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3: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主题思想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扩展延伸 文化素养 提升手段
伟大的思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①陶行知先生对待教育的态度一直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所以我们在讲好语文课文的同时,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扩展延伸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扩展延伸的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扣紧课文,扩展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扩展延伸是相对语文课文和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脱离课文及与课堂,也就不存在扩展延伸了。所以扩展延伸是在教好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那我们应如何就语文课本的内容向外扩展延伸呢?我觉得可以按照平时分析课文的方法,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对所选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揭示人物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质的有机载体。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作家表现出的思想总会有所不同。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读者表现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每篇课文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好地掌握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同样是思乡主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却是不一样的。由课本的《夜雨寄北》延伸到课外的《月夜》,更能揭示李商隐所要表现的感情。
而我在讲《变色龙》这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深究文章的主题思想,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赫留金也有一个强劲的后台,结果会怎样呢?(2)假如狗的主人只是个普通百姓,结果又会怎样?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而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思想也应该能说出一些。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扩展延伸题,既能让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的主题,也能让学生学会针对同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表现不同感情的方法,扩展学生的视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文章的内容情节
情节是文艺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作品中描写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整个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扩展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讲《窗》这一课时,针对戛然而止的结尾,设计了两个问题来延伸故事的情节:(1)设想一下,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窗外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2)假如,这个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通过这样的扩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文章的文体特征
文章的文体不仅仅是指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和结构,更是时代、作家、体裁、语言风格的综合体。不同的文体应抓住其不同的特征来扩展延伸。
现在我就议论文这一体裁来说一说依据文体来做的扩展延伸,议论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关键,也是掌握这一文体的钥匙。在《敬业与乐业》中有一观点:“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观点,我设计了一个扩展延伸题: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像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这一问题的延伸,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观点,更好地体会劳作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
4.作家的生活经历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都是古今中外的著名作者的文章,可窥一斑不等于就知全貌。我们在讲课时,不妨举一反三,向学生介绍这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因为作家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他在不同时期写作的风格也会有所差异。我们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生活经历,进而深刻理解课文,扩展知识面。
我在教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看了她的精美散文《哭小弟》和《丁香结》,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看出她写作时的细密从容及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宗璞笔下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印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感。
对于一些文学名人,我们还可以看一些关于他们的个人传记及他人的评析,这能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这样才能让学生跳出课本,兼容并蓄,真正做到扩展延伸。
二、跳出课本,了解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朱永新先生说:“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②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但语文的实践性很强,课堂上不能局限于对课文的教学,而应跳出课本,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跳出课本,进行扩展延伸的方式应多样化。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提高文学修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除了阅读外,我们还可以创办一个校园文学社,社团里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限时文学创作竞赛、专题演讲比赛、文学辩论赛等)。我校就创办了一个这样的文学社团——舞文社,我们也时刻想着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2.跳出课堂,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中去。
贾志敏老师在《症结何在》一文中提出:“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教学生应该都抱着这一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扩展延伸的好处并懂得怎样去扩展延伸,从而激发学生做扩展延伸的兴趣,真正做到积少成多,达到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万万不能机械地模仿别人或照搬教参,而应结合实际、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去设计不同的扩展延伸,既要抓住课本,又应跳出课堂。
注释:
①陶行知教育名言《教学方法篇》.
②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课程·教材·教法.
参考文献:
[1]吕玲玲.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贾志敏.症结何在.
[3]杜甫.月夜.
【关键词】英语议论文;写作要求;方法探究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无论是在英语科目的学期考试,还是在四六级考试、考研、考博英语考试,英语写作都是必出现的题目。而在托福、雅思等考试中,英语写作也是很重要的题目。英语写作相比较其它类型的题目而言,往往更能反应考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于英语作文的评分来讲,作文的内容并不是起决定因素的,如果作文内容符合主旨,逻辑合理,语法正确,语言得体,加上一些必要的修饰性的句子,那么就可以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而对于使用频率最高的议论文来说也是如此。
1.提纲式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各种应试作文虽然很多,但如果掌握了英语应试作文的思维规律,加上对英语应试作文常见文体的掌握,应试作文就会变得迎刃而解。而在观察了众多应试作文后就会发现,很多应试作文都出现了“结构化模式”。而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考研作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到托福、雅思考试,最常见的作文类型有以下几种: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对于应用文主要是信件、便条;议论文可以分为提纲式和图表式,而这两种又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而在针对提纲式议论文的写作时,首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要求。
1.1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每个段落的中心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那就是为了全篇文章的中心服务,而且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句而展开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文章总体中心思想下写成的,不是在中心思想之外的句子,否则就会使文章显得零散而杂乱。
1.2完整性
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讲求完整性。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而主题句下面又有很多展开的分句,这些分句都是围绕主题句而展开的。在分句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和主题句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使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够在分句的配合下而展开,给读者完整的感觉。而如果文章在主题句下没有必要的分句,那么文章就会显得不完整。
1.3连贯性
连贯性主要体现在形式的连贯和意义的连贯。形式的连贯主要是使用歇一些有连贯意义的词语,而意义连贯则是指文章要有内在的连贯性。
形式的连贯的目的主要是引起他人的注意,具体做法是在文章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加上一些表示连贯的词语。具体方法有:第一,重复前面的重要词语;第二,用代词来指代上文中出现的事物;第三,使用一些表示过渡的词和句子。如表示层次的firstly、secondly等,表示列举的for instance、as a matter of fact等,表示总结的in a word、finally in simpler terms等,表示比较的in comparison with、however likewise等等。
2.提纲式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阐明道理,使某人相信某种假设。而议论文通常由两种推论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方法很难有理想的效果,所以议论文一般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引言(introduction),这一段主要是介绍一些关于主题的背景知识,提及文章的主题,表明写作的中心句;第二,正文(body),正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主要讨论和回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而语言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在正文的写作中,如果分了几段,那么每一段都要有中心句;第三,结语(concluding paragraph),第三部分主要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总结,总结观点或者提出希望。议论文主要分为提纲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所谓提纲式,就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题目和提纲,写出作者要表达的中线思想,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论述,表达提纲的主旨。
2.1原因式
提纲式论文第一种是原因式,主要要求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在考试中,实质简单的作文往往都看似复杂,但是经过总结,无疑是以下几点:
Should censorship be abolished?
Should students be exposed to excessive usage of computer?
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
所以,对于原因式主要分为这几部分。
Paragraph 1 thesis statement:A phenomenon or problem in society My view
Paragraph 2 reasons: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1,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 2,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3
Paragraph 3:conclusion,to restate the thesis
2.2分析并解决问题式
分析并解决问题式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形式和原因式有些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形式要求在原因后要有一定的解决方法。这种问题通常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入话题,引出某种现象,表明作者的态度;第二,过渡性的语言和分析原因;第三,给出解决办法;第四,总结,倡议或者提出希望。
Paragraph 1 thesis statement:A phenomenon or problem in society My view
Paragraph 2 reasons: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1,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reason 2
Paragraph 3 solutions or advice:transitional expression + solution
Paragraph 4 conclusion:to restate the thesis
在提纲式议论文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常见形式,如比较式、批判式等等,但是大多与这两种类似,所以在提纲式议论文写作中,重点掌握原因式和分析解决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春伟.英语应试作文写作捷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阅读;记叙文;议论文;主旨大意
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呢?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故阅读主要是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了解重点细节, 通过细节去推理判断作者的态度,写作的目的;新课标指明了阅读的方法和目的,高考主要是围绕这些要求而命题的,以下对主旨大意题的阅读技能进行探究。
记叙文:纯记叙文通常有一条或两条线索(一主一次),通常以事物,人物,时间,感情为线索,分为记人或记事,线索是文章的经脉,理清了,文章的来龙去脉就一目了然。作者记叙人物,事件,感情,貌似很散,其实他必须要表明文章的主要意思,即(main idea),亦是他写作的目的。高考考查主旨大意题的词句通常有:1、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mainly about /main idea ? 2、The best title is…3、The writer is aimed at…/intended to …? 4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is…? 记叙文的篇章通常是先总后分,即先说文章的主旨,后叙人事;如文章 Many parents don’t love to read to their children. But there are so many professionals and PhDs doing the opposite thing. And they really promote reading to children, which is so good for children.(总--主旨)I have found that this is true with my children. Children enjoy sitting on your lap while your voice flows over them. Sometimes children are laughing sometimes they are sobbing when listening . They are caught up in the story… (分) 或先分后总,即先叙事,后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I grew up in a house where the TV was seldom turned on and with one wall in my bedroom entirely lined with bookshelves, most of my childhood was spend on books . I grew up thinking of reading as natural as breathing and books unbelievably powerful in shaping perspective (观点) by creating worlds we could step into ,take part in and live in(分)….At 14, I decided to become a writer…(总--主旨) 在夹叙夹议的文章中,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纯粹是记事的,是事实;含有哲理性的话是观点,是说理。说理就是文章的升华,说理是依据事实要说明一个道理,哲理,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不会为了记事而记事,他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真善美的哲理,比如,Module 4 Unit 1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描述了林巧稚在治病救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笔者最后点破主题――Women can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此乃哲理,是文章的升华, 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此是研究作者写作的深度。
议论文:作者列出他的论点和论据。论点,即中心思想,它是具有概括性,总结性的语句,通常在标题,首尾段。论据是用来论证的,它支撑,扩展论点的,是为说理服务的。要先学会判断主题句和论证句。主题句:He is hardworking.论证句:He always gets up very early; He often goes to bed very late.等于2=1+1.往往每段首句是主题句。再如 Remembering name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skill. Here are some ways to master it. Recite and repeat in conversation .When you hear a person’s name, repeat it. Immediately say it to yourself several times without moving your lips. You could also repeat the name in a way that doesn’t sound forced or artificial.显然第一段是主题段, 记住名字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技能,下面谈谈掌握这一技能的巧门。之后,文章就此张开,第二段首句记忆并重复他人名字,是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接着张开阐释如何记忆和重复他人名字。主题段和主题句在这篇文章里体现清晰。有些文章的主题段可能在文章中间,用此方法去解题,迎刃而解。没有明显主题句,段的文章我们要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或提供的线索来概括主旨大意。
议论文的主支: 推理文, 推理判断常用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learn, intend, mean...来要设置题目,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信息,归纳中心意思,挖掘深层含义,不要脱离原文,凭个人的看法主观臆断。而是要全面分析文章中的主要的信息,通常是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以作者的立场分析推理,依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文人通常较含蓄,不直接表白,而是通过上下文字里行间的褒贬词来表达他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而 此乃文章的主要思想。 如 … …And What’s wrong with a society that thinks that making up a good excuse is like creating a work of art? .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with making excuses is that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get idea that it’s ok not to be totally honest all the time There is a corollary (直接推论) to that: if a good excuse is “good” even if it isn’t honest, then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implied about a good excuse?
怎么推理出:Bitter truth is better than a good excuse.
从And What’s wrong with a society that thinks that making up a good excuse is like creating a work of art? 这一句较难,不好理解,(可分解几小句),但下文有明显的尾句,“ if a good excuse is ‘good’,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 .编制美丽借口的社会有问题,它使人们不诚实,而且真话无所存在。可见,作者虽不明确表明态度,但通过下文的字里行间,作者对编制借口不赞成。故选项应是D.做到判断有据,推断有理,此乃探究阅读的深度。阅读时 抓住关键信息,排除辅助信息,灵活应对长句,难句,先浏览问题选项,不必过多纠缠无关的信息,与题目相关的找出句子的主谓语,主从句,在弄清句子的附近成分;难题易做,有些题目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抓住文章中相关内容,题目迎刃而解;易题难做,有些文章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所以不要掉以轻心,透过表层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寓意。
运用以上的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题的解题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解题兴趣大有提高 ,喜爱参与和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了;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素质亦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首先看好标准的判断标准:
1.体态美观
形态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2.形象活泼
如果说体态美观只体现了题目的“身材”,那么,形象活泼就体现出了题目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一个人一样,性格好,气质高雅,往往是惹人喜爱的。
3.文采浓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如果已经具备了前两则的身材和气质美,那么再适当的施以脂粉,会让你的作文标题更加唯美动人。
那如何给你的作文标题化妆使之成为唯美动人的标题呢?
一是运用比喻法。就是运用一些恰当而巧妙的比喻句式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新颖等。 比如以下标题:
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沟通――理解的桥梁
诚信――事业成功的基石
二是运用引用法。就是运用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意味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反应以下主题内容的标题《理解》 落霞与孤齐飞
“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
“谦虚” 山外青山楼外楼
“良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勤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三是运用化用法。就是把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改一二个字使之变成自已的语言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灵动的色彩。反应以下主题内容的标题
“中秋” 月若有情月长吟
“诚信”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细节” 挫折常积于忽微
四是运用对偶法。就是运用对偶式的句子,像古典小说的那种双行标题。其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古典意味,气势非凡引人,最能体现出作者的灵气与才气。
例如:反应以下主题内容的标题
“信任” 宽容赢得信任,理解造就成功
“纳谏” 兼听则明事事顺,偏听则暗日日衰
“反省” 金无足赤需多炼,人无完人常自省
“挫折”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是运用悬念法。就是有意在作文标题设置一些令人迷惑或很有悬念的问题。其特点是富有吸引力,能令人浮想连绵,增加文章的魅力。
例如:反应以下主题内容的标题《幻想》 外星人在哪里?
“个性” 怪言+怪形=?
“网络” 网络――人类的高级病毒?
“环境” 谁是我们的杀手?
“嫉妒” 嫉妒+?=成功
六是运用文体法。就是所写的作文标题很具有文体特征。如议论文的一般格式是:谈×××,议×××;记叙文的一般格式是:记×××,难忘的×××,散文标题的一般特点就是比较有抒情的味道。
“进与退” 论“进”与“退”的关系 议论文
“亲情” 难忘的母爱 记叙文
【关键词】阅读理解 高考 阅读教学现状 学习策略及应试技巧
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Goodman 提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技能中,阅读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形式,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笔者认为,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阅读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对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在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做出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测试特点与题型设计也是我们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向标。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一、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1.阅读材料体裁丰富、题材广泛
阅读理解在高考题中所占比重大,一直保持标高稳定的特点。设20小题40分,占总分的26.7%,所选阅读材料都不超越中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要求学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短文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生词量一般控制在3%。笔者对近年来高考阅读材料作了如下统计(见表一和表二)
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出,高考阅读理解的素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适合学生阅读;体裁广泛,特别关注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如教育、环境、人的情感、科技发展等,显示了高考选材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2.题型分布合理,突出智力型题目的考查力度
从题目设置情况看,高考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以下四种题型: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和词义猜测题,多角度考查考生输入、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能力。其分布情况见表三。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仍是重中之重,符合高考的命题动向。另外词义猜测题的考查呈上升的趋势,主旨大意题所占比重保持不变,整体难度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和高考的命题趋势,那么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否就是按照这样的目标和趋势的指导而进行的呢?它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调查研究:笔者对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对不同层次的100名学生进行了了问卷调查,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约8%的学生单词不成句,目不成行,喜欢一个个单词进行阅读。
(2)约5%的学生喜欢用笔指点,文本内到处可见其笔的痕迹,结果造成学生阅读思维混乱。
(3)18%的学生逢字必查,碰到不会的单词总习惯用字典去应付,不懂得变通,利用上下文来阅读。文章词汇量大,生词多,句型结构复杂,影响阅读速度,学生不感兴趣。
(4)15%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准确性差,结果就坚持不下去。
(5)约24%的学生主要内容抓不住,只能根据材料中的支言片语断章取义,无法领会全文主旨。
(6)30%的学生推理、判断能力弱,不能根据上下文内容或作者的语气判断其意图,揣测弦外之音。还有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是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心理状态不稳定或解题技巧不熟练所导致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问题。笔者对本校近10位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发现教师的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语言基础扎实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会水到渠成,所以只重视语法、词汇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精读,要求学生看懂每个单词和句子,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只对答案,不指导;上述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恰当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出现。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1.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Rebecca Oxford(1990)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管理策略和社交策略。补偿策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即学习者使用迂回的方式表达或利用各种信息猜测来掌握语言的方法。现代阅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receptive skill,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思想交流的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一致认为:阅读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阅读不必逐句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意之所向,这就是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the top-down model)。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其实就是补偿策略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补偿策略使学生从语篇的整体结构考虑,靠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语篇进行深层理解,正确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向学生解释策略,说明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益处;演示阅读策略;学生模仿阅读策略,提出反馈意见;不断提醒学生使用策略,帮助他们总结策略学习经验。
四、注意学习策略,提升答题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之后,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熟悉相关科学知识,多了解异国风情,扩大词汇量,增长见识;其次,要重视答题方法,做到快速阅读,准确答题。接下来,我就上述表三中所提到的四种阅读理解设题的形式,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1.主旨大意题
(1)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大意。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时,根据其篇章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短文的主题句来归纳出文章的主题。主题句在文章中的位置通常有三种情况:开头、中间、结尾(含在开头结尾同时出现、首尾呼应的主题句),因此,仔细阅读这类文章或段落的首尾句是关键。
(2)抓住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寻找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是建立在寻找各段落中心的基础上的。各段落中心句的整体归纳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依据只言片语或某一些段落,而应该观察全文的结构安排,理解文章浓墨重笔的“重心”,考虑文章的材料组织及支撑性细节是服务于什么的,分析故事情节围绕什么发展的,最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3)抓住文章主线和关键词语,归纳文章中心。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主题句,有时主题句暗含在段落中。阅读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根据文章的细节来分析,继而概括出段落的主题,推导出文章的主旨。分析的方法是,先弄清该段落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有什么联系,然后加以归纳形成的主题。
2.细节理解题
(1)快速浏览全文。大致了解全文都涉及了哪些信息。
(2)根据题目要求,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语,然后以此为线索,通过略读和查读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在文章中寻找与此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到后仔细阅读,反复品味,认真比较选项和文中细节,在准确理解该细节的前提下,排除干扰项,从而确定答案。确定答案后,必须回读原文,再一次根据原文中的信息对选择的选项进行验证。
3.词义猜测题
(1)根据定义(definition)猜测词义。如果生词由定语从句、同位语(同位语前常有or,similarly,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namely,or other,say等)或同位语从句来定义,或使用破折号、冒号、分号后的内容和引号或括号中的内容加以解释,那么理解这些定义或解释就是在理解词义。下定义常用谓语动词有:be,mean,deal with,be considered,to be,be called,define,represent,refer to,signify等。
(2)根据对比、比较关系猜测词义。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如有对两个事物或现象的对比性描述,我们可以从生词的对立面猜测其词义。表示对比关系的词语主要有:unlike,not,but,however,despite,in spite of,in contrast等。表示对比关系的句子结构主要有:while引导的并列句等。同对比关系相反,这里所说的比较关系表示意义上的相似关系,标志性词语只要有:similarly,like,just as,also,as well as等。
4.推理判断题
(1)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在语篇的表面意思与隐含意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间架起桥梁,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要仔细阅读短文,千万不可脱离原文而仅凭个人的看法,主观臆断。对于暗含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的因果关系等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分析,抓住材料实质性的东西。
(2)在解答推理性问题时,应清楚所要解答的问题是针对某个细节进行推断,还是针对主题思想进行推断。针对细节的推断可运用浏览法,迅速在阅读材料中确定推理依据的范围或位置,然后再进行推理判断。针对主题思想作推断时,其解题的主要依据是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再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观点与例证(opinion and fact)、原因与结果(cause and effect)、主观点与次观点(main idea and supporting idea)。
(3)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抓住特定信息进行逆向或正向推理,整合全文信息进行推断,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信息推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才是学生真正的老师”。要从根本上解决英文阅读理解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培养经常阅读英语材料的习惯,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优秀英文作品,充分体验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从心灵深处激发阅读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Oxford,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 Mass:Newbury House, 1990.
[3]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怎样帮助学生顺利走过文本这座桥,走进作者心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就必须熟悉学生,吃透文本,根据学情及文本的特点,在学生和文本中间再建起一座座桥。
一、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架学法之桥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按照文体大致就分记叙类、说明类和议论类。文体不同,阅读侧重点不同,阅读方法则各异。记叙文重在陶冶情操,透过文字体味作者思想感情则为教学的重难点;说明文重在给人以知识,通过文字掌握介绍的相关知识则是重难点;议论文重在给人以道理,通过阅读明白事理则是学习的重难点。所以在阅读记叙文时,就应让学生从理清文章记什么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入手,再去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怀,学生就会披文入情,达到读懂的目的。阅读说明文时让学生从文章标题及首尾段入手,先找到说明的对象,然后进入文本去找说明对象的特点等。阅读议论文也可以从题目和首尾段入手弄清楚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或问题阐述什么观点,当然有时需要分析文中所用的论据来弄清楚作者的观点,只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并认同这一观点,也就达到了读懂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查阅背景资料,架资源之桥
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有的离学生的生活甚远,单从文本入手,也难以弄清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借助资料,开发资源辅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的思想内涵深邃,从文本上看是写一个人的悲剧,实际是抨击封建的科举制度,是在揭示一个社会层面的悲剧。要想让学生理解到这一深层内涵,就必须教会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开发利用资源,广泛深入地了解科举制度下封建文人的生活现状,联系本文才能深刻理解作者通过此文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架情感之桥
课本中也节选了一些和学生生活很接近的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我们就应当寻找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用文本中的文字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用生活体验中的感受来阐释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学生阅读起来自然有兴趣,也容易理解。比如《幼时记趣》讲到“鞭打蛤蟆”的情节时,引导学生体会此时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做某件极为感兴趣的事时被突然打断的经历及感受,再回过头来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字中体会出这种情感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了。
四、教会学生寻找留白,架想象之桥
被告:刘凯旋,男,大学讲师
案由:着作权侵权纠纷
原告胡计海和被告刘凯旋是大学建筑系的同事,胡为副教授,刘为讲师。2001年初,为参加下半年在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大会,胡计海撰写了几篇专业论文,正准备寄给大会组委会时,刘凯旋觉得论文写得不错,要求胡计海将其中两篇论文给他,胡计海一想两人同事多年关系不错,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刘凯旋为报答胡计海的劳动愿意支付给其报酬人民币8000元整,同时为防日后不测,刘凯旋要求与胡计海签一份转让协议,约定该二篇论文自刘凯旋支付8000元报酬之日起,其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刘凯旋,即买断,胡计海认可并不得反悔。2001年2月10日,胡计海收到刘凯旋8000元报酬,将二篇论文稿交给刘凯旋,双方在转让协议上签字。几天后,刘凯旋将署名为自己的该二篇论文寄给了国际建筑师大会组委会。
2001年底,参加国际建筑师大会的刘凯旋因为上述两篇参会论文学术价值高而得到两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次年又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正教授。胡计海知道后,心理不平衡,一气之下向人民法院状告刘凯旋侵犯其着作权,要求法院判决转让协议无效;论文署名作者为原告胡计海;刘凯旋返还论文给胡计海,胡将8000元返还给刘;刘赔偿胡经济损失50000元;撤销刘的正教授职称;诉讼费用由刘负担。
原告胡计海诉称,两篇获奖论文系他所写,被告刘凯旋没参与论文的创作,作者应为原告,所获物质和精神奖励均应归原告所有。被告刘凯旋辩称,他与原告间有转让协议,双方都知道该二篇论文的转让是买断性质,他支付报酬后取得论文的一切权利合情合理合法,所获奖励和荣誉应归被告所有。
[法院审判]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胡计海和被告刘凯旋签定的论文转让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协议中一切权利全部转让(买断)依法应理解为着作权中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买断。依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身权是不能转让的,着作权中的财产权亦不例外,故转让协议中关于财产权的部分有效,关于人身权的部分无效,人身权仍应归作者即原告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转让协议部分有效,部分无效,即协议中关于财产权的部分有效,关于人身权的部分无效;(二)论文的署名权归原告,被告不得在论文上署名;(三)被告赔偿原告经济和精神损失人民币一万元;(四)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解评]
本案涉及的是着作权能否买断的问题。
关于“买断”,一般包含如下含义:(1)买卖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目标一致;(2)是一种有偿的买卖行为,买者支付价款获得卖品,卖者交付卖品获取报酬;(3)买卖标的不仅仅是作为物的作品,还包括作品的着作权;(4)买断指卖者将所有权利全部卖掉,不作任何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