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5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危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经济危机
论文正文:
我国经济危机对策
一、经济环境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
经济问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
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
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
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
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1.1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危机造成国际投资急剧减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数量明显降低。由于进出口工业受到影响,导致国内企业破产倒闭或减少生产规模,国家税收因此会下降[2],特别是对一国的财政收入造成极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8和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了12.9%和26.2%(见图2),经济危机使政府财政收入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会减少,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国际援助,这对于与卫生领域的产业负面影响特别大。
1.2居民的失业率增加2008经济危机后,中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新增失业人员约为2000万人,总体失业率有小幅上升(见图3),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动力、传统的城市出口行业、矿业和手工制造业。另外,经济危机在柬埔寨已造成30000人失业,主要集中在该国最重要的出口行业制衣业。在印度,出口外向型行业已造成50万人失业,主要集中在钻石珠宝、制造业和纺织行业。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经济危机将影响5100万工人,失业人口将达到3000万人。失业人员失去工作收入、医疗保险,这些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满足,包括基本的营养摄入不足、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2经济危机对卫生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卫生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下降、食品安全性降低和公众健康水平下降。同时经济危机影响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降低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等。而经济危机影响卫生系统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公共卫生投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将削减其卫生预算。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出口需求减少,导致获取资本渠道收紧,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缩减,以及汇款额下降。由于收入下降,为卫生保健筹措资金的政府收入面临极大压力。正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实施经济刺激而导致卫生预算增长速度降低或减少,或者由于国际援助减少而导致可利用的卫生资源减少,从而导致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可获得性降低。例如,墨西哥在经济危机后,GDP下跌了4.6%,其在贫困人口方面的政府投入下跌了23.7%。
2.2通货膨胀影响基本卫生服务的落实程度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药品价格上涨,导致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本国货币贬值,导致部分国家的进口药品的价格上涨和部分国际的医疗服务价格上涨,加上本国居民的收入减少,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医疗服务的利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导致卫生服务利用减少,同时可能因为个人自负的卫生费用过高而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贫困。
3提高应对危机能力的启示
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不同,各国的应对措施也不同。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维持稳定;二是保护长远发展机制;三是保护弱势群体。虽然各国应对策略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对社会部门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投资,健康的人力资本是经济生产力的基础,并能加快恢复使经济走向稳定。目前全球已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其中50亿用于增加贷款,420亿用于促进就业,2930亿用于提高社会保障系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刺激消费,包括建立社会保障网络、人力资源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社会保障网络,避免弱势群体陷入贫困。
3.2监控经济危机的影响,提高应对能力强健的卫生系统对于维持监测和应对能力,面对大流行的威胁至关重要。反映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个指标是卫生系统是否建立了特定的监控组织或委员会,负责及时收集和解释相关的数据及适宜的政策。在亚洲经济危机中,亚洲开发银行在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的支持下建立了亚洲复兴信息中心,提供经济以及危机的社会影响的数据,特别是卫生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一些长期指标,如期望寿命和婴儿死亡率,似乎对经济危机的敏感性不强,另外这方面的数据目前仍然比较缺乏。
3.3防止卫生预算缩减,维护健康公平食品和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就业无保障等一些因素促使经济衰退期间不平等现象日益增多。健康弱势群体迫切需要政府建立更强大的社会安全网予以保障。若卫生预算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固定下来,特别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卫生预算,则有利于促进健康公平目标的实现。巴西就采取这种方法确定卫生预算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泰国政府增加了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服务的预算;印度尼西亚在国际援助资金的支持下,为贫困人口和老年人提供了服务并且扩大了社会保障网络。另外,国际捐赠机构应该保证国际援助的水平不变,防止前期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在保证卫生预算不缩减的情况下,在经济刺激计划中保证卫生领域和社会保障领域也有相关的投入。
4结语
1.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金融危机不仅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同时争议案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主要是对用人单位除名、辞退的争议,现在主要是对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的争议,在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
2.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缺陷显露无遗。由于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繁琐的程序、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同时从事劳动争议的人员不仅短缺而且大多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很难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二、分析经济危机下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在进行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当经济发展迅速时,劳动关系问题并不会凸显出来,一旦经济发展衰退,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立刻凸显出来,从根本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能够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0.3%,在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中能够做到实行的企业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业不按照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执行,曾经有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发现占8成的企业对工作分析、评价含义模糊不清。因为市场永远是不断的在进行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竞争的优势逐渐从降低产品的成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转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源泉,离开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危机后,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领导者开始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渐渐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理理念大于实践。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我国虽然掌握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实践操作,如“中国人先进的概念能够和美国人相比,只要美国人登出了新东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国的报纸上看到”、“多年来理念是满天飞,行动是地上爬”,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点: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书,导致我国无法对员工给予该应得的报酬。我国企业大多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受经济危机冲击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应对危机,只能采取最简单的裁员手段,因为我国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员工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味裁员,有可能会裁掉具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员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出现了招人难这一现象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计下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超时加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等行为,当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产生矛盾时,劳动者通常会选择集体罢工等不规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还有,随着《劳动合同法》法律的颁布和类似法律知识的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开始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企业造成了很多压力,一是来自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企业受政府的监管;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制服来执行,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大多企业陷入绝境,经济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机遇,经济的调整必然会使国内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契机,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通过创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要提升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只有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坏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应从企业岗位的实际出发,对其工作进行分析,编订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的说明书;
b.企业应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对员工进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工作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c.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提出福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企业应抓住机遇,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虽然导致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但是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能够在此状况下,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企业抓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企业裁员,因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都迫切的希望能够找到工作,企业在此时吸收优质人才所花费的成本会降低,为此,企业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吸收优质人才;
b.企业应对危机时能够培育人才,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就可以显现出来。
【关键词】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就业。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且作为新崛起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受其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被迫倒闭、歇业、限产或外迁,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因此而失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农民工失业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问题不容忽视,它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不可低估,如何安置返乡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引发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原因分析。
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受到严重打击的是沿海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农民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最先受损的庞大群体,被迫失业走上返乡回家之路。具体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使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金融危机在使全球经济下滑的同时,也使失业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失业人口增加,消费大幅消减使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其突出表现:一是外贸出口下降。2008年11月我国外贸出口首次出现2.2%的负增长,12月外贸出口11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二是企业外贸订单减少。相关研究表明,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中的23万人失业,这还不包括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来自房地产等行业的失业。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订单量持续萎缩,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减少用工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6.8%。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失去外部需求的支撑,经济增速下降,使我国就业市场急速下滑,农民工就业遭遇困境。
(二)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生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然而,2008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中小企业受外部需求萎缩的挤压而破产倒闭,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规模较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反应明显。有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职工在放长假、等订单,实际上处于亚失业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正在从纺织服装、电子制造等加工贸易型蔓延到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营困境使其用工需求减少,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就业市场容量一再收紧,失业成为部分农民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企业经营困境造成农民工失业。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和企业经营困境。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建筑、纺织、服装等农民工集中的企业,早早开始“节衣缩食”而限产或停产,它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就业岗位减少,因其用工替代性强、技术要求不高,是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因而农民工成为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群体。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指出,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市,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国内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企业停产及倒闭令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二、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之带来的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农民工返乡并未像所想像那样能够完全在家乡找到自己的适合工作和岗位,由于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在回乡就业农民工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是不能容纳这样多劳动力同时就业。本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着较高的收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地农业发展并不需要这样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省中,如四川、贵州、甘肃等,往往都是平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方,本来农业的就业压力就很大,现在又面临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现状,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劳动力比重更大,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民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民收入来源不外乎三部分:一是以打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0%,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大量农民工失业将严重危及农民收入增长,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抑制农村消费,使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显然,中央已经认识到农民大量失业的严重性、期望以稳定农民工就业、扶持返乡创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土地纠纷明显增多。
据有关数据,我国户籍在册的农民数量大约有9.5亿,但是其中有2.1亿左右的人口常年在外打工,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这样就存在一个现状,他们名下的土地就存在有荒芜,无人种植的现状。有些农村进行了私下的土地流转,将原有的土地以常年出租的形式转让给别人,而农民仅仅获得一少部分地租。这种私下的土地流转形式在大量农民工可以在外有稳定收入是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成为了农民工获得收益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也要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就业渠道时,这一问题就开始凸显了出来。这些农民工回到农村后,由于原有土地被征用或已流转给他人而无地可耕,面临城乡双重失业问题。因生计所迫,失业返乡农民工纷纷索要承包土地,农地纠纷开始凸显。农民工大量返乡后,如果原有承包地已转给他人,而流转合同尚未到期,就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对农村社会稳定相当不利。
(四)社会治安出现新的问题。
总体上讲,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勤劳朴实,遵纪守法,但极个别农民工失业后,其收入来源少,情绪不稳定,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治安问题。在返乡潮中,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相对较低的中年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他们在家庭中是经济支柱,不仅承担了上一代人的养老义务,还肩负着下一代人的教育责任,负担最为沉重,因失业而中断外出务工收入来源,相当一部分家庭入不敷出。甚至陷入贫困。如果他们长期失业,经济状况得不到改观,便会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相较于中年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并无农业生产经验,既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又对乡村生活产生疏离感。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情况是:返回农村,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如果城里不能就业,他们长期窝在乡村,就会无所事事。农村赌博之风盛行,他们就会加入赌博的队伍中去,损害社会稳定是不容置疑的。
三、几点建议。
目前,农民工返乡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当他们生活有所依靠的时候,生活稳定时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提几条主要对策。
(一)要充分认识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某种意义上更是个政治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宏观经济发展良好时,大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最先遭受打击的是农民工,大量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让农村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对农村和农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必须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来讲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使返乡农民工尽快就业。政府关心农民的疾苦,首先关心他们的就业,只有稳定的就业,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需求矛盾、农民收入与支出的矛盾,才能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寻找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
(二)争取更多投资项目、发展以扩大就业为重点的产业。
在解决原有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拓展路径,使得在外打工多年,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更快更好地就业。一是要狠抓招商引资。要在大招商中招大商,同时也要注意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为增加就业岗位作贡献。二是要狠抓立项争资。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力争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计划,使重点建设项目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中小企业,是国际社会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其就业吸纳能力。比如餐饮旅店业、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家政服务业等都能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就业渠道。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要求不高,比较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
(三)加强职业培训,以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
能力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来抓。一方面,仍然要突出抓好劳务输出。要着力加强县、乡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与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打造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大中城市的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同时,要经常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和岗位援助等就业服务。
对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一对一”帮扶,开展“送岗位”活动。另一方面,要安排专项资金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特别是培训高级技工人员,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超级秘书网
(四)扶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以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要营造鼓励农民工创业的舆论环境,坚持“谁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谁的贡献就大”的舆论导向。同时要争取农业银行把网点延伸到农村,政府要建立小型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方便,要降低就业门槛和税费负担,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办企业的农民工,要放水养鱼,以保护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返乡农民工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形成合力,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等就业的制度。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不能把农民当成负担,应从调整城市化、工业化布局出发。清理一切利于农民工城乡流动就业的制度障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但越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越要善待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失业潮袭击全球暴乱此起彼落[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16.
[2]解希民。金融风暴:中国农民工遭遇池鱼之殃[EB/OL].新浪网,2008211217.
[3]常红晓。苏南:就业“寒冬”正在到来[EB/OL].财经网,2009201201.
[4]佚名。官方统计;已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EB/OL].星岛环球网,2009202202.
[5]阳立高,廖进,柒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政理论与实践,2008,(3).
[6]赵京武。靖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发展[J].中国培训,2007,(9).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题目: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题来源:教师规定课题
目的和意义:
2007年夏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爆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引发了美国房地产及其关联行业的衰退,拖累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联合干预措施,部分缓解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演变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过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认识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应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日后应对各类金融风暴的未雨绸缪做参考。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次贷危机的发生,各学者、专家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书籍,研究认识得已相当深刻。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次贷危机定义及成因发展;
2、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3、 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4、 次贷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
5、 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1、 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 4月17日
2、 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 4月25日
3、 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 - 5月7日
4、 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 5月25日
5、 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 5月31日
一、经济环境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
经济问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论文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贸易,贸易保护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先后陷入低迷,世界经济进入到新一轮调整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趋势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明显下降,外部需求增速持续走低。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国家依存度日趋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和经济体可以独善其身。虽然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经济,但中国经济已出现大幅下滑的信号,国际贸易业务是经济危机中表现最为明显,影响最大的领域。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环境,笔者根据对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的跟踪研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解决外贸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不利形势。
一、勇于应对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政策,打造中国贸易大国新形象
在全球开放的条件下,自由贸易是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的,而当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或萧条时,贸易保护政策的势力就会抬头。比如上世纪30年代美国在出现经济危机后出台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这一贸易保护政策将两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大幅提高,引发各国效仿出台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但这错误的决定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将在危机边缘挣扎的世界各国推向更深的危机深渊之中。在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时,各国政府却并没有牢记历史的教训,贸易保护政策的风头又卷土重来。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达73起,反补贴调查达10起,分别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5%和71%,是全球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有增无减。2009年,印度对中国输印亚硝酸钠进行反补贴调查及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并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为期6个月。2月19日,印度再次宣布将在一至两周内对中国铝征收保护性关税,并将对其它进口的中国商品进行调查。这是继印度对中国玩具6个月进口禁令后的又一对华贸易举措。
同年1月,欧盟对华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2009年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即日起对中国输美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64.75%~234.51%不等。6月中旬,美国在10天里针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了3起反倾销调查,欧盟也对中国的鞋和鸡肉等等提出了反倾销诉讼。
2009年9月9日,在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用钢管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0.90%至30.69%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应当主动地开展应对,联络其他世界各国拿起WTO所赋予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WTO相关政策,立场坚决地站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舞台上,积极反对贸易歧视与保护,倡导自由贸易。我国既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但也必须兼顾其他贸易国家的利益,联合其他国家积极面对欧美、印度等经济体对我国设置的技术性壁垒及频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同时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更应该组织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在WTO机制下全面搜集各种资料,积极有序地应诉,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加强贸易业务中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高科技含量,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我们发现,那些出口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是受冲击最大的一类。当今提出的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而提出的。例如此次经济危机,在纺织品领域中,商品出口过程中存在着品牌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缺少原创能力的问题。这说明纺织业还处于国际供应链的低端,因为缺少品牌概念及核心竞争力而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窘境,同时,体现出中国的纺织产业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政府应该大力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战略,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并配合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增强中国纺织品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在沿着追求高附加值品牌的思路上加强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建立自主创新品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大力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术,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的优势,不断创新自己的技术和开发新的产品,加速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出口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快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只有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已有产品的性能与品质,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用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本次经济危机中顺利度过难关,应对以后市场中更激烈的竞争。
三、加强海关监督管理及统计作用,推动贸易良好发展
作为海关也应该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加主动开展自己的职能工作,为外贸企业和国家服务,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良好进行。
1、积极参与区域和多边海关合作事务,发挥大国海关作用,争取对我国有利的贸易规则。不断提升我国的双边合作层次,力争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大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海关建立并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维护我国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形象。
2、通过开展海关税收政策研究,积极参与出口税开征、退税政策调整、外贸经营资格管理体制改革等国家外贸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优化出口结构,加强对优势农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服务贸易出口等的税收扶持,限制资源性、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支持跨国公司把高技术、高增值的加工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逐步降低我国能源、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推动外贸方向的转变。
3、对加工贸易实施进一步管理。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适当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吸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机械产品以及高增值、省能耗、低(零)污染等优势产品的加工贸易鼓励类目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物流服务、产品营销领域延伸,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4、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备案、调查、担保、处罚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对国产品牌的保护,不断优化国内出口商的生存发展环境,将现行的以商标专用权为主的保护,逐渐转向对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四、开发国内市场,适时将外销转为内销
对于国际贸易企业而言,应该充分意识到相比国际市场的一片寒冬,中国的市场却是机遇无穷。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使用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对外受阻的出口贸易企业也可以考虑将原有的外销业务转向新型的内销业务。但让过去100%的外销企业从事内销,的确存在很多困难,面对新的内销市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克服。
1、加强自身品牌建设,适应国内市场需要
外贸生产大多数都是订单生产,生产的产品都是外商市场需要的产品,产品并不适合国内市场需要。为此,外贸企业需要认识到这个本质区别,迅速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且加强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以适应国内市场的特殊需要。在保持原有出口产品良好的品质前提下,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来进行调整产品特性,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客户,占领国内市场。
2、控制营销环节,发展完善的营销管理
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而内销则主要是以服务为根本导向的。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需要两个部门就可以运行,即市场部和财务部。而内销则至少需要开发部、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客服5个部门。外贸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区别,意识到企业转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营销队伍建设,通过市场调研调整原有产品结构及类型,根据市场中体现的客户结构和需要进行合理定位并且招聘一批熟悉国内市场的营销人员,让原先的外贸业务员和新型的市场营销人员充分交流,互取所长,尽快实现从外销到内销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1 刘媛.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及应对策略[J]. 消费导刊, 2009,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