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航安全论文

民航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1: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航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航安全论文

篇(1)

一、阐释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一般均是采用国际民航组织(icao)所界定的概念,其深意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措施体系,它遵循国家民航发展和国家安全政策,建立起民航安全方针和目标,为实现这一方针和目标而不断努力,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由民航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准则、安全管理信息库、安全监管、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组成。要想切实实现民航安全目标,那必须确保构成民航安全体系的组成要素处于最优状态。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个阶段,这三阶段按照次序构成一个循环的过程,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将关注点投向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两方面,从而弥补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纰漏之处,真实的推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分析我国民航引进安全管理体系的事实背景

众所周知,民航事故的危害性极大,具有突发性、国际性、关注度极高、死亡率极高的特征,因而经由民航事故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都比较大,加之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日提升,民众对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有了愈来愈高的需求。基于此种情况,如何冲破民航安全水平发展的瓶颈、有效改进繁杂航空系统的安全系数,成了当下十分紧要的一项工作。

在民航运输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的航空业基本上都是从事故特征中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汲取教训,从而弥补安全漏洞,这个时期产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飞机自身或者与飞机相关的运行因素出现问题,可以称之为物理因素所引发的事故,所以航空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强化飞机自身的建设,忽略了事故隐患的调控与管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航行业内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运行规章、政府监督和飞机运行规范化的运行体系,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事故的发生水平,但是这一时期的也遇到了某些无法逾越的障碍,比如健全的法规体系依旧无法顾及到民航安全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等等。而这种所谓的管理体系随着长期的发展,不断兼容、不断攻破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进而在全民航推行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三、有效构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手段

1。明晰现下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建构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晰现下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正式进入认为要素的研究时段,但那时更多的是侧重于环境对空勤人员心理、生理方面的研究;等到90年代中期,各大航空公司和研究单位开始在飞行员培训、机务人员培训方面引进了人为因素的概念,开始关注人为差错对安全管理的影响。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人因数据、培训体制、规章程序等内容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缺陷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的大型民航企业运行体系已经具备安全管理体系的雏形和框架,只需在具体落实、操作执行等方面加强训练,就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其价值和功用。

2。实现多个体系兼容和一体化建设

从安全管理体系这一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仍旧有不少专家和研究人员在论辩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保体系、保安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都明白,多个体系的兼容性远远大于对抗性,其总体发展的趋势多朝向整合为一体,因此,一些航空企业之前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后期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有着可观的借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管理体系正处于快速成长、年轻开放的状态,实践也已证明其安全有力的概念和措施能够被吸收殆尽,所以说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和企业紧密结合,实现多个体系兼容和一体化建设。

3。热衷于体系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

目前,国内的许多民航企业都在“关门造车”,热衷于自顾自的进行规章建设、体系建设,但必须明确的是,如果仅仅依靠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那绝对不能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规章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因而必须不断更新和健全规章,才能保证规章跟得上时代脚步。所以,企业应该引进大量具有积极安全文化的营运人员,毕竟安全文化由共同的理念、做法和动机构成,它的基调需要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来选定和培养,只有企业自身热衷于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并制定好安全文化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动力。

4。建立并健全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

安全管理法规作为政府管理民航安全的法律准则,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行为依据,其善于明确在职人员的责任和权益,能够有效规范在职人员在民航生产过程中实施和接受管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关于安全管理法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具体的法规标准体系应该依据国际、国家、行业和企业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构建。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法规标准体系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适应民航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二是与国际民航法规体系相契合,三是具备优良的执行成效,四是企业自身标准必须高于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并健全出相对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才能为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尽一份力。

四、结束语

篇(2)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日趋繁忙,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评估与审计越来越受到民航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当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然后对空管安全审计进行了概述,最后研究了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审计的方法与应用。

1.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在内的系统性的安全管理问题。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安全始终是民航界的首要问题,在民航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或国家都几乎一致地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升级为一个具有现代管理学科意味的系统性安全管理问题来对待,在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管理文化精髓)的同时,人们已经更加重视依托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策略和科学方法(包括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安全管理决策支持工具)去全面解决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体系来对空管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各单位的标准不一,审计手段也各不相同。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剧增,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空管单位的安全隐患与日俱增。

2.空管安全审计

2.1 空管安全审计概述

空管安全审计可以让管理层有效掌握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状况和需要改进的缺陷,它是一种识别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活动。

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安全审计所体现的内部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确保运行安全风险得以识别,导致安全问题的诱因得以辨识;通过强化安全指令和程序的遵守、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和培训等,确保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确保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安全措施得当;确保设备性能能够满足保证安全所需;在促进安全、监测安全性能和处理安全问题方面,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切实有效。

2.2空管安全审计原则

(1)安全审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实际情况,不得有任何指责和惩罚方面的暗示。

(2)被审计者应当给审计者提供一切相关安全管理实证或文件,安排必要人员供审计者了解情况。

(3)安全审计应当客观地调查取证。

(4)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报告,阐述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5)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审计结果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应当突出审计中所观察到的问题,必须找出不足之处,但也要尽可能回避消极的批评。

2.3空管安全审计计划

简介:说明这是哪一项安全审计的正式文件,介绍报告的各章。

参考文件列表:列出审计中使用的所有文件依据背景:描述审计原因,说明这是正常审计还是由于特殊原因(例如:发现安全风险,观察到不安全事件等)而进行的审计。

目的:按照审计计划描述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生了影响审计目标完成的事件,应当在此描述,并且阐述事件造成的后果。

人员:列出参加审计的人员

受审计的单位:列出受审计的单位名称

计划日期:注上当日日期

2.4在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审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观察结果和建议的内容应与最后讨论会、审计报告草案及最终审计报告中的谈论或称述保持一致。

(2) 审计结论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对观察结果和建议的阐述应当清晰简要。

(3) 观察结果应当具体明确,并客观地陈述观察结果。

(4)要应用广泛接受的航空术语而不要用缩略语和俗语。

(5)避免直接批评某个人或某个职位。

2.5审计员应当在访谈时应当遵照以下原则:

(1)聆听——让讲话的人知道你在听他讲;

(2)保持中立——不要当面表达不一致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或甚至给予批评;

(3)理解不透彻时——可向对方核实,以获得对方对访谈记要的认可;

(4)使用“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如何”等特殊疑问句,以引出事实情况;

(5)询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比如“假设…”,“如果…,会怎样”“请给我演示一下…”,让对方给出解释和例证。

2.6 安全审计情况的后续跟踪

(1) 后续跟踪的主要目的在于核实受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改进计划。后续跟踪可以通过对改进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来进行,也可通过随访跟踪来进行。

(2)如果进行了跟踪随访,还应当编制一份随访报告,说明改进计划的落实情况。

如果不符合规章的情况和隐患尚未消除,审计组长应当在跟踪报告中着重说明,并直接给相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发送一本报告副本。

(3) 审计组长应主动向所属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报告阶段性的审计情况和提交审计报告、跟踪随访报告。

3.结论

本文首先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当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科学的手段对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运行安全审计,找出安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运行管理手段,消除安全隐患,使“人─机─环境”系统中的运行关键因素有机地结合,共同作用于空管运行的各个阶段,切实提高航空安全运行质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民航安全运行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航空事故,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自身系统控制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空管在线收集整理

[2]骆慈孟.以人为本,确保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 2000.5

[13]施和平.空中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航空器;适航技术;培养模式;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86-02

民机发展,适航先行。加强适航意识、提高适航能力是我国民机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我国民航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是一个涉及航空器设计、系统安全和管理等多个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欧美在该学科的教育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我国适航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面对具有相当特殊性的专业人才,其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国内航空和民航领域的院校中逐步展开。由于我国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当紧缺,2011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紧缺专业“适航技术与管理”,培养民航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适航学科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采用分阶段、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新途径。

一、跨学科本科―硕士连读培养机制

1.培养目标。依据合理的培养模式,制定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以航空器结构、材料、系统,以及航空器发动机等专业为基础,熟悉航空器适航条例和规章体系,掌握基本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并具备航空器安全性评估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其能够满足大型民用飞机研制、通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航空公司运营与管理、局方部门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适航人才需求。

2.培养模式。航空器适航与管理技术涉及到多个飞机设计学科以及管理学科,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航空器设计水平,也需要从业者熟悉适航条例、法规和流程等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为适应从业岗位要求,达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采用培优淘汰模式、本硕连读机制,学制总计6.5年。

学生来源(选拔):学生可通过高考进入适航培优班,高考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考生经审查择优录取;另一部分生源为校内其他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经过申请、考核、审批的流程进入适航培优班。

考核淘汰制:适航培优班的学生实行考核淘汰制,大学本科阶段每年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方可留在适航培优班继续学业,并保留免试攻读硕士资格;考核不合格者,则不再保留培优资格,并取消免试攻读硕士的资格。

分阶段培养:适航技术与管理培优班学生的培养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产学研合作、讲座型课程:建立适航领域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在民航、航空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学生的专项实习和工程实践学分与普通专业学生不同,比重较大。同时,研究生阶段开设2~3门专家讲座型课程,邀请企业和局方的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人员授课,贴近职业方向的需求。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1.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需求。适航技术与管理领域学生培养的职业特点非常明显,目前该领域人才非常短缺,根据职业需求,大致包括以下四大类:(1)参与航空器或相关民机产品设计制造的厂、所内部适航工作人员;(2)航空公司、民航监管部门的适航工作人员;(3)负责适航规章、条例颁布与实施、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和航空器适航审定的局方人员;(4)适航条例和法规、适航技术与验证方法等相关研究人员等。四大类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必须具备适航法规与规章的研究/理解能力,较强的协调、沟通和管理能力等。

2.面向职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向。适航技术与管理培优班学生研究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在研究生阶段。根据该领域四大类人才需求,我们针对以不同学科为基础的适航培优班学生设计了5大研究方向及其相关的研究技术,如图2所示。本科阶段学生的学科跨度较大,不同的跨学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5大方向中,选择合适的专业技术从事研究工作。

三、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和过程管理

1.课程设置与优化。适航技术与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来自于航空器主机设计(含结构)、机械设计和强度、航空器发动机,以及航空器各分系统等专业,前三年的课程体系与原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一致;同时,增设了相关的适航概念性课程。本科四年级与硕士一年级的课程,以及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则侧重于系统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方面;以促使适航技术与管理学科和各专业学科的相互融合,满足跨学科适航学科人才培优的需要;并不断探索、实践和改进。硕士阶段必修课设置:注重前沿性和综合性,以便弥补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侧重系统工程与安全工程,切合适航技术与管理方向人才分类需求,初步设置的课程有:航空器可靠性工程、航空器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航空器安全管理工程、航空器持续适航技术、系统工程。硕士阶段选修课设置:面向航空器适航,注重适航工程实践类课程,并由各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支持;学生可根据后续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全校工科类硕士选修课中选择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可包括,旋翼类飞机适航审定与验证工程实践,通用飞机适航审定与验证工程实践,机载设备适航审定与验证,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与验证,持续适航工程实践等。目前第一届培优学生已进入硕士阶段,培养过程进展顺利,根据后面的反馈情况,我们将进行课程的优化。

2.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根据适航技术领域的跨学科、跨专业特点,组建一支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适航领域的研究生导师采用多学科交叉导师指导小组模式,建立多学科结合的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指导小组成员有校内不同学院、不同领域的具有宽阔视野、丰富学术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也有具有高级职称、专业背景强的中航工业企业技术人员、民航局方相关单位的适航管理和监管专家,他们构成一个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本领域专业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提高。

篇(4)

关键词:飞行员;安全信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欧洲公共征信模式;FICO评分模型

引言:

民航运输机飞行员是飞机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职业安全素质直接决定了飞行任务的安全品质。据我国民航总局调查统计,60%左右的民航飞行事故是由飞行员原因导致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飞行员原因在民航飞行事故的诸多原因中所占比例高达70%左右。这些引发事故的飞行员,大都存在职业安全意识淡薄问题[1]。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增强和保证飞行员的职业安全素质,对中国民航的发展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针对安全信用,自上世纪90年代后逐步有的国内学者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药品、建筑、化工等公共服务行业。赵贤颖[2]在《湖南省药品安全信用评级与管理研究》一文中,依据我国国家药品安全管理的各项标准,建立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黎顺等[3]在《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分析了药品安全现状及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季佩佩等[4]在《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煤矿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诚信管理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的阐述了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的有关内容;鲍爱光[5]在其硕士论文《危化品企业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中,将危化品企业的安全信用制度分为内部安全信用制度和外部安全信用制度,并结合危化品行业特色和我国的国情以及相关的制度对其内容分别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这些研究对保障行业的持续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拟通过采用欧洲的公共征信模式并借鉴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框架有关内容[5],结合我国民航行业的特色,尝试构建起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初步框架。

一、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一) 飞行员安全信用的含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信用”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和多元,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安全信用”也逐步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飞行员安全信用”,目前尚无准确的定义,我们可尝试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将“飞行员安全信用”定义为:在民航业的众多主体中,飞行员由于其他主体(包括航空公司,机场,有关政府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在进行航空运输的过程中实施的行为与这些主体的期望所一致。简单的说,飞行员安全信用是指飞行员在安全管理方面对其他主体履行自身承诺和义务的能力与意愿。

(二)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构建的要求

近年来,民航总局有关领导多次在公共场合和会议中提到飞行员安全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民航总局也专门下文,意在敦促民航相关企业和机构迅速就该问题展开研究和探索。结合民航行业诚信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

(2)坚持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步实施;

(3)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褒奖与惩戒并举。

(三)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1.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

从目前来看,飞行员的工作要求和中国民航的行业特色决定了飞行员的安全信用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安全信用信息包含的内容,导致了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界限模糊;

(2)各航空公司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可能对飞行员的安全信用信息相关内容隐瞒;

(3)飞行员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多变,其安全信用信息分布广、零散度大。

考虑到民航业存在的政企分离和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的特点,我们拟通过依托政府设立专门的信用征集管理部门等形式来建立征信体系的模式来建立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体系。

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四个客体,即民航局信用管理局(以下简称信管局)、航空公司、空管局、机场。信管局作为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机构,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中,其主要职能是收集和管理关行员安全信用方面的信息[7]。

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可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与飞行员是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作为飞行员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航空公司有义务对自己所签约的飞行员运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在向信管局上交其飞行员安全信用资料时,应当本着对自己企业负责,也为飞行员负责的态度,如实上交关行员安全信用的一切相关资料,这也是公司打造自身良好形象,抢抓市场的一个契机。

(2)空管局;飞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时刻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保持联系。因此,空管局也是收集飞行员在飞机运行过程中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其中可包括机组是否按照规章操作,是否遵从管制员指挥调配以及在遇到突况时的职业安全素养等。

(3)机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需要听从机场塔台的调配。在飞机起飞阶段,飞行员是否能集中精力监听塔台管制员的指令并严格执行;在飞机降落阶段,飞行员能否听从塔台管制员的要求耐心盘旋等待,这些都直接反映出飞行员职业安全素质的高低。例如2008年厦门航空“4.30”事件以及上海吉祥航空的“空中抢路”事件,这些重大事故征候的发生,正是飞行机组职业安全素养不高的突出表现。所以,作为民航三大业务之一的机场,也是收集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源头。

(4)其他渠道;除了以上三大渠道,信管局也可广开门路,开通政府邮箱、公布举报电话,接收个人或机构的实名或匿名举报,此外,信管局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考察组,实地抽样考察,完善相关信息。

2.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

对飞行员安全信用进行评价,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信管局或由其指派的具有资历的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对收集来的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飞行员个人安全信用以及某个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整体安全信用等一系列信息,从而为以后政府机构进行管理,航空公司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飞行员队伍职业安全素质提供帮助。

评价的具体标准应当由民航总局统一制定,以民航行业相关法律责任作为基本依据,力求实用、科学,便于理解和应用。

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参照美国FICO评分模型来尝试构建[8]:

首先,信管局应当明确评价制度的评价周期,为一年一评或二年一评。在新的评价周期开始时,先给予每个飞行员一定且相同的初始分,并及时详细的公布与安全信用相关的评价因素及其相应的加分或减分值。

此后在未来的一个评价周期内,在信管局的牵头领导下,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从多方位对飞行员的安全信用进行监督,当飞行员出现加分或减分的情况时,严格审核并实时的对其信用分进行更改。

最后,在一个评级周期接近尾声时,由信管局或其指派的中介机构出具印有每个飞行员本周期的安全信用分和综合安全信用分的官方报告。

这种方法不仅使每个评价周期之间有效的进行了衔接,并且对飞行员起到了“恩威并施”的效果:如果某飞行员在一个评价周期内,多次违反安全规章,并出现了不安全操作记录,导致这个评价周期内安全信用分偏低,那么,这个影响将在未来几个评价周期内一直持续影响其综合安全信用分;与此同时,如果该飞行员在未来的评级周期内,积极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素质,那么,这个周期偏低的安全信用分将在未来逐步消除对综合安全信用分的影响。

3.飞行员安全信用披露制度

在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中,为了促进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发展,民航总局应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通盘考虑民航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信管局选择有针对性并较为全面的披露相关信息,禁止由公司、企业自主选择对其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10]。实施办法可参考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针对不同领域的人群及团体,信管局选择披露的内容是不同的。在面对广大的社会群体,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及内容的隐私性,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判断和选择航空公司来为自己的出行提供服务,同时也从外部因素来推进行业内的优胜劣汰,驱散行业内的“柠檬市场”;而在行业内部,披露的内容更加具体,也更加详细,旨在让各航空公司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况,为下一步改进指明方向,同时也让飞行员之间形成竞争,不断促进个人和行业整体职业安全素质的提升。

4.飞行员安全信用奖惩制度

从目前有关的分析来看,导致飞行员安全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自身职业安全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影响等客观原因。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行员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在追求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制度作为保障,那么安全信用缺失也就成了必然而普遍的现象。例如,现今各航空公司均设有“节油奖”,其初衷是在于让机长们能够钻研驾驶技术,为自己,也为公司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但现实情况却是机长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弃安全于不顾,在飞机运行过程中,该避让的不避让,该复飞的不复飞,从而使“空中惊魂”屡屡在现实中上演。因此,当前飞行员安全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并行之有效的行业安全信用约束机制,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制裁力度不够,使得守信者收益太小、而失信者往往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最终导致了“柠檬市场”的产生。在飞行员奖惩制度中,主要包括职位和薪金的奖惩。由于近年来民航业发展迅速,飞行员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可按照飞行员综合信用分分布比例来进行奖惩,具体方案如下:

二、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运行

该体系能否正常有效的运行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保障;目前,民航局对这块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体系中一些制度的强制执行力还有赖于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及民航局等有关立法机构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的。

(2)有效实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其相关信息要做到共享,信息的披露过程要公开、公正,奖惩制度标准要统一。

(3)良性循环;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信息、建议以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反馈,使体系的运行处于一个良性的改进和完善循环中。

三、结论

(1)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素质,同时也使民航局对飞行员的管理更加系统化、体制化、多元化,对我国民航飞行员队伍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2)飞行员安全信用体系包含飞行员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飞行员安全信用评价制度、飞行员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飞行员安全信用奖惩制度。

(3)该体系仍处于理论验证和学术探究的阶段,文中的体系框架和细节仍需要在实践中由行业内专家学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文兴忠.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26-33.

[2]赵娴颖.湖南省药品安全信用评级与管理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9:1-100.

[3]黎顺,刘钢.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1-10-26(07).

[4]季佩佩,李新春.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J].煤矿安全,2010,(10):121-125.

[5]鲍爱光.危化品企业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09:1-94.

[6]薛煜.如何建设民航行业诚信机制[J].中国民用航空,2006,7(67):57-58.

[13]马国建.构建企业信用征集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76-80.

[8]姜琳.美国FICO评分系统述评[J].商业研究,2006,20(352):81-83.

篇(5)

(二)服务质量理论

1.服务质量概念

2.服务质量模型

(三)机场服务质量相关理论

1.机场服务质量概念

2.机场服务的特性

3.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设置

(四)服务质量提升模式

1.机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2.BY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BY机场服务系统现状

(一)BY机场概况

1.总体情况

2.主要设施

3.旅客吞吐量

4.航线网络

5.独特优势

(二)BY机场服务质量工作开展现状

1.BY机场现有旅客流量与服务需求

2.BY机场服务质量管理现状

(三)BY机场满载容量与服务供给能力

四、BY机场旅客服务质量测评

(一)问卷设计简介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式

3.调查内容和指标体系说明

4.执行情况

(二)旅客问卷调查结果及改进方向分析

1.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概述

2.普通旅客满意度测评结果

3.贵宾旅客满意度测评结果

(三)员工满意度分析及管理提升建议

1.员工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

2.员工视角机场服务现状及管理提升建议

(四)调研结果总结及改进机会分析

五、BY机场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服务管理体系,促进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

1.推进运输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工作

2.强化服务考核奖惩机制

3.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4.健全服务投诉管理机制

(二)强化服务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员工满意度

1.强化服务教育培

训体系2.切实提高员工满意度

(三)切实提高航班正常率,踏实做好航班延误处理工作

1.贯彻落实民航政策规章

2.健全航班正常工作机制

3.推进航班正常信息化建设

4.完善航班延误处置工作

5.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机制

(四)开展专项服务提升工作,聚焦亟待解决关键问题

1.组织行李服务专项提升,降低运输差错

2.加强自助服务建设,提供便捷服务

3.完善航站楼内硬件设施设备配置,改善旅客体验

4.关注特殊旅客需求,细化服务举措

(五)创新设计服务产品,打造具有BY机场特色的服务品牌

1.加强服务产品创新设计

2.引入服务设计理念,开展提升工作

3.建立旅客出行信息平台

4.做好民声热线线上工作

5.继续开展开放办机场,服务大提升活动

6.深化窗口形象综合治理工作

六、 结论与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机场属地化改革以来,机场成为民航业中独立的经济组织。作为公司制企业,BY机场以人文智慧白云,世界一流空港为愿景,以春风服务润无声,春风服务暖人心为服务理念,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增进旅客对真情服务的获得感为主要方向,直面旅客最关注、最敏感的服务问题,为广大旅客提供亲切、温暖 、自然的服务。BY 机场在服务大提升方面,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但服务工作永远在路上,BY 机场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本文通过顾客满意理论和服务质量理论的研究,并引入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般旅客和贵宾旅客两个用户群里进行调研分析,也从员工的视角发现问题。同时结合 BY机场服务工作现状,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及日常工作中发现和总结的问题,得出了 BY 机场服务质量提升的几大策略:一是健全服务管理体系,推进运输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工作,不断强化服务考核奖惩机制,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健全服务投诉管理机制,促进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强化服务教育培训体系,将培训工作重心下移,以加强一线服务人员培训为重点,继续做好服务培训工作。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把员工的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着眼点,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助推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高;三是要持续关注各类旅客需求,主动顺应全球机场智能化、信息化、自助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旅客自助服务建设,做好航班正常提升和航延处置工作;四是要创新设计服务产品,打造 BY 机场特色服务品牌,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明确品牌定位,加大宣传力度,将品牌建设与服务内容拓展相结合,将品牌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BY 机场影响力同时创造经济价值;五是要开展专项服务提升工作,聚焦 BY 机场服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推动 BY 机场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世界一流机场建设新征程。在民航领域,充分运用服务质量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对于提高机场旅客服务质量及民航业服务水平,增加机场经济效益,发挥机场在民航业的支柱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研究的不足

由于服务质量所涉及领域广泛,服务的内容丰富且全面,各大机场因定位、发展目标不一样,提供服务的标准也不一样。本文只是针对 BY 机场,从服务质量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入手,对服务质量提升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鉴于本人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所限,很多观点有待进一步实践校正,也肯定存在一些疏漏,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对以下不足之处仍需要改进。对顾客满意理论研究系统性有待增强,在运用上不够深入,相信通过进一步研究,对该理论在操作上仍有可行之处。第二,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机场的用户包括不同类型的用户,包括普通旅客、贵宾旅客、航空公司、货运人和货主、商业租户等。机场所服务的各类用户的满意度体现了机场整体的服务水平,而该论文仅限研究旅客服务质量提升,因此未能全面覆盖机场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三,因未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维度及评价子项进行加权处理,调查问卷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缺陷。

(三)未来研究的展望

春风服务在路上,追求卓越再出发,对 BY 机场服务质量的进一步研究就是要通过职业化培养和服务文化的培育,不断提高各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特殊旅客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预约服务等,注重人文关怀,全方位提升旅客的服务体验和获得感,实现美好出行的目标。同时重视航线开拓、航班准点率、自助设备应用等旅客关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获悉旅客需求。

附录

项目测评问卷

一、普通旅客(中文)

二、普通旅客(英文)

篇(6)

关键词: 飞行大学生 汉语 水平测试

2014年6月16日,国家民航局局务会议通过了《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规则》中明确为进一步规范民航飞行员的无线电通信资格,飞机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作为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院校,《规则》的出台无疑为我校民航飞行员培养提供了新的“信号”。

为全面考察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综合水平,本项目以中飞院飞行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衡量飞行大学生实际汉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客观地考察学生在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有效问卷962份,有效率96.2%;参加汉语语言水平测试共计100人,其中13级(大学二年级)50人,14级(大学一年级)50人,测试内容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为参考,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汉语语言综合水平能力考察。

一、现阶段民航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七项,分别针对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情况及个人汉语语言水平情况等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参加过普通话考试的民航大学生比例较低,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1.A.一次B.两次C.三次D.三次以上E.没参加过

2.A.一级甲等B.一级乙等C.二级甲等D.二级乙等E.二级乙等以下F.未通过

(二)普遍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且认为目前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不适合。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3.A.适合B.不适合4.A.是B.不是

(三)少部分人没有地方口音且汉语表达能力较好,生活中一直用普通话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5.A.很重?摇B.较重?摇C.一般?摇D.没口音?摇6.A.一直?摇B.经常?摇C.偶尔?摇D.从不?摇7.A.很好?摇B.一般?摇C.较差?摇D.特别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1.92%的学生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6%的学生参加三次以上才通过普通话考试;

2.85%的学生认为目前汉语水平测试(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适合民航飞行大学生;88%的学生认为“汉语水平测试”就是“普通话测试”;

3.仅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地方口音,40%的学生一直说普通话,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很好。

二、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绩分析

试题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动。分为听力理解、汉字注音、朗读及口语表达三部分。

(一)听力理解

分三大部分,共15题,时间为25分钟。第一部分内容为一人说一句话,第二人完整复述,共5题。第二部分是两人进行简短的对话,第三人简单地复述,共5题。第三部分是一段简要的对话,每段话之后,提出5个问题,要求考生每听完一个题,在20秒内选择一项最恰当的答案。这项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语速是每分钟170~220字。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13级和14级的听力及格率都很低,前者为54%,后者为50%;50分以下的,前者占6%,后者占12%。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从未参加过类似考试,一进考场容易紧张,无法进入状态,影响正常发挥;

2.从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性的听力训练及测试,听力能力较差;

3.我校位于方言较重的四川,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汉字注音

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从中选取32个字进行注音,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准确注音的13级仅有8%,14级仅有6%,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三)朗读及口语表达

朗读及口语表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文朗读,内容选取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材料,短文共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第二部分为命题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进行简述,限时3分钟。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用普通话进行熟练朗读及沟通的学生13级、14级分别仅有28%,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仍旧不足,需要提高。

三、意见及建议

测试中我们依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但因现阶段并没有针对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系统,所以参考普通话测试内容及方式,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全面考察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从以上测试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民航飞行大学生还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绝大多数从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平时汉语学习接触范围小,途径少,汉语语言水平较弱。

综上所述,建立全方位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项目及相关学习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应当整合借鉴已有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果,同时根据民航业的特殊性、职业性,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研究和实践,提高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保证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四级通过率,确保陆空通话顺畅,确保飞行安全、民航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考试大纲[S].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

篇(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摘 要】航空维修单位是民航实现民航强国的重要体现和民航运输业的重要保障,而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是维修单位安全的基本保障。论文在介绍当前我国维修单位特点及安全管理建设现状基础上,从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实施与控制模块、监督与改进模块和安全信息管理模块4个模块和安全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响应系统和改进体系等15个要素,构建了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并详细探讨了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步骤,阐述其评估和改进步骤。建立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旨在进一步夯实民航安全发展基础,构建实施维修单位SMS将有助于提升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和促进安全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安全评估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1408)。

作者简介:杨立飞(1993—),男,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

通讯作者:陈农田(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航空适航与安全、航空人因工程。

0 引言

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永远不可逾越的警戒线[1]。在20世纪90年代,航空安全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将目光转向了系统安全和以组织安全模型(如里森模型)为导向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2]。在曼彻斯特大学James Reason教授的潜心研究,并借鉴了澳大利亚民航安全局的经验和资料,开发并形成了加拿大SMS方案,于2005年开始执行。2005年英国陆续出版了CAP712《商业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系统》和CAP726《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审核指南》等系列规章和指导材料。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在2006年生效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6中,推荐各缔约国对空中交通管制、机场、航空运营人和航空器维修单位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以更有效的实施安全管理[3]。

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一类理事国,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先后了《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AC-139/140-CA),《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AC-121/135-FS-2008-2),《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要求》(MD-TM-2009-003)等相关文件,标志着着我国民航SMS建设工作正式进行到应用阶段。近年来,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根据民航局在全国民航企业内提出的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也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徐佳璐[4]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与管理方法,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以空管分局为例,提出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对策;张霆霆、孙瑞山等[5]设计提出试飞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总方案,结合我国试飞机构实际情况,从四大模块构建适合我国民用航空器的试飞SMS,并阐述其实施和评估步骤;谭克涛[6]对比了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分析比较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以国内某国际机场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了国内机场SMS建立实施的困难及改进建议。而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我国民航局虽然提出了在航空维修单位建立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但仅给出了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并没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实施规范和审核标准。随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国内维修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变大,维修单位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总体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并且国内维修受制于原始制造厂商在技术、备件、合约等方面的封锁,国内维修单位的维修能力相对较弱[7]。且我国航空维修单位保障条件和作业环境差,安全保证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安全监查人员缺乏和监管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 。目前国内无一成功的民航维修单位案例可供参照和借鉴,更是没有形成一个标准模板和一个成功的范例。因此,建立并开始逐步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以满足我国民航当局的要求成为维修单位当务之急。

本文提出并建立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详细步骤和实施内容以及探讨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改进,促使航空维修单位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达到“有把握的安全、持续的安全、可靠的安全”的目标,并为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维修单位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1 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内涵

在民航中,ICAO为提高现有的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将被动性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性和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理念,即安全管理体系(SMS)。ICAO将安全管理体系定义为: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做法,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问责制、政策和程序。安全管理体系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为策划、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3]。其本质是系统管理,即从航空公司整个系统上把握安全态势、查找安全问题、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就抓安全;核心是安全风险管理,即在航空公司全面识别、衡量、避免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可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驱动是信息管理,即有效的安全管理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同时安全信息的开发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基础是安全文化,不仅能弥补体系中组织政策、程序、标准方面的不足,还可以为航空公司营造优良的安全文化奠定基础。

安全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将被动性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性安全管理;将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与程序转变为员工意见能影响相关政策程序的制定;将直接监督一线员工转变为运用系统方式监督;将视员工为不安全的因子转变为让员工成为安全的参与者;将由管理者检查发现既有危害转变为全体员工共同挖掘发现既有与潜在的危害;将奖惩保障安全的方式导入风险管理机制;将处罚文化转变为公正文化等。

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就是在航空公司导入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主动安全管理,健全内部安全保证体系;系统全面、协调一致地实施各项安全方案,有效地配备资源和降低风险;恰当地确定安全责任,塑造积极的安全文化。安全与效益也密切相关,通过安全管理为管理者提供有效处置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能力,并将有价值的教训用来改善安全和提高效率,不仅能降低企业损失,还会提高企业生产力。

2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根据《ICAO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的内容,通过一线维修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参考民航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SMS构建方法和内容,结合航空维修单位发展速度快、数量增多、维修能力弱、机制不健全、安全监查人员缺乏和监管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等特点,基于PDCA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系统管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将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划分为安全政策与目标、实施与控制、监督与改进和安全信息管理4个模块和安全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响应系统和改进体系等15个要素,它体现了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最低要求[8-9]。航空维修单位SMS以安全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实施与控制模块(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监督与改进模块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始终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安全信息管理模块使维修单位单位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基于数据、预防为主、持续运行的一个闭合循环运行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实现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改进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其航空维修单位SMS 模块结构运行示意图如图1。

2.1 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

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是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质量政策、组织机构体系、文件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这6个要素。安全政策是指指导航空维修单位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方针,由维修单位一个经最高领导者批准安全目标和承诺组成,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和行动准则,一般包括符合国家和民航局的法律、 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要求;反映了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并为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在制定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应与各层人员进行广泛、充分地协商,确保员工与安全政策密切相关,在安全政策公布后,各部门应通过职责分解安全政策,并落实到个人。安全目标是控制和减少机务责任原因的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和飞行事故症候。对于质量政策管理人员应保证与安全政策相一致。在组织机构体系中,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建立、实施并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负责人,应建立相对独立与运行系统的安全监督系统,确保维修单位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安全管理及支持SMS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并完善安全运行的问责办法,落实全体员工安全责任制。文件体系主要包括法规类文件、技术类文件、管理类文件、操作类文件及记录,航空维修单位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建立并存档各类文件,并且对各类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等实施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文件易查找、易读、易识别和追溯、有序保存、及时更新修订及废止。安全文化是航空维修单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员工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航空维修单位应建立公正的奖惩管理规定,发挥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员工掌握安全文化理念的同时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将安全文化体现在具体岗位和实际工作中。

2.2 实施与控制模块

风险管理模块是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核心,一般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四个要素。对于运行过程中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以下辨识工作:(1)设计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作排班和检查单等;(2)信息交流方式,包括沟通方法、专业术语和语言等;(3)人为因素,包括公司培训、薪资和资源分配政策等;(4)组织因素,例如实际生产与安全目标的兼容性、资源分配、公司安全文化等;(5)工作环境因素,例如噪声、振动、温度、灯光强弱和提供防护用具及服装等;(6)规章管理标准,包括规章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度和人员、设备与程序的认证,以及行业监督适当的程序等;(7)防护措施,包括事故探测和警告系统,及设备对错误的容忍程度和灵活度等;(8)个人表现,包括身体状况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等。进而采用被动式、主动式、预测式3种方式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并通过风险分析对危险源导致危险的后果严重性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判,也包括对形成该危险源的各种根原因进行分析。在建立风险矩阵评估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缓解措施。维修单位应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来针对航空器或非航空器突发事件。对于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小组成员名单职责和联系方式、应急工作的流程(救援、记录、保护和调查)、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习。应急预案应通过演练验证和评审的结果,找出方案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修订。

2.3 监督与改进模块

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尽可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10]。评估审核系统是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要求,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政策的符合性、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维修运行过程与法规的符合性、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绩效、应急响应系统的状态等。安全监察体系通过采用持续监控、审核、调查对维修运行系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符合规章要求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系统评估、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提供支持。其主要工作包括不安全事件报告、自我检查、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局方、独立的第三方或客户组织)。改进体系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动态系统,它是以不断更新的安全管理数据为基础,对以下内容进行持续改进:安全政策的改进;手册、程序及文件的改进;设施设备的改进;危险源、风险平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改进;安全管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等。反馈系统管理主要取决于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利用,在航空维修单位中信息主要来源之一是反馈系统,其包括对安全经验教训的汲取和维修人员的报告。该系统不仅用于报告安全相关问题,而且有助于维修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

2.4 安全信息管理模块

航空维修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系统,组织和安排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维修规章制度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政策和程序,掌握对应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确定所有人员胜任其岗位。其主要内容有:新员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理培训;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建立有效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类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利用和保护。且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应覆盖维修单位与航空器维修和提供服务的所有部门、生产运行过程和及其管理活动。

3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步骤参考ICAO向各国推荐的《ICAO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实施步骤,基于安全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PDCA 理论和系统原理,参考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步骤,制定了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流图,如图2所示。

4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和改进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受到人、机、环、管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各个因素间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由多个因素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所以在建成之后必须对该体系进行整体评估和改进。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是对SMS建立和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其主要目的是客观判别所建立的SMS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安全绩效指标。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绩效评估和改进步骤包括:明确评估对象;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指标评估值的确定;评估指标权系数的确定;确定指标间合成关系,求综合评估值;根据评估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对系统分析和决策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其评估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分法、等级比重法、专家评分法和集值统计法。

5 结论

安全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民航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循序渐进的创新性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目前我国民航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具体维修单位SMS的指导性文件,文中探索性地提出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中国民航发展规律、国内航空维修单位自身发展要求和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步骤。

2)主要按照系统性、持续性、规范性的安全管理理念,结合PDCA理论、安全目标管理、人本原理及系统管理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从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实施与控制模块、监督与改进模块和安全信息管理模块4个模块和安全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响应系统和改进体系等15个要素,分SMS计划、SMS实施、SMS审计和评估和SMS保证和促进4个阶段,构建了航空维修单位SMS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流程,制定了SMS评估和改进内容。

3)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我国民航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将安全管理体系广泛建立于民航各个单位,将进一步夯实民航安全发展基础,构建实施航空维修单位SMS将有助于提升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和促进安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吴涛.浅谈航空货站的SMS体系建设[J].空运商务,2011(304):1.

[2]国际民航组织.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S].2版.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等译印,2005.

[3]周长春,谭鑫,陈勇刚,等.航空安全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1-203.

[4]徐佳璐.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评估:以Z省空管分局为例[D].2011-11-29:I.

[5]张霆霆,孙瑞山,刘俊杰,侯伟峰.民用航空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报,2013-10,23(10):2-4.

[6]谭克涛.长沙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2006-10-20:II.

[7]王芳.国内维修业:成长期的思考题[N].中国民航报,2013-1-10(4):2.

[8]陈勇刚.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8(6):2-4.

[9]国际民航组织.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M].3版.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等,译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