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机械电子工程论文

机械电子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5:58: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械电子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机械电子工程论文

篇(1)

一、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与特征

(一)发展历程

在机械电子工程发展初期,主要体现为手工制作,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技术等对其发展产生制约。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逐渐朝着机械工业方向发展。在生产线阶段,机械工程己逐渐发展到流水线生产,实现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这一生产模式使劳动力得到解放,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生产仍就以进口为主,生产成本较大,在市场方面缺少适应力舀灵活性较差,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机械电子产业发展阶段中,产品生产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于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产业化发展能够满足。

(二)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特征

机械电子工程是复杂综合性学科,同各类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机械电子工程发展要以计算机、电子以及机械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模块都能够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得各个模块都能将其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机械电子产品内部结构简单明了,并不复杂,无需复杂原件的投入,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性能得到提升,进而扩大消费市场,

二、人工智能简述

人工智能是一门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也可以说,21世纪人工智能是最伟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人的智能模拟,并且能通过计算机使认得智能化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人工智能这门学科有着较好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下列几个阶段。

初步阶段。人工智能在17世纪开始发生萌芽,法国在这一阶段成功诞生世界上的第一部计算机,这一计算器只是单纯的能进行加法简单运算,但是仍就轰动世界,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对这项技术开始进一步研究。在最初阶段,人工智能并没有明显的进展,主要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与总结知识,这为今后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初始阶段。美国人在二十世纪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用语。在这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主要以证明与阐释为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是首要任务。

发展起伏阶段。随着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也处于持续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要想使人工智能模仿和人类思维同步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对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仅仅是停留于简单映射层面,.对于逻辑思维的研究仍就没有突破性进展。不论怎么说,在发展的起伏阶段,人功能智能也在发展中得到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系统方面、计算机机器人以及语言掌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起伏阶段发展以后。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召开,人工智能逐渐朝着知识层面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人工智能研都会结合相应的知识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稳步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本的单一主体朝着集中统一主体的方向发展。关于人工智能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研究,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在传送方面发生率重大性变革。在人们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在信息有效处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模拟设计方面,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大力支持。

三、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对于信息人们越来越重视。在21世纪,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信息的传递也逐渐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说明人们正朝着信息时代的方向迈进,在社会逐步信息化以后,更加需要有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支持,特别是机械电子工程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机械电子系统本身缺少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面就有着较大阻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处理量持续增大,并且较为复杂,有些时候需要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处理,所以需要采取人工智能的支持才能完成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主要包含模糊推理系统、神经网络系统这种两种方法。神经网络系统倾向于对人脑结构的综合分析,模糊推理系统更加重视对于语言信号的分析与理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仅仅采取单一的人工智能方法,明显己经无法适应目前社会中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朝着多方位、全面的人工智能方向转变。多方位全面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相互统一的方式,扬长补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结

篇(2)

    【论文摘 要】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其发展基础是要有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经验总结的目的。这显示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差距。创新理念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说明高校在创新理念的贯彻与培养上还是欠缺力度,做得还是不够。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还有,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体,而教育体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近些年老师压力陡增,大都面临着科研、教学双重任务,面对教学评估、项目经费任务等已经焦头烂额,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评价较低,这导致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师的负担;对学生而言,旧有的教学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浮躁,基本功和实践能力差;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创新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土壤。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相关的实训设备进行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该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识和程序操作,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而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学生将PLC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在每个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要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刚毅,李国平.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

篇(3)

【关键词】卓越人才 实验班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计划”与卓越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启动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计划”中。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与特色,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确立了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开展了“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和“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卓越系列计划。天津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

二、卓越人才实验班

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实施了《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班”、“工商管理实验班”四个卓越人才实验班。

学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实验班学生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相关学院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制定导师制方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并对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实验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学生选拨由最初的新生报道后申请报名、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录取拓展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类录取一定比例选拔与新生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励学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验班实行滚动机制,根据平均学分绩点对学生进行预警、分流与增补。

为加强建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学校给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学校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秀的基础教学团队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学生依据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逐步完成学业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确定“卓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构合理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实验班追求卓越的基础。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校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开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分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习专业领域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

实验班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方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表一的对比可以发现,非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班无论是在知识学习的范围上还是在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其目标都区别于非实验班的学生,更强调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9个方面的知识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②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电系统、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对机械及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⑥较好地掌握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⑦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⑧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⑨知识面宽广,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 ①基础课程围绕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开设,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旨在夯实学生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课程是专门为实验班学生开设的,其他专业不开设,例如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导论》是实验班两个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在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的。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数量较多,是为了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条件。《工程伦理学》是实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每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理论课相得益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1.基础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为卓越人才实验班优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授课,并组建了《高等数学》 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的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两个教学团队为实验班专门开设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和《英语口语》等通识选修课,并引导实验班学生优先选择专设的这些课程。在日常授课时,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全国或天津市的数学、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专业导师团队

为了加强实验班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基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求各相关学院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6-8名成员组成,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其主要职责有:指导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各类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有研究潜质并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三)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建设

为推动实验班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各相关学院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地展开对专业核心课和双语课的建设。

目前已有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管理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双语课程。

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精髓与重点,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关学院发动优秀教师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选用权威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语课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选用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开展教学。这对实验班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实验班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利于让学生养成翻阅外文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主要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梳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研究。总之,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的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将有利于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5]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

篇(4)

    论文摘 要: 概括说明机械电子控制产业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电子控制产业领域以及工业生产制造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杨明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6.

篇(5)

当今的时代仍然是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时代,政治上冷战转到经济上热战,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市场的竞争,是科技水平、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发达,成为强者。现在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他们经济优势争夺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增强其竞争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才缺乏,优秀人才更是宝贝。经不起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折腾,因此我们在讨论人才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要研究跨世纪人才如何培养,不仅是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创造发明的工作条件,他们中大多数会扎根国内。许多出国深造的学子,也会身在他国胸怀祖国,学成之后回归祖国,报效祖国。

二、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德育是人的灵魂塑造,是人的意志、意识、意念……培养,一句话是造就什么人的问题。德育是一切素质教育之首。一个专家、学者固然要知识渊博,技术精湛,但首先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爱国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风雨见世面,像寒冬里松柏挺立在祖国热土上,像黄牛一样善于奉献,不善于索取,像李四光、邓稼先、蒋筑英……给祖国和人民留下光辉业绩和永久的记念。德育是系统工作,国家、教育部门要管,学校、老师、家长要管,全社会都要管,共建一个育人育德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之际,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之时,环境也受到了污染,拜金主义,娇、奢、、逸等形形丑陋行为、恶习又在一些地方泛滥。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之中。党和国家明察秋毫,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抓了“五个一工程”,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抓了反腐倡廉,扫黄禁毒,扫除了一些害人虫、丑恶行为与恶习,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保持精神文明建设象经济建设一样年年有进步,岁岁有发展,现在张家港式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已掀起波浪,学习张家港精神将使神州大地普开文明之花,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少精神污染、少精神公害的风水宝地,使中华民族文明史在世界再度辉煌。就学校而言,更应当下大力气建好育人的小环境:在抓好两课教育的同时,建好校风、学风、班风、文风;建好师德、学德与品德;建好一支又红又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育人园丁队伍,在辛勤园丁的默默耕耘下,勤修剪多滋润,苗禾才能茁壮,桃李才会满天下。造就一代新人,青出于兰胜于兰。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中受家庭影响是很深的,家长不能把子女看作私有财产,要把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情转化为育子成才的动力,与培养接班人联系起来,与国家建设发展联系起来,把父母慈爱之心放在精心培育上,要爱之有方,爱在内心,让子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子女得到的不仅是父母的爱心,而更多的是师长式教诲之恩。如果国家一社会一学校一家庭组成一个育人系统工程,大家同心同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呕心沥血,我们国家将后继有人,形成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局面。我们国家拥有一大批又红又专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国家必将兴旺发达。

三、加强智能素质教育和投入

智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是人们最关心的事。一般来说智育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理论和实践,来源于学校教学过程,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工作实践。学校教学是主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是知识的源头,是能力培养基地。学校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工程教育界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机械产品结构和内涵发生根本变革,从单一的机械结构转化为机、电、光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综合体,国家有关部门已把机电一体化列为机械产品的科研方向,并规定新产品必须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借此来推动机械产品的技术革命。传统的机械学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已不再适应时展。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提出一种机电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机械为主体,光电为系统,通过光电构成精密机械的测控系统,实现系统的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具有宽广的机械学、光学、电子学与测控方面的专业基础;具有现代化必需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光紧密结合的精密机械系统和精密测控仪器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为实现上述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五年教学计划〔3〕课程总学分为200学分,另加毕业论文2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数、理、化、外、德、政、文管、体)为110学分,占55%;机、电、光综合技术基础课为80学分,占40%,其中机与电课程接近1比1;专业课只有10学分,占5%,除毕业论文外,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小设计)约占40学分。从总体看,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机、电、光综合知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学生的适应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改善,能适应科技进步发展,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是从深层次看,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相互结合与渗透,多数课程内容还比较陈旧,落后于科技水平,需要从现代机电光系统出发,推陈出新,加强相互渗透和联系经典理论和知识要少而精,现论和知识要博而新,反映新老科学技术成就的有机结合。由于各方面投入不足、能力培养环节缺口很大,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厂矿实习基地没有保障,学校特别缺乏典型机电光一体化系统(设备),供学生实验、演练、分析,使学生获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能力培养已成为纸上谈兵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内已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使设计研究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现在多数学校在专业课教学阶段由于无力购置计算机和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尚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辅助分析处于筹划阶段,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方面与世界差距在扩大之中。所以投入不足是困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影响教育影响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

四、结束语

篇(6)

吉林大学2014年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我校继续在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开展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招收专业

数学及其包含的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化学及其包含的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机械工程及其包含的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及其包含的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直博生名额占用2016年各学院博士生招生计划。

二、招收条件

1、从2014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选拔,招收类型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生源本科毕业学校应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3、本科学习期间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或参加英语六级新题型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

4、本科在校学习成绩为所在专业(年级)前20%。

三、考核程序

1、资格审查

凡欲报考我校的学生,请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主页(zsb.jlu.edu.cn)或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jlu.edu.cn),填写和打印《吉林大学2014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申请表》并提交所需材料,于2013年10月5日前(邮件以邮戳为准)通过EMS(中国邮政特快)寄(送)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进行资格审查。过期不再接受申请。全部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申请者须提供的材料:

a.吉林大学2014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申请表(附件一);

b.身份证和学生证的复印件各一份;

c.在学证明一份(由所在学校的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d.本科阶段正式成绩单一份(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密封后在该信封的封口处加盖公章);

e.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刊物或代表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获奖证书和外语水平考试证书等材料复印件。

2、考核

资格审查合格者,招生办公室将及时通知考生到所报考的学院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笔试或面试的形式,具体办法由负责考核的学院制定并在学院网页上公示,请学生及时与所报考学院联系。

经考核合格的学生要填写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经报考学院审核盖章后报学校审定。

四、网上报名

各学院将考核合格名单上报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并在学院网页上公示。直博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以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进行网上报名(10月31日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11月10日--14日到吉林大学现场报名点进行确认。

五、学制

直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按培养方案入学两年后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转入攻读硕士学位。

六、奖助待遇

直博生入学后,当年可直接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万元,并享受吉林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中所规定的其他待遇,具体办法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第一、二学年享受在校硕士研究生待遇,从第三学年开始在规定的学制内按在校博士生对待。

篇(7)

【关键词】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机械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意义

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产业, 与机械工业紧密相关的机械工程学科是高等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学科之一,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不少高校致力于探索机械类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指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按机械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毕业,本科,学制四年,前两年按机械工程学科中各专业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数学基础课、机械大类基础课等20多门“核心课”;后两年为专业培养阶段,按照“立足市场需要,考虑个人志愿,组织综合平衡”的原则,分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完成所选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一)我校机械本科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当前世界科技急速发展带来了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交叉融合, 机械专业不但已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 而且也已经同生物技术发生联系, 许多崭新的交叉领域不断出现。为适应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的要求,我校机械专业的发展方向是要求学生除了在机械工程及微电子技术两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外, 还应在计算机、机械设计、控制的自动化、机电液气综合应用的生产系统、英语、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并对先进制造技术如CIMS、CAD/ CAM 一体化等有概括的了解。

(二)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国外大学中与机械专业相近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工程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般为三年制。如英国的Cranfield 大学, 一年级的课程主要有数学、制图及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材料、力学、热力学及热传递、流体力学、应变分析及结构、电子学、电路基本理论、电子技术、工程管理等。二年级的课程除进一步开设数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及热传递和工程管理外,其它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工程力学、应变分析及材料、结构学和设计等。三年级在继续开设设计课的同时只开一门流体热力学, 然后开始毕业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或兴趣选修应用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可靠性原理、实验学、材料工程以及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开设的各类型机械课程如气轮机等。国外其他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尽管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都是十分注重宽阔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注重实验、实习等方面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

二、我校机械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发展趋势

我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面向

只为机械设计、制造、维护培养专门人才的传统目标显然已被打破。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首先应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基础并拓宽专业的服务面向。这意味着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机械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甚至跨行业的工作岗位。精、钻或特殊的专业知识应依靠继续教育。加强基础的内涵不仅包括机械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还应包括系统工程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现代工具类知识。

(二)提高素质, 注重能力培养

提高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对本科教育的普遍要求,我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全面贯彻这一思想。其一,要充分重视机械学科以外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培养,重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二,在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挖掘提高业务素质的成份,挖掘知识创新的成分,对学生来说, 某一知识和具体技能,不用则忘,唯有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能享用终身。其三, 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强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通过实验、实习、设计、制作、研究和各种调研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人为本, 强调个性发挥

人的个性特征、先天素质和从业意向是有很大差异的,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而言,社会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要允许学生有实施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我校近几年所实施的机械学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无论是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还是专业技术基础和专业课,都留有相当的选择余地。此外,有部分学生毕业时还拿到了其他专业的辅修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转贴于

三、我校机械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机械类人才培养应遵循下列原则:(1)德育渗透、全程育人,增强学科的德育渗透性;(2)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学科的社会适应性;(3)压缩课时、强调自学,增强学科的教育载体性;(4)注重实践、突出工程、加强学科的工程系统性。根据这个原则,我校对机械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设计知识模块的整体框架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我校确定了4年总学时不超过2500、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低于40 周的基本框架,规定总学时中:公共基础课组占40%;专业技术基础课组占30%;专业方向课组占10%;其余20% 为任选课组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就业意向在全校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在保证基础知识厚度的同时,还使专业课组按削减深度、拓展广度的原则进行整体改造。

(二)优化自然科学基础模块

在不超过总学时和模块控制比例的基础上,第一,强调数学和化学基础,新增“复变函数”、“积分变换”、“计算数学”、“大学化学”和“化学实验”;第二,加强力学基础,新增“热工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和“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等课程;第三,确立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必选地位,增设了“机械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AD”、“CAM”、“数字化技术原理及方法”、“计算机软件工程”、“数控技术”等课程;第四,进一步强化了自动控制类课程,如“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机电液控制系统”、“气液传动与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自动化制造系统”等;第五,在各门课程中,强调计算机应用如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

(三)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在新的专业课结构体系中设计7个专业方向课组合,我校学生学完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后,进入第七学期即可在7个方向课组中任选一组学习,每个方向课组约10 个学分(180 学时左右)。其中有:(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3)机电一体化;(4)制造信息化;(5)工业机器人;(6)石油机械技术;(7)农业机械化技术。这7个方向课组的背后都有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科研实习基地作为依托。

(四)整合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并增强其实际可操作性,我校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如下四个方面的调整:(1)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验取消,重新构建相对独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2)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中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构建综合性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3)新开出三个实践环节,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CA PP)、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和数控加工综合实践。在数控加工环节,要求学生3~5人为1组,用1周时间针对一个零件在计算机上编制加工程序,然后通过网络将程序传送到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成零件。(4)金工实习由6 周减至4 周。(5)开设工程综合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段洁利,张淑娟,扬洲.对机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思考与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伟.提高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分析 [J].中国冶金教育,2004,(2).

[3]柯俊,孙祖庆,翁海珊.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2,(2).