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1: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1)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及其要求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以下:一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打破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过早开始分科教学、造成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欠缺的局面,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和世界形成整体认识;二是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小学生提供贴近社会生活的机会,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勇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四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对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应具有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体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还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其课程体系的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小教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效融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小学教育相脱节;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没有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实习内容单一,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调查等其他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极大地忽视,因而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建立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果像过去一样,将学习期和工作期截然分开为两个阶段,人们仅仅拥有学校学到的知识,那将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求。由此,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早在1991年,美国劳工部就对终身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交流思想和信息;计划和组织资源;理解和设计系统;解决问题;使用技术;运用数学概念和技术;与他人共事。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常常只限于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从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坎迪等呼吁大学课程改革要以终身学习知识技能作为核心,其次一级是通用性知识技能,最后表面层为各学科内容和情景性知识。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实使传统高等教育课程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培养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应该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构想

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动态和渐进的过程,高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建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这一构筑思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在时间维度上,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学年八学期,体现全程性;在目标内容维度上,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情意、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体现综合性;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体现开放性;在实践课程评价维度上,通过课程考核、职业技能展示。

三、小学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的实践探索

(一)在教育实践的时间上安排体现全程性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举办专业认知教育活动,同时开始学科教学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第二学年是组织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同时组织教育见习,主要是组织师范生到小学进行观察,深入地了解小学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小学班队会的组织与实施等;第三学年安排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以及教育实习,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教案、并且能够站上讲台讲课,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组织班队活动,培养班级管理能力;并初步学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第四学年就业(顶岗)实习和进行理论提升,围绕教育见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

(二)在教育实践的目标与内容上体现综合性

1.专业情意培养。专业情意培养主要是通过第一学年举办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以及学科教学,还有各个学期的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来进行培养。首先是新生入学阶段就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其次,结合教育科学类课程,引领学生形成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等良好职业意识;第三,通过课程和课外相结合,组织教育见(实)习以及志愿支教活动,帮助学生直接的感知和体验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感受体验中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专业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技能。按照《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话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书写规范汉字,教育工作文本写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结合我校实际,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来训练。

(1)教学基本功。内容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儿童歌舞、琴法、简笔画等。主要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分别开设普通话、书法和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同时安排学生通过早读、晚自习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学期安排基本功验收以及各项基本功比赛,促进学生进行训练。

(2)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的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或设计板书等方面;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课的导入、讲解、提问、课堂组织、交往互动、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技能等,主要通过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以及教育实习进行训练。

(3)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就业)实习以及综合社会实践部分。第一阶段是教育见习。目的在于通过专业见习活动,让师范生对小学教育教学常规活动的构成,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心理特点和活动形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其对未来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每学期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第二阶段是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在对教育理论进行学习之后,结合学科教学法课程和班主任工作课程到中小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大约安排五周左右。平时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到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辅导与课外活动。第三阶段是就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学会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学习做好个别学生的引导工作,在充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完成教育调查报告。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大约13周时间。

3.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班级管理能力是合格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这主要包括:第一,组建班集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班风建设等方面;第二,进行个别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方面;第三,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校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方案,组

织班队主题活动;第四,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和学生交往、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等。4.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等。结合学生实际,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案例研究分析。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

(2)教育问题调研。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要求制订调查问卷,列出调研提纲,在调研中能做好相关记录并进行相关分析,写出调研报告。

(3)教育论文写作。能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做好教育论文的选题、研究、写作。主要安排在毕业学年。

(三)在教育实践的实施上安排体现开放性

1.结合教师技能课程,规范校内的常规训练。技能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依托校内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统一规范和安排了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门的教师专业技能课程的训练和学生自主练习。一是修订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教师专业技能课程。如开设了《口语训练》《书法》《美术》《儿童舞蹈》《琴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类课程,通过课程促进学生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掌握。二是统一安排低年级学生的课余训练。课内学习时间和效果毕竟受到限制,因此,我们统一安排学生的早晚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在练习时间到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等去练习技能。主要安排有:早读、每日一画(简笔画)、每日一写、每周一歌(舞)等,每学期末按年级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成果验收。三是抓好学生的自主练习。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主选择特长项目加以练习。确保每个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特长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结合教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小学接受培养和检验。首先,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专业认知,请优秀小学教师给学生讲授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的动态,同时,初步接触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工作;其次,让学生走进小学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全方位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安排,协助小学教师评改作业、组织班队活动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合格教师的差距,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小学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接受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围绕教育见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在教育实践的评价上体现形成性

1.建立训练规范,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规范的评价机制对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既有监督又有指导作用。首先,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建立规范:小学教学技能考核标准、小学教学技能训练方案、小学教学技能训练检测办法等;其次,按照标准,自我检测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更正,促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落到实处。

2.训练成绩与各项等级证书、资格证书挂钩。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进行训练成绩评定,单项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学生通过规定的各项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参加教育实习。

篇(2)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技术:第一阶段的电化教育;第二阶段是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属于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并发展为E-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迅速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第三段阶段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的,是网络教育的延伸,属于E-learning的新阶段。应该说移动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选择。

 

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移动学习(M-Learning)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2]移动学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应用,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却鲜有成果,有必要通过文献比较分析,探索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描绘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轨迹,筛选研究主题。

 

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必然性

 

1.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发展。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4]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实施移动学习进行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发展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4G时代。[6]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终端,加上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户走向高流量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在应用越来越广泛。4G相对于3G来说,将更快,更便宜。4G环境下的基于视频等应用程序将更大发展,这些都将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4G让移动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其实,在2G或者3G时代已经出现基于云端和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产品,但是因为带宽、稳定性和费用,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将促使移动教育爆发式增长。[7]

 

3.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拥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学习者为中心。[8]

 

移动学特征是4A,所以其独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E-learning,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其必然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点,4G网络又促使移动学习向互动化和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三种趋势发展,那么移动学习软件会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9]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黄荣怀教授的“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2008年),此处不一一列举。[10]

 

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包含“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期刊为国内教育技术学方面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如图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发的移动学习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关移动学习论文共计67篇。下面对这67篇论文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近四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以期给研究人员参考。

 

黄荣怀教授将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为理论、支撑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五个方面,本文进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如表2所示。[11]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采用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论文分类。67篇论文两人相同分类的论文是59篇。我们进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为:K=2×M/(N1+N2)=2×59/(67+67)=0.88;

 

分类信度R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为研究人员数,N1和N2分别为分析论文数,M为两人分类论文相同数。

 

信度为0.94,可以认为论文分类是可靠的,下表为N1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是资源开发,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

 

(1)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类论文比重最大,说明移动学习的关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动学习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13]杨文阳等人依据终身学习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框架;[14]王梦如等人提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结构概览功能图和以OSI为隐喻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15]

 

(2)课程开发研究:侧重移动学习的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移动学习环境创设。顾小清等人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及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时有引入主题图(刘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图理论(李浩君等,2013),还有认知负荷理论(司国东等,2013);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有采用MANET(郑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强现实(李婷,2011)还有基于知识可视化(李亚男,2013)。

 

(3)应用模式研究:侧重移动学习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应用到英语的移动学习,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术,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术,刘永权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将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研究移动学习的成效;有关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及分析(郑炜,2010,王晓晨,2013)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16]-[18]

 

(4)系统平台开发:侧重教育不同理论或者理念开发出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有基于专家系统(傅钢善,2010);有基于GSMModem(党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务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张豪锋,2012);有基于联通理论(宓小土,2013);有基于强化理论(王嘉琦,2013)。当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智能手机APP程序,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G和4G网络的程序设计。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启示

 

1.移动学习研究存在问题

 

(1)偏重理论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WAP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具体的基层、基础教育关注极少(2013年的“基于云课堂的中学生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开始关注中学的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学科学习效果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以“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或“盲”、“聋”、“培智”)作为条件检索,在上述四个期刊中为0篇,仅仅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有《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和《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为移动学习应用于残障人士提供了个案。2012年12月南京聋人学校经配备了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教学终端等教学设施,仅仅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尚未对移动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展开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该领域以及该群体的关注是微乎其微,而国外早就关注这个群体(欧盟的E-learning项目)。

 

(3)片面追求技术,实证性案例不足。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做了很多系统、平台或者资源的设计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对同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人员力图将各类高新技术引入,但是匮乏该类技术在移动学习本身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突破。造成系统数量多,却鲜有如PCS简单又卖座的精品系统。即理论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鲜有深入创新研究,片面追求技术,缺乏针对性实证研究。

 

2.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滞后的成因分析

 

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广泛应用,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却悄无声息。[19][20]

 

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机有限的存储容量很难满足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视频音频的存储,特殊教育领域的用户对视频音频需求相对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学习系统肯定采用更多音频。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短,特殊教育领域采用更多的视音频,手机处理时大量数据,更耗电,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动学习时间更短,否则会出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应用程序使用过多,会造成处理速度下降而死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人群也是障碍。

 

特殊教育领域能够获得学习资源较少,缺少资料,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得移动学习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最重要因素。抛开各种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单从研发的投入要远超其他领域的。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不胜枚举。如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除了沪江词典、金山词霸等老牌应用外,还有百词斩、拓词、完美背单词等。移动学习系统获得盈利最主要是拥有庞大用户量,而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不太可能拥有庞大用户量。造成了缺少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3G网络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

 

目前3G网络的速度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数据需求,但是网络的稳定性对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有较大影响。比如视障人群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肯定下载大量音视频数据、上载音频数据,对网络速度、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移动学习系统的互动环节,视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频作答,输入法也较多采用语音识别输入法,如讯飞语点输入法,字库是在云端,输入文字时需要上3G网才能输入。在这样的大数据环节下,每月200M左右的数据流量也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动学习需求。

 

五、4G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

 

其他领域移动学习的火热,由于硬件设备和网络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领域遇冷。4G网络或许给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4G网络高速度更利于音视频的传输。因此,4G网络环境下,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新的机遇。

 

(1)参考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将其引入特殊教育,将并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策略;构建某学科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

 

(2)将移动学习引入特殊教育,并进行应用实证。例如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基于手机的康复(尤其是语言)训练系统、基于手机的认知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等,国内尚属于空白。

 

(3)将移动云引入到移动学习。移动云是云计算的扩展,即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通过3G、WiFi、4G等无线上网的方式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采用移动云后,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减少了移动设备工作量,这样就降低了对移动设备性能的依赖性,在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延长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这样,就能够较好弥补移动学习中的移动设备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将移动学习应用到特殊教育。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和移动云计算特点,移动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有三种模式:移动学习,即服务模式(mLaaS)、移动终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国外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总结

 

移动学习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热点。笔者们首先分析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项目,详细总结了国内近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移动学习”的论文,梳理出近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滞后,分析了其滞后的因素,在4G网络环境下,通过移动云计算技术或许能够给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带来新的方向。

篇(3)

著名教育专家,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194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学习科研室主任,全国现代养成教育课题组副组长。由其首创的“阶梯教育”和“活动教育”,在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引导孩子爱学会学、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人格方面均有显要、系统的真知灼见。它很好地把握了现代人的发展的教育规律,体现了显明的教育创新的时代精神。

其著作较多,其代表专著《生命发展阶梯》一书,是教育部、团中央所属“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库”中的突出作品,其内容正在引发我国更加深刻的学习革命!

与程鸿勋教授进行交谈,很快便被他的开朗、乐观所感染,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有活力起来,极具感染力的话语让你忘却了时间,不知不觉,已从日正当午到了繁星点点。

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是艺术

《华人世界》:您是优秀教师,现在是著名教育家,绘画水平也很高,您为什么那么热爱艺术呢?它对您的生活、工作又有什么帮助呢?

程鸿勋:绘画是我热爱艺术的一部分,除了绘画,我的摄影,钢琴也可以。我觉得,艺术的内涵是一种舒服,一种和谐,一种向往,当你感到生活很丰富,很和谐,充满向往的时候,你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可见,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是艺术,艺术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艺术是把自然与人类灵魂结合起来的产物,人品决定作品,所以,我积极、开朗、平和、清静的品格特征决定了我的生活是艺术的。绘画只是我追求美、享受美的一种方法。它加强了我美的意识、提高了我美的感受。有了美的意识,才会让人找到美、感受美,而感受美又加强了美的意识。绘画还会增强美的思维,这是以右脑为主的有很大潜能开发的思维,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材应具有的思维品质。长期的绘画艺术,还会使人形成美的习惯,达到美的境界。美会融合在人整个的生活、工作和事业中,形成高雅品格,让人的整体发展达到美好的境界。这样,美的境界就使我的教育研究事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是美的,美也是科学的。

让生动、感人的演讲成为习惯

《华人世界》:您虽已到古稀之年,但说话依旧那么流利生动,您的演讲也很受大家欢迎,您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

程鸿勋:我学生时期很腼腆,表达能力一般。准备当教师后,有意加强这方面能力,比如自己看书后,热心地给亲人和朋友讲书中故事,这使得我讲解能力很快提升。在学生工作和实习中,我有目标地提高讲解技能,一是提高讲解的针对(目的)性技能,注重适度性、空间性、启发性和建构性。二是提高讲解的清晰(结构)性技能,这是教师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能。三是提高讲解的主线技能,重点越突出越好。四是提高讲解的语言技能:语音恰当,语速合适,语义准确,语调自然。五是注重反馈、调整,增长讲话智慧。六是充分发挥个人的讲解特长,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讲解特长的,人的成长过程是人的优势扩大和完善过程。长期这样有安排的坚持努力,逐渐形成了较好的讲话习惯。工作后,清晰、生动的讲课是我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学校推荐我参加北京市首届教师授课大奖赛荣获一等奖。后来,多次被区市聘请为教师讲课大赛教练,所指导的教师参加北京市和全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因此也荣获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把上述内容立项“微格教学研究”课题,形成《教师讲解技能的整体优化研究》论文荣获了北京市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我先后在本市和全国各地演讲上千场,听讲的对象有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每当我走上讲台时,我就会变得精力充沛,生动活跃,甚至神采飞扬。人越多,我的讲话就越沉稳,富于情感,达到美好的境界,我和听众仿佛一起迈进那充满生命活力的神圣而伟大的学习殿堂。当然,我的报告之所以受到欢迎,实质上是因为里面包含了我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悟到了一些实实在在地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启迪、有帮助的好东西,是内容和表达统一的结果。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

《华人世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您认为我们教育工作出发点是什么?

程鸿勋:是的,应该明确工作的出发点,也可以说我全部工作的起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每个学生都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个学生都想掌握学习方法,会学、爱学,顺利升学。爱学、会学才是学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每个学生都需要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这是青少年成长发展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我们的工作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适合的教育是有效教育,很适合的教育是优质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艺术的教育、伟大的教育。所以,我认为适合是教育质量的本质,适合的教育才是个性教育,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我把这样的出发点作为事业来追求,多年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大量实践研究,摸索出一套阶梯式学习法,又叫阶梯教育,它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工作的出发点,对青少年的成长,对教师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中的阶梯发展规律有着更加深刻而宽泛的意义。

把生命状态发展的阶梯交给青少年

《华人世界》:什么是阶梯教育(阶梯式学习法)?以上课阶梯来说,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程鸿勋:阶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开发潜能,不断成功的教育。阶梯教育核心内容――阶梯式学习法,目标具体,升级适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奔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也就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性及不断取得成功结合起来,注重生命成长过程,打好人生基础。从最重要的上课谈起:搞好学习(中高考)的关键是师生共同上好优质课。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新课程改革的决战场所。值得注意的是,上课时学生表面都一样,内心状态的差别却很大。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实践,我把学生较好的上课状态分成五个等级,并制作了学生提升操作的阶梯表。一级叫跟着上课,是简单听讲,被动参与的低水平的上课。二级叫识记上课,也叫懂记上课,是积极思考,有意记忆,培养兴趣状态的上课。三级叫联想上课,是积极思想、展开联想,主动把握经验,积极参与活动的上课。长期坚持二、三级上课人的思想和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四级叫多得上课,是培养概括等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努力扩大课堂收获,有很好的情感和精神状态的上课。国家强调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养成多留心、多积累,扩大课堂收获,努力“多得”的习惯,在课堂上全面发展。五级叫专论上课,它要求学生有“超前兴趣”,主动探索研究,能很好地进行现代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当 然,还有学生不在状态的零级和负级。同时,我也把预习、复习、作业、考试、兴趣、情感及志向发展等都形成实在的状态水平阶梯,并形成可行的操作系统指导学生自主地一步一步提升状态水平。这些内容统称叫阶梯式学习法,又叫阶梯教育。

赶快让所有的青少年了解和提高自己的学习状态吧!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着他的学习成绩、能力和品格,决定着他的生活质量!是人的生存状态组成人的生命,是学生的状态决定着他的生命是否充满活力和光彩,决定着他个人和国家的明天和将来!时代到了应该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看待学习和教育时候了,时代到了把青少年动员起来,把生命状态发展的阶梯交给他们,协助他们自己去攀登的时候了。

中国人的生命状态自主提升法

《华人世界》:阶梯教育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程鸿勋:阶梯教育的基本理论是梯进论。它有三大教育作用:一是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上进心。由于阶梯目标不高,符合青少年跳起来够得着才更加愿意跳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人的上进心。教育也好,培养也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人上进。二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状态和习惯。状态形成习惯,习惯内化品质,品质组成人格,人格决定命运。是习惯决定成绩!习惯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是自身优势的凝聚,更有利于发掘人的潜能。三是有利于形成人的自觉。对照阶梯状态水平,青少年可以清楚自己的现时状态,发展自己,就先要认识自己。长期坚持自定目标、自找方法、自我评价就会形成自觉发展和自我责任。自觉过程是学生激活主体、焕发生命活力、开发潜能的过程。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引导生命自觉发展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阶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为青少年和谐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它是中国的本土教育,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优秀传统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结合起来的现代教育。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它是具体生命生存状态和习惯的有效教育,又是具体的生命活力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注重整体活动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会学习,自我超越,充满活力。它的一个突出的价值是操作性强,为教师提供了工作抓手,能够增进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观念。因此,它受到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欢迎,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阶梯发展过程中,目标明确,工作具体,易于检查调整,减少变革损失,与当前各项工作无矛盾,可以让工作更加有序、更加要点、更加实效、更加创造。

提高教师素质,领先世界教师教育

《华人世界》:阶梯式学习法适合教师发展吗?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程鸿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所以要努力造就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上述阶梯发展规律,这项工作可以系统化,具体化和操作化。一方面,阶梯发展规律能很好的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构建。教师既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主体,也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主体。教师主体性的实质是教师的自我意识,是教师的自我唤醒过程。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专业实践成长主要原则是自主成长,教师成长的主要方法是实践反思法。反思是人的自我审视,是人能动的自我调节,是人成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质是人生命的积极自觉。阶梯发展标准是人自觉的重要参照,并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自觉。另一方面,阶梯发展标准又能使行政和专家做好外部的引领和支持工作。有阶梯发展目标的反思更具有积极性、方向性、目标性、可操作性和评审性,更有利于激发和协助教师自主成长。这样把教师的内在需求构建和外部引领支持结合起来,教师素质提高才能具体实现。

为此,多年来,阶梯教育课题组和多方面合作,初步进行两项工作。一项是把教师主要状态和习惯的发展阶梯化、操作化。这项工作受到一线校长和教师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这不仅在我们国家,就是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搞好教师的状态习惯提高意义重大,是人的状态水平决定自己的生命境界。同时,教师状态习惯影响是巨大的、潜在的、深层的教育,是真正人的教育。另一项工作是把教师的主要工作能力发展阶梯化了,如“教师讲解技能的整体优化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发展阶梯”、“教师学科习惯掌握水平阶梯”。还有,第一线实验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来的“师生关系发展水平阶梯”、“学校行政工作能力发展阶梯”等,都使得提高教师素质工作系统化、具体化、操作化,并取得明显效果。

主动性是人伟大的天性

《华人世界》:您认为现代教师应具有什么精神?阶梯发展规律对人的精神提升能起到什么作用?

程鸿勋:我愿意与教师们和所有的人充分运用阶梯发展规律,共同发扬以下三大精神:主动精神、精业精神和超越精神。主动精神是指每个人内心都是要好的,都是积极主动的,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是建立在人的内心要好的心性之上。主动性是人伟大的心性,伟大的天性,并有鲜明的时代性。阶梯发展的台阶不高,人一努力就能上去,它最能激发人的积极主动性。好的学习应是有自己的向往和安排,充分运用资源,不断完善自己,追求临近超越的学习。人的积极主动精神是巨大的潜能并有着巨大教育作用。第二个是精业精神,是说人要乐业、敬业、勤业、精业,从而走向卓越。说干什么就把这件事干好,善于从小事情做起,把小事情做精。我很看重小精业,小精业是方向、是积累、是信心、是转折。不断精业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人格,并走向整体优秀和卓越。只要不断积累,一定成为专家。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阶梯发展目标体系,就是这种临近的小成功、小精业的有序安排,它会很好地促进精业精神形成和发展。少空谈,少烦恼,少浮躁,少倦怠,多从眼前可行的小事情做起,一步一步地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古今中外人和事物发展的真谛。第三个是超越精神,内在超越是提高悟性,也就是把学习和工作过程作为自觉、开悟过程。外在超越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小成功,小精业也是外在超越的表现。把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结合起来,全面觉悟、全面发展。阶梯发展就是给内在和外在超越一个方向、途径和方法,让人不断自觉超越。让人人都感受一步一个脚印超越自我的自豪和快乐吧!不断自觉超越的人是优秀的人。

充分运用阶梯发展,出人才、出机制、出品牌

《华人世界》:阶梯教育的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

程鸿勋:1979年试行成功。1982年北京市东城区领导,区教育 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区推广。1984年,当时的北京市党委宣传部姚幼钧部长,亲自主持北京市校长和教师大会,作宣传推广工作。后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教育行政学院联合推出在北京市和全国交流。1985年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做大会发言。2001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研究。2002年立项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任课题组副组长,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形成规范课题研究报告,出版专著两册,编著八册,光盘两套,基层培训教材八套,优秀论文上千篇,有一百多所中小学成为阶梯教育实验示范校。2008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阶梯式学习法为核心内容建立现代养成教育课题,在全国建立实验校和示范校进行理论实践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运用阶梯教育,出人才、出机制、出品牌。基层工作进展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基础,他们正在进行以下工作:第一、导入提升理念:明确崇尚学习、落实习惯的价值观;主动教学、活力课堂的教学观;品牌质量、和谐共进的管理观。第二、突破学习习惯:包括守纪,勤学,互助,尚美。第三、系列目标行动:形成系统的校本阶梯目标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行动研究。第四、充分开发资源:包括行政支持,专家引领,媒体宣传和社区家校合作等。第五、提炼铸造校魂: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实践理性,形成特色体系,推出名师名校长,创建名校。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效果明显: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性,成绩和品质都有所提高。二是众多教师、校长和专家在实践中提升,我也被几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实践表明教师提升越快,学生发展越好。三是促进了市、区、4校等教育单位的内涵发展,正在形成养成教育的质量特色、品牌工程。已经召开过四次全国阶梯教育研讨会,在将要召开的全国阶梯教育会上,这项教育研究将会产生更大影响。

共同创建现代人的状态教育和自我发展科学

《华人世界》:阶梯教育对华人发展会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