定价28元/本,全年336元,大16开全彩色印刷。主要栏目有行业讯息、产品速递、名师档案、专题探索、工程档案、方案篇、技术专栏、人物专访、建筑游廊、特稿等。
2008年《建筑技术及设计》将更加关注建筑,关注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师,将加强对国内外新锐建筑和先进建筑技术的报道,重点为读者展示国外的新建筑、新设计,并充实产品速递、展览巡礼、建筑评论、建筑书评等栏目的内容,以求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依靠编委会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队的支持,将杂志办出新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技术及设计征稿启事
来稿须知
1 工程档案栏目来稿文字介绍字数限定在5000字内,包括建筑师、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其代表作品说明。
2 来稿案例请附效果图、平面剖面图、重要节点构造图、竣工摄影图,请附图注说明等内容。
3 来稿插图请寄原件,照片尽可能采用反转片(正片)或8寸照片,数码照片、效果图、平立剖面图请提供光盘(TIFF格式,分辨率350线以上),CAD线图请转成JPG或T1FF格式。
4 本刊有权对所有来稿进行加工修改,如不愿修改的作者,请来稿附函声明,本刊拥有版权码。
5 资源有限,恕不退稿:三个月内未获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类型
1 工程档案
请注明工程名称(中,英文),设计单位、设计师、摄影,撰文、业主,工程概况等。
2 案例文字介绍
清楚描绘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工程(或方案)的细节设计。
3 设计图
工程(或方案)设计的效果图,平立剖面以及重要节点结构图等。
4 竣工摄影图
工程竣工的专业摄影图(能够反映工程全貌的专业摄影作品约20张左右)。
投稿地址:
100044
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
电话:(010)~68325480
传真:(010)~68302884
投稿邮箱:
《建筑技术及设计》2007年征订
广大读者可在所在地邮局订阅
《建筑技术及设计》每月1期,全年12期
汇款方式:邮汇 银行
付款日期:__年__月__日
订阅由:__年__月__至__年__月止,共__期
金额:__元(元×期数)
订阅人/单位名称:__
地址:__
开户单位:亚太建筑科技信息研究院
开户单位:中行北京新世纪饭店支行
账号:804312859408091001
本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010)68325480
关键词:商业招贴;创意;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竞争对手;创意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59-01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招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屡见不鲜。在此我们只浅表的谈一下商业招贴的设计与创意。商业招贴主要包括各类商品的宣传、展销,树立企业形象 ,以及观光旅游、交易会、邮电、交通和保险等方面的广告。
商业的招贴主要是符合商家以及产品的特点,还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市场调研与分析、创意的策略要点以及消费者心理研究是商业招贴创意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它对招贴创意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导向作用,是招贴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设计者可以了解市场、了解对手、了解自身。它可使设计者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订相应的创意策略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场调研与分析是创意的前提条件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的主要主要内容有产品定位、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竞争对手、广告文化特征等。产品定位的含义是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其在市场上的位置。产品定位是商业招贴诉求的一个重要的基点,同时也是招贴创意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只有产品定位准确、目标集中,才能确定招贴的主题并产生与众不同的创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同类的产品会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品牌繁多,但功能却大同小异。研究产品的主要情况作为设计者你必须都要了如指掌并向消费者予以准确传达。
对不同产品的类别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这有利于强化产品的属性和品牌形象。产品的个性内涵不同,招贴诉求的重点和创意就不尽相同。
产品有通过市场才能进行销售。所以在进行创意时要先进行分析和研究目标市场的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不同的创意策略。市场一般分为工业市场、消费者市场、政府市场 、中间商市场、自由市场、国际市场等。。要充分了解研究目标市场的各种差异,因为市场是消费者构成的所以设计者一定要目标市场为基础,以消费者为中心,选择目标消费者容易接受的视觉形象语言,是产品与目标市场相吻合,这样可以提高招贴广告的亲和性,有利于产品信息的有效传达。
在现代设计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设计的定向性。它要求所有的设计都要有明确目标性与针对性,因为市场没有抽象的消费者也没有一种设计能够为所有的消费者所接受的。招贴设计的定向,实质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及其目标市场。要是招贴创意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不同的性别、文化、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的消费者,都有其不同的需求心理和兴趣爱好。也会形成对创意色不同要求与反应。要选择和确定可能使用该产品的人为目标消费者,然后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意策略。
我们知道不同的广告目标有其不同的创意策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有其不同的的广告目标。不同的广告目标有其不同的招贴创意的策略。为了使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创意目标就要服从于广告目标。目标要集中重点要突出,每个阶段的广告活动只能集中突出一个广告目标,不能期望在一个阶段的广告活动中把整个阶段的广告目标全部实现。商业招贴的创意诉求要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突出产品的品牌形象,要防止本末倒置的创意诉求以及在已有共识的共性特点上进行创意诉求。注意竞争意识,在进行招贴创意之前,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尤其是同类产品在各个阶段的广告战略以及创意与表现要做深入的研究。在创意的切入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形成差异,有利于竞争者拉开距离,它能使创意的策略更具有独创性。
创意与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心理研究是招贴创意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设计者要了解认得需求心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了解和掌握消费者购买行动的心理过程,能够提高招贴广告的宣传效果,而且在争取消费者和促进产品销售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商业招贴主题的确定应围绕广告目标来确定,否则,招贴广告就没有实效。商业广告的主题应该注重广告目标、信息个性、消费者心理需求三个要素相互融合。商业招贴主题的确定要考虑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要考虑企业形象与主题的关系、要考虑品牌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今天,四川美术学院抓住机遇,坚持产学研密切结合整体推进学院改革。在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全面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适应社会变革,全方位拓展学科领域
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使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学校努力拓展学科领域,目前设有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建筑学、景观建筑等13个本科专业;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画艺术、油画艺术、版画艺术、雕塑艺术、水彩画艺术、美术教育、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漆画艺术、陶瓷艺术、数码媒体艺术、建筑艺术、动画艺术、摄影艺术、舞台美术等20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显著的综合性美术院校。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
四川美术学院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学校针对艺术学科专业的特点和重庆市人文社科建设任务,加强了校级科研课题立项的调研与论证,在广泛征集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提出了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指南。紧密围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开展了当代艺术基础理论的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近三年,经匿名评审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终审,确定立项校级科研项目41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达90余人_并在校级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申报获准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及科技项目立项研究课题24项,重庆市科委、经委、建委等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11项;杨仁敏教授的《美术设计教育研究》和高铭路教授的《艺术史方法论》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规划研究课题;校级科研课题已结题13项,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结题8项;2007年发表研究论文193篇,出版专著6部。编辑出版教材36部。我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多项科研课题结题并出版了《85美术运动》、《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从中国经验开始》、《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王林论绘画》、《绘画与观念》等10部专著,13篇,其中在CSSCI发表3篇,在当代艺术社会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理论研究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持久的思想源泉和坚实的学术基础。改变了学院长期存在的重创作实践轻理论建设和学术积淀的局面。
加强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推动科研创作的社会服务
艺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等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和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校集艺术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优势,形成了“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生态及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研究”、“重庆南岸区慈云寺老街保护规划”、“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旅游环线总体规划”、“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保护性详细体规划”、“巴河亲水环境整治及南滨路建设立面改造设计”等数项重庆市历史人文风貌区的规划论证和设计工作。其中“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的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项目,在建设部专家组评审的600项参评项目中排第十三名,被批准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立项研究项目并获国家拨款1200万元,在“适宜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改造的工程技术创新”、“适宜山地城市风貌的低成本的工程技术创新”等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设计艺术学、广告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组成了“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品牌推广、产品包装设计”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四川五粮液集团、重庆电视台、中冶赛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商品交易所、西南铝加TU等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以及大量地方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广告推广策划。切实推动了地方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了重庆名特产品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学校还承担了社会科技咨询服务和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22项,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200万元,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搭建艺术创新教育平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与创作科研互动”是四川美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之一,是艺术院校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与研相互转换,推动了“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嬗变,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庆市教委批准了学校的“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依托“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学校开展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态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贯穿在专业设计教学之中,所研究的课题涵盖了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家具设计、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环境资源、机电工程、包装工程、人文景观、废弃物利用等多个领域。2007年,已完成《生态设计1D0例》的设计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专利65项,投入生产的产品45项;获2007德国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胜奖2项(全国15项);获第11届国际自行车设计大赛创意奖1项,第一届青岛国际设计节“金海螺”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秀设计奖1项;获“长虹杯”2007年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银奖1项、入围奖1项、最佳创意单项奖2项、组织奖1项;获2007“世博想象”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优秀奖2项、入围奖24项,“气候酷派,设计先行”中英生态设计邀请赛优胜奖5项、入围奖27项等。还在《生态经济》核心期刊开设并主持了“生态设计”专题栏目,发表研究论文52篇;在深圳“2007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和“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008济南会议”上,王立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双赢之路――生态设计是工业设计创
新思维的新焦点》、《将生态设计纳入课堂教学,让环保意识带动创新思维》的专题演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以“生态设计倡导崭新环保生活”为题发表了记者专访王立端教授的文章,《人民网》以“做可持续发展的‘开路先锋”’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学校“生态设计”的研究项目,学校在研究“生态设计”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中,为重庆市工业的生态设计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服装设计专业通过专题研究、专项设计、赛事合作、课程介入等方式。使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在全国重大设计赛事中屡获大奖。使四川美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社会评价排名第一,在全国所有高校服装专业中排名第七,为重庆及全国服装设计行业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移动终端 交互设计 图形创意 品牌应用软件
检 索:.cn
一、艺术设计中的图形创意
艺术设计中图形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的印象,以再现特定的信息。作为艺术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好的图形设计离不开创意的支持,甚至可以将图形设计的过程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图形创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将人眼看到的信息以思维创意的过程表现出来,并用理性的分析手段形成图形作品。创意过程中设计到多种思维方式,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等。
图形设计中的优秀创意因素需要具备几个必要条件,首先图形设计的创意要有独到的视点,在立意精巧的同时又要符合人的逻辑思维;其次视觉上要有一定的冲击力,创意表达的信息在说明要描述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有深刻的寓意。图形设计的创意始于推演主题,设计之初就要思考如何切入主题,推演图形设计要传达的信息主题,从而保证图形设计中的思维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图形创意的构型形态包括同构、解构两种。[1]同构本质上是一种映射,是用其他事物表象出某种物象的结构;要想表征两种物象之间的同构关系,就必须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点,而同构因素可以从内容、轮廓等事物的形上寻找。解构的过程和同构相反,它是将自然形分解、打散,并按照既定意图再次组合的构形方式,这一过程中创造图形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寻找同构因素的同时打散、分解并重新组合的过程[2]”,如图1所示。
二、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一般被认为是涉及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数字产品的设计,它致力于了解用户的期望,了解用户与产品交互时的感受,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轻松地与信息时代的数字化产品进行沟通,设计更加有效的交互行为和方式,从而使产品更加易用,可以认为交互设计就是为了更好的使人与产品沟通、交流的设计方式。对使用数字化产品过程中的行为与界面进行交互设计,以此在用户与数字化产品之间建立一种有机联系,最终达到有效促进交流的作用,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也多种多样,在进行手机的交互设计及界面设计时就需要根据屏幕分辨率、字号以及行距等将这些功能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根据交互需求说明、交互类型、交互结构模型等因素,划分手机应用界面的结构模块,并根据手机屏幕要显示信息的相关内容及顺序,结构化设计交互元素;当应用的菜单结构及显示信息结构一致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屏幕、窗口以及菜单等的结构设计、显示要素的布局设计等[3];完成了总体布局设计及结构设计后,还需要进行应用界面的美观设计,以利用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优秀的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不仅要方便用户操作,还应该可以使用户在陌生环境及有限时间内较快掌握其使用方法。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人识别手机的过程和手机对人的交流反馈过程。人识别手机的过程就是消化手机界面表达的寓意的过程,是用户采集手机图标、文字、菜单等信息,并加以识别和理解,最后对比所学知识的过程。在人识别手机的时候手机还需要恰当地给人反馈,这种双向性的交互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手机对人的反馈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设计和信息反馈两种。目标导向设计是一种针对手机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而且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目标导向设计揣摩了用户的心理和使用习惯,可以对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有所帮助,方便用户在不同操作间直接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麻烦。
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设计就是一种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使用户更加自然、更加人性化地交流并接受信息,减少用户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将信息强加于人。作为日常生活中用户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随着多点触摸技术、重力感应等移动终端新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上的交互方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但是对这些新技术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效率及自然性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暴露得日益明显,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师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移动终端上用户与产品的交互问题。另外,在移动终端上设计具有交互的应用时要考虑移动终端的型号等因素,这无疑会增加交互设计的难度。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较小,难以实现多窗口同时运行,所以桌面交互设计中,用户在桌面同时进行多种操作的模式并不可行。鉴于这种限制,桌面上的交互设计模式在移动终端上应用时不得不被精简和压缩,这就需要借助良好的交互设计弥补这一缺陷。目前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设计正处于发展的早期,在进行交互设计时如果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认知特征、视觉交互设计因素以及移动终端的上下文等因素,避免交互设计在移动终端上的易出错、不合理、繁琐等问题,那么交互设计最终将走向更加自然、人性化的方向,做到高效、顺畅的人机交互。
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输入文本比较繁琐,手机上触摸屏及全键盘的文本输入都不像桌面终端设备的文本输入那样便捷,因此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设计要尽量避免用户输入不必要的文本信息,而可以代替以选择列表或者是模糊查询的方式。在用户输入部分关键词后,交互设计方式可以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运行用户选择检索目标或从包含目标的列表中进行选择,从而减少输入文本的麻烦。另外,虽然触摸屏的输入方式接近于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但目前移动终端上手写输入识别的准确性还不尽人意,加之触摸屏手写的反馈时间比较慢,所以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不建议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有不同于桌面终端的特点,不仅要考虑不同终端型号、不同平台的兼容性问题,还要具有行为交互方式,其不便利的输入方式和复杂的交互路径,决定了只有充分考虑移动终端本身的交互特点,才可以更好地利用已有的交互设计经验,设计出区别于桌面交互方式的移动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上的交互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4]:(1)调查研究及概念定义。交互设计师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以及用户访谈记录,圈定交互设计要面向的目标人群;同时标识需要并建立需求概念,从而把用户需求和应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2)迭代设计与执行。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移动终端品牌应用的设计,并分阶段地进行迭代评估,以构建应用的交互设计结构;设计完毕后,选择最佳交互设计方案,并完成交互设计的最终呈现。(3)。展示交互设计成果,并利用市场进行整个交互设计的评估。在以上三个交互设计的阶段中,用户应该全程参与交互设计的开发过程。
三、智能家居品牌应用软件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移动终端成为日常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手机终端的交互设计也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另外,随着智能家居技术及智能监控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远程控制智能家居也日益流行,并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发展趋势[5]。利用移动终端上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用户即使出门在外也可以遥控开启智能家居洗衣机洗衣,或者回家前即可遥控微波炉预热食物,这样的智能家居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节约用户的时间,还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本文接下来根据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在移动终端上设计一款智能家居应用软件。
本文在基于Iphone的手机平台上设计了一款针对苹果用户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用户可以利用此智能家居软件完成远程控制洗衣的功能,这款智能家居软件不仅可以远程设定智能洗衣机的运转时间,还能够随时进行洗衣情况监控,用户无需时刻守候在洗衣机旁。使用Iphone的用户大多是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高端用户,可以熟悉使用智能手机应用,而且这部分用户一般都使用3G网络,能够随时利用网络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分析了此类用户的特点后,选择七位使用Iphone的手机用户,他们都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家中都有智能洗衣机。在对这些用户对于智能洗衣机的观点进行了解后,本文将智能洗衣机的概念分解为“智能”、“洗”、“机器”以及“控制”四个主题概念。
明确了用户对智能家居应用软件的概念定义后,借助功能隐喻模型可以找到智能洗衣应用的基本功能元素包括以下几点:智能开关、暂停、调节模式、洗衣进程显示以及扫描;这些功能可以分为显示和操作两类。本文首先对市场上的智能洗衣机具备的功能进行调查,并设计调研问卷,咨询上述七名用户对智能洗衣机功能的重点关注点,将智能家居应用软件的功能设计为扫描衣服数量、选择洗衣模式、显示洗衣进程以及控制洗衣的状态(开始、暂停以及停止)等功能因素。确定了智能家居应用的功能因素后,再利用结构隐喻模型串联所有的功能点,这样可以更好地设计功能因素间的层级关系以及功能按键的排布方式。在对以上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分析后发现,市场上已有的一些智能家居应用软件的交互设计结构可以借鉴,这样能够降低用户学习新应用的成本。用户在使用智能洗衣应用时,一般会经过查看衣物种类、设定洗衣模式、查看洗衣进程等步骤;在智能洗衣应用的界面设计时,由于旋转按钮的动作与用户操作智能洗衣机实体的行为方式相同,所以设定洗衣模式的动作可以借鉴旋转按钮的动作,以符合自然的用户体验原则。
可以设定智能洗衣应用的主题和风格,诸如白色、水珠、科技等等。可以将智能洗衣应用的主界面主题设置为科技模式,并抽取动画中EVA机器人的特征,混合渲染白色及蓝调,充分显示出科技感及智能性,在开启应用程序前预先显示一个机械化自动门,从而给用户一种机械感及自动感。另外,这样的应用设计以机器人为主题,更好地切合了智能家居的主题。
总结
本文从交互设计入手,介绍了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调查了市场上的智能洗衣机具备的功能,并设计调研问卷,咨询用户对智能洗衣机功能的重点关注点,然后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应用软件。
注释
[1] 薄玉桴:《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交互设计和设计流程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李鸿明:《基于手机游戏中的人机界面交互设计及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柳雕貂:《基于可用性的触摸屏手机软硬件界面交互设计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