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6:0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自律能力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贡献
作为高校重要的学术研究参与力量,研究生在高校的学术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让人欣慰。但是有些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诚信问题也让人深感不安。调查表明,研究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实验中的诚信缺失。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是最严谨、求实、不容搀假的学问,它要求研究者通过严格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去发现新的科学现象或揭示科学规律,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科学实验。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同观察一样,都是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索的基本途径,是获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创造或创新智慧。
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培养研究生正确的科学方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实验也是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完成研究课题的基础。研究生要以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待科学实验。但是,在现实中,少数研究生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违背科学实验的诚信要求,进行实验数据造假。
这些都是研究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诚信缺失表现。
第二,论文撰写中的诚信缺失。撰写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必做的功课。首先,论文是研究生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基础上具有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术论文的质量,可衡量出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高低。其次,学子们数年求学,学得如何,以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评价的形式。实际上,学位论文应该就是学子求学过程中学习学术研究、从事学术探索的成果结晶。学子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探索的成效和成果、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学位论文可以反映出来,所以学位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三,中的诚信缺失。是对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是传播和交流学术研究思想与成果的需要。研究生在过程中也有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论文一稿多投。据笔者访谈了解,研究生为了提高的几率,常常一稿多投。有时也因为版方不能及时回复投稿信息,致使研究生误以为自己的论文没有被录用而转投其他刊物,结果也造成一稿多投。此外,也有研究生投机取巧,一稿多发。他们不改变文章的主要内容,将题目和结构稍为改变,或把这篇论文化整为零,然后以多篇文章出现在多本杂志上。
二、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归因
诚信问题无处不在。当前研究生存在学术不诚信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也有学术制度、社会环境等原因。归纳起来,有个人价值取向偏离、个人学术修养不到位以及学术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认识到这些原因,对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是有益的。
第一,个人价值取向偏离。学术不诚信跟个人价值取向偏离有着较大的关系。学术诚信是个人价值观念的外化,是学术行为主体依据道德意识做出合乎学术价值观的道德抉择的结果。研究生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晴雨表”,表现出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信息交流畅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各领,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蔓延到学术研究这种非功利性活动领域,一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向个人倾斜、向功利倾斜,他们丧失对至高生活境界和崇高人生价值的追求,对待学术研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放弃了自身在维护学术诚信上的责任。他们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偏重眼前的物质利益。在竞争的压力下与困难妥协,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之下淡忘作为学者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规范性要求,认为献身科学、吃苦耐劳、求真务实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价值的实现相矛盾,置不准抄袭、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规范于不顾,在学术研究中不是匆忙轻浮、草率行事,就是放纵自我,随波逐流。
第二,个人学术修养不到位。学术不诚信,从根本上说是学术修养问题。学术修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术道德修养,一是学术研究水平修养。前者是思想修养,后者是理论修养。学术研究的第一特征就是它的诚实性和严肃性。因此,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要求研究生在学术领域中应该有着崇高、伟大的目标,自觉地抗拒“人的物化”的社会对自己学术修养的阻滞和侵蚀。在学术活动中遵从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求实,不抄袭.更不捏造事实,自吹自擂。良好的学术研究水平修养要求研究生具备进行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良好的学术修养是研究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必要条件,是研究生在学术界立身处世的根基。
三、研究生学生诚信自律的重要意义
第一,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研究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危害了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种偏离。因此,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有利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偏离现象的产生或蔓延。
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研究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应当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了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能从己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符合时展的专业人才。对硕士生来说,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比本科生更为高深的知识,还要通过科研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养成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应有创新成果的发表。
第二,维护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声誉。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优质人才,社会也对研究生寄托很大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知识创新的精英和维护学术公正的楷模。然而,一少部分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诚信缺失,使人们对研究生的能力、素质产生了怀疑。不诚信事件的屡屡发生,难免不使研究生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名声扫地。
第三,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对大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精神文明表现在许多方面,学风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现。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和扩大。由于研究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其学术诚信与否,对学风、校风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无疑对大学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华民族一向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难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在学术诚信教育中,“自律’,是指研究生依靠学术理性、学术信念和学术道德自觉自愿地发挥主体的意识、潜能的能动活动过程。学术诚信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即自己要求自己,才能最终内化入研究生的心中,成为个体的自觉自主的行为。所以,通过加强自律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术行为,做必须做或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学术诚信自律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善超.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2004.
[2]史孝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研究[D].武汉:中国科技大学,2007.
【关键词】伦理 道德生成 综述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医药卫生学校‘仁道’师德养成实践研究”(2012-JJ-00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1-02
道德生成论,即道德是怎样生成的?它是关于道德主体自身德性以及外在道德规范如何形成的理论。是学术界一直讨论和研究的话题。但至今为止几乎没有论著对此作专门论述,有相关讨论也只是散见于各种作品之中。本文主要就道德主体自身德性形成理论的研究作综述。
一、道德生成的决定因素
古人探讨过人性孰善孰恶的问题,善恶本身就属于道德的研究范围。所以对道德生成的研究,可追溯到对“人性”的争论上。中国历史上有“人性本善”说。从道德角度上,学术界把这一观点称为内求论。它主要以儒家为代表,如孔子、孟子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道德的形成主要依靠人的内心修养,人们只要保持赤子之心,就能修成善良之心,即存心养性。在西方,与“内求论”相类似的有遗传决定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等,他们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代表人物有:霍尔、弗洛伊德、马斯洛等。
另一个观点是“外铄论”,即强调外部环境和后天学习教化形成道德。主要代表是墨家。荀子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也是外烁论的主要代表。在西方,与“外烁论”相类似的有“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哲学家洛克以及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等,他们认为人的心灵犹如白板,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道德的形成也主要靠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控制、矫正。
二、道德生成的影响因素
王海明教授详细分析了道德与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的关系。从而提示出经济、政治、科学教育对道德的影响。学术界也有大量作品分析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对道德生成的影响。
韦勇的《韦伯经济伦理的道德生成机制及启示》一文指出,韦伯认为只有拥有道德信仰,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人们的良知,在经济行为中,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同时指出经济基础、事业基础、心理基础、信仰基础四个统一,促使人们愿意遵守道德。
包德敏,何晓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道德生成浅析》分析了市场经济对青年道德生成的影响。指出:青年道德在大事件中得到体现和弘扬;在反思中得以提高和升华;经济发展是道德素质发展的基础;文化育人是道德素质提升的关键和支撑。
暴占光的《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理性判断与生成策略》一文,分析了网络对道德生成的影响。要求: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培养学生道德评价和道德认知能力;实施校园文化推动,提高学生道德自律和道德意志水平;推进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增强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意识;树立先进典型示范,优化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方乐莺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指出: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解是道德理解的基础;基于信息的接受是道德认同的过程;信息再次传播是道德实践的社会表现方式;社会责任意识生成是道德生成的最终价值。
白元凤的《关于道德环境与道德主体性生成之关系的思考》一文指出,道德主体性的产生和不断提升是道德环境的必然要求。道德环境是道德主体性生成的认知基础。
西南大学宋义强的硕士学位论文《道德人格生成论》提出,道德人格的真正形成是对人内在心性的提升,是人性与社会的有机协调和统一,是个体幸福和社会良序的和谐。同时,德育的方法也不应该只满足于政治化、权威化的强化灌输方式,应走向人的内心和情感。
彭根来,靳红的《论未成年人道德生成和发展的几个要求》指出,未成年人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有人性化、规范化、阶段性、主体性等四个方面的规律和要求,所以,人性化发展要求承认其个性与差异性;规范性发展要求确认其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阶段性发展要求确认其道德发展的相对性;主体性发展要求确认其道德发展的主动权。从中可以看出,道德的生成受道德自身特点及道德生成规律的影响。
三、道德生成的路径
孟子从“人性本善”为起点,提出了人内心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善端”,如果人们不断地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善端,并在实践中不断躬行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彼得斯提出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规则遵从阶段;自律实现阶段。
皮亚杰作为伟大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著名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三种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方乐莺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指出:个体道德的形成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到社会公共意义上的伦理范式即公德。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道德意识,最终形成道德实践的过程。
刘丽惠的《中国传统道德的生成路径及其启示》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生成路径: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寻求道德的自然基础;按人的自然性不断推演出道德原则;最终又归于自然的境界中,达到一种永无止境的升华。
西南大学宋义强的硕士学位论文《道德人格生成论》提出了道德人格形成的过程与机制,第一阶段:产生道德需要――产生内在驱动力;第二阶段:形成道德认知――外在价值刺激与内在思维相互作用;第三阶段:主体道德认同――个体接受外在价值刺激;第四阶段:社会道德内化――道德自我同一性建构;第五阶段:个体道德外化――形成完整道德人格。
四、道德生成的方式、方法或生成途径
学术界普遍认为,道德的生成离不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大致分为三种模式:说教模式、生活体验模式、说教与体验相结合的模式。说教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用外部的力量灌输给受教育者,强迫受教育者接受。生活体验模式,主张由受教育者自主判断和选择自己所能理解与可接受的体认、感悟与化通,从而表现出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高度尊重。
王海明教授在品德的培养方法上,提到了言教、奖惩、身教、榜样、学习、立志、躬行和自省等八种。
刘丽惠的《中国传统道德的生成路径及其启示》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道德生成的基础和最终目标;“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是中国传统道德生成的思维方法;“修身为本”、“知行相须”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途径。“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后觉效先觉”、“反省”自律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当前道德建设应:重视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性、实践性;逻辑推演;榜样的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朱慧玲的硕士学位论文《孟子道德生成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在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提出:道德认知和实践相结合,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贯彻全面性和层次性教育。
程建坤的《道德生成模式:训练,教育,交往》提出,训练: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固着道德信念;交往:实践道德规范;“训练―教育―交往”模式,汲取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生活体验模式的积极因素,同时又涵盖了以“道德知识传授,道德判断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说教模式的合理成分。
程肇基的《体验学习:青少年道德生成的基石》:“人的道德成长是在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而道德问题的解决又是在情境冲突下知、情、意、行的体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品德作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体验学习建构生成的。因此必须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道德。
王志义的《孔子的教育与人的道德生成思想》一文分析了孔子思想中的六种善德:仁、知、信、直、勇、刚;六种恶德:愚、荡、贱、绞、乱、狂。文中指出孔子善德生成方式是好学,孔子恶德生成方式是不好学。所以他认为道德的生成途径主要是“好学”。
阳德华的《生活路径:促进青少年真性道德生成的适切之举――从知、情、意、行的角度》一文认识到了生活路径的重要性。得出:生活现实为青少年检验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能力提供了原生态环境;生活路径是青少年体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的最佳途径。
另外:刘惊铎的《道德体验论》一书,重点研究了道德生成的重要途径:体验。王健敏的《道德学习论》一书分析了学习在道德生成中的作用。霍翠芳的《论道德在实践中生成的教育意蕴》一文指出,道德获得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刘万路,乔红丽,祝娟,杜刚的《道德在对话中生成》一文分析了“对话”在道德生成中的作用。西南大学宋义强的硕士学位论文《道德人格生成论》提出,德育的方法也不应该只满足于政治化、权威化的强化灌输方式,应走向人的内心和情感。
河北师范大学李海的学位论文《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从另一个侧重分析了道德生成的途径:自律。指出,道德自律教育的内容:社会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责任感与耻感的培养;自我辨析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自我监督与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自律教育的方法:价值辨析法;情境感受法;践履法;慎独法;对话法。道德自律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树立现代德育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道德自律的表率。
五、现有研究的意义与不足之处
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道德的生成问题认识比较清楚,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不可否认,在道德生成论的研究中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表现在:(一)在某些问题研究上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二)关于道德生成论问题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在一些作品中也有所触及,但至今仍然没有专门的论著。(三)研究的角度上,大多是从心理学或社会学、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而道德作为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更多的应该从伦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四)研究的对象上,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人,很少有学者研究成年人的道德生成问题。(五)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道德生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没有关于职业道德生成问题的研究。
总之,道德生成论问题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有待更多学者的充分重视,有待更深入、具体的研究,有待于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的不断创新,我们期待更多研究成果问世。
参考文献:
[1]毛伟.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成研究[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2.
[2]宋义强.道德人格生成论[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胡承槐.论道德的生成及对当前道德精神困惑现象的透视[J].教学与研究,2005(10).
关键词:考查课 考核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6-01
1 考查课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后果
国内高校的的课程按考核方式的不同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虽然不同高校对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存在共性。考试课的基本特点有:一般是专业基础课;期末要闭卷考试,考核难度高;老师和学生一般会认真对待;通过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也能掌握基本要点。考查课的基本特点有:一般是专业课;期末考核方式可以是开卷考试、写论文、写报告,考核难度低;由于没有闭卷考试的压力,学生的认真度不够;平时不认真听课,期末也没有复习,导致学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如果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第一,由于学生没有了期末闭卷考试的压力,就丧失了平时认真学习考查课的动力,一个学期结束,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很有限,由于每个专业的课程一半以上都是考查课,导致学生毕业前所学了了。第二,如果每门考查课的学习过程都如此,四年的学习会让他们养成习惯,并导致他们毕业后对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第三,由于大学期间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没有自信也没有能力,毕业意味着失业,更成为社会的负担。
2 目前考查课考核不力的原因分析
2.1学校角度
第一,学校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课上,很多监督机制主要是针对考试课进行的,学校的态度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第二,学校对考查课的考核机制落后。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目前考试课和考查课使用同一个考核登分系统和机制,都是以平时成绩的30%加期末成绩的70%定最终成绩,这是明显不合理的。
2.2教师角度
教师对考查课的考核方式创新不足。第一,教师缺乏考查课选择闭卷考试的动力,因为选择闭卷考试对教师们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闭卷考试会在不增加教师报酬的情况下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而且还遭学生“记恨”。教师们会主要选择写小论文的方式,因为相比其他方式,写小论文是工作量最低且学生喜欢的方式。第二,针对考查课的考核方式单一,大多只选择写小论文。第三,由于授课内容多、课时少双重压力的限制,教师很难进行过程考核,只能采用考勤、书面作业的形式确定平时成绩。
2.3学生角度
首先,学生的课程论文大多是复制或直接复制的他人资料。其次,学生学习的功利心太重。跟他们考试、将来就业方向关系不大的课程,就不认真学。最后,学生自律性太差。迟到早退、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其他课程书籍、发呆等问题已几乎成为高校的普遍性问题,网络上都出现过多次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出勤率、抵制学生玩手机的做法,说明该类问题已比较严重。
3 考查课考核方式的创新
3.1学校角度
首先,学校要重视考查课考核方式的创新。学校重视并组织力量研究考核的创新方式,必然引导老师的自我创新和学生的参与。所以考查课考核方式的创新核心在于学校。其次,学校要更新教学登分系统,提高考查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相对比例,可以变成50%:50%或70%:30%,这是考查课考核方式创新的关键,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考查课考核的是平时课堂表现,学生才会认真学习。最后,学校应建立教师进行考核方式创新的激励机制。考查课的考核主体是教师,考核方式的创新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的投入,但这一定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3.2教师角度
考查课考核方式及考核过程是由教师主导的,所以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要主动研究最有效、最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反复在课堂上实验。考查课重点在于过程考核,提高课堂吸引力是教师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相比考试课,对考查课的教学内容吸引力的要求更高。所以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知识点要主次分明,案例要最新、最贴近学生的需求;课件的制作要美观、内容充分而精炼。其次,教学方法要有吸引力。要使学生对考查课产生兴趣,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课堂的自愿参与度。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8个选题,让同学们自行选择,然后进行演讲或辩论,让同学们打分,从而决定他们平时成绩的作业得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效果不错。最后,管理手段要有吸引力。目前,课堂的第一敌人是手机,所以教师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上摆脱“低头族”,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关键。目前采用的手段是充分利用高科技产品,如手机app里的一些软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同学们感觉不是在学枯燥的知识,而是在做游戏。
3.3学生角度
第一,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广泛学习,不能有功利心。不能只学自己想学的,大学期间培养的基本能力,各个大学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经过民主程序和科学研究的,为使大学生能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学生由于其视野、知识、经验的欠缺,只学自己认为需要学习的,往往会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第二,大学以前,都有老师、家长监督学习,而进入大学及以后工作,就无人监督,一个人的发展及成就,关键在于其自律性要强。所以学生为了对自己负责,一定要加强自律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新爱,皮永华.高校考查课教学方式改革途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230.
【关键词】博客 博客网站 博客评论
一、博客新闻评论的由来
新闻评论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①网络言论指的是网络传播中的意见性信息,是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后所出现的一种大众言论。②博客传播源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形式,博客群体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上的新闻生产开始告别了依赖于传统新闻机构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独立的、由网民自发进行的新式新闻生产。博客新闻评论也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而出现。博客新闻评论利用网络技术,人们不仅通过电脑,还通过手机看博客、写博客、评论博文。从twitter到国内的饭否、嘀咕、叽歪几大微型博客都聚集了很多人气,几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设微博,博客的魅力可见一斑。
二、博客新闻评论的含义和形态
目前网络评论形态,有在BBS上进行实时交流、跟帖的形态,有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评论,并自己制作相关资源链接的形态等。博客新闻评论是指借助博客平台发表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它是实现博客“思想交流与共享”的重要手段。博客新闻评论可分为主题评论和博客访问评论两种,前者是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存在,后者需要依附于前者而存在。③
博客访问评论有以下几种类型:灌水,最主要的意思是为赚取点数或者打发时间、发泄不满的无意义的回复。顶,就是支持的意思。拍砖,是指回帖时持批评态度。另外还有沙发,就是第一个回贴的人。板凳,就是第二个回贴的人,第三个回帖的就是地板了。闾丘露薇发起的一五一十部落,是一个发表和讨论新闻的论坛。如部落简介:“一五一十部落,一个尝试在中国实践公民记者的网站,用博客的方式,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用博客的方式,分享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而得出的观点。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一五一十部落中的作者大多是文化水平较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的人,大多数作者就一件事情能提出较独特、深刻的见解。
三、博客新闻评论的特征和优势
1、自主性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看报纸和电视上所谓的精英观点,而是积极地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对新事物、新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互联网包含着丰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元素,它包容了比以往更为丰富的评论主体――更多表达意见的人。这些人中不乏有媒体从业人员、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很多学生、普通上班族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新闻评论队伍中来。因此,互联网为多样化的评论形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交互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表达空间更大,观点到达范围更广,尤其是有互动过程。一则新闻刚被报道出来时,博客作者依照第一感觉把初步分析提出来,疑问也提出来,然后不断有人加入分析质疑,不断深化分析判断,最后完整看下来,我们对某个特定事件有了较完整的印象,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有了更确定的把握,这叫做“行进中的判断”。④另外,博客具有开放性,博主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读者在文章后发表评论,博主和博友各抒己见、积极互动。
3、匿名性
与在传统媒体的评论作者以公开身份进行写作和评论不同,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博客写作者往往更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思想的碰撞。
4、超文本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多维的、发散的。网络新闻以超文本、超媒体方式来组织新闻内容和有关新闻背景,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路,实现新闻内容的“跳转”及表达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体现读者的主体地位及思维规律。⑤一些博文后面还会链接事件的其它相关评论,不会只听“一家之言”,更有利于形成全面的认识。
四、博客新闻评论的局限性
1、对专业媒体的依赖
新闻评论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新闻评论中对客观性信息的陈述,一般是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和支持主观性信息的论据性材料。所以大量博客的信息加工仍然基于媒体的报道。博客不能作为新闻源,而是一个很好的评论渠道。其主要作用是加工、评论和传播专业媒体的报道。
2、一些博客作者评论水平不高,理性思考不足
言论应该是反映各利益集团的人对新闻事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的意见。新闻性、时效性、可读性和贴近性,是言论文章的四要素。现在很多博客作者喜欢针对国际、国内大事小情发表评论,他们的观点鲜明、言辞直白,一些著名的“博客评论员”赢得了大批的读者。但有些博客作者往往从个人的视角看问题,凭着自己的惯性认识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说,没有经过理性思考,观点难免片面,评论有失偏颇。
3、名人博客的困惑
名人博客因为博主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他们发表的一些言论往往受到网民的追捧,而一些言论本身还会变成新闻话题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容易引起“口水仗”。同时,大量明星、名人博客的涌现,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在博客中发表的评论已不具备“匿名性”,他们的评论还是文由心生吗?少数名人的博客言论被认为是哗众取宠,故意炒作。
五、博客新闻评论的发展对策
1、吸引高水平评论作者
应当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作者参与博客新闻评论的写作。如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者。因为评论不同于消息或者其它新闻体裁,它需要一定的判断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和广博的学识。
2、网站有效引导
博客网站在推介博客新闻评论,扩大其传播效果方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站的有效引导,能够平衡针对某话题的各方观点,进而实现舆论的有效传播。博客的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制于网站,博客网站应当梳理、整合网站的博客资源,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培养博客队伍,选择有评论价值的话题进行放大或聚焦,避免话题炒作。
3、匿名与实名的博弈
许多博客评论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作者身份是隐蔽的,他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直抒胸臆,但由于缺乏约束,侵权、侵犯隐私等纠纷屡见不鲜。博客实名制能否在规范言论秩序的同时,让博主“真”起来值得进一步探讨。
4、博客管理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无论博客是匿名抑或实名,其行为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也决定其博客评论的文明程度。博主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把握发表评述意见时的方式和尺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博客新闻评论真正体现出自主、平等、参与精神。2006年初,博客中国发起了签署《博客公约》活动,以期通过网民的自律,对博客用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但《公约》停留在道德自律层面。博客的规范,同样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参考文献
①丁法章:《新闻评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
②符建湘:《新闻评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4
③黎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④马少华、刘洪珍 主编:《新闻评论案例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
⑤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5
大家好!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0年的工作也将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在公司及项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帮助下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身各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现将今年的履职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及时学习施工中的先进方式方法。通过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此外,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点,努力学习相关工作理论知识,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细致、高效、准时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注重廉洁自律
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和防腐拒变能力,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名利关、利益关、金钱关;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带头严于律己,勤政廉洁,洁身自好,清白做事,带头接受监督;带头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说,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凡是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事事以自身廉洁自律的行为去带动别人。同时,严格遵守集团公司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坦诚接受组织监督,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
三、认真负责,干好本职
2020年自疫情发生以来,利用网络培训,先后先后组织开展测量、试验、钻孔桩施工及竣工资料编制等各项技术培训十余次,确保年轻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即插即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施工进度保驾护航!
(一)施工管理方面
2020年是项目保工期的关键一年,面对工期压力,如何快速并且保证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员、查阅资料等方法,带领年轻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李屯站站场站场改造、小李屯特大桥声屏障基础浇筑、全线轨道贯通等重点难点工程,赢得了业主的信任。
(二)技术管理
2020年先后完成了《小李屯特大桥架梁施工专项方案》、《李屯站站场改造施工专项方案》等一级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有效的指导了现场施工,完成了《李屯站接建信号楼施工专项方案》、《整体道床施工专项方案》、《有砟轨道施工专项方案》等二级方案,并编写论文2篇,在省部级刊物《工程技术》上发表。
(三)变更索赔
2020年共完成变更3项,其中II类变更一项,新增一项。针对项目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梳理出通存车场道路废弃工程、防洪渠、既有线拨接过渡工程、接触网基础浆砌片石防护及因四电变更引起的废弃工程量、既有防护栅栏拆除、长钢轨运输费用、小李屯特大桥防护棚架、1+687框架涵及孙辛路中桥保通费用、试验费用等索赔事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三)科技创新
2020年申报《一种设声屏障铁路简支T梁现浇桥面翼缘板施工工装》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DC桩的成桩合格率》QC一项。
四、服务群众、发挥大家力量
作为工程技术部的负责人,时刻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关心群众,尤其対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关心的照顾,让他们确立信心,传承工程单位的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确保能够胜任工程技术岗位。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工作设想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亲笔签名)
年月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论文关键词:证券监管体制内在机理发展完善
一、证券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
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演进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随之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体制变迁及其特征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格局相适应,并与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的政府监管目标相吻合。我国政府对监管体制的选择和调整决定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1981—1985年,无实体监管部门阶段
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萌芽期。除了国债发行之外,基本上不存在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虽然于1984年公开发行了股票,但股份制试点与股票交易仅限于极其狭小范围。该阶段不存在真正的监管体制或明确的管理主体。
2.1986—1992年,监管体系雏形阶段
总体上,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规模极小的“婴儿期”,与之相对应,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出现了若干监管上述证券市场领域的部门主体,但未形成统一、有序、通畅的集中管理体系。监管体制框架中的政府部门和自律组织等若干因素已出现,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初创特征和摸索性质。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管理企业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管理金融市场”被正式法规确立为证券市场主管机关。但监管职责不明确,实践中的管制权力缺乏集中型模式所要求的权威性和管制力度。地方政府体现出监管框架中的分权性和非集中性。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政府管制。多部门介入的管理格局略见雏形。行业自律监管组织尚未担负实质性自律职能。
3.1992一l998年,初级集中型监管体制阶段
1992年l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步人了集中型监管体制阶段。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出,1996年以后,市场取得飞速发展,无论是日均成交金额还是日均开户数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了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此相呼应,集中型管理体系逐渐形成。确立中央监管机构,一部分权力根据证券活动性质和归口的不同划分给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相当程度地介入证券市场管理,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市场管理体系。首次确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专门性证券主管部门,摆脱了依附于财政或中国人民银行的旧模式。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与规范进程中所牵涉到的错综复杂的诸多方面的难题。但是,仍表现出权力分散、独立性和权威性弱、缺乏覆盖全国性的监管机构的动态特征。总体上,这个阶段表现出多层次的、多元化以及部门分工协作的中国特色,且明显地显示出过渡期的特征。
二、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现状及其内在机理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是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即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集中监管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框架。
1.监管主体
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证监会的职能、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确定了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并成为取代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职能的惟一最高证券监管机构。根据该方案的规定,证监会将建立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在全国各地设立派出监管机构并实行垂直管理,但在现实中,我国监管主体存在多元化现象,主管部门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和不协调。
2.自律组织是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律组织有两种形式,即社会性的监督组织和行业自律。前者主要包括证券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后者包括两方面:一是证券交易所的场内自律,二是场外交易的自律,即中国证券业协会进行的自律监管。
3.监管法规体系
1998年以前我国证券市场和监管是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包括全国性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的行政法规。1998年《证券法》的通过标志我国证券市场依法治市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证券法》和《公司法》作为我国证券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其他证券法规共同构成证券监管法规体系。现行证券监管体制具有集权性和一元化、权威性和独立性高、两级管理垂直化以及自律性弱的特征。虽然仍存在自律管理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但这个体制框架与我国证券市场现在高速发展相适应。现行证券监管体制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针对如何克服原体制存在的内在弊病和矛盾。
三、未来证券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全球化程度加快的大环境下,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应当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不断健全、完善。证券监管体制的建设,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安全,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进一步完善证券监管体制必须全面考虑,放眼未来,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造。
1.加强证券监管体制的自身建设,逐步健全与完善
证券市场是变化无穷的,只有依据客观规律,制定完善制度才能保障市场健康运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监管理念主要包括:第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确保公平、高效、透明;第三,降低系统风险;第四,树立国际化意识。
(2)明确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监管机构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职能就是保障市场的公平、公开以及公正地对待所有市场参与者,体现了监管理念和目标。相应的权限,应当依据其职能而定,即仅能作为“裁判员”。并非事无巨细一概全揽,不能把“运动员”兼于一身,应减少证监会在监管中的行政干预色彩,增强其对上市企业以及证券市场的各参与者的监管手段和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监管过程中,要加强对行为和过程的监管,而不仅仅是对结果的监管,对监管者而言,行为本身比结果更值得关注。同时,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手段的间接化、多样化、市场化,减少政府对市场的操纵。此外,应当提倡监管行为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正地权衡各方利益,保护投资者信心。(3)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监管。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政府主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日益成为大多数国家选择的主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避免各自的缺憾,对于完善监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自律监管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强自身监管机构的组织建设;第二,要尽快完善自律管理规则;第三,要理顺证券交易所管理制度。
2.改善证券监管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良性的立法、司法环境。证券市场的发展,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监管,这就要求首先要完善立法,去掉或者完善一些与现有政策和法规相矛盾的条文,法律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目前市场需求不断完备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尽快细化证券法的相关规则,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形成完善的证券法规体系。其次是要加强执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法措施,再完善的法律条文也无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有法必依的重要性。
(2)重构社会信用体系,恢复我国证券市场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