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4: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法制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可推卸的法定职责。《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并强调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早在100多前年,梁启超先生在深刻总结失败原因的基础上,就提出了“新国必先新民”,“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的论断,强调要建成民主法治的“少年中国”,必须先着手改造国民性,培养造就一代“新民”。现在,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又要切实完善推进法治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既要进一步加大对全民的普法力度,提高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更要重点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国家始终把青少年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法律进学校”,就是要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公民意识基础。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学法、知法、尊法、守法、护法,学会依法办事,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又要学会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依法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各项义务。因此,是否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较好的法律素质,是衡量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有效方式。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的态势,形势比较严峻。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原因,其中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缺少对法制尊严的敬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著名法理学家贝卡利亚曾指出:“预防犯罪,最可靠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实践证明,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守法,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希望工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应该下大气力抓好,也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明确学生法制教育的任务和要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现代公民意识,而不是要求学生学习和熟知所有的法律理论、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成为法律专家。
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都要突出宪法教育,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基本制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形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要适当加大对《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对多元文化、少数人群和弱势人群权利的尊重与平等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法治理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初步形成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认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社会生活必要的法律常识,建立守法观念。
高级中学、中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法治理念、法律原则教育,使学生树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比较系统地开展法治常识和一般性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辨别是非、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知识与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护以及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
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着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扎实做好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能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且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其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其心灵中从小就种下现代法治文明的种子,就能为中小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
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遵循德育规律,按照将德育融入课堂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和学生生活之中的科学方法,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推进“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
全国“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全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提出:“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探索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途径。”2007年颁布的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更是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中小学学科内容中,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乃至体育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法治精神、人类优良思想品德等内容或因素,而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学科课程中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教学本身就应当挖掘和拓展这些内容的教育。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落实“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要通过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课题研究,深入系统挖掘中小学学科内容中蕴含的法制内容或法制因素,形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指南,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具体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中小学相关学科乃至全部学科中启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是学生最容易、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法制教育形式,既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学到法制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又能使教师通过备课和教学提升法治素养,还能有效解决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能实现学校教师“全员育人”的目标。
二是加强中小学思品课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中小学思品课,并强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中的法制知识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中小学校,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增设法制教育或公民意识教育课程。
三是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法制教育。专题教育具有主题鲜明、针对性强、题材鲜活、教育面广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认知能力和发展形势,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重大事件,积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的讲话、党课、团课、主题班会、主体团(队)会、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和宣传栏、板报、漫画、小品、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是坚持和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结合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充分发挥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可以会同法院、检察院、司法、公安等部门,组建法制宣讲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巡回宣讲。
五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局格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同宣传、综治、司法、公安、文化、工商、新闻出版、电信、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等部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加强和改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手净化社会环境,共同抓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六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法制教育监督评估考核制度。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加强监督评估考核,不建立健全监督评估考核制度,都是难以落到实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情况,纳入“六五”普法的重点内容,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检查内容,纳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年度绩效评估考核的内容,切实建立健全年度评估考核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年度评估考核。同时,学校要建立完善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质评价制度,将学生学法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情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在抓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督促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抓好对大学生、中职生的普法教育,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法治文化是重要的育人环境,是无声的普法教师,对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素质能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法制意识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阶段,在思想认识上也越来越成熟,非常善于想象,敏感又好奇,喜欢模仿,但是相应的辨别能力较弱,导致其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违法犯罪。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优势,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基于教材资源优势,树立小学生的法制理念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在编排教材内容的时候,设置了很多的法制教育内容,均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知识水平、认知情况等进行编排的,其内容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比如,在三年级的课程中,设置了《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并且将其分成三个板块进行讲解,分别为《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在小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一些游戏,让小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了解相关规则,并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与规则概念。同时也可以从家庭、社会生活、学校这三个方面,展现不同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相应的规则,并且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状态,进而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树立一定的法制观念,明白规则、法律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所以,老师在开展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遵照教学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利用一些小学生熟悉的实例,对教材中存在的法制素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挖掘,以点带面,进行全面的扩展,让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制教育,并且将其和学科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知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习惯。
2.注重课堂体验,提高小学生法制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小品表演、辩论会、情景模拟等方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让小学生可以对法律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理解与学习,有效增强小学生遵纪守法的程度。比如,在学习《马路不是游戏场》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对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标志等进行了解,同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找出其中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小学生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可以对自身的一些交通行为进行反思,明确自身是否完全做好了“守法”。又比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小学生明白在买到不合适东西的时候,可以进行退货,或者拨打“315”电话,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小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自身的掌握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解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
3.时事政治与学科优势相结合,提高小学生法制素养
在开展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生活实践、时事政治和学科优势的结合,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制素养。
首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教育主要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进行创造,并且在创造中展开生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收集相关的法制教育素材,在社会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生活实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小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进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主生活》这一内容之后,老师一定要从最常见、最接近的事情着手,联系本班班级干部选举、优秀学生选举等实际活动,通过参加、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小学生了解到选举的神圣性,并且明确自身的选举权利,让小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民主选举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主意识,同时为小学生的社会民主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比如,在学习《规则在哪里》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引导小学生对身边的规则进行了解,如,学校中的规则、家庭中的规则、商店中的规则、马路上的规则、社区中的规则等,这样就可以有效拉近小学生和规则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可以体会到规则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可以自觉予以遵守,提高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法制素养。
其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不仅只是对法律知识的教育,还要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上与课后的教学,还要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焦点访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栏目进行关注,通过相应的分析与讨论,有效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完善遵纪守法的行为。同时,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分析、讨论,让小学生对事件进行发言,初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实现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科特点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辑,邵晶.加强法制教育,营造平安校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3页,当前第1页1
三、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学校肩负深入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开展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方法,务实求效。一是在思想上实现了三个转变:转变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转变法制教育是软任务,可轻可重的观念,树立培养“四有”新人的新观念;转变只重视学校教育,忽略家庭、社会教育的观念,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观念。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施教。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安全自护教育,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分辨是
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初中重在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注意禁烟和拒毒工作的落实;三是在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法制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教育效果。以互动教育为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安全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结合团队工作开展青少年文明创建活动、“青少年远离”活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基地,定期开展法律咨询,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在开展课堂法制课教学的同时,观看法制电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报告)、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演讲比赛、法制宣传板报、法制图片展览、密切配合新闻媒体的法制专栏、专题、讲座等节目及法制宣传日、宣传周等多种载体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感受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坚持学法用法的一致性,以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避免学法不用法、宣传教育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中,寓教于乐,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法积极性。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抓好在校青少年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法制教育的同时,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劳教所等单位观摩体验,听犯罪、犯错青少年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从中学习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从多个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广大教师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深入社会,积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及方法,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次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四是注意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①处理好法律条文知识性学习与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关系。通过“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一个合格公民,决不是仅仅守法就满足了,还要不断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科学人生观的培养,促使遵纪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渐成为各中小学生的自觉行为。②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每学期利用年段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汇报学校工作,向家长发放诸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讲话》、《不要沉湎于网吧》、《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庭警示录》等宣传材料,具体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制教育,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③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不断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净化,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外环境;聘请辅导员,联系关工委,请他们经常关心学生的校外表现,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对电子游戏场所和不法网吧的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各校针对问题学生特别是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得到学校、班集体和师生的关怀,引导他们及时纠正缺点和改正不良的行为倾向;加强学校德育、法制工作的难点在于转化差生,因此,我们把防差转差工作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发动全体教师配合家庭参与,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普法教育与防差转差相结合,有效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五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各校邀请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通过法律工作者应用法律武器,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在常规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努力拓宽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探索新路子,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共3页,当前第2页2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办事机构,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要求各部门“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小结、每半年有动态分析、年终有总结”。二是层层签订落实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责任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体制。三是学校有计划地对各班级的法制教育、普法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开拓思路、创新思维,随时发现差距找出薄弱环节,对责任制推行不力,没有完成责任制目标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将考核评议结果与目标管理、评优、年度考核奖惩挂上钩,加强对学校行政干部、教职工学法用法情况的考核,把干部群众的学法用法情况与任用、奖惩挂钩;从责任目标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中发掘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把督学、督政和督法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监督检查。设立民主评议行风投诉信箱及投诉电话,直接受理社会各界对学校法制教育效能问题的投诉,并认真处理来电、来信和来访。
几年来,在在上级行政的正确领导,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过去,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有较大的局限性,认为法离他们很远,法律主要是管那些犯罪分子
的,与中小学生无多大关系。通过《读本》、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他们认识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我校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更有成效。目前在我校中小学校,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风气日渐浓厚,校园内纠纷少了,互帮互学的多了,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没有一个在校学生涉毒,广大学生遵纪守法,逐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少人还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和智慧,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是推动了依法治教工作。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过程。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学校逐步走上依法治校的轨道,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靠法律手段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依法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依法行政,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构建法制教育工作机构是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条件,为了使法制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工作中,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我区各中小学校成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和“治保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检查。
1、2002年我区制定下发了《2002年全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计划》,2003年制定下发了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我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布署和安排。全区64名经过严格挑选的政法部门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法制副校长,其中14名部门领导担任了区属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各派出所、司法所长分别担任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法制副校长。这些同志既有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又有法律工作经验,还有较好的敬业精神,他们和各学校的领导一道辛勤耕耘在学校这块园地上。
2、为了有效组织好法制副校长工作,区委政法委还牵头成立了法制副校长工作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了法制副校长工作健康有效运行。政法各部门支持法制副校长工作,压任务,给时间,教方法,为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狠抓纲要、教材,教师、课时的四落实工作,法制课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整体推动,逐步形成开设中小学生法律常识课的良好氛围,今年全区还落实了7320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征订工作。
二、紧紧围绕中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这一总的目标,采取适合他们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方法才能奏效。几年来,我们本着这个指导思想,采取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制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形象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等五个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明显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尝到不少的甜头。
1、在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拒绝”活动中法制校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制副校长授课,帮助学生弄清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通过学生辐射到千家万户。冶山、玉带、雄州等单位还组织了万名青少年签名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全区10万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以区司法局组织编印的中小学生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竞赛百题问答为依据,我们组织了一次各中小学校参加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编写的法律知识竞赛试题,中小学生们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了解,使他们知道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法制观念。
3、区司法局深入学校开展以“远离,关爱家庭”为主题的禁毒宣传。司法干警制作禁毒知识宣传板报,编写禁毒知识宣传材料,向学生讲解有关禁毒知识,现场散发禁毒宣传材料,告诫青少年朋友要远离,此次活动散发禁毒宣传材料2000余份,现场解答咨询近500人次,受宣传教育青少年人数达2万多人。全区法制副校长在所在学校开设一堂以“远离”为主题的法制课,进一步向学生宣讲的危害性以及与有关的法律法规。
4、司法局根据区委政法委的部署,向法制副校长发放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光盘和辅导用书,使枯燥单调的法律条文变得形象生动易懂,学生学得入脑入心。区司法局联合区教育局在六合区实验中学召开中学生法制教育现身说法现场会,组织南京市大连山劳教所的劳教学员给中学生现身说法。在校师生1800多人参加了大会并接受了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法制副校长还结合各地实际和特点,多次进行防暑、防水、防火、防盗及交通安全教育,努力避免减少事故发生。新集、竹镇、雄州、龙袍等学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都要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水、防火、防盗及交通安全教育,还找一些事故图片供学生观看,努力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教育网络,致力“转后”,筑牢防范在校生犯罪的堤坝。
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对后进生的工作不当,极易造成他们的流失。我们把“转后制流”工作纳入确保在校生巩固率的责任制中,纳入“普九”年审中,纳入依法治校的考评中,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中。“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转化后进生,使他们回归主流,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已从一般的口号变成了全区教师的共识。
1、在学校创造一个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小环境。依照“全员育人”的要求,各校把“转后”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各组室和教师的考核、奖惩之中,变一般要求为硬性指标;变班主任的头疼事为全体教师的份内事。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后进生的局面。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是产生后进生的温床,多年来我区中小都不分快慢班,对“学困生”,各学校都能采取积极的帮教措施,如把“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教师按人头包教,采用建立教育档案,降低要求,分类指导,鼓励进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等方法。各教师、学校各尽其能,各显神通,有效地控制了分化,从源头遏制了后进生的产生。
2、加强与公检法司部门的共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几年来,我区的“警校、庭校、院校、军校”共建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区教育局和区公安局、各学校和共建单位都签订协议书,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双方的职责。公、检、法、司、部队的同志即为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参与学校德育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共建中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些都对转化后进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对有违法行为的重点后进生,除了校内干部党员、教师对他们的正常帮教工作外,还充分发挥共建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让公、检、法、司的同志利用详尽、生动案情资料和专业法制知识对他进行有针对性地、有震憾作用的法制教育,对极少数素质低,甚至对孩子的违法行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家长也进行劝说、告诫,使他们受到震动。
3、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对家长学校的检查,考评、挂牌、表彰,促进了家长学校的不断规范。家长学校既宣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家长的法律责任,又向家长介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减少了家长的过高要求,短视和功利行为,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一个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正在形成。
四、坚持齐抓共营,各方配合,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多管齐下,综合管理,形成合力。多年来,我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行使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为培养新世纪合格接班人履行了应尽义务和责任,各有关部门都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领导体系。
1、区公安局主动与工商、文化、城建等部门联系,对校园周围的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场所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使学校周边秩序有所改观,为教书育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六城中心小学周围交通情况复杂,来往车辆多,对自身防范意识较差的小学生的人身造成威胁。法制副校长沙新民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每天组织警力会同六城交巡警中队,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几年来,由于民警尽心尽责的工作,该地区未发生一起小学生被撞事故,此举得到了校方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治安报警点”,“学校治安室”,选派业务精,素质好的民警、联防队员长期在这工作,专门维护学校治安,震慑违法犯罪。
4、法制副校长根据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协助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法制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各项规章规度,使学校综治工作有章可循。兼职法制副校长还普遍地指导、协助改进学校的防盗防火措施和设施,在节假日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护校活动,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学校安全。与此同时,法制副校长还抓住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积极组织或参与集中整治活动,协破盗窃、抢要学生钱物等案件。
存在问题:
青少年法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如何深化青少年法制教育潜心研究不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缺乏有机协调,统一力度不够等。
下步工作重点版权所有
1、发挥社区功能。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研究布置暑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举办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观看法制录相,进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形式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确保青少年学生假期法制教育不断档,不留死角和盲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法制社会的建设要求必须要做好法制教育,因为这是法制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法制观念的建立与增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教育。《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十分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法制教育的平台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一平台优势与功能,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法律内容,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和教育。这既是新时期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可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做好法制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站在小学教育培养对象的角度上讲,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主要对象主体。在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新时期,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学法、用法的思想也得到了普遍发展[1]。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与身体正在快速增长,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法律知识的传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法制意识的建立,法律常识的掌握以及法律内容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最终实现教育总目标。另一方面,做好法制教育是降低与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有力保障。不管是哪一种不良思想,还是习惯的产生,都不是在短时间内造成的。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也埋下了十分严重的网络毒害隐患。不少小学生过于喜爱游戏与网络。一旦家长与教师没有提起重视,那么小学生误入歧途的现象极有可能产生。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语文知识,还能通过法制教育的渗透使其明确法律常识,从小建立法律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路径
1、发掘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法律常识
当前,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宠爱,全面保护,在学校学校管理松懈,最终造成小学生养成了过于自我的习惯。倘若再受到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那么他们将很容易形成不良行为爱好,严重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自身作用,通过发掘、组织教材中和法制教育有关的素材来开展法制教育[2]。实际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法制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精心发掘,合理设计,那么法制教育的教育效果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针对这一句话,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这里被称作是鸟的天堂?”而学生在阅读过课文内容后不难给出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捕捉鸟”。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则可以站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向学生讲解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明确爱护鸟类是所有公民应尽的义务。
2、发挥习作教学作用,加深学生法律认识
作文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同时还是开展法制教育的载体。作文可以体现出学生对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的真实感受,还可以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总结。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法制事件,引发学生主动、自由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能够实现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例如,电视中的《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等节目都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这是因为其中的案例都和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案例的论述、分析都非常形象,标题也都特别有创新性[3]。对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短片,并以此为素材教育学生掌握更高作文拟题技巧。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自主考虑问题,抒发观点,加深理解,并在与其他学生交流观点的过程中对自身观点进行健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实现法治教育的渗透。学生的日记所叙述与记录的都是真实事件或情感,写日记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开导,自我反省,从而做更好的自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包括违纪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等完成每日日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抒发自身感受与情感。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则要尽可能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是为实践做准备的,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亦是如此。最大限度的拉近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开拓教学平台,组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来高效的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使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自行开拓第二课堂,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实施法制教育。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上学与放学道路中的安全教育时,教师可设置一个情景:“今天我是交警”,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明确交通规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优点:保证行人与车辆顺利通行。一旦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肆意行驶车辆或行走,那么安全故事率将会迅速提高。这样一来,通过这种印象深刻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来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则,意识到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个人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早已成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因为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法制教育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这一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者与实施者,应意识到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挖掘课本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做好法制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知法、守法公民。
作者:王显彪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新龙场镇陈家寨小学
参考文献:
[1]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11(10)
1、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被写进了教育法。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正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与科学文化、思想品德教育一样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
2、是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也是实现富民强国和公平正义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律素养是前提条件。而要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增强公民法律素养,关键在于进行法制教育。现代公民的法律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只有从小进行法制教育,通过长时期的知识学习、实践锻炼以及潜移默化的习惯培养,广大青少年才有成长为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的可能。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可以说是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
3、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其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人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未成年人犯罪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因为一时性起,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大部分少年犯罪时不知道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能够从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能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是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缺乏系统性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都显得相对薄弱。纵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涉及法制教育的内容并不多见,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相契合的系统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材。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统一的领导组织机构、统一的教育计划安排,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总体研究;没有统一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主要课目列入教学大纲,缺乏教学参考资料等等。
2、教师队伍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成效。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他们往往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此外,一些中小学教师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与法制教育的宗旨相对峙的教师“教育犯法”现象,如罚抄作业、罚站、取消午休、站办公室、放学晚回家等惩戒方式。
3、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未形成法制教育合力
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只是学校有这方面的教育任务,社会、家庭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而不少家长的脑中还保留封建时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独书高”的思想,对法制教育并不重视。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部分地区社会不良风气盛行,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会环境的约束力量有限,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实突出。只靠学校和老师在那里演独角戏,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必定造成教育效果低下。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开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1、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学校教育是学生法制教育进行的主要场所,教职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时冷时热,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学率高低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效果优劣,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坚持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要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唱的是素质教育的调,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问题,必须从观念到实践上,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着眼于每一位受教育者,德育智育并重,成才与成人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主义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要坚持全面规划性原则
中学开展法制教育要做到把法制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中学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点连线”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法制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发展,接受社会实践检验。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获取法律知识,由被动接受到自主行为,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法制教育要克服照本宣科、满堂灌、满足于讲授书本知识的倾向。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体验,通过实践,丰富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注意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以案释法,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剖析,从实践中学法,从学生自己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遵守班规校纪,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四、完善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
1、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
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预防犯罪为目标的传统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工具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对法制产生的真诚认同。“法治的真正实现不在于用法律条文来取代现有的文化传统,而是要把人们对法律、法治的信念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去。知法并不必然守法。”因而,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包括权利义务意识、宪法意识在内的法治意识,而不是在于系统地习得多少法律知识,更不是单纯的预防犯罪。法制意识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自身文明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应切实认识到中学法制教育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未来,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设定中学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能才界定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地位。
2、合理设置课程、编排教材
强化法制教育仅靠其他学科附带性的教育是不够的,法制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缓慢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编写相对系统完备的法律课程教材,使中学生、小学生在各年级都有相应的法制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可考虑以法治连环画、动漫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在内容上应注意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完成法制意识的培养。
3、引进法学类专门教师
人才始终是教育发展的源泉、动力和目的,保证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中小学引进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的人才,专门从事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工作,以弥补多年来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普法不及时、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保证中小学教育中“重在治本,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帮助学生培养形成一定的态度和信念,理解法律如何体现集体的意志和价值观,理解法制教育的目的、基本态度、价值观等如何通过学科内容和教育方式得以实现。因而专业化教学人员的存在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