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58: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法学专业 法律文化节 优质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42-02
当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提升法学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向和重点。根据教育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文化环境作用的研究,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法律人才至关重要。由于大学就业文化往往不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所以就业文化往往不受高校重视。其实,加强校园就业文化建设,创新就业文化形式,是推动我国法学教育发展、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提升法科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就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就业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积极追寻自身价值、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就业理念总和。就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就业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高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对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高品位的校园就业文化体现着一种尊重科学、追求真知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长期感染和熏陶下,校园就业文化能够使大学应届毕业生淡泊名利,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政策。高校校园文化还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在校大学生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因此,推动高校就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发挥就业导向作用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
二、“法律文化节”的功能分析
(一)“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法律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精英职业”。因此,需要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培养出高素质的精英式法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重智商、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变。高等院校中法学院系沦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培训班”,绝大多数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将本科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判断高校法学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追求司法考试通过率的当代,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普遍忽视。事实上,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全面提高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才会提升。
“法律文化节”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学生才华的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法科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培养法科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成为具有过硬法律知识和技能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二)“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法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形成和确立的。因此,引导法学专业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就成为高校法学院系就业指导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就业指导重要载体的“法律文化节”活动,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文化价值的导向来看,“法律文化节”是指通过举办一些带有法律职业因素的节目和活动使高校法学院系的法科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对自己将来从事法律职业产生一种认同,进而实现对法科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全面塑造的目的。因此,构建良好的法律职业文化氛围,对法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理智地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三)“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增强就业信心
法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充足的就业信心则是法科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载体,“法律文化节”可以在增强学生就业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活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使就业指导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就业指导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法律文化节”这一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提前体验法律职业,让学生感受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尽早做好从事法律职业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文化节”让法科学生对未来的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激发了他们为这一职业奋斗的热情,从而增强了他们从事法律职业的信心。
三、“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
本文认为“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模拟法庭审判赛
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之前,就能用法律人的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使法科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所在。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法科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的职业性质。
具体而言,高校法学院系的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选择程序较为完善的刑事案件进行模拟审判。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是某个法学院中几个班级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也可以是多个法学院法科学生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
(二)法科学生演讲赛
卓越的法科学生应当具有一流的口才,而演讲比赛是培养法科学生口才能力的最佳途径。“法律文化节”的内容中,应当包含法科学生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可以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能力的法科学生,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为法科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律师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法科学生演讲赛的形式可以是采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与同一高校中其他院系学生之间的比赛。培养法科学生演讲的才能,不仅应当鼓励法科学生参加不同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演讲比赛,而且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类演讲比赛。因为,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法律文化节”演讲比赛中可以设置法科学生的英语类演讲比赛。
(三)法科学生辩论赛
2007年,麦可思研究院在《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中将“有效的口头沟通”排在毕业生五大能力之首。因此,大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把握和职业发展。善辩是优秀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自古以来,律师就有“讼师”名号。在现代社会,律师行业也有“铁嘴铜牙”的职业形象。“法律文化节”中应当有辩论赛这一活动内容。
一般而言,法科学生辩论赛应该以社会中的热点法律问题为辩题。辩论赛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法科学生模式,也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非法科学生模式。为了促进地区高校之间法学院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大学高教园区内法学院系之间的法科学生辩论赛模式。
(四)法学论文写作赛
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才,除了具备演讲和辩论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目前,很多法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因此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往往失去较好的工作机会。
为了培养法科学生的写作能力,“法律文化节”的内容中应当包含法学论文写作比赛。在文化节举办期间,可以由法学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奖。法科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文化节期间的论文比赛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的训练,在他们毕业时就掌握了较好的写作能力。通过论文写作经验的积累,法科学生在参加各类企事业招聘时就能从容应对。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文堂,李谏,孙宗瑞.大学生就业文化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6):75.
[2] 蒋毅.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就业[J].理论月刊,2005,(12):180.
[3] 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 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16.
文部科学省评选优秀教师注重“实践活动”
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热情,日本文部科学省自2006年起设立优秀教职工奖项,由文部科学大臣直接进行表彰。值得注意的是,文部科学省进行审评时将“实践活动”视为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指导学习、升学和就业咨询、体育、保健、饮食、社团活动、国际交流和事务性工作等各个方面。
在日本,一个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备课和讲课,还包括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以及与学生一对一谈心等。秋田县县立高中教师须田说:“作为弓道部社团活动(注:弓道部是以练习射术为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看着学生们每天拼命地练习,不断挑战极限,以及比赛结束后激动地相拥而泣,我也不断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我带领学生积极筹办文化节活动,连续两年在学校文化节活动中获得最优秀班级称号。对于选择高中毕业就工作的学生,我会直言不讳地提醒他们,到了社会上你将会面临什么考验。”
教育委员会从能力、态度和实绩三个角度考核教师
各地方教育委员会每年一度对在校教职工进行考核,审评结果分S、A、B、C、D五个级别。教育委员会每年发放“教职工业绩评价书”,其评价内容涵盖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学校运作和特别活动四大方面,每个方面又要从能力、态度和实际成绩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根据教师一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初次考核,在此基础上校长进行再次考核。市级和区级教育委员会也会根据学校考核内容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
三乡市市立小学的教师山崎说:“除了进行小测试外,每天我会检查每个学生的笔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授课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我会通过书面点评学生日记的形式进行一对一互动。午饭时间一起吃饭,休息时间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我觉得教师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崎玉市市立中学教师山口则表示:“在学校,很多工作无法通过数字等可以量化的东西直接反映出来。”
论文并不是硬指标 边远地区教师人数呈增加趋势
2018年工作回顾
一、文化优
学校阳光教育实施有了一定成效,武术特色教育和七彩德育有了一定影响力。完善了学校阳光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发高效,完成了两个卫生室创建工作和取得了两个食堂污水排水许可证;完成了学校阳光读书长廊吧建设和德胜校区操场塑胶工程。一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工会先进集体、浙江省心理辅导室规范站、临安市“平安学校”考核优秀单位等。歌唱节目获得艺术节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七色德育》获杭州市精品课程并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德育精品课程。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应该说,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团队优
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教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1.开展虹小阳光教师评比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地业务成长。2开展虹小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邀请区专家来校指导,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3.制定教研组活动考核机制,通过抓教研组建设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成长创设条件、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4.依托共同体优势,开展与名师结对活动;加强与教研室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5.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和教育研究,共计临安区级以上获奖70余人次,有1人获评临安区教坛新秀,有1人获得杭州市新锐教师称号,杭州市名师农村工作室成功在我校落地。在“玲珑三坛”教师比武中,我校获得团体一等奖。一年中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70余次,共有50篇论文送评,6篇论文获得临安区级以上奖项,11月份论文结果还未公布,有2篇已经推荐杭州市学会论文。“玲珑三坛”教学比武团体一等奖。教师各类评比获奖70余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我校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高,业务水平进步明显,学校措施有力有效,教师发展潜能巨大。
三、特色优
武术教育是我校阳光教育的一个有力补充,通过近几年努力,已经在临安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了优化学校武术特色,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武术教育活动:1.打磨阳光武术社团。2.推广阳光武术操。3.开展阳光武术评级活动。4.营造阳光武术氛围。每年隆重开展武术文化节活动。通过努力,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四、德育优
德育工作是我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为做实做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1.举行阳光活动。定期举行了“阳光校园”主题系列活动,阳光体育节、阳光科技节、阳光武术文化节、阳光读书节、阳光下的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结合我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实际,挖深挖细随迁子女陪伴项目周六“第二课堂”,做成了我校特有的活动特色, 2.开展阳光德育。“阳光德育”,充分利用杭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示范学校的优势,做细做实德育工作。3.实现阳光合作。学校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合力育人,每学年做到至少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家长培训活动,完善了各年级家委会,定期开展校级家委会活动。
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趋于规范,全面完善了学校少先队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工作得到了教研室教研员和教育局领导的公开肯定,学校关爱“新高虹人”第二课堂陪伴项目硕果累累,学校《七彩德育》校本课程获得杭州市精品课程并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百花齐放。一年来,学生在临安区级以上共有170余人次获奖,获奖数量多,等级高,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这都说明了我校教育效果明显,发展势头良好。
工作亮点
一、武术教育显特色。学校武术教育特色明显,完成了有技能训练向武术内涵发展的华丽转变,学校特色在教育系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学生多次受邀参加临安新年晚会的录制和乡镇各类活动的展演。学校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二、学校七彩德育打响品牌。与团区委、农林大学合作的假期外来务工子女“第二课堂”陪伴项目再上台阶,既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后,专题论文获得临安市二等奖。学校《七彩德育》校本教材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多所区外学校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2019年工作目标
一、抓环境
提升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底蕴,要认真实施学校环境文化布置的实施方案,重点做好学校空地农耕实践园和科技观察园的建设,做到变废为宝,拓宽学生拓展课程的实践场所。同时要花大力气开展学校廊道文化的布置,要让学校的角角落落凸显文化气息,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彰显学校的良好文化形象。
二、抓队伍
1.加大师培的资金支持力度。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创造机会送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的争创和评选活动。2.建立以校为本教研机制。落实“青蓝工程”,使工作健康、有序、科学的展开。3.搭建各类教师研修平台,完善考核机制。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三、抓常规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在融合的模式上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尝试。
一、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社会实践能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效能
高校党建的根本目标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材,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过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强化了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融合“实践育人”的新理念。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学生集体中的核心力量,能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政治核心的效能。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课堂
真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积累加速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吸收,而其平等渗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正因如此,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为有利的手段,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园艺学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队伍和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党员更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实践,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了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活动。
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在学校及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中,我院组织学生党支部协办或主办各类活动,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党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极大体现。此外,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支持学生自觉组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途径和内容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应将校内社会实践应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尤其要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下班党员到各个班级中,深入了解各班具体情况,协助做好班级党、团建设工作;安排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帮困助学;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文明离校;率先带头到偏远地方实习、就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院结合专业特色,承办茶文化节、花艺文化节、果蔬文化节等具有园艺特色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党支部的身影,学生党支部积极承办或组织各大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和参与,这些文化节已成为我院的品牌活动。如:茶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五党支部(茶学专业党员组成)主办;花艺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党员组成)协办;果蔬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一、三、四党支部(园艺专业党员组成)主办;学院团委实践部的“百花园”,也成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工作,锻炼与提高了能力,用劳动与工作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最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活早已远离“围墙”的模式,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校外社会实践也成为大学生课余的重要生活内容。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应先走一步,在社会实践中起骨干作用,学院党委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等,重视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学院党委十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2006年暑假期间,园艺学院共有138人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院总人数的15.42%。其中三四年级参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2.34%;2007年,学院共有197人,共11支队伍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校队伍的近11%。参与人数占学院总人数的18.45%,其中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93.42%。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有科技下乡、支教、结合专业实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服务、受灾调查、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涉及面广。在这些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更多的收获是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农民,深入生产过程,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际,即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又服务了社会。同时,学院党委也积极鼓励同学们走进第二课堂,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仅在2006年,就申报了34项科技创新课题,为全校之最。
(三)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
珠珠: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
翠翠:到场的所有同学们,
共:大家晚上好!~
珠珠:今天,我们将在这里隆重举行第十届大学校园主持人大赛的决赛,我是主持人珠珠.
翠翠:我是翠翠
珠珠:主持人大赛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校园文化节的一个经典节目.为了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为了充分挖掘富有潜质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新苗,校学生会学习部的策划下,我们举办了这次比赛.
翠翠:举办这次大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自己的青春激情。举办这次大赛,也是学校应广大学生的热情相约,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珠珠:下面由我来宣布一下今天到场的评委和嘉宾,他们分别是:
今天的评委老师都是我们学校的权威哦,他们不仅公正地为选手们评判、打分,还为每个选手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精彩的点评。
翠翠:请问一下珠珠,参加这个大赛是不是要非常的厉害啊?我们很多大一的学生都有点不敢参加呢!~
珠珠:其实啊,参加我们的节目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才艺特长;热爱主持,勇于展现自我。
翠翠:我想今天的选手就是要为我们传达这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挑战的精神吧.
珠珠:是的,正是如此. 他们要表达的正是"青春的舞台亮起来,自我的美丽炫出来.是公主还是王子,就要看你的精彩表现了!~
[关键词]史学论文写作 改革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21-02
在高等教育中,历史学科是基础之一,必须坚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同时,要紧密结合改革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师资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相关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改革和创新史学论文写作的理论教学和写作实践,必将对我们实现目标、培养人才起到突出的作用。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好论文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通过论文的写作,将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掌握论文撰写的步骤、方法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体优化构建
(一)改革理论教学
改革以往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增加研读、探求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有必要逐步改革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这两门历史专业核心课的内容和体例,使之更好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学术的最新发展。三年级将较多地开设专业选修课(包括必选课和任选课),地方高校尤其要注重开设部分区域历史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加有关生态、拓殖、人口、社会思潮、大众心态、社会生活等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内容,将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问题诸如区域稳定、边疆经济、生态变迁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趋势,凸显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要增开反映本学科前沿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功训练和理论思维能力的选修课,特别是文化史、社会史、宗教史、外交史等领域的专门课程以及断代史研究的专题,拓宽学生的认知面。
(二)创新实践方式
要结合理论教学的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历史学教化与教养的功能,凸显历史学科功能和价值,培育经典名师,讲传经典文献,开设精品课程,打造精彩讲堂;培养学术人才,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质,建设文化名校;培养社会人才,满足社会对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应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结合高校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创办校园历史文化节、“历史与文化”学生论文大赛、学生学术论坛等学术实践活动,以演讲、辩论、沙龙、历史剧、考古调查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能力,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历史专业独特的魅力。
(三)增强教师指导
教育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中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及其知识结构的完善,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都承担本科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不仅对学生在知识结构、思辨能力、认知水平、学科体系、考研素质等方面着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打造。四年级学生除了继续进行少量课程的学习外,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积极参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项目活动开展。尤其是结合论文写作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历史文化研究竞赛等活动,提高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一)具体分工与集体攻关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协调统一来展开。在总项目之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充分了解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学术研究倾向;调查历史学专业学生读书情况;理清教学、团学工作一体化与创新改革的关系等等。对每一个子项目进行具体分工,展开工作,不定期进行集中讨论。最终在子项目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和集体修订,形成最终方案。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之下,紧紧把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国家、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规、政策,认真学习,融会贯通,将核心内容渗透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同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形成,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展开,如对相关现状的调查,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而初步研究形成的方案,也必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检验和不断完善。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要立足于具体高校,但又不能仅局限在一所院校,必须与历史学专业改革发展的趋势目标相统一,与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相统一,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相统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史学论文写作,但又不能仅局限在写作上,要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对各学科知识的需求,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以及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四)专业课程与知识拓展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还包括在历史学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外,有效地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师资特色开设专门史、断代史专题选修课来培养“学术型”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历史过去性的特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像、音响、图片于一体,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开展专业考察、地方遗址遗迹参观了解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主要特色和创新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提出,创新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和实践活动,具有特色的“123模式”是有效的途径。
“123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两个“123”,即教学中的“一堂课、两论文、三环节”;实践中的“一结合、两展示、三监控”。
在史学论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创新“一堂课、两论文、三环节”。一堂理论课程,对历史学本科学生继续开设史学论文写作理论课程,要通过调整使学年论文能够和毕业论文更好地衔接,学年论文总结和毕业论文启动同时进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两论文,即两个写作实践,包括历史学本科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科学合理地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环节指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具体环节,包括研读式环节、探求式环节、思辨式环节。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在理论学习中,首先结合理论学习,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术论文进行研读;其次,结合理论学习进行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以探求本质;第三,指导学生对具体选题进行思辨,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
1.1物理教具暨趣味实验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为了培养学员的动手制作能力,展现物理与实验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倡创新设计趣味小实验,用身边的物品、资料动手制作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具,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染力,还原物理教学的生动本性。
1.2举办物理文化素养竞赛
为了增强学员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我院与军地院校的学习和交流,树立我院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品牌,倡导开放办学思想,提高我院的知名度,我们将举办第十届物理文化素养竞赛。此次竞赛分为校内赛和校际联赛两个部分。
1.3科普读书大放送,提交相关论文
针对军校环境封闭、学员读书缺乏的状况,理化教研室联合奥谟物理俱乐部为大家购买一批丰富的科普读书面向全校对科学发展有热情的学员发放,学员填写领书单,要求领书的同学在20天之后,撰写与物理、科技、科学等相关的论文或者读书报告交给理化教研室,教研室组织大赛组委会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的作品将编入《物之理》期刊。
1.4外出参观实践
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学员们的科学素养,为广大学员提供接近科技前沿、感受科技创新的机会,拟组织广大学员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科技开放日到中科院进行参观,培养学员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思考。
1.5“物之理”期刊
为了锻炼学员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员的科学探究精神,给学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将在全院范围内征文,征文结束后,将组织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并将选出优秀稿件编入《物之理》期刊。
2活动组织方式
以学员为主,教员指导的方式组织进行。物理文化素养竞赛的组织方式:初赛由奥谟物理俱乐部各系负责人带领各系俱乐部成员,广泛发动本系学员积极参与,选出真正有能力的学员代表本系参赛;院内选拔赛题目由奥谟物理俱乐部成员项广大学员征集,理化教研室审核优化。比赛分A、B两场,每场5个代表队,根据现场表现综合评定获奖情况。选拔赛宣传、现场布置等由奥谟物理俱乐部完成。校际联赛的参赛对象待定,由理化室和俱乐部共同联系。选拔赛和校际联赛分5个环节:概念原理“必答”、基本素养“选答”、个人反应“抢答”、集体合作“风险”、风采展示“主观”(笔试和口头表述)5个环节,既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在各环节之间穿插一些精彩的节目表演。注重营造一种集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风险性、刺激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竞赛氛围。物理文化节其它系列活动,由奥谟物理俱乐部实施完成,理化室指导。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