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3: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舞蹈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舞蹈教学论文

篇(1)

专科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头脑聪明、个性叛逆。因为对未来职业的迷茫,造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迷茫,很多学生都徘徊在十字路口,或者放任自流,或者醍醐灌顶,但绝大多数属于前者。他们并不追求成绩突出,主要以玩乐为主。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如果不重视对其教育,他们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大学这段最宝贵的时光,而前途渺茫,相反,如果能善诱利导,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能变得出类拔萃。通过对此类院校形体训练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多维度学情研究,在100名学生仪表、体态、语言、态度、热情等方面的观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就业比较担忧。玩世不恭,不学无术或许会真的应验在这些学生身上,对社会甚至会起到一些不良影响。原因是当今低端院校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不高,很多没有人生目标,或把目标定在赚钱和嫁个好老公上,多数娇生惯养、放纵任性、缺少激情、承受能力差,而社会多方面的残酷竞争和就业压力又导致了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从调查中看,这些学生价值观混乱、骄横无礼者较多。多数表现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审美错位。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这类学生自卑心理,或者自信心不足所造成心理偏差失衡。

2、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探究

形体训练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为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外获得优雅的姿态,在内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修正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传播高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内涵修养,最终达到精神和形体之美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改变人体原始动作状态,增强人体动作美。达到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美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思维,提高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优雅风度气质,增强时代美感,富有亲和力,面对社会激烈竞争,能增强办事能力;二是在舞蹈形体训练过程中,融知识性、技能性、审美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集音乐、舞蹈、体育、美育为一体综合训练,能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和基本的舞蹈表演技能。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能让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形体训练的教学中,师生关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喜欢这位老师就等于喜欢他所教授的科目。而反感或讨厌一位老师,不愿意见到他,对他所教授的科目也就心存抵触,甚至厌学。形体训练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办法,而不能过分批评学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就很会产生消极自卑心理,影响教学。形体训练教师要注意评价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形体动作,在喜欢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中,体验到形体训练的益处并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

2.2强化形体训练目的性。形体训练每学期,每节课的目标性都很强,形体训练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对个别缺乏阳刚之气男学生和调皮随便的女同学,可以让他们多参加基本姿态练习,包括站立姿势,脚位间距、手位放置等,结合舞蹈组合一起练习,达到站有站姿,坐有坐相,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举止自然优美。对一些逞能自负的学生,要有爱心,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他们参加这些难度大的项目后,参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变得谦逊随和起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2.3重视心理健康艺术文化教育。体态言行都发自内心的意识指导,健康心理会培养出不卑不亢,坚强自信的外在气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前途。丰富的艺术才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在关于任何的话题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接受更多的知识视野,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心理,更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形体训练理论课,加强学生的艺术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劳逸结合。在室内讲授形体训练课基础理论知识时,设计出新奇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预防常识,以及艺术故事,能更好的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篇(2)

每个学期初,我们都会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而这个计划不是舞蹈教师随意制订,它必须要符合你的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面对的孩子是3~6岁,他们喜欢模仿、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很短、观察力依赖于成人。

1、对于刚接触舞蹈的孩子来说,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弱、音乐节奏感不强、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进入大班,孩子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基本可以做到动作的自我纠正。

2、作为舞蹈教师,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制订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幼儿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也会较自觉地及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的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教师要学会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教授一个新动作往往要经过若干分解,然后达到“完成体”,即经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

3、步骤过于繁琐或者一开始即练习“完成体”显然都是不适当的。前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动作机械、不连贯的毛病;后者会使孩子们难以正确地完成动作。有了有序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指导也会相对轻松,不会在指导中出现杂乱无章、力不从心之感。

二、走进舞蹈的世界,做个用心研究的老师

舞蹈的世界是丰富的,它在舞台上绚烂如花,它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和汗水的流淌。幼儿期的舞蹈教学虽不等同于其他时期的专业舞蹈训练,但它的存在一定是有意义的。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可能不是毕业于专业的舞蹈院校,但我们必须要有专业的舞蹈知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最早接触舞蹈的孩子,也许她们走出这里还会在舞蹈的世界翱翔,那么我们给孩子们的知识如果是错误的,必将影响孩子们一生的舞蹈学习。

篇(3)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舞蹈一般具有一定的创新力,不仅仅是指舞蹈作品本身具有创新性,还在于舞蹈动作中好包含了对原有动作的理解和创新。不同的舞者对舞蹈的理解不同,表现出的舞姿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质。如果缺少一定的舞蹈创新能力,那么在舞蹈学习中也只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这样是无法适应职场需求的。为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

1.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之前有的没有接触过舞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别说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了。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央舞台》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经典而有趣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感受舞蹈的魅力,然后教师再对舞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舞蹈中所具有的艺术知识,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舞蹈动作,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舞蹈动作要点,指导学生进行完成,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舞蹈中的错误。教师在对舞蹈进行讲解时要带有感情以及利用舞蹈肢体的张力来感染学生进行舞蹈的学习。教师赋予感情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舞蹈的意义,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赋予舞蹈以感情,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创新能力。3.注重舞蹈的创编以及艺术实践。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对舞蹈进行创编以及参与到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有的舞蹈进行创作,以便实现舞蹈动作的迁移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能够用心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能,以便更好对舞蹈进行创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奖励,对在舞蹈学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三、结语

舞蹈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了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舞蹈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舞蹈教育可以丰富聋生的想象力,启发聋生的心智。舞蹈的表现形式、主题以及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聋生的舞蹈教育,可以让聋生通过观察舞蹈的动作来感知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让聋生练习舞蹈的动作来感受舞蹈的优美和魅力,促进了他们的肢体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让聋生来表演舞蹈动作,享受舞蹈带给自己的认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聋生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培养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勤鼓励,多肯定,培养聋生自信心。聋生的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对于聋生的舞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老师多给予鼓励,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尤其是一些本身对舞蹈就有抵触的小男孩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慢慢的从老师的鼓励中走出自身的阴影,最终爱上舞蹈。2.自我展示,享受自信心。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劳动或者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没有品尝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那么这个孩子是非常不幸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孩子感受过这件事成功后的喜悦,那么他才能够爱上这件事,愿意去做这件事。聋生学习舞蹈同样有这个道理。聋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理解与感悟能力欠缺,老师只有一步步的去教授舞蹈动作,他们一步步的去学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动作,但就是这小步的成功,就能够带给他们喜悦,成为他们舞蹈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二)实施多样化的舞蹈教学,增强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舞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聋生的舞蹈教学大致分为这几个部分:基本功练习、组合舞蹈、儿童舞蹈、集体舞蹈以及民族舞蹈,这几种舞蹈虽然各有特色,但是要是真正学习起来,对于本来就性格内敛、有听力缺陷的聋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聋生自身听力的制约,他们没有办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学习,只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动作学习的困难让他们感觉舞蹈课越来越枯燥,慢慢对舞蹈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经常性的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作入手,将他们喜欢的动作融入到要学习的舞蹈课程之中。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男孩子一般对舞蹈的兴趣较小,由于男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女孩相比较差,所以在舞蹈课堂上,男孩子总是提不起兴趣,也不积极配合。但是男孩子大多比较喜欢侧手翻,经常会在操场里翻来翻去,因此老师就把这个动作融入到了《我是小小兵》这个课程中,老师还临时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带上小军帽先来了几个侧手翻,孩子们一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想上来展示,老师找了几个平时不太积极地男孩子展示动作,没想到他们动作做得特别棒!在孩子们的愉快情绪中,老师适时地提出要学习的内容,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舞蹈动作,让孩子们真正的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舞蹈教学思维方式要多样化。在舞蹈的学习中,尽量多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蒙古舞的教学中,我们先展示给聋生几个蒙古舞蹈动作,然后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有关蒙古人生活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点联想到一些蒙古舞的动作,如:老鹰飞、挤牛奶等等。这样的教学,我们既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篇(5)

(一)降低难度的要求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不必按照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训练。应将舞蹈训练中的软开度和控制能力等训练适当地减少,难度也要适当降低,而应更加重视锻炼学生的动作和协调能力,从简单的单一动作到一整套的动作训练,以此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和动作协调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在舞蹈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幼师专业的学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同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舞蹈语汇的理解,在练习舞蹈动作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舞蹈课上教师提问学生的内容可以是舞蹈的作用、动作要领等。此外,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进行相互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找到难点的突破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让学生在组织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

1.进行模仿训练。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舞蹈编排的能力。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编创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做的是模仿训练。从模仿开始,逐渐再向创作的方向发展。幼师专业学生中不乏一些舞蹈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留作业的形式,将固定的歌曲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视频,并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尽量降低舞蹈创作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萌发创造的意识,通过对舞蹈模仿的总结来产生联想,从而创造出新的舞蹈。

2.动作重组。动作重组指的是将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做出其他的动作来。变化可以分为:节奏变化、改变部分动作、改变顺序等。教师可以用简单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变换,可以从方向、顺序各个方面进行变换,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的点评,最后选出一组合适的动作再由学生进行练习。

3.了解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可以在幼儿卫生学当中了解到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骼比较软,容易变形。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幼儿选择舞蹈,使他们能够在舞蹈练习中避免伤害。在动作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及特点,且动作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童话色彩。

4.提高专业素养。舞蹈是一门以人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在舞蹈的表演中除了人体的动作之外,背景音乐、画面以及灯光等都对舞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灯光和服饰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效提高舞蹈创作的能力。

篇(6)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加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与培养规格的思考,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重视课程内涵建设,才能凸显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特色和教学层次,真正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真正成才。

二、思考与探索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是高职高专又是师范性质,学生今后岗位以中小学师资为主,在新的定位下舞蹈课程将如何体现大专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首先应清晰地把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既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需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生舞蹈技能的实践运用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高职高专舞蹈课程不能以中专层次单纯技能训练为主,只注重外形体展现,也不同于本科层次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弱化了舞蹈技能的实践能力,而应以舞蹈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舞蹈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知识结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获取更高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整合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舞蹈学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高职高专舞蹈课程培养的是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舞蹈技能、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正确引导者。然而要为人师只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是难以胜任为师的职能,因此大专化舞蹈课程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重构,既突出舞蹈技能的基础性、典型性、风格性,充分展示舞蹈学科的人文性,还应特别重视舞蹈文化内涵的把握,增强对舞蹈表现力及多元化的理解;加强知识结构的创建和完善,才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舞蹈课程的综合性教育价值。只有系统地掌握舞蹈课程基础体系,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今后为师的工作,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舞蹈课程与音乐、文学、诗歌、美术、民俗、运动力学、解剖学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舞蹈技能的掌握不是简单地完成形体动作,做到外形的相似即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横向联系,重视舞蹈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舞蹈动作的技能属性与文化属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把握舞蹈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从而扩展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舞蹈技能与其他知识得到整合发展,将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之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提炼出各种“动”的原理与身体律动的表现。例如,秧歌是我国汉族主要舞蹈形式,也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东北、山东、河北等都是秧歌广为流传的地区,但其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奔放豪迈、有的跳跃粗犷、有的柔媚热情。要准确地体现出各类秧歌的风格特征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理论依据,才能使动作的要领与风格得以准确体现,才能由内而外地表达出舞蹈内在情感,体现不同地域秧歌的风貌。因此高职高专的舞蹈课程应加强内容整合,根据学科特点增强知识、夯实文化底蕴,使学生在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自主学习引导学习反思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达到舞蹈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同步发展的目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舞蹈学科的独特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揣磨、自我尝试,自我表现,把握自身个性与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当今社会已经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共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领域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因此更需要我们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引导他们多渠道、多元化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剧目等自我拓展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进舞蹈又是群体性较强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舞蹈表演都以群舞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互相启迪引导反思。如利用舞蹈“创编课”、“剧目排练”等课程激发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分析作品、编排节目进行思维碰撞,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舞蹈教学以口传身授为主,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动作的形象感,达到“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对“所以然”的思考与探索。舞蹈是以肢体的动态作为表现材料,舞蹈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般只是某种象征或暗示,但它又明确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握舞蹈动作变化与发展规律,使学生理解舞蹈情感表达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的示范,感悟动作的象征性和表情性,激发学生舞蹈的想象力唤起内心意象,从而把握舞蹈表现内涵和人文属性。当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反思的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舞蹈技能与综合能力逐渐得到同步提高。

(三)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实践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舞蹈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舞蹈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与思考地域文化、民族性格、民俗习惯、服饰特点、宗教意识在舞蹈中的体现,把握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根源与发展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汉族、朝鲜族等,每个民族舞蹈风格、动态特征无不与其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文化、服饰特点等密切联系,而不仅仅是动作形象上的简单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舞蹈的人文性,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提高学生内涵与修养,提升整体素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各领域学科也在不断变化,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知识不断涌现。目前电视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影技术、声光电行业技术等等,都给舞蹈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舞蹈课程也应将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引导其关注与学习,才能跟进时代把握新动向,提高创新意识。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舞蹈课程的价值。因此舞蹈课程教学必须与广阔的社会舞台和艺术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能力。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文艺演出、毕业晚会、对外艺术交流等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与艺术活动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使舞蹈的文化特性与情感内涵在艺术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强化,通过不断地积累表演经验,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

篇(7)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