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写作思维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立论思维指向要明晰
教材中指出“找有针对性的角度”,正是切中议论文立论的要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论的针对性直接影响学生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四篇议论散文针对性各有不同,立论的思维角度各具特点,或许给我们一些提示。《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提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问题,孟子针对梁惠王的治国措施,提出“王道”主张,先否定对方后提出自己的主张,思维上重在论“辩”。《劝学》开篇点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以学习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别从学习的好处、作用、方法和态度论证,其写作思维重在规“劝”。《过秦论》一文贾谊站在汉文帝对百姓实行宽松政策的角度,借“秦之过”规劝汉文帝以秦为例,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写作思维重在劝“谏” 。《师说》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而写的,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论点,写作思维重在针砭时“弊”。
综观四篇议论散文针对立论思维指向各有不同,借以启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立论思维指向要明确清晰,且论点出自现实生活某一方面,而不是学生自己凭空造出来的。
二、论据源于自我生活
议论文论据的要求,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观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可是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选取什么样的论据才是典型的、新颖的和能证明观点的。同一话题的作文,选择的材料十之八九是一样的,既做不到典型,又无新颖可言,甚至离题较远。这是因为学生在选择使用论据时不知道如何选取而导致的,因此首要任务是解决学生选择使用论据的思维导向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在阐述实行“王道”时,孟子并没有大张旗鼓的给梁惠王灌输实施“王道”能够给梁国带来多少益处的大道理,而是从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出发,直接具体地交代治理百姓的措施,如“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这就是养民,发展生产。孟子除了主张养民外,还须教民,办学校,反复地把孝悌的道理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让人知道孝顺,懂礼仪,这都是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例形象地阐述了“王道”政治,借此鼓励学生向经典学习,以熟悉的具体生活,形象地论述中心观点,更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再如,《劝学》选择的论据是自然界中的“物”的性质、状态等,例如第一段议论学习的意义,择取“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用自然界“物”的变化比喻说明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够达到“智明则行无过矣”。第二段择取“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马”、“假舟”,用自然界“物”的作用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弥补不足。第三段择取“积土”与“积水”、“不急跬步”与“不积小流”、“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蚓”与“蟹”,用五组相反的“物”的对比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贵在积累、专一、坚持不懈。荀子选择的论据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说理通俗易懂又入木三分,贴切自然又形象生动,避免了文字的枯燥乏味和空洞之感。但是学生在选择论据时忘记了自己身边的事物,缺乏必要的生活发现,老师有必要借此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大小小的事物。
总之,论据材料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古人如此,学生写作文亦是。
三、逻辑论证心存论点
“论证”是议论的三要素之一。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常犯的毛病是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摆出论点和论据后便草草收兵。对此,这四篇议论性散文在论证方法上也带给我们写作思维方面的有益启示。
首先都使用了对比论证,各具特色。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从正面阐述“王道”政治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后又从反面批评统治者的虐政,是整体结构上的对比。《师说》整个的论证结构是:递进提出论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反面论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写作缘由,紧扣论点。因此,对比论证的方法既可以用在整体结构上,又可以用在局部段落上,根据中心观点需要自主选择。
其次是比喻论证。比喻的使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把道理隐喻其中,如“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治理政事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有的先设喻后说理,如用“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引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比喻的本体选择也多种多样,有的以动态的事物变化设喻,如直木为轮的变化比喻说明人经过学习才能达到“智明而行无过也”的境界。有的以大量常见的“物”设喻,如“骐骥”与“驽马”、“蚓”与“蟹”等。通过阅读发现以上不同的比喻论证的形式,可以打破和扩展学生运用比喻的原有思维模式,但是不管怎样始终围绕观点来论证。
最后是举例论证,即“摆事实讲道理”。这是学生常用的论证方式,可是学生是讲“故事式”的解释论点,与论点无关的文字过多,原因在于学生裁剪事例的思维导向不明确。《过秦论》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举例以秦的兴起、强盛、灭亡的“不施仁义”的历史过程为例,并没有顾及到历史细节,同样没有与观点无关的语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举例子的时候只叙说与论点紧密联系的语句。学生在具体论证时,做到心中有中心观点的思维意识,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高二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模式,只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构思时,习惯于顺向思维,难以突破思维定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动逐步发展的成熟期,具有一定的抽象分析批判能力,所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议论文命题进行反向立意
2.指导学生突破旧有的分析构思模式,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论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命题进行逆向分析,反向立意。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归纳—训练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今天我们就努力让我们的思维开出花朵。我们先来看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
1934年,匈牙利的比罗和奥格尔两兄弟发明了圆珠笔,马上风靡全球。但这种笔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当用它写到2万个字左右时,笔上的滚珠由于磨损时常崩出,油墨随之污损书本、弄脏衣服。圆珠笔销量一落千丈。许多国家进行研究,力图找到妥善解决办法。但是始终无任何突破。
你有什么好办法替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答案)大家的主攻方向是进行滚珠耐磨损研究,希望找到一种能提高滚珠耐磨度的办法。
1950年,日本的中田藤三郎一反大多数人的做法,不再在耐磨损上下工夫,而是设法控制笔中的油量,使它刚好在写到15000字左右时油墨用完,这就彻底解决了因磨损而漏油的问题。他把这种笔芯放进自动铅笔套内,制成了“自动圆珠笔”,重新为圆珠笔赢得了信誉。
中田藤三郎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定义
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式,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
3.运用逆向思维进行立意
仔细观看动画:邯郸学步,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对传统思维进行质疑,获取新的立意。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展示归纳“邯郸学步”逆向立意
第一,燕国人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前往学习,勇于尝试,去实现自己的追求,精神可嘉。(人物的做法)
第二,他不愿故步自封,这种随时随处都能发现自身不足的虚心好学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人物的做法)
第三,故事结局虽意在嘲讽,但却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难免弄巧成拙。(结果)
4.巩固练习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初步感受到逆向思维的魅力,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再来做几个练习,这里有四个俗语成语,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先找出它的本意,然后运用逆向思维立意,力求把每个成语的逆向新意分析透彻。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原意是做事情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不理睬别人。逆向新意: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提高,就应该勇敢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分析改进,不断进步。
(2)班门弄斧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这样可使人少走弯路,更快地向别人推销自我,扩大知名度。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逆向思考却是过分强调规矩,限
制过死,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新意识。
(4)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本意是做事情不思进取,逆向新意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应大力褒奖。
5.本段小结
逆向立意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脱离了特定的语境,这种说法就未必是正确的。
“反其意而用之”即对原观点进行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切不可把“反弹”误为“乱弹”。
6.学以致用
“在一堵墙上有一块糖果融化了,汁水流了下来。墙壁上,有一只小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当它爬到一大半时体力不支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五次失败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它又从原处开始,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运用逆向思维去寻找新意:
由“蚂蚁爬墙”的事例运用逆向思维得出的反向立意:(1)失败后应反省自己;(2)敢于创新。
7.逆向思维在论证中的运用
其实不单单可以在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在论证时也同样可以运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假设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请学生围绕
“蚂蚁爬墙”得出的两个观点中的一个,同桌合作:一位同学写一个开头引出观点,另一同学选取恰当的论据,运用假设论证(如果/假如……)或者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进行一小段论证。3分钟小组内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给2分钟内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加分。
8.写作示例
“滚落下来”“第五次失败”“又从原处……艰难地往上爬”,
在小蚂蚁的身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注意1先肯定材料中积极的一面)但我认为,它还缺少一种更为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不断地反省自己,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成功的进程。(注意2指出它不准确的一面)
在历史上,有哪个发明创造不是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606”药物的发明者欧立希经历了605次失败,在每一次失败后,他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随时调整配料及实验方法,不然,光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606”药物怎能与世人见面?爱迪生如果不是在上百次的失败中总结了教训,从而选择钨丝做灯芯的话,不知人们还得在黑暗之中生活多少年。
9.小结
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什么是逆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运用。我们在作文审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壳”现象,此时如果折回来从话题或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往往能收获新的立意。
行文时切记先肯定观点正确的一面,再指出它不准确的一面,然后对观点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中不断尝试带有逆向思维智慧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议论文的写作越来越成为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从高考作文的角度来看,议论文成为考查的常见文体,也是考查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运用成熟与否的标志;另一方面,从高中生发展来看,无论是未来走向大学的学习乃至走向社会发展,说话的条理性、简洁性与说理性等,都会对高中生未来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加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学生加强阅读积累素材,增强学生议论文思维培养,是改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不足,在新课程下改进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方法与训练,增强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强化素材积累与运用,从而改变议论文言之无物或空洞的现状
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典型的通病就是言之无物。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浅阅读已然成为社会阅读风气,过多吸人眼球的信息,高中生几乎不加筛选就加以吸收,这占用了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而且这种筛选的信息还不能成为议论文的写作素材,由此弱化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因此,新课程下高中议论文写作首要条件就是改进教学方法与训练,指导学生加强阅读积累素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演讲和辩论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评、大众评说与教师点评三者结合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强化。如围绕着学习《边城》来展开一个时代的命题辩论――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好还是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好?因为来自《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与熏陶,与来自现实一线城市的便利,很容易构成议论文写作的素材。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学生因为立场选择的差异,就必然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这在客观上必然促进了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而即使不参与辩论过程的学生,也会在观看辩论过程中积累下写作素材,从而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辩论点评过程不仅可以素材积累,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一来,课堂辩论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利用点评环节对学生阅读进行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的革新,对学生写作兴趣与知识积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新课程下突破议论文说理性不强的困局,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优化议论文写作过程的条理性,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使学生议论文写作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高中生写议论文条理不清晰、说理性不强,是另一常见的困境。这反映出学生思维训练不足,其主要体现在观点论述不清晰、逻辑层次不强,只有依附于材料来进行写作,从而使议论文的整体结构零散而杂乱。要引导学生走出这种困局,就要加强教师在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通过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从条理性和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使学生从习惯上改变这种状况,推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与条理性训练,可以从多方面同时进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分析,达到示范作用。教材每篇课文的选入,都经过了专家的精挑细选,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结构安排与说理上,都是很好的范文。如结合贾谊《过秦论》的论述层次分析,不管是条理性还是思维能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启发。其次,通过学生作文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与条理训练。学生的作文是议论文思维训练与条理训练很好的材料,通过对学生作文条理的不同安排,对说理材料的不同选择与调整,作文的效果就体现出不同的水平与层次。这不仅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维与条理训练的重要性,而且通过这种作文分析,对学生思维与条理训练提供了参考价值。最后,要让思维训练与条理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语文教学不管是课文学习还是作文教学,都要从思维能力培养和条理性进行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能培养起一定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细心观察与琢磨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有针对性地从素材与思维两方面来加强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从而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言之无物、言而无理、言之无序的现状。因此,新课程下的议论文写作,要以思维训练来梳理思路,以素材积累与运用来扎实基础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从而逐步改变新课程下议论文写作教学难、作文难、精品少的情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议论文 理性思维 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议论文是作文的“大壁江山”。分量如此之重的文体,议论文本应成为学生反思生存困境,追问自由精神,针砭时弊,闪耀理性光芒的最爱最美。语文写作教育对学生的写作认知与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难怪有学者忧心忡忡疾声高呼:“作文教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误尽苍生是作文。”
议论文伪写作如此盛行的原因林林总总,究根溯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儒释道三家都注重直觉思维。正如金元浦所言:“中国传统直觉思维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更多地表现为在直观基础上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猜测、感悟和体验,因而必然表现出模糊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这种重直觉,重感知,重整体,不习惯分析、分类、量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不作为:无物、无序、无招,尤其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精神和思辨分析。“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上海师范大学博导王荣生如是说。张志公认为:“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这么难呢?这也许与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将导致教学中不合适的做法。看法不对头,教学的做法不大合适,训练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
究竟如何对待作文这件事?如何拯救议论文写作?如何解决写作教学老大难的问题?关键是让议论文写作充满理性思维。如何让理性的光芒照彻写作殿堂呢?
一、明确写作课程标准,培育科学理性公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国家意志,利用高考促进人的成长。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它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学会思辨分析。
议论文最能体现理性思维,承载更多的思想。思想是议论文的灵魂、精髓,议论文凭借思想而有生命。议论文的这种思想要有足够的冲击力,具有独特性、现实性和批判性。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西方国家对高中生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的重视和培养,尤其值得反思与追赶。美国高考作文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评分标准中,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原则。既是对学生素质(从感性抒情上升到理性批判)的要求,又是议论文的根本准则的规定。这就要求对一切公认的说法,包括谚语、格言,都要反思,不管是,还是解构主义,其活的灵魂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幸,在肯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对命题材料进行有理有据的质疑批判这点上,福建高考阅卷开始表现出了极大的主题包容和思想开放。如2014年高考作文,只要针对“空谷”的本义及引申义,自圆其说,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基本没有离题卷,有的只是思想水平的高下和逻辑推理的深浅。
二、界清议论文概念,明确以理服人的本质特征
自二十世纪初期陈望道等人从西方引进“论说文”的说法,国人对议论文有了自己的种种解读。陈望道:使人信从作者的判断,基于确立判断的欲求;梁启超:发表或修正他人的主张,希望别人从我;夏尊、刘薰宇:以使人承认为目的,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叶圣陶:表示作者的见解,议论一件事物只能有一个判断。他们都阐明了议论文以理服人的本质特征。美国当代学者詹姆士・A・雷金和安德鲁・W・哈特,给议论文下的定义最为科学完整: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的确,议论文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的文体。以理服人是它的写作目的,说理是它的本质,逻辑是它的思维形式,议论、阐述是它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总之,议论文写作贵在:逻辑思维,以理服人。
三、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学会思辨分析说理
(一)开设形式逻辑课,培养理性推理能力。
议论文写作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演过程。逻辑是议论文论证必须遵循的判断推理的规则,是议论文论点得以成立的坚实基础。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状况不尽如人意,除了名言加事例加观点的伪写作外,试图讲点道理的又有偏题跑题套题,概念混乱,以偏概全,强拉因果,强行推理,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混淆等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接受形式逻辑教育,缺乏逻辑思维训练。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甚至必修写作课中开设形式逻辑课程。讲清楚: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概念之间有哪些关系;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包括“三段论”)和类比推理,等等。力争集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于一体。
如在讲清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外延后;及时在写作课中指导学生审题时就要界定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论题概念的范围和方向,使之清晰、稳定,一以贯之。如以2005年四川满分卷为例,让学生讨论它在逻辑思维上存在什么样的明显硬伤。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过河的人。’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行走在人生路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我们经历着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明确:此文用华美的言语掩盖逻辑概念的混乱,内涵不清,外延不明,使论证中形成不恰当的判断和不合理的推论,只在语言上绕圈圈,让人不知所云。“该铭记的”和“该忘记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没有一个铭记与忘记的明确标准?“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具体指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悲欢之事”都该忘记?
又如在讲清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包括“三段论”)和类比推理后,让学生修改文段,看看是否符合逻辑推理。――“古人云: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确,只要肯付出努力,那你就一定能够收获丰厚的人生硕果。如果你在此时开始利用好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个细节。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成就属于你的卓越人生。”――此论乍看很有道理,丝丝入扣,仔细分析,发现其违反推理原理。推论中大前提错误,结论就不合理。
如此这般与修改病文病句等相结合,让学生清楚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推理原理,力争集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于一体。
(二)趣味视听读辩,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指引他们写议论文。可以在微博里,在微信朋友圈、QQ群上随时将热点话题,思辨美文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就学生写的片段作文进行及时的点赞评价,及时有效地提升评价和修改的速度和品质,提高学生议论文理性写作的趣味性。
西方国家,从古希腊开始就十分看重演讲、辩论,其实这就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尤其是辩论,双方在相互质疑、追问、解惑、辩疑、阐述、论证等过程中,暴露出自己论点和论证的种种漏洞,并及时加以修补、改正、完善。老师应该极力营造宽松、理性地开展讨论、演讲、辩论与争鸣的文化氛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掌控话语霸权,让学生听到的永远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腔调、一方观点,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质疑意识、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他们关注时政,选定热点话题,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演讲,评出分数并折算为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课余观看央视一套“开讲啦”“新闻1+1”和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等节目。甚至在课堂上观赏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的精彩片段,思考辩论双方是怎样抓住辩题质疑、追问、解惑、辩疑、阐述、论证的。定期开展演讲、讨论、辩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理性思维的诱导与规训,教他们如何面对活生生的论敌,逼迫自己逐步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演讲、辩论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逻辑的力量,感受流畅语言与睿智的思辨二者完美调和并相互促进的畅快淋漓。要求学生趁热打铁整理辩论过程,写成相关驳论文。
(三)引进思维导图,延展思维广度与深度。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它可以把枯燥的文字信息变作富有逻辑的易于记忆的图像,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进思维导图,进行由此及彼的发散思维,加大论证力度,让学生可能肤浅的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获得延展。
“千古文章意最高”,议论文的深广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文章的高低。所谓的深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所阐述的观点具有现实性、启发性、预测性。我们可以利用放射性的思维导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一步一步启发学生由果溯因、追本溯源。
如对当前“外来文化”论题的探讨,其一,让学生画上中心图并写上“外来文化”。其二,让学生由中心图画四条分支,第一条分支上写关键词“以小见大”,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你如何看待此事?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写上:文化入侵。其三,在第二条分支上写上关键词“横向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国人爱过洋节,爱看洋剧,爱穿洋服。其四,第三条分支上写关键词“纵向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由果溯因,我们思考前二三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全球化,文化大交融。其五,第四条分支上写关键词“预测未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汉文化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做?――被强势文化同化?在全球大放光彩?我们应该固守民族文化的根,并大胆拿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兴起国学热,如办孔子学院等,让汉文化在全球发扬光大。如此这般引进放射性的思维导图,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能肤浅的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获得延展。
“误尽苍生是作文”。高中议论文写作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也已经到了彻底悔悟、根治的时候。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潘新和主张: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性思辨能力,作文训练应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对学生议论能力与思辨表达的检测考量,应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方向。培养高中生写议论文的能力,已经成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反思现状,激活思辨,由果溯因,层层深入,表达独特新颖的感悟和思考,显示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让高中议论文写作真正发出理性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俞发亮.走进议论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7.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潘新和.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中学语文教学,2012,9.
[4]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谢业昌.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与论证.福建省教育学院高级教师专业培训讲座,2014,7.
[6]石修银.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的历史过渡――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
[7]百度文库.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关键词】议论文;问题;对策
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自然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然而事实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似乎又总是难以提高,这是因为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1.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材料奇缺。在写议论文时,总喜欢援引陈景润、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常用事例,说理干干巴巴,欲说还休,甚至顾左右而言他。
1.2 论证无力。没有用分析性文字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缺乏逻辑力量与说服力,论证干瘪无力。
1.3 结论偏颇。学生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结论片面,甚至荒谬。
2.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帮助学生巧妙积累写作素材,解除“无米之炊”的窘况。
在生活中、阅读中和写作中无处不有“米”,但是这些“米”往往不是现成的,而要教师启发学生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
“米”从生活中来。生活处处有作文的原始素材,就在眼前。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米”从阅读中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还需要广泛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把碰到的有价值的,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摘录下来,以便空闲时诵读。
“米”从动笔中来。身边备一个小日记本,或零星碎思,或突发感悟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聚腋成裘,自然形成丰富的作文“米库”。
2.2 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煮米”为“粥”。
学生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米”后,也不是串联起来就可成文的,要像熬粥一样,把米放在锅里,用大火煮,文火,方能成喷香可口的“粥”。在“煮米”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
原理渗透法:运用某一原理(哲理)来剖析例子进行说理从而联结论点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恰当的原理或哲理,所谓恰当,就是能在论点和例子之间架起桥梁。二是要先用原理分析例子(思维过程),然后让两者融为一体,构成分析的文字(行文过程)。
引用分析法:在举出例子之后,援引相关的名言、格言等,而后用一些衔接句子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理方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说理,关键在于引言要恰当,即与事例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分析能使材料更好地为观点服务。
由果溯因法:把例子看作“果”,用分析文字探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可以用“因为”开拓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例子与分析应当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人为地强加上去的。
逆向设想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由假设复句构成,假设部分来源于论据(事例),推测部分服务于论点,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虚拟。
对比评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本质评述法:对事例进行深层挖掘,揭示其本质属性,从而阐发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把两者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说理,可以利用“不是……而是……”之类的句式,揭示论据的本质属性,再以此为内核展开概括的评述,从而证明论点。
2.3 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要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辩证性、客观性等,同时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全面看问题、从联系中认识事物、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运用内外因分析事物等。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审题式:选择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材料,设计成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审题立意,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改错式:利用学生习作或报刊文章中思维失误的片断,作为学生评析修正的材料,让学生的思维在改错中得到训练。
评判式:以生活中的某类人、某件事、某件言论、某个现象为评判对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论辩式:选取足以引起学生思索和争论的命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防止重求异、轻求同,重横比、轻纵比等思维偏向,做到以理服人。
毫无疑义,思维训练的结果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评论是非的能力,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便能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议论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素材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培养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才会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个性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育学》刘永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
[2] 《新语文教学研究》, 蔡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8
[3] 《议论文写作教程作》王天舒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6
一、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三、结语
议论文是以“理”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但是,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学生写议论文,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例”服人,喜欢举例子,却不善于分析说理,或者说理不透、不深,写出来的文章显得肤浅和幼稚,禁不起反驳。
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
3.感情用事。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倾向性、绝对化、煽情等理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下这段文字:“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16枚奖章,得到各种头衔107个。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是持久的决心!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耀眼的桂冠?是持久的意志!”这里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把居里夫人的成就归因于持久的决心和意志,显然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而连续两个设问,两个感叹号,有点煽情。在例证环节,学生最喜欢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说理的效果。直奔结论,却没有提供证据:堆砌材料,却不会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