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

篇(1)

《管理工程学报》由全国高等院校有影响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专家组成编委会,涵盖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制造与运作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工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研究方向,旨在反映我国管理科学、教育及科研的最新成果,提出重大管理问题,引导我国管理工程的发展。

投稿指南:

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畅,篇幅一般不受字数限制。

1.保证稿件专投本刊。一是不存在一稿多投行为,二是不存在对自己已发表过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等)经过“改头换面”再发的行为。

2.本刊使用网络投稿系统,作者须网上注册提交,不再接受纸质投稿。

3.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亦应对有关项目加以注明。

1.仔细通读全文,理顺文中的不规范、拗口的语句,并校正各种笔误及错别字。高度重视细节问题。格式杂乱和文字错误都会影响对本文的评审结果!

2.请作者按照以下要求,逐条修正,特别是标红色的地方重点修改!

(一)中文摘要撰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字数控制在400字之内。

2.文字质量要高。摘要必须“字字千钧”。“意思重复的话”、“罗嗦的话”、甚至“废话”都应取消。

3.关键词控制在5个之内。

(二)英文摘要本编辑部特别提醒作者,尽量写好英文摘要,以利于被EI收录,增加论文的转引机率,扩大国际影响,并作如下要求:

1.英文摘要在3000字符左右,比中文摘要更详尽,放在论文最后,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2.英文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文化转向

一、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转向概述

(一)商务英语翻译概述

商务英语主要是指商务场合之中所使用的英语,具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一般而言,狭义的商务英语就是指在国际交往之中所使用的,具有一定行业特征的英语,其相对较为庄重。而广义的商务英语即为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联的英语。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由于其涉及大量专业词汇,故对翻译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同时,在商务信函和商务合同等的翻译之中,其还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故相对难度较大。

(二)文化转向概述

文化转向起源于解构主义兴起时期,其主要以解释哲学为其哲学基础,是文化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翻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其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和翻译对文化的转换现象不断凸显,故众人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翻译研究,进而促进“文化转向”这一方向的产生。具体而言,文化转向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之中注重文化这一大背景,根据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特点对原文和目标进行等值转换,从而体现翻译的最终目的。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文化转向的原因

就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出现文化转向的主要原因,大多可以归为中英文化之中的文化差异。其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对事物的认识差异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其中对事物的认识方面的差异即为明显。就dragon(龙)一词而言,其在西方神话之中一向代表邪恶怪物,而在中国人理解中则为吉祥象征。因此,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指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一词之中,若直接翻译为Four Asian Dragons则相对不合适,而最终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则对于西方而言相对恰当。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语境代表较为强悍的动物。因而就文化信息方面而言,没有出现信息的缺失。

(二)对颜色的认识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对于颜色的认识同样有所区别。就blue(蓝色)一词而言,东方大多代表平和等,没有特殊含义。而在西方,蓝色大多带有忧郁的含义,如blue Monday意为“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意为“没有价值”等等。在翻译之中,这也是极其需要注意的。

(三)对数字的认识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还体现在对数字的认识方面。如“十三”被西方普遍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而中国没有这种含义。而中国人普遍喜欢“六”、“八”、“九”三个数字,认为其较为吉利,而西方则没有这种看法。与之相反,“666”在《圣经》之中代表魔鬼。而西方国家中“七”则具有积极的含义,如“seven-up”牌的饮料翻译为中文为“七喜”等。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转向的策略

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可能出现文化转向现象,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一些策略,从而希冀能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文化信息传递之中的丢失与误解等等。

(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在翻译之中,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差异,并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应国家的语言来解释相应词汇,在译入语之中能够迅速找到准确的词汇传达异国文化的信息,从而避免文化信息在传递过程之中的遗漏等等。其中,主要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等手段翻译相应词汇,将不同国家之间的典故进行相互转化,进而在商务场合能够迅速便捷的进行翻译,使不同国家的文化实现完美传递。

(二)词汇的调整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之中,为促进文化转向的实现,避免文化信息在传达之中的误解,还可以通过调整相关词汇的方式。如在翻译中国名酒“杜康”一词时,由于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若直接以为“Dukang”则会导致其在文化转化的过程中失去原有的文化意蕴。而通过采用希腊酒神Bacchus的名字作为“杜康”一酒的英文商标,则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原词的文化底蕴,更有利于西方人的理解等等。

(三)语篇语段的调整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语篇语段等长短原因,其还需要对相关的词汇、语法和句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便于译入国家的人的理解。其中,主要可以对翻译的层次对等上进行调整。根据莫奈·贝克的理论,其对等层次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包括词层对等、词组对等、语法对等、语篇对等和语用对等。通过对这五个层次对等的把握,从而使不同文化之间实现对等的交流。例如中国著名电器品牌“美的”,其英文翻译为“midea”,一方面与中文发音即为洁净,实现了词层上的对等;另一方面在语言内涵上,中文的“美的”体现了物美价廉的特点,而英文的“midea”体现了其电器的创意,从而更迎合西方人的喜好,从而实现了语用的对等。此外,就相关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而言,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汉之间的句子重心也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普遍喜欢把重点放在一句话的最后位置,而西方人则喜欢将重点内容前置,故在翻译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一定调整等等。

四、总结

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目前全球化进程之中不断被重视的一种交流方式与媒介,不但需要译者拥有的熟练的语言知识与技巧,还需要熟悉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从而才能准确出色地完成相应的翻译任务。只有不断重视商务英语翻译之中的文化转向,其商务之中的英语交流才能更为顺畅准确。

参考文献:

[1]王旭忠.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转向[J].甘肃科技纵横,2009;3

[2]曾玉洪.论文化转向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篇(3)

论文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 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完成“工具”与“实体”的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工程任务课程化”在纯理论课堂的探索性实践,其结果对于“工具类”专业的教学与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落实“工程教育”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 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这一学习战略的深化,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将工程过程(CDIO)“复制”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则恰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教学任务的工程任务的完成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任务完成的协助者。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在英语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曾为美国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凯特女士与中国大商集团齐齐哈尔分部总经理廉先生做过谈判翻译,谈判结束时,凯特女士对我说,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像廉经理这样的,也有很好的英文翻译,像Lucy(指当时的我)这样的,但是,却很少有既懂工程知识又有很好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言外深深表达了她对中国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缺失的遗憾。

法国Alstom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跨国企业非常需要具有坚实的工程知识基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语言和交流技能都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中国工程师在这些方面较薄弱。

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供应商John Deere公司中国总裁在“北京国际机械工程教育论坛”的报告中指出,其属下天津分公司中国工程师具有如下缺点:(一)缺乏实践经验;(二)对于企业文化接受和认同慢;(三)缺少制定决策的技能;(四)缺乏交流技巧,英语表达不流利;(五)工作效率不如美国工程师。

如上实例说明了中国工程人才英语能力缺乏、或是英语人才没有工程知识并亟待解决的现状,也为职教人员提出了不可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者,将“工程任务课程化”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

二、英语精读课程分析

英语精读课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肩负着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任,而且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衔接,传统的课堂训练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相关信息搜索、整理、形成报告并在课堂做presentation(推介);(二)职场环境模仿,进行招聘、面试等;(三)英文情景剧表演。以上三种形式都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兴趣,但“沙盘”式训练具有以下缺点:1、学生处于人为的模拟环境中,距离现实仍有距离;2、没有真实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完成的期待值较低;3、缺乏“实利”刺激,很难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探索“真实的职业环境”成为学生训练任务的主要核心,而在纯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方法称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突破口。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具体实施

首先,借经世商贸有限公司发出翻译招标公告的机会,让学生分组准备竞标,课上由教师进行标书相关知识的引导行学习,课下学生按组准备标书、竞标讲演稿及工作计划等,然后参加公司的招标竞标会,得标小组按要求完成竞标任务。因为公司的“翻译工作”充实,所以大部分参与竞标的小组都获得了工作任务,并在得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翻译任务,获得一定的工作收益。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完成课堂内的“标书知识讲解、标书制作检验、模拟投标、翻译任务相关知识教学、翻译任务完成过程追踪、翻译结果检验”等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在英语精读这样的纯理论课堂引入“工程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以现实化和丰富化,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学习单纯课本知识造成的“疲劳”,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公司的信赖、实际利益的激励和具体任务的真实而积极性大增,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真实地提高;而将“工程任务”引入课堂,连续成课程,则使得我院专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得以最快捷、有效地完成,极大地节约了“翻译任务外流”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运营及管理效率。

四、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长远意义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于突破的“瓶颈”,而将我院专业公司翻译任务引入课堂完成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提供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前鉴,我院其它专业大多为实体专业,都有自己的下属专业公司,公司业务实际,且随着商贸活动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涉外业务会逐步增加,这给我们外语系工具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前景。我院工具专业与实体专业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米,将“工具”类教学与“实体”类实践相衔接已经不再只是设想,缺少的只是教师对于机遇的把握与课程的设计。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理论课堂的奠基学习已经进行得很好,尤其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缺少的就是真实的使用环境。他们经历了这次精读课堂“工程任务”的完成,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如:网络客户的寻找、涉外资料的翻译、网络商品的营销等业务都能够一贯而通;基于这样的经历,学生们能够适应将来教师所设计的新的“工程任务”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工程实践”,锻炼好自己,迎接竞争激烈的职场。

再次,对于精读课程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就是适应职业需求,具有职业迁徙能力的人才,而工具类专业也不能例外。“掌握一门外语即可走天下”的说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作为精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都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即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适应以上职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有其实践与探索的广阔平台和前景,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篇(4)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IT)已经使信息处理化、化,国际互联网已经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不管您在的北京,还是在美国的纽约,或者是在日本的东京,距离已经等于零论文。您在家里,不必出国,就能够联系全世界;反之亦然,您不必出门,也可被人访问。这是一个神奇而高效的世界。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您将轻而易举地找到潜在的客户,同时,也更加容易被客户找到。在这个高效的世界里,您将以更加低的成本宣传您的和推销您的产品。

商务的各种形式

如果说使用机及其网络,即电子手段,处理企业信息,可以称为电子商务,那么,电子商务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

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使用电脑,制作企业各种各样的表格,处理各种文案,是电子商务最基础的条件。在一个只有一两名专职打字员使用电脑的企业,很难想象得出那里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推行电子商务。

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等,由于受到企业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以及对信息安全的顾虑,很多被“进、销、存”管理软件所替代。加上财务软件、网上报税和网上通关,构成了比较适合中国现状的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

企业网站是人们熟悉的电子商务形式。,部分企业网站具有信息交换和货物交易功能,包括B2C和B2B等,一些是横空出世,一些是背靠实力雄厚的传统企业。其中B2C,相当于零售商场;B2B,相当于企业之间购销业务。人们在网上购物,进行商务信息处理的速度,比传统操作更快,途径也更多、更方便。比如,到书店买书,人们只能按照一种分类,慢慢地找到存放书籍的地方。在网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甚至仅仅输入几个关键词,很快地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在网上花费一天时间找到的客户,也许远远多于花费十几天时间在广交会上找到的客户。

然而,绝大多数企业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企业信息、信息交流和信息收集等。企业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印刷宣传材料,制作和播出各种广告。与之相比,企业网站则是事半功倍,并且可以实现信息增值。

印刷宣传材料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事情,功能多半只是信息,未必真的马上带来多少客户。但是,对于企业网站,许多老板对他们的网站要求近乎于苛刻,常常抱怨他们的网站没有做成一笔生意。实际上,企业网站为他们现有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更加方便地提供了比一般印刷资料多得多的信息。

此外,还没有网站的老板,有的听别人说建了网站没有用处,有的担心建个网站需要很多钱和很高深的技术,干脆拒绝做网站。

其实,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需不需要建立企业网站,而是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网站宣传企业和如何利用网络找到潜在的客户。

建个比较好的企业网站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是非常经济、使用、可行的。每年300元的域名费、600元的服务器空间租用费,共计不到1000元。600元租来的空间达到30―50G,可以给企业上传上万页资料,一般说来,没有多少企业可以用完600元租来的空间。

制作网站的技术,一般是用一种叫做Dreamweaver的软件或者一种Frontpage的软件。普通秘书只要会使用Word软件,一般经过一个星期的,便能运用自如。动画软件可以用Flash或者Moviegear等等。

网页上传,更加简单,几乎不用别人指教,便可以学会。上传软件可以用试用版Cuteftp软件,下载网址:试用期限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在同一台电脑上不能再进行文件上传,除非购买该软件,或者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上传网页还可以直接通过IE浏览器,操作就象是在本地电脑里进行复制和粘贴那样简单,并且不用支付费用。按照以下上传地址输入即可:ftp://公司网站名称@公司网站所在服务器地址。例如,公司网址是;服务器是。输入:ftp://12345678@,上到服务器后,直接从本地电脑里复制网页和图片文件,然后粘贴到该服务器的公司网站上。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企业网站呢?一个较好的企业网站应该是根据本公司的需要,做到形式上简单,一目了然;上丰富,提供足够多的信息;功能上适用,满足信息、交流和收集的需要。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网站的需求,本文主要是讨论绝大多数企业的网站建设,我们以后再讨论有交易功能的网站建设和推广。以下是一些建议,供使用。

1、形式上简单明了是企业网站制作的一般。主页是整个网站的目录和向导,主页应该让访问者觉得有层次感。网站的主页排版一般公司标志(LOGO)或者一般动画(BANNER)作为第一栏,仅接着是内容目录:公司介绍、产品介绍和留言簿等等,目录可以是横排,也可以是靠右或者靠左竖排。也有一些企业网站的主页做成一个圆形和半圆形,或者其它形状。越来越多的企业网站使用Dreamweaver软件的Frame功能,使访问者几乎可以不离开主页,就能够浏览所有网页。

2、企业网站的色彩也应该简单一些。上过网的人都知道,国内外有名网站的色彩其实是很简单的,甚至一些大网站只有白底蓝字两种颜色。一些企业引进了CI和VI,色彩和字体等应该尽可能与之相符合。色彩的使用可以多请教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或者美术师。不过,必须提醒美术师不能够象做个人网站那样随心所欲,做得花花绿绿,纷繁复杂,以为很吸引人,实际上不符合企业网站的信息处理的要求。

3、网站内容应该从深度、广度和动态上使其丰富多采。现在很多企业网站只有三五页,大多数企业网站不超过十页。除了公司介绍,就是产品介绍。这样非常浪费租用的空间,而且让访问者感到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企业对网站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不能适当的调动公司内部本来具备的资源。其实,一个公司的企业网站要达到100页是很简单的事。

4、网页可以由一个秘书兼职做,但是,网页的内容则是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配合,由专业人士提供。比如说,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应该由文采较好的人去写;各种技术指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访问者,即现有的客户或者潜在的客户,不仅仅对公司的成品感兴趣。他们未知的而且有必要知道的,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一个生产中药牙膏的企业网站,可以介绍该中药的各种情况,介绍牙膏其它成分,以及有关牙齿的各种知识。一个企业网站不一定一开始就十全十美,一蹴而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内容应该有所增加。

5、企业内部的动态信息,也是增加网站内容的重要途径。如:公司的变化和各种活动,都是很好的题材。一些动态的信息,可能对一般人来说,显得很无聊,但是,可能这些动态信息对公司的客户很重要。如:一个有色金属的生产企业,如果把他们每一批锑氧粉或者锑锭的质量检测结果在企业网站上公布,一般访问者可能对此没有一点兴趣,但是真正的客户则是求之不得的。价格,客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质量标准,客户也是知道的,但是,客户最怕的是从贵公司花了钱买到不合格的产品。客户知道贵公司认真对待质量,并且知道贵公司如何处理不合格的产品,肯定很愿意跟贵公司做生意。

6、企业网站的图片和动画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些企业甚至制作了企业VCD,把这些音像资料一起放到网站上去,不仅能够增加网站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网站从形式上更加精彩多样。

7、企业网站应该有个版。一些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对外的,英文版甚至应该比中文版的内容更多;不过,一般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在国内,所以,英文版内容可以只是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不一定是中文内容有多少,英文内容也有多少。

8、网站上的,应该由专业人员翻译,专业术语由技术人员帮助提供。一般人有一个误会,以为各行各业的技术用语和专业术语很多,所以企业网站的英文翻译,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做。其实,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确实不错,达到一定的水准,由他们做翻译也无可厚非。但是,情况往往不是如此,而且一般网站英文版的只有不到5%的专业术语,而95%的内容是一般英语。

9、企业网站的每一页都应该有联系地址、公司电话和Email地址,使访问者很方便地联系,达到信息交流、反馈和收集的目的。一些企业网站的主页上专门有一个目录叫做“联系我们”,访问者只有进去才可以看到联系办法,这是不太方便联系的。固定在每个网页的一个地方写上联系方式,是很简单的,很有必要的。

10、有的企业网站要求访问者注册登录,目的是为了收集客户信息。但是,这个功能有时候会使客户感到不安。有些人不一定喜欢因为浏览一个网站,而留下自己的各种资料。企业网站在这方面应该做得大方一点,可以不注册,但是,如果访问者喜欢,可以写留言,或者在BBS上参加讨论,发表高论。这样既吸引人,又增加网站的信息量。

11、企业网站应该有一个简洁好记的域名。一般只有三五个数字或者字母。在传统媒体上宣传,一般只知道产品,而不知道公司名称;在宣传上,一般刚好相反。所以,不管是用英文字母,还是用汉语拼音,或者是用数字,或者是用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域名简单好记,非常重要。简单机械地使用公司名称或者产品名称的汉语拼音或者英文字母,作为企业网站的域名,如果太长,应该及时改掉。

12、是使用汉语拼音,还是使用英文字母,作为域名,需要根据公司的业务和客户群体而定。除了简单,最好能够表达某种意义。数字则是比较中性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申请一个简单好记而且很有意义的中文域名。

利用网络宣传企业

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企业网站是进行网络宣传的基本条件。网站建好后,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宣传。

1、把企业网站登记到各种综合搜索引擎,比如:雅虎、搜狐、新浪、网易和Google等等。一般说来,在这些网站上登记是免费的。网站提供的登记内容是有长度限制的,所以,登记时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完整地反映公司的业务范围。此外,不要忘了登记公司的英文资料。

2、把企业网站登记到各种贸易信息网站上去,比如:阿里巴巴、美商网和贸易通等等。这些网站的正式会员是要付费的,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成为普通会员即可。

3、在能够找到的与公司业务相关网站上的留言簿和BBS上登记或者发表关于本公司的文章。

4、对于一般企业来说,不一定专门对网站进行传统广告宣传,但是,如果做广告,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尽可能加上本公司的网站域名。

5、职员使用的名片,连同产品内外包装,通通印上企业网站域名。已经把我们带进了网络世界,名片上和产品包装上仅仅印着公司地址和电话,是十分不相衬。

6、与相关网站交换企业网站连接;在一些相关网站或者有名的网站做广告。在网站上做免费连接和付费广告,一般是通过放置一个企业标志(LOGO)或者一个小动画(BANNER)。也有企业通过一个很好的文章标题,把访问者吸引到自己的网站上。

利用网络寻找客户

知道在互联网的什么地方,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宣传,实际上也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到自己的客户。利用网络寻找客户,主要是相对于批发客户而言,即公司对公司的业务;对于零售客户而言,在企业网站宣传上多下功夫,比一个一个地在网上寻找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地寻找客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搜索引擎上或者贸易网站上,根据行业分类直接了当地直奔主题,找到所需的客户。这种情况下,客户所处的行业分类的准确认定是关键。一些网站和国家的行业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差距很大,所以除了认定一种分类以外,还需要试一试相关的分类。

2、使用关键词寻找客户时,要尽可能确认公司产品的用户的可能使用的名称。比如,公司的产品是锑氧粉,可以同时在生产阻燃剂和锑锭的厂家使用,那么,输入的关键词或者是“阻燃剂”,或者是“锑锭”。如果公司的产品是汽车仪表盘里的小马达,只需要输入“汽车”作为关键词。

3、在国内网站上与在国外网站上寻找客户是一定的差别的。国内网站,除了在搜索引擎和贸易网站上进行搜索以外,还应该到公司用户集中的当地政府网站上看看,那里兴许还能找到相关的网站和潜在的客户。在国外网站上,则更需要注意搜索行业协会之类的网站,有时候在这样的网站上可以一次性找到上百个客户。

4、根据ICQ上的共同兴趣,寻找客户。很多人并不喜欢从ICQ上认识陌生人,谈生意,更是讳莫如深。不过,如果您有一个做得不错的企业网站,对人以诚相代。这也不失为办法之一。

篇(5)

关键词:汉字诗学;“状物”特性;诗性美感;叙事潜质

作者简介:刘 海,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贵州 贵阳 5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文章之事从文字始,诗家之事自用字起。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一直以来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下人们都能达成的共识。然在语言系统自身,语言又具体区分为所指\能指、言语\文字、声音\符号等诸多二元对立的范畴。当然,这一点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在汉语文化的传统之中,但因受西方文化与语言观念的影响,对于表音文字的偏向往往成为文化进步的一种征象。如在现代语言学的传统观念中,语言是听觉符号,以拉丁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更加符合言语本身的发声系统,而汉字则是通过视觉认知语言符号的声-意系统,这与言语的语音规律存在一定的距离或阻碍。因此,汉字长期以来被视为有待改革的低级书写系统。如顾越先生所说,“强调所谓言文一致,不适当地宣传语言的第一性的,文字是从属的,无形中降低了文字的作用,尤其是F代社会” [1 ]。例如自五四以来,“西学东渐”的学术潮流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观念也逐渐成为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改良中国社会及文化的路径之一,所谓的“注音字母”、“拼音文字”、“汉字拉丁化”等改革方案不绝于耳,音本位的思想逐渐成为汉语语言认知与发展的主流。相比于以拉丁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是借助语音在共时性语法链条上的音位序列建构语义秩序,汉语文字以象形勾划的线条轮廓被视为“原始”、“野蛮”、“腐朽”、“衰败”等。如J・J・卢梭在《语言起源论》中认为,“描画物体适合于野蛮民族;使用字句式的符号适合于原始民族;使用字母适合于文明民族” [2 ]。黑格尔在《哲学全书》中声称:象形文字是聋子的阅读和哑巴的书写,而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也就是说,包括汉字在内的以象形文字为构造字形的语言文字在“听―说”系统上是瘫痪的。如此给予不同语言系统赋予等级化的观念,逐渐在西方学术界蔓延开来,也深深地影响着五四之后中国一大批知识分子及语言学家,包括、鲁迅、章太炎、聂绀弩等在内的教育家、文学家、文化学者、语言学家亦是如此。之后,我们关于文学语言观的认知,乃至文学观基本上都逐渐西化了。至今凡所见的文论批评与文本分析,几乎完全忘记了语言的文字层面,抑或认为文字之于文学是不足道的细枝末流。至于“汉语文学”或“汉语批评”则被视为是心胸狭小的表现,而汉字之于文学的审美价值,几乎被人们集体性地遗忘或忽略掉了。然而,当我们仔细探究汉语文字与汉语诗歌的审美特质、印欧语系与西欧文学的叙事潜质,就会发现:语言文字最初的造型符号往往与这种语言环境下的思维特性及其民族传统关系密切。例如,在语言文化系统的异质性语境下,借助对同一文本英汉诗文的对比性分析,我们会发现:中英文诗歌语言的符码转换,既不是同一语言系统内信息文本的替换,也不仅涉及文学话语的符码转换问题,它是一种跨语际、跨文体、跨文化的多重置换,且颇具艺术再造的审美实践性。但实际上,无论是语言学译论还是文艺学译论,对跨语际文化语境下两种诗性话语的言说方式及其基于文字本身的审美特质缺少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中英文诗歌的互译活动中。故此,以文学语言的文字性为切入点,思考中英文诗歌乃至文学的审美特质,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切地领悟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正如郜元宝先生在《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一文所言,“无论德理达还是郭绍虞对语言文字问题的思考,都选择了文学为突破口。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这个角度追问语言的本质,之所以往往不约而同选择了文学,乃是因为只有在文学的场合,语言问题才那么触目而不容回避地显现为文字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来自现代西方的整体性语言概念所包含的‘字’和‘音’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语言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也只有落到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实际经验中才能获得有效的谈论范围,而在非文学的日常言语或实用写作中,语言的本质的问题,并不容易像在文学的场合那样几乎无可选择地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来” [3 ]。我们就以中英文诗歌的赏析为例,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下的接受者其思维偏向与阅读习惯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汉文化环境下生活的读者,不管其英文功底如何了得,在汉语诗歌与英译本之间,他更敏感于前者。与此同时,一位熟读汉文化典籍的西方读者,要欣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画面美感与诗境之魅,还是需要回到自身母语之后进行再次转换。这种迥异于汉语阅读的特定方式,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语言系统内在的编码差异,亦是思维特性与文化品相的不同。当然,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感性的武断,而须深究其理。为此,我们且以英汉诗文的对比性探究汉字诗学的审美特质。

二、汉语文字的“状物”与抒情传统

首先,就汉语文字本身的造型特征而言,它具有“象物”、“状物”的符号性。《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4 ]钱穆解释说:“《易》之为书,本于八卦。八卦之用,盖为古代之文字……因而重之,犹如文字之有会意……引而伸之,犹如文字之有假借……卜筮如拆字。” [5 ]《周易》推演的逻辑前提本是从卜辞、卦象的符号性象征自然宇宙和人事诸情,但其卦象孕生之机理很可能蕴含了汉字产生的内在奥秘,即字形构造与天地万物的亲缘关系?q?,并揭示出中国原始先民创生文字符号的内在机理,即“观物取象以成文”。“譬如中国早期的象形字就是通过一套特有的象征意义传达出古人对于天、地、人的体认。在古人造字理论中,汉字以‘象’为先,《汉书・艺文志》的‘六书’,按照戴震‘四体二用’的分法,四‘象’(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为经,转注、假借是派生的,这就突出了‘象’在造字中的作用……既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宇宙自然秩序,也契合人类自然情感的合理延伸” [6 ]。这是象形文字本身的原生性特征,无论是古汉字,还是古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以及其他一些文字,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征。如J.Février所言,“埃及圣书字,正如苏美尔表意字一样,只是准确而恰当地表现事物本身的形状,而不是用来指出该事物的手势的图形,这是眼见的事物形状。” [1 ]故此,汉字字形的构造与描画往往以摹写实物的形状为最初形态,即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或简化的抽象符号来勾划、指设事物的特征,具有极为鲜明的自然属性。

而汉字字形与自然宇宙的亲缘关系,似乎更具有言语言说的仪式性灵韵之魅?r?。“人类的创造精神就孕藏于语言文字本身的结构之中。语言的逻辑要求随着概念的明晰性和确定性而增强,它的前提是词语神秘性和隐喻性的减弱。当语言脱离了神秘的本性,在实用理性的要求下丢失了自然与神性之根,语言就失去了通过隐喻而揭示的新的意义领域,语言脱离了诗就意味着远离了自然母体。人丧失了诗就等于丧失了无限的创造精神,丧失了生命与自然同源同质的一体感。” [7 ]当海德格尔试图以大地诗性唤醒人们对于一双农鞋的美感体验时,当德里达重新审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时,作为以象形文字为根基的汉字往往成为他们所赞美或渴慕的对象,因为他们从汉字字形的构造看到了自然万物的身形外貌,从汉字的形态看到了自然宇宙的大地根性。

钱钟书先生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 [8 ]。也正是从汉字“观物取象以成文”的认知思维中,逐渐衍生出最初的诗学,并统摄了中国诗学“立象见意”、“得意忘象”的审美关照方式。相比以拉丁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借助语音在共时性语法链条上的音位关系建构语义秩序,汉语文字的造型以象形勾划的线条轮廓指设自然万物的“物象”特征,建立了“及物”、“拟态”的“形―义”关系。而且,汉字“因形―赋义”的构造特征具有字形“象物”、“状物”的视觉美感,并以此展示汉语文学极具视觉空间的语义美感。例如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就曾将汉语文学的文学性与汉语语言(文字)的美感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西方的表音文字是声音使意义出场,中国的汉字是书写使意义出场,汉语的文学性就是在汉字的书写之中出场的” [9 ]。建立在以象形、指事为主体的汉字符号系统(如形声字,也是源于用一个本来是表意的汉字借用来表音,@种字的产生起了分化词义的作用,并且拓展了汉字自身的衍生能力),本身具有极为发达的多符号性。据知,殷商甲骨文创生的文字有4 672个字,秦始皇时期编成的第一部官方汉字书《三仓》有3 300个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10 500个字,宋司马光(实为王洙)等人所编的字书《类篇》收字31 319个字(加上重音,共计53 165个),清朝的《康熙字典》有47 035个字,这足以见出汉字符号自身的衍生能力。如此发达的汉字系统,与文人的文学创作关系密切。据说,“在唐朝(618-906)和宋朝(960-1279)中国古典文学繁荣的年代,新的汉字造得特别多。甚至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来限制汉字数量的增加;例如清朝康熙皇帝宣布造新字者犯有犯上罪,要处以死刑” [1 ]。与此同时,在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孤立型词根最大程度地促进了表词文字的发展与巩固。而所谓词根孤立,它的词几乎没有语法变化,词与词的关系靠词在句中确定的顺序、虚词(如介词)及语调来表示,而且孤立结构的词根语言不需要音节或音素的补充符号表达语法形式。这就使得汉字的使用相比表音文字更加灵活、多变。在如此发达的汉字符号系统之内,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多义性、朦胧性和不确定性(李泽厚语),且本身缺少严格语法规则的约束,用词炼字的功夫就成为诗学家们的第一等功力。无论是辞赋骈文还是诗词曲令的撰写,其首要的功夫恐怕要算运词用字的本领吧。仅就汉赋的“体物铺陈”而言,与赋家们的文字学修养及他们有意识地挖掘汉字形体表现力直接相关。阮元《四六丛话》序指出:“综两京文赋之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如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扬雄有《训纂篇》、《仓颉训纂篇》、《方言》,班固又为《仓颉训纂篇》作续篇。“对古今文字状况的熟知为赋家们缀字联篇、编织赋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文字学的精通使他们特别具备开发汉字形体艺术潜力的优势。因此,赋家着意利用汉字的象形特征来体物显象,通过字汇的选择与排列来凸显字形字体本身的具象感。” [10 ]例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a俅尬。簧盍志弈荆崭r铡>YL,南山kk;岩u[崎,摧崛崎。”《文心雕龙・物色》云:“长卿之徒,诡势环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刘勰《文心雕龙》的《夸饰》、《比兴》、《容裁》、《章句》、《练字》等专章探讨语言文辞的营造及其方法的重要性,而这一点也是文章写作者的基本功。如其所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11 ]

与此同时,这种通过语言文字寻觅诗意的创作实践在诗学家们则是最基本的功底。“如果说禅宗语言观的核心是认为语言是对世界本相的遮蔽,那么诗家语言观的核心则正好相反,主张语言是对诗歌美的彰显,将语言之美视为诗歌美的根本标志,在诗歌创作中始终以语言文字为本,在语言文字上狠下功夫。” [12 ]故此,古人写诗最为艰辛之事就是寻“字”、觅“句”的功夫。无论是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抑或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是王国维高度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13 ]。这一字一句的捻须而叹,就文辞技法而言,体现的是作者琢句炼字的高超艺术技巧。甚至于在古代诗学家之中,有一派被称为“以文字为诗”的实践者,他们奉从“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之说。如南宋的诗论家胡仔提出的“一字为工”的作诗主张,“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足见吟诗,要一两字功夫” [14 ]。胡仔主张的“一字说”体现的正是从用字的细腻、精当与缜密中唤醒语言自身的诗性美感。所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鉴赏,首先是基于汉字语义的审美潜质,如《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段: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 [15 ]。香菱所赏的诗文,皆以“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果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几句翻译成英文,其汉字的语义美感则荡然无存,也就更不可能从“直”、“圆”、“白”、“青”、“余”、“上”的单字使用上辨析它的逼真性与因字而生的意境美。正如冯黎明教授所言,“汉语以字为本位的状物使汉语文学的自然物象呈现为一种平列对应的构成方式。高明的古代诗人都善于将物象以字或单词的形式作等价并列的表述,取消句子层面上的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许多古典诗词在句法层面上是残缺不全的,构句的谓词、连词、介词被有意取消,但因为物体名称本身在字形上的视觉联想意义,叙述性的语义反而更加突出” [16 ]。尽管,翻译学中的文艺学译论者清醒地认识到,中英文诗歌的翻译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的语言转换、信息传递、社会交往过程,而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再造或风格模仿、审美交际或意象重构、文化交流或诗学改写过程” [17 ]。然而,其实践本身又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作为现代文艺学译论者的典范人物庞德,他在中英文诗歌的语言转换中,其意象重构与诗学改写的实践操作颇有几份滑稽、歪邪。例如,庞德在对唐诗意象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基于用字造象的汉诗往往很难自如地翻译成以表音文字为基础的诗行序列。如庞德对李白《古风》中两行诗句“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的翻译如下:“Surprised. Desert turmoil. Sea sun. Flying snow bewilders the barbarian heaven.”第一句的英文翻译本身就违背了英语语法的音位序列,并置的名词之间逻辑关系混乱。“Sea sun”既不是一个句子,也不是一个复合词,更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如再译回中文就成了:“受惊的,沙漠混乱、海日。飞雪迷惑了胡人(野蛮人)的天宇(天堂)。”这个翻译界常列举的实例,证明英语语言的语法关系极为紧凑严密,注重各语音之间线性的音位序列及其逻辑关系。而汉语文字的语法关系较为松散、灵活,它在汉字的构形-赋义中更加自由多变。如“惊沙乱海日”一句则巧妙地借助名词对举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创造了诗歌画面的浑然一体性。不仅如此,整个古典诗学的创作实践常常表现出反常规的用词与打破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这是汉语文学诗性话语的惯常方法。

在对这三行诗句的赏析中,艾伦・退特将“狂风”、“波河”视为是弗兰齐思嘉罪恶的“欲”的隐喻或象征物,就像肆虐的狂风发出的嘶吼声。从语音音响形象到词义形象的联想与拓展,且语义的拓展往往建立在音响形象(语音)的相似性之上,这种将诗歌用词的字音c意象隐喻相结合的赏析方法,是英美新批评惯有的方式。再如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沃伦合著的《理解诗歌》一书中,该书由叙事诗、描述诗、格律、语气、意象、主旨、陈述与意念等主要章节构成。每章一个中心,分别涉及意义、声律、隐喻和意象、象征和结构等各主要层面。

海德格尔曾告诫世人,“如果我们追问语言,追问语言的本质和它的存在,那么显然,语言本身必须是已经授予我们的了。同样,如果我们要探究语言的存在,那么那称为本质或存在的东西,一定也已经被授予给我们了……任何一种提问都发生在那置入问题的授予之中” [25 ]。20世纪自哲学领域始,西方文化思想界的“语言学转向”促使各个学科在对其“元理论”或“元范畴”的反思中,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语言问题本身。海德格尔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中将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最终放置于“语言”与“言说”的存在方式,或许他的存在本体论就是语言本体论。他的这种反工具论的语言观旨在清理自古希腊时期开始的形而上学的历史,这是一部“存在”被“遮蔽”、“遗忘”抑或“对象性物化”的历史,对“存在”自身的追问演变成对“存在者”的思考,它使得关于“存在”本身的自反性体悟沦为对“存在者”的物性诉说。为此,海德格尔试图在语言的言说中使“此在”得以“澄明”。之后,维特根斯坦将一切哲学命题都归于语言的层面予以逻辑辨析。在这一点上,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为我们揭示出语言问题的根本所在:如其所示,“‘听―说’系统,通过语音成分――表现为非外在的、非世俗的、非经验的或非偶然的能指――必定支配着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甚至产生了世界概念、世界起源概念,而这一概念源于世界与非世界、内与外、理想性与非理想性、普遍与非普遍性、先验与经验的区分等等” [2 ]。这就是德里达所揭示的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语音中心主义内在的联姻关系。因此,关于真理的问题,往往会演变成能指自身的问题。

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到语言本身予以追问。就语言本身而言,以拉丁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是借助语音在共时性语法链条上的音位序列建构语义秩序,它在约定俗成的规范下形成了“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即表音字母与意义指向的内在关联,它属于人类建立的抽象符码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种指令。这类“抽象语言”关注语码符号与自然宇宙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音位序列的历史性差异与共时性语法关系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形成的指代符码。故此,对于一切学科或知识的“元理论”、“元范畴”的追问,必然倒退到语言问题本身,对一切假设命题的追问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下去,最后剩下来就是该命题自身的语法关系了。如德国当代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施太格缪勒所言,“为了能把一个综合陈述看作是经验上有意义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是:这个陈述属于经验主义语言,因此也就是属于那种按照精确的句法规则建立起来的,其全部陈述都是可以被验证的语言” [26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哲学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哲学上的许多问题是由于语义的模糊或歧义而产生的,通过对语言作科学的逻辑分析就可以消除这些问题。这不仅仅表现在哲学领域,整个西方现代人文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观的影响,在文学领域尤其如此。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深受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系统、共时性和语言学中各种因素相互类比的结构观念的影响,注重从用词的音位学、修辞学、语法序列等方面剖析或建构形式结构,尤其是文学研究的语言学维度被提升到本体论的层面,从而使语言学知识成为拯救文学研究科学化诉求的唯一出路。而布拉格学派则“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27 ]。这一研究方法对之后的符号学、结构主义诗学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结构主义诗学把语言看成是由音韵和词汇句法构成的封闭的符号系统。符号的意义取决于习惯、关系和系统。在语言的独立系统中,人的言语行为受到无形的语言系统的控制,文学成了语言扩展和延伸的产物,文学也以语言作为基础的结构法则” [28 ]。借助语言学的知识,从技术操作层面介入到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对其予以形式化的文本细读或结构分析,这一策略无疑是西方文化的逻各斯精神与形式理性对文艺审美问题的祛魅。

最后,自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及其语言学观念主导了西方学界的“语言学”转向以来,如以罗各布森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论、以瑞恰兹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以兰色姆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以及符号学理论和结构主义诗学等,都是在文学领域实践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推广与具体应用,直至整个西方叙事学的兴起。尤其是索绪尔对于表音文字共时性音位序列与历时性语音差别的分析,体现了在语言语法规则的统摄之下“结构”、“功能”、“系统”观念之于符号系统与文本叙事的稳定性,这本身就隐含着叙事的潜质:“他们盘算着,我们应从每个故事中,抽离出它特有的模型,然后经由众模型,导引出一个包纳万有的大叙事结构,(为了检核),再反转来,把这大结构施用于随便哪个叙事” [29 ]。它将任何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可以推演成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予以表述的语句,而文本结构就是这个句子及词语关系的内在法则,且从中可以划分出语句中的每个成分及位置。由语法规则到文本结构,结构主义的叙事逻辑及文本封闭性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以表音文字为话语系统的表述方式,其本身的叙事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以象形文字为起点的表意文字注重的是自然宇宙之间物象的并置以及“气韵生动”的生命美感:无论是“体物铺陈”的平铺直叙,还是“借彼物类比此物”的拟物抒情,抑或“托事于物”的兴叹,一首诗首先是一组组物象以及由物象而及人间事的形象感知,这些画面不是联想,就是回忆,而这正是抒情要素的潜质。

由此可见,表音文字由音位序列的差异所产生的语音系统,它在语法序列的封闭结构中固化了言语表意的自足性。这种话语系统本身具有发达的叙事潜能,却挤压、或规避着语音之间自由组合以及由此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使其词汇的诗性张力不足。与此同r,表音文字孕育了西欧文学发达的“听―说”系统,有利于叙事性文学要素的提升。而作为“以形表意”的汉字则催生了汉语文学精致的“书―写”系统,便于在汉字形义之间营造“象物”、“状物”的视觉图景以及语义美感。当然,以上关于汉字本身诗性美感的分析很有可能进一步确认:文学活动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文学表意对字句修辞的依赖,文学体式对书写方式的依赖,文学赏析对书面化的依赖,文学情趣对精神贵族的依赖,如此等等,但它绝不必然导向复古或守旧,而是在坚守本民族语言特性的前提下,极力拓展汉语文学的诗性美感。

注 释:

① 如苏联语言学家B.A.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一书中所说,“卦爻的三条线系统,很可能决定了很多汉字的所谓‘三层式’结构,还决定了用来表示自然现象(如‘水’、‘火’等字)、亲缘关系等等汉字的构造。”见《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左少兴译,王荣宅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页注释。

② 无论是汉文化的《周易》或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还是古苏美尔文字与古埃及圣书字的造字故事,原始文字衍生的巫术说与仪式性意义基本上已经得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的文字学家们较为普遍的认同。

③ 就诸多中文译本而言,郭沫若的译本无疑更具有代表性,它代表了《鲁拜集》在国内传播的整个历程,且在多种后来的译本中屹然享有典范性的地位。据2009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郭沫若中译本《鲁拜集》第1版信息所言,郭译本先后有:上海泰东书局,1924年(此后多次印刷);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光华书店、大光书局等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英汉对照插图珍藏);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杜拉克插图本)等版本。

④ David Hopkins.达达与超现实主义[M].舒笑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6.

参考文献:

[1]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与发展[M].左少兴,译.王荣宅,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75-576,56,154.

[2]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2.

[3]郜元宝.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J].当代作家评论,2002(2):53-73.

[4]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56.

[5]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

[6]夏静.古代文论中的“象喻”传统[J].文艺研究,2010(6):49-56.

[7]王凯.道言与现代西方的语言美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7-73.

[8]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

[9]冯黎明等.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八人谈)[J].长江学术,2006(3):31-45.

[10]胡晓薇.汉字与汉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32-133.

[11]刘勰.文心雕龙注[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570.

[12]王汶成.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

[13]王国维.人间词语[M].黄霖,等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

[1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64-65.

[1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王希廉,点评.北京:中华书局,2009:330.

[16]冯黎明.状物与文学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580-584.

[17]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15.

[18]汪曾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揉面:谈语言[J].新高考・政史地,2015(5):6.

[19]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423.

[20]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149.

[21]莪默・伽亚谟.鲁拜集[M].费慈吉拉德,英译.郭沫若,中译.辽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54.

[22]欧文・埃德曼.艺术与人[M].任和,译.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1988:34-37.

[2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6-167,64-65,158.

[24]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M].张月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195.

[25]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6]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21.

[27]朱立元,张德兴,等.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